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跪求一篇數學畢業論文,題目是「讓數學貼近生活」
①: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學科,若想要學好它,說簡單也簡單,但說難的話可不是一般的難了。
學習數學,首先要心無雜念,靜下心來,慢慢的去揣摩。數學其實是很簡單的,比文科背來背去要輕松多了,只要你學會了一個概念,弄懂了它,你就可以解決同類的問題,由簡單到復雜慢慢來。
說數學難,其實一點也不假,如果你在思考一道題,這個彎轉不過來的話,你這到題就不會做了。
初中的數學,只是為我們的以後學習數學打下一個基礎,讓我們打一個堅固的地基,為建造數學大廈而做准備。在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很多的知識,這些知識很瑣碎,要我們上了高中後來將他們整理成章,以便學習中很好的運用它。
在初中是,我就已經被許多的難題打到過,不過在經過老師的指點後,我已經能夠很好的去掌握那類題型了。
我想在今後的高中數學學習中,我能夠更好的將以前所學過的知識穿起來,使它「順理成章」,然後就可以使我的數學成績步步高升。
數學是一個很神秘的東西,可以讓你興奮萬分,也可以讓你頭昏腦脹 ②: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數學教學只是抽取了數學中理性的公理、結構等骨架,而舍棄了數學作為人類創造性活動結果的那些可供學生參與實踐的生活背景,從而致使數學教學在整體上缺乏現實感和生活感,數學教學存在著一種疏離學生當下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片面傾向。而數學,歸根結底源於生產實際和生活實踐,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關照學生生活經驗的基本觀念。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來充實學生的學習,豐富學生的數學生活體驗,拓展學生數學學習的空間,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打通數學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使數學教學真正走入學生的現實生活世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發現數學、建構認知,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教學的內容不僅僅體現在書本中,體現在教師的講解中,也體現在他們的現實生活世界之中。 ③: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引導學生在生活實例中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律,構建數學模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增進學生的發展,創建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互動的課堂文化。 ④:低年級學生盡管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我就緊緊抓住這份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設疑引思,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1.借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學習數學
在教學「可能性」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鳥兒在飛來飛去,突然天陰了下來,鳥兒也飛走了,這一變化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這時老師立刻拋出問題:「天陰了,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學生就會很自覺地聯系他們已有的經驗,回答這個問題。學生說:「可能會下雨」,「可能會打雷、電閃」,「可能會刮風」,「可能會一直陰著天,不再有變化」,「可能一會兒天又晴了」,「還可能會下雪」……老師接著邊說邊演示:「同學剛才所說的事情都有可能發生,其中有些現象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如下雨,有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會很小如下雪……」「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事情可能會發生?哪些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哪些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呢?」通過這一創設情境的導入,使學生對「可能性」這一含義有了初步的感覺。學習「可能性」,關鍵是要了解事物發生是不確定性,事物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讓學生聯系自然界中的天氣變化現象,為「可能性」的概念教學奠定了基礎。
2.結合生活經驗,在創設活動中學數學
在教「元角分的認識」一課中,我首先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母親節快到了,小明想給媽媽買一件禮物,就把自己攢的1角硬幣都拿出來,一數有30個,拿著這么多硬幣不方便,於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爺爺來幫忙想辦法,老爺爺說這好辦,收了小明的30個1角硬幣,又給了小明3張1元錢,小明有點不高興,覺得有點吃虧。你們說小明拿30個1角硬幣換3張1元錢的紙幣虧不虧?為什麼?首先組織學生討論:有的學生將這30個硬幣一角一角地數,每10個1角放在一起,然後再告訴大家這10個1角就是1元,3個10個1角就是3元,所以30個1角和3元是相等的;第二,根據學生的分析,再組織學生觀察已分好的硬幣,從中找規律:「看看元和角之間有什麼關系?」學生很快得出結論:「1元10角相等」,「10個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個1角」,「1元=10角」。
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的知識有的是我們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創設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3.依託兒童生活事例,滲透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
如在教「統計——最喜愛吃的水果」一課時,我在組織學生對生活實際生活情況的調查與統計的過程中,用學生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不同顏色積木代替不同的水果,而一塊積木代表一位同學最喜歡的水果。在搭積木的實踐活動中滲透統計的思想:積木要放在同一桌面上才能看出誰搭得高,同樣在統計中也要用橫線表示相同的起點;誰搭的積木最高,表示喜歡那種水果的人數最多。正是在這樣的活動中,把統計中深層次的數學思想生活化了。總之,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盡可能地創設一些生動、有趣、貼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數學原形生動地展現在課堂中,使學生眼中的數學不再是簡單的數學,而是富有情感、貼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東西。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具體表現在靈活運用之中。特別是小學數學,它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有著其特殊的應用價值,能活學還不夠,還應在活學的基礎上學會活用,使數學知識真正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服務。
1.數學知識貼近生活,用於生活
在學習了米、厘米以及如何進行測量之後,讓學生運用掌握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測量身高、測量手臂伸開的長度、測量一步的長度、測量教室門的寬度以及測量窗戶的寬度等活動,以此加深學生對厘米和米的理解,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同時,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識性數據。特別是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高度的測量,感覺自己正在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實際測量的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生活在用。
2.增強策略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效率
在現代社會里做任何工作或者解決任何問題,為了提高效率,都要講究策略,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應重視策略研究。如教「可能性」時,設計了這樣一道實踐練習題,「要過六一兒童節了,小明要為班裡的同學准備一個摸獎游戲,其中准備了6個白球、2個黃球、3個綠球,設有三個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獎品有鉛筆、鉛筆盒、一個足球。現在小明要請同學們幫他設計一個摸球有獎游戲規則,你能幫幫他嗎?」學生在看到題目後,經過討論都能確定摸到綠球為一等獎,摸到黃球為二等獎,摸到白球為三等獎;但在獎品的分配上出現了分歧,這時老師作為指導者告訴學生在獎品的分配上要考慮獎品的價錢,學生再次經過熱烈的討論,最後確定了摸球有獎游戲規則。在這樣的實際運用中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創造意識和策略意識有所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在探索中的一些實例。我的想法和做法是:
「生活經驗 (解決)→ 數學問題 (獲得)→ 數學知識(解決) →實際問題」
旨在使數學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習變得有趣、生動、易懂,並會把數學運用於實踐,使數學變得更有活力。 沒了,這種東西很難找的!!
2. 求結合生活實踐.談談對數學文化的認識類似的論文1000字
真善美──對數學的文化認識鄧國顯 【摘要】: 【關鍵詞】: 數學 非歐幾何 公理化系統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 「真」 歐氏幾何 數學教師 數學教育 相對性 文化意義
【分類號】:G633.6
【DOI】:CNKI:SUN:GJYB.0.1995-01-002
【正文快照】: 在國家教委制訂的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試用》開卷之首,有一個頗具新意的說法:教學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廣泛滲入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成為現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從人類文化的角度對數學的作用的一種闡釋,透視出所謂的數學文化觀念。數學的文化
3. 數學文化論文
淺談數學文化中的和合思想
和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和」是平和、和諧、祥和、協調
的意思。「合」是合作、對稱、結合、統一的意思。和合思想認為,整個物質
世界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宇宙、自然、社會、精神各元素都處在一個和諧的
優化結構中。而數學文化系統就是一個完美的和諧優化結構。數學文化
中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哲學思想、數學方法、數學美育等重要內容蘊含著豐
富的和合思想。其具體體現是整體系統性、平衡穩定性、有序對稱性。
一、整體系統性
1.數學公理系統的相容性
數學的公理化系統具有相容性、獨立性和完備性。在這三項基本要求
中,最主要的是相容性。相容性就是不矛盾性或和諧性,是指各公理不能
互相抵觸,它們推導的真命題也不能互相矛盾,公理系統的相容性是數學
系統和諧的基礎,也是基本要求。
除了數學各分支自身要形成相容的公理系統之外,數學還要求各分支
之間互相協調,不能互相抵觸。有的系統之間,還形成密切的同構關系,在
不同的數學系統之間,相容性是一致的。例如歐氏幾何與非歐幾何(羅式
幾何、黎曼幾何)中平行公理是互否的命題,可在歐氏幾何中構造非歐幾何
的模型,所以可以這樣說只要歐氏幾何無矛盾,那麼非歐幾何也是無矛
盾的。
2.數學運算系統的完整性
數學的運演算法則、運算公式、運算結論都是完整的、准確的。特別是數
學的運算語言,它把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像語言完全融合到一個統一體
中,互相印證、互相詮釋、互相轉化,達到了天衣無縫的完美。當擴充數系
時,要建立新的理論和運算拓廣原有運算和關系時,要盡量保持原有的運
算、關系的一致性,如有不一致,必須作一規定,使新系統與原有系統和諧。
3.數學推理系統的嚴密性
在我們日常的數學活動中,常常用到反證法,在這種方法中,往往不僅
要用到系統的公理和定理,而且要用到其他分支的知識。在整個推理過程
中要和諧。例如古希臘三大著名問題之一化圓為方,即作一個與給定圓面
積相等的正方形。要證明用圓規和直尺不能作出等面積的正方形就需要
用到數「=」的超越性。
在數學上的等式、解析式中出現「=」是和諧的體現。
二、平衡穩定性
「和合思想」認為天地自然萬物處於平衡、和諧、有序的狀態。各個事
物、要素互依、互涵、互補,處於全面的、立體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之中。而數
學的平衡穩定性很好地體現了和合思想。
1.數學發展的平衡穩定
數學科學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歷史的累積性、發展
的平衡穩定性。也就是說重大的數學理論總是在繼承和發展原有理論的
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們不僅不會推翻原有的理論,而且總是包容原有的
理論。比如天文學的「地心說」被「日心說」所代替,物理學中關於光的「粒
子說」被「波動說」代替,化學中的「燃素說」被「氧化說」代替等等,而數學
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情況。這正如一位數學史家H?漢科爾所說:「在
大多數學科里,一代人的建築為下一代人所拆毀,一個人的創造被另一個
人所破壞,唯獨數學,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廈上添加一層樓」。數學的這
一平衡穩定性,正是數學學科能不斷煥發出無限活力和強大生命力根源。
2.數學學習過程的平衡穩定
人們對知識的學習過程都含有一定的認知結構。而學生學習數學知
識的過程不外乎「同化—順應—平衡」這樣一個相對穩定的過程。同化就
是把新的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使原有的知識體系不斷得到充實豐
富。順應就是新的知識不能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就要對原有認知結構進
行改造和提高,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構。平衡就是同化和順應後,都有一
個鞏固階段,在這一階段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是平衡穩定的。人們對數學
知識的學習正式在「同化—順應—平衡」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中發
展的。
3.數學方法的平衡穩定
數學方法是認識數學客體過程中某種有規律的程序和手段,使理論用
於實踐的中介,各種方法都和諧地存在在數學這個共同體中。比如常用的
數學思維方法:觀察、分析、綜合、抽象、猜想、類比、歸納、演繹;還有常用的
數學解題方法:比較方法、結構方法、模型方法、構造方法、化歸方法、映射
反演法、幾何變換法、公理化方法等。這些方法,無論是在初等數學中,還
是在高等數學中;無論是在幾何學中,還是在代數學中,都在廣泛的運用,
始終處於平衡穩定狀態中,不會因時間、空間、以及學科的變化發生變異。
幾何變換思想和方法,就是用運動和變化的觀點去研究幾何對象及其
相互關系,探討圖形運動過程中不變的關系、不變數和變化關系、變化量,
從中找出規律。在解題過程中,對圖形有關部分進行變換,化不規則為規
則,化一般為特殊,化不利條件為有利條件。
三、有序對稱性
「凡物必有合」,「合」就是對稱、結合、統一。整個世界不僅和諧合理,
而且陰陽和合的對稱。
1.數學的有序對稱美
在初等數學中研究的對稱性,可以描述的是一個圖形、一個式子各個
部分的關系,也可以描述兩個圖形、式子的關系。圖形、式子的變換顯示著
數學中的對稱美。
圖形對稱可稱為狹義對稱,例如中心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旋轉對稱
圖形是圖形位置的一種對稱。顯示一種對稱的美。
在許多概念中和方法、命題、公式、法則中也存在對稱性,也可稱為一
種對稱。
在數學中,許多概念都是一正一反,相輔相成,成對出現的。例如數學
運算中加與減、乘與除、乘方與開方、微分與積分等,都可認為是一陰一陽
的對稱;減一個負數可變成加一個正數,除可以變成乘的運算,所以說它們
之間又是統一有序的。在二元運算中通過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來反映
其對稱性。
2.數學解題過程的有序結構
從文化的角度審視數學解題過程它是數學策略、數學邏輯、數學方法、
數學知識、數學技能與程式化的有機結合,是一個有序結構的統一體。比
如解方程過程的基本步驟是:去分母、去括弧、移項合並、兩邊同除以未知
數的系數。這是一個和諧的有序結構。破壞了這個有序結構,就會發生解
題障礙。從思維過程看,它是「觀察———聯想———轉化」這樣一個有序過
程。觀察是聯想的基礎,在觀察中認識所給題目的特徵;聯想是轉化的橋
梁,在聯想中尋找解題途徑;轉化是解題的手段,在轉化中確定解題方案,
從而最終解決問題。
數學無論是從整體和局部,形式和內容,還是結果和過程都體現著和
合思想的精神和內涵。我們用「和合思想」重新認識數學,發揮數學文化在
教學中的教育功能,就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齊民友.數學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2]張維忠.數學文化與數學課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鄭毓信.數學文化學[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文林.數學史教程[M].高教出版社.
4. 求一篇關於數學文化的論文,謝謝,很急
數學類論文感想類的比較好寫,
巴巴適適論文吧
全博士專業論文輔導團隊,提供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數學論文發表、數學教學論文發表
5. 中國數學文化的論文或資料
中國數學文化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字:中國,數學,文化,學習,應用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數學文化, 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數學時尚, 就像我們穿衣服一樣有時尚。 中國數學的傳統的數學影子, 揭示數學文化底蘊和文化品位
一、深度挖掘數學教學素材,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淵源
在現行的初中數學教材中,有好多內容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文化」。例如有理數中負數的引入,可以給學生介紹海拔高度;學習有理數的加減時讓學生了解「幻方」;在學習勾股定理以及神秘的數組時,讓學生了解「勾股定理與費馬大定理」以及古巴比倫泥板上神秘的數組揭示的秘密,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向學生呈現豐盛的文化大餐。
二、積極創建和諧學習氛圍,讓學生體驗數學文化的求真精神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要麼滿堂灌,要麼就是講講練練,鸚鵡學舌、填鴨式的,課堂上學生很少能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取知識,得到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設一種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能說,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例如在學習「圓錐體」時,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圓錐體;「必然事件」與「不可能事件」讓學生多舉生活中的實例。將相關的「數學文化」素材放置於平時的課堂教學之中,引導學生採用合作、平等、交流的形式開展學習。
三、高度關注師生情感互動,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的人文性
生活的實踐告訴我們:在富有情感交流的活動過程中,人的行為是主動的,有激情的,而且是會激起一定創造潛能的。學習知識也是如此。比如我們都有這種感受:有些學生只在某個學科上成績很好,而其他學科卻很差,究其原因結果發現,這些學生很喜歡教這科的老師。如果每個教師都能用心關注學生,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切實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因勢利導,我們的教育就會更上一個台階。為此,在數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創設學習的外部環境,激起學生學習情感的參與。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友情感、親情感來感染學生,引起師生之間感情上的溝通和共鳴,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對教師的親切感、信任感,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嚮往和追求。
四、靈活運用教學呈現方式,讓學生觸摸數學文化的魅力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教學呈現方式往往會起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美國文化學家A.Kroeber和C.Klukhohn認為,文化由外顯和內隱的行為模式構成;這種行為模式通過象徵符號獲得和傳遞;
數學文化即是一種由職業因素聯系起來的特殊群體(數學共同體)所特有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
數學文化的價值也主要體現在數學對於人們觀念、精神以及思維方式的養成所起的十分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但又是確實存在的。
我們通過課題想達成以下一些目標:
(1)通過數學學習能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美國著名數學史家克萊因(M.Kline)認為,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的精神。這種精神表現在學生的「求異、質疑、懷疑、批判」等思維方式上。
(2)感受數學的真善美。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數學。數學是可以使人變得更聰明的科學;數學美具有科學美的一切特徵,而且還具有藝術美的某些特徵。關注數學的文化功能和人文價值,從而真正提高受教育者的數學素養乃至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使得對學生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培育和諧地統一在了一起。
(3)在數學學習中鍛煉學生思維訓練能力。而這又不僅僅是指邏輯思維的訓練,而是有著更為廣泛的涵義。正如柏拉圖所指出的「哲學家也要學數學,因為他必須跳出浩如煙海的萬變現象而抓住真正的實質······」
(4)通過數學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由於數學的研究對象並不一定具有明顯的直觀背景,而是各種可能的量化模式,這也為人們創造性才能的充分發揮提供了最為理想的場所。所以在數學教育中我們要鼓勵學生「異想天開、想入非非」。
(5)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交流、溝通。數學也是一種科學語言,一種世界語言,它還是自然、社會、人之間相互關系的一個重要尺度(如資源的合理配置、生態平衡與環境保護等)。
數學文化意義其核心是數學的觀念、意識和思維方式。所謂數學的觀念和意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數學的頭腦、數學的素養,准確地說是指推理意識、抽象意識、整體意識和化歸意識。比如說推理意識,它體現了演繹邏輯的可靠性、嚴謹性和思維方式的廣泛性、深刻性,這有助於學生不盲從、有條理、善思辯,在錯綜復雜的問題面前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能夠透過現象,洞察事物的本質,揭示相互之間的關系,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二、為什麼要建設數學文化
我國的素質教育正在往縱深推進,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育應該是怎麼樣的呢?或者說,數學教育應如何去貫徹、落實素質教育這一總的教育方針呢?
在這樣的背景下,審視現代學生學習數學的狀態,似乎有著更多不和諧的地方。在學校數學的教育中,由於受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影響,單純的功利性價值取向比較明顯。為了應付各種考試,為了取得好成績,這幾乎成了數學教學的唯一動力和目標。數學素質被曲解為數學解題能力,數學素質教育成了沒有內涵的空話。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往往會感受到這樣的情形:有部分學生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在厭倦、厭煩著數學,而且隨著數學知識的豐厚,厭倦程度也在加劇;有更多的事例證明,很多人離開學校後,你問他哪些數學知識現在還能派上用場?回答是不知道。一旦數學解題的任務完成後,數學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這樣的學習經歷也給學生留下了太多的陰影,從而造就了許多「失敗者」的心態,而且這種心態一直會伴隨著他們的成長,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人生態度。這不能不說是數學的悲哀。
正如劉兼教授所指出的那樣,我們更多的是將「數學教育」的重心放在了「數學知識」的掌握上,利用學校為我們提供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服務,為培養未來的數學專業人才服務。然而,在我們國家,只有不到1%的人將來有機會從事與數學有直接關系的工作。這樣做,顯然是只關注了少數人,而忽視了絕大多數人的需求。不難發現,我們常常不自覺的將作為科學的數學與作為課程的數學的目的混淆,而又將作為課程的數學的文化脈絡切斷,在數學教育層面,使得前面提到的表象差異不斷擴大。
凡此種種,促使我們不得不再一次來反思數學教育的價值。一般認為,數學教育的功能和任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提供給學生一門技術性、工具性的學科,以適應今後生活及工作的需要,二是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人們的科學素養。但我們也得承認,人對數學的感悟和應用是千差萬別的,我們還應該看到,數學向我們展示的不僅是一門知識體系、一種科學語言、一種技術工具,而且是一種思想方法,一種理性化的思維範式和認識模式,一種具有新的美學緯度的精神空間,一種充滿人類創造力和想像力的文化境界。其中有一個共同的東西可以讓每一人都能受益,那就是數學的文化內涵。
我校的數學基礎比較厚實,通過多年的努力,校園里已經形成了較好的數學學習氛圍,教師對數學這門課程的理解也開始逐步發生轉變,我們試圖在這樣的基礎上,通過課題的研究,讓教師、學生、學校都能浸潤在「數學文化」這樣的環境中,從本質上改變學生學習數學的目標,從而達到讓數學這門課程成為學生和諧成長的重要元素。
三、如何建設小學數學文化
1、以學校文化機制為先導。
學科的文化建設離不開學校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機制。我校的「文化學校」的追求及機制,是我們構建數學文化的天然環境和保障。「文化學校」的追求要求學校從行政管理到課程管理,從校園環境建設到課程建設,從師生形象建設到學校內涵的發展,都要有文化的追求。主要措施是:建設學校層面的數學環境和建設班級層面上的數學環境。學校層面主要通過幾種途徑:(1)建立讀「數學科普讀物」制度。學校星期二早讀課專門讀數學科普讀物;每個班級的板報都是數學樂園;每一個月騰出一節數學課為數學科普讀書指導課;每個學生至少要擁有一本科普類數學書(報);(配課外閱讀書的照片)。(2)建立學校三級數學學習平台。班級數學要求每個學生都達到規定的學習要求;數學興趣班主要面對對數學更感興趣的同學而開設的,內容更為開放和綜合;數學挑戰班則是那些學科均衡發展同時對數學特別偏愛的學生准備的。真正為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而服務。(3)創設各種數學活動的機會。班級數學文化環境的建設主要是各個班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制定的建設措施,比如:四(1)班的快樂讀報、四(3)班設計的數學信箱、五(3)班的數學小論文的撰寫、六(3)班的生活中的數學故事等等。力圖通過學生更貼近的班級數學氛圍的創設來感受多元化的數學。
2、改造教師數學教育價值觀,以提升數學教師素養為前提。
價值觀念決定思維方式,思維方式通過行為模式傳遞出來。要實現數學文化的建設,作為數學教師首先要能夠對數學文化有充分的感知。著名華裔數學家、國際數學的「諾貝爾」獎——費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先生說:學數學是要有一點氣質的。我們的理解就是作為一個數學教師不能眼裡只有數學題目,小學數學老師眼裡就只有小學數學知識。數學和文學、哲學、美學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出色的數學家都有著廣泛的愛好。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也應該具有綜合的、全面的能力和素養。
數學教師的能力結構圖
一級能力
二級能力
基礎能力
認識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信息素養;終身學習能力
數學能力
空間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論證能力;運算求解能力;數學地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教學能力
數學教學設計能力;數學教學實施能力;數學教學監控能力;數學教學反思能力
拓展能力
數學教研能力;創造能力
(1) 加強讀書
三類書籍要讀:課程教材改革方面的書籍。閱讀這方面的書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往往決定有什麼樣的教育行為。觀念不先行,實踐一定會止步不前的。二是學科以外的各類書籍。新課程要求教師有出學科以外廣博的知識系統。學生的認知過程各有特點,要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師需要有特別豐富的資源。我們給教師推薦了除學生在閱讀的一些數學科普讀物之外,還廣泛徵求了一些數學專家的建議,提出了需要數學教師需要閱讀的數學專著:三是加強自身修養的書籍。這些書籍看似與教育、教學內容沒有直接的聯系,但長期閱讀這些書籍,對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文化品位很有幫助,對教育教學又會有促進作用。使得我們能做到教書又教心。
(2)文化培訓(比如欣賞獲獎電影大片、文化沙龍、教育論壇、文化考察或休閑、團隊拓展訓練、教學故事交流等),一方面提升教師的人文修養,拓展文化視野,另一方面加深對學科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踐行教育科研的草根化研究,卓有實效的提升了教師的素養。
3、構建立交橋式的研究通道
數學文化的積淀,主要的陣地還是在數學課堂。但由於受40分鍾的時間約定,許多數學史、思想方法、生活中數學數學的美、數學的信息化資源開發等在課堂上無法與學生共享,所以我們開設了數學文化校本課程。為了能讓學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而時時處處可以接觸數學,我們特地為學生創建了數學專題網站。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應學生的要求創辦了數學「求索」俱樂部。這四者之間是相輔相成,互相交融的。
活而實,具有文化氣息的數學課堂
數學校本課程
數學專題網站
學生數學「求索」俱樂部
數學文化建設結構圖
(1)「活而實,有文化氣息的」數學課堂。我們「活」主要指建立「開放」和「彈性」的意識。要從封閉性設計向開放性設計轉換,從確定性設計向可能性設計轉換,從硬性設計向彈性設計轉換,對教學過程不僅要做到預設,還要能做到預計和預期。「實」課堂教學要能呈現出真實、平實、扎實、充實、豐實。真實指課堂中我們寧要真實的遺憾,也不追求虛假的完美;平實指教師要強化日常探索與研究的意識,很普通卻有質量;扎實是期望教師追求課的真實效果,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充實是指追求課堂效率的提高;豐實是期望教師能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去把握課堂,不僅促使學生生成基礎性資源,而且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生成新的觀點和新的想法。
「有文化氣息」在顯性和隱性兩方面體現:顯性主要指在教學中引進數學史,豐富數學學習的後台和前台。數學史首先被看作理解數學的一種途徑。數學史對於揭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對於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數學學習氣氛,對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對於揭示數學在文化史和科學進步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進而揭示其人文價值,都有重要意義。一般說來,歷史不僅可以給出一種確定的數學知識,還可以給出相應知識的創造過程。對這種創造過程的了解,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的、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而不僅僅是教科書中那些千錘百煉、天衣無縫,同時也相對地失去了生氣與天然的、已經被標本化了的數學。從這個意義上說,歷史可以引導我們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課堂氣氛,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這既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歷史上許多著名問題的提出與解決方法還十分有助於他們理解與掌握所學的內容。
數學史可以包括:1、數學知識的來源和背景。2、揭示數學思想方法。3、引導數學欣賞。4、介紹名數學家的故事以及他們的成果
許多大數學家在成長過程中遭遇過挫折,不少著名數學家都犯過今天看來相當可笑的錯誤,介紹一些大數學家是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錯誤的,不僅可以使學生在數學方法上從反面獲得全新的體會(這往往能夠獲得比從正面講解更好的效果),而且知道大數學家也同樣會犯錯誤、遭遇挫折,對學生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會產生重要的作用。數學思想形成中的曲折與艱辛以及那些偉大的探索者的失敗與成功還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既不僅僅是訓練思維的體操,也不僅僅是科學研究的工具,它有著豐富得多的人文內涵。
數學史不是以外在的形式附加給學生的,這樣的「給予」方式是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的,感悟也是不深刻的。我們是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並學會自己篩選資料,形成可以交流的數學史材料再在班級里交流。低年級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能力和意識形成之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了。每學期我們匯編一本學生找到的數學史,在每個數學史的後面都寫上幾幾屆誰收集的,讓學生也留個紀念。這樣的過程不僅讓學生有了主動查閱數學史資料的積極性,在整理、交流的過程中也會對內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內隱的,積極的。我們把追尋數學史的過程提升到學生追尋科學發展的足跡,感受數學變化和社會的變化。數學史的目錄採用預設和生成相結合的方式。
隱性主要指課堂教學要最大限度地張揚數學思考的魅力,呈現出美妙絕倫的數學思維方法,逐步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方式、方法、視角,培養探索不止的數學精神,求真善美的數學品格。
(2)建設學校數學校本課程。由於受到課堂40分鍾教學時間的限制,許多數學史、思想方法、生活中數學數學的美、數學的信息化資源開發等在課堂上無法與學生共享。因此,我們利用學校校本課程的時間,開發「數學文化」這門課程,力圖拓展數學文化的內涵和外延。通過實踐,形成三小數學文化的讀本,反映文化情境課程的要求。從一年級起開始實施。
(3)學生社團組織——數學「求索俱樂部」。俱樂部是一個旨在向所有三小以及三小以外的學生傳播數學文化的學生社團組織。它以「建設數學文化,傳播數學文化」為宗旨,以「喜歡數學、學好數學、應用數學」為目標,讓學生能徜徉在美妙的數學花園里,自由而愉快地學習數學、感悟數學。學生社團組織是一種自由、民主、開發的學生自己的組織。主要活動有:
開展「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數學活動周」的活動。
開展「走進美妙的數學花園——數學傳播活動」。
每個年級系列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數學小論文的創作、數學課外閱讀制度的建設、電腦小報的製作、數學講座、數學類綜藝節目(數學小品、歌曲、相聲、舞蹈等等)等等。
(4)數學專題網站。要把學生學習數學、接觸數學的時空拓展到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互聯網就是最好的載體。我們准備把數學專題網站建設成學生自己的世界,成為學習、休閑、交流的互動平台。網站的設計理念結合了學生、家長、教師的共同建議,把網站的主要參與對象定位於學生。網站中的內容提供來自於教師和學生。學生上傳的材料一經採用就以積分的形式進行表揚。學生參與的項目很多,不同的學生在這里可以找到不同的理解數學的方式。這個網站實行學生管理制度。網站是學生自己的家園,是他們參與與交流的平台,讓更多數學愛好者能在這里找到數學的樂趣。
四、課題研究帶來的學生的變化
課題實施一年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對數學的看法、學習數學的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
吳毅聰說:我們的數學在「浸染數學大文化」這一價值引領下,我們聆聽了許多專家的講座,翻閱了許多流傳千古的數理卷冊,廣泛的閱讀使我們的智慧不斷增長,把我好奇的思緒領向另一個起點。在數學的學習中,教師有意識地設置思維障礙,讓我們在「孤立無助惟靠自己」的狀態下獨立研究,訓練我們堅強的意志。如今,我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困難和委屈,都不會知難而退,我會用自己的智慧的行動去解決問題。
楊影恬說:在三小的數學學習,成為我成長的一個部分,它改變了我的思想和其他一些什麼東西,那就是一顆永不退縮的恆心。
沈安娜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大家在一起討論一些習題,把自己從網上、書上找到的一些好、最新的一些數學題目和給大家一起做,真正體現了團結、向上、友好、進取的精神。在三小學習數學是一段快樂之旅。
顧陳琳的體會:在數學的學習中,我感受到了其他同學各有所長,楊天宸面對難題誓不罷休的信念,陸成傑堅忍不拔的意志,姚淵沉著冷靜的心態,王燦臨危不懼的風范。
常立凡說在刻苦學習的同時,大家積極討論、交流經驗、發表個人觀點;課間活動時,師生一起踢球,做游戲······正是大家的這種精神,才使我們永遠保持著旺盛的學習精力,在數學的美麗王國中樂此不疲地遨遊、探索。
已經從三小畢業的學生孫晗認為:數學競賽使我真正完成了一個破數學之繭,化蛹成蝶的過程。獲獎並不是競賽的主要目的,我們從中獲得的應該是一種數理思維方式和一種人文社會精神,以及在學習中合作與交流的團隊意識。參加競賽好似旅行,一路遊山玩水,獲獎不過是在意外之中發現了一泓清泉。倘若執意尋找意外,這樣的旅行未免太累,還會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所以不如愉快地享受過程本身。
······
以上是我校學生對數學的一些感受,而在這些感受中,我們能悄悄地發現數學文化已經在學生的學習中產生影響了,也在他們的成長中積淀下一些東西了。
四、反思與展望
文化的傳播和發展需要一個積累、沉澱的過程,數學教育不能急功近利,這就如喝茶,慢慢地品嘗,才能回味無窮。
在數學文化建設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把研究的聚焦點放在全體教師和全體學生數學文化對實踐中的指導上。也就是說,通過數學文化的建設,三小的教師在數學教育的方式上、內容上、言談舉止上都發生變化。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能發生真正的變化。而且三小大部分教師、大部分學生都具有這樣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逐步成為穩定的、可傳承的、積極的文化。
數學教育在每一個人身上能夠有更多的沉澱和積累,作為他個人文化底蘊不可缺少的一塊基石伴隨他的一生,就如學了語言更善表達、學了藝術更會觀賞,學了數學應當使他更會理性地去思考、辨析。能夠沉澱下來的東西一定有一個感悟、篩選、消化、攝取的過程,急風暴雨、填鴨式的灌輸只可能助長肥膘,不可能造就思維。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真正功能是在今後更長的人生路上,到了那個時候他還能感悟數學,那才是真正的數學素養。什麼是品嘗、而不是牛飲,其間的區別並不僅僅在於量,而在於過程。
6. 現在需要一篇關於數學文化的理解的文章 急需!!!!
數學的文化內涵
數學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文化力量,同時人類文化的發展又極大地影響了數學的進步;而且,數學還是一種藝術,因此,數學不但具有科學價值,還具有文化和藝術的價值。
1.數學文化的含義
《辭海》文化條: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體現社會的某種價值取向,無形的規范著人們的行動。關於文化的定義,不管學術界的各抒己見,歸根結底人類創造出來的文化形式只有徹底溶與人們的生活,它才是真正成熟的文化。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已成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的觀念,如推理意識、劃歸意識、整體意識、抽象意識、數學審美意識等也具有精神領域的功效,它蘊含著深厚的人文精神,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
2.數學與文化素質
數學使人精微,數學使人形成的科學的思維品質,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大科學家牛頓、愛因斯坦,他們能夠作出巨大的貢獻,這和他們同時具有精湛的數學知識和高超的數學素質是分不開的。柏拉圖(Plato)曾在他的哲學學校門口張榜聲明,不懂幾何學的人不要進他的哲學學校。他學校里的所學的課程與幾何知識沒有多大的關系,柏拉圖之所以要求他的弟子通曉幾何學,只是因為數學精神和數學思想是重要的文化素質。數學的思維,數學所形成的科學素質,體現了數學文化的豐富內涵。
3.數學與人文精神
數學在提高思維素養的意義上,對完善人的精神品格,比其它的學科的作用顯得更為突出。數學的嚴格規范,對於形成嚴肅認真、踏實細微、團結協作、遵紀守法的良好作風,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數學美、圖形美、符號美、奇異美對學生進行心靈美、行為美、語言美、科學美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和解題時,學會沉著、嚴謹的處事品格,形成獨立創新的意識。從數學的發展史觀上領會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讓學生在接受科學家在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過程中,吸取其科學獻身精神,有利於增強學科學愛科學的理想和信念, 以及培養堅韌不拔的毅力。說道科學獻身精神,不妨提到18世紀法國女數學家索非熱爾曼(Sophie Germain),為了學習數學女扮男裝,由於她的勤奮學習,在巴黎綜合工科學校深得當時的數學教師拉格朗日的喜歡,並從此准許他學習數學。正因為他熱愛數學並且刻苦鑽研,使她取得了第一次對費馬大定理部分給予證明的優秀成果。
4.數學史與文化
數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史,其中充滿著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妙趣橫生的傳說。現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試驗修訂本必修)《數學》中就把數學史吸納進來了。例如,第一冊(上)數列中,就介紹了古代印度關於國際象棋的動人傳說,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對數列求和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在講方程時,不妨介紹丟番圖(Diophantus,公元3世紀)之墓誌銘:丟番享年幾何?墳中安葬著丟番圖,多麼令人驚訝,它真實的記錄了他所經歷的道路。上帝給予的童年佔六分之一,又過十二分之一兩夾長胡,再過七分之一點燃起結婚的蠟燭,五年之後天賜貴子,可憐遲到的寧馨兒,享年僅及其父之半,便進入了冰冷的墳墓。悲傷只有用算術的研究去彌補,又過四年,他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這種既有數學傳說,又詩文並茂的題目,一定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研究數學的積極性。
5.數學詩詞與文化
不管歷史還是現在,國內還是國外,,用詩詞歌賦來弘揚數學的比比皆是,他們用這種形式來贊美數學,同時也傳送著一種數學文化。十七世紀英國Apope論棣莫佛(A.pe moivre),who made the spider parallels design, sure as Demoivre, without rule or line? 寥寥數語既贊美了數學家棣莫佛,又宣揚了數學的精神。錢寶琮之論中國古代數學 水調歌頭 立法淵源遠,算術流更長。疇人功業千古,辛苦濟時方。分數齊同子母,冪積青朱移補,經注要端詳。古意為今用,何惜紙千張!圓周率,纖微盡,理昭彰。況有重差勾股,海島不難量。誰是劉徽私淑?都說祖家父子,成就最輝煌。繼往開來者,百世尚流方!可見古代數學的輝煌用詩詞表述出來,既歌頌了我國古代的數學家及其研究的優秀成果,又說明百世流方的數學也是我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先生對數形結合的論述,「數與形,本是相依倚,焉能分作兩邊飛,數缺形時少直覺,形少數時難入微,形數結合百般好,割裂分家萬事休,切莫忘,幾何代數統一體,永遠聯系,切莫分離。」這種恰如其分的描述也充分體現了文化的意識,即形象生動又深刻簡潔,使數學與文化交融到一起,把數學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可見這種數學的詩詞歌賦將數學的文化層面推到了更高境界。
6.數學語言與文化
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及數學綜合能力是數學素質教育的最本質要素,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教師的文化修養即數學文化的底蘊直接影響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如果在數學概念和數學命題的教學時,語言豐富優美且抑揚頓挫,必能極大的感染學生,提高聽課質量。在概念的形成和定理、公式的推理過程中,能深入淺出繪聲繪色的講解必能效果顯著。在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與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時時伴有詼諧幽默的語言,必能調節課堂的氣氛,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課時詳略得當言簡意賅,才能給學生充裕的時間掌握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認知結構。賞心悅目的教學和愉悅輕松的學習,有利於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提高了學生的生命質量。
7.數學符號語言與文化
數學除了文字外,數學符號和數學圖形也是它的一種語言。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就有其代表的意義和豐富的內涵,這種語言形象、簡潔、明快,並能夠向人們傳遞著數學的美感。作為一種能夠廣泛交流的文化,數學語言的翻譯和應用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語言功能出現障礙,即沒有語言基礎,根本無法進行交流,當然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往往就可能束手無策。比如2001年全國高考理科20題:已知i,m,n是正整數,且1<i m<n.(1) 證明 (2) 證明 .正因為學生數學符號語言能力的欠缺,導致許多學生讀不懂題意,也就無法解題。今年高考整個試卷創新的題目較多,難度並不是特別大,但是此20題卻耗去學生們太多的寶貴時間,致使很多優秀的學生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水平。可見數學符號只有真正成為一種文化的語言,並達到靈活運用的程度,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應用的價值。說道數學符號的重要性,不妨看一看紀念碑上的數學,在巴西公園的巴西數學紀念碑上,左右兩個側面上分別刻有, lim 和 dx f(x) e=2.718281 在紀念碑上刻這些符號既是對發明者的最高嘉獎,又說明這些符號在數學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將數學的發明創造濃縮成一種符號的文化形式保留下來,用來激勵後人。可見數學符號的文化教育價值有時甚至可能會勝過優美的文學語言。
8.數學思想和方法與文化
數學思想及數學方法具有較高的文化教育功能。若只會解幾道題目,根本不了解數學思想及其方法,不能算是懂得數學。只有掌握了數學的思想及方法,才能算真正的學到了數學。只有具備數學文化觀念,才能更好的掌握數學的思想。一旦掌握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反過來能更好的促進數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也體現了數學的文化意識。數學思想即數學的基本觀點,就是數學知識最為本質、高層次的成分,它具有主導作用,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指導原則。常見的數學思想有:化歸思想、函數與方程思想、符號思想、數形結合思想、集合與對應思想、分類與討論思想、運動與變化思想等等。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化,也是解決問題的工具,如配方法、待定系數法、分解與合成等恆等變換方法以及換元法、對稱法、判別式法、伸縮法等映設反演方法等。通過大題量的訓練,只能使這些方法在固定的框架內非常熟練。一旦遇到一些實際問題的處理,就可能不得要領,空懷多種方法不知如何使用。如果我們能從文化的視角進行升華,必能對其理解達到較高的程度,進而使各種數學思想和方法發揮更大的作用。
9.教學法與文化
數學教學方法也能體現一種文化。教學是人類的一種認識過程,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和教師起主導作用的教組成的雙邊統一的活動。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和對數學文化的的逐漸認識,人們從多元文化的角度對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反思,越來越覺得教育者不僅僅是教給受教育者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一個高素質的人。因此各種教學方法也應運而生,其中發現法、探索法、引導發現法等均以培養探索和創新能力為主要特徵,注重人的素質的提高。在教育教學方面,也創造了「愉快教育」、 「成功教育」、「和諧教育」、「目標教育」以及「我能行教育」等多種多樣的教育模式。這些教育已經跳出了純學科知識教育的范疇,即他們研究和追求的是培養人素質的教育,這其實已經成為一種教育的文化現象。例如:小學算術中有求解「雞兔同籠」題,即:一個籠子中關著若干只雞,若干只兔,一共有35個頭,94隻足,求有多少只雞,多少只兔?有的老師就大講金雞獨立法,讓雞和兔都變成一隻足,此時的47隻足減去頭數35即為兔子個數。小學生很難理解這種解法,好好的一隻雞怎麼成了一隻足了?這種教法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和現有文化水平。然而有的老師卻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啟發誘導,象講故事一樣與學生討論,本來打算引導學生把兔子變成倆條腿,啟發說,同學們知道雞和兔子各有幾條腿嗎?當然學生會答出的,同學們雞有兩條腿而兔子卻有4條腿,這合理嗎?學生大聲講,不合理。那我們想辦法讓兔子也變成兩條腿好嗎?老師極力引導學生向自己設計的想法上思考,讓兔子坐起來或給兔子抱點東西。但學生馬上有人提出,雞有翅膀,老師馬上靈機一動按照學生的思路,很好,如果雞加上兩個翅膀這當然公平了,雞和兔子各有4條腿,35個頭共有幾條腿呢?學生很自然可算出140隻,去掉94就是多出的翅膀數46,兩個翅膀一隻雞,很容易算出雞有23隻,兔有12隻。這種教育不是把教師設計好的成人的想法強加給小學生,而是尊重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充分發揮他們的忽發奇想,巧妙的解出很多學生感到很難的題目。可以說這就是培養素質的教育,是一種文化的教育。
10.科學技術與文化
計算機和網路進入數學課堂,必然為數學課堂增添更多的文化氣息,使數學文化的色彩更加濃厚。多媒體課件顯示的數學知識具有動態效果,圖、文、聲並茂,形象、生動,能給人們以美感。網路又使資源共享,能夠極大的豐富數學知識,廣泛的攝取知識信息,有利於豐富數學文化的內涵,從而能夠提高數學文化的素養。
歷史久遠,數學綿長,文化古老,數學淵源,人類的文明和發展離不開數學。新世紀新經濟時代,數學在科學技術和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長,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文化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
7. 數學文化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數學文化?
這個抄題目太泛襲了
數學發展史?三次數學危機(這其中就有有趣悖論)?數學名人?生活中的數學?等等
另外再展開就可以得到,數學與文學,數學與美學,數學與宏微觀,數學與語言。其實仔細想來也不是太難寫,就是查閱的資料會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