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園實習總結
以下是一份園林實習的總結,你可以模仿著寫一份,寫寫公圓的好處,綠化,來公園人數多不多啊,多的話說明什麼,少的話說明什麼```
大學生實習報告
人與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人類總是在不斷地改造環境,創造不僅使用,而且美觀的環境空間。城市所意味的,不僅僅是建築、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構物的堆積,而蘊涵著在諸多功能性設施及硬質景觀相伴下的社會文化、經濟、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從外在的視覺影像來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結構、天際輪廓、各色建築、街市設施、區域地標、開放的空間、植栽園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構成,然而這些都是城市人在選擇和被選擇的行為方式下形成的物質形態,其間蘊涵著深厚的自然法則、社會心理、人文情感及歷史滄桑。
20世紀著名的城市學和建築學學者劉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發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的發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有限的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 「當我們漫步於城市中時卻可發現這種現象是無初步在的,周圍的建築物彷彿能夠講話、能夠行動,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樣;而且通過城市的物質結構,過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決定、久已形成的價值觀念等,都繼續存活下來並且散發著影響。」
正是為了充分認識到城市環境與在建構城市環境的過程中人的作用,作為城市生態學的學習者,我們於2003年4月5日進行了一次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實習。
一、實習概況
我們於早晨8:00從北大逸夫二樓前出發,經過光華樓、圖書館、燕南園、李大釗銅像、蔡元培銅像,到達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魚,出北大西門,穿過蔚秀園、承澤園、海淀公園、柳浪庄、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到達頤和園南如意門,觀看門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後從頤和園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到達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達萬壽山和東宮門,結束實習。沿途就綠化、建築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做了一定的調查,獲得了一定的資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結論。
二、實習內容及分析
1、關於一條有爭議的路
走進北大東門,可以看到的是一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作為北大少有的幾條寬闊筆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條爭議頗多的路,路邊整齊的人工保養得很好的草坪宣告著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全新的北大。這條路周圍集聚著北京大學比較現代化的建築群——理科一號樓、二號樓、逸夫一樓、逸夫二樓、逸夫苑、理科教學樓等等。而在這條路的盡頭又是富有傳統韻味的仿古式樓群。
很多人認為,路面的寬闊與筆直與周圍建築的仿古式屋頂不大協調。除了整齊的人工草坪,路的兩面是栽種得整齊得近乎過分的小樹,而路的盡頭則是生長多年的高大而遮蔭的大樹,不協調的感受更加強烈。
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謂的「視覺適應性」。在很多時候,我們很少考慮特定的環境,只是單純地去套用一種種看上去很好很先進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環境對建築等人為設施的特殊要求。
也許這也是規劃中的一個問題。就如同北大校園中隨處可見的新式建築與老式建築的交相輝映,也許不能算是完美的選擇。
2、校園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園
燕南園是北京大學燕園眾多園林中較小的一個,園中只錯落著十幾幢精緻雅潔的二層小樓和平房小院,這里是北大教授一個住宅區。人們常說,「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園,但燕南園住的都是名教授」。單說50年代,燕南園里就住著馬寅初、湯用彤、周培源、馮友蘭、朱光潛、陳岱孫、侯仁之、林庚諸先生,後來又搬進來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執教燕京大學的時候也曾經在此生活過。這足以反映其內涵的深厚與文化積淀了。
燕南園中獨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們學術研究的理想環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指出,盡管略顯古老,自己也不會想到要去改變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個原因是,盡管很多書都捐給了圖書館,家裡的藏書也導致裝修的不便。然而更加關鍵的一點——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種可以使人安下心來讀書治學的環境。多年的積淀,已經使這個小小的園子充滿了書香之氣……
那麼,除了書香,對於久在這里居住的人們來說,它又意味著什麼呢?
在實習過程中接受采訪的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這里居住時間都超過了35年。他們普遍認為,燕南園有著良好的居住環境,首先它位於一個台地上,地勢比周圍都高,這是一個良好的地理環境。而其間各色的植物,又為園子提供了一個協調的生態環境。作為極具特色的住宅園林,燕南園吸引著各方來客,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的師生還曾經在此寫生,研究其建築特色。
然而燕南園也有其不足之處。被采訪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幾點:
其一是來游覽觀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潔凈,過路的汽車揚塵和製造噪音,給園內的環境帶來了很大程度的破壞。
其二是公廁的問題。公廁佔用的土地是過去孩子們的游戲場,而由於疏於管理,公廁的建設不僅消滅了孩子的游樂,也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實在燕南園中,每戶獨立的住宅中都有獨立的衛生設施,公廁的設立只是為園外小商小販提供了便利。作為北大校園中少見的幾個室外公廁之一,它的設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選址在富有文化底蘊和深厚內涵的燕南園,選址在老教授們讀書治學的燕南園,或許並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辦公與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訪者指出,燕南園中有的住宅已經被學校劃歸某些行政機構,行政機構的辦公進一步打破了園子的寧靜,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園的風韻,代表的正是北大風韻的一部分,是治學的風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許,它的寧靜不應該遭到打破和窺伺……
3、蘋果園的變遷——靜園草坪
著名的靜園草坪過去是一片蘋果園,作為草坪,它取代的是過去的東草坪的地位。曾經的東草坪就在現在的新圖書館的位置,它曾經是很為學生們所喜愛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學生這樣寫道:「東草坪是北大老圖書館東邊的那塊地兒。這里曾經是高曉松那幫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兒極盡能事的舞台,更是我們北大人讀書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侶相識、相約、相戀在東草坪,他們對這塊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誠說:這塊地兒空著怪可惜的,我給你們點兒錢,再修半截圖書館吧。一年後,這里再沒有一人一張報紙一本書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還庄嚴肅穆的建築淹沒了本來該發生的好多故事。」 (資料來源:campus.chinaren.com)
後經學生強烈要求,原先的蘋果園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復了,然而那片校園中不可多得的果園卻永遠地失去了。多少總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許真的很難。這些年來,北大為了接納越來越多的求學者,為了與國際接軌,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為的獨特的風景都只能讓位給新的建築,這引起了無數老北大人的感懷。而發展總是要有的,關鍵是怎樣發展,如何在適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們的驕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開始縮小,或者未名湖周圍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築,那才是我們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圖」並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廣,北大的驕傲,就在於它所創造的文化,科學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4、匠心獨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徑
北大的校園北部可以說是古韻十足,像中國的傳統園林,在優美的浪漫中又給人以思想和歷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於傳統的文人士大夫。」一位總是喜歡留連於未名湖畔的清華學生說。這種文人士大夫氣,從那一條條通向未名湖的小徑也可以體現出來,它的蔭蔽和靜謐,構成了北大獨特的風景。
幽靜的小徑邊生長著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頭,它獨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針下部的蠟質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會使土壤受到酸化影響,土質變差,以至於到了刮風的時候會有塵土飛揚。而石頭可以防止揚塵,從而保證了這里路面與空氣的清新與潔凈。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是的,在生態建設方面,我們的確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們後來在西校門,看到了一隻對人毫無恐懼的喜鵲。由衷的喜悅,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島與翻尾石魚
湖光塔影,讓人留連忘返。未名湖景色出眾,已經成為北大風景的標志。環湖的楊柳婀娜多姿,枝條低垂,溫柔地拍打著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隱隱浮現。橫卧在湖中的有石舫,點綴著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島。幽靜的湖心島是未名湖上的一顆珍珠。翻尾石魚,則是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從老師那裡,才知道了其背後的故事。小島原先是蘆葦等植物旺盛生長的優良環境,是一個生態極其協調的小環境,與翻尾石魚一道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然而在百年校慶時,學校為了更好地進行介紹和說明,在小島上設立了一塊說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遊客上島,人的影響使得蘆葦的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直到蘆葦完全從小島上消失。
好在學校已經認識到這點,今天看到的說明牌,已經從小島上轉移到湖邊。具有自恢復性的生態系統,在得到長期發展的條件後,應該可以恢復到原先的狀態。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擁有一個優良生態的小島,然而並非所有的錯誤都可以得到補救,有時候,一個不很英明的決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遺憾的。規劃的長遠性由此可見一斑。只願小島的故事能夠帶給我們一些啟示。
6、蔚秀園與暢春園
有著悠久歷史的燕園,是我們的驕傲。
「北京大學燕園校區,早在金代就成為京郊著名的風景區。到了明代,大規模構築園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賜園」。民國期間成為燕京大學校園。校園的用地中包括了八個古園遺址,即「勺園」、「淑春園」、「鳴鶴園」、「鏡春園」、「朗潤園」、「蔚秀園」、「承澤園」及「治貝子園」等。在位置上與圓明園毗鄰,在內容、造園風格上與圓明園之萬春園中的若干園中園有類似之處。不同於宏麗的皇家園林,也有別於咫尺山林的私家園林而獨具一格。後歷經滄桑,諸多古園或隨同圓明園一起付之帝國主義列強之火,或被軍閥侵佔變賣,不少已經夷為平地。……淑春園、朗潤園、鳴鶴園、承澤園為倖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為完整,這是校園歷史悠久的見證,也是寶貴的文物。
「1920年北京通州協和大學、北京協和女子大學及北京匯文大學合並,建成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從軍閥陳樹藩手中以六萬銀元買到了淑春園和南部的勺園故址作校址,由美國建築師H.Y.Mrphg負責校園規劃設計,並於1921年動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園最初用地40公頃,學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後徵得朗潤園、鳴鶴園、鏡春園、蔚秀園、承澤園為教工宿舍福利區,同期還購得治貝子園為燕大農學系實習場地。 北京大學未名湖燕園建築功能與環境統一,建築藝術與環境協調。採用傳統民族風格的個體建築與古老園林風格相協調,縱橫交替的建築軸線布置與園林環境相互滲透,建築組群母題的應用構成和諧的韻律。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
(資料來源: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回顧,讓我們擁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為教工住宅區的幾個園子,又是怎樣的呢?
走進蔚秀園,故園的風韻依稀可辨。然而「建築與山水、道路、樹木相溶合的空間序列,使人產生多種美的感受」的感懷卻盪然無存。樓房與平房在同一個平面上昭示著自己的存在,柏油路與土路在同一個湖邊顯示著自己的功用。因為這里修建了幾個條件十分簡陋的價格低廉的小旅館,往來的人更是各色各樣,破壞了那種靜謐而安逸的環境感觀。由於過度的對外開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園的今天很是讓人失望,隨處可見的垃圾,簡陋的小飯館和同樣簡陋的小旅館讓人頓失興趣……
那麼,長期在此居住的住戶的反應又是如何呢?
湖附近的住戶對此處的反映多是「臟亂差」——垃圾隨處可見,湖邊的平房排放廢氣嚴重污染環境。湖水主要來自萬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氣熏天,蚊蟲成群。
至於住宅距離湖邊稍微遠一些的住戶,則認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這里的生活還差強人意。而且位置比較方便,距離頤和園、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較適宜居住。一個學者模樣的老人說,「大學里能有北大環境的很少」。一個看上去有八、九十歲的隨兒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說:「環境還可以,一天比一天好」。
而住戶們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是,附近沒有大型超市,購物不方便。
在暢春園,我們遇到的是同樣的問題。我認為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來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媽在一再要求我們證明是北大的學生之後,才細細地給我們講出了這其中的很多問題,她對北大聲譽的維護讓我們很是感動。然而作為北京大學的教工宿舍區,卻無法提升管理的層次,以至於使其成了來京打工人員的居留地,這一點不能不引起重視。長此以往,住戶的維護是不可能維護住園子的聲譽、北大的聲譽的。
7、萬泉文化公園
公園是公共藝術與綠色生態相融合的一個集中化空間。在20世紀中葉以後,歐美國家的工業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發展,城市空間隨著人口和經濟的發展而肆意擴張蔓延,工礦
而路旁的傳統建築的大屋檐則為麻雀等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境,鳥鳴聲不絕於耳。在這里,人與自然真正融為一體,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
新華網2002年10月6日有如下報道:(資料來源:www.sohu.com)
「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樹枝上、草地上、教學樓旁、圖書館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頂……到處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鵲以及其他各種飛禽,一派「校園處處聞啼鳥」的景象。
「19年前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北大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張黎明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他上大學時就在校園內看到喜鵲,但沒有現在的數量多,初略估計多達數千隻。現在,校園內不僅可以看到喜鵲,還可看到松鼠、刺蝟等多種野生小動物,未名湖上還飛來過白天鵝。講話間,記者不時看到喜鵲從他辦公室的窗前飛過。
「現在,北大校園已變成了各種飛禽和動物棲息的樂園。校園內遍布了端莊濃綠的檜柏、蒼勁古樸的油松、華美高雅的白皮鬆、金黃富麗的銀杏楓樹等常綠樹和春秋色樹。據北大園林科調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樹,其中300年以上的有30棵,100年以上的有386棵。
」張黎明說:「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北大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逢節假日,到北大校園感受文化氛圍的各地遊客多達數千人。「
帶著對萬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遺憾,我在網上查詢了一些相關資料。
2000年2月22日的《北京晨報》上刊登了題為「群眾反映北大校園內湖水發臭」的報道。報道指出,入冬以來,北大校園內湖水卻遲遲不肯結冰,湖面上漂浮著白色泡沫,還散發著一股難聞的臭雞蛋味。記者調查時發現,湖裡的魚緊貼冰面,吸引著眾人鑿冰取魚。據有經驗的人說,魚只有在缺氧的情況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說明湖水因為污染而缺氧。此時萬泉河也未結冰。據海淀區河道管理所萬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員講,萬泉河是海淀區用於排澇的一條河流,北大、清華園內湖水都靠此河循環湖水,往年河水都結冰,當年不結冰是因為河水中有油狀污染物質。員工還特別告訴記者,從這種水中捕撈的魚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萬不可食用。
2000年2月25日的《北京晨報》又刊登了題為「北京萬泉河污染解決難」的報道。海淀區河道所王所長在接受采訪時指出,如今已經遭受嚴重污染的萬泉河,無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惡臭之苦的權宜之計就是從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將河水大沖洗,「但好景不長,兩三天後,水依然是這樣。」為什麼污水源無法查出呢?原來,萬泉河從1982年開始改造,改造後河水從「京密」引清水,最近兩年海淀區市政建設加快,一些單位和個人為省錢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線,直接將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於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萬泉河。而這些私接的管線,由於局裡受資金和人力限制無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沒法現身。
而更讓人吃驚的是另一篇題為「皮膚白白嫩嫩,北京萬泉河裡游出『怪蛙』」的報道。一名姓陳的先生於2001年10月在清華西門附近的萬泉河中發現一隻「怪蛙」。它渾身呈肉色,沒有任何花紋,皮膚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後肢特別粗壯,其腿上紅色的肌肉清晰可見,前肢則特別細小,蹲著時也不能支撐身體。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站的工作人員說,這可能是一隻白化青蛙。白化現象是一種由基因突變引起的變異現象,在哺乳動物、鳥類、兩棲類等許多類野生動物身上都有可能發生。造成白化現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種。這就充分說明了萬泉河水質污染的嚴重性。
不需要再多說什麼了,萬泉河的水質污染已經到了極為嚴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對周邊的水環境造成惡劣的影響。控制污染源應該是最根本的解決途徑,而環保局又聲稱污染源無法查出,那麼,一個徹底而堅定的環保行動就顯得猶為重要了。如果堅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現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9、綠化隔離帶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標語——「保護林木綠地,鞏固綠化成果」。是海淀區市政管理委員會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隊士兵帶著工具去植樹。這提示著我們北京正在進行的綠化隔離帶建設活動。這種建設又讓我產生了對北京西郊歷史變遷的興趣。我找到了一些資料。
關於「海淀」的變遷
陶世龍先生在《歷史上海淀的江南水鄉景色——據侯仁之:<晚晴集>摘編》一文前寫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來北京時,經燕京大學即現北大校園,去頤和園,在向北轉西處,見面積不小的蘆葦塘;50年代初尚在。路側多為農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復多蓮藕,其後不知何時泯滅。」
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則提到:
">「在清代,海淀一帶園林密布,園中有湖,園外復有水盪甚多,田中種植風荷香稻,宛如江南水鄉,有詩為證。
忽牽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畫圖。
幾曲波光連太液,千枝燈影散蓮蓬。--清人詠未名湖前身的景色
萬泉十里水雲鄉,蘭若閑尋趁曉涼。
兩岸綠楊蟬咴咴,輕舟滿領稻風香。--乾隆詠自暢春園西花園舟行至聖化寺,描寫的是當時巴溝附近的水鄉景色。」
這種變遷,究竟是進步,還是失誤和倒退?
消失的風景線:京西柳浪庄
海淀柳浪庄,東傍長河,西鄰頤和園,歷經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戶人家,人稱京西第一村。
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鄉。清代這里有360頃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頃。此地還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
之說:當年開墾這片稻田時,清廷將工程包給了南七、北六,十三個省,至今村南尚有「興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萬泉堤上聖化寺即景雜詩》中,也有「萬泉久湮塞,甲申歲始命疏浚,即其地開水田,今春加墾辟」的注文。他還以「垂柳依依村舍隱,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詩句,描寫柳浪庄的景色。
京西稻籽粒飽滿,蒸出飯來清香四溢。據說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頤和園嘗過用京西稻做的飯,他連說「好吃」,建議推廣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歷史的柳浪庄即將消失,因為它正處在綠化隔離帶上。根據北京市總體規劃,北京市區的格局是「分散集團制」,即城市由中心區和環繞周圍的十個邊緣集團組成;在中心區和邊緣集團以及各邊緣集團之間,用成片的綠化區隔離。柳浪庄所在的萬柳地區,就處於頤和園旁邊的百米綠化隔離帶上。萬柳工程的實施後,所在地農民上樓,退耕還林,柳浪庄將變成綠色風景區。
② 實習個人工作總結怎麼寫
1、實習工作總結是一個對自己這段工作的全面的闡述。
2、主要從自己的工作進步程度,掌握的工作技能的程度。
3、還有就是對自己思想的進步,對工作的認識。
4、以及對未來的一些想法和體會,有什麼具體的設想。
③ 浙江莫干山野外實習報告
浙江莫干山
莫干山位於浙江省德清縣境內,屬天目山余脈,相傳是干將莫邪鑄劍之地。主峰塔山海拔758米,風景秀麗。素有「清涼世界」之美譽,被譽為「江南第一山」,與北戴河、廬山、雞公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
莫干山已有2000多年的開發歷史,自然景觀獨特,景區植被覆蓋率高達92%。遍山竹海,日本冷杉和宋代銀杏挺拔,流泉飛瀑隨處可見。
莫干山多雨多霧,雨後大霧更是一絕,山腰以下全被雲霧吞沒,塔山之頂飄浮於雲層之上,如大海中的小島,又像空中樓閣,虛無飄渺,好似仙境一般。
莫干山中心景區包括塔山、中華山、金家山、屋脊山、莫干嶺、炮台山等,既可看日出、雲海,更可觀瀑布、清泉。莫干山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明清之際,曾有「水鄉佛國」的說法。清末民初興建的數百幢別墅,掩映在竹林綠蔭之中,非常清幽,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
莫干山周圍景點豐富,包括下渚湖濕地,新市古鎮,覺海寺等。
莫干山坐落在德清縣西部,原屬武康縣,為天目山的分支,挺拔峻峭,秀麗多姿。中心區位於北緯30°36』,東經119°52』,佔地4400餘畝。若以蔭山為中心,則中華山屏障於西北,炮台山拱衛於東南,武陵山(屋脊頭)支撐於東北,而以海拔724米的塔山為最高峰。整個莫干山地區,東至東南為三橋埠、武康,南至筏頭,西至銅岑山,北至龍池山碧塢,東西橫亘15公里,南北縱貫12.5公里,方圓百里有餘。
莫干山山名,來自干將、莫邪二人鑄劍於此的古代傳說。早在春秋末期,群雄爭霸,吳王欲爭盟主,得知吳越邊疆有干將、莫邪夫婦,是鑄劍神手,限令三月之內,鑄成蓋世寶劍來獻。干將、莫邪采山間之銅精,鑄劍於山中。時冶爐不沸,妻子莫邪剪指甲、斷頭發,發黃士拌揉,作為人狀,投之爐中。爐騰紅焰煅錘成雌雄寶劍。雌號莫邪,雄稱干將,合則為一,分則為二,蘸山泉,磨山石,劍鋒利倍常。時莫邪有孕,夫妻倆知吳王奸凶,莫邪留雄劍於山中,干將往獻雌劍。吳王問此劍有何奇妙,干將說:「妙在剛能斬金削玉,柔可拂鍾無聲。論鋒利,吹毛斷發,說誅戮,血不見痕。」試之果然。吳王為使天下無此第二劍,殺干將。十六年後,莫邪、干將之子莫干成人。莫邪詳告家史。莫干問寶劍何在。莫邪道:「日日空中懸,夜夜澗邊眠。竹青是我 鞘,黃金遮霜妍。」莫干機敏,在竹林中黃槿(金)樹洞孔內得到干將雄劍。於是別母親,持劍赴吳國京城,欲刺殺吳王。途遇干將好友之光老人。老人說:吳王禁衛如林,謀刺難成。若能借得莫干二寶,老人定能謀取吳王之頭。莫干問中哪二寶?老人說:「干將之劍,莫干之頭。」莫干即以劍自割其頭,一手獻劍,一手獻頭。之光老人至吳宮階下,言獻「稀世之寶」。吳王召見,之光以油鼎煮莫干頭,頭歌唱,之光邀吳王近看。吳王至,之光拔劍斬吳王之首,兩頭相搏於油鼎中。王頭奸凶,之光亦自殺其頭,兩頭共斗王頭,得勝。時二劍化作兩巨龍騰空而飛。後人為紀念莫邪、干將,將其鑄劍、磨劍處叫劍池,將劍池所在之山名為莫干山。
這個神話傳說,說明莫干山歷史悠久。莫干山隸於武康,而武康「昔在夏為防風,在周為吳越,在七國為春申封屬之菰城。」漢朝吳王濞,就在這里的銅官山煉銅鑄錢。至今銅山寺、銅官廟、銅官橋等名稱還留在山南鄉村裡。塔山發現的殘磚證明,後晉天福二年(937年)塔山建塔;翌年又在銅山建寺。可見其民富物阜之一斑。地靈人傑,莫干山歷史上出現過的名人,不勝枚舉。
近幾年來,為適應旅遊和避暑,休養的需要,又興建了公路和不少旅館、餐廳、休養所,加強了園林建築和修飾。莫干山日新月異,變得更加清新美麗了。
泰岱雄,華山險,嵩山峻,黃山雅,峨嵋秀,雁盪奇,名山各有特色。被譽為「清涼世界、翠綠仙境」的莫干山、與廬山、北戴河、雞公山並稱為中國四大避暑 勝地;而在地理位置上又靠近寧、滬、杭經濟文化昌盛之區域,交通便利,得天獨厚。
在全國名山中,莫干山的綠化程度名列前茅。蔭山周圍的毛竹不但茂密,而且特別粗大,高可三四丈,圍沿10寸以上。「毛竹王」的胸徑竟有14.8寸,四季常綠的毛竹,每一株都是一柄翠綠清涼的巨傘。毛竹之外,尚有淡竹、花竹、紅殼竹、孵雞竹、木竹、苦竹、箬竹、紫竹、鳳尾竹、象牙竹、烏筋竹、早元竹、桃枝竹、孝順竹等等,說莫干山是個百竹陳列館,也可當之無愧。除了竹,品種繁多的樹木,如松、柏、杉、香樟、苦梓、銀杏、冬青、石楠、木筆、楓、桐、檀、櫟等處處可見。其中尤其珍貴的樹種是冷杉。至於芸芸灌木叢,攀緣植物和千態萬狀的花花草草,也紛列雜陳。這樣,喬木、灌木、常綠、落葉、闊葉、針葉,高高低低,造成了名副其實的「翠綠仙境」。
莫干山素以竹、雲、泉「三勝」和清、靜、綠、涼「四優」而馳名中外。
「竹」,是莫干山「三勝」之冠,以其品種之多、品位之高、覆蓋面積之大列於全國之首、世界之最。走近莫干山,只見修竹滿山、綠蔭環徑,風吹影舞、芳馨清逸,宛如置身綠幕之中。景區及外圍區有連片竹林127平方公里,有詩雲:「竹徑數十里,供我半月看。」莫干山所獨有的「黃金嵌碧玉」、「碧玉嵌黃金」兩類珍貴竹種則以其獨特的花紋傾倒無數遊客。
「雲」也極具特色莫干山上多雲霧,多風雨。年平均降水量達1640毫米,比寧、滬、杭都多。有時雷鳴腳底,雲起瓮中;有時日照明霞,虹跨峰巒;忽兒陣雲帶雨,傾盤潑瓢;忽兒雲開天晴,處處朗麗,瞬息千變,都以風雲為轉移。陳毅形容莫干山雲霧有詩:「莫干好,大霧常彌天。時晴時雨渾難定,迷失樓台咫尺間。夜來喜睡酣。莫干好,雨後看堆雲。片片層層鋪白絮,有天無地剩空靈。數峰長短亭。」 令人有「遺世而獨立」之感。
「泉」也是一勝,飛瀑流泉多達百餘道,可謂峰峰有水、步步皆泉。山中清泉橫溢,匯流成溪,形成了或纖細秀美、或奔騰壯觀的瀑布飛泉風景線。
「綠」是「四優」之一,樹綠、竹綠、草綠、山綠,如綠色的海洋,滿目皆翠。全山綠化覆蓋率高達92%。
「清」也是一大優點。若漫步於竹林或憩息於林蔭,或眺望於亭台,或夜坐於別墅,處處清新悅人、神舒膚爽。
「涼」是避暑的主要條件,因莫干山地處一定高度,綠化覆蓋率高,且多流泉及儲水量大的修竹,因此夏季氣溫較低,七、八兩月平均溫度僅24.1度,早晚尤為涼爽,最宜避暑。
「靜」,谷幽境絕,宛如世外桃源。走出久被噪音圍困的圈子,莫干山能給你一個靜謐的天地。
莫干山雖以「清涼世界」而著稱於世,但實際其四季風景各有特色。春季和風陣陣,雲霧變幻,其時春筍破土而出,各類山花爭奇斗艷,到處是生機勃勃,一派繁榮景象。入秋,則天宇澄朗,山明水佳,無處不桂香濃郁、楓林勝火、萬篁碧綠、秋意盎然。而冬季,則又是林寒澗肅,清靜無比,漫山瓊花飛舞,銀妝素裹,更是一番動人景象。
1994年1月10日,莫干山以浙江省莫干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莫干山被評為浙江50個最優秀景區之一。
④ 求一篇哈爾濱的園林景觀設計實習報告,太陽島或植物園
哈爾濱的園林景觀設計
我知道
怎麼寫
⑤ 燈光實習報告周記
今天是我實習的第一天,早上醒的特別早,也有些興奮,因為很早以前就盼著回這么一天。公司八點答上班,我七點半就到了。我所實習的公司在蜈支洲島。我任職於人事部。帶著些幾許敬畏和幾縷不安,我踏進了公司二樓的辦公室。跟部門經理和各位同事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的基本情況。下午,一個人靜靜地坐著看看經理給我的相關資料。
第一天上班,感覺蠻輕松的,所做的事情就是熟悉一些工作章程,人員的一些職責,整理一些人員資料,大致上熟悉工作。
剛走出學校,踏上了工作崗位,一切都是那麼的新鮮,然而新鮮過後卻感到非常困惑——公司里要用的東西學校里都沒有學過。發現有很多東西自己都不會,甚至都沒有接觸過。面對太多的疑問自己的內心產生了很大的壓力。「我是否能夠勝任這里的工作,會不會因為太多東西不懂而受到別人的嘲諷」。內心充滿了矛盾,然而事實證明我多慮了,這里有和藹的領導和友好的同事,他們給了我極大的幫助和鼓勵,在最初的一個周里通過和同事們的交流我獲得最多的是鼓勵和信任,使自己逐漸有了信心和勇氣,能夠勇敢的去面對任何挑戰。 相信自己,我能行的!
⑥ 船員實習報告(水手)
職能: 航行 訓練內容順序號: NO. 1.1 1.2 日期: 2003-11-02
1.1
例如我輪2003年11月2日,第28航次,由NAKHODKA(RUSSIA)開往AHENZHEN(CHINA),查閱的航用圖書和航海出版物:
用於抽選海圖和航海圖書,並校核所選資料的最新版期和改正日期
推薦的當月氣候航線、當月的風、流情況
中國海區使用中版指南
查得推薦航線
主港為釜山
通過查閱以上航用圖書和航海出版物,掌握了本航線附近的水文、氣象、航道、危險物、有關法律法規及港口情況等資料,從而確保在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較為經濟的航線。
1.2
例如我輪2003年11月2日,第28航次,由NAKHODKA(RUSSIA)開往AHENZHEN(CHINA),在閱讀並理解上述航用圖書資料後,抽選出適用與本航線的適當比例尺的航用海圖。方法如下:
從《航海圖書總目錄》的XA頁航用海圖索引圖上查出本航線經過的字母索引圖:L1,L,K1,K, J3
從《航海圖書總目錄》的A1頁總索引圖中查出本航次所需的總圖和小比例尺的航用海圖,並根據其左頁的內容,登記、 核對該圖的圖名和出版情況
翻到(1)項所得的各字母索引圖所在的頁碼,抽選出適於本航線的航用海圖、港泊圖,並根據其左頁的內容,登記、 核對該圖的圖名和出版情況
中國沿岸海區應使用中版海圖,本航線在中國海區內抽選的海圖圖號如下:
10013、13000、13700、13900、14100、14300、15100、15300、15445、15448
抽選海圖後,應核查其是否為最新版並已經改至最新的航海通告。
?1.3
抽選海圖後,在海圖上畫上安全經濟的航線並確定航向。繪畫航向並確定航向時,通常應綜合考慮以下主要方面:
本船的吃水、強度、穩性和操縱性能,以及所經航區的水文、氣象、風浪等自然條件對他們的影響;在危險物、障礙物、航行密集區附近的安全距離的需要;船舶定位的需要;交通管制的要求;縮短航程以實現最佳航時的需要等等。
?1.4
ETA的計算,根據設計航向的總航程和本航次估算的平均航速,算出航行時間,再根據時區的變化,算出預計抵達目的港(或下一個WPT)的當地時間。若中途需加油水、上下引水等造成時間耽誤,應在初算的ETA基礎加上預算的耽誤時間。
2.1
2002.10.22,計劃航向231°,GPS船位( 23°27′.3N,λ117°51′.8E,GC = 232°.0,CC = 232,測得兄弟嶼燈標CB = 299°.0,從中版海圖上查得航區磁差資料為:2°37′W(2000),0′1W。則:
可求出Var = 2°37′W + 0′1W ×(2003-2002)= 2°40′W。以CC = 235°為引數在磁羅經自差曲線圖上查出自差Dev = 0°.5W,則磁羅經差△C = Var + Dev = 2°40′W + 0°.5W = 3°10′W,真航向TC = CC + △C =235°+ 3°10′W = 231°50′,△G = TC – GC = 231°50′- 232°= 10′W,物標真方位TB = CB + △G = 299°+ 3°10′W = 295°50′。
?2.2
白天識別顯著物標和其他陸上助航標志導航,可根據航用海圖和航路指南等航海出版物中提供的對景圖、等高線及岸線形狀等資料來識別顯著物標和其他陸上助航標志。使用對景圖時,觀測物標的方位應與對景圖的海上方位一致;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山形越陡峭,虛線為草繪,只表示其形狀,高度沒有標示;山、島嶼及建築物的位置一般較准確,而浮標的位置不可太信賴。
對於岸上標志,夜間主要以燈標的光質光色來識別;山、島嶼可用幾個雷達回波的相對方位和形狀,並對比海圖上的位置進行判斷、定位導航。
?2.3
觀測燈塔、浮標和立標定位,應當選擇位置准確,距離本船較近者,方法可以用距離定位,方位定位,方位距離定位,它們的定位精度依次遞減。
用距離定位,一般用雷達測定,觀測時應先測正橫附近距離變化慢的,後測首尾附近距離變化快的;兩距離定位所用的物標位置線的夾角一般為60°-90°,盡可能不超出30°-150°,最好為90°。用方位定位,一般用兩方位定位,有條件時用三方位定位,只有單一物標時,用方位移線定位。為了提高方位定位的精度,應注意觀測的順序,如果以最後觀測的時間為定位時間,則白天應先觀測首尾附近方位變化慢的物標,後觀測正橫附近方位變化快的物標。夜間應先觀測閃光燈,後觀測定光燈;先觀測燈光周期長的,後觀測燈光周期短的;先觀測燈光弱的,後觀測燈光強的。即先難後易。單一物標方位、距離定位,一般用雷達EBL和VRM進行方位距離的測定。例如常見的觀測類似長方形島嶼時,最好觀測島嶼兩端的方位,和某一突出點或最近點的雷達距離,然後作圖進行誤差三角形的處理,從而確定船位。
用以上方法進行定位後,應通過作圖顯示誤差范圍,看所得船位是否在誤差圖形范圍內,若不在,應重新進行定位。
?2.4
本船常用的電子定位設備有雷達、GPS等,使用時應注意正確設置參數,正確觀測,正確分析。
GPS設置參數時,應能使之同時接收三顆以上的衛星,並且DOP的精度達到20以上;使用的衛星高度初始化設定在5~8度;使用的坐標應與所用海圖的坐標相一致,必要時還需輸入一定的位置校正值;保持其與外部設備始終處於可靠有效的連接中,保證其實時接收的數據可靠性。GPS上的船位一般較准確,但不可盲目依賴,應當結合其他的定位手段加以分析確定。
雷達定位所選物標以孤立、顯著,在海圖上位置精確者為佳,定位時注意系統的方位誤差和測距誤差。為減小雷達的測距誤差,應使被測回波處於離屏心2/3半徑處,先測正橫附近物標的距離,再測首尾附近物標的距離;測岸線回波時,應使VRM與回波內內相切,測山峰迴波時,應使VRM與回波外外相切。為減小雷達測方位的誤差,最好選用真北向上的顯示模式,當船搖擺,應避免觀測禺點附近物標的方位;縱搖大時盡可能先測首尾方向附近物標的方位;橫搖大時,盡可能先測正橫附近物標的方位;為消除CTR光點擴大效應的影響,測大回波的方位時,應使EBL與回波外外相切;測點狀回波或類似小回波時,應使EBL壓在回波的中心上。
定位後,應通過作圖顯示誤差范圍,看所得船位是否在誤差圖形范圍內,若不在,應重新進行定位。
?2.5
航跡推算是航海上最基本的求船位的方法,是天文、電子定位的基礎,因此推算應從可靠的實測船位開始。不論有無實測船位,要求航跡推算不得無故中斷,除非進入領航水域或可以連續進行測量定位的港區,或密集的漁區方可臨時終止,但須在海圖上記錄,一旦出港區、漁區應立即恢復推算。
即使正確的推算作業,所得推算船位也存在一定的誤差。無風流條件下,推算船位誤差可認為是推算航程的2%;有風流影響的條件下,可認為是推算航程的5%~7%。
航跡推算分航跡繪算和航跡計算。
⑦ 建水 實習報告
建水實習報告
這次到建水實習 首先去的景點便是燕子洞。被稱作"洞幽燕奇,南天一絕"的燕子洞位於古城建水東30公里群山環抱的峽谷間,屬於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燕子洞風景區分為洞外自然林地、旱洞、水洞。
燕子洞以古洞奇觀、春燕雲集、鍾乳懸匾、采燕窩絕技等獨特景觀著稱於世。洞外古樹名木生於絕壁陡崖之間。3萬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葉茂,有數十種鳥棲息。洞內外岩壁上巢居著數十萬只白腰雨燕。
每年春夏期間,群燕飛來,如萬箭齊發。數十萬燕子出沒其間,呢喃之聲不絕於耳,燕聲和著水聲,在洞內共鳴,匯成一曲聲震山谷的溶洞交響樂。燕子洞盛產燕窩,當地農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長的洞頂,在鍾乳叢中採集燕窩,驚險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
溶洞一分為二,一干一濕,一上一下,上為干洞,下為水洞。干洞形似一巨大天生橋,兩面透光,洞廳寬敞可容數千人,傍山依勢自成—組石殿、石台,築有凌空棧道和空中游廊。石殿中鍾乳石幔低垂,石簾相掩,數十塊摩崖石刻及詩文碑刻遍布洞中,與水洞口的鍾乳懸匾遙相呼應。鍾乳懸匾是燕子洞獨有的奇觀,在離河面50多米高的洞頂懸垂的鍾乳上,掛有歷代的上千塊匾額,都是當地農民徒手攀登懸岩絕壁掛上去的,令人驚嘆不已。
瀘江河奔騰入洞,氣勢雄偉,十分壯觀。燕子洞的奇美絕倫還在水洞。由於千百萬年急流的沖刷和溶蝕,洞中峭崖嵯峨,鍾乳垂懸,千姿百態如鬼斧神工之作,探索其間,如游海底龍宮、藝術殿堂、神話世界,真可謂古、奇、幽、深。
從燕子洞出來後,隔天又拜訪了朱家花園及文廟。在建水古城內的建新街,有一組規模寵大的清代民居建築,這就是有「滇南大觀園」之譽的朱家花園。朱家花園是清末富紳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始建於清光緒年間,前後歷經約30年,於宣統年間終於落成。該建築佔地2萬多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呈「縱四橫三」布局,為建水典型的並列聯排組合式居民建築群體。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層出迭進,計有大小天井42個。整組建築陡脊飛檐、雕梁畫棟、精美高雅。庭院廳堂布置合理,空間景觀層次豐富且變化無窮,形成「迷宮式」建築群。時有單身遊客在沒有導游情況下,進門不久,就不知身在何處?出口在何方?大有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的感覺。
花園坐南朝北,人口為垂花大門。左側沿街的10間「呆腳樓」與其後的「跑馬轉角樓」相連,是當年的帳房和物資供給用房。右側前為家族祠堂,後為內院。祠堂前有水池,水上戲台,亭閣,庭蔭花木等。水池邊的右欄上有12幅石浮雕和詩詞書法,極具藝術價值。主人一定常邀文人雅士聚會於此,或談詩論政,各吐經綸:或飲酒品茗,吟風誦月。每至祭祀補祖宗,喜慶壽誕之日,則請滇戲名角前來水上戲台唱戲助興。每當此時,院內紅燭高照、香煙繚繞,鞭炮齊鳴,瑞氣氤氳、絲竹管弦,通宵達旦,一連數日,熱鬧非凡!
整組建築的正前為三大開間的花廳,左右兩側為小姐「綉樓」。花廳前是花園,左右對峙透空花牆,將其自然分隔為東園和西園。花園佔地面積甚大,正前有荷池,樹叢,苗圃,花圃散布其間,形成一座既典型而又富地方特色的南方私家園林。
以朱家花園為代表的民居建築是建水古城的得要組成部分,它內雅外秀、形制規整、布局靈活,空間豐富、層次漸進,環境清幽、色彩淡雅、裝修有度、結構統一,在豐富的形式中包容了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內地文化與邊疆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具有較高的建築藝術價值。專家學者來建水考察後,認為如此巨大規模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築群在國內實屬罕見,都給予較高的評價。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孫鐵青還揮毫題詞:「朱家宗祠,華麗民居,旅遊開放,建水一奇」。
朱家花園從落成至今的近百年中,因幾度被抄沒,解放後又幾度挪作他用,長時間未曾作過任何修繕。1990年建水縣政府收回朱家花園後,先後投資180多萬元,對其進行整體維修。1998年10月,朱家花園被列為我省第一期精品旅遊項目後,又投入近820萬元進行全面修繕並重建了後花園,才使這座百年老宅重新煥發出歷史的光彩。
如今,朱家花園已成為集住宿,觀賞,旅遊,娛樂為一體的,有一定規模的檔次的,有品味,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旅遊精品景點。特別是縣旅遊部門利用原建築房間眾多的特點,從二進院的四個院落中增闢了「梅館」、「蘭庭」、「竹園」、「菊園」共28個房間作為客房,供遊人入住,親身體驗清代起居生活方式。房間內的床,凳,桌,椅及宮燈贊美均採用紫木雕刻,體現清代風格:門僮及導游小姐的服飾和接待客人的清式禮儀,讓人有恍若置身百年前歷史生活的感受:游清代民宅,園紅樓幽夢。
在朱家花園感受了前人那雍容華貴的生活,又拜訪了為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家而興建的重要禮制性建築,這便是文廟。文廟又稱孔廟,幾乎遍布全國各地。據史料記載,明代全國就有府、州、縣三級文廟約1560所,清代則增至1800多所。
建水文廟始建於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經歷代40多次擴建增修,佔地面積已達114畝,其現存規模、建築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僅次於山東孔子家鄉的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全國大型文廟中名列前茅。建水文廟歷經700餘年能得以比較完好地保存下來,為人們研究我國古代尊孔崇儒的歷史,研究傳統的建築藝術創造了極其寶貴的條件。現已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水文廟完全依曲阜孔廟的風格規制建造,採用南北中軸線對稱的宮殿式,東西兩側對稱布置多個單體建築。原主要建築有包括一池、二殿、二廡、二堂、三閣、四門、五亭、五祠、八坊等共37個,現除杏壇、射圃、尊經閣、文星閣、敬一亭和齋亭被毀外,其餘31個建築都得到較為完好的保存。整個建築宏偉壯麗,結構嚴謹,給人以庄嚴肅穆之感,為建水這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增添了極其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
建水文廟建築群坐北朝南北分布,縱深達625米,共分七進空間。第一進空間從萬仞宮牆(紅照壁)至「太和元氣」坊。「太和元氣」坊是文廟的單體大門,屬四柱三樓三門道木牌坊。太和元氣坊門頭上的「太和元氣」四個貼金大字,是贊美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次間木柵欄門的門頭板上,刻有清雍正年間重修此坊時臨安府主要軍政官員的名字,左為文職官員,右為武職官員。石砌須彌座夾桿石上雕刻有龍、獅象,這是建水文廟不同於其它文廟的石作學海特色之一。「太和元氣」坊後是泮池。俗稱「學海」,自明弘治年間拓為橢冠。泮池北端築有一小島,上建「思樂亭」,島堤間由一座三孔石橋相連。「思樂亭」亦名「釣鰲亭」,有勉勵生員奮發努力,日後功成名就,猶如釣得深海中大鰲之意。人們來到這一引導性空間,第一眼就可以看見「學海文瀾」和均衡對稱的牌坊群落,給人們一種襟懷開闊、如入聖殿的感覺。
第二進空間為「太和元氣」坊至月台邊。進入「太和元氣」坊,迎面便是一尊3米多高的孔子銅像,令人肅然起敬。像後碧波盪漾的泮池,象徵孔子的思想猶如汪洋般寬廣、浩瀚和深遠。
義路坊從下馬碑開始,進入「禮門」、「義路」坊、「洙泗淵源」坊前半圓形月台廣場,為第三庭院空間。二、三進空間為建洙泗淵源坊水文廟最大的遊憩活動園林庭院環境空間,在這里可將遠山近水,如畫風光,盡收眼底,讓人不由贊嘆我國傳統園林的奇巧與壯美。
第四進庭院空間為「洙灑淵源」坊至欞星門及橫向對稱的「德配天地」、「道冠古今」、「賢關近仰」、「聖域由茲」四座牌坊及碑廊,是文廟園林氣氛甚濃的歷史文化碑刻展示區。欞星門東西兩側為碑林,其間立有石碑數十塊,記載了明清重修文廟的情況,是研究中原文化及儒家思想在邊疆傳播的重要歷史資料。
從欞星門至大成門為第五進庭院。欞星門的四棵中金柱穿屋頂而出,高出屋脊兩米余,柱頂上罩明代盤龍青花瓷罩,下段裸柱上有木製飾物,這是全國文廟中罕見的建築形式。五進庭院正中是專為紀念孔子辦學設教杏壇建造的杏壇,內用斗八藻井,瓦用黃色琉璃瓦,彩繪金龍和璽,規格很高。壇內豎明代「孔聖弦誦圖」石碑。杏壇左前有奎星閣;左後有名宦祠、金聲門,右後有鄉賢祠、玉振門。奎星閣、文昌閣供奉「奎星星君,文昌帝君」,取「奎主文章,魁星點斗,文運昌盛」之意。鄉賢名宦祠是為祭祀建水古代有名望的鄉紳、賢人和紀念古代建水籍在外地做官的名人而建的祠堂,屬於地方文廟的特有建築。
大成門以內至先師殿及兩廡兩耳圍合的第六進庭院空間,是文廟的核心和重點。此庭院由大成門、先師殿、東西兩廡、東西碑亭、東西兩耳組建成氣勢恢宏、格調高雅、金碧輝煌的方形建築群體,營造出文廟特有的建築意境。院內還有相傳植於元代的古松、古柏,植於明代的山茶和植於清代的金銀桂。院內的一對伏坐石雕白象,上馱一米多高的青銅花瓶,其造型體現了中原文化、邊陲文化和東西亞文化的交相輝映,取意為「象呈昇平」。
大成殿即先師殿,因清代著名書法家王文治任臨安知府時,曾題書「先師廟」三個榜書大字而得名。大成殿位於文廟建築縱向中軸線後部的最高台了上,以突出其在整個建築中的核心地位。它是文廟的中心,是祭祀孔子的正殿。全殿用材堅固粗大,共採用28棵柱作承重構架柱,其中20棵是用整塊青石斧剁鑿磨而成,形成古建築中十分特殊的石木構架承重結構。石龍抱柱前檐左右兩棵輔柱(角柱),上半部鏤雕成龍騰祥雲的「石龍抱柱」,下半部採用浮雕與透雕相結合的藝術手法,雕工精巧,十分珍奇。殿前拜台三面有石欄板望柱圍護,拜台中放置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銅鼎香爐,高2。85米,上部為宮殿亭樓牌坊建築式造型,四棵銅柱游龍盤繞,四足為四隻象頭,捲曲的象鼻支撐在蓮花座上,充分表現了儒家文化治理天下,力求達到四平八穩的政治效果。
大殿正面五個開間共有22扇雕花隔扇門,其中明間六扇各雕雲龍一條,組成「六龍捧聖」,排列於殿內孔子聖像前,象徵由孔子創建的儒學在古代意識形態領域內至高無上的地位;次間、梢間每扇為一中國民間傳統吉祥圖案,如「雙獅分水」、「喜鵲鬧梅」、「三羊開泰」、「旭日東升」、「竹報平安」、「祿祿有福」、「一路連科」等,共雕有一百多個大小動物及翎毛花卉,形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個個鏤空為立體狀,體現了古代木雕藝人的高超技藝,堪稱木雕藝術的珍品。大殿梁架、斗拱上的彩畫繪制精美,保存完好,也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大殿中共懸掛了清代帝王贊孔尊孔的「御題」貼金匾額八塊,它們分別是康熙的「萬世師表」、雍正的「生民未有」、乾隆的「與天地參」、嘉慶的「聖集大成」、道光的「聖協時中」、咸豐的「德齊幬載」、同治的「聖神天縱」以及光緒的「斯文在茲」,充分顯示了清朝帝王對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推崇備至。大殿東西兩側各有東西碑亭一座。東碑亭中立有清朝雍正皇帝的《平定青海告成太學碑記》。西碑亭中立有乾隆皇帝御制《平定回部告成太學碑記》,這是用兩塊巨石和滿漢兩種文字書寫雕刻而成的滿漢碑,兩塊碑上鑲一塊完整的碑首,將其聯為一體。該碑原立於北京文廟內,臨安知府雙鼎摹刻於建水文廟,實屬全國罕見的滿漢文碑。大殿後牆外牆腳處,還立有十多塊石碑,其中元代至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為「大聖至聖文宣王」的聖旨碑,為滇南現存最古老的碑刻。
大成殿至崇聖祠為第七進院落,崇聖祠是祭祀孔子前五代列祖列宗的場所,其為五開間三進深單檐歇山頂抬染式建築,通面闊24米,進深16.5米,高9米,佔地396平方米,前檐梁架、斗拱上施彩畫,圖案精美、色彩古樸,殿前有石攔板望柱(攔板24塊,望柱26棵),石攔板上刻有西湖24景名勝圖。
在大成殿庭院東西兩側,還有體現「廟學合一」的東西明倫堂。崇聖殿東側有二賢祠和倉聖祠。二賢祠是鄉人紀念明洪武年間被貶謫至文廟講學十餘年的兩位文人學士而建的祠堂。倉聖祠是祭祀我國古代發明者倉頡的場所。祠後還有象徵「孔林」的古柏樹林,使文廟更添庄嚴古雅之色。
自己修改一下 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也去建水實習了 報告都是自己整理的...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