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關於方言詞彙的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關於方言詞彙的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23 06:22:17

『壹』 幫我寫份關於普通話和方言的研究性學習的報告

小議雲南下關方言和普通話之間的語音差別
摘要: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雲南下關方言屬於北方方言,因此下關方言與普通話有很
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但同時也有不少差別存在。從韻母(母音)、聲母(輔音)以及聲調等方面對普通話
和以關迤語音為代表的下關方言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它們之間的語音差別,突出下關方言的語音特點,為推
廣普通話和研究下關方言提供基礎材料。
關鍵詞:下關方言;普通話;語音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地域上的分化,
使漢語共同語———普通話在各地區形成了變體,
出現方言。方言一方面保持自己的特點,一方面
又服從漢語共同語的發展趨勢發展。國家大力推
廣普通話,消除各地方言之間的隔閡。因此,研
究各地方言不僅可以了解各地的語言特點,同時
又為推廣普通話提供參考。
雲南下關方言是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
州大理市下關鎮居民的通用語言。本文主要以關
迤①語音為代表②與普通話進行對比研究,從而分
析兩者在語音方面的差別,突出下關方言的語音
特點。
下關方言屬於北方方言。因北方方言是現代
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所以下關方言與普通
話有很多相近甚至相同的地方,但同時也有不少
差別存在。
一、從韻母(母音)上來看
(一)單韻母(單母音)
1. a啊下關方言中的a和普通話的這個單韻

母發音相同。但在念以a為韻母的詞時,一些
「多音字」下關方言是分不清,統一隻讀一個音。
如: làxià「落下」(遺漏)、luòhòu「落後」,一般
都讀luò。在普通話中「他」讀[thA3],在下關
話方言中則讀[te]。
2. o喔下關方言中的「脖子」、「波浪」等
詞中的o與普通話中的發音差不多。但在與聲母
雙唇音b、p及唇齒音f相拼時,會產生變化。
如:普通話以o為韻母的字,如:「大伯」的
「伯」、「幽默」的「默」、「壓迫」的「迫」,下
關方言往往把o念成[e]的音;又如:「拜佛」
的「佛」、「蘿卜」的「卜」,則念成[u]的音。
還有的把bǒzi「跛子」念成bāizi。
3. e鵝下關方言讀「克」、「隔」、「核」等
字的韻母和普通話相近,但讀「哥」、 「科」、
「喝」、 「河」、 「鵝」等字時,卻把e念成o
或uo。
4. i (y-)衣下關方言中絕大多數這個音的
讀音和普通話一致。但在念「疑」這一以i自成
音節的字時,在-i前加拼一個聲母n。另外,水
果中常見的「梨」,下關方言中讀作[liε2]。
5. u (w-)烏在下關方言中有u和聲母m
相拼的字念u為o,如:「幕布」的「幕」、「羨
慕」的「慕」、「募捐」的「募」。還有和聲母z、
c、s、r相拼的字,以及u本身自成音節的字,下
關方言多念為[v]。
6.ü迂下關方言中的一些字常把韻母ü念
成u,如:「局」、「菊」、「橘」、「曲」、「育」、
「畜」、「續」等字。
(二)復韻母(復合母音)
1.前響復韻母
(1) ai哀下關方言中的念法與普通話中的基
本一致,但與聲母雙唇音b相拼時韻母ai念作
[e],如:「白」、「百」、「佰」、「柏」等字。
(2) ei誒下關方言中「給」、「黑」、「肋」
等字中的韻母ei念作[e],「准備」的「備」字
把韻母ei念成i。在與l或n相拼時,一般會在聲
母與韻母之間插入介音u,讀為[uei],如
「類」、「累」、「雷」、「內」、「餒」等字。
(3) ao熬下關方言中常把ao念為uo,如:
「貿易」的「貿」、「鑿子」的「鑿」、「烙印」的
「烙」、「著涼」的「著」,特別「著」這個「多
音字」,下關方言中一律只念成zuó。
(4) ou歐有些詞的韻母ou下關方言念成u,
如:「車軸」的「軸」、「妯娌」的「妯」,有時
候「吃肉」的「肉」也由ròu念成rú。
2.後響復韻母
(1) ia呀下關方言中的發音與普通話中的基
本一致。
(2) ie耶下關方言中韻母為ie的字,有的
把ie念成üe。如:「茄子」的「茄」。普通話中
「血」有兩音,下關方言只讀[yε3]一音。有的
字不僅韻母的讀音被改變,而且聲母也發生很大
變化。如:「畢業」的「業」讀niè、「鞋子」的
「鞋」讀hái、「螃蟹」的「蟹」讀hǎi、「解放」
的「解」讀ɡǎi、「逛街」的「街」讀ɡāi、「世
界」的「界」讀ɡài。
(3) ua哇下關方言中的念法與普通話中的

『貳』 宣威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的對比研究開題報告

宣威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的對比研究開題報告你格式發來,老姐在線幫你填寫

『叄』 急求兩篇關於中國方言文化的3000字論文………

你這篇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網路文庫都有!

==================論文寫作方法===========================

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的,與其花人民幣,還不如自己寫,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通讀一遍,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
參照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補充內容,實在不會,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
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肆』 自考論文老師讓馬上交論文,但是不會寫答辯問題,我寫的是有關方言詞彙研究的,希望哪位大神知道幫一下忙

答辯問題?怎麼可能呢?只要把論文寫好就可以了。到時導師通過你的論文,答辯時由導師自己提問題啊,然後由你來回答。

『伍』 關於陝西方言的論文 語言類畢業論文

一、聽力(每題一分)
1、甲:今兒個把額餓日塌咧!
乙:走,咥泡饃豈!
問:他們打算下一步做什麼?
A、喝湯 B、吃飯 C、找美女 D、打架
2、甲:諞撒?
乙:出麻達咧,瞀亂,諞個錘子!
問:「乙的心情如何?」
A、愉快 B、郁悶 C、暴怒 D、平淡
3、甲:還暮囊啥?
乙:佼佼啥,這不畢咧!
問:對話者的身份最可能是
A、領導和群眾 B、父母與孩子 C、夫妻 D、顧客與小店老闆
4、甲:額要洋芋茬茬?
乙:搡眼地很,少吱哇,等你大回來拾掇你。
問:乙答應了甲的請求了嗎?
A、完全答應了 B、答應由其父親解決 C、沒有答應 D、答應給雙份

二、閱讀理解(每題二分)
Ⅰ. 乃一天,額開車拉大炭。一個女娃在前途當處社:「 教俄挫一哈 你外車剛好過我屋達哈。」額社:「 莫項 車上頭本來裝遼美美一車廂炭。」 女娃社:「 吖教額綽到你外炭上哈 」額想,她不談嫌,就教她挫。zei他媽,個哈哈女子殘火地很,哈了車,額才看額外大炭都成碎渣渣。
1、文中的「額」在做什麼工作?
A、燒炭 B、幫助迷路的小女孩 C、運煤
2、「莫項」是什麼意思?
A、不行 B、不要吵 C、別多想 D、別害怕
3、「女娃」向「額」最後提了什麼建議?
A、要「額」給空半個位子
B、她要坐在車頂
C、她決定先幫「額」幹活,然後再乘車
D、她想讓另外一輛車來拖這輛車。
4、女孩走後,「額」是什麼心情?
A、失落 B、生氣 C、感激 D、後悔
5、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
A、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
B、一個助人為樂的故事
C、一個很恐怖的鬼故事
D、一個給成人看的故事

三、詞彙與結構(每題0.5分)
1、「你個——娃娃,跟女子娃娃欺混啥哩!」
A、瓜呆 B、 哈松 c、木器 D、扎勢
2、「黑了晚,把畢兒蓋——,不了涼了你!」
A、嚴窩 B、緊嘎 C、厚實 D、松稀
3、「這件衣裳花,你看咋樣?」
「恩,顏色——、亮騷。」
A、漂亮 B、宣錦 C、土氣 D、花哨

四、翻譯句子(每題四分)
1、有一群人圍在一起下象棋.有一個人觀棋支招,結果把話說錯了.另一個人說:「你把屁放煙盒拿扒抓.你胡說啥呢.你去阿達遠給阿達走 !」

2、一隻老鼠喝多了酒,就對一個貓說:「今兒額奏立到支大哈,你娃司伙把額動嘎子。」
對下列的句子進行翻譯:
1.—你胡說啥呢.你去阿達遠給阿達走—————————————————
2.—今兒額奏立到支大哈,你娃司伙把額動嘎子—————————————

五、簡答
俄剛一下火車不知哪個挨球的,在俄灑上培樂一哈,俄不敢念喘更不敢痞干!為了表示歉意,俄給人家買了二斤蘋果,一斤是哈哈另一斤是女女.人家說稱的蘋果有點孽給俄搭了一個蟲念.俄給人家掐了,過去人家光撥拉多腦,還說:「你這不是嚷俄尼嗎?還不如給俄買一大老碗哈水面?」俄說吃你娘的個爵後跟尼.俄看你私屎爬牛到茅坑,行死哈。
1. 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
2.俄遇到的可能是什麼人?
3.「俄說吃你娘的個爵後跟尼」,「你娘的個爵後跟」可以吃嗎?
4.文中對「頭」用了兩種表達方式,請找出來。灑上、多腦
5.給本文取一個貼切的題目。

六、寫作(15分)
材料: 樹上各咎著兩只巧,一隻美巧一隻哈巧.哈巧對美巧社你邁過挪一哈,美巧社挪不成再挪奏飛哈起咧.哈巧社末四,飛哈來餓摟著你.美巧羞澀罵:哈松
要求:1.根據所給材料,自由發揮,可以續寫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或抒發感情。
把這些讀懂就可以寫論文了

『陸』 宣威方言詞彙與普通話的對比研究開題報告

1.高瞻遠矚抄:站得高,看得遠,不要就襲事論事。有時看上去好像沒有什麼,但認真分析一下還是能夠發現問題。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問題中發現了問題,這就是高瞻遠矚。
2.見微知著:也就是說,要從報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種發展的趨勢,看到一種大的事情。
3.由表及裡:要從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質進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時兩個事物看上去沒有什麼聯系,其實他們有一定的內在聯系,你要能把他們掛起鉤來。

『柒』 普通話與桂柳方言在詞彙方面的研究

普通話與方言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漢語還存在比較嚴重的方言分歧,給人民交往帶來不便,因此需要一種通行全國的共同語言,這就是普通話。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准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 」

雖然,漢民族在古代就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共同語,但是許多方言的存在是不爭的事實。我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山高水長,交通阻隔,方言比較復雜。語言學家根據方言的不同特徵,劃分了七大(八大、十大)方言區:

『捌』 急!!!~~~關於方言的論文,1500字

在山西的晉中、晉西北一代有很多土語是很古老而優雅的:「居舍」--就是屋子、「家裡」;「箸秸」--一種灌木,秸桿很直,質地堅硬,過去老鄉很少用竹筷,就是用「箸秸」桿來作筷子的。箸是筷子,秸是秸桿,箸秸是作筷子的秸桿。現在山西人沒有「箸」的說法了,但是「箸秸」的名稱一直沒有變;3「.參差不齊」--不識字的農民都有這樣的口頭語,而且讀音絕對正確:「cencibuqi」。只有上過學的人才可能讀成「canchabuqi」「兀」--一種方形的凳子;「兀的」--語氣助詞,意思比較寬泛,類似「那麼」、「當然」、「可不是嘛」等意思。例:「你會唱京劇?」「兀的哩!」這個詞在元曲里經常看到,現在仍然是當地人的口頭語。「舁」--抬的意思。這個字似乎很古老了。《說文解字》解釋是:「舁,共舉也」。「荷」--承擔、搬動的意思,也引申為一般的「拿」、「攜帶」。這是非常普遍的口頭語。「荷不動」,就是拿不動的意思。這個用法也很古老,漢朝張衡《東京賦》有「荷天下之重任」句。8.「惡色」--就是垃圾。這也是很古老的用語。色,是種類的意思。惡,是「丑惡」,「卑劣」的意思,和「美」、「好」反意。現在台灣人講的「國語」中把「垃圾」讀作「lèsè」和山西方言接近。9.「惡水」――是指臟水、污水,不是我們一般說的「窮山惡水」的「惡水」。說「惡」而不說「臟」,是不是也很文雅?10.「巡田」――就是秋天看護莊稼。別的地方叫「看秋」,「護秋」,遠不如「巡田」富有韻味。每到秋天,村裡會指定專人擔負巡田的職責,擔負這種責任的人被稱為「巡田的」。「巡田的」很厲害,一般都會幾下拳腳。基本的裝飾是,腰裡纏一條長長的藍布作的腰帶,腰間別一個小小的「馬床」。所謂馬床,是一種三條腿的袖珍小凳子。馬床有兩個用途,一是巡田的累了可以隨地坐下休息,更重要的用途是用來打人――打那些偷莊稼、蔬果的大人小孩。一般是打屁股。據說打上很疼,但是又不至於打壞筋骨。1「胡闌」――圓圈、環的意思。引申為「那一片地方」。元曲《高祖還鄉》有雲:「一面旗白鬍闌套住個迎霜兔,一面旗紅曲連打著個畢月烏」,這里「胡闌」是環的意思,曲連是圈的意思。現在的山西中部和北部也還是這樣的說法。這是一種單字復音的語言現象。胡闌,取「胡」字的聲母,和「闌」字的韻母,連在一起快讀,就近似於是「環」;曲蓮,取「曲」字的聲母,和「連」字的韻母,連在一起快讀,也就近似於「圈」。在山西中部、西北,以及內蒙古西部的方言里,這樣的現象還可以舉出許多。比如,「圪勞」是「角」的意思,山西民諺:「得過且過,陽圪勞勞暖和」,「陽圪勞勞暖和」就是靠著牆角曬太陽;不闌,是「拌」的意思。山西有一種麵食,是用莜麥面拌成小塊狀然後蒸熟,稱為「不闌子」;再比如,木板受潮變形,普通話謂之「翹」,山西方言說「圪料」等等。據有的語言學者說,這種單字復音,是更加古老的一種語言現象。據說,有很多單音的詞彙,本來就是復音,比如上面說的「環」、「圈」等,但是在文字產生以後,古人為了減少刻、寫文字的工作量,就盡可能地用單音的字來表達,這就是「胡闌」變成「環」、「曲蓮」變成「圈」、不闌變成「拌」的原因。1網友心行先生問:「這個『兀』。真的不是那個『杌』嗎?你描述的就是我印象中的『杌子』」。兀子,就是「杌子」,兀是本字,木字邊是後來加的。漢字的發展,是由簡到繁的歷程。現在有的人以為漢字越是繁體越古典優雅,其實不是。山西方言說「兀」,不會這樣「突兀」,口語里是說「兀兀」或「杌子」。假如再進一步地分析,「兀兀」和「杌子」也是有區別的。兀兀是指小的那種,可以隨意搬動;兀子,是指大的一種,不可以隨意搬動的。

順便說一下,山西方言里的字詞的組合結構是很有意味的,不但有感情色彩,也有概念的區別。比如說「牛」,一般不會說這一個字,而是說「牛兒」,這是指大的牛。說小牛,不說小牛,說「牛牛」,就有了可愛的情感色彩。但是「牛牛」還有另外的意思,是指那些可愛的小蟲子。再比如「狗」,也是這樣,稱大狗為「狗兒」,稱小狗為「狗狗」。狗狗也有另外的意思,是父母對年幼的孩子的最親切的稱呼。再比如,吃飯用的勺,山西人說「勺子」,是指用來從鍋里往碗里舀飯的大勺,至於放在碗里碟里的小勺,山西人稱之為「勺勺」。山西有很多人的小名叫「狗狗」,假如是排行老二,往往叫「二狗」,老三就叫「三狗」。都是昵稱,愛稱。我們老家村裡叫二狗三狗的很多,為了區別,就在前面冠以姓氏曰「張三狗」「李二狗」。當然,他們都有正式的官名,但是除了村上開會,一般不用。假如這「二狗」「三狗」的有什麼特點,就在前面加以標記,比如叫「疤三狗」--是說臉上有麻子的。說到名字,也透露著山西地方的文化底蘊。前面說的「二狗」「三狗」之類,僅僅是一種類型。還有不少是以出生年的天乾地支來稱呼。比如,有叫「甲午兒」的,是在甲午年出生,加「兒」字尾音,也是表示親切。類似的有:「甲戌」、「辛未」等。1「恓惶」――山西人不說「可憐」,說「恓惶」。查《辭源》,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有三個――「恓惶」、「棲遑」和「凄惶」。據辭源的解釋,「恓惶」為煩惱不安貌,例如:唐人韋應物詩句:「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棲遑」是奔忙不定的意思,如,晉人陸機:「德表生民,不能救棲遑之辱」;「凄惶」為悲傷懼怕,舉例:金董解元《西廂》:「兩口兒合是成間別,天教受此凄惶苦」。結合例句理解,這三個詞語的不同的解釋,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奔忙不定是指行為,煩惱不安和悲傷懼怕是由這種行為導致的心理狀態,而這三種含義假如用一個意思來概括,那就是值得同情,可憐。所以我猜測也許這三個詞其實是一個的詞語的不同寫法,或者是由一個詞語演變而來。而山西口語中的「恓惶」所表達的含義和情感,就包含了上述三個詞語的意思。比如:「看那孩子哭得真恓惶哩」――意思就是說那個孩子哭得很「悲傷」;「那年月,日子過的真恓惶」――是說為生活奔波不定,受苦受難的意思。不過,山西話里的「恓惶」可能比字典上的解釋有了更加豐富的感情色彩。比如,母親說兒子「俺孩恓惶的可是個好孩!」――是說自己的孩子孝順、聽話、辛勞,言語中飽含了母親的對兒子的疼愛之情。對別人談論自己的朋友或相識「某某恓惶的可是個好人」――就不僅是同情,更多的是贊賞了。要飯的假如在山西乞討,不說「可憐可憐吧」,說「咳,大爺大娘,恓惶的給上些吧」,這里的恓惶就是「可憐」的意思了,不過語法結構和現代普通話還是不盡相同。1「咥」――一個土的不能再土的方言,寫下來卻是一個古的不能再古的字眼。猛吃猛喝,在北京的俗語中,大概是「甩開腮幫子狠吃」之類,在山西太原、榆次、祁縣、太谷一帶,說法就簡單多了:「咥吧!」「咥」,讀「die」,陽平,吃的意思,但是不是一般的吃,是指老虎、狼等猛獸的咬嚼,如《易經˙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又如明朝馬中錫《中山狼傳》:「是狼為虞人所窘,求救於我,我實生之,今反欲咥我。」不咥人,就是不吃人,「咥我」就是吃我。「咥」,就是狼吞虎咽似地大快朵頤。說打某人的秋風,吃他一頓,也說:「咥他一頓」。1「窈窕」――說來你也許不信,這個幾千年前的「艷

詞」至今仍然活活潑潑地保持著青春的魅力,她不僅存在於那些引經據典的文字里,而且就活在老百姓的口語中。

晉中一帶的人評價一個妖艷的年輕女子的時候,會這樣說:「那妮子,可『yāodiào』哩。」這「yāodiào」該怎樣寫?是「妖調」嗎?讀音差不多,可是意思似乎不是很准,而且也不是一個規范的詞彙啊。這需要以晉中方言的發音為依據來分析。在這一帶,許多聲母為「T」的字,讀如「D」,比如「柳條」不是「liǔtiáo」是「liǔdiáo」,說「桃子」不說「taozi」,說「』er」。那麼,窈窕,用晉中方言說,就是「妖調」,倒過來,現在人們形容女人說「妖調」,很有可能就是詩經里的「窈窕」。當然,我這里有推測的成分,但是又有那種考古能避免推測呢?1「倒插插」――這是什麼意思?假如我不說,讓你猜,不是山西人的恐怕很難猜到:是指衣服上的口袋!「倒插插」,也簡稱「倒倒」,這是晉中一帶的方言。為什麼把口袋說成倒插插?這也是有些來歷的。大家都看過古裝戲。所謂古裝,實際上大體是明朝的服裝樣式,它有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袖子普遍很寬。到了清朝,推行馬蹄袖,袖口變窄了,就沒有這么寬了。明朝以前的衣袖和現在相比,不僅寬敞,而且多一個功能,就是可以裝一些小的物件,如手帕之類。戲曲里也會看到這類細節。袖子里怎麼能裝住東西呢?原來,袖口裡面縫有口袋。這口袋的口子和袖口的方向是倒著的,裝東西要倒著插進去,所以就叫「倒插」。晉中人講話,凡是指稱小一些事物的名詞喜歡用疊音來表示,這種縫在袖口的口袋當然不會有多大,所以就說叫「倒插插」。到了清朝,改穿滿式的馬蹄袖,袖口變窄了,不便裝東西了,口袋就不再縫在袖口,改在衣襟底下了,方向也不是倒著的,但是「倒插插」這個名字還是保留了下來了。可是為什麼別的地方不這樣說呢?這是因為,本來意義上的「倒插插」是明朝以前的服飾,滿清人從關外來,不是這種裝扮,人家也沒有這種說法。統治者的語言總是時代語言的主導,京城地方的說法當然也就隨著變了。京話歷來是官話的基礎,「倒插插」被滿清人擠出京話,不入流了,漸漸地就邊緣化了。至於山西,不知道是因為閉塞,還是山西人執拗,不會在「倒插插」問題上與時俱進,抱著這個這個很古老而悠久的名稱不放,但是究竟時代在變化,語言在變化,於是「倒插插」就退化為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