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蔬菜與種植論文3000字長
以下是我農推碩士的兩篇作業,供參考,要單獨寫要花不少功夫的,參考可以,但希望能夠自己思考完成,這才對得起學習。希望對你有幫助,祝健康愉快!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優劣勢分析
摘 要:攀枝花具有全國少有的獨特光熱資源,是全國六大蔬菜優勢產業發展區之一,本文旨在分析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以期為今後發展之借鑒。
關鍵詞:攀枝花 蔬菜產業 優劣勢
1 攀枝花農業氣候條件[1]
攀枝花位於中國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與雅礱江匯合處,東經108°08′-102°15′,北緯26°05′-27°21′。攀枝花以南亞熱帶為基帶的島狀式立體氣候著稱。具有夏季長、晝夜溫差大、四季不分明、氣候乾燥、降雨高度集中、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氣候垂直差異顯著,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等特點。據氣象資料1,年平均氣溫20.5℃左右,年平均日照2500小時左右,無霜期350天左右。最冷月的月平均氣溫10℃以上。最熱月的月平均氣溫26℃左右。年總降水量760在1200毫米之間,降水量高度集中在6~10月,占年降雨量的90%左右。從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亞熱帶至北溫帶的多種氣候類型。
2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歷史及現狀[2][3]
1979年以前,攀枝花蔬菜均採用露地種植,自1964年建市至70年代末,空守優越的光熱資源,全市大量從外地調入蔬菜滿足城鎮消費。1979年,攀枝花開始引進地膜栽培技術栽培蔬菜,蔬菜的上市時間提前1個月左右,產量和質量得到極大提高。80年代,以米易、仁和為重點的早春地膜蔬菜得到快速發展,80年代中期,攀枝花被國家命名為「南菜北調」基地,蔬菜遠銷「三北」市場。1986年以後,在米易的開始採用塑料中、小拱棚種植蔬菜,蔬菜上市時間再次提前,產量和質量進一步提升。90年代,開始試驗研究大棚種植蔬菜,2000年後開始大力發展,2003年達5000畝,2005年達12000畝,到2013年,全市設施(大棚、中棚、小棚、地膜)蔬菜種植面積19.7萬畝,產量64.6萬噸。其中冬春設施蔬菜種植面積12.4萬畝(其中大棚蔬菜面積6.1萬畝),產量39.5萬噸,產值超過12億元。2000-2006年,大棚材料以竹木居多,2007年以後,經久耐用的水泥立柱、鋼架大棚開始成為主流。大棚設施的利用,攀枝花早春蔬菜的上市時間最早提前到12月,最遲4月底上市,上市時間正處於海南、廣西等熱帶地區和其他產區之間的空檔,產量也達到了極高水平,比露地蔬菜產量增加了2-4倍,產值增加3-6倍,全市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如大棚番茄、黃瓜產量高可達3萬斤/畝,最高產值超過7萬元/畝。
經過30多年發展,攀枝花已經形成了以米易縣安寧河流域、鹽邊縣二灘水電站庫區、仁和區大河流域為主的冬春設施蔬菜基地。目前正在加快結構調整步伐,調減小麥等低效作物面積,大力開展高標准農田建設,實施高效節水、水肥葯一體、綠色防控等措施,增加冬春蔬菜種植面積。
3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優勢
3.1光熱資源優勢
四川省攀西地區是全國六大蔬菜產業發展優勢區域之一[4],特別是攀枝花乾熱河谷區,由於冬春幾乎無雨,氣候乾燥,光照充足,冬春季節氣候溫暖,有「天然溫室」之稱,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10℃,茄果類、瓜類、豆類等喜溫蔬菜可冬春露地生產。採用地膜、小拱棚、中棚、大棚等設施栽培,上市時間提前,產量可大幅提高。
3.2產量、質量優勢
由於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攀枝花蔬菜產出水平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如露地栽培的番茄、黃瓜等平均畝產6000公斤以上,大棚種植平均畝產10000公斤以上,最高可達15000公斤/畝。同時由於氣候條件有利於營養物質積累,增進外觀色澤,蔬菜的整體質量好。
3.3季節優勢
攀枝花冬春蔬菜上市時間為上年12月到次年4月底,這個時段全國絕大多數地方都沒有瓜類、豆類、茄果類蔬菜上市,處於市場供應空檔期,蔬菜產品供不應求,季節優勢明顯。攀枝花蔬菜銷往北方各大城市和周邊成都、重慶、昆明等大中城市。
3.4經濟效益優勢
由於蔬菜產量高、質量好、錯季上市等優勢,攀枝花蔬菜價格多年來一直很好,農民種植蔬菜的經濟效益顯著,農民種植冬春蔬菜平均畝收入超過1萬元,種植大棚蔬菜平均為收入超過2萬元。攀枝花冬春蔬菜基地普遍實行「菜稻<水旱>輪作」模式,每年蔬菜收獲之後,種植一季水稻,水稻平均單產也排在全國前列,平均畝產800公斤為平常,最高可達1000公斤/畝,達到了「噸糧田,兩萬元」的水平,遠超省上提出的「千斤糧,萬元錢」的發展目標。
3.5生態優勢
攀枝花冬春蔬菜實行「菜稻輪作」模式,通過水稻的種植,有利於改良土壤,極大地減少了土傳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農葯施用量,對保證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還大力推廣「畜-菜-稻」和養結合模式,發展循環農業,提高了蔬菜生產質量安全水平,保護生態環境。
4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劣勢
4.1自然災害
4.1.1低溫凍害
攀枝花每年冬春季節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溫凍害,對冬春蔬菜生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正常年份影響較小,僅一些海拔較高、低窪地帶、平地等易沉積冷空氣的地方易受凍害,絕大部分蔬菜基本不受影響。極端年份的低溫會造成極大損失,如大面積霜凍、山頂長時間積雪、罕見冬春陰雨、河谷降雪等。如1983年全市罕見的普降大雪、2000年大面積低溫霜凍、2013年12月-2014年2月連續5次低溫、雨、雪、霜,造成了包括蔬菜在內的農作物大面積受災。
4.1.2乾旱
攀枝花每年11月至次年6月長達半年多的乾旱,對一些缺水區域的蔬菜生產造成了影響。同時也蔬菜生產規模的擴大。
4.2基礎設施制約
4.2.1交通
盡管攀枝花近年航空、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蔬菜產品不管是運往北方,還是運往成都、重慶、昆明銷售,運輸距離較遠,運輸費用佔了銷售成本的大頭。
4.2.2水利
由於每年乾旱的時間長,很多區域缺水嚴重,水利設施建設滯後,影響了蔬菜產業的壯大發展。
4.2.3運銷設施滯後
盡管近年已經建設了一些氣調庫、冷庫、製冰廠等基礎設施,但攀枝花蔬菜運銷環節的冷鏈建設總體滯後,預冷、冷鏈運輸等不能做到無縫連接,不能有效減少蔬菜運輸途中消耗,延長貨架壽命。同時,蔬菜批發市場建設、價格信息和產銷信息平台建設等也滯後,使蔬菜交易在便捷性、信息及時性等方面落後與山東、海南等蔬菜主產區。
4.3山地環境制約設施農業發展。
由於攀枝花地處山區,設施蔬菜,特別是大棚蔬菜要發展,必須得對破碎、零散的山地進行整理,通過山、水、田、路綜合整理,建成標准化的農田,才能發展標准化的設施蔬菜產業。而高標准農田建設對農民來說是一項很大的投入。如米易縣白馬鎮一畝高標准農田(統一標準的尺度的田型、節水設施、水泥立柱鋼架大棚、棚膜等)農民需要投入超過2萬元(不包括國家在田型調整、節水設施、鋼架大棚方面給農民的3000多元補貼和農民土地之外的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5 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發展展望
5.1大力發展設施農業
冬春設施蔬菜是攀枝花河谷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一項支柱產業,盡管投入大,但產出高,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高。今後,攀枝花設施蔬菜產業是一項重點發展產業,預計到2020年,冬春設施蔬菜面積將超過20萬畝。
5.2加強調整品種結構
目前,攀枝花冬春蔬菜種植的品種仍然是傳統的大宗品種,今後需要加強品種結構調整,引進發展更多新奇、珍稀的蔬菜品種,改善品種結構,以進一步提高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
5.3推進標准化生產
隨著攀枝花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的推進,蔬菜產業的發展方是走標准化、機械化之路,大力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推廣適宜山區的中小型農機具,逐步實現生產的自動化、省力化,提高蔬菜產業的發展水平。
——————————————————————————
農業標准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以攀枝花設施蔬菜為例
摘 要:標准化是現代農業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本文以攀枝花設施蔬菜為例,簡述標准在園藝植物上的應用。
關鍵詞:園藝植物 標准 應用
標准化是指在經濟、技術、科學和管理等社會實踐中,對重復性的事物和概念,通過制訂、發布和實施標准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園藝植物生產標准化是以獲得園藝植物的最佳生產經營方式和經濟效益為目標,對園藝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內的重復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實施標准,以及貫徹實施相關的國家、行業、地方標准等為主要內容的過程。
近年來,攀枝花大力推進早春設施蔬菜標准化生產,制訂並推廣土地標准化整理、設施配套、溫室栽培、水旱輪作、水肥葯一體、冷鏈保鮮運輸等標准化措施,使攀枝花蔬菜產業發生了質的飛躍,產量、質量、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大幅增加,質量安全水平整體提高,初步實現了「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生產。
1標准化實施前的攀枝花蔬菜生產
1.1土地
由於攀枝花地處山地,地形破碎,農用土地細碎化嚴重,多數情況下,土地呈零散分布,地塊形狀不規則,面積大小不一。
1.2施肥
人工施肥,有土施、淋施等方式,耗時、費力,勞動力投入成本大,效率低。
1.3灌水
灌水方式有挑水澆灌,有大水漫灌,水用量大,浪費水源,人力投入大,效率低。
1.4植保
採用手動或機動方式防治病蟲害,病蟲種類多,散布廣,傳播快,農葯用量大,費時、費力、費錢、不安全。
1.5保溫防凍
有草棚、地膜、小棚、中棚等,不統一,不規則,不利於機械等操作,技術無法統一。
1.6採摘
隨意採摘,不分級,不保護,不包裝,產品外觀質量差,損耗大。
1.7運輸銷售
自己運到市場銷售,不包裝,不預冷,不分級,運輸損耗大,銷售價不高。
2實施標准化之後的攀枝花蔬菜生產
1.1土地
把農民分散、細碎、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田地集中起來,統一成片整理,通過田型調整,建成高標准農田,使所有農田長、寬標准一致,然後再分給農民,解決了土地細碎化問題,有利於使用統一的材料建設溫室大棚、節水設施等。
1.2施肥、灌水、施葯
在建設高標准農田時,配套建設了溝渠、田間道路等外圍設施,建設了蓄水池、過濾池,在田間地膜下鋪設滴灌設施,灌水時,把農葯、肥料和水一起灌進土壤里。達到了省時、省工、省力、節本的目的。
2.3植保
採用大棚栽培和水旱輪作後,病蟲害大大減少,限制了病蟲害的傳播范圍,減少了農葯使用,減少勞動力投入,採用殺蟲燈、黃板、性誘劑等誘殺病蟲,合質量安全水平得到大大提高。
2.4保溫防凍
統一採用了規格一致的水泥立柱、鋼架和棚膜,使水泥立柱、鋼架、棚膜成為了溫室大棚的標准「配件」,可以批量工廠化生產,可以隨時替換損壞部分,使「配件」生產成本大大降低,溫室大棚的建設成本也整體下降。
提高了保溫能力,保溫效果好,蔬菜產量高、質量好,效益提高。
小型農用機械能夠在棚內作業,減少了依靠人工耕地的投入。
蔬菜成熟上市時間提前15-20天,搶佔了時間優勢,銷售價格高,經濟效益顯著提高。
2.5採收、運輸、銷售
按照採收標准、分級標准,適時採收、分級、包裝,進入氣調庫、冷庫進行預冷、保鮮,使用冷藏車、冰瓶等進行運輸途中保溫,減少中間損失。
2.6經濟效益大幅提高
標准化蔬菜生產的推廣,施肥、施葯、灌水等環節的人力、財力、物力投入降低30-50%。早春蔬菜的上市時間最早提前到12月,最遲4月底上市,上市時間正處於海南、廣西等熱帶地區和其他產區之間的空檔,產量也達到了極高水平,比露地蔬菜產量增加了2-4倍,產值增加3-6倍,全市大棚蔬菜平均畝產值超過2萬元。如大棚番茄、黃瓜產量高可達3萬斤/畝,最高產值超過7萬元/畝。
⑵ 在中國蔬菜上發表論文有稿費么
可以去搜下國淘論文寫作,希望能幫到你!
1、先確立一個論點。全文圍繞這一論內點展開論證。對「容開卷有益」這種說法,既不能全盤否定,寫駁論文;也不宜全盤肯定,寫成立論文。因為這種說法既有它正確的一面。又有它不夠全面的地方,所以對這個看法要採取「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肯定其有益的一面,否定其有害的一面,從中總結出正確的論點來。只有這樣才能對這一說法作出合乎事實的評價,最終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進行分析,要防止出這樣一個毛病:自相矛盾。一會兒說開卷有益,一會兒說開卷有害,令人不知所雲。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文章中還要將二者的聯系點明,才算把道理真正說透。
⑶ 有機蔬菜論文
什麼是有機食品
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的有機食品是21世紀人類的首選食品,目前,銷售量已佔食品總量的10%~1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食品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作出《有機食品認定的管理條例》規定,有機食品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准和有機食品技術規范要求;在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葯、化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凡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才是有機食品,有機食品都應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看來,有機食品正向老百姓一步步走來。
在國外,人們出於對個人健康的渴求和環保的重視,對有機食品趨之若鶩。目前,全世界已有數百個有機食品生產協會在不懈地拓展有機食品這一新興市場,並迅速形成一股潮流。攝取有益健康的有機農產品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
什麼是有機食品?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有機食品只佔很小比例。國家環保總局農業處張先生介紹說,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水產品、調料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和添加劑,並通過有關頒證組織檢測,確認為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食品,也可稱為「生態食品」。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耕地與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銳,為了保證農作物有好的收成,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農葯的用量也十分驚人,任意加大農葯用量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地方還在繼續使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的農葯,使農作物受農葯殘留物的污染日益嚴重。據了解,我國每年都有不少因農葯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的案例,老百姓對此憂心忡忡。另外,農葯污染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創匯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如我國傳統的出口農產品肉類、茶葉等,現在已很難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因為部分出口農產品被對方檢出農葯殘留超標。
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大量使用的農葯多由有機化合物組成,有機磷、有機氮等殘留物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不能全部排出,難排出部分在體內積存造成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往往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造成一些疾病甚至癌症的發病率升高。
目前,農葯對農產品的污染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老百姓在市場上爭買帶蟲眼的蔬菜和「凈菜工程」的興起,都足以反映出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渴求,一大批高殘留農葯如「殺蟲脒」、「滴滴涕」等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並大力推廣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技術,逐漸減少對化學殺蟲劑的依賴,有的地方已大面積推廣「綠色農葯」棗利用赤眼蜂防治蔬菜蟲害,通過科技下鄉活動,不少農民還掌握了多種殺蟲方法,如採用捕捉、誘捉、設屏障、雌雄隔離等物理方法消滅農作物病蟲害。隨著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葯和植物殺蟲劑的開發應用,無公害蔬菜、水果、糧食等農產品已經開始進入我國普通百姓家庭。應該說明的是,無公害食品即平常人們所說的「綠色食品」,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在生產加工中還需使用少量化肥、低毒農葯和添加劑等化學產品,但已經基本消除了農葯殘留污染,並向有機食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有機食品主要國內外頒證機構是:中國的OFDC,美國的OCIA(全稱「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德國的ECOCERT、BCS和GFRS,荷蘭的SKAL,法國的IFOAM等。
使用有機食品證明的標志
張先生介紹說,我國有機(天然)食品使用證明標志,經國家工商局登記注冊的有機(天然)食品的證明標志是一個圓形圖案。內圓表示太陽,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綿羊頭的圖案泛指自然界有機(天然)的動、植物食品,外圓表示地球,整個凸起內採用綠色,象徵有機食品是真正無污染、優質、健康的食品,給人類帶來了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各種標榜為「天然食品」的飲料、蜂蜜、茶葉等很多食品,魚龍混雜,今後此類食品需由國家環保局進行質量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證明標志。 有機食品包裝標准:有機食品(AA級綠色食品)包裝評價採用有關包裝材料的國家標准、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准GB7718-94及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准手冊》及其他有關規定,綠色食品標志與標准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
⑷ 《中國蔬菜》2012年第2期上有多少篇論文。
34篇
⑸ 種植蔬菜論文咋寫
你要想了解蔬菜的栽培技術建議你到下面的網站看看:中國農業網(蔬菜信息,蔬菜專欄)
sc.zgny.com.cn/
78K
2008-3-27
⑹ 中國蔬菜的中國蔬菜雜志社投稿信息
1、文稿寫作順序為題目,作者,作者工作單位(包括單位、地址、郵政編碼,),中、英文摘要(300字以內),關鍵詞(3---5個),正文、參考文獻(含圖表不超過8000字),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的出生年月、性別、學位、職稱、研究方向)。
2、文稿一式兩份,A4紙列印,並提供軟盤或用電子郵件。
3、文稿中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
4、文內各級標題及題號一律頂格寫,題號分級採用3級標題,最多不超過4級,按1,1.1,1.1.1的格式書寫。
5、文中的插圖與表格中的所有文字均需具中、英兩種文字。表格採用三線表形式(在Ward軟體中選:表格-插入表格-自動套用格式-簡明1),插圖需在文中相應處直接給出,並在圖下方給出中、英圖題,此外,還需在文後附上標準的激光列印圖一套(不收復印件)。二位坐標圖請不要劃成方框圖。照片務必黑白清晰,層次分明。圖的大小為:半欄圖<60mm,100mm<通欄圖<130mm。
6、凡屬國家、省部級以上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重點攻關項目的研究論文,請在首頁腳注中註明基金名稱和編號。
7、來稿發表與否,由本刊編委會最後審定。3個月內請勿一稿多投,6個月內未接到通知者,可另行投稿。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
⑺ 提供一篇關於蔬菜的論文
蔬菜與文化的思考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它之外的其他植物;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以上是字典上對蔬菜和文化的解釋,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系呢?
蔬菜是一種文化。
蔬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它的營養不可低估眾所周知,可以提供人體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1990年國際糧農組織統計人體必須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蔬菜,可見蔬菜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此外,蔬菜中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效的成分,如:類胡蘿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疾病的的多種物質正在被人們研究發現。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億後更多的人受到環境污染而引起多種疾病,如何解決因污染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解決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在食物中增加抗氧化劑協同清除過多又破壞作用的活性氧、活性氮。研究發現,蔬菜中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相關的植物化學物質、酶等都是有效的抗氧化劑,所以蔬菜不僅是低糖、低鹽、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時還能有效地減輕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損害,同時蔬菜還具對各種疾病的預防的作用。
由此可見,蔬菜對人健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幫人們增強抵抗力,遠離疾病,正像文化對人們心靈的影響一樣,幫人開化,遠離愚昧和無知,從這種意義上說,蔬菜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文化。另外,蔬菜本無所謂靈魂,但是一注入人的情感,他便又是一種精神文化。正如才華橫溢的戲曲作者、小說家和美食家李漁在<<閑情偶寄>>里專篇談到了吃,不如蔬菜里吃了讓人滿口芬芳的是香椿頭,而蔥蒜韭則讓人滿口乃至腸胃發出穢氣,可是偏偏愛吃蔥蒜韭的人多,愛吃香椿頭的人少,為什麼呢?因為香椿頭雖香,可是淡,蔥蒜韭雖臭,然而濃,「濃則為時所爭尚,甘受其穢而不辭,淡則為世所共遣」,這僅僅是在說蔬菜嗎?真是令人感嘆。再有蘿卜,吃後打嗝,也惹人生厭。但李漁認為它和蔥蒜等又有所不同,蘿卜這東西,生吃味兒大,熟吃沒事。這就像有些人,你和他生分時,覺得像是小人,接觸長了,熟了,就發現她還算是君子,就有些小的缺點也可以寬恕了,於是李漁寬恕了蘿卜,照食不誤。還有芥,陳者絕佳,老而彌辣,菜里拌了它的汁,再去吃,便如聆正人君子之讜論,「困者為之起倦,悶者為之豁禁」,為食中之爽味,所以李漁聲明,芥末他每食必備。蔬菜是一種文化,可謂妙哉!
文化提升著蔬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人們生活中的蔬菜已不再是粗俗和低下滿身泥巴的樣子了。蔬菜的名字越來越動聽,品種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蔬菜擔當起花草的使命,成為美化環境、裝點居室、陶冶情操的寵兒。
從第六屆壽光菜博會的一幕幕景觀可以看到:各展廳採取展位與實地栽培相結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國乃至世界蔬菜產業前沿的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15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除令人嘆為觀止的「蔬菜大觀園」外,還有常規土培、基質栽培、水培、立體栽培、網架種植等蔬菜種植模式;新技術展廳中,有自動化播種車間、自控溫控系統、鈉燈補光系統、微霧系統等;用1000多個品種、24萬盆盆栽蔬菜組成的亭台廊榭、高山飛瀑等上百個園林景點,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讓人們在學習新技術、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充分領略壽光蔬菜生產所蘊含的豐厚內涵。此外,還有「蔬菜園林」、「菜樹林」、種植模式和新技術、廚藝雕刻、農業觀光等搶眼的內容。
這不能不說是人們的文化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綜上所述,蔬菜是一種某種定義上的文化,而文化又不斷充實和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行不行,不行!!還有。。。。。
什麼是有機食品
純天然、無污染、高品質的有機食品是21世紀人類的首選食品,目前,銷售量已佔食品總量的10%~15%,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機食品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近日,國家環保總局作出《有機食品認定的管理條例》規定,有機食品必須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准和有機食品技術規范要求;在原料生產和產品加工過程中不使用農葯、化肥、生長激素、化學添加劑、化學色素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凡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農產品及其加工產品才是有機食品,有機食品都應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看來,有機食品正向老百姓一步步走來。
在國外,人們出於對個人健康的渴求和環保的重視,對有機食品趨之若鶩。目前,全世界已有數百個有機食品生產協會在不懈地拓展有機食品這一新興市場,並迅速形成一股潮流。攝取有益健康的有機農產品已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時尚。
什麼是有機食品?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有機食品只佔很小比例。國家環保總局農業處張先生介紹說,有機食品是指來自於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准生產加工的、並通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水產品、調料等。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農葯和添加劑,並通過有關頒證組織檢測,確認為純天然、無污染、安全營養的食品,也可稱為「生態食品」。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耕地與人口的矛盾日益尖銳,為了保證農作物有好的收成,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農葯的用量也十分驚人,任意加大農葯用量的現象相當普遍,有的地方還在繼續使用國家早已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的農葯,使農作物受農葯殘留物的污染日益嚴重。據了解,我國每年都有不少因農葯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的案例,老百姓對此憂心忡忡。另外,農葯污染對我國農產品的出口創匯也造成相當大的影響,如我國傳統的出口農產品肉類、茶葉等,現在已很難向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出口,因為部分出口農產品被對方檢出農葯殘留超標。
專家指出,我國目前大量使用的農葯多由有機化合物組成,有機磷、有機氮等殘留物在自然環境中難以降解,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後不能全部排出,難排出部分在體內積存造成慢性中毒。而慢性中毒往往不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造成一些疾病甚至癌症的發病率升高。
目前,農葯對農產品的污染已受到全社會的關注,老百姓在市場上爭買帶蟲眼的蔬菜和「凈菜工程」的興起,都足以反映出人們對無公害食品的渴求,一大批高殘留農葯如「殺蟲脒」、「滴滴涕」等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並大力推廣無公害食品的生產技術,逐漸減少對化學殺蟲劑的依賴,有的地方已大面積推廣「綠色農葯」棗利用赤眼蜂防治蔬菜蟲害,通過科技下鄉活動,不少農民還掌握了多種殺蟲方法,如採用捕捉、誘捉、設屏障、雌雄隔離等物理方法消滅農作物病蟲害。隨著高效、低毒、低殘留新型農葯和植物殺蟲劑的開發應用,無公害蔬菜、水果、糧食等農產品已經開始進入我國普通百姓家庭。應該說明的是,無公害食品即平常人們所說的「綠色食品」,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在生產加工中還需使用少量化肥、低毒農葯和添加劑等化學產品,但已經基本消除了農葯殘留污染,並向有機食品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有機食品主要國內外頒證機構是:中國的OFDC,美國的OCIA(全稱「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德國的ECOCERT、BCS和GFRS,荷蘭的SKAL,法國的IFOAM等。
使用有機食品證明的標志
張先生介紹說,我國有機(天然)食品使用證明標志,經國家工商局登記注冊的有機(天然)食品的證明標志是一個圓形圖案。內圓表示太陽,其中的既像青菜又像綿羊頭的圖案泛指自然界有機(天然)的動、植物食品,外圓表示地球,整個凸起內採用綠色,象徵有機食品是真正無污染、優質、健康的食品,給人類帶來了優美、整潔的生活環境。據了解,目前市場上各種標榜為「天然食品」的飲料、蜂蜜、茶葉等很多食品,魚龍混雜,今後此類食品需由國家環保局進行質量檢測,合格後方可使用證明標志。 有機食品包裝標准:有機食品(AA級綠色食品)包裝評價採用有關包裝材料的國家標准、國家食品標簽通用標准GB7718-94及農業部頒布的《綠色食品標志設計標准手冊》及其他有關規定,綠色食品標志與標准字體為白色,底色為綠色。
自己整理一下,就會是一篇好論文,加油!
⑻ 我要寫有關中國蔬菜出口問題的論文,但不知如何才能寫得更好,請問論文應該從哪些方面寫,謝謝啦!
你應該多做些調查才好。。。。
你看看這個網址。。
http://www.agriexport.gov.cn/
此外,你還因該知道中國蔬菜出口居世界第五等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
⑼ 蔬菜與文化的論文
蔬菜與文化的思考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為食品的、除了糧食以外的其它之外的其他植物;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是人們長期創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
以上是字典上對蔬菜和文化的解釋,那麼他們之間究竟是一種什麼關系呢?
蔬菜是一種文化。
蔬菜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它的營養不可低估眾所周知,可以提供人體必須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1990年國際糧農組織統計人體必須的維生素C的90%、維生素A的60%來自蔬菜,可見蔬菜對人類健康的貢獻。此外,蔬菜中還有多種多樣的植物化學物質是人們公認的對健康有效的成分,如:類胡蘿卜素、二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營養素可以有效預防慢性疾病的的多種物質正在被人們研究發現。
據估計,目前世界上有二十多億後更多的人受到環境污染而引起多種疾病,如何解決因污染產生大量氧自由基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解決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在食物中增加抗氧化劑協同清除過多又破壞作用的活性氧、活性氮。研究發現,蔬菜中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相關的植物化學物質、酶等都是有效的抗氧化劑,所以蔬菜不僅是低糖、低鹽、低脂的健康食物,同時還能有效地減輕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損害,同時蔬菜還具對各種疾病的預防的作用。
由此可見,蔬菜對人健康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幫人們增強抵抗力,遠離疾病,正像文化對人們心靈的影響一樣,幫人開化,遠離愚昧和無知,從這種意義上說,蔬菜可以說是一種物質文化。另外,蔬菜本無所謂靈魂,但是一注入人的情感,他便又是一種精神文化。正如才華橫溢的戲曲作者、小說家和美食家李漁在<<閑情偶寄>>里專篇談到了吃,不如蔬菜里吃了讓人滿口芬芳的是香椿頭,而蔥蒜韭則讓人滿口乃至腸胃發出穢氣,可是偏偏愛吃蔥蒜韭的人多,愛吃香椿頭的人少,為什麼呢?因為香椿頭雖香,可是淡,蔥蒜韭雖臭,然而濃,「濃則為時所爭尚,甘受其穢而不辭,淡則為世所共遣」,這僅僅是在說蔬菜嗎?真是令人感嘆。再有蘿卜,吃後打嗝,也惹人生厭。但李漁認為它和蔥蒜等又有所不同,蘿卜這東西,生吃味兒大,熟吃沒事。這就像有些人,你和他生分時,覺得像是小人,接觸長了,熟了,就發現她還算是君子,就有些小的缺點也可以寬恕了,於是李漁寬恕了蘿卜,照食不誤。還有芥,陳者絕佳,老而彌辣,菜里拌了它的汁,再去吃,便如聆正人君子之讜論,「困者為之起倦,悶者為之豁禁」,為食中之爽味,所以李漁聲明,芥末他每食必備。蔬菜是一種文化,可謂妙哉!
文化提升著蔬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物質文化需求不斷提升,人們生活中的蔬菜已不再是粗俗和低下滿身泥巴的樣子了。蔬菜的名字越來越動聽,品種越來越多,甚至有些蔬菜擔當起花草的使命,成為美化環境、裝點居室、陶冶情操的寵兒。
從第六屆壽光菜博會的一幕幕景觀可以看到:各展廳採取展位與實地栽培相結合的模式,集中展示代表中國乃至世界蔬菜產業前沿的高效農業、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15萬平方米的展覽大廳,除令人嘆為觀止的「蔬菜大觀園」外,還有常規土培、基質栽培、水培、立體栽培、網架種植等蔬菜種植模式;新技術展廳中,有自動化播種車間、自控溫控系統、鈉燈補光系統、微霧系統等;用1000多個品種、24萬盆盆栽蔬菜組成的亭台廊榭、高山飛瀑等上百個園林景點,各具特色,異彩紛呈,讓人們在學習新技術、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時,充分領略壽光蔬菜生產所蘊含的豐厚內涵。此外,還有「蔬菜園林」、「菜樹林」、種植模式和新技術、廚藝雕刻、農業觀光等搶眼的內容。
這不能不說是人們的文化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綜上所述,蔬菜是一種某種定義上的文化,而文化又不斷充實和提升著蔬菜的品味。
⑽ 求一篇關於地方特色菜的論文,內容要求不限
在中國的八大菜系之外,有很多的地方特色菜,離開家鄉十載歲月,自己很少做飯的
人,憑著年少時的記憶回憶著家鄉菜的風味
.
革命老區江西那片紅土地位於長江中下流交接處的南岸,負江帶湖,翠峰環立,沃野
千里,風光綺麗。江西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具有亞熱帶濕潤氣候
的特點,加上江西河湖眾多,適宜種植水稻和發展水產業,故江西一向也被譽為美麗富繞
的魚米之鄉。
一、贛菜的沿革與特徵
江西在秦漢時期,魚米之鄉的特色已趨明顯,據東晉時人雷次宗雲:江西
"
地方千里,
水路四通„„嘉蔬精稻,擅味於八方。
"
雷次宗:《豫章記》。江西飲食文化就是在保持自
身特色的基礎上,又取八方精華,從而形成了今日有獨特風味的贛菜。
江西傳統飲食,據羅金先生研究,具有
"
兩概括,一綜合
"
的特點,詳見羅金先生:
《江
西古代飲食特點》,
《江西文化》,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3
年。羅金先生指出:所謂兩概括,
即吳楚飲食文化的概括,南北飲食文化的概括;一綜合,即俗家飲食與佛道宗教文化的綜
合。
江西屬吳頭楚尾,部分地區又屬越,所以江西人的飲食習慣具有吳、楚、越的特點。
嗜辣成性,不亞於湖南、四川。贛西地域,連炒盤小白菜都要下大量辣椒粉,故此,
人們常以
"
不怕辣
"
、
"
辣不怕
"
、
"
怕不辣
"
來概括江西、湖南、四川三省嗜辣習慣。
佐以甜味,這原為吳菜風味,但贛撫平原也喜在菜餚中放糖,如紅燒肉、糖醋魚之類,
這都屬吳菜風味。
吃生吃鮮,這又為越菜風味,如贛南、贛東的魚生、魚丸、魚泡、燙鮮蝦、活鯉魚等。
贛東屬吳越之
"
越
"
,贛南屬百越之
"
越
"
,所以江西的越菜風味既含浙江風味,又含廣東風
味。廣東人喜食蛇、蛙、鼠,贛南人也喜食之。
由此可見,江西飲食文化兼有蜀、湘、鄂、皖、浙、粵風味,在多種風味的基礎上形
成了自己的特色。
江西由於地處南北主要通道之上,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南來北往者絡繹不絕。客商
們為江西帶來了全國各地的飲食製作,並融進到江西的飲食文化之中,使江西古代飲食具
有南北飲食的概括性。如峽江的牛肉炒粉,將西北回民吃牛肉的習慣與江西人愛吃米粉相
結合,形成為一種全國性的大眾小吃;江西的鍋貼餃子,本為北方食品,但因江西盛產植
物油,貼餃時下油多,配餡時下料重,特別薑末、蔥花、胡椒粉、熱水燙面擀皮,成為獨
具特色的江西鍋貼餃。
江西古代飲食,具有俗家飲食與佛道等宗教飲食綜合的特點。江西以道教為中心,自
張道陵於江西創符派道教後,丹爐派道教亦於江西境內傳開,葛玄祖孫先後在江西開爐煉
丹。受道教影響,江西飲食很注意養身之道,葯膳成了江西飲食的一大特色。如暴炒枸杞
葉、肉炒車前草、木槿花蒸蛋、百合燜肉、油炸天門冬、淮山墩肉等大眾菜,既芳香可口,
又有防病養身之功效。
二、贛菜的構成與菜式
(
一
)
構成
贛菜是由南昌、鄱陽湖區和贛南地區菜構成。這三地菜餚的共同特色是:味濃、油重、
主料突出、注意保持原汁原味。在品味上側重咸、香、辣;在質地上講究酥爛、脆、嫩;
在烹調上以燒、燜、蒸、燉、炒見稱。炒菜重油,保持鮮嫩,如贛州名菜
"
小炒魚
"
。蒸或
燉的菜,保持原汁,不失原味,既保全營養,又有補益,如
"
清蒸荷包紅鯉魚
"
、
"
清燉烏骨
雞
"
。
燜制的菜,酥爛,味香而濃,如久負盛名的
"
三杯雞
"
。
這三地菜餚的不同之處是:南昌菜吸取了本省和外地的一些地方風味的長處,善於變
化,花色品種較多,講究配色造型;鄱陽湖區的菜則以烹制魚、蝦、蟹水產品見長,選料
注重活生時鮮,味道清鮮;贛南菜製作精細,注重刀工火候,汁濃芡稠,對鮮魚的烹制有
獨到之處,如
"
小炒
"
、
"
魚餅
"
、
"
魚餃
"
素有贛州
"
三魚
"
之稱。
(
二
)
菜式
贛菜的菜式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既有各種筵席菜,也有適應家庭便宴和民眾聚餐的
菜餚。
江西筵席菜餚有以魚為主的魚席,也有以咸鮮兼辣的地方風味菜餚,並配以時令蔬菜、
水果,組合新穎,品種繁多。江西傳統筵席的主要菜餚品種有:海參眉毛肉丸、三杯雞、
紅酥肉、南豐魚絲、文山裡脊丁、清燉武山雞、清蒸荷包鯉魚、炒血鴨、小炒魚、炒石雞
等。
家庭宴會菜式,習慣用全雞、全鴨、全魚製作的菜,此外,號稱四星望月的粉蒸魚就
是一道著名的家宴菜。常用的家宴菜有:白澆鱅魚頭、紅松魚、香菇燉雞、炒米粉、永新
狗肉等。
大眾化菜式亦稱家常菜,這種菜式取料方便,製作簡單,一般家庭隨時都可製作,餐
館中也有家常菜的供應,常見的家常菜有:臘肉、米粉肉、家鄉肉、黃瓜拌肚尖、糖醋鯽
魚、炒三冬等。
另外,單獨向大家介紹一下我的家鄉——贛西地區萍鄉市的家常菜的風味特點:
1
、辣、
基本上每道菜都會見到不同的辣椒:有的是新鮮的,有的是乾的紅辣椒,會根據菜的
原味來配上不同辣度的辣椒,有點「萬里江山一片紅」的感覺。無辣不成菜,好像成了經
典的口傳秘訣了!
2
、原汁原味
這是每道菜的本色的真實口味,保持主料的味道是每道菜的關鍵,不允許作假,像其
他地方的菜,苦的加糖將原味改變,就和做人一樣,必須真實,絕對不允許存在做作與虛
偽;
所以放辣椒時會根據菜的原味來配料,
目的就是這個了,
比如夏天苦瓜
(又稱
「涼瓜」
)
的,做出來的菜就是苦的,不管是做成雞蛋苦瓜還是其他菜品,可是菜還是苦的,吃完後
嘴裡會留下一種涼涼的餘味;還有就是冬天的臘肉,有的會就用蒸,熟透後就會散發出香
噴噴的氣味,有點香飄千里的氣勢,吃完後余香留口;有時也會將蒸熟的臘肉加入辣椒粉
和其他佐料加以過火炒,風味就有了香辣的特點。
3
、熟
乍一看,不知情的人都會不以為然,在大陸,誰家還吃生的不成,不是指一般的生與
熟的概念,比如:經常在菜的配料裡面出現的大蒜、姜、辣椒等,必須熟透才行,家鄉的
人都不吃生的,一般只要大蒜五分熟都不會吃的,還有很多的主料都是必需做熟才才行,
這就是地方口味的特點了。在北京八年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了,也經常可以看到食客們
吃生的大蒜、大蔥、甚至是辣椒,在萍鄉絕對是見不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
4
、貨真價實
分量絕對真實,這就是家鄉菜的第一大特點,從來不在乎每道菜的分量,絕對的貨真
價實,實惠是外來的客人的第一感覺,也是家鄉人的一大特點;記得本人有一次回老家請
同學吃飯,不到一百元人民幣,幹掉了一大桌的美味佳餚,一般在稍微消費水平高一點的
南昌或者長沙,也許就該四百到五百元了,更不用說到了京城了,應該在六到八百元人民
幣。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小的細節,因為筆者也離開家鄉近十載,只是憑著對家鄉菜的記憶
寫出來的,也已經不忠於和喜歡辣味了,環境在變,人也在變吧?沒有借口,努力改變!
為了自己沒有辦法,在最初來到廣東深圳時,也是不習慣沒有辣椒的日子,後來逐漸可以
離開它了,也許「時間會改變一切」說得沒有錯!
最後向大家介紹幾家在北京的比較傳統或者說正宗點的江西風味餐館,絕非商業廣告,
有的是本人以江西人的口味去品嘗過的或者老闆就是老鄉而且是朋友哦:
1
、北京贛江人家飯庄
飯庄內部裝修是按照江西鄉下農家的風調設計的,飯庄老闆是贛南人,同時又是做裝
飾裝潢的;走進飯庄可以看到用南方下雨時,農民伯伯用來擋雨的斗笠、蓑衣,用來耕地
用的犁耙、鋤頭等等
,
別有一番情趣哦!
特色的老家土菜、自製米酒、而且是正宗的龍南人主理,主料都來自江西特產、土產。
2
、贛南人家大酒樓
老闆是江西人,廚師、服務員,還有一些菜的原料也大都來自江西,屬於一家比較老的
酒樓,裡面的裝修不是很好,顧客主要是附近幾大小區的住戶,還有一些遠道而來知道的
老鄉會在此聚餐。
所有菜品都是很「土」的,沒有吃過的,會以為到了農村,當然也有一些北方的大眾
菜,也許是為了照顧一些吃不習慣或者不適用的顧客吧!
3
、江西瓦罐
這家瓦罐是有很久的歷史的了,在清風街
2
號那個小區建起來就有了,從別的地方搬
遷過來的,很多都要在中午或者晚上早點到才能吃到瓦罐,很多聞名而來的因為時間晚了,
而吃不到瓦罐,還有就是裡面的地方太小,因為服務員多數都是外請的,服務不是太熱情,
人稍微多一點,點菜時就需要等待,菜品和風味還是屬於正宗的江西地方風味,大多數的
原料也是來自江西土產;人均消費在
40
元左右;就在北三環馬甸橋的西邊,雙秀公園東,
三環路南,開車的需要在北太平庄橋從西往東開,最大的好處就是飯店附近有停車的地方
而且停車不用收費。
4
、江西瓦罐
在復興門橋西南路西,筆者只是很久以前和朋友去過一次,那次主要是玩去的,所以
對於食物沒有太多的在意,已經不是有太多的記憶。
另外在亞運村附近有三兩家江西瓦罐和江西風味的餐館,愛好的食客朋友可以搭伴去
吃,一般消費都是很低的,在京能夠吃到江西正宗風味的地方還有好幾家,以後在筆者親
自去試驗過後再向朋友們推薦好了!
愛那山、愛那水、愛那人、那竹林、那裡的一切,家鄉的一切,親人的所在,吃著家
鄉的美味念著家鄉的親人,身在異鄉流浪的客
!
參考文獻:
《江西文化史》
《江西飲食指南》
樓主~你看這個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