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淺析混凝土質量通病防治的措施 開題報告怎麼寫要範文
摘要:混凝土工程施工時,經常發生一些質量通病,嚴重影響了工程質量,本文就從質量通病的產生原因和防治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原因分析;防治措施 1 蜂窩 1.1現象: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鬆、砂漿少、石子多、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窟窿。 1.2產生的原因 1.2.1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砂、石子、水泥等材料計量不準,造成砂漿少、石子多; 1.2.2 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未拌和均勻,和易性差,振搗不密實; 1.2.3 下料不當或下料過高,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漿離析; 1.2.4 混凝土未分層下料,振搗不實,或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 1.2.5 樓板縫隙未堵嚴,水泥漿流失; 1.2.6 鋼筋較密,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 1.2.7 基礎、柱、牆根部未加間歇就繼續灌上層混凝土。 1.3 防治措施 1.3.1 認真按設計要求,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經常檢查,做到計量准確,混凝土拌和均勻,坍落度適合;增加混凝土攪拌時間,澆灌應分層下料,分層振搗,防止漏振和過振現象;混凝土下料高度超過2m應設串筒和溜槽,下一層混凝土澆築前應鋪設2cm的水泥砂漿;澆灌中,應隨時檢查模板支撐情況防止漏漿;基礎、柱、牆根部應在下部澆完間歇1-1.5h,密實後再澆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現「爛脖子」。 1.3.2 小蜂窩:洗刷干凈後,用1:2或1:2.5水泥砂漿抹平壓實;較大蜂窩,鑿去蜂窩處薄弱鬆散顆粒,刷洗凈後,支模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較深蜂窩,如清除困難,可埋壓漿管、排氣管,表面抹砂漿或灌築混凝土封閉後,水泥壓漿處理。 2 麻面 2.1 現象:混凝土局部表面現象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麻點,形成粗糙面,但無鋼筋外露現象。 2.2 產生的原因 2.2.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漿渣等雜物未清理干凈,拆模時混凝土表面被破壞; 2.2.2 模板未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 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過多出現麻面; 2.2.3 模板拼縫不嚴,局部漏漿; 2.2.4 模板隔離劑塗刷不勻,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與模板粘結造成麻面; 2.2.5 混凝土振搗不實,氣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現象形成麻點。 2.3 防治措施 2.3.1 模板表面清理干凈,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漿等雜物;澆灌混凝土前,模板應澆水充分濕潤;模板縫隙,應用油氈紙、膩子等堵嚴;模板隔離劑應選用長效的,塗刷均勻,不得漏刷;混凝土應分層均勻振搗密實,至排除氣泡為止; 2.3.2 表面作粉刷的,可不處理,表面現象無粉刷,應在麻面部位澆水充分濕潤後,可用1:2或1:2.5水泥砂漿,將麻面抹平壓光。 3 孔洞 3.1 現象:混凝土結構內部有較大尺寸的空隙,局部沒有混凝土,鋼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3.2 產生的原因 3.2.1 在鋼筋較密的部位或預留孔洞和預埋件處,混凝土下料被擱住房,未振搗不實就繼續澆築上層混凝土; 3.2.2 混凝土離析,砂漿分離,石子成堆,嚴重跑漿,又未進行振搗。 3.2.3 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多,過厚,下料過高,振搗器振動不到,開成鬆散孔洞; 3.2.4 混凝土內掉入木塊,泥塊等雜物,混凝土被卡住。 3.3 防止措施 3.3.1 在鋼筋密集處及復雜部位,採用細石混凝土澆灌,認真分層振搗密實;預留孔洞處,應兩側同時下料,嚴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塊、木塊等雜物掉入混凝土內,應及時清除干凈; 3.3.2 將孔洞周圍的鬆散混凝土和軟弱漿鑿除,用壓力水沖洗,充分濕潤後用高強度等級細石混凝土澆灌,搗實。 4 露筋 4.1 現象:混凝土內部主筋、負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結構構件表面。 4.2 產生的原因 4.2.1 灌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或墊塊太少或漏放,致使鋼筋緊貼模板外露; 4.2.2結構構件截面小,鋼筋過密,石子卡在鋼筋上,使水泥砂漿不能充滿鋼筋周圍,造成露筋; 4.2.3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產生離析,模板部位缺漿或模板漏漿; 4.2.4 混凝土保護層太小或保護層外混凝土振搗不實;或振搗棒撞擊鋼筋或踩踏鋼筋,使鋼筋位移,造成露筋; 4.2.5 木模板未澆水濕潤,吸水粘結或脫模過早,拆模時缺棱、掉角,導致漏筋。 4.3 防治措施 文章由 http://www.shlunwen.com/tujianlunwen/ 提供
❷ 關於水資源污染的經濟學開題報告應該怎麼寫
"三廢"污染是水資源的大敵,危害人體健康、破壞水資源、造成水資源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全國年污水排放量達355億立方米,80%的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江河湖海,大部分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5類水約占河段的40%-60%,城市沿江河段90%受到嚴重污染,對水資源造成極大威脅。長江三角洲平原河網密布,分布很多大中城市,長期以來均以河水、湖水作為供水水源。由於地表水體嚴重污染,被迫開發地下水,造成嚴重超采,並形成大面積地面沉降,導致巨大經濟損失。96年淮河遭受四次污染大事故,河水完全喪失一切使用功能,不僅造成嚴重的飲用水危機,而且工廠、水廠被迫停產,損失慘重。北京兩大水庫之一的官廳水庫,由於嚴重污染長期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北京全市供水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不僅地表水污染十分嚴重,大多數城市的地下水也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影響人體健康。就以首都北京而論,三氮污染的面積已超過200km2,水的硬度升高,水質硬化現象也十分嚴重,導致部分水廠減產或停產。
目前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對水體造成的污染,已普遍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並正在加強污水治理,實現污水資源化。但對固體廢物造成的污染,尚未予足夠重視。據統計全國每年排放的固體廢物共達5億噸,歷年積存的垃圾已達720億噸,成為城市重要的污染源。據統計每年都有大量垃圾污染事故發生,僅1990年就發生嚴重污染事故100多起。北京市四周就被城市垃圾所包圍,被稱為垃圾長城。過去大多數城市仍採取簡單的露天堆放,每個堆放場,就是一個污染源。近年來已開始實行人工填埋,但因不重視填埋場的勘察設計,工程質量不能達到規定要求。例如沈陽曾對35處填埋場中的10處進行檢查,結果發現該10處的地下水均嚴重惡化。上海浦東地區,曾對100多處堆放場或填埋場進行檢查,結果絕大多數都不符合質量。並不同程度的對地表水、地下水造成污染。此外,由工業廢氣所形成的酶雨及其造成的酸污染,也不容忽視。我國的酸雨災害正在迅速蔓延,特別是中南、西南地區尤為嚴重,不僅導致水質酸化,而且對農作物或水產養殖業等,都造成嚴重危害。
❸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為:
實行排污總量控制;
對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
❹ 畢業設計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開題報告怎麼寫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開題報告你可以在網上找找,看看有沒有可以參考的,如果專確實找不到就來這拿,有一屬套的
對象——是論文研究、研製、調查等所涉及的具體的主題范圍,體現論文的研究內容、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問題的提出,研究方向的確立與目標的定位。
方法——是論文對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的過程中所運用的原理、理論、條件、材料、工藝、結構、手段、程序,是完成研究對象的必要手段。
❺ 我很想要要關於水的開題報告,急上交!
2004年,我國大江大河除長江、淮河的局部河段和珠江流域西江發生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外,水勢比較平穩,部分中小河流發生了較大洪水。2004年全國旱情偏輕,農作物受旱面積比2003年減少約1.1億畝,但華南部分地區旱情嚴重。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各級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通力協作,加強洪水管理,拓寬抗旱領域,控制了災情的擴展蔓延,減少了災害損失,保障了糧食豐收。各級水利部門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水利工作方針,努力推進可持續發展水利,在水利規劃、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水資源配置、農村水利、節約用水和水利改革等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為推進新時期的治水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貢獻。
一、水資源量
降水量 2004年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量比常年值(多年平均值,下同)偏少,全國平均降水量601毫米,摺合降水總量為56876億立方米,比常年值減少6.5%。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西北諸河六個水資源一級區(以下簡稱北方六區)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減少6.3%,長江、東南諸河、珠江、西南諸河四個水資源一級區(以下簡稱南方四區)面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值減少6.6%。在各省級行政區中,降水量比常年值偏多的有山東、新疆、天津、西藏、河南、湖南、重慶、青海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山東偏多13.3%;比常年值偏少的有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廣東、海南、江蘇和內蒙古偏少20%以上。
地表水資源量 2004年全國地表水資源量23126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減少13.4%。北方六區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區比常年值偏少13.0%。在各省級行政區中,地表水資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東、西藏、新疆、上海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山東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區、直轄市)偏多程度均低於7%;比常年值偏少的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北京、江蘇、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肅、廣東、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從國外流入我國境內的水量為179億立方米,從國內流出國境的水量為6094億立方米,流入國際界河的水量為970億立方米,入海水量為12921億立方米。
地下水資源量 2004年全國礦化度小於或等於2克/升的地下水資源量為7436億立方米,比常年值減少7.8%。平原區地下水資源量為1642億立方米,加上井灌回歸補給量後的總補給量為1704億立方米。北方六區平原地下水總補給量為1379億立方米,佔全國平原區總補給量的81%,其中降水入滲補給量、地表水體入滲補給量、山前側滲補給量和井灌回歸補給量分別佔51.2%、36.3%、8.0%和4.5%。地下水資源量大部分與地表水資源量重復,不重復量僅1003億立方米。
水資源總量 2004年全國水資源總量(地表水資源量與不重復量之和)為24130億立方米,比常年值減少12.9%。北方六區水資源總量4589億立方米(佔全國的19.0%),比常年值減少12.7%;南方四區水資源總量19541億立方米(佔全國的81.0%),比常年值減少13.0%。全國產水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2.4%,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25.5萬立方米。
二、蓄水動態
大中型水庫蓄水動態 2004年全國共統計大型水庫462座、中型水庫2771座,水庫年末蓄水總量2219億立方米,比年初增加25億立方米。北方六區水庫年末蓄水量比年初減少31億立方米,除遼河區和海河區比年初分別增加13億和8億立方米外,其他區均比年初減少;南方四區水庫年末蓄水量比年初增加56億立方米,除珠江區比年初減少24億立方米外,其他區均比年初增加。在各省級行政區中,蓄水增加的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增加蓄水量138億立方米,其中增幅較大的浙江和湖南分別增加了37億和29億立方米;蓄水減少的有14個省(自治區),共減少蓄水量113億立方米,其中減幅較大的河南減少了24億立方米。
北方平原區淺層地下水動態 2004年對北方71萬平方公里(缺新疆)平原地下水開采區進行了統計分析,年末淺層地下水儲存量比年初減少68億立方米。按省級行政區統計,地下水儲存量減少的有12個省級行政區,其中黑龍江、安徽、河北、吉林減少較多,分別減少19億、15億、14億和10億立方米;儲存量增加的有4個省級行政區,其中山東和遼寧增加較多,分別增加8億和6億立方米。按水資源一級區統計,除遼河區增加2億立方米外,其餘五個水資源一級區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其中松花江區、海河區和淮河區減少較多,分別減少28億、18億和16億立方米。
平原區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2004年,21個省級行政區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以下簡稱漏斗)進行了不完全調查,共統計漏斗76個(淺層漏斗和深層承壓漏斗各38個),漏斗總面積7.2萬平方公里。2004年末與年初相比,淺層漏斗面積擴大的有23個,中心水位下降的有21個;深層漏斗面積擴大的有16個,中心水頭下降的有27個。
三、供用耗排水量
供水量 2004年全國總供水量5548億立方米,占當年水資源總量的23%。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佔81.2%,地下水源供水量佔18.5%,其他水源供水量佔0.3%。北方六區供水量2457億立方米,佔全國總供水量的44.3%;南方四區供水量3091億立方米,佔全國總供水量的55.7%。南方各省級行政區以地表水源供水為主,大多佔總供水量的90%以上;北方各省級行政區地下水源供水佔有較大比例,其中河北、北京、山西、河南、山東、遼寧和內蒙古等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占總供水量的50%以上。在4504億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佔33.0%,引水工程佔37.7%,提水工程佔26.9%,水資源一級區間調水佔2.4%。在108億立方米調水量中,海河區引黃河水42億立方米,淮河區從長江和黃河共引水60億立方米,長江區從錢塘江和淮河共引水5億立方米。
另外,全國有8個省(直轄市)直接利用海水共計234億立方米,主要作為火(核)電的冷卻用水。其中廣東和浙江兩省利用海水最多,分別為105億和64億立方米。
用水量 2004年全國總用水量5548億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佔11.7%,工業用水佔22.2%,農業用水佔64.6%,生態用水(僅包括人為措施供給的城鎮環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濕地補水)佔1.5%。按生活(單指居民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劃分,生活用水佔8.0%,生產用水佔90.5%,生態用水佔1.5%。與2003年比較,全國總用水量增加22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增加153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52億立方米(其中火電用水增加48億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20億立方米,生態用水略有增加。
按東、中、西部地區統計,用水量分別為2145、1595、1808億立方米,相應佔全國總用水量的38.7%、28.7%、32.6%。由東往西,生活和工業用水比重逐漸減小,農業用水比重逐漸增大。
在各省級行政區中,用水量大於400億立方米的有江蘇、新疆、廣東3個省(自治區),用水量介於200~400億立方米的有7個省(自治區),用水量介於100~200億立方米的有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用水量少於100億立方米的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75%以上的有寧夏、新疆、西藏、內蒙古、海南、甘肅、河北7個省(自治區),大多位於西部地區;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30%以上的有上海、重慶、江蘇、湖北、廣東、福建、安徽7個省(直轄市);生活用水占總用水量20%以上的有北京、重慶、天津3個直轄市。
用水消耗量 2004年全國用水消耗總量3001億立方米,其中農業耗水佔77.0%,工業耗水佔9.3%,生活耗水佔12.1%,生態耗水佔1.6%。全國綜合耗水率(消耗量佔用水量的百分比)為54%,乾旱地區耗水率普遍大於濕潤地區。各類用戶耗水率差別較大,農田灌溉為64%,工業為23%,城鎮生活為30%。
污水排放量 污水排放量是指工業、第三產業和城鎮居民生活等用水戶排放的水量,但不包括火電直流冷卻水排放量和礦坑排水量。2004年全國污水排放總量693億噸,其中工業污水佔2/3,第三產業和城鎮居民生活污水佔1/3。
四、用水指標
2004年,全國人均用水量為427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當年價格)用水量為399立方米。城鎮人均生活用水量為每日212升(含公共用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為每日68升, 萬元工業增加值(當年價格)用水量為196立方米,農田實灌面積畝均用水量為450立方米。按東、中、西部統計分析,人均用水量分別為436、371、487立方米,即中部小,東、西部大;萬元GDP用水量差別較大,分別為221、392、645立方米,西部是東部的2.9倍;農田實灌面積畝均用水量分別為415、379、581 立方米,西部大於東、中部;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為135、240、241立方米,呈東部小,中、西部大態勢。
因受人口密度、經濟結構、作物組成、節水水平、水資源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各省級行政區的用水指標值差別很大。從人均用水量看,大於600立方米的有新疆、寧夏、西藏、內蒙古、江蘇、黑龍江、上海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其中新疆、寧夏、西藏分別達2532、1259、1022立方米;小於300 立方米的有山西、陝西、河南、天津、重慶、北京、山東、四川、貴州、河北等10個省(直轄市),其中山西最低,僅168立方米。從萬元GDP用水量看,大於1000 立方米的有新疆、寧夏、西藏等3個自治區,均位於西部地區;小於200立方米的有天津、北京、山東、上海、浙江、山西、遼寧等7個省(直轄市),大多位於東部地區,其中天津、北京分別為74和78立方米。
五、地表水體水質
根據2004年水質監測資料,採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對全國河流、湖泊、水庫的水質狀況進行了評價。
河流水質 根據1300條河流3200多個監測斷面的水質資料,對13萬公里河流水質進行了評價,全年期水質總體狀況是:Ⅰ類水河長佔6.3%,Ⅱ類水河長佔27.2%,Ⅲ類水河長佔25.9%,Ⅳ類水河長佔12.8%,Ⅴ類水河長佔6.0%,劣Ⅴ類水河長佔21.8%。全年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占總評價河長的59.4%,比2003年減少了3個百分點。各水資源一級區中,西南諸河、西北諸河、長江、珠江和東南諸河5個區水質較好,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佔97%~63%;黃河、海河、松花江、遼河和淮河5個區水質較差,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佔46%~31%。與2003年相比,黃河區、遼河區、西南諸河區、淮河區和海河區水質有所改善,西北諸河區、松花江區、珠江區、東南諸河區和長江區水質略有下降。
省界水體水質 對全國229個省界斷面的水質進行了評價,水質符合和優於地表水Ⅲ類標準的斷面數占總評價斷面數的39.3%,水污染嚴重的劣Ⅴ類佔34.5%。總體來看,省界水體的水質狀況不容樂觀。各水資源一級區中,省界斷面水質較好的是松花江區、珠江區和長江區(未含太湖流域),遼河區、太湖流域、淮河區和海河區的省界斷面水質較差。省界斷面的主要超標項目是氨氮、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氟化物、揮發酚、總磷等。
湖泊水質 在評價的50個湖泊中,水質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湖泊有18個,部分水體受到污染的13個,水污染嚴重的19個。對49個湖泊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17個湖泊處於中營養狀態,32個湖泊處於富營養狀態。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湖"情況是:太湖16.5%的面積為Ⅲ類水,75.3%的面積為Ⅳ類水,8.2%的面積為劣Ⅴ類水;中營養水平的面積佔23%,富營養佔77%。滇池水質以Ⅴ類為主,占評價面積的69%,劣於Ⅴ類水質占評價面積的31%,全湖處於富營養狀態。巢湖的東半湖巢湖市第一水廠湖區水質為Ⅳ類,中廟湖區水質為Ⅴ類,西半湖水質為劣Ⅴ類,湖水處於富營養狀態。
水庫水質 在評價的322座水庫中,水質優良(優於和符合Ⅲ類水)的水庫有265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82.3%;水質未達到Ⅲ類水的水庫有57座,占評價水庫總數的17.7%,其中水質為劣Ⅴ類水的水庫有14座。主要超標項目為總磷、總氮和高錳酸鹽指數。對238座水庫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三分之二的水庫處於中營養狀態,三分之一的水庫處於富營養狀態。
說明:《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數據,均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
是不是太多啦?
❻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治理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實行排污總量控制;對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理;抓好化工資源的綜合利用;嚴格標准,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調整產業結構,深化企業環境管理等。
一、實行排污總量控制,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二、對一些污染較為嚴重的企業要實行限期治理
在治理的同時,從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提倡建立技術成熟、投資較少、經濟效益高的廢水資源回收項目,如造紙白水回收裝置。還要督促和扶持企業進行造紙制漿方法的改革和黑液處理及燒鹼回收等新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三、抓好化工資源的綜合利用,以減少排污總量
充分回收利用廢水資源,做好開源與節流工作,抓好化工資源的綜合利用。化工污染主要來源於生產過程中流失於環境中的原料、產品及副產品。針對區內工業結構的不合理,浪費嚴重的小化工項目比例較大的現象,可以採取技術投入的方法,幫助它們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四、在污染嚴重的局部地區,採取超強開採的方法
在地下水污染非常嚴重的局部地區,可以採取向地下深部岩層處理的方法。在查明排放廢液地層的水文地層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吸附容量大的岩層,把污染非常嚴重的地下水注入深部地層中,防止污染的擴散。
五、嚴格標准,杜絕新污染源的產生
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時,還要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對一些污染嚴重的新建項目,堅決不予審批,尤其是小型的造紙、化工、煉油等項目。
六、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污水處理項目
由於新建一個污水處理廠所需的投資較大,技術水平較高,在短期內實現有一定的困難。在資金等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氧化塘來處理生活污水。由於氧化塘的造價較低,工期短,易於管理,處理效果較好,在中小城鎮的污水處理中效益顯著。
七、調整產業結構,深化企業環境管理
如果工業結構不合理,綜合發展失去平衡,容易出現亂布點、亂上項目、處處建廠、村村冒煙的混亂局面。為解決這一問題,要合理規劃工業布局,對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對鄉鎮,可以採取幾個鄉鎮聯合規劃,統一布局,建立工業集中區,既可以合理的利用資源,又可以進行污染物的集中處理。同時要深化企業的環境管理,把污染治理和監督管理聯系在一起。對已上的項目,要堅決杜絕因設施、管理等方面造成污染現象的發生。
八、充實力量,加強監督監測工作
盡快開展新的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找准污染源,查清地下水污染遷移轉化規律,提出防止地下水污染、恢復地下水源水質的工程措施,並確立監視性監測預報方案。
九、採取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方法,以緩和地下水供需矛盾
由於目前地下水的長期超采,一般平水年都出現負均衡。長期下去,必然會加劇地下水的供需矛盾,影響經濟的健康發展。所以在豐水年,應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考慮採取地下水人工補給的方法,以緩和水資源日趨緊張的局面。
十、利用表面活性劑治理地下水來治理包氣帶石油污染
應用表面活性劑治理地下水污染,在我國尚屬起步階段,北京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在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通過研究表明,石油類污染物在包氣帶土壤和沉積物中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被土壤膠體通過物理和化學作用吸附的吸附態,另一種是存在於土壤孔隙中的自由態,自由態的石油污染物容易因彌散和動力沖刷等作用去除,大多數附著在岩石表面或存在於岩石孔隙中。因此表面活性劑對石灰岩層中油的去除效率較高。
十一、合理調配地表水
如何合理的調配區內的地表水,也是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措施。目前在我國許多地區,合理的調配地表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❼ 開題報告怎麼寫以淺析基層社會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以內蒙古包頭市昆區為例
開題報告怎麼寫?以淺析基層社會治理存在問題及對策,以內蒙古包頭市昆區。說的什麼呀?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