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債務重組開題報告
你的題目也是債務重組方面的呀
呵呵,真是太巧了哦
『貳』 求論文 關於債轉股問題的思考,,,,開題報告 和論文
我們
團隊
下方的聯系方式
讓我們來幫你
這個有全套的
很詳細的資料
具體的聯系我們
『叄』 國債方面 開題報告中的文獻綜述怎麼寫
我可以幫你寫
不難d
『肆』 關於淺析負債融資的財務風險與對策的開題報告
你這個專業
寫起來來比較自麻煩
你要多搜集些一手資料
這樣寫起來才得心順手
不知道你現在准備工作做得怎樣
如果你有困難
請看下面我號子
請看下面
..6.4.2.6.6,,,,接下...............................
.....................7.4.4.1,,,結束
(如果有意
請加我上面號
我全天在線的
偶爾隱身
)
『伍』 求《新舊會計准則差異比較》開題報告
給你找了篇比較短的論文,要拓展的話其實也挺容易,就根據每部分的內容再另搜資料了。
新舊會計准則比較和思考
2006年2月,國家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准則。新會計准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並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准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三個部分構成。和舊的會計准則相比,新准則從基本會計准則到具體會計准則都作了較大的改動。
一、比較
(一) 新基本准則與舊基本准則的比較
新基本准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二)新會計准則中具體准則與舊具體准則的比較
1.增加的舊會計准則中缺乏的部分
(1)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工具列報和金融資產轉移
關於金融工具的4項具體會計准則主要適用於金融企業,這些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擬上市的金融機構則首當其沖。例如,准則規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並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這就要求上市銀行和證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這把「雙刃劍」,因為表內化將對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企業不但要考慮現金流等經濟因素,還要考慮衍生金融工具對報表的影響,以避免給報表帶來過大的波動。新會計准則與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共有5方面的差異: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計價基礎的不同、確認方面的差異和資產減值准備的差異。
(2)原保險合同與再保險合同
我國一直沒有對原保險合同制定準則,實務指導以《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為准。與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新准則由如下特點:區分保險風險和非保險風險;增加准備充足性測試;區分原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
(3)石油天然氣開采
這條准則是對我國現行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業務處理的描述。新會計准則與原企業會計制度的主要差異體現在:礦區權益、井及相關設施折耗的計算方法,原制度採用直線法,新准則引入產量法和年限平均法。新准則允許提取棄置支出准備,並設置了「油氣資產」,「累計折耗」和「油氣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同時取消了「地質成果」科目。
(4)投資性房地產
舊准則並沒有將房地產作為一個單獨項目來加以處理,而是把現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的相關內容分散在其他相關准則之中。新准則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採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方法。成本模式的計量方法與原准則相同,但在採用公允價值模式時,不需要攤銷或折舊,也不需計提減值准備,只需要在期末按公允價值對帳面進行調整,將其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5)增加了生物資產、企業年金基金和股份支付准則
這三條准則對舊會計准則中未曾規范或者沒有詳細規范的方面制定了更為嚴謹可行的操作指南。填補了在農業資產、補充養老保險和期權激勵行為的會計核算規范方面的空白。
2.在舊會計准則基礎上發生突破性變革的新會計准則主要部分
(1)資產減值准備計提。新舊准則主要區別在:
新准則提出了「資產組」的概念,擴大了資產減值准則的使用范圍,在資產減值跡象判斷上,新准則比現行制度要求更加明確,可收回金額的計量原則也更具有操作性。並且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對公允價值的計量使用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強調一但使用公允價值就停止歷史成本價值的帳務處理。同時由於使用公允價值所產生的資產減值准備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一規定可謂是新舊准則中減值准備部分差異最大的地方。
(2)債務重組方法。新舊准則最大的差異就是公允價值的使用和債務重組收益將計入當期損益,因此採用新准則以後影響的是當期損益而不是權益。新准則中債務重組的定義是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時,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讓步的事項。新准則突出了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前提和債權人最終讓步的業務實質。
(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目前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不一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值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願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新的合並財務報表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並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並范圍。
(4)所得稅的影響。新舊准則的差異體現在:
在計稅基礎上,舊准則強調收入和費用與納稅收益和納稅扣除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從發生額的角度進行分析,新准則則強調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的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所存在的暫時性差異,從余額角度來進行分析。在所得稅確認上,舊准則要求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新會計准則則要求企業一律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遞延所得稅。在減值確認計量上,舊准則沒有遞延稅款借項計提減值准備的規定,而新准則則規定在一定的情況下,可計提減值准備,並在日後符合規定時可以轉回。
(1)長期投資核算方法。新舊准則的差異表現在:
舊准則對投資中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進行確認,並分期進行攤銷,以調整投資收益,如果是負的股權投資差額就應確認為資本公積。新准則規定,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的,確認為商譽,該商譽不進行攤銷;如果是小於的,則直接沖減留存收益。
二、思考
會計准則的更新,無論是對企業、投資者、注冊會計師、審計人員和政府部門的監管者,影響都是巨大的。宏觀上這是一種中國會計史上里程碑似的變革,微觀上則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選擇。較之舊會計准則,新會計准則總結起來更有如下的優點:
(一) 新會計准則使財務信息更加可靠
新准則中的基本准則明確規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第一條就是可靠性,要求「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新會計准則從三個方面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1.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變化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強調按資產的定義確認和計量資產,在資產不能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要求企業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2.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企業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允許企業在不違背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前提下,根據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靈活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會計政策,如可對其他應收款計提壞帳准備,可採取不同百分比進行計提,以及採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等;充分揭示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3.新會計准則就或有事項等不確定性事項所可能引發的風險,要求企業認真甄別,將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或有事項產生的義務確認為負債,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充分披露。新會計准則還要求承擔人在確認租賃引發的負債時,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二)新會計准則適應經濟生活的發展要求,內容上有所創新。
新會計准則體系從過去偏重工商企業准則擴展到橫跨金融、保險、農業等眾多領域的39項准則,覆蓋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填補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新型業務處理規定的空白。主要創新表現在:
在涉及的領域上,增加了原准則中沒有或有但規定不詳細或不明確的內容。如: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資性房地產、生物性資產、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列報、保險合同的規定等等。
在會計處理方法的具體內容上,引入多項新的概念,如:
公允價值概念引入。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考慮換出、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要求上市公司在債務重組交易中考慮重組債務的公允價值,並要求在利潤表中確認相關損益。這些規定將使得上市公司的資產和交易得到更為公允地反映,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以低價資產換入高價資產,從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將不再可行。
資金的時間價值在新准則中得到體現。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准則要求,公司對應收和應付款項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這使得擁有長期應收、應付款項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將這些長期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減計至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金額。這種處理方法充分體現了資金的佔用成本,並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上市公司管理層對資產負債結構、產品賒銷政策進行優化。
在批露方法上也作出許多新的規定,如:
金融風險的披露更為直接和透明。准則要求,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這使得上市公司進行的一些高風險金融投資可以及時地在財務報表中得到反映,使治理層可以更直接地獲取相關信息,為更好地履行其職責提供了條件,同時也使投資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況。
(三)新會計准則體現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
新准則充分借鑒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除極少數事項外,已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實現了趨同。新准則實現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新會計標准充分地體現了這一客觀要求,將實質重於形式列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此外,在資產計價、負債核算、收入確認和完善財務報告體系等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基本一致。
開題報告的話我有個模板,你套上去就可以了。
論文(設計)題目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的思考
1.選題目的和意義:
資產證券化是一種結構融資方式,即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進行組合並轉化為一種更自由地在資本市場上發行和出售的融資工具。自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筆資產證券化業務面世以來,其發展就從未停息,截至2008年末,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余額為7.59萬億美元,資產支持證券(ABS)余額為2.67萬億美元。盡管在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但可以預想隨著我國金融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開放,我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必將在不遠的將來逐步壯大。與此同時,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仍然處於不健全的階段。因此借鑒資產證券化會計處理已有的國際模式,結合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的現狀,探討如何完善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對於客觀反映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實質,保證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推動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以及滿足監管機構對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監管需求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2.主要研究內容(含論文提綱):
論文設想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界定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和其作為一種結構融資方式的實質,並探討它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第二部分分別介紹資產證券化在美國的最新進展以及在我國的歷史和發展。第三部分重點分析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對資產證券化會計的規范,兩種模式的不同和影響。第四部分在回顧我國已有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將結合國際先進經驗探討如何完善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規范,以適應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大綱如下:
1.前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本文結構與思路
2.資產證券化概述
2.1資產證券化的本質
2.2資產證券化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
3.美國和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
3.1 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概述
3.2 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4.國外關於資產證券化會計的相關規范
4.1 資產證券化的會計確認
4.2 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計量
4.3 資產證券化的財務報告問題
5.探討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的完善
5.1 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的現狀和問題
5.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發展的思考
3.完成論文的條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實驗設計、調研計劃、資料收集、參考文獻等內容:
完成論文的條件:根據所學知識,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運用學校內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以及相關報刊等資源,完成論文的撰寫。
調研方法以及措施主要是通過對國際和國內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歷史和現狀,參考各種資料以及各會計協會、會計實務界關於證券化會計的文獻來進行研究和相關分析。
資料收集主要通過借閱學校圖書館相關書籍、參考資產證券化方面相關論文以及網路資料庫如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等網站來進行相關資料收集。
主要參考文獻:
[1] 趙宇華等,2007,《資產證券化原理與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美] 安德魯.戴維森等,2006,《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張超英,2004,《資產證券化的本質和效應》,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4] 陳秋梅,2005,《資產證券化會計——國際模式和我國選擇》,中央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5] 張蕾蕾,2007,《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6] 財政部,2005,《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會計處理規定》。
[7] FASB, FAS140: Accounting for Transfers and Serv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Extinguishments of Liabilities, September 2000.
[8] IASB, IAS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December 2003.
[9] IFRIC, SIC12 Consolidation—Special Purpose Entities, November 2004.
『陸』 債務重組開題報告中的國外研究現狀怎麼寫呀大家幫幫忙!
可以參考中國博士論文庫內關於 債務重組的 博士論文部分的文獻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