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際形勢3000字論文
新年伊始,人們普遍關注預測國內的形勢走向,同時也十分關注國際風雲的變幻趨勢。筆者從經濟專家的視角,幫助大家點撥2008年國際形勢的三大看點: 第一,冷戰形勢又有所抬頭。今年恰逢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都面臨總統大選,兩國總統競相表現自我,製造國際摩擦,轉移國內視線。美國布希總統一直是鷹派代表,9.11後一直策劃發動反恐戰爭,至今看不到盡頭。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一直處於膠著狀態,最近,與伊朗又發生海上艦船危機。 俄羅斯在普京領導下堅持自主發展,國力增強,正加緊拋出「新軍事學說」,將在2007—2015年期間投資1890億美元全面改造提升武力系統,重圓昔日強國之夢。俄遠程戰略轟炸機與航空母艦最近又恢復了全球的戰斗值班。 人們驚呼,世界冷戰格局結束近20年,今天又有重新抬頭之勢,世界似乎又加重了幾分不安寧的因素。呼籲由大國稱霸戰略轉向國際多邊主義的調解機制,力保世界和平。 第二,各國之間爭奪戰略資源和資本市場的「經濟戰爭」愈演愈烈。今年各國紛紛圍繞太空、極地、海洋三大戰略制高點展開戰略資源的爭奪。 美國繼續謀求太空霸權,宣布將於2031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的龐大計劃。隨之日本、德國、印度、俄羅斯、中國等國也競相實施探月登陸計劃,新一輪太空競爭開始了。太空競爭,表層是科技實力的競爭,背後是對戰略資源的競爭,這已成為21世紀世界競爭的新態勢。 第三,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幾個大國經濟發展出現新的格局。 一是美元持續貶值,等於從美國向世界各國輸送通貨膨脹,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面臨重大調整。 二是美國次級房產抵押貸款危機蔓延成災,拖累美國及世界經濟的增長。其所波及的影響,估計今年6月份能在低谷中見分曉。 三是國際油價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之後,一直在高點徘徊。國際能源形勢更為嚴峻,各國之間的能源大戰也會逐步升級,愈發增強了世界不安寧的氣氛。 四是世界原有的三大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增長乏力,分別在1.5—2.3%左右。而新崛起的「金磚四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將增長強勁,增速分別在11—5%左右。四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50%以上。 我國要全面准確地分析把握國際形勢的基本格局及其走向,抓住機遇,主動應對,趨利避害,贏得國內經濟的更大發展。
⑵ 當前國際形勢的新特點有關論文
當今國際形勢特點及對我國的影響
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世界加速進入經濟大動盪、格局大調整、體系大變革的新階段。世界經濟艱難復甦,風險猶存;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突出,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並存,國際安全形勢出現新動向;主要大國和新興力量抓緊調整內外政策,綜合國力競爭更趨激烈;金融危機引發思想領域大反思,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呈現新特點;中國國際地位與作用不斷增強,對國際規則的話語權不斷提升,對國際秩序重塑的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如此局勢下,當前國際形勢有如下5個特點。
一、國際局勢保持總體和平、緩和與穩定態勢,但局部性的戰爭、動盪與緊張有所加劇。
當前,大國關系繼續以合作為主調並保持相對穩定。中美關系在台灣問題、經貿問題等方面面臨新的考驗,但雙方的合作領域與共同利益仍在擴大,雙邊關系中的相互依存性進一步加強;中俄、中歐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鞏固,合作關系繼續加深;中日政治關系雖因日政界對二戰態度、雙方領土爭端等問題而受到較大幹擾,但雙方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間往來仍然高潮迭起,足見中日友好與合作基礎深厚,日趨成熟,雙邊關系發展大勢已不為局部問題所左右;中印政治與經濟關系均保持積極態勢,對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穩定的大國關系,反映和平與發展作為當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轉。
然而,當前國際形勢亦有相當嚴峻的一面。局部性的戰亂、動盪與緊張已從三個方面對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帶來嚴重沖擊。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壞甚至摧毀了有關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環境,導致世界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加劇。其二,間接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環境。如今國際石油價格居高不下,相當程度上是由於國際沖突和國際地緣政治因素中的不確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國關系中的隱患,從而威脅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在當今多數地區性沖突的背後,都有不同大國之間的利益角逐。地區性沖突、戰亂的增多和加劇,必然導致大國利益關系的復雜化,對大國關系構成負面沖擊,在一定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國之間矛盾的激化,不利於世界的和平與穩定。
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合作深入發展,各國相互依存不斷加深。
當前,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達國家紛紛把傳統產業轉移到國外,集中力量發展新經濟。條件好的發展中國家也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加快本國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經濟發展和制度創新。這樣,通過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優化配置,世界經濟正逐漸融合為一個難以分割的整體。這為各國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和空間。
經濟全球化也推動了區域一體化的發展。區域一體化是各國應對經濟全球化形勢下的國際競爭、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
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增強,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優勢。把握得當,趨利避害,我們可以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總體和平與穩定,我國周邊環境正處於歷史上較好的時期。但天下並不太平,傳統安全威脅仍然存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有新的表現,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地區熱點問題錯綜復雜。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反恐將是一項長期任務。
國際社會還面臨武器擴散、環境惡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國犯罪以及嚴重傳染性疾病的嚴峻挑戰。
四,世界的多樣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發展模式在競爭中共處,在交流中發展
世界上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不論是社會制度還是價值觀念,都存在差異。這種多樣性是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是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動力。「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人類文明也因此而豐富多彩。
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文明對話的必要性,多種形式的「文明對話」對各國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著推動作用。不同發展模式之間應該超越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不同,在競爭中和平共處,在交流中相互借鑒。
五,中國的和平發展成為影響國際形勢的重要因素,我國的國際地位穩步上升
中國的發展本身就是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貢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共解決了2億多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這是人類史上的一個壯舉。世界銀行行長沃爾芬森說,中國是20年來對全球扶貧事業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為全球扶貧行動提供了範例。
中國發展已經並將繼續給地區和世界帶來廣闊市場和合作空間。2004年,我國進口總額達5613億美元,是世界第三大進口國。2010年可能超過1萬億美元。中國的市場容量至少在今後十年還將持續快速發展。世界看好中國的發展潛力和巨大市場,加強對華合作成為各國普遍的政策取向。2004年,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突破600億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國公司有450多家在我國投資。世界排名前列的汽車巨頭全部進入中國,世界信息產業100強中已有90多家進入中國。外商在華研發中心已超過600家,跨國公司在華地區總部超過30家。
可以看出,世界正處於深刻變化和向多極格局過渡的時期。各國加快發展綜合國力,力爭在未來的國際秩序中占據有利位置。我們面臨難得的機遇,也面臨復雜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競爭。機遇中包含挑戰,挑戰中也可能有機遇。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外交工作的根本任務和基本目標是,維護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爭取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睦鄰友好的周邊環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環境和客觀友善的輿論環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⑶ 當前國際安全形勢現狀研究的論文怎樣寫啊
上學校圖書館下載 論文啊
⑷ 當前國際形勢分析論文
戰爭與和平2011
伊拉克——
美撤軍不等於和平
2010年8月31日,美軍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雖然伊拉克親美政權的存在確保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但這場戰爭留給伊拉克的卻是分裂與恐怖、暴力與流血。據統計,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於各類暴力事件。伴隨著美軍作戰部隊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開爭權奪利的斗爭。在此情況下,「基地」組織和各派武裝趁機不斷製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軍作戰部隊撤出後,伊拉克安全部隊和警察將擔負起一線戰斗與巡邏任務,而其素質與能力一直受到廣泛質疑。實際上,去年9月以來的伊拉克安全形勢並無實質性好轉,已有661人死於各類暴力沖突,佔去年死亡人數的近23.4%。在伊拉克國內政治斗爭難以塵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隊能力難以迅速提高的情況下,伊拉克人民仍將面對與忍受持續的暴力與死亡。
阿富汗——
美增兵不等於塔利班失敗
美國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是將反恐精力和資源更集中於阿富汗戰爭。2009年底,奧巴馬政府批准了打擊塔利班的新戰略計劃,並為此增兵3萬人。該計劃的特點是不強調反恐,而是強調反叛亂,即減少追蹤塔利班戰斗人員的行動,更努力地向當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礎。一年來,駐阿聯軍展開多輪圍剿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傷亡也急劇上升。去年駐阿聯軍共有711人陣亡,是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國有關阿富汗戰爭的進展報告認為,聯軍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戰爭仍舊「十分困難」。奧巴馬政府繼續堅持從今年7月開始部分撤出美軍,並向阿富汗安全部隊逐步移交安保責任,最終實現「阿人治阿」。雖然西方國家希望盡快扔掉阿富汗這塊「燙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擔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聯軍開始撤出,塔利班勢力很可能卷土重來。
巴基斯坦——
反恐任務依然艱巨
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勢有所好轉。政府軍全年擊斃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則有469人陣亡,平民死亡人數為1796人,這3項數字比2009年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現在是巴政府的頭號反恐目標,其實力近年來迅速上升,對巴國內安全局勢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甚至連巴陸、海軍總部、高級法院等要地都成為其襲擊目標。去年7月,美國宣布向巴提供總值5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旨在幫助巴基斯坦發展經濟,緩和巴民間反美情緒。這使巴基斯坦政府處於兩難選擇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會激起國內一片反對之聲。如果輕打塔利班,又會被美國指責為「拿錢不辦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組織將會繼續製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動,巴政府的反恐任務仍然艱巨。
中東——
巴以和談難以走出怪圈
在美國的壓力和斡旋下,中斷20個月的巴以和談於去年9月再次艱難重啟。雖然美方稱本次會談將在一年內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巴以雙方對和談並無太多信心,反而在會談前就相互指責。歷史經驗表明,巴以和平進程十分脆弱,整個過程充斥太多不確定因素。任何一個消極因素都可能使和平進程走回原點。雙方積怨太深,國內又各有強大的掣肘力量,所以雙方很難走出「和談—破裂—沖突—復談」怪圈。今年雙方爆發一定程度沖突的可能性極高。
蘇丹——
進入一個關鍵歷史時刻
蘇丹達爾富爾的和平進程取得了明顯進展。去年2月23日,達爾富爾和平會談特別會議在多哈舉行,蘇丹政府與反對派「正義與平等運動」簽署了停火協議。7月10日,蘇丹南北部主要政黨領導人正式啟動蘇丹南部公投會談。7月14日,蘇丹前反政府組織、南部地區主要政黨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表示,將全面參與蘇丹政府與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的調解工作。
不過,達爾富爾地區仍有數支武裝組織在互相鬥爭,實現持久和平還存在變數。今年1月9日,蘇丹就南部是否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蘇丹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不管公決結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發新的武裝沖突。蘇丹的安全形勢不會因一次全民公決迅速而徹底地扭轉過來。
索馬里——
青年黨比海盜更危險
索馬里是當今非洲最動盪的國家之一,很有可能成為未來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馬里的危險其實並非來源於索馬裏海盜,而是來自於索馬里青年黨與「基地」組織有密切聯系的反政府武裝。該組織誓言效忠「基地」組織和本•拉登,並主張嚴格按照伊斯蘭教法統治索馬里。國際社會對索馬里青年黨動向的關注度在不斷加深。
近年來,索馬里青年黨趁索內亂之機迅速擴張勢力,2009年曾一度幾乎攻佔首都摩加迪沙,被擊退後仍然控制全國大部分地區。2010年以來,該組織除繼續與索政府軍作戰外,還將恐怖觸角延伸至鄰國烏干達,並於7月11日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郊製造了兩起爆炸事件。為了應對索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義威脅,非洲國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層次的反恐機制,美國也在非洲實施了多項反恐地區安全計劃,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計劃和東非國家計劃等,但這些機制目前尚無能力有效應對索馬里危機。索馬里青年黨勢力在今年可能進一步壯大,並與政府軍展開更激烈爭奪。
朝鮮半島——
安全壓力大,但爆發大規模沖突可能性小
朝鮮半島是當今世界武裝對峙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但自冷戰結束以來,朝鮮南北雙方並未爆發武裝沖突。
2010年朝鮮半島相繼出現了「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使半島爆發沖突乃至戰爭的風險急劇上升。但由於對峙雙方缺乏重開戰事的意願,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大力斡旋,使事態逐漸平息下來。
由於美韓日三方對重開朝韓直接會談和六方會談提出了先決條件,而且美國在美朝關系正常化問題上不願做出實質性努力,朝鮮在未來仍有可能做出一些舉動。半島的安全壓力較大,但爆發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較小。
本版文章作者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今年,全球重大武裝沖突難以發生,總體形勢將無顯著變化,武裝沖突的數量可能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更有可能發生的是有多個國家參與的跨國武裝沖突和國內武裝沖突。前者包括巴以沖突和阿富汗戰爭,後者則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非洲。沖突發生和持續的原因包括分離主義、意識形態、宗教和民族矛盾等,非常復雜。大多數沖突已持續多年,短期內形勢難以改觀
伊拉克——
美撤軍不等於和平
2010年8月31日,美軍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雖然伊拉克親美政權的存在確保了美國在中東的戰略利益,但這場戰爭留給伊拉克的卻是分裂與恐怖、暴力與流血。據統計,去年共有2828名伊拉克人死於各類暴力事件。伴隨著美軍作戰部隊的撤出,伊拉克各派政治力量正在展開爭權奪利的斗爭。在此情況下,「基地」組織和各派武裝趁機不斷製造恐怖暴力事件。另外,在美軍作戰部隊撤出後,伊拉克安全部隊和警察將擔負起一線戰斗與巡邏任務,而其素質與能力一直受到廣泛質疑。實際上,去年9月以來的伊拉克安全形勢並無實質性好轉,已有661人死於各類暴力沖突,佔去年死亡人數的近23.4%。在伊拉克國內政治斗爭難以塵埃落定以及伊安全部隊能力難以迅速提高的情況下,伊拉克人民仍將面對與忍受持續的暴力與死亡。
阿富汗——
美增兵不等於塔利班失敗
美國作戰部隊撤出伊拉克是將反恐精力和資源更集中於阿富汗戰爭。2009年底,奧巴馬政府批准了打擊塔利班的新戰略計劃,並為此增兵3萬人。該計劃的特點是不強調反恐,而是強調反叛亂,即減少追蹤塔利班戰斗人員的行動,更努力地向當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以削弱塔利班的生存基礎。一年來,駐阿聯軍展開多輪圍剿行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自身傷亡也急劇上升。去年駐阿聯軍共有711人陣亡,是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以來陣亡人數最多的一年。去年12月16日,美國有關阿富汗戰爭的進展報告認為,聯軍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戰爭仍舊「十分困難」。奧巴馬政府繼續堅持從今年7月開始部分撤出美軍,並向阿富汗安全部隊逐步移交安保責任,最終實現「阿人治阿」。雖然西方國家希望盡快扔掉阿富汗這塊「燙手山芋」,但是阿富汗政府能否自挑重擔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一旦今年年中聯軍開始撤出,塔利班勢力很可能卷土重來。
巴基斯坦——
反恐任務依然艱巨
巴基斯坦去年的安全形勢有所好轉。政府軍全年擊斃恐怖分子5170人,自己則有469人陣亡,平民死亡人數為1796人,這3項數字比2009年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巴基斯坦塔利班現在是巴政府的頭號反恐目標,其實力近年來迅速上升,對巴國內安全局勢造成越來越大的影響,甚至連巴陸、海軍總部、高級法院等要地都成為其襲擊目標。去年7月,美國宣布向巴提供總值5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旨在幫助巴基斯坦發展經濟,緩和巴民間反美情緒。這使巴基斯坦政府處於兩難選擇之中:如果狠打塔利班,會激起國內一片反對之聲。如果輕打塔利班,又會被美國指責為「拿錢不辦事」。今年,巴基斯坦的恐怖組織將會繼續製造多起恐怖暴力活動,巴政府的反恐任務仍然艱巨。
中東——
巴以和談難以走出怪圈
在美國的壓力和斡旋下,中斷20個月的巴以和談於去年9月再次艱難重啟。雖然美方稱本次會談將在一年內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巴以雙方對和談並無太多信心,反而在會談前就相互指責。歷史經驗表明,巴以和平進程十分脆弱,整個過程充斥太多不確定因素。任何一個消極因素都可能使和平進程走回原點。雙方積怨太深,國內又各有強大的掣肘力量,所以雙方很難走出「和談—破裂—沖突—復談」怪圈。今年雙方爆發一定程度沖突的可能性極高。
蘇丹——
進入一個關鍵歷史時刻
蘇丹達爾富爾的和平進程取得了明顯進展。去年2月23日,達爾富爾和平會談特別會議在多哈舉行,蘇丹政府與反對派「正義與平等運動」簽署了停火協議。7月10日,蘇丹南北部主要政黨領導人正式啟動蘇丹南部公投會談。7月14日,蘇丹前反政府組織、南部地區主要政黨蘇丹人民解放運動表示,將全面參與蘇丹政府與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的調解工作。
不過,達爾富爾地區仍有數支武裝組織在互相鬥爭,實現持久和平還存在變數。今年1月9日,蘇丹就南部是否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決,蘇丹進入了一個關鍵的歷史時刻。不管公決結果如何,依然有可能爆發新的武裝沖突。蘇丹的安全形勢不會因一次全民公決迅速而徹底地扭轉過來。
索馬里——
青年黨比海盜更危險
索馬里是當今非洲最動盪的國家之一,很有可能成為未來非洲的恐怖之源。
索馬里的危險其實並非來源於索馬裏海盜,而是來自於索馬里青年黨與「基地」組織有密切聯系的反政府武裝。該組織誓言效忠「基地」組織和本•拉登,並主張嚴格按照伊斯蘭教法統治索馬里。國際社會對索馬里青年黨動向的關注度在不斷加深。
近年來,索馬里青年黨趁索內亂之機迅速擴張勢力,2009年曾一度幾乎攻佔首都摩加迪沙,被擊退後仍然控制全國大部分地區。2010年以來,該組織除繼續與索政府軍作戰外,還將恐怖觸角延伸至鄰國烏干達,並於7月11日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市郊製造了兩起爆炸事件。為了應對索馬里愈演愈烈的恐怖主義威脅,非洲國家建立了一些不同層次的反恐機制,美國也在非洲實施了多項反恐地區安全計劃,包括跨撒哈拉反恐計劃和東非國家計劃等,但這些機制目前尚無能力有效應對索馬里危機。索馬里青年黨勢力在今年可能進一步壯大,並與政府軍展開更激烈爭奪。
朝鮮半島——
安全壓力大,但爆發大規模沖突可能性小
朝鮮半島是當今世界武裝對峙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但自冷戰結束以來,朝鮮南北雙方並未爆發武裝沖突。
2010年朝鮮半島相繼出現了「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使半島爆發沖突乃至戰爭的風險急劇上升。但由於對峙雙方缺乏重開戰事的意願,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大力斡旋,使事態逐漸平息下來。
由於美韓日三方對重開朝韓直接會談和六方會談提出了先決條件,而且美國在美朝關系正常化問題上不願做出實質性努力,朝鮮在未來仍有可能做出一些舉動。半島的安全壓力較大,但爆發大規模沖突的可能性較小。
本版文章作者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院
⑸ 當前國際形勢分析
當前,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國際形勢中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世界還很不太平.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國際政治、經濟和安全領域中依然存在,並有新的發展.以新的"炮艦政策"和新的經濟殖民主義為主要特徵的"新干涉主義"嚴重損害了許多中小國家的主權獨立和發展利益,也給世界和平和國際安全造成威脅.與此同時,因種族、宗教、領土等問題引起的地區沖突此起彼伏,國際犯罪、環境惡化等跨國問題遠未解決,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還很多.但從總體上看,國際形勢緩和的大趨勢沒有改變,多極化進程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單極"世界的圖謀都是註定要失敗的.
經濟全球化給各國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也帶來巨大風險.但利用機遇,防止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是不一樣的.全球范圍內南北差距繼續擴大,貧國愈貧,富國愈富.如此種狀況持續下去,不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發達國家的經濟也難以實現穩定增長.改革和完善國際金融體制、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和一致要求.
⑹ 當前國際形勢與熱點問題分析論文(形勢與政策課要交,急用~!~!~!
2008年形勢政治
——「三農」與台灣
第一部分 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解讀
我們都知道,「三農」問題制約著中國的進一步發展,但我們不能就「三農」而談「三農」,只有從社會發展的長期趨勢,才有可能徹底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了農村經濟體制新形勢和任務,認為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系統回顧總結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光輝歷程和寶貴經驗,進一步統一全黨全社會認識,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於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大會做出如下決定:
一、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重大意義
二、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
三、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加強農村制度建設
四、積極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五、加快發展農村公共事業,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
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文件指出,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符合農業生產特點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現有土地承包關系要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
在貫徹落實這一政策要求時,重點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第一, 搞好農村土地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明晰土地承包經營權是進行土地流轉的前提,是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的基礎性工作。
第二, 尊重農戶的土地流轉主體地位。土地承包經營權是農戶的,流轉與否、採取何種方式流轉、流轉價格如何確定,都要由農戶說了算。
第三, 加快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服務體系。
第四, 堅持農村土地流轉中「三個不得」,即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這是決定對農村土地流轉提出的必須遵循的重大原則。
第五, 創造有利於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政策環境。農民接受到市場中有序規范地流轉土地要有個過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發育起步階段離不開政府的扶持。需要有一些優惠的政策措施。可以因地制宜地採取多種扶持措施,給進入市場流轉土地的農民以實實在在的好處,把農民吸引進來,促進土地規范流轉。同時,鼓勵發展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技術推廣、農產品營銷、金融服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要向他們傾斜,促進農村土地集約化、規模化經營。
第二部分 海峽兩岸關系的最新進展
一、建國以來大陸對台政策的演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潰退到台灣的國民黨在美國的支持下繼續與大陸進行對抗,由此產生了台灣問題。在對台政策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經歷了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根據不同的形勢和時代背景提出了不同的對台政策。
1、武力解放台灣
2、 「以武力方式為主,輔之以和平爭取工作」階段 (1955年5月至1978)
3、「和平統一」時期(1979年至今)
二、台灣政壇的演變
• 蔣介石時代(1949-1975.4.5)
• 蔣經國時代(1978.5.20-1988.1.13)
• 李登輝時代(1988.1.13 – 2000.5.19)
• 陳水扁時期(2000.5.20 -2008.5.19)
• 馬英九時期(2008.5.20-現在)
• 蔣介石時代(1949-1975.4.5)
• 蔣經國時代(1978.5.20-1988.1.13)
• 李登輝時代(1988.1.13 – 2000.5.19)
• 陳水扁時期(2000.5.20 -2008.5.19)
• 馬英九時期(2008.5.20-現在)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最新發展
• 2005.4.26-5.1,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國民黨代表團訪問大陸。
• 2005.5.10-5.12,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親民黨代表團訪問大陸。
• 2008.5.26-5.31,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國民黨代表團訪問大陸。
• 2008.11.3-7,陳雲林率大陸海協會代表團訪問台灣。
最近,馬英九對所謂「兩個中國」的看法時表示,他基本上認為海峽雙方的關系應該不是「兩個中國」,「而是在海峽兩岸的雙方處於一種特別的關系」。
馬英九說,雙方是一種特別的關系,但不是國與國的關系,這點非常重要。
馬英九稱,海峽兩岸一定是保持和平與繁榮的關系,同時讓雙方在國際社會都有尊嚴,這是「政府」的目標。
同時,中國政府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中國人民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希望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我們不會放棄和平的努力,但我們絕不會容忍「台獨」,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中國政府和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
如此看來,兩岸人民和諧統一已是大勢所趨,相信我們會看到這一天的。
2008年12月6日
⑺ 當前國際形勢分析400字論文
隨著人類高科技發展進程越來越快,科學隨之產生的副作用逐漸體現出來,全球變暖就是一個例子。天氣炎熱,在酷暑里泡空調成為了一項新的「業余愛好」,但人們可曾想過,空調會帶來什麼負面影響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空調排放的氣體中含有大量的甲烷,輸送到外面,甲烷也是導致全球變暖的氣體。同時,空調還會浪費掉許多電,所以要盡量避免用空調,適當即可。 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二氧化碳!汽車尾氣與工廠廢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最可能導致溫室效應(即全球變暖)現在汽車逐漸增多,據有關方面統計,到21世紀,汽車在全世界已有7億輛,大量的尾氣嚴重影響著我們,咳嗽,喉嚨發炎……最重要的是全球變暖。有人統計,美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已達到了20噸一年!中國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排放量也有
2.51噸一年!我們周圍的環境在惡劣地變化。
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森林銳減,水資源破壞,生態鏈嚴重被破壞,大量土地貧瘠,水污染嚴重,據統計全世界10%的河水被污染,新鮮的淡水供應成了問題,同時由於礦物質被大量使用,燃燒出的CO2氣體導致了大氣污染,同時臭氧層被嚴重破環,南北極出現臭氧層洞,加劇了環境的惡化。這樣惡性循環的話,最終會導致人們的生活被嚴重影響。
這樣一來的悲劇是什麼呢?當然是顯而易見了!天氣加熱,海平面上漲,南北極冰川融化,海濱城市,島國被淹。這一切,都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實驗證明,以後300年,海平面將上漲半米多,這還是最樂觀的數據。再過7年,全球變暖將會無可逆轉地持續。更可怕的是,由於北極冰融化,降雨量加強,大量淡水匯入北大西洋,破壞了墨西哥暖流,一旦墨西哥暖流被切斷後,歐洲西北部溫度將會下降5—8度之多,從而造成的影響,很可能引發新的冰河時期!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後天》這部電影,劇中的情景正是幾百年後對我們地球的一個真實寫照:龍卷風,冰層斷裂,溫度急劇下降,冰風暴,凍雨,地震,洪水,海嘯……這並不是瘋狂的幻想,如果人類不停止毀壞環境的話,這將成為現實!全球變暖不僅僅是天氣變熱,更會牽連出許多負面影響! 為了拯救地球,我們應該盡量做到:不開空調,使用回收環保紙張,舍棄肉類(牛排)食品(牛消化中含有一氧化二氮,如果你轉為素食主義者,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將減少1.5噸!)不用塑料袋,乘公交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其實環保並不難,只要你支持環保,就是你給這個星球的最好禮物,不需要太多言辭,只要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就會是一股強大的力量!如今,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家紛紛行動起來,我們雖然也採取了行動,但,對於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這一點,還是不夠的。
⑻ 關於當前國際形勢分析與中國發展環境展望的論文
9月15日上午,中國城市論壇北京峰會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新華社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輯馬勝榮作題為《當前國際形勢分析和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的主題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謝謝大家。我非常高興參加2004年中國城市論壇北京峰會。參加會議的都是專家,對中國城市的發展肯定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和建設性意見。我只是從事國際新聞報道的新聞工作者,在這里只能就當前的國際形勢與大家交流一些看法。
當前國際上熱點很多,或多或少都與三年前發生的9.11事件有關。近三年來,國際局勢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促成這一變化的轉折點就是2001年發生的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可以這樣說,9.11事件中摧毀的是兩棟樓,但這一事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是巨大的。這種影響最主要表現在美國的安全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以往美國認為他的威脅來自本土之外,現在看到了美國國內就存在著巨大威脅。因此,反對恐怖主義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美國安全戰略的變化又直接影響到大國關系和世界格局的變化。現在9.11事件已經過去三年,但是恐怖活動並沒有減少,尤其在俄羅斯,最近發生了一系列恐怖事件,最令世界震驚的是9月1日俄羅斯別斯蘭市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這個事件有可能對今後的國際形勢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下面我集中就恐怖主義目前的情況跟大家做一個交流,就此談一下中國所面臨的發展環境。
分析全球反恐形勢首先要看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9.11改變了世界格局。
3年前的9.11事件有19名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飛機對紐約、華盛頓兩個城市發動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襲擊,幾個小時造成3000多名無辜者喪生。這個事件對美國的影響最大,但是它影響的不僅僅是美國,也絕不會是美國,它改變了冷戰結束以來或者說擾亂了冷戰結束以來的國際關系,大國關系隨著9.11事件發生了很深刻的變化。反恐成了最近三年來國際事務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如果用電腦語言來說,就成了最常用的關鍵詞。反恐兩個字也可以說成了最近在國際上比較時髦的詞。在反恐旗號下,美國先後進行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兩次戰爭。這兩次戰爭對世界格局的改變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三年後的今天,世界並沒有因為反恐而變得更加安全。如果我們回顧8月底到9月上旬以來的短短十幾天里發生的事件,我們就會感覺到新的恐怖主義浪潮又一次襲擊了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最為嚴重的就是9月1日有一夥恐怖分子在俄羅斯南部的北奧塞梯共和國別斯蘭市佔領了一所中學,將1300多名學生劫持為人質,在解救的過程當中,有300多人死亡,其中一半多是兒童。目前恐怖主義或者說恐怖分子他們採取的辦法是什麼呢?他們採取的辦法就是將他們的陣地轉移到防範相對薄弱的地區,在這些地區展開活動。當然,也有在防範比較嚴密的地區展開活動的,最近的一些新聞報道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二,美國以反恐為綱,保證國內安全。
美國長期以來沒有受到過外敵的襲擊,在9.11事件當中有了切膚之痛,襲擊警告、恐怖主義、恐怖分子這些詞彙在美國歷史上一再頻繁出現,在美國的百姓中一再傳播。安全問題已經取代了發展經濟、醫療福利和就業等國內問題,一躍成為美國布希政府的頭等大事。美國政府和曾經受傷過的民眾對恐怖主義的敏感程度達到了其他國家無法想像的地步。
美國因為受到了9.11襲擊,成立了國土安全部,民航部門也實行了苛刻的安全檢查。美國這些嚴厲的措施保證了美國國內在三年時間里沒有受到大的襲擊。美國對9.11事件進行了反思,對遭受恐怖襲擊的原因反思的更多。但事實上,這些反思沒有佔主導地位。在反恐的旗幟下,政府警察和情報機構的力量得到了史無前例的加強,布希政府制定了愛國者法案,情報機構被賦於了更大的權力,對民眾的竊聽和調查不再需要象以往那樣經過嚴格的審批,美國憲法所保證的言論、隱私和遊行示威等自由受到了威脅。為了保證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順利召開,紐約警方對民眾的遊行示威活動大加限制。同時美國在對待俘虜方面也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就連美國籍的囚犯也沒有辦法享受美國法律規定的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他們不能見律師,也不能給家人打電話,甚至不能讓陪審團來決定自己的命運。所以在美國反恐已經是布希政府近三年來的萬能武器。
在最近的大選當中,布希又將美國三年沒有發生過新的恐怖襲擊渲染成自己政績,藉此來攻擊在安全問題上缺乏優勢的民主黨對手。特別是布希的競選搭檔副總統切尼,最近親自出面對民眾發出警告,選克里就等於選擇危機。布希在任期內沒有明顯的政績,但是他抓住了反恐這個旗幟,而且把共和黨競選提名大會提到了在9.11前夕舉行,這個決定使共和黨的提名大會成為歷史上離11月2日總統選舉日時間最近的提名大會。改時間的目的就是喚醒人們對9.11事件的痛苦回憶,打造布希鐵腕總統的形象。布希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競選下一屆總統,認為他能夠給美國人民帶來安全。
在9.11三周年紀念日之前,俄羅斯發生了人質事件,澳大利亞駐印尼使館遭受到爆炸。這兩次事件再次把不安和恐懼帶給了美國民眾,這在客觀上可能會給布希競選連任增加成功的砝碼。根據美國廣播公司以及華盛頓郵報的最新聯合民意調查,目前布希在大選進程當中仍然領先克里,有希望獲得選票數量要比克里高出9個百分點。在處理恐怖主義問題上,布希獲得的支持率要比克里多22個百分點。
第三,美國把反恐戰爭引向國外,世界變得更不安全。
美國政府對外採取強硬的路線,以是否支持他反恐為標准劃分敵友,並且抓住這個機會,在全球范圍內加強了軍事部署,不僅恢復了冷戰結束以後曾經一度關閉的一些軍事基地,而且在原屬於前蘇聯的勢力范圍內,甚至領土內開辟了新的據點。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時間,美國軍事在全世界的存在和影響力超過了它在冷戰中用幾十年時間所建立起來的規模。對於反恐領袖布希來說,9.11事件的發生,在客觀上為他提供了一個--用中國話來說--就是"英雄用武之地"。
近三年來,美國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反恐戰爭,不過有很多觀察家認為或者說事實也證明這一點,這些年的反恐幾乎是越反恐,恐怖主義的活動越是頻繁。雖然成規模的恐怖組織少了,但是零散的恐怖分子多了。美國受到的威脅小了,世界其他地區受到的襲擊多了。拉登不露面了,可他大大小小的徒弟們冒出來了。
據不完全統計,9.11事件後,發生在全球的嚴重恐怖事件有17起。在美國的嚴厲打擊下,基地組織發動大規模的襲擊能力日益減退,但是基地的學員們將他們學到的恐怖知識和技能傳播到了世界各地,更多不知名的企業組織應運而生,而且這些恐怖新生代具有更多的文化知識,他們懂電腦,會上網,手段也更加殘忍,他們在歐洲、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發動不少血腥襲擊,造成大量無辜平民的傷亡。
剛剛結束的雅典奧運會期間沒有發生恐怖事件,有西方記者說,雅典奧運會只有故事,沒有新聞。意思就是非常好,開得很成功,參加的人很多,開幕式很精彩,但是沒有新聞,就沒有他們所想的重大新聞,如果樓被炸、人被殺了,可能就有新聞了。但是寧可沒有新聞,要有一個安全的奧運會,我想這也是世界各個國家願意看到的。
這些恐怖主義活動使很多人對美國打擊恐怖主義的政策產生疑慮,如果僅僅加強以軍事打擊來消滅恐怖主義,而無視恐怖主義蔓延的根源,不鏟除滋生的土壤,那恐怖活動肯定是愈演愈烈。
第四,國際關系舊的格局已經打破,重組還在進行當中。
9.11事件發生在美國,但是它的影響遍及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作出了一種選擇,按照美國的原則就是非此即彼,要麼支持美國,要麼成為他的敵人。因此,整個世界的格局發生了徹底的變化,全球形成了各國聯手打擊恐怖組織這樣一種非對稱性的斗爭態勢。
我們怎麼來看待現在的世界格局?現在比較一致的看法就是反恐是各國都在做的一件事情,這里有共同點,但同時各國也有各國的打算。美國有美國的打算,俄羅斯有俄羅斯的打算,特別是在最近俄羅斯發生恐怖襲擊之後,俄軍總參謀長提出先發制人。先發制人不光是對本國,對國外的一些有恐怖嫌疑的國家也要採取先發制人。
因此,我們在將來的反恐斗爭當中要注意俄羅斯在這場斗爭當中角色的變化。我們知道,美國在反恐斗爭當中是採取雙重標准,它根據它自己的利益來決定反恐策略。有的時候強調要堅決打擊,有的時候又採取一些比較放任的態度,甚至是接觸一些恐怖主義組織的成員,實際上損害了全球聯合反恐總的戰線。最為明顯的就是這次俄羅斯人質事件。在俄羅斯人質事件,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就說,美國政府繼續與所謂的「車臣異見人士」接觸,並要對俄羅斯處理車臣問題的方式提出建議。
面對當前的國際形勢,特別是恐怖事件,中國也面臨著反恐問題。如何建立高效的預防機制是中國經濟發展,包括中國城市發展中所需要關注的問題。
國際形勢有很多方面,除了反恐問題之外,強調兩個問題。
第一,朝鮮核問題。這是世界關注的一個大問題。也是中國非常關注的問題。朝鮮核問題直接關繫到我們的安全。我們希望能夠和平解決,能夠各方通過協商來解決問題,使得朝鮮半島能夠保持穩定,這符合我們國家的安全利益。
第二,中美關系問題。中美關系當中最敏感的問題是台灣問題,具有爆炸性。台灣問題是我們要關注的一個問題,台灣問題雖然不是一個國際問題,但它有非常大的國際因素。
總之,除了注意恐怖主義的問題之外,目前特別要關注的兩個問題,一個是朝鮮核問題,一個是中美關系問題。當然,中美關系問題還有一個經濟問題。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以及其他方面的合作都是比較密切的,如果雙方關系比較好,合作得比較好,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對美國的經濟發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現在也有很多矛盾,特別是政治上的一些問題影響到了經濟關系的發展。
就我國的發展環境而言,我簡單的綜合一下,有以下幾點看法。
第一,目前國際政治力量的架構和發展趨勢有利於分散我國面臨的戰略壓力,使我們避免處於各種國際矛盾的中心。
第二,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調整以及資金、技術等轉讓的現狀,有利於我國發展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我常常說這么一個例子,在人家都已經做好席位的情況下,要擠出一個位子出來就比較困難,你首先坐了這個位子就比較好辦。所以在考慮發展時要具有前瞻性。
第三,世界各國、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看好我們國家的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使我們在國際上增加了籌碼。事情總是分兩個方面,不利的方面肯定有,首先是美國把我們看作是潛在的戰略對手,其次是「台獨」的發展,特別要注意有可能發生重大「台獨」事變。
第四,世界經濟發展也有對我不利的一面,比如對於能源、礦產資源的爭奪等等。
以上我結合反恐和中國的國際環境談了對當前國際形勢的一些看法,還有很多問題,比如巴以問題、伊拉克問題、歐盟擴大問題、世界經濟問題、發展中國家的問題等等,都是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問題,都是研究世界形勢這些人所要注意的問題。因為時間關系,在這兒就不多講了。今天談的一些觀點有很多方面是屬於個人的看法,僅供大家參考。謝謝大家。
⑼ 關於當前國際形勢淺析的論文 2000字 求助!謝謝
當前國際形勢淺析
這個必須收集一些權威的資料來做分析
q我吧
幫寫
⑽ 形勢與政策論文格式
論文結構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版分組成(例如附錄)權可有可無。
不同的人發表論文的作用也不同:
1、評職稱(晉升職稱):研究生 畢業需要;教師 、醫護人員 、科研院所的人員、企業員工 等 晉升高一級的職稱時,發表期刊論文是作為一項必須的參考指標。
2、申報基金、課題 :教育、科技、衛生系統 每年申報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其它各種基金項目、各種研究課題時,發表論文 是作為 基金或課題 完成的一種研究成果的結論性展示。
(10)當前國際形勢分析論文格式擴展閱讀:
論文種類
1、專題型: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直接論述的形式發表見解,從正面提出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一種論文。
2、論辯型:這是針對他人在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的見解,憑借充分的論據,著重揭露其不足或錯誤之處,通過論辯形式來發表見解的一種論文。
3、綜述型:這是在歸納、總結前人或今人對某學科中某一學術問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加以介紹或評論,從而發表自己見解的一種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