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財務預警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財務預警開題報告文獻綜述

發布時間: 2021-03-26 08:37:03

① 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其實很多學校的要求都不一樣的,主要就是要的整個論文的寫作思路和研究方法。還有就是什麼論文的架構啊,以及文獻綜述。

② 高分求助,高手請進

這個題目超級難寫。。

③ 財務危機預警開題報告怎麼寫

欠我手錶的

④ 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國外研究現狀以及文獻綜述 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而不是財務管理 沒有國外的國內的也行

1.1關於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國內綜述 早在1987年,清華大學郭仲偉教授就在《風險分析與決策》一書中,全面系統的研究了風險分析與決策的方法,借鑒國外風險理論,指導人們如何對風險進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在此基礎上,在1989年,北大商學院的劉思錄、湯谷良發表「論財務風險管理」一文,第一次全面論述了財務風險的定義、特性及財務風險管理的步驟與方法。 1994年,基於我國國情,北京大學於川等著《風險經濟學導論》,對經濟風險尤其是針對我國所特有的經濟風險,作了全面深刻的剖析。對我國財務管理方向樹立了一個大體的風向標。於此同時,財政部向德偉博士發表「論財務風險」一文,全面細致的分析了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基礎,該文中的觀點認為「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他運用廣義財務風險概念,將財務風險分為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收益分配風險四項。」文章明確指出了財務風險的重要性,為財務風險理論向更深一層推進奠定了基礎。 著名經濟學家怯來法在1995年為財務風險下立定義,認為財務風險是「由公司的負債直接引起的,並由負債公司的股東承受的風險」,「公司資本結構中的借入資本比例愈大,則公司沒有剩餘現金支付股息的可能性也愈大。普通股東承受的這種股息減少或沒有股息的風險稱為財務風險」。我國學者紀連貴在1998年也採用廣義財務風險概念,將財務風險分為籌融資風險、使用資金風險、資金回收風險和資金分配風險,並認為籌融資風險表現為:籌資數量不當風險、籌資時機不當風險和資本結構惡化風險。 在對財務風險進行控制方面,直到2002年,張延波、彭淑雄提出通過建立一系列財務報表監控指標來達到財務風險監測的目的。才使得財務風險能實體化,范圍化。 在財務預警方面,早在1932年,菲茲帕特里克最早運用單變數進行企業財務風險以及財務困境預測研究,並得出結論,判斷企業是否陷入嚴重財務困境的兩個財務比率為凈利潤/股東權益和股東權益/負債。然而相比之下,直到1996年,我國周首華等人所發表的《論財務危機的預警分析》中,以企業財務指標作為評價體系,提出了如何預測企業 陷入財務危機的F分數模式。但是到了2001年,余廉、胡華夏等人所著《企業預警管理實務》中,在實證考察和分析我國企業經營現狀的基礎上,對我國企業由於管理失誤等原因所導致的經營困境或破產倒閉等現象及其規律進行了初步的研究,構建了初步的預測指標體系和數理分析模型,為我國財務風險管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004年,黃錦亮、白帆認為應緊緊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理財目標,提出針對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個方面的風險建立起由「識別—評估—防範和控制」三個環節組成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對其中狹義財務風險的控制主要還是通過指標分析法和財務杠桿系數法來進行。 1.2關於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國外綜述 國外對風險問題的研究始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895年,Haynes在Risk as an Economic Factor一書中從經濟學意義上提出了風險的概念。他認為:「風險一 詞在經濟學和其他領域中,並無任何技術上的內容,它意味著損害的可能性。某種行為能否產生有害的後果應以其不確定性界定,如果某種行為具有不確定性時,其行為就反映了風險的負擔。」 世界上第一個對風險進行理論探討的經濟學家是美國學者威雷特博士,1901 年他在其學位論文《風險與保險的經濟理論》中給風險下了這樣的定義:「風險是關於不願發生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的客觀體現。」威雷特博士簡明的定義卻概述了風險的三層涵義:(1)風險的本質是不確定性;(2)風險是客觀存在的;(3) 風險被人們厭惡、不願其發生。 美國小阿瑟·威廉姆斯和里查德·M·漢斯在他們合著的《風險管理與保險》一書中,把風險定義為「在給定的情況下和特定的時間內,那些可能發生的結果間的差異。如果肯定只有—個結果發生,則差異為零,風險為零;如果有多種可能結果,則有風險,且差異越大,風險越大。」 1921年,美國經濟學家奈特在他所著的《風險、不確定性和利潤》一書對風險的涵義作了進一步闡述,他認為風險不是一般的不確定性,而是「可測定的不確定性」,他明確指出,經濟生活中的現實風險和未來風險都可以藉助數理統計分析來計量和測定。奈特的觀點為後來風險的評估和測度理論的建立奠定了一塊基石。 20世紀70年代後,由於布雷頓森林體系倒塌所帶來的匯率風險,引起人們 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關注。盡管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應該成為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20世紀80年代以來,財務風險管理的發展並沒有引起管理和經濟學界的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財務風險管理終於在1998年的美國風險管理與保險學會引起了業界重視。美國風險管理與保險學會時任主席Stephen在大學的主 席演講中特別指出:「風險管理與保險的研究應該從對純粹風險的研究轉向對投資風險的研究,從對人身和財產風險管理的研究轉向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而國際上從事財務風險管理相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美國三位著名經濟學家馬可威茨、威廉·夏普和米勒對財務風險管理的深入研究。 早在1952年,馬可威茨在《財務學》雜志上發表的《資產組合選擇》一文,該文同時採用風險資產期望收益和均方差研究資產組合的收益和風險問題,被學界視為現在資產組合理論的起點。他提出了證券投資組合的效率邊界概念,即在相同風險下,效率邊界上的組合收益最高;在相同收益下,效率邊界的組合風險最。 60年代初威廉·夏普繼承並發展了馬可威茨的理論,這就是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他提出的這一理論結論是:一種股票的風險包括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通過多元化可以消除非系統風險,為了承擔風險,投資者必須得到補償,風險越大要求的收益率也越大,他提供了計算股票系統風險的方法和通過系統風險計算股票預期收益的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米勒的貢獻是在研究公司資本結構的策劃上,1958年他和莫迪格利尼提出了MM理論,MM論嚴密驗證了不同的資本結構下,公司資本成本保持不變,他們從資本成本的角度論證了由於財務杠桿收益與財務杠桿風險同步漲落,公司價值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 1976年,詹森和麥克林發表了《企業理論:管理行為、代理成本和資本結構》一文,該文中的「詹森—麥克林委託代理模型」已成為經濟學界研究企業價值、股東風險偏好和管理者風險道德的財務規則。從總體上看,國外學者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先前主要集中於保險金融業風險管理的研究,處理方式主要研究財務危機發生後如何應付和如何擺脫危機的策略問題,而很少對財務風險的事前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後來研究逐漸轉向企業風險管理的研究,並對財務風險管理能夠創造價值有所涉及。

希望採納

⑤ 急求文獻綜述:群體性事件預警體系研究,最好國內外都有的,謝謝了

預警什麼啊大哥 你到底是干什麼的啊?日本都搞多少年了 我就是有文章也給不了你啊 都是日文的,覺得你題目挺專業 需求就矛盾的狠了 前一段時間僅僅為了刺激日本av行業 日本東京就搞了個250男女配對群體做愛的事件 你覺得有必要預警什麼嗎 那簡直就是個褻瀆一切的種族 為了錢什麼都乾的 屠殺了多少亞洲人民的邪惡種族 不是偏見哦 我在這里留學都快4年了 不覺得他們有多麼高尚的。免了罷研究畜生的行為 唉、~~ 大哥不如換個標題。。

⑥ 會計論文要寫中小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誰與寫好了的開題報告的文獻綜述啊

中小型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

[摘 要] 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在確保國民經濟適度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實現科教興國、優化經濟結構等方面,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提出指導與扶持我國的中小型企業的發展已成為當前一項刻不容緩的戰略任務。財務風險是現代企業面對市場競爭的必然產物,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發育不健全的條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試著從中小企業資金結構方面入手,利用財務杠桿原理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進行分析,提出了風險管理過程式控制制措施,建立預警分析指標體系,進行恰當的財務風險決策,提高中小企業的存續能力。
[關鍵詞] 企業財務 風險管理 資金結構 財務杠桿
一、中小企業經營現狀及面臨的財務風險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的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形成了一股中小企業發展熱,中小企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形勢的發展,中小企業開始從輝煌的神壇上走了下來。由於中國當前獨特的經濟體制和中小企業自身的缺陷,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許多難以克服的經濟和制度問題,而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就是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因此研究如何對中小企業進行財務風險管理迫在眉睫。
在中國現有正規統計中,2003年不同規模及規模以上企業資金來源結構表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中小企業存在著嚴重的財務問題,總的來說中小企業的流動負債為49.1%,長期負債11.4%,所有者權益39.5%,資產負債率為60.5%,流動負債比率為81.2%,然而在如此高的資產負債率下,企業的資產來源卻是非常有限的,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非常狹窄。(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覽》1999-2006)
2004年世界銀行國際金融公司曾對中國四川三個城市的中小企業的資金結構來源狀況做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中小企業集資大部分靠自身積累和銀行貸款,其他諸如商業信用和非正規融資等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對轄區內的浙江、福建兩省的300多家中小企業問卷調查顯示:銀行貸款在企業外部融資中所佔比例高達60%多,且企業規模越大銀行貸款比例越高;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的企業利用過民間借款。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對轄區內的3省5市128家中小企業的調查顯示:在凈資產來源中,各種借款超過50%,其中銀行借款佔全部借款的94%以上;企業全部債務中銀行借款佔60%,權益性融資僅佔17%。(數據和資料來源於《中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和政策分析》應展宇)
綜上所述,我們大致可以勾勒出中小企業財務方面的現狀: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渠道狹窄,融資困難的窘境;銀行借款是企業最重要的外部融資渠道,但是銀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同時中小企業普遍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不僅僅益性資金來源非常有限且很難獲得長期債務支持;同時中小企業又普遍存在著偏高的資產負債率,可以看出大部分中小企業存在著嚴重債務風險。
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分析
造成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體制的外部環境原因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結構和經營者的內部原因,從而產生非系統性風險和系統風險兩大類別。
(一)外部原因
外部風險影響到所有被作一個資本價值載體的價值形態,如實物資產、貨幣資產、債權資產直至作為總資產代表的企業本身。它們都是通過風險理財過程中無法迴避的財務風險,由於系統風險沒有有效方法消除,所以也稱「不可分散風險」。在中國當前的金融體系中大商業銀行多數瞄準於大城市的大客戶,而小的銀行或信貸機構也緊盯大市場而忽視了中小企業市場。而且中國的證券市場和金融體系均不完善與成熟,更加增加了企業融資的難度。
(二)內部原因
1.在現實中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通常會考慮以下四點:
(1)中小企業的經營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企業存續的變數大,容易受經營環境的影響,容易破產倒閉,導致貸款風險大;(2)中小企業一般規模較小、資產少且流動性差,負債能力有限;(3)中小企業的資本需求一次量少但頻率高,導致融資復雜性加大,融資成本及代價高;(4)信息透明度極低,進而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這幾個因素導致中小企業籌資成本高。
2.中小企業的內部原因更多的是因為企業的決策不當所引起的,比如企業籌資規模不當,資金來源結構不當,籌資方式和時間選擇不當,信用交易策略不當,造成資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資金流失嚴重,資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得不到保障。同時企業的投資缺乏可行性,主觀臆斷嚴重,導致企業籌資成本高的同時,浪費了大量資金,更是加劇了企業的風險。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中缺乏優秀的財務管理人才,財務混亂,更是企業的一大威脅。
三、企業財務風險理論分析
企業要擺脫這種由內部原因所引起的財務風險就必須重視企業的資金結構和財務杠桿作用。企業資金結構是指企業的資金來源中權益資金與負債資金的比例。企業的負債資金利用投資收益率和負債利息率的差可以產生杠桿作用。在現代企業中負債經營是常見的和必要的。利用好負債及其所帶來的杠桿作用對企業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財務杠桿及財務杠桿系數
財務杠桿是企業制定資金結構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在現實中只要企業的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企業投資中的負債部分所取得的利潤比同期的利息多,在支付利息後還有節余,使得資本收益由於負債經營而絕對值增加,從而使得權益率大於投資收益率,並且產權比率(負債資金/權益資本)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為企業帶來的收益就越多,同時還可以提高企業的權益資金收益率,所以財務杠桿利益的實質便是由於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率,有負債所得到的一部分利潤轉化給了權益資金,從而使得權益資金的收益率上升。若是投資收益率等於或是小於負債利率,那麼負債所產生的利潤只能或者不足彌補負債所需要的信息,甚至利用權益資金所取得的利潤都不足以彌補利息,從而不得不減少權益資本來補償,這便是財務杠桿損失的本質所在。
負債的財務杠桿作用通常是用財務杠桿系數來衡量的,財務杠桿系數是指權益資本變動相對於稅前利潤變動率的倍數,其理論公式為:
財務杠桿系數=權益資本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通過數學變形後公式可變為:
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率負債比率×利息率)
根據這兩個公式計算的財務杠桿系數,後者揭示負債比率,息稅前利潤以及負債利息率之間的關系,由此三者綜合決定財務杠桿系數,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權資本中收益率變動相當於稅前利潤的變動倍數,由於負債利息是企業在稅前支付的,所以企業利用負債資金不僅能提高權益資金收益率,而且能使權益益資金收益率低於息稅前利潤率。
(二)財務風險因素分析
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在使用負債資金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的情況下由主權資金承擔的由負債資金利息所引起的利率支付和償債風險。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與財務杠桿系數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主權資金收益率對息稅前利潤的彈性就越大,而風險就會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所以企業在進行負債經營時為了控制和規避風險就必須注意以下問題。
1.息稅前利率。在上述兩個公式中可知,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息稅前利潤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大。也就說當投資項目的稅前利潤率越高企業獲得的報酬或說投資收益就越多,於是企業在進行負債經營投資項目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深入了解投資項目,並客觀預期利潤以確定最佳的投資方案。
2.負債處息率。在上述兩個公式中可知,息稅前利潤和負債比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利息北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即負責利息越低,主權資本收益比會相應的提高。這是因為在稅前利潤和債得利率一定的情況下企業由負債資金和主權資金抽獲得的利潤是固定的,負債利率越低企業支付的利息越少,相應的企業的利潤就越多。
3.資本結構。負債比率和總資本的比率也是影響財務杠桿利益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之一。在稅前利潤率和負債利息率一定的情況下,負債比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反之財務杠桿系數越小。但負債比率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不同於負債利息率也不同於稅前利潤率的影響,他對主權資本收益率的影響表現為正反兩個反面。在稅前利潤率大於負債利息率時表現為正影響,反之為負影響。
四、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措施
怎樣處理中小企業面臨的風險難題,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呼之欲出。對中小企業的風險管理可依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對企業的資金結構和融資政策進行調整,建立風險管理體制;另一方面加強企業的人員素質,提升其決策能力。
(一)建立風險管理體制
1.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化水平,防止因決策失誤引起財務風險。
2.根據生產經營情況合理預測資金需求量,然後通過對資金成本的計算分析,選擇正確的籌資方式。確定合理的資金結構,充分利用杠桿作用,多方面籌資,拓寬籌資渠道,多樣籌資方式,分散籌資風險。
3.注重投資決策問題,投資決策是企業經營決策之一,直接影響資金結構,必須做好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預期投資收益率和負債利息率。
4.建立風險基金保障制度,保障經營中資金結構的平穩,提高企業應變力和短期償債力。
5.建立資金使用效益監督制度。
6.建立財務預防機制,正確把握企業負債經營的度。企業進行負債經營決策時,應首先考慮企業的規模及償債能力,警惕財務杠桿的負面作用、防範財務風險和關注拮據成本,注重財務杠桿和經營杠桿的聯合使用。
(二)加大對企業財務和經營人員的培訓和完善財務體系
1.提高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
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只要有財務活動,就必然存在著財務風險。在現實工作中,我國許多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認為只要管好用好資金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淡薄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2.加大監督力度
企業對風險信號如產品積壓、質量下降、應收賬款增大、成本上升等,要根據其形成原因及過程,制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對財務風險通常採用迴避風險、控制風險、接受風險和分散風險等策略。
3.完善財務體系
建立長期財務預警系統,其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經濟效率、發展潛力等指標最具有代表性。資產獲利能力指標有總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資本的獲利水平,反映企業運用資產的獲利水平;後者反映每耗費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潤,該指標越高,企業的獲利能力越強。償債能力指標有流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如果流動比率過高,會使流動資金喪失再投資機會,一般生產性企業最佳為2左右;資產負債率一般為40%60%,在投資報酬率大於借款利率時,借款越多,利潤越多,同時財務風險越大。資產獲利能力和償債能力二指標是企業財務評價的兩大部分。經濟效率的高低直接體現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資產運營能力的指標有應收賬款周轉率以及產銷平衡率。
五、結束語
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較晚,還年輕,在發展的道路上難免遇到困難,但是本文認為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應注重實際,加強風險意識,主分利用財務杠桿作用,調節資金結構,不斷積累,加強籌資、投資、資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風險管理,實現企業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2006年度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指定輔導教材《財力成本管理》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1
[2] 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2006年中小企業發展情況和2007年工作要點[J],
[3] 陳四清。財務管理[M].湖南: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5
[4] 李天民。現代管理會計學[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2.9
[5] 薛小榮。財務管理的杠桿作用[J].陝西工商學院學報,2005,(3),35-39
[6]應展宇。中小企業融資現狀與政策分析[M].湖南:中南大學出版社,2001,8
[7]吳少平,李小燕。談財務危機預警分析指標的確定標准[J].金融科學,2000.1
[8]顧曉安。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構建[J].財經論叢,2000,7

⑦ ERP 財務系統 文獻綜述

一、ERP與業務流程管理(BPM)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
以財務會計管理為核心的企業資源計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roject即我們常稱的ERP),是一個財務會計導向的全面企業集成系統,管理整個供需鏈上的各個實體的價值,實現對製造、財務、客戶、分銷和供應商的業務流程管理;是依託信息技術等手段,實現企業內部資源的共享和協同,克服企業中的官僚制約,使得各業務流程無縫平滑地銜接,從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業務的精確度,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業務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不是一個新概念,甚至不是一個新名詞。它是從相關的業務流程變革領域,如業務流程改進(BPI)、業務流程重組(BPR)、業務流程革新中發展起來的。流程管理技術也是從早期的工作流管理、EAI、流程自動化、流程集成、流程建模、流程優化等技術中發展起來的。一般來說,它就是企業將現有的內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有效監控企業戰略目標的執行,從而確保企業的戰略目標能夠實現。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首先,它實現了工作流程的自動化;其次,它實現了多個企業系統之間的無縫集成。

ERP 實施後,ERP 系統為企業流程管理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平台,尤其具有柔性的ERP系統能夠更好的支持流程管理。由於BPM 是伴隨企業整個壽命周期的,ERP 系統運行後企業的流程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必然隨著企業的發展變化,企業的戰略轉變,流程也隨之轉變,從而必然需要流程管理支持這種轉變。從另一個角度講,ERP 系統失敗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變化(戰略轉變、主營業務轉變、流程轉變等)。BPM 支持企業的戰略轉變,如果 ERP 系統能夠很好地支持 BPM(支持流程的動態變化),那麼也就支持了企業的發展變化,從而可以提高 ERP 系統的應用效率和成功率。所以在 ERP 系統運行後的 BPM 是必要的。另外,BPM主要是規模化企業發展過程中對管理進行改造的需求,而規模化企業在管理領域應用的IT技術主要是ERP系統。因此說BPM的實施離不開ERP系統的支持。

二、實施ERP系統後對企業財務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的影響

(一)實施ERP系統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1. ERP擴大了財務管理的內容傳統工業經濟時代,經濟增長主要依賴廠房、機器、資金等有形資產。而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產中以知識為基礎的專利權、商標權、計算機軟體、人力資源、產品創新等無形資產所佔比重將大大提高。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之一。然而,由於無形資產確認、計量的困難,傳統核算型軟體受到很大限制,進行財務決策時也很少考慮這些無形資產。 ERP系統除了財務系統外,還包括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等系統,可以從各方面對這些無形資產進行分析、預測,豐富了財務管理的內容。

2. ERP系統突出了財務管理的整體性,獲取信息的時效性和信息服務全面性ERP系統除了提供必須的財務報表外,還能提供多種管理性報表和查詢功能,並提供易於使用的財務模型和分析模塊,更全面地提供財務管理信息,為戰略決策和業務操作等各層次的管理提供服務。ERP系統對大量規范業務的計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設置,自動生成相應的憑證,記錄工作可由系統自動完成,計算和報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過系統設置而自動完成。另外,ERP系統的集成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保障了財務管理所需信息的質量。系統的實時性又保證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

3. ERP系統使財務管理與生產管理有機結合,發揮計劃與控製作用系統可以把企業的生產和財務管理集成在一起。在一個集成的環境下,當生產經營系統能夠正常運行時,很容易驅動會計核算系統正常運行。因為,從根本上講,生產人員與財務人員有著相同的基本處理邏輯,只不過前者用物料計量單位表示,後者用貨幣單位表示而已。 由於生產經營系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效可信,所以,會計系統將會得到一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有效的數據作為工作的基礎。有人說,由財務管理系統驅動生產管理系統非常困難,而由生產管理系統驅動財務管理系統則容易得多。這種說法是很有道理的。如果生產管理系統行之有效,財務人員完全可以利用它作為建立一個有效的財務系統的基礎。在成功地運行ERP的企業中,財務管理人員都會感到他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他們的計劃控制能力提高了。其原因在於,生產系統和財務系統在同一環境下,就可以用相同的語言來談論同一件事情, 這樣他們之間的不協調狀況就消失了,自然有助於效率和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說ERP作為整個企業的信息系統,使得企業整體合作的意識和作用加強了,通過准確、及時的信息傳遞,使大家的精力集中在同一方向上,以工作流程的觀點和方式來運營和管理企業,而不是把企業當作一個個部門的組合。

4. 細化成本核算以加強成本管理ERP上線帶給成本管理的第一個變革是建立了標准成本體系。目前,公司對所有物料收、發、存都採用標准成本核算,對產成品的直接材料消耗定義物料清單。成本核算對象進一步細化,按物料編碼核算成本,通過子庫存轉移實現同一法人內部物資轉移,成本費用控制高度集中。同時能適時監控采購物資的實際采購價格,及時了解公司各項大宗原材料等市場信息,促進采購成本降低,保證公司成本、利潤核算更加真實、科學、准確。

5. ERP系統改變了企業資金管理模式作為公司的管理者,必須時時關心整個公司的資產流動性,防止發生公司整體的支付危機。在現實情況下,大型企業發生財務危機甚至倒閉,很多是由於資金的周轉不靈。ERP資金管理的兩個重要功能,即自動實時生成現金流量表和利用內部銀行結構對企業的資金使用情況進行量化考核,可以使集團總部作為投資中心,進行資金的合理分配與運用。ERP資金管理模塊中的資金預測功能加強了企業對中短期現金流量的預測,能及時預警,保證公司的順利運作。
(二)實施ERP系統對業務流程管理的影響1. ERP 為企業 BPM 提供業務藍圖企業的BPM應該使企業的流程走向何方,它是由企業的戰略決定的,戰略是由市場和企業生存環境決定的。但是,因為傳統管理模式的慣性作用,企業管理者很難突破原有思維的約束勾畫流程的藍圖。即便是出色的管理者有著美好的流程優化、重組的想法,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也會出現走樣的情況。而融入先進管理思想的ERP系統能夠為企業流程管理提供美好的藍圖,並且指引著BPM的方向。

2. ERP 是 BPM 的推動力ERP系統的成功實施確實能夠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這是勿庸置疑的。許多企業從局部的信息化、自動化,到整個企業的信息集成,一步一步地隨著IT技術的發展,應用IT技術逐步走向集成化。在IT的過程中必然涉及流程的優化、重組,而ERP系統更要求企業的流程打破原有的秩序,以適應ERP系統實施應用的需要。

3. ERP 為 BPM 提供有力的支持BPM可以理順企業的業務過程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益。然而如果在實施BPM的過程中沒有IT技術的支持,BPM的實施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會影響實施的成功。例如在很多情況下,一個企業裡面可能有許多相同的數據會以不同的格式存在,並分別存儲起來,這往往會發生錯誤和浪費時間。可以想像如果沒有IT技術的支持,要消除這種情況,在數據產生的源頭一次獲得數據並將數據在企業內流傳共享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信息共享技術也可以將串列的業務處理過程變為並行業務處理過程。BPM要求在工作點進行決策,員工要對執行的結果負責,這要求員工在接受培訓掌握新技能的同時,要確保能夠得到控制工作所需的信息,而這也需要IT技術的支持。另一方面,BPM側重管理思想,而ERP則側重於技術手段。從BPM實施的目標來看,BPM也是離不開IT技術支持的。這是因為,BPM從管理上理順了企業的業務流程,使企業的經營過程科學化、合理化。如果沒有IT技術的支持,業務過程雖然合理了,但員工個人的工作效率不能提高,從而將企業的「瓶頸」從業務過程上轉嫁到員工的工作效率,而要消除這種情況,要麼增加工作時間,要麼增加員工人數,顯然這又增加企業的生產成本。這與BPM的目標是相矛盾的。

三、ERP系統在企業財務管理和業務流程管理中的應用

(一)ERP系統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1. ERP中的ABC成本法針對傳統成本會計不適應新製造環境的局面,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簡稱ABC)和基於ABC的作業成本管理(ABCM),在美、日和西歐諸國的企業尤其是競爭激烈和人工成本很低的高新技術企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ABC成本法是以作業(Activity)為核心,確認和計量耗用企業資源的所有作業,將耗用的資源成本准確地記入作業,然後選擇成本動因,把所有的作業成本分配給作業成本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ABC成本法是會計界首先提出來的。應當說它的理論本身並不復雜,但是由於企業的內部流程是千變萬化的,成本動因也無法標准化,因此理論的實踐變得比理論本身復雜多了。隨著企業IT技術的運用,ERP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ERP的集成性使得ABC成本法完全融入整個系統,成本動因數據可以自動從ERP中其他模塊中獲得,比如銷售、采購、生產、人力、財務等,使得ABC成本法能在企業中得到很好的應用。

2. ERP系統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財務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於會計核算的數據並加以分析,從而進行相應的預測、管理和控制活動。它側重於財務計劃、控制、分析和預測,強調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後反饋。然而,ERP系統中的財務管理模塊已經完成了從事後財會信息的反映,到財務管理信息處理,再到多層次、一體化的財務管理支持。這種轉變體現在,它吸收並內嵌了先進企業的財務管理實踐,改善了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的業務流程。它在支持企業的全球化經營上,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機構提供一個統一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平台,同時也能支持各國當地的財務法規和報表要求。如:提供多幣種會計處理能力,支持各幣種間的轉換;支持多國會計實體的財務報表合並等;支持基於Web的財務信息處理。為支持企業發展電子商務和基於Internet的應用系統(如銷售訂單處理等),部分財務信息還可以通過Web方式收集和發布。總之,這一切,倘若在非ERP的環境下,即使依靠「人海戰術」來完成,其效益也是有限的。

(二)BPM與ERP系統的應用企業的業務流程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地變化,ERP系統不能與企業的流程管理分離,但ERP對企業業務流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管理。BPM優化了企業的流程,並使ERP向基於流程的方向演進,它是企業成功實施ERP的基礎。BPM與ERP系統在實際應用中的關系如下。

1. 利用BPM優化企業流程流程管理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企業通過BPM系統首先應把企業的關鍵流程導入系統,由系統定義流程的規則。再以數據、圖形、報表等形式給出哪些流程合理,哪些流程需要調整,隨著企業流程的不斷執行和優化,形成企業自己的特點,給企業的領導者提供決策的依據。

2. BPM讓ERP向基於流程的方向演進企業在沒有採用IT手段之前,所有的業務流程是通過手工方式運作的,是一對一的管理方式。而引入了IT手段之後,業務流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採用一對多的運作方式,信息可以同時傳遞給多個部門。為此,企業如果應用ERP,首先必須與企業的流程管理現狀相適應,必須有利於企業業務流程管理的提高。如 企業應用信息技術整合企業時,首先應當根據企業的業務流程及企業長遠的發展規劃,結合目前企業的現狀,利用BPM為企業設計出業務流程的改進與重組方案,對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找出缺少的流程,把不規范的流程規范化,最終提出合理的業務流程,確定企業的戰略目標。然後再利用ERP將手工信息流程轉變為信息技術流程,從而直接實現企業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