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物業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對策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物業管理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已逐漸成為房地產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業管理的推進與發展,改善了廣大居民的生活、工作環境,推動了兩個文明建設,為促進住宅建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實施社會再就業工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應該看到在物業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日益突出。據上海市價格舉報投訴中心的資料顯示,物業管理的投訴共有 3 526 件,占整個投訴總量的 14.6%,成為 2003 年市民投訴的七大熱門行業之首。因而,研究現階段我國物業管理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成為熱點問題。
1.現階段我國物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1.1人力資源隊伍建設滯後於物業管理發展水平
目前,我國有相當數量的物業管理企業的人力資源隊伍在專業結構、知識結構等方面與物業管理的發展要求有較大差距。非專業人員做物業管理成為我國物業管理行業的奇怪現象之一。房地產開發企業的分流人員、傳統房管局(所)的轉型人員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舊充斥著物業管理市場,管理人員普遍素質低,服務不到位。《物業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中第 33 條規定: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但實際從事物業管理的人員中取得物業管理員職業資格的人數並不多,具備高級管理資格(如物業管理企業經理、部門經理、「三總師」等)的人員更是鳳毛麟角,這種人才不足的局面,已經嚴重影響了物業管理行業向高水平發展。
1.2業主的物業知識缺乏
一方面,輿論宣傳缺乏明確的政策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某些媒體為了吸引觀眾、讀者,缺乏職業精神與職業道德,肆意擴大物業管理中的矛盾報道,或者受企業恩惠為企業搖旗吶喊。熱衷於典型事件的吵作,而缺乏對社會、對企業、對業主的理性引導和宣傳,甚至缺乏公正而深刻的思考。
1.3物業管理收費難是物業管理企業發展的羈絆
《條例》中規定業主的義務之一是按時交納物業服務費用。在物業管理中也應該貫徹「誰享用,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以形成物業管理資金的源泉。但是,傳統的福利住房消費觀念還有相當的慣性,服務標准與收費標准不符等現象時有出現,許多物業公司收費范圍和價格透明度低,有的公司收取物業費後,一些維修工作仍需要繳費,而物業公司提交的物業收費預算、決算等財務報告也存在問題,收費難問題依然困擾著各物業管理企業,這些都極大的影響了物業管理的健康發展,同時,也使物業管理主體雙方產生了後續的不良連鎖反應,也遏制了物業管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
1.4物業管理企業規模小,缺乏市場競爭力
據資料顯示,1997 年底我國約有物業管理企業 7 000 家,至 2003 年底達 2 萬余家,增長速度極快。建設部 2003 年頒布的一級資質物業管理企業只有 78 家。盡管物業管理企業數量較多,但市場份額普遍較小,經營管理水平更是參差不齊,企業缺乏創新能力,相互模仿嚴重,既不利於自身發展,也不利於抵禦港澳台地區及外國同行的「入侵」。
1.5物業管理法制建設仍需進一步完善
隨著我國住房制度的改革,從福利分房轉向個人購房,隨之而來產生居民小區的物業管理問題,但由於我國的相關法律體系尚未出台,近兩年引發多起群體糾紛。雖然 2003 年國務院出台了《物業管理條例》,相關部門又陸續頒布了《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和《前期物業管理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等行政規章,但現有的物業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一種剝奪業主選擇權、強迫業主接受有資質(甚至沒有資質)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模式,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區管理」課題組對北京 70 個居民小區的調查結果顯示,住房質量引起嚴重糾紛的小區占 22.8%,與物業管理公司發生嚴重糾紛的小區占 80%,隨意修改規劃的小區占 34.2% ,產生肢體沖突與暴力沖突的占 37%,在所有這些糾紛中因公用財產被嚴重侵佔的占 60% ,這充分說明現有管理模式存在著弊端。
1.6地區間發展不平衡
從我國物業管理的發展實踐看,南方地區、經濟發達地區、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物業管理開展比較早、發展快;北方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內陸城市和中小城市相對較慢。深圳市是全國物業管理發展較好的城市,在建設部公布全國第一批 40 家物業管理資質一級企業中深圳佔了 18 家;全市有 146家住宅區獲得「全國城市物業管理優秀小區」稱號,佔全國的 1/7.據不完全統計,2002 年底全國實施物業管理的覆蓋面已佔物業總量的 38%,經濟發達城市已達 50%以上,這說明,經濟發達地區與經濟不發達地區在物業管理方面的差距相當大。
② 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為加強我校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過程的指導,日前,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在育才校區文二樓政治與行政學院會議室舉行了首屆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根據我校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審查要求,由我校該學科的博士生導師組成了本次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論證專家委員會,並且特邀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秦宣教授擔任專家委員會主席;9名博士研究生參加了開題答辯。校研究生學院主要負責同志出席了開題報告會,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的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共80多人到會旁聽。
開題報告會上,每位博士生從學位論文的選題、框架、研究方法及創新點等方面向專家委員會作了詳細陳述並回答了專家的提問;各位專家從論文的選題依據、研究價值及可行性等方面作了認真的審查。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本屆博士生的論文選題具有創新性,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特點,並充分肯定了他們前期所做的扎實准備工作;同時,也明確地指出了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就博士生如何拓寬研究思路、規范研究方法、完善框架設計等問題提出了意見。
最後,專家委員會主席秦宣教授對此次開題報告會作了總結,並與在座的老師和同學分享了關於「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如何治學」的心得和體會。
我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於2006年經自治區黨委批准成為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基地,同年獲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9月,首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9位博士研究生入校學習,學位論文研究領域分屬三個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以及科學技術發展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方法研究。
③ 淺談企業成本控制的開題報告怎麼寫選題依據及研究意義以及選題的研究現狀怎麼寫
一、成本控制的意義
1、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成本的預測、決策和計劃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據。而成本控制既要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同時還要滲透到成本預測、決策和計劃之中。現代化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著眼於成本形成的全過程。
2、成本控制是推動改善企業經營管理的動力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和管理水平對產品成本水平有直接影響。實行成本控制,要求建立相應的控制標准和控制制度,如材料消耗定額和領發制度,工時定額、費用定額等都應該及時制訂和修訂,並加強各項管理工作,以保證成本控制的有效進行。
3、成本控制是建立健全廠內經濟責任制的重要條件
而廠內經濟責任制文是實行成本控制的重要保證。實行成本控制,首先需要成本指標層層分解落實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各個環節。要求各部門、各環節對經濟指標承擔經濟責任,以促使職工主動考慮節約消耗、降低成本、以保證成本指標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順利進行,收到實效。
我國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
因為生產資料價格的不斷上漲,企業資產生產成本顯著增加,而且很多企業的物流管理失控,能源的浪費比較嚴重,使產品成本損失增加。另外企業的生產設備和工藝技術陳舊落後,原材料質量不好,運輸管理不善,生產過程中生產出大量次品、廢品,造成的質量損失非常之大。另外成本核算不實,一方面的原因是是核算人員思想上不重視,另一方面為達到一些目的進行人為調節,企業看起來盈餘而實際上卻是虧損。由於承包經營責任制不夠完善,企業講利潤,不講成本,短期行為泛濫;企業領導任期有限,管理鬆弛,人員素質較差;財政、審計監督不力。企業管理者成本管理意識薄弱。因此,成本管理鬆弛,預算約束弱化,損失浪費驚人。
傳統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成本管理范疇過窄
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企業在成本管理中往往只注重生產成本的管理,而對供應與銷售的環節卻考慮不多,這種觀念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從成本動因的角度去考慮,企業的任何一種產品從開始生產到獲取利潤,其成本不能僅僅理解為製造成本,而是貫穿於產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因而,成本管理也應由物質產品成本擴展到非物質產品成本,如人力資源成本、產權成本、環境成本等等。
成本管理觀念落後
在傳統成本管理看來,節約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而從現代成本管理的角度出發我們不難發現,成本降低是有條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況下控製成本的費用,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和企業效益的下降。因而這種成本管理是一種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成本管理。因此,企業不僅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成本,而且要關注其產品在市場上的效益。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單純依靠成本的降低來獲取優勢是不可能的,企業更多的應依靠技術的投入,從而產生出更大的收益,也即相對降低成本,從而提高成本效益。
現代成本管理的立足點
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
現代成本管理的宗旨,是為了取得長期而持久的競爭優勢,以便企業能長期地生存和發展,立足於長遠的戰略目標。傳統的成本管理立足於短期的成本管理。比如企業進行人工成本管理,按「降低成本」,企業宜僱傭年齡相對較大、技術熟練程度高的員工以便降低人工成本。但以「成本優勢」的標准衡量,企業應從長遠利益出發僱傭年輕、文化程度高的員工,以獲得較長時期的成本優勢。
立足於總體發展戰略
現代成本動因應是企業戰略高度上的,為使企業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強大競爭力,成本管理就不能再局限於產品的生產(製造)過程,而是應該向前延伸到目標的實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以及高新技術和管理科學的不斷創新,成本管理的范圍日益擴大。對處於開發型、競爭型市場環境中的企業來說,應該把企業成本管理問題放在整個市場環境中予以全面考慮。因此,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生產領域成本的控制,而且包括流通領域成本的控制,還要對研究、開發和設計成本進行控制。
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實施,有利於改善和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作為一個完善的企業管理系統,現代成本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何正確引進和運用現代成本管理是我國企業管理中值得深思的問題。現代成本管理是經濟和技術結合的管理。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成本管理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傳統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生產這一狹小層面上的研究領域,把重心轉向企業整體戰略這一更為廣闊的研究領域,注重采購、技術、財務領域及競爭對手的成本分析等,有利企業正確地進行成本預測、決策,從而正確地選擇企業的經營戰略,正確處理企業發展與加強成本管理的關系,提高企業整體的經濟效益。
現代成本意識是指企業管理人員對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夠的重視,不受「成本控制即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無法再降低」的傳統思維定式的束縛,充分認識到企業成本降低的潛力是無窮無盡的。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的內容不僅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從成本與效益的對比中尋找成本最小化。這種降低成本的思想表現為:一方面把降低成本的工作擴展到供應、生產和設計等各個部門,形成全廠全員式的降低成本格局,形成貫穿企業各部門的成本意識;另一方面將降低成本從戰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從選擇開發項目種類、進行可行性研究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確立具有長期發展觀的成本意識。成本效益理念可通俗地表述為「為了省錢而花錢」的思想,即為了未來的更多收益應該支出某些短期看來似乎是高昂的費用。比如引進新型設備可能導致一筆較大的支出,但是,在今後設備使用期間,因設備利用效率的提高而增加的產出加上設備維修費用降低的綜合效益,可能抵補支出而有餘.
④ 北京自考商務管理畢業論文申報之後到人民大學報道,與導師碰面需要帶什麼材料啊
自考,與導師初次碰面,不需要帶特殊的資料。但建議帶上紙筆,可能現場可以記錄一些東西。還有若准備充足的話,可以帶上自考論文的「開題報告」和「論文提綱」。
⑤ 論文的開題報告
【摘要】 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不斷發展,機構投資者更是超常規發展。隨著其規模的擴大和影響的加強,機構投資者的持股行為日益受到學術界的關注。本文回顧了我國機構投資者的發展過程;分析了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內在動因;借鑒美國經驗提出我國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可行方式;闡述了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治理的積極作用;從機構投資者本身、法律角度等提出發揮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作用的建議。
【關鍵詞】 機構投資者;公司治理;資本市場
2008年2月28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姚剛在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主辦的「2008年養老金國際研討會」上指出,目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重已佔A股流通市值近50%的份額,截至2007年底,我國已有基金公司59家,管理基金346隻,資產管理規模為
22 339億份,基金凈值為32 762億元,基金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達到28%。保險資金、社保基金、企業年金持股市值約占流通市值的3.34%。截至2008年1月底,我國已經有52家境外金融機構獲批QFII資格,核准外匯額度99.95億美元,QFII持股市值占股票流通市值的比重約為1.7%。機構投資者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作為資本市場重要參與者,機構投資者在改善投資主體結構、穩定市場、活躍交易、推進公司治理乃至促進金融體系競爭與效率等方面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我國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發展歷程
中國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92—1997年),共同基金在一種缺乏規章制度、監管不力、地方政府各自為政、投機盛行的狀態中發展,最終以中國證監會「規范老基金」而告終;第二階段(1997—2000年),中國證監會頒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參照主要發達國家基金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引進了託管等制度框架,使得中國基金業逐漸步入了規范發展的軌道,但是,由於市場整體規范程度等原因,基金業的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發展的速度和規范的程度仍然差強人意,這一階段的發展由於2000年的「基金黑幕」事件而告一段落;經過一段時間的整頓,2001年,我國第一隻開放式基金發行成功。第三階段(2002年至今),在監管層大力推動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中國基金業開始了超常規發展的歷程。機構投資者的規模迅速增加,成為市場不可忽視的一支主流力量,在2002年中興通訊(000063,SZ)增發H股的事項中,機構投資者顯示出了我國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性。
2002年8月20日,盡管遭到眾多基金和中小股東的強烈反對,中興通訊臨時股東大會仍以90%以上的贊成票通過了H股發行計劃。雖然大局已定,漢唐證券、申銀萬國、長盛基金等數十家機構投資者仍聯名上書證監會要求審慎看待中興通訊發行 H股,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眾多的基金公司之所以反對中興通訊的增發H股方案,是認為該公司增發 H 股導致現有股東的股東權利全面攤薄,侵害了現有股東的權利。「中興事件」是大股東與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博弈,傳遞出了一個積極的信號:機構投資者開始在公司治理中發揮作用。
二、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原因
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更多是出於信託責任以及持股比例的增加,與中小股東相比,他們更有動機參與公司治理、監督管理層,此時他們在監督活動中獲得的好處遠遠超過他們承擔的成本。
(一)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所持有的資本總額逐漸增加
這種增加的結果是促使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壯大,他們再運用傳統「行走於華爾街」的方式顯然不便。「他們持股量大,一旦套牢,必定開口說話,不然割肉就成本太高,況且,機構投資者大量拋售股票,必然會沖擊市場並使股價猛跌,反而使自己受損。」相反,正因為他們所佔資本市場中資本總額的量大,他們有能力參與公司治理,而參與的利益往往高於不參與的利益。
(二)管理學中的實證分析研究也為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提供了有利的證明
頻繁的買賣股票並不能獲得市場平均水平以上的收益,長時間的持有增長型的股票所獲得的收益更高。
(三)機構參與公司治理有利於解決公司控制權、公司股權機構等關系公司長遠利益的問題
公司長遠利益的實現必然也會給機構投資者帶來實在的利益,從而形成作為股東的機構投資者與公司的長遠利益的有機結合。
三、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可行方式
美國是世界上資本市場最成熟的國家之一,美國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程度也走在世界的前列,對我國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具有借鑒意義。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特點,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可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一)行使股東投票權
機構投資者憑借自己擁有的股票份額參加股東大會,並行使表決權。
(二)召集臨時股東大會和臨時董事會,提出股東議案
機構投資者對公司出現的重大問題召集臨時股東大會和臨時董事會進行討論,並向董事會或管理層遞交一些能對解決其問題有益的股東提案。
(三)行使代理投票權
機構投資者代理其他股東在股東大會上行使代理投票權,獲得更多的表決權份額,提高「說話」的聲音,這也要求機構投資者在行使代理投票權時要積極且謹慎。
(四)對被投資公司實施監控
美國機構投資者通常聘請財會、審計、法律等方面的專家擔任被投資公司的獨立董事,以加強其對公司經營管理和控制。
(五)私下交談
美國機構投資者經常採用非正式對話方式向公司董事會管理層就公司的業績問題提出質疑,並進行討論。
四、我國資本市場中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作用
(一)完善股東會職能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不合理表現在3個方面。1.控股股東股權比例過高;2.流通股股東股權比例低,而且過於分散;3.國有股比例偏高,出現國有股股東虛位的情況,造成嚴重的「內部人控制」問題。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正在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改革完成後將實現股票全流通,股票同股不同權的現象將不會存在。機構投資者作為出資人,在股東大會上憑借自己持有的股票份額,成為能夠制約大股東的力量,監督損害中小股東的關聯交易行為。此外,可彌補國有股股東虛位,有效發揮股東會的權力,監督經理層的經營決策,減少「內部人控制」問題。
(二)提高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
機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治理的關注有助於提高公司董事會的獨立性。董事會是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獨立董事的存在有利於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升企業價值。反之,內部人所控制的董事會則容易作出不當的決策,損害股東的利益。在機構投資者的大力推動下,董事會的獨立性將不斷提高。
(三)減少經營者的短期行為
大量持股以及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會監督和約束管理層,確保他們選擇的投資水平能最大化企業的長期價值而不只是滿足短期收益目標。布希(Bushee)的實證研究發現,當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較高時,管理者不太會通過減少研發支出來扭轉盈餘下降,這意味著機構投資者是成熟型投資者並擔負著減少管理者短視行為的監督角色。
(四)為公司決策提供建議
機構投資者集中了治理方面的專業人才,能更好地履行治理職能,增加公司決策的專業性與科學性。Pound(1995)指出:「在很多公司中,公司的管理者並不缺乏激勵,而缺乏的是選擇更優策略的能力。」Pound認為,因為管理者缺乏這種選擇更優策略的能力,往往會作出錯誤決策,結果使得公司陷入危機。他認為,防止這種錯誤的決策需要一套體制,在這一體制中,高層經理和董事會在決策上可實現真正合作。另外他認為,董事和經理應該積極尋求機構股東的參與。可見,機構投資者不再是管理型公司模式的消極組成部分,在公司治理中,他們成了積極的參與者。因為他們的加入,能影響管理者策略的制定,完善公司的治理。
五、我國資本市場中發揮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積極作用的建議
(一)機構投資者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及完善機構投資者內部法律制度
我國機構投資者要大力引進產業經營人才。在投資上市公司之後,對上市公司未來的發展進行長遠規劃,不能把眼光始終集中在資本重組和金融投資上,而應該引導企業長期經營的經營方向。要積極完善機構投資者內部法律制度構建,使得機構投資者內部組織結構合理,以解決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中監督者的監督問題。
(二)放寬對機構投資者介入公司治理的限制
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小組(2001)研究表明,當機構投資者持有的股票達到某個臨界值(占股票市場總額20%)時,他們才有可能積極地參與公司治理。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對於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規定一個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股票不得超過該基金凈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持有某證券比例不得超過該證券的10%。這些限制目的在於分散機構投資者的風險,但也造成機構投資者投資過度分散,使他們參與公司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因此,應適當放寬這些限制,使機構投資者成為公司的積極投資者和大股東,並真正關注公司的長久發展,深入、積極地參與公司的治理工作。
(三)大力扶持並培育多元化、大規模的機構投資者
機構投資者種類應該多樣化,以便能夠促使不同種類機構投資者為牟取利益而積極參與公司治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保險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社會保險基金、養老基金、金融投資公司的規模會越來越大。這些機構的發展為壯大機構投資者的隊伍提供了可能性。加入WTO後,我國逐步開放了國內證券市場,引進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資金雄厚,參與公司治理經驗豐富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活躍,將對機構投資者參與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產生積極影響和示範作用。法律必須逐漸放鬆他們參與投資活動的限制,使得他們參與公司治理具有合法依據。
(四)完善投票權委託徵集制度
投票權委託徵集制度是小股東在股東大會上對抗公司經營者和大股東的有效手段,它對凸現小股東公司地位、實現股份民主和保護投資者利益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投票權委託徵集制度的完善能夠減少機構參與公司治理的成本。而機構參與公司治理的成本能夠決定公司是否作為積極投資者。成本過高時機構投資者往往採取「用腳投票」的方式。但我國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投票權委託徵集制度。為鼓勵機構投資者用手投票,我國法律應該完善投票權委託徵集制度。
(五)建立機構投資者組織
建立機構投資者自律性組織有利於解決機構投資者集體協商成本問題和搭便車問題。機構投資者組織為各類機構投資者之間的信息溝通和集體行動提供平台,其調查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情況,為機構投資者了解公司的信息提供了一種便利。其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公布,督促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我國尚缺乏這樣的自律性組織。為了促進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公司治理,我國管理部門可以嘗試指導建立機構投資者的自律性組織。同時,可以指導證券交易所或民間研究機構建立一些調查中心,組織協調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
【主要參考文獻】
〔1〕 張舫.公司控制的理論與實踐.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Pound著.孫經緯譯.公司治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3〕W.T.Carleton,J.A.Nelson,M.S.Weisbach.TheInfluenceofInstitution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through Private Negotiations:Evidence from Tiaa2cref 〔J〕.Journal of Finance,1998,(53):1 335-13 621.
〔4〕S.G.Monk,N.Minow.CorporateGovernance〔M〕. Malden,MA:Blackwell Publishers,1995.
〔5〕 B.J.Bushee.The Influence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on Myopic R&D Investment Behavior〔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8,Vol173,(3):305-3 331
⑥ 寫開題報告。要怎麼寫呢
《開題報告格式》
xx大學城市學院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包括選題的意義、可行性分析、研究的內容、研究方法、
擬解決的關鍵問題、預期結果、研究進度計劃等)
題 目
姓名(學號)
分院(系)
專業班級
指導教師(職稱) (全文來自論文快車網站http://www.lun-wen.com)
二OO 年 月 日
開 題 報 告(小三號字)
論文題目(四號字)
中文題目:電 力 企 業 侵 權 損 害 賠 償 的 經 濟 分析(小四號字)
英文題目:Times New Roman
報告結構(四號字)
(開題報告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本人可根據實際情況對各構成部分的標題和內容進行細微調整,要求:不少於3000字,注意:六、七部分不計算字數。)
一、選題背景及意義
二、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
三、 論題的研究方法
四、 論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措施和建議
五、 論文的進度安排
六、 論文的寫作提綱
七、 參考文獻
一. 選題背景及意義(四號字)
示例:(小四號字)
1. 現有侵權法對侵權損害的認識與解決
(1)台灣與大陸侵權法律制度的比較
(2)我國理論界關於某些高度危險作業的歸責原則的爭論
(3)法經濟學對侵權法的新啟示
2.存在的問題
《民法通則》第123條的規定顯得過於超前,造成司法實踐的矛盾和問題。
(內容小四號字)
二.研究的內容及可行性分析(四號字)
(內容小四號字)
三.論文的研究方法(四號字)
(內容小四號字)
例如:法哲學、法社會學、經濟分析法學、歷史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歸納演繹法、實證分析、博弈論、成本收益論等等,可根據具體情況對論文的總體思路和布局進行調配。
四.論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措施和建議(四號字)
(內容小四號字)
五、論文的進度安排(四號字)
第一周。。。。。。選題、查閱資料(小四號字)
六.論文的寫作提綱(四號字)
前言(小四號字)
一、問題的提出
(一)、權利沖突及其解決--現有侵權法對高度危險作業侵權損害的認識與解決
1、法經濟學的起源與發展
(1) 對損害負有責任的產權制度
(2) 對損害不負責任的產權制度
2、侵權法經濟分析方法的發展
(二)、方法的改變--侵權行為經濟分析方法的發展
二、電力人身傷害侵權的法經濟學分析
(一)、對電力人身傷害高度危險作業的定義、界定
1、 建立模型,效用比較的可能性,信息成本與意識的培養
(1) 對損害負有責任的產權制度
(2) 對損害不負責任的產權制度
2……………………………
(二)、問題的相互性,借科斯的觀點提出基本立足點
三、得出的分析結論
(一)
1、
(1)
。。。。。。。
四、………………….
結語
七.參考文獻(四號字)
著作類(小四號字)
1.[美>道格拉斯G·拜爾、羅伯特H·格特納、蘭德爾C·皮克著,嚴旭陽譯,《法律的博弈分析》,:法律出版社,1999
2.[美>R·科斯、A·阿爾欽、D·諾斯著,劉守英等譯,《財權權利與制度變遷--產權學派與新制度學派譯文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美> 羅伯特·考特、托馬斯·尤倫著,張軍等譯,《法和經濟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美>李查德·A·波斯納著,蔣兆康譯,《法律的經濟分析》(上、下),,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7
5.曾世雄著,《損害賠償法原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6.王利明著,《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
7.汪治平著,《人身損害賠償若干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8.王成著,《侵權損害賠償的經濟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9.王利明、楊立新編著,《侵權行為法》,,法律出版社,2000
10.呂忠梅、劉大洪著,《經濟法的法學與法經濟學分析》,,中國檢察出版社,2000
論文類
1. R·H·Coase(1960),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Ⅲ, Oct
2. 許宏濤,台灣侵權行為法修正之分析,法學家,2002(3)
3. 時顯群,西方經濟分析法學在中國,現代法學,2002(1)
4. 樊靜、張欽潤,從"華航"空難談高度危險作業的損害賠償,當代法學,2002(11)
5. 閆曉麗,侵權行為法上因果關系問題探討--第三因素介入的因果關系認定,當代法學,2002(12)
6. 葉玉,民事歸責的經濟分析--論"最便宜避免方"的規則,當代法學,2002(4)
7. 許傳璽,中國侵權法現狀:考察與評論,政法論壇,2002(1)
8. 錢弘道,法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法學研究,2002(4)
9. 湯維建,論民事訴訟中的舉證責任倒置,法學適用,2002(6)
10. 單國軍,民事舉證責任倒置研究--兼談民事舉證責任的"正置",法律適用,2002(2)
11. 戚燕方,論電力企業民事侵權責任類型之選擇,法學家,1998(3)
12. 葉峰、葉自強,推定對舉證責任分擔的影響,法學研究,2002(3)
⑦ 急救!!!關於論文開題報告的!【注意看補充】
網上購物者消費行為與傳統消費者購物行為的比較分析》開題報告(免費論文)
新聞來源:中國論文資料庫 閱讀次數:410
一. 課題選擇背景及研究意義
(一)課題選擇背景
對消費者行為的關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 在當時, 消費社會開始在英國出現。十八世紀, 英國大量農民湧入城市, 這些城市新居民開始關心自己的社會地位, 這導致人們對能夠表現社會地位的產品的信仰和對這些產品的態度。與此同時, 購物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營銷傳播策略, 特別是廣告對消費的影響越來越大。隨著收入的增加, 大眾消費顯著增長。到了十九世紀, 這種消費社會形態在美國和法國也相繼出現(保羅•彼德等, 2000) 。隨著消費社會的發展, 企業的經營觀念越來越關注消費者的變化。從20 世紀60 年代起, 企業的經營觀念已從生產取向(proction orientation) 、推銷取(sale orientation) 發展為營銷取向(marketing orientation) 。在市場營銷觀念的推動下, 西方的消費者行為研究逐漸發展起來。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出現後, 一直從其他行為學科。中吸取有用的概念和理論。其中, 生活方式的概念是從社會學中借用的。在消費社會中, 消費生活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主要內容, 社會學等學科中的生活方式研究也演化為更加具體的消費生活方式研究。從20 世紀50 年代開始, 受消費者行為學的影響,功能主義學派的社會學理論把注意力轉向消費的社會性問題, 80 年代後, 社會學中開始關注和研究消費的學者不斷增多, 社會學家、人類學家進入市場營銷領域, 並不斷涌現出消費社會行為方面研究成果, 新興的跨學科, 如消費社會學、消費地理學、消費人類學、消費政治學、消費歷史學、消費符號學等相繼出現, 這些學科分別從不同理論範式對消費屬性進行研究(王寧, 2001) 。各個學科的消費研究為消費者行為研究奠定廣泛的理論基礎。
(二)研究意義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對於消費者來講, 通過互聯網路選購商品與傳統方式相比,優勢明顯。他可以利用網路終端更直接、更有效地檢索所需產品的信息。他只要輸入所需產品的某些特性, 如類別、型號、品牌、廠商、價格以及外觀款等, 網路就可自動提供一個備選清單, 消費者再逐步加上各種約束條件, 使自動選擇范圍不斷縮小, 最後再逐一調閱每一產品的詳細介紹, 即能得出自己最滿意的產品。消費者不用漫無目的地從大量現有的各種媒介廣告中, 尋找所需產品的信息並儲存於記憶中以備日後購買所需, 而是可以隨時從網路中有針對性地、及時地了解所需產品的最新變化資料,相比之下, 他的選擇范圍不僅大得多, 而且可以節約時間, 也可以選擇出最具價格競爭力、最滿意的產品。同時, 隨著數字貨幣、電子支票的應用, 網路交易支付方式將更加簡便、安全、靈活。因此通過互聯網路電子函購商品將是更多消費者樂意的選擇。因此,信息時代的來臨催生了網路環境下的消費行為,本篇論文通過對不同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的比較分析,闡述了他們之間從購買過程到消費模式的差異,以期為不營銷策略的制定提供參考。
(三)研究內容及思路
近年來,世界各國對網路經濟的研究無論在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提高,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例如,在網路運行的技術、安全等問題上,不斷有新的解決方案提出;對第三方物流的理論探討和實踐,也使網路經濟時代商品實物配送問題得到解決;而有關網上交易模式與商業機制方面的探討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等等。但是,在對網路經濟條件下消費者行為改變的研究卻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回顧全球網路經濟發展的實踐,從中會發現,網上店鋪眾多,而交易額並不大;眾多網路公司負債經營,等等。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認真分析研究網路經濟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消費者行為的改變而採取相應的對策。為此,本文從對網路市場環境分析入手,並且簡單介紹傳統條件下消費行為模式與消費特徵,通過對消費者對信息空間認知活動的方式等的研究,主要探討在網路環境下的消費者行為特徵以及與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模式相比所發生的變化,分析可能影響消費行為變化的主要因素,這也是本文的主要內容和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 通過信息和數據的搜集,介紹中國網路市場的基本情況、輪廓分析和性質,全方位介紹網路環境的商業環境。
2. 分析傳統條件下消費者行為模式及其主要特徵,它們包括購買行為模式和決策過程的特徵研究
3. 分析網路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模式和特徵,並著重闡述了網路環境下消費模式區別於傳統消費模式的新特徵。
4. 對比分析傳統環境下與網路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異同,從購買動機、消費行為、消費模式三個維度闡述了兩種環境下的消費模式
二. 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動態
消費者研究(consumer research) , 也稱消費者行為研究(consumer behaVior research) 。就研究層次而言,西方消費者研究通常是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次上進行。在宏觀層面上, 消費者行為與消費生活方式概念相聯系, 通常是對消費群人口統計特徵及消費行為特徵的描述, 這類研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research) 。目前針對中國消費者行為所進行調查, 多數也屬於生活方式調查, 方法是測量恩格爾等人提出的生活方式的四個維度, 即態度( attitude ) 、活動( activity) 、觀點(opinion) 、入口統計特徵(demographic) 來描述消費者的生活方式( Engel , Blackwell and Kollat , 1978) 。根據四個維度的表現, 消費者被從總體上分為若干類型; 其中, 美國SRI 國際公司開發的VALS2 就是一個著名的生活方式測量工具, 但是, 這種工具的有用性也受到詮釋主義的質疑, 研究發現(Douglas B1Holt , 1997) , 按照這種分類方法並不能區分出消費者生活方式的差異,不僅如此, 這種方法在美國以外的國家應用也很少。在微觀層面上, 消費者行為則通常與消費者認知、態度、購買意願以及決策過程等具體購買行為相聯系,傾向於對消費者在具體的信息溝通、購買決策、產品使用、品牌態度等方面的行為進行解釋和說明, 多屬於解釋性研究(interpretiveresearch) 。對於營銷者而言, 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更容易直接觀察, 因此, 在營銷者眼裡的消費行為更多的是指消費者在廣告認知、信息溝通、購買決策等方面表現出的消費行為。消費者行為可以看成是由兩個部分構成, 一是消費者的行動; 二是消費者的購買決策過程。購買決策是消費者在使用和處置所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之前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傾向, 屬於消費態度的形成過程; 而消費者行動則更多的是購買決策的實踐過程。在現實的消費生活中, 消費者行為的這兩個部分相互滲透, 相互影響, 共同構成了消費者行為的完整過程( Engel , 1978 ;Loudon , 1993) 。就研究路線而言, 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的路線之一是實證主義研究方法, 它認為消費者購買過程可以分為若干個階段, 可以分階段研究, 對消費者感知、認知、學習、態度、決策、反饋過程進行切分式研究(Loudon ,1993) 。另一種研究路線是所謂後現代的闡釋主義路線,它認為消費者行為是受情境影響的, 不存在共同的行為規律, 只能把消費者個體與其所處的環境相聯系才能理解消費行為特徵(Douglas B1Ho1t , 1997) , 但是, 這種研究路線受到研究者自身的水平和主觀因素影響, 難以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 因而尚未得到普遍運用。
(二)國內研究動態
在日益開放的社會和市場環境中, 中國消費者行為在不斷發生變化。從20 世紀90 年代起, 這一問題已經引起學者的關注, 特別是香港和台灣的學者, 他們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特徵已經進行了一些研究, 其中包括對消費者生活方式的研究(Oliver H1M1Yau , 1994) , 也包括對中國消費者研究方法的研究等(楊中芳, 1997) 。這些學者中, 對大陸、香港及台灣三個地區消費者的比較研究更為關注, 此外, 中國消費者的本土化研究也日益受到關注, 其核心是擺脫西方消費者行為研究的理論和方法套路, 尋求適合於中國消費者社會和文化心理的理論和方法, 研究中國消費者特有的行為模式。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對中國消費者(greater China) 研究① , 但研究者多是來自西方、香港以及台灣的學者。到1998 年, 在主要的國際性相關刊物中, 尚無大陸學者發表關於中國消費者行為研究方面的論文, 在這些刊物中, 對中國消費者的研究只有5 %專門研究女性消費行為(Leo Y1M1Sin , Suk - chingHo ,2001 ; Yim Ling Sum , 1997) 。另外, 只有香港學者對中國女性消費生活方式行為進行了一些比較研究( Tai ,Susan H C , Tam , Jackie L M , 1997 ; Jackie L. M.Tam and Susan H. C. Tai , 1998 ; Leo Y. M. Sin , Suk- ching Ho , 2001) 。在國內, 盧泰宏教授從1999 年起, 開始招收第一批「消費者行為與中國營銷」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並致力於採用本土化的方法研究中國消費者行為。目前, 已有三位博士畢業生, 他們分別就中國青年一代生活方式、消費者氣質行為模式、中國女性消費者自我概念等方面進入了深入研究; 同時, 分別於2001 年和2002 年出版了《營銷在中國》和《營銷在中國II》。這兩本書不僅在國內銷售上萬冊, 在台灣和日本也深受歡迎。這表明, 對於打算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公司而言, 中國消費者行為特徵是他們十分關心的信息。中國營銷研究中心還與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以及香港嶺南大學的學者進行了交流。可見, 對中國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剛剛起步, 在許多領域都存在著空白。中國加入WTO , 中國企業與外國公司的較量還要看能否對中國消費者行為准確透徹地把握。消費者行為研究者需要在理論上學習和借鑒西方的消費者行為理論, 在方法上, 尋找更加符合中國社會文化環境的本土化方法。
三、研究步驟,方法及措施
1.前期准備工作:在搜集資料方面做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用大量的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完成本課題的前期准備工作;
2.初期工作:在這個階段,完成論文資料的熟悉和整理,對所涉內容和有關資料進行合理的剪裁,在此基礎上經過高度的概括與預測,得到一系列規律性的認識;
3.完成論文初稿:在此階段,先草擬提綱,然後以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依託對原材料的理解;經過深入的剖析和研究之後完成寫作;
4.完成論文的最終定稿:對論文的初稿進行全面、細致、反復的修改,完成定稿。
四.提綱
1 網路市場環境概況
1.1 網路市場的發展
1.2 網路市場的輪廓分析
1.3 網路市場的性質
2 傳統條件下的消費行為模式
2.1 傳統的消費者行為模式
2.2 傳統條件下的消費者特徵
3 網路條件下消費者行為模式與消費特徵
3.1 消費者對網路信息空間的認識
3.2 網路環境下消費者行為特徵
4 網路環境下與傳統環境下消費者行為比較
4.1 基於購買過程的比較
4.2 基於購買行為的比較
4.3 基於行為模式的比較
五.參考文獻
[1] 鄢平.Internet下的市場營銷.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2] 網際網路:http://www.cnnic.net.cn/
[3] 網際網路:http://www.marketingman.net/
[4] 蘇亞民.現代營銷學,消費者行為模式.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2004.
[5] 盧泰宏,楊曉燕.互聯網營銷教程.廣東經濟出版社2000.
[6] 駱永華,黃璜.靈動電子商務.新華出版社2005.
[7] 楊堅爭.電子商務原理與應用(4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4 .1
[8]王長征.消費者行為學.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3
[9]菲力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張桁譯1 營銷管理———分析、計劃、執行和控制(第8 版) [M]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羅伯特•S•平狄克,丹尼爾•L•魯賓費爾德著,張軍,羅漢等譯 微觀經濟學(第三版) [M]1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
[11]宋玲,陳進,王小延編1 電子商務實踐[M]1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1
[12]曹小春1 零售企業營銷實務[M] 1 北京: 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
[13]司馬鑾. 當代西方消費者行為定義研究[J ] . 國外社會科學,1996 , (5) .
[14]皮亞傑. 結構主義[M] .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8.
[15]馬場房子. 消費者心理學[M] . 北京:中國工商出版社,1984 ,35~48.
[16]Gary P. Schneider. Electronic Commerce[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
[17].Leo Y. M. Sin, Suk - ching Ho. An Assessment of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Development in Consumer Research on Greater China: 1979 - 1997,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rketing and Logistics, 2001, Vol. 13, 1 ; pp. 3 - 331
[18] Yim Ling Sum. The Changing Faces of Chinese Women, Marketing and Research Today , February 19971
[19] Tai , Susan H C , Tam , Jackie L M. A Lifestyle Analysis of Female Consumers in Greater China, Psychology & Marketing: New York; May 19971
[20] Jackie L. M. Tam & Susan H. C. Tai. Research Note: The Psychographic Segmentation of the Female Market in Greater China,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V01. 15, No. 1 , 1998 , pp. 61
771
⑧ 求《新舊會計准則差異比較》開題報告
給你找了篇比較短的論文,要拓展的話其實也挺容易,就根據每部分的內容再另搜資料了。
新舊會計准則比較和思考
2006年2月,國家財政部頒布了新的會准則。新會計准則體系強化了為投資者和社會公眾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的新理念,實現了與國際慣例的趨同,首次構建了比較完整的有機統一體系,並為改進國際財務報告准則提供了有益借鑒,實現了我國企業准則建設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業會計准則體系,由基本准則、具體准則和應用指南三個部分構成。和舊的會計准則相比,新准則從基本會計准則到具體會計准則都作了較大的改動。
一、比較
(一) 新基本准則與舊基本准則的比較
新基本准則中的會計基本原則,繼續保留了重要性原則、謹慎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等,也強調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則。但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不再作為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
(二)新會計准則中具體准則與舊具體准則的比較
1.增加的舊會計准則中缺乏的部分
(1)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工具列報和金融資產轉移
關於金融工具的4項具體會計准則主要適用於金融企業,這些准則對金融企業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擬上市的金融機構則首當其沖。例如,准則規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價值計量,並從表外移到表內反映。這就要求上市銀行和證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這把「雙刃劍」,因為表內化將對企業利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行為產生重大影響,企業不但要考慮現金流等經濟因素,還要考慮衍生金融工具對報表的影響,以避免給報表帶來過大的波動。新會計准則與現行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共有5方面的差異:引入了金融工具的概念、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計價基礎的不同、確認方面的差異和資產減值准備的差異。
(2)原保險合同與再保險合同
我國一直沒有對原保險合同制定準則,實務指導以《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為准。與金融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新准則由如下特點:區分保險風險和非保險風險;增加准備充足性測試;區分原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
(3)石油天然氣開采
這條准則是對我國現行三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業務處理的描述。新會計准則與原企業會計制度的主要差異體現在:礦區權益、井及相關設施折耗的計算方法,原制度採用直線法,新准則引入產量法和年限平均法。新准則允許提取棄置支出准備,並設置了「油氣資產」,「累計折耗」和「油氣資產減值准備」科目,同時取消了「地質成果」科目。
(4)投資性房地產
舊准則並沒有將房地產作為一個單獨項目來加以處理,而是把現有的投資性房地產的相關內容分散在其他相關准則之中。新准則對投資性房地產的計量採用成本模式和公允價值模式兩種方法。成本模式的計量方法與原准則相同,但在採用公允價值模式時,不需要攤銷或折舊,也不需計提減值准備,只需要在期末按公允價值對帳面進行調整,將其差額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5)增加了生物資產、企業年金基金和股份支付准則
這三條准則對舊會計准則中未曾規范或者沒有詳細規范的方面制定了更為嚴謹可行的操作指南。填補了在農業資產、補充養老保險和期權激勵行為的會計核算規范方面的空白。
2.在舊會計准則基礎上發生突破性變革的新會計准則主要部分
(1)資產減值准備計提。新舊准則主要區別在:
新准則提出了「資產組」的概念,擴大了資產減值准則的使用范圍,在資產減值跡象判斷上,新准則比現行制度要求更加明確,可收回金額的計量原則也更具有操作性。並且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的概念,對公允價值的計量使用做出了限制性規定,強調一但使用公允價值就停止歷史成本價值的帳務處理。同時由於使用公允價值所產生的資產減值准備在以後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一規定可謂是新舊准則中減值准備部分差異最大的地方。
(2)債務重組方法。新舊准則最大的差異就是公允價值的使用和債務重組收益將計入當期損益,因此採用新准則以後影響的是當期損益而不是權益。新准則中債務重組的定義是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時,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讓步的事項。新准則突出了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前提和債權人最終讓步的業務實質。
(3)企業合並會計處理。目前中國的企業合並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這不一定是合並方和被合並方雙方完全出於自願的交易行為,合並對價值也不是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不代表公允價值,因此以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以避免利潤操縱。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包括吸收合並和新設合並)可以有雙方的討價還價,是雙方自願交易的結果,因此有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並可確認購買商譽。新的合並財務報表准則所依據的基本合並理論已發生變化,從側重母公司理論轉為側重實體理論。合並報表范圍的確定更關注實質性控制,母公司對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納入合並范圍,而不一定考慮股權比例。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續經營的,也應納入合並范圍。
(4)所得稅的影響。新舊准則的差異體現在:
在計稅基礎上,舊准則強調收入和費用與納稅收益和納稅扣除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從發生額的角度進行分析,新准則則強調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日的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計稅基礎之間所存在的暫時性差異,從余額角度來進行分析。在所得稅確認上,舊准則要求企業採用應付稅款法和納稅影響會計法(包括遞延法和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新會計准則則要求企業一律採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遞延所得稅。在減值確認計量上,舊准則沒有遞延稅款借項計提減值准備的規定,而新准則則規定在一定的情況下,可計提減值准備,並在日後符合規定時可以轉回。
(1)長期投資核算方法。新舊准則的差異表現在:
舊准則對投資中產生的股權投資差額進行確認,並分期進行攤銷,以調整投資收益,如果是負的股權投資差額就應確認為資本公積。新准則規定,如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企業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的,確認為商譽,該商譽不進行攤銷;如果是小於的,則直接沖減留存收益。
二、思考
會計准則的更新,無論是對企業、投資者、注冊會計師、審計人員和政府部門的監管者,影響都是巨大的。宏觀上這是一種中國會計史上里程碑似的變革,微觀上則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選擇。較之舊會計准則,新會計准則總結起來更有如下的優點:
(一) 新會計准則使財務信息更加可靠
新准則中的基本准則明確規定了會計信息質量特徵的第一條就是可靠性,要求「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新會計准則從三個方面確保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1.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市場因素變化對資產價值的影響,強調按資產的定義確認和計量資產,在資產不能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時,要求企業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2.新會計准則充分考慮了企業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允許企業在不違背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前提下,根據所處的具體商業環境靈活地選擇適合自身的會計政策,如可對其他應收款計提壞帳准備,可採取不同百分比進行計提,以及採用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等;充分揭示企業所面臨的市場風險;3.新會計准則就或有事項等不確定性事項所可能引發的風險,要求企業認真甄別,將符合負債確認條件的或有事項產生的義務確認為負債,並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充分披露。新會計准則還要求承擔人在確認租賃引發的負債時,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二)新會計准則適應經濟生活的發展要求,內容上有所創新。
新會計准則體系從過去偏重工商企業准則擴展到橫跨金融、保險、農業等眾多領域的39項准則,覆蓋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填補了我國市場經濟條件新型業務處理規定的空白。主要創新表現在:
在涉及的領域上,增加了原准則中沒有或有但規定不詳細或不明確的內容。如:企業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資性房地產、生物性資產、金融工具的確認計量與列報、保險合同的規定等等。
在會計處理方法的具體內容上,引入多項新的概念,如:
公允價值概念引入。新准則引入了公允價值計量,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中考慮換出、換入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業實質,要求上市公司在債務重組交易中考慮重組債務的公允價值,並要求在利潤表中確認相關損益。這些規定將使得上市公司的資產和交易得到更為公允地反映,一些上市公司通過以低價資產換入高價資產,從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將不再可行。
資金的時間價值在新准則中得到體現。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的准則要求,公司對應收和應付款項採用實際利率法,按攤余成本計量。這使得擁有長期應收、應付款項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將這些長期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減計至未來現金流的折現金額。這種處理方法充分體現了資金的佔用成本,並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上市公司管理層對資產負債結構、產品賒銷政策進行優化。
在批露方法上也作出許多新的規定,如:
金融風險的披露更為直接和透明。准則要求,將衍生金融工具納入表內核算,這使得上市公司進行的一些高風險金融投資可以及時地在財務報表中得到反映,使治理層可以更直接地獲取相關信息,為更好地履行其職責提供了條件,同時也使投資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況。
(三)新會計准則體現與國際會計准則的趨同
新准則充分借鑒國際財務報告准則,除極少數事項外,已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實現了趨同。新准則實現與國際會計慣例的充分協調。新會計標准充分地體現了這一客觀要求,將實質重於形式列入會計核算的基本原則;此外,在資產計價、負債核算、收入確認和完善財務報告體系等重要方面與國際會計慣例基本一致。
開題報告的話我有個模板,你套上去就可以了。
論文(設計)題目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的思考
1.選題目的和意義:
資產證券化是一種結構融資方式,即將缺乏流動性的資產進行組合並轉化為一種更自由地在資本市場上發行和出售的融資工具。自20世紀70年代初第一筆資產證券化業務面世以來,其發展就從未停息,截至2008年末,美國住宅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余額為7.59萬億美元,資產支持證券(ABS)余額為2.67萬億美元。盡管在我國資產證券化業務還處在起步和探索階段,但可以預想隨著我國金融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開放,我國的資產證券化市場必將在不遠的將來逐步壯大。與此同時,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仍然處於不健全的階段。因此借鑒資產證券化會計處理已有的國際模式,結合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的現狀,探討如何完善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對於客觀反映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實質,保證資產證券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推動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以及滿足監管機構對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監管需求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2.主要研究內容(含論文提綱):
論文設想主要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先界定資產證券化的概念和其作為一種結構融資方式的實質,並探討它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第二部分分別介紹資產證券化在美國的最新進展以及在我國的歷史和發展。第三部分重點分析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ASB)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IASB)對資產證券化會計的規范,兩種模式的不同和影響。第四部分在回顧我國已有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的基礎上,將結合國際先進經驗探討如何完善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規范,以適應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發展。大綱如下:
1.前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義
1.2 文獻綜述
1.3 本文結構與思路
2.資產證券化概述
2.1資產證券化的本質
2.2資產證券化對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影響
3.美國和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
3.1 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概述
3.2 我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歷史和發展趨勢
4.國外關於資產證券化會計的相關規范
4.1 資產證券化的會計確認
4.2 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計量
4.3 資產證券化的財務報告問題
5.探討我國的資產證券化會計規范的完善
5.1 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規定的現狀和問題
5.2 對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發展的思考
3.完成論文的條件、方法及措施,包括實驗設計、調研計劃、資料收集、參考文獻等內容:
完成論文的條件:根據所學知識,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運用學校內圖書館、電子閱覽室以及相關報刊等資源,完成論文的撰寫。
調研方法以及措施主要是通過對國際和國內資產證券化市場的歷史和現狀,參考各種資料以及各會計協會、會計實務界關於證券化會計的文獻來進行研究和相關分析。
資料收集主要通過借閱學校圖書館相關書籍、參考資產證券化方面相關論文以及網路資料庫如中國知網、維普資訊等等網站來進行相關資料收集。
主要參考文獻:
[1] 趙宇華等,2007,《資產證券化原理與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 [美] 安德魯.戴維森等,2006,《資產證券化——構建和投資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 張超英,2004,《資產證券化的本質和效應》,復旦大學博士論文。
[4] 陳秋梅,2005,《資產證券化會計——國際模式和我國選擇》,中央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5] 張蕾蕾,2007,《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研究》,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
[6] 財政部,2005,《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會計處理規定》。
[7] FASB, FAS140: Accounting for Transfers and Servicing of Financial Assets and Extinguishments of Liabilities, September 2000.
[8] IASB, IAS39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December 2003.
[9] IFRIC, SIC12 Consolidation—Special Purpose Entities, November 2004.
⑨ 求「商務禮儀在商務活動中的重要性」開題報告
國際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問題及溝通技巧(供你參考)
[摘要]由於商業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樣化程度在商務活動中與日俱增。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都要跨越文化界溝進行團隊合作。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其所處地理環境不同,歷史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民族傳統和風俗習慣。因此文化差異不僅會影響到談判雙方對各種言行舉止的運用和解釋,而且會影響談判者的思考方式和各自的價值觀念,並且會下意識地把這些概念帶到談判桌面上來,致使談判復雜化。由於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存在著差異性,因此應該採取不同的溝通方式與技巧。
[關鍵詞]國際商務談判跨文化問題溝通技巧
一、引言
國際商務談判活動是人際間直接的溝通形式,其成效與談判者的綜合素質和信息解讀的保真程度有關。談判者很可能來自非常不同的文化,亞文化的環境,面對陌生人自然會保持高度的戒心。由於文化方面的差異,容易造成並加深誤解,增加談判的難度。溝通中的誤解和曲解是難以避免的,問題是如果大家都以自己的文化觀念來判斷對方的利益和行為,則難以達到平息紛爭,實現合作的目標。文化是多元性的,交融的,超越了國界。談判者個人可能受
到不同文化的影響,並且在談判風格中體現出來。
二、國際商務談判中的跨文化問題
不同的國家存在著文化的不同點,國際商務談判中存在的跨文化問題主要通過語言、禮儀、禁忌與宗教信仰、談判風格體現出來。
1.語言
國際商務談判大多用英語進行,而談判雙方的母語往往又不都是英語,這就增加了交流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盡量用簡單、清楚、明確的英語,不要用易引起誤會的多義詞、雙關語、俚語、成語。也不要用易引起對方反感的詞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my best .」「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 …」。這些詞語帶有不信任色彩,會使對方擔心,從而不願積極與我們合作。跨文化交流的一個嚴重通病是「以己度人」,即主觀地認為對方一定會按照我們的意願,我們的習慣去理解我們的發言,或從對方的發言中我們所理解的意思正是對方想表達的意思。最典型的例子就是「yes」和「no」的使用和理解。有家美國公司和一家日本公司進行商務談判。在談判中,美國人很高興地發現,每當他提出一個意見時,對方就點頭說:「yes」,他以為這次談判特別順利。直到他要求簽合同時才震驚地發現日本人說的「yes」是表示禮貌的「I hear you」的「yes」,不是「I agree with you 」的「yes」。實際上,「yes」這個詞的意思是非常豐富的,除了以上兩種以外,還有「I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的「yes」和「I』ll considerate」的「yes」。「no」的表達方式也很復雜。有些文化的價值觀反對正面沖突,因此人們一般不直接說「no」,而用一些模糊的詞句表示拒絕。例如,巴西人用「somewhat difficult」代替「impossible」,沒有經驗的談判者若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會浪費時間,延緩談判進程。因此,我們必須盡量了解對方的文化,對方的價值觀和風俗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無誤地傳遞和接受信息。
為了避免誤會,我們可用釋義法確保溝通順利進行。釋義法就是用自己的話把對方的話解釋一遍,並詢句對方我們的理解是否正確,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可以加深對方對這個問題的印象。
2.禮儀
國際商務談判實際上也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動。人們之間的交往要符合一定的禮儀規范。在商業談判中,懂的必要的禮節與禮儀,是談判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如果違反禮儀規范,不僅會影響雙方融洽關系的形成,而且還會影響對方對自己在修養、身份、能力等方面的評價,甚至影響談判的成效。當與外國人進行商務談判時,由於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因此,各自的民族文化、習俗以及禮儀等差別比較懸殊。
禮儀在人們的交往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溝通人們之間的感情,感受人格的尊嚴,增強人們的尊嚴感;其次,它有助於發展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各地區人民的友誼。在涉外交往中,遵守國際慣例和一定的禮節,有利於我國的對外開放,有利於展現中國禮儀之邦的風貌;最後,健康、必要的禮儀可以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廣交朋友,避免隔閡和怨恨。如果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彬彬有禮,待人接物恰如其分,誠懇、謙恭、和善,就必定受到人們的尊重。
國際社交場合,服裝大致分為禮服和便裝。正式的、隆重的、嚴肅的場合著深色禮服(燕尾服或西裝),一般場合則可著便裝。目前,除個別國家在某些場合另有規定(如典禮活動,禁止婦女穿長褲或超短裙)外,穿著趨於簡化。
在涉外交往中任何服裝都應做到清潔、整齊、挺直。上衣應熨平整,下裝熨出褲線。衣領、袖口要干凈,皮鞋應上油擦亮。穿中出裝要扣好領扣、領鉤、褲扣。穿長袖襯衣要將前後擺塞在褲內,袖口不要捲起,長褲褲筒也不允許捲起。兩扣西跟上衣若系扣子,可繫上邊一個,若是一扣或多扣西服上衣。均應扣全。男同志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應穿短褲參加涉外活動。女同志夏天可光腳穿涼鞋,穿襪子時,襪口不要露在衣、裙之外。
在交際場合中,一般是在相互介紹和會面時握手,握手也有先後順序,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先問候,待對方伸出手後再握。多人同時握手,切忌交叉進行,應等別人握手完畢後再伸手。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握手時應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
涉外交往中,在與外商談話時表情要自然,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點人。談話時的距離要適中,太遠太近均不適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時,不要湊前旁聽;有事需與某人談話,可待別人談完;有人主動與自己說話,應樂於交談;發現有人慾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若談話中有急事需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3.禁忌與宗教信仰
在對外活動包括涉外商務活動中,禁忌是不得不考慮的事項,特別是東亞、南亞、中亞、北非這些宗教盛行的地區。了解一些國家的風土人情、習慣禁忌,對於與對方交流,准備把握對方的談判思路,及時完成談判任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日本人
日本人的談吐舉止都要受到嚴格的禮儀約束,稱呼他人使用「先生」、「夫人」、「小姐」等,不能直稱其名。而且鞠躬是很重要的禮節,與日本人交換名片時,要向日方談判班子的每一位成員遞送名片,不能遺漏,日本人不喜歡有狐狸圖案的禮品,他們把狐狸視為貪婪的象徵。日本人忌諱「4」與「9」兩個數字,因為日文中「四」與「死」發音相同,「九」與「苦」發音相同。日本人的宗教信仰比較復雜,按日本的傳統,多數人信奉佛教和本國特有的神道教。
(2)美國人
美國人在飲食上一般沒什麼禁忌,除各種動物內臟之外,忌13日和星期五。對菜餚要求量少質高,用餐省時快速。美國人不喜歡談個人私事,特別尊重個人隱私權。與美國人談論無論在何種場合,必須說話謹慎,因為他認為你說話的是算數的。
在美國人口中,30%信奉基督教,20%信奉天主教。美國人過的宗教節日主要是聖誕節和復活節。此外,他們還過感恩節。很多美國人在感恩節時回家團聚。節日期間舉行各種體育競賽和文娛活動,晚上圍著壁爐談天說地,共享歡樂。
3)東南亞人
新加坡人喜歡紅、綠、藍色,視黑色為不吉利;在商品上不能用如來佛的形象,禁止使用宗教用語。
印度視牛為神聖的動物,視孔雀為祥瑞,並將其視國鳥,喜歡紅、黃、藍、紫等鮮艷的色彩,不歡迎黑色和白色。
東南亞國家習俗、忌諱特別多。一般談判時,不允許蹺二郎腿。如果談判者無意之中將鞋底朝向對方,則談判宣告失敗。
東南亞人崇奉佛教文化,很多特徵與中華民族相通,這得自於當地華人甚多這因素。
(4)阿拉伯人
最好不要對阿拉伯人的私生活表示好奇。盡管阿拉伯人熱情好客,但因阿拉伯人所信仰的伊斯蘭教規矩很嚴,他們的日常生活明顯的帶有宗教色彩,稍有不慎,就會傷害他們的宗教感情。通常而言,這是一個話題的禁區。
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有很多規矩,因此,初次與阿拉伯人談判的人必須特別注意,要尊重他們的信仰。不尊重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其後果將是不可想像的。
4.談判風格
全球的經理人們能夠通過研究談判行為的差異來使自己從中受益,幫助他們了解談判進程中正在發生什麼事情。以巴西為例,她是那種自然、熱情且充滿活力的風格。巴西人健談並特別喜歡說「不」——在半小時內可使用40多次,而美國人則使用4.7次,日本僅使用1.9次。巴西與美、日更為明顯的不同是他們更習慣使用較隨意的合同。
在談判中,當日本人不敢用眼光與對手直視或在面臨嚴峻形勢下仍保持微笑時,日本文化的彬彬有禮和情緒掩飾常使美國人不知所措。重要的是美國人還應了解對於日本人來講什麼是禮貌而什麼是冒犯。美國人必須避免誇張、隨意等諸如此類的行為和身體接觸,因為日本人重視謙遜。基於一貫的傳統文化日本人還注重維持和諧,他們寧可推託甚至離開房間也不願意直接給予對方一個否定的回答。日本文化的根本是關心整個團體的利益,任何影響了一個人或一小部分人的事件都同樣會影響其他人。因此,日本人決策時十分謹慎以便考慮其長期效果,他們進行客觀的分析並注意對方的反應。
北美談判者認為談判應該是實事求是的。他們的事實傾向基於自己所相信的客觀信息,並在對方也會合乎邏輯地進行理解的前提下向其傳遞該信息。阿拉伯談判者的感情傾向基於自身的主觀感情和感受;而俄羅斯談判者的公理傾向則是基於其所在社會中普遍認同的理想信念。俄羅斯人是強硬的談判者,他們通過不停的爭論和拖延使西方談判者沮喪並使談判陷入僵局。這是因為俄羅斯人對時間概念的理解不同於西方人。俄羅斯人不認同西方人所信仰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俄羅斯人是很沉得住氣、堅決固執的談判者。他們會努力去最大限度地減少自己的微笑及其它表情以顯示一個平靜的外表。
與俄羅斯人相反,阿拉伯人喜歡成為長期的合作夥伴,因而更易於做出讓步。與西方人相比,阿拉伯人對時限不夠重視並經常缺少足夠的權威去完成一項交易。
對成功談判者進行比較是很有用途的。例如印度談判者,他們謙遜、耐心、尊重他人,與總是堅持強硬立場的美國談判者相比印度談判者更容易妥協。阿拉伯談判者與他國談判者相比一個很重要的不同是他們把自己置於中立地位,不認為自己屬於任何一方,因此相互之間極少發生直接對抗。成功的瑞典談判者是保守和謹慎的人,他們依據事實和詳細的信息處理問題。義大利談判者是精力充沛、富於表現的人,但與瑞典談判者相比他們缺乏坦率。
三、國際商務談判的溝通技巧
1.在干中學,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參與和來自各國的生意人交往的機會,包括社交活動
跨國經貿活動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交易雙方都很注重降低交易成本。與國內貿易相比,大家在國際貿易中更加願意與熟人做交易,因此一旦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來自溝通障礙的風險就會顯著降低,生意成功的概率也就大幅度提高。除了在專業院校學習外,向多年從事對外貿易的業內人士學習是一條捷徑。如果對外貿易的數額較高,則有必要抽出時間系統地了解貿易夥伴國的文化、語言和習俗等。
2.參加一些跨文化的培訓
一些國際知名商學院等機構有國際溝通和商務談判的課程培訓。除了系統介紹有關知識外,學員來自不同的國家,參與者能夠接觸彼此的價值觀和文化傳統,增進相互的了解。還可以向專業談判方面的咨詢公司求助,提高跨文化談判的效率。
3.區分談判者個性和其他非文化因素的影響
在交往中過度強調文化的差異反而有可能冒犯對方,被認為是不懂得國際慣例的生手。人們的行為還受到一些非文化因素的影響,如法律和知識。在實際交往過程中應對此加以區分,以免誤解對方。
4.以積極和開放的心態吸收外國文化中有益的內容,為自己所用
每個國家的文化形成都具有其特定的社會范圍,仔細分析各種文化的成分並兼收並蓄,將及其有利於拓展的商務交往(潘肖珏、謝承志,2000:398)。
四、結論
各種文化均有其特殊的適用范疇,群體決策和個體決策各有長短。全部合並各種文化的精髓並不切實際,每個人應尋找到適合自己秉性的文化或亞文化。同時,針對另一方談判者,要熟悉和尊重他們的文化和習慣。在跨文化溝通中,很多人都傾向於認為對方也用自己同樣的方式進行思維。正是這種錯誤的認識,常使跨文化商務談判難以順利進行。因為一席話或一篇文章,在甲種文化中認為符合邏輯的,在乙種文化的人看來不那麼符合邏輯。因此,談判前收集有關情報(信息和資料),才能採用相應的談判策略、方法,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談判方案和計劃。總之,跨國談判的背景下,掌握一些異域文化架起了商務交往中溝通和理解的橋梁。
參考文獻:
[1]白遠:國際商務談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2]丁衡祁張靜:商務談判英語[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5
[3]方其主:商務談判[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甘長銀:國際商務談判語言研究[M].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2
[5](美)Jeffrey Edmund Curry:國際商務談判[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6]呂維霞劉彥波:現代商務禮儀[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2003
[7]李健李腸:商務溝通[M].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
[8]潘肖珏謝承志:商務談判與溝通技巧[M].上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9]周忠興:商務談判原理與技巧[M].南京: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10] http://info.qinghuaonline.com/info/info_4_arc61578.htm
[11] http://info.biz.hc360.com/2007/02/06083156315.shtml
[12] http://blog.e23.cn/user1/3161/archives/2006/3387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