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曲式分析論文模板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曲式分析論文模板

發布時間: 2021-03-26 09:10:03

㈠ 急求《我們走在大路上》的曲式分析論文!

我懂了····你們都是一個學校的········
無再現二段式~!內
你發給我容的譜是,C大調的,前兩小節引子,A段為對比樂段,分ab兩句,各4小節,B段平行樂段,cc兩句,各4小節。
具體的東西你自己補下,圍繞著這個寫就行了!~

㈡ 曲式分析歌曲《綉紅旗》論文

綉紅旗分析

㈢ 曲式分析《鋼琴奏鳴曲》(op.2 no 1 第三樂章)並寫出結構圖示及文字分析報告。。。急急急。曲

第一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呈獻給他過去的老師海頓。這首奏鳴曲具有悲劇性情緒,明顯地暗示和顯露出貝多芬精力旺盛的寫作慾望及其深刻獨創性。這首奏鳴曲以精練的鋼琴寫法,澎湃著陰暗的熱情,可以窺見到貝多芬日後強烈的、自成一體的樂調作風。這首作品的節奏較為單調,小節間的區分也多少有點生硬,還留存著較為幼稚的作曲法。盡管如此,在這首作品巾已經強烈地流露出貝多芬式的特質,頭尾的兩個樂章把貝多芬剛強和獨特的個性表現得異常明顯。

安·魯賓斯坦曾經說過:「在Allegro中,一個音符也不象海頓和莫扎特,它充滿了激情和戲劇性,一張愁眉不展的貝多芬面容。Adagio按照當時的時代精神寫成,但它畢竟還是較少柔媚。在第三樂章中又是新的風味,這是戲劇性的小步舞曲。在第四樂章中是同樣的性格,其中沒有一個音象海頓和莫扎特……。」

羅曼·羅蘭非常正確地感覺到貝多芬在這首奏鳴曲中的音樂形象性方向,他指出:「在初期,在奏鳴曲第二號第一首中貝多芬還採用聽到過的表達方式和句子。但已經出現了粗魯的、強烈的、斷斷續續的音調,這種音調在借用的語言說法上留下了痕跡。本能地流露出思維的英勇氣質,這不僅表現在大膽的性格上,而且表現在明確地、毫不含糊地意識到,怎樣選擇、決定和舍棄。沉重的音型:在線條中再也沒有莫扎特和他的模仿者所特有的貓一樣的靈活。它是筆直的,由堅定的手把它勾畫出來。它象一條極短的,但寬廣平鋪的道路,從一個想法轉入另一個。這是靈魂的大道,整個民族可以沿著這個大道走過。不久,載重車隊的士兵和輕騎兵也將通過它。」

《第一鋼琴奏鳴曲》是貝多芬創作個性形成的傑出證明。它襯托出貝多芬新的思想、新的形象,肯定了貝多芬先進的理智與感情相統一的倫理,表明了貝多芬把內心所有的力量服從於英勇的業績、高尚的目的。這首作品與日後的《熱情奏鳴曲》是相通的,顯露出《熱情奏鳴曲》的面目。

曲體分析

第一樂章 快板(Allegro) f小凋 2/2拍子 奏鳴曲式

1.呈示部(1—48)

(1—8)主要主題 (f)

(9—16)連接

(16—20)動機重復

(21—41)副主題 (bA)

(42—48)結尾

2.展開部(49—100)

(49—94)主、副題動機發展

(95—100)模進

3.再現部(101—147)

(101—108)主要主題 (在原調上)

(109—119)連接

(120—140)副主題 (在主音調上)

(141—147)結束主題

4.尾聲(147—152)

第二樂章 柔板(Adagio) F大調 3/4拍子 較高等級的迴旋曲式(沒有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1.呈示部(1—31)

(1—16)主要主題 (F)

(17—22)連接

(23—27)副主題 (c)

(28—31)重復結束

2.再現部(32—58)

(32—47)主要主題 (在原調上)

(48—58)副主題 (在主音調上)

3.尾聲(58—61)

第三樂章 小快板的小步舞曲 [Menuetto(Allegretto)] f小調 3/4拍子 小步舞曲復合歌謠曲式

1.主歌謠曲式(1—40)

(1—14)小步舞曲主題 (f一 A)

(15—28)轉調展開

(29—40)主題 (原調一主音調)

2.三聲中部(41—73)

(41—50)三聲中部主題 (F—c)

(51—65)中間部分

(66—73)再現部 (主調一主音調)

3.再現的主題歌謠曲式(1—40)

4.沒有尾聲。

第四樂章 極急板(Prestissimo) f小調 2/2拍子 較高等級的迴旋曲式(用近似三聲中部代替展開部的奏鳴曲式)

1.呈示部(1—56)

(1—13)主要主題 (f)

(13—21)連接

(22—34)副主題 (c)

(35—50)重復樂句 [星夜鋼琴網]

(51—57)結束主題

(58—60)轉調至近似三聲中部

2.近似三聲中部(61—139) (bA)

(61—80)第一部分

(81—88)中間部分

(89—96)再現

(97—111)重復

(111—139)轉調再現

3.再現部(140—198)

(140—148)主要主題 (在原調上)

(148—162)連接 [星夜鋼琴網]

(163—190)副主題 (在主音調上)

(191—198)結束主題

4.沒有尾聲。 [---分頁---]

第一樂章

這一樂章織體比較簡單,以簡潔緊湊的形式和典型的貝多芬式,細膩有機地發。簡潔手法幾乎已達到最大的界限,主要動機具有強大的支配整體的力量,整個樂章充滿了嚴肅、激情、興奮、強而有力與毅然的決斷力。表情的連續顯露出英勇性的直率線條和在海頓、莫扎特鋼琴作品中曾未見到過的豐富和強烈的感情。

呈示部簡潔的描繪是非常豐富的。剛強的激情以不斷增長的不安、堅決勇敢的結論,現實地描寫了英雄的形象。展開部是再現部強有力的准備部分,貝多芬又表現出新的持質,展現出猛烈的前進動力,給予整個樂章新鮮而強大的內在張力。最後那猛烈敲擊音的連續,憑著弱拍上的銳利強音,使音樂又掀起了高潮,為樂章刻劃下英雄的性格。

本樂章幾乎就是由一個動機展開而成的。開頭的兩個動機雖然採用了莫扎特《g小調交響曲》終曲主題的輪廓,但貝多芬卻完全重新理解了音樂,以變成剛毅的感性和號角聲。人們也把這種動機的形成稱之為「曼海姆派爆發的火花。」貝多芬在他初期的許多音樂中都使用了類似的動機,這種樣式的動機很象是煙火往空中躍升而去,而曼海姆樂派也時常採用了這種手法。[星夜鋼琴網]

總之,我們在這樂章中已經看到貝多芬以巨大的現實主義才能,探索了表達形象特性的音調,用各種因素的對比發展、綜合、分解、過渡,把各種感情傾向和色彩集中在統一的范圍內,充分顯示情感的矛盾。

演奏注釋

[1]緊湊的主要主題以斷奏上行分解和弦型進行,由a、b兩個動機組成。旋律的和聲型進行很容易察覺到與銅管樂器的音響有聯系,它表現出一種戲劇性的威力,似乎是一種表現力的召喚,一種感情的號角聲。形象性的音調在威武方面擴展,具有勇往直前的堅強性格。三連音的節奏要彈得十分准確。

[2]上行形的顛峰要做出稍許的強調。

[3]左手第一個四分音符是五六和弦,注意不應當與前面三個和弦混成一個節奏型,它是由和弦來表現強拍。

[4] 以(crese.)(rit.)的內在對比,趨勢逐漸高漲起來。

[5]倚音必須彈得尖銳,把時間緊迫起來,以符合音樂的急速性質。可利用前倚音凝縮起來,在顛峰點加入sf,突出倚音所依附的那個音。

[7]音型化的和弦做出ff,應按住所有的音。這個分解和弦不可慌張,每個音都要彈得很清楚。

[8]響亮的半終止,延長符號大約等於1小節。音樂以片刻的膽怯、微弱的嘆息為解決。

[9]號角聲在低音區,因此低音應很確實,造成剛毅的感情對比。

[11]這4小節的基礎是安祥聖詠式的陳述,是聚精會神的沉思。背景上彷彿有幾個樂隊聲部在相互呼應,左手要突出溫和的下降形,要十分注意動機的第四拍不能與後面的第一拍混在一起,而要象輕盈的結束那樣離鍵,敏銳地提高對音色表現力的感覺。

[15]下行的切分音好象是從第八小節第一拍的「嘆息」發展而來的,用切分音的力度與嘆息的消極音調相對比。

[16]到達平行大調(bA)屬和弦,為副主題調性作準備。

[21]bA大調卜出現副主題。它開始於屬音的小九和弦,與主要主題巧妙對立,旋律線的動態相反。清晰、上行、尖銳、號角聲般音型的主部變成了柔和、下行、歌唱、靈活的音樂。圓滑奏所呈現的曲線與主要主題的斷奏是迥然不同的,八分音符的節奏型背景卻出現了貝多芬非常喜歡採用的熱情重音。sf強調了加入不協和的裝飾,但重復低音的印象不能消失。

[26]這里好象是急促的「感嘆詞」,片斷重復、動機重復和模進,使音區擴展了。

[33]左手的切分音變得固執、堅定、號角聲般,越來越強,而「感嘆詞」被肯定、確信所代替。

[34]終止式的下屬和弦首次出現。

[37]樂句的終止。先是一個不完滿的完全終止,而後又通過變奏的部分重復進行到完全終止。

[41]結尾句開始。(con espressione)帶有哀愁寂寥的氣氛,象一種小結尾的曲思。右手的旋律應當彈得很深,左手的和弦則應當彈得短促。重復兩次的2小節片斷提高一個八度,要強調兩個主題問的戲劇性因素。

[47]此和弦給人以延伸音符的感覺,可做出主和弦與屬和弦在感情、力度上的沖突,注意強弱的音樂處理。

[49]展開部基本上是p的性質。從結束呈示部的調性(hA大調)開始,用主要主題和副主題動機發展而成。八分音符進行應當連綿不斷,高音聲部須連貫進行,sf彈得肯定。

[67]低音下降的旋律要非常有精神,(1egato)可用力些,表情極其豐富。

[73]低音聲部的切分音與右手的高喊聲相呼應,左右手接連不斷的重復加劇了思緒驚慌、縈繞不去的特性。節奏重音要注意互相打斷。

[81]到達主調的屬和弦,並將該和弦在持續音上發展,三對連線

音符中,第二對含義比較深長。要逐漸安靜,緊張消失了,但感情還未平息,嘆息音調變了面貌,強調了抱怨、柔弱的情緒返回。

[85](tr.)要非常仔細,應該不加結束。

[93]左手驚慌的餘音、同時下行的二度、三度要有分寸感。迥音的動機加半音的銳利摩擦使氣氛升騰起來,以預告主題和再現。

[95]連續的模進,由主動機的一個因素構成,並從很弱漸強,用這個模進引出再現部。

[101]再現部開始的力度與主要主題首次出現時的弱奏形成對比。這里果斷的特點使主要主題變得強而有力,把f增強為ff。左手的和弦部分與呈示部不同,在強拍上給旋律作伴奏,節奏性比呈示部更加鮮明、更加堅決,整個是ff的性質,直至延長號。

[105]第一音都要跟左手的拍頭配好彈出,貝多芬寫下的裝飾音都要彈在拍子上。

[109]在主要主題與副主題之間出現短小的、向下屬方向的音調,它改變了主調性。

[120]副主題在主調上再現。[星夜鋼琴網]

[132]左手的切分重音是考驗,是加強了的意志和決心。

[141]結束主題規模不大,但連續強大的打擊音及其弱拍上的尖銳重音應當彈得極其強烈,以形成簡潔有力的終止,使得最後的結論令人信服。

[146]進行到阻礙終止,引出短小的尾聲。尾聲開始2小節是五度動機,並以縮短時值來加強發展為連續模進,最後以極強奏結束該樂章。 [---分頁---]

第二樂章

此徐緩樂章就風格和內容而言,接近了莫扎特的奏鳴曲,充滿了莫扎特羅可可的美感。它起初是貝多芬1785年在波恩寫的《c大調青年四重奏》的第二樂章,樂章可以看成三部曲形式,基本主題採取了二部式。這個意味深遠、高貴且又哀愁的主題是由僅僅十五歲少年想出的,不能不說是非常驚人的,聽起來似乎有些平板,但其性質是典型的貝多芬音樂,從中可以看出貝多芬成長的過程。

羅曼·羅蘭曾寫道:「在第一首貝多芬奏鳴曲(0p.2 No.1)的(Adagio)中,美妙的表達在某種程度上是來自他人的,但是感情比較樸素,較少裝飾,更接近於自然。各種因素明確地對比著,而不是以逐漸改變色彩來從這一種過渡到另一種,線條進行沒有修飾。不只是關心,人們是否喜歡,而是注意更為正確地表達感情,而感情在任何時候也不能假裝的。」

在這一樂章中,貝多芬創造了具有大型的、概括的、輪廓的、直率的旋律,而這種旋律完全符合它所表達的思想與感情綜合的寬度、幅度和力度,常常有某種嚴峻的、斯巴達克式的東西。樂章還表現在以(1egato)為主要標志,使演奏精緻、敏銳、細膩。它的旋律安祥而柔和,充滿感情的明確輪廓被清晰的節奏支撐著,表情上形成相互對照,內容上一脈相承。總之,這個樂章已經展現出貝多芬特有的悲愴美。

演奏注釋

[1]開始於具有美之奧妙的F大調主要主題。這一主題是有再現對稱的二部歌謠曲式,其第一部分是8小節樂段。彈奏迥音時,要注意上助音放在弱拍上。

[8]准確地彈出高音聲部中的十六分休止符,其餘聲部保留到底,要有節奏勻稱之感。

[9]歌謠曲式的第二部分前半是屬和弦的發揮,應當把低音c彈得很豐富,十六分音符進行輕盈、流利,不要用過多的踏板,高音聲部的級進、下降都要有鼓漲起來的感覺。迥音可把附點分割成三個音。

[10]sf只是表示強音之意。

[13]其後半提高一個八度再現主要的樂思,但沒有再現完整的樂段而只再現了用完全終止結束的後樂句,並加以變奏。二分音符F音要保留到底,可以深觸鍵。

[14]用加重和弦的辦法來代替(rinf.),以表現貝多芬愴美的世界。

[17]連接段落用新材料,並從跳出的新調d小調開始。d小調動搖不安的經過部要保留拘謹特點,每組三個三度的音型應有朗誦音調的線條,左右手的音符進行應以四重奏的形態採取應答的方式,確實而牢固地鞏固音樂的根基。

[23]優美的副主題在屬調c大調5小節樂句上娓娓唱出,以從屬和弦開始,用完全終止結束。三十二分音符要彈得均勻、平滑、從容不迫,千萬不要彈成「經過句」,要有明確的線條,與主要主題對比、聯系。

[27]應當如歌,好象由大提琴奏出來一般。

[28]加固結束主題,重復結束動機,sf不必太強烈,手指尖的感覺好象深深地陷到和弦中去。

[29]動機進行變奏,它變化了三連音和延留音式的輔助音。左右手上每兩個音符的音型,第一個音符應當沉重些,而第二個音符要輕巧地離鍵,防止進行中斷的現象,整個線條聽起來要象是一個連綿不斷的十六分音符三連音進行。

[31]結束和弦小節,增添了小七度音(bb),轉回主調而引出再現部。低音c必須響遍全小節。

[32]小規模的變奏被優美地裝飾了,在主要主題旋律上先出現十六分音符,隨後出現滑音式的三連音,此時的音樂手法相當纖細、綺麗。

[37]右手的三十二分音符應盡量優雅,在節奏上確實彈出三個音符對四個音符的組合進行。

[45]注意sf產生的和聲效果。

[56]一個連續不斷的線條,以致聽不出左右手在輪流演奏,變奏的程度越來越大,要講究平穩的情緒。

[58]尾聲,靜靜地結束了再現部。[---分頁---]

第三樂章

此樂章帶有曼海姆樂派及海頓、莫扎特創造的充滿活力的小步舞曲傳統,生動活潑而充滿了幽默感。小步舞曲的性質接近於古典交響曲的小步舞曲,它以率直、清晰的節奏范圍來表達貝多芬的個性。三聲中部八分音符進行的特性音型極具戲劇性,使人聯想到《第五交響曲》的詼諧曲。這樂章的小步舞曲超出一般小步舞曲的優雅情趣,它不是優雅的宮廷舞曲,而是使人預感到詼諧曲的音樂。

主部的音色是陰暗的,而且出現銳利的不協和音,在音樂方面帶有純重的感情,有時甚至是憂郁不安的。在樂章中似乎也可以看到弦樂四重奏的情景,在弱奏和弱拍上出現的銳利強音,產生的是悲痛的音響,而不帶有詼諧的味道。

演奏注釋

[弱拍起]小步舞曲趣味主題的第一動機,要輕柔地觸鍵,避免與下一小節的第一拍連結起來。整個主題音樂的音色是陰暗的、是注重低音效果的,可以看到弦樂四重奏的背景:兩只小提琴在細致地歌唱,同時大提琴給予很確實的回答。重音

的換置是有一些粗野的色彩,一種對未來的大膽領悟。

[8]把模仿的中間聲部顯示出來。

[11]倚音後面的音符可彈成兩個八分音符。

[14] 必須把第三拍與第一拍連起來。

[24]第三拍後,雙手隔八度的單音是全體動員的齊奏,彈奏時要想像一個八度音之下有大提琴在合奏,要以ff肯定式地做

出來。

[29]8小節樂句開始,注意sf在第三拍上,動機主題再度以f出現在低音聲部。

[30]顫音要做得非常貼切、如實。

[35]p應當突然出現,並注意它的之後還有pp的性質。

[36]平靜的小結尾應極有透明聲音。

[40]爽朗新鮮的F大調。這個中間樂段的速度與前面相同,這里的弱起拍也應當同第一拍分開。4小節的樂節主動機以左右手的交替所彈奏出旋律也同時發揮了對位法的妙趣,它與小步舞曲相對照顯得更為流暢,充滿鮮明的光彩與安靜的溫暖。

[41]三聲中部。第一部分是不對稱的樂段,第一個八分音符應當突出、加重,其調性是同主音大調(F大調)。

[45]左手充分(1egato)呼應前面4小節,旋律在低音聲部極其柔和。應當輕輕地把高音聲部里第三個四分音符放下,比中間聲部的G音放得早些,G音應當保留到小節末。

[51]中間部分具有動機的性格,並是屬和弦的發揮。

[59]右手平行四度的六和弦經過句,指法要准確、連貫,把最後兩音移到左手時會顯得輕鬆些,給人以強有力的解放感。

[65]右手的。bB音可繼續按音,與下面的A音連結起來。

[66]再現部的後樂句有變化,用三聲中部調性的完滿完全終止結束。沒有再現的連接段落,立即開始再現的主歌謠曲式。[---分頁---]

第四樂章

這是最具有貝多芬魄力的終曲。它充滿了貝多芬思維的大膽迸發,不絕如縷的琴聲表達出熱情澎湃的意境,有「小熱情奏鳴曲」之稱。[星夜鋼琴網]

這一樂章把貝多芬熱情激烈的天性和真正動人的貝多芬式精神充分地表現在急流的音樂中。樂章極具戲劇性,有如興奮的暴風雨襲來或大事件突發的感覺,形成了貝多芬的威力。它的奏鳴曲式是變形的,樂曲的內容也傾向於浪漫風格,由於在展開部加入意境寬暢的新主題,同時使用了主要動機代替尾奏曲思,產生了迴旋曲般的性格,在這種迴旋曲中依然充滿了奏鳴曲式般「動」的表現力。

樂章植入激烈的對比及動機的有機式展開手法,也產生了無比的內在緊張力。

蘭茲比喻這樂章為「火山的急流」,描寫它為非常自由、非常戲劇性的樂曲。

演奏注釋

[1]主要主題趁著急忙的三連音動態始於f小調,以具有近於激烈狂暴而大膽的重音動機開始。左手三連音背景掀起激烈的旋渦,以強勁的反復給予呼應,右手的和弦重音須給予特別強烈的緊張度。貝多芬式的典型休止符、節奏重音和力度重

音明顯公布,極其堅決、威風凜凜。

[2]注意左手是利用低音強勁的反復。

[5]左手注意聲部的進行,G音應當保留到底。

[9]左手上的兩個四分音符必須彈成斷音。

[10]顫音要求彈得親切、實在。

[12]主要主題用重屬和弦結束。

[13]加固上面重屬和弦,全末樂章的八分音符三連音進行都應當是連音,以形成一個動力性的大背景。

[17]強擊出三點f音的上限音fff。

[22] 副主題伴隨著三連音自然發展,顯得很有動態性。它運用了開頭的迥音動機,給人一種與主要主題相對應的圓滑之感。前面的力度ff一直保持有效,直至後面p出現為止。

[24]旋律線條在左手每組三連音的第一個音符上和右手每組三連音的第三個音符上。

[26]右手的三連音、左手的二連音的不規則節奏創造了期待的印象,這個旋律特別歌唱,有明顯的斯拉夫民間音調。

[29]左手分解八度G音須彈得稍輕些。

[34]用完全終止結束,導入新的旋律。左手使用阿爾貝堤低音,清晰、透亮,並且幾乎不用踏板,右手的八度音如歌地,彈得純朴、極富表情。

[50]以主要主題結束呈示部。ff應當突然在右手進入,好象強調形象的內在對比,意志的振奮及感情的深沉與強烈的三連音流動渾為一體。

[61]轉凋到近似三聲中部,其調性是。bA大調。以迴旋性發展了主要主題,表現出優稚的感動和激情,音樂顯示對第一樂章開頭動機的回想,在渾然忘我的氣氛中對比。左手上重復的和弦應當彈得輕盈透亮,可以想像是單簧管獨奏配上弦樂伴奏。

[62]在左手第四拍上不留住而輕輕地放掉和弦,彷彿在尋找寧靜、安逸,透過主題流露出獻媚風格的痕跡。

[70]左手三個四分音符應當是連音。

[79]左手2小節部分應當是(1egato)。

[83]中間部分是屬和弦的發揮。

[111]三連音的流動逐漸減弱力度,雖然是pp,要用三連音再次賓士起來,重新取回無限活力,注意速度與表情。左手的pp可從第一拍開始,pp與充滿魄力的強奏sf相互交錯,為後面將傾出的全部威力做准備。這種手法充分顯示出貝多芬的個性萌芽及那獨有的雄大氣宇。

[113]轉調的再現連接段落,其性格材料是樂章開始的主動機,注意高音聲部突出,應有管弦樂的音響。

[122]號角般的召喚,高音聲部和低音聲部做出sf,而中間聲部重復的三、二度可以輕些。

[131]主調屬和弦,並將該和弦發展成段落。

[133]高音聲部要勾住旋律,使其圓滑進行。

[136]進入(decrese.)中,左手下面的c音要確實地彈出,使低音基礎鞏固,右手上聲部是四分音符。要賦予持續音以緊張感,使再現部的出現變得更為迫切。

[140]在再現部中,重新又是暴風雨,又是斗爭,又是意志的奮發。主要主題一直用f來陳述,避開了p和f的對比變換,引向熱情的勝利。

[154]用主動機的材料延伸。

[19l]尾奏手法較為簡單,以華美的三連音音符的琶音組成,慢慢提升的激烈熱情造成了非凡的緊張力量。最後以下降的琶音崩潰般地掉下來而突然結束,形成圓滿的效果。

㈣ 奧賽之死曲式分析論文

立論文
1.定義: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講事實,擺道理,直接內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容張的文章體裁。
2.要求:①要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說服力的論據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邏輯

駁論文
1.定義:論辯是針對對方的觀點加以批駁,在批駁的同時闡述己方的觀點
2.方式:①提出論點②證明論點③總結論點
4形式分類
編輯
如果從文章內容的邏輯關系來分析,議論文具體的結構形式可分兩大類:
縱式
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例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循序漸進的去論證,把道理逐漸展開,最後歸納總結。
例2.「正反論證」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橫式
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例如:
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
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㈤ 急需要 琵琶曲《十面埋伏》 《天山之春》曲式結構分析圖示。畢業論文急用啊。謝謝啦。。

不錯的啊

㈥ 曲式分析時,簡論曲子的音樂風格及寫作特點(要求800以內)一般從哪幾方面開始寫,大概的模板

一般採用總分總的格式…先總結性的介紹該曲是什麼調的等等…然後分析作品是幾段式的…一個樂段一個樂段的分析…切記不能這樣…假如該樂曲是二段式的…不能寫到第二樂段突然想到第一樂段某方面還沒寫,又開始寫第一樂段,這樣是不可取的…最後,可以介紹一下該作品運用的伴奏織體等…

㈦ 用曲式分析貝多芬的小舞步曲 論文

http://hi..com/%B9%A8%CC%EC%B2%A8/blog/item/052c8aef1ec596ebce1b3e21.html

音樂賞析: 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聽後感

《命運交響曲》可以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但那時的記憶已是很模糊了。但是當論文布置下來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命運交響曲》。

於是下載下命運,邊聽邊寫下了這賞析。以下是我從個人的角度,也是業余的角度來賞析的:

聽第一章節,開頭就是那激昂的音樂噴薄而出,讓人心靈為之一顫,就像那滾滾的歷史巨輪的滾動,就像生命力被死神扼住喉嚨一般!就像那十二級的風暴襲來!難怪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馬麗勃蘭第一次聽《命運交響曲》時,嚇得心驚肉跳,不得不退席而去。就算我是聽過幾次的,但是每一聽到,還是經不住為止震動!

第二樂章,音樂有舒緩的地方。讓人在振顫中舒緩下來。在那激昂的音樂中緩了一口氣。彷彿是生命已到最後,人的氣息只有那麼一口似的。那是小提琴悲哀的鳴叫。那是一顆偉岸的大樹枯萎的只剩下殘枝一般。那是痛苦的哀傷!

第三,四樂章,生命的頑強體現出來!我不能向命運低頭!我不能屈服於命運!我要戰斗,戰勝命運!我要戰斗,我不是命運的奴隸!我就是我!我能忍受挫折,我能抵抗疾病,我能站立,我能與你抗爭,我就是我!就如同貝多芬在1808年11月寫給他的朋友韋格勒(1765-1848)的信中,就已經說出:「我要卡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到了這里命運已被貝多芬戰勝了!

《命運交響曲》,即《第五交響曲》是貝多芬作於1805至1808年。《命運交響曲》所表現的如火如荼的斗爭熱情,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恩格斯聽了《命運交響曲》的演出。他在寫給妹妹的信中贊美這部作品說:「如果你不知道這奇妙的東西,那麼你一生就算什麼也沒有聽見。」他說,他在第一樂章里聽到了「那種完全的絕望的悲哀,那種憂傷的痛苦」;在第二樂章里聽到了「那種愛情的溫柔的憂思」;而第三、第四樂章里「用小號表達出來的強勁有力、年輕的、自由的歡樂」,又是那麼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幾句話,揭示了《命運交響曲》的精髓。

㈧ 請問曲式分析報告一般要怎麼寫從哪些方面分析呢

1,圖示
2,結論
3,文字說明
缺一不可。
分析樂曲的曲式結構和創作特徵,和聲、織體、旋律、背景等,越詳細越好,具體就看你自己對樂曲的理解能力了。
如有疑問,可hi我,我們可以互相學習,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