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中西方文化差異)英語翻譯類論文開題報告
首先,思維與語言的關系猶如母與子的關系。先有人類思維後有語言、圖畫、音樂等外在表現形式。Language serves as dress of thought.Thoughts are always expressed by words
Without thinking,language would be meaningless?
那麼,思維又是如何作用在語言形式上的呢?通過研究可知:思維---表現法---語言具體形式。
現在,我們就來簡單分析一下中國人與西方人由歷史淵源、地域特性及哲學與文化心理不同而導致的思維的根本差異。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即所謂「靠天吃飯」。農業、土地與民生息息相關,所以就形成了「天人合一」這一中國文化的精髓。即把人與自然視為和諧統一的整體,人類文化與天命自然統一。The Taoist notion Of following nature is closed related,as in other naturalistic movements,to the idea of fate.這種中國文化的最高境界使中國人習慣於崇尚自然、行於自然;不違天命、順其自然的處世哲學和宿命論,即Let things remain as they are.而在人與天地萬物協調共存的世界中,則存在著循環往復、生生不息的發展變化。美國人說這是moving in endless circles and repeating it over and over again。中國的儒家與道家哲學就深深體現了這種觀點。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歸於道」等,這就是漢民族的循回式思維方式,比如在語言表現法中有回環式: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及遞進式表達: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中國人表達事物總是按時間和事理發展順序由因到果、由先到後、由大到小進行闡述,這種思維模式可稱為具體一般型表達(Particular-General Pattern)。習慣於問題解決型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它們不僅在語言上如此,在文化藝術、經濟活動中也都佔有統治地位。也就是說中國人擅長具象思維。
西方人恰恰相反,他們一向將人與自然分隔開來,認為思維是獨立於自然之外的客觀事物,講究「人物分立」,人能夠通過斗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從美國前總統里根(Ronald
Reagan)說過的一句話之中我們就可見一斑:
I do not believe in fate that falls on us no matter what we do,but,1 do believe in fate that will fall on us if we do nothing.(我不相信,無論我們做什麼,我們的命運都一樣;但是我相
信,如果我們什麼都不做,我們的命運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He wants us to believe in the struggle,not in the fate.諸多此類象美國人熱衷於job-hopping(跳槽),美國人的夢想便是being a self-made man from rags to riches。再比
如,從東方人與西方人做事的動因也可以發現:
The Chinese is always described a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done before.And the Americans a person who does things because they haven』t been done before.(中國人做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以前有人做過;美國人做一件事是因為這件事以前從未有人做過。)Americans love to try something new mostly because of a belief that newer maybe better.(美國人喜歡嘗試新事物,很大程度上因為他們認為更
新的可能是更好的。)
通過研究可知,英語自莎士比亞時代以來有很大發展。英語被譽為理性語言,這與歐美哲學較早與改造、征服自然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特別是培根和洛克等一代啟蒙哲學家恪守的客觀形式化方法(即邏輯論證)很有關系。British people l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cause these fields of study bring the excitement of new discovery. (英國人熱愛科學技術因為它能帶來新發現,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最有力武器。) The love of change is closely tied to faith in improvement.培根思維精深周密;洛克的哲理明豁通達,對英語影響極深。「哲學思辯」(Speculative Philosophy)使他們將英語化為對人類經驗(物理變化經驗、感覺經驗、價值經驗)理性構建的精闢描述。從語言學角度來說,培根和洛克等一代理性主義哲學家實質上為英語作了科學規范,以至被稱為: 「King』s English'』。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理解: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是一般具體型思維,擅長抽象思維,總是先概括後分解、先表態後敘述、先總結後事例、先整體後細節,由果到因、由小到大等。眾所周知,地名的敘述便為一例。
由於中西思維模式的迥異,說話的語序就存在很大區別,所以中國式英語頻繁出現。舉例說明:
我原先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遊,後來不得不取消,這使我很掃興。
中國學生就常按中文語序脫口而出,使語義重心落在後面。實際上,按英語思維習慣應先概括,將語義重心放在前面,然後分解開來,所以應翻譯成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l had intended to pay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
再看下面典型的例句:「在全球經濟事務中,中國應繼續保持一個積極而充滿活力的力量,我堅信這是符合我國利益的。」
讓我們看英語的語序: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t』s in the interests Of my countrymen that China should remain an active and energetic power in global economic matters.
由此可見,漢語是按時間順序和邏輯發展關系由先到後、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論證,而英語則相反。
簡單句中英漢語序的對比:
中文:主語+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方式狀語+謂語+賓語
我每天早上在室外高聲朗讀英語
英文:主語+謂語+賓語+方式狀語+地點狀語+時間狀語
I read English loudly in the open 一、引言
詞是語句的基本單位,通常所說的話都是由一個個詞構成(陸國強,1983年)。在某些人看來,學語言,如英語,就是把一個個的詞、片語、短句學好,掌握其讀音、拼寫及意思,同時掌握一些基本語法,知道如何把一個個的詞、片語及短語連接起來。掌握了這些,英語就學得差不多了。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只是把單詞按字面意義串起來,而絲毫不懂有關文化背景知識,在實際運用中是行不通的。例如:
(1)英語中green with envy是什麼意思?人們忌妒或羨慕時臉色真的變綠或發青嗎?
(2)英語中說 Paul was in blue mood; Paul(保爾)是什麼情緒?高興、激動、悲哀,還是什麼?
在上列兩句中,green(綠)和 blue(蘭)都不是指顏色,兩個詞都有別的意思--某種文化方面的聯想--從字面上看這種意思不明顯。在詞典上,green 這個詞有「(臉色)變綠」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個固定片語,不過表示「十分妒忌」而已。blue這個詞與mood之類的詞連用表現某種情緒時,表示「沮喪的」、「憂郁的」,例2之意為「保爾情緒低落」。以上兩個例子就涉及詞的字面意義和聯想內涵意義,這就是語言文化差異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許多學生在理解目的語(target language)時,遇到的障礙並非語言知識造成,而是由文化差異導致的。由此可見,在詞彙教學中加強語言文化因素的對比顯得尤為重要。
二、語言與文化
學語言的目的是為了交流。毫無疑問,詞彙教學也要為這一目的服務。人類的交際不單是一種語言現象,也是一種跨文化現象。在教學中,要對兩種交際文化進行對比,我們首先從文化談起。
文化 culture一詞是一個含義極其廣泛的詞語。它狹義指文學、音樂、美術等,而廣義講是一個社會學術語,按照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對「文化」所下的定義,我們所說的「文化」是指一個社會所具有的獨特的信仰、習慣、制度、目標和技術的總模式。(鄧炎昌,劉潤清 1989年)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載體和折射鏡。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可以窺見該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形態。英語詞彙作為英語中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組成部分,最能反映英美文化獨特的魅力和內涵。學習英語詞彙,實際上也是學習西方文化。對於在母語環境下學英語的中國人來說,應該了解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影響下,英漢詞語之間所存在的差異;從另一方面看,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徵,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
例如:
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東風」即是「春天的風」,夏天常與酷署炎熱聯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燒」、「驕陽似火」是常被用來描述夏天的詞語。而英國地處西半球,北溫帶,海洋性氣候,報告春天消息的卻是西風,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西風頌》正是對春的謳歌。英國的夏季正是溫馨宜人的季節,常與「可愛」、「溫和」、「美好」相連。莎士比亞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中把愛人比作夏天,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學生能體會到莎翁的「愛」嗎?
關於英漢習俗差異,最典型的莫過於在對狗這種動物的態度上。狗在漢語中是一種卑微的動物。漢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都含有貶意:「狐朋狗黨」、「狗急跳牆」、「狼心狗肺」、「狗腿子」等,盡管近些年來養龐物狗的人數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變,但狗的貶義形象卻深深地留在漢語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語國家,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英語中有關狗的習語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語言的影響而含有貶義外,大部分都沒有貶義。在英語習語中,常以狗的形象來比喻人的行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個幸運兒),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學不了新東西)等等。形容人「病得厲害」用as sick as a dog,「累極了」是dog-tired。與此相反,中國人十分喜愛貓,用「饞貓」比喻人貪嘴,常有親呢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
宗教信仰有關的習語也大量地出在在英漢語言中。佛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人們相信有「佛主」在左右著人世間的一切,與此有關的習語很多,如「借花獻佛」、「閑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等。在西方許多國家,特別是在英美,人們信奉基督教,相關的習語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幫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獄去)這樣的詛咒。英漢兩種語言中還有大量由歷史典故形成的習語,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的。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等。英語典故習語多來自《聖經》和希臘羅馬神話,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塗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棗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
三、中學英語詞彙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人學英語大多數從初一開始,近年來才開始在部分小學或幼兒園開設英語課。從6年的中學英語學習過程中,筆者發現教師授課都存在一個普遍特徵,那就是先教單詞、短語,再講授課文和做練習。對於單詞的講授無不遵循三個原則:音、形、義,其中「義」也僅僅停留在單詞本身的字面意義上。而對於課文的講授則過分強調語言規則,即一個個的單詞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組合成句子以及某些單詞和短語在這個句子中充當什麼成分。另外,對學生所掌握詞彙的考核也僅僅停留在要求學生會讀、會寫以及會運用單詞簡單造句,對於文化知識或是自身缺少了解,知識面不夠廣博,或是以為文化知識對學習語言,對提高考試成績無多大關系,因此往往一帶而過,甚至乾脆置之一旁。這種做法的弊端是顯而易見的。絕大部分學生完成六年的英語學習,腦袋中也裝滿了單詞和短語,可惜無法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學到的仍然是「啞巴英語」。就是在中學英語新教材已經全面使用的今天,由於以上種種原因,雖然平時注意聽、說訓練,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詞彙進行簡單交流,但由於對語言差異問題缺乏了解,以至於詞彙使用不當,出現諸如把「力大如牛」譯成「as strong as cow」,把「凡人皆有得意時」譯成「Every person has a happy day.」,把「揮金如土」譯成「to spend money like earth」,產生交際方面的一系列錯誤。它們的正確形式為 as strong as a horse; Every dog has its day;to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以下的英語學生能理解其含義嗎?如:as blind as a bat(有眼無珠), to rest on one』s oars(暫時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奮力圖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四、中、英文化比較及英語詞彙教學
1、字面意義和涵義
字面意義就是基本的或明顯的意義。
詞的涵義是詞的隱含或附加意義。
從這個定義的解釋看,對於學外語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詞的字面意義,而且要知道詞的涵義。不了解詞彙涵義,會在語言上犯嚴重錯誤,有時誤把好言當惡語,引起談話者的一方或雙方不快;有時誤把嘲諷當稱贊,被人暗笑。
如「peasant」一詞,是「農民」之義,但外國人眼裡不是「農民」之意。英語中的peasant與漢語中的「農民」所體現的意義並不完全相同,可能有不同的涵義,英語中的peasant是貶義。《美國傳統詞典》給peasant下定義:「鄉下人、莊稼人、鄉巴佬」,「教養不好的人、粗魯的人」。《新編緯氏大學詞典》:「一般指未受過教育的、社會地們低下的人」。在漢語中,「農民」指直接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人,無論在革命斗爭中或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都是一支重要的力量,絲毫無貶義。農民應譯成farmer。
再如,politician 和statesman這兩個英語詞。Politician是「政治家」嗎?反過來說,漢語中的「政治家」這個詞應該怎樣譯成英語呢?有些略懂英語的學生譯作politician,這是不合適的。Politician這個詞在美國英語中,往往有很強烈的貶義色彩,引起別人的蔑視。它只為謀取個人私利而搞政治、耍手腕的人。這個詞還有「精明圓滑的人」(smooth--operator)之義。指一個人做事和說話時,信心十足,非常老練。漢語「政治家」這個詞應譯為statesman,在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當中都很貼切,statesman主要表示善於管理國家的明知之士;人們通常把有威望的高級政府官員稱為statesman。
事實上,中英兩種語言在字面意和涵義上有以下的關系:
1)、字面意義與涵義相同或相似
(1) 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後行
(2) Burn one's boat.破釜沉舟
(3)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熱打鐵
(4) An eye for an eye, 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5) to lose one's face, to save one's face丟面子,保面子
2)、涵義相似,字面意義不同
(1) The grass is always greener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fence.這山望著那山高。
(2)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3) That's a piece of cake.那是小菜一碟。
(4)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
(5) Let sleeping dogs lie.切勿打草驚蛇
3)、涵義不同,字面意義相似
(1) to fish in muddy water(英語:形容多管閑事,自討沒趣)渾水摸魚
(2) to 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英語:令人毛骨悚然)令人發指
(3) to blow one's own horn(英語:自我炫耀,自吹自擂)各吹各的號
(4) to lock the stable gate after the horse has bolted(英語意思是「太遲了」)亡羊補牢
4)、涵義與字面意義都不同
(1) Modest dogs miss much meat.(英語:謙虛的狗沒肉吃。)滿招損,歉受益
(2) Where there is fear there is modesty.(原為拉丁語格言:謙虛源於膽怯。)老王買瓜,自賣自誇(反諷)
(3) An excess of modesty obstructs the tongue.(英語:謙虛過分束縛舌頭。)自知之明(贊譽)
2、日常談話中的文化判別
見面打招呼
中國人在吃飯前後打招呼的常用語「吃(飯)了嗎?」而美國人則用「Hello」或「Hi」等。如果不理解其涵義,美國人會認為,這種打招呼是說:「沒有吃的話,我正要請你到我家去呢。」總之,這樣打招呼在西方有時意味著邀請對方去吃飯。
再如,漢語中的「上哪去啊?」以及「到哪兒去啊?」這樣打招呼的話直譯成英語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用這兩句英語來打招呼,大部分講英語的人聽了會不高興,它們反應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著嗎?)
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3、稱呼語中的政治地位差異
無論在英國或是在中國,人們的政治地位及身份是有所差別的。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一起,這就產生了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們之間的交際問題。中英稱號不同:
王院長Principal Wang,劉軍長Army Commander Liu,馬經理 Manager Ma
這一點教材中都有時不注意,如: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現過「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語。「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將會感到莫明其妙。
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學生們稱呼一位工人為「Uncle Wang」, 這也是中文思維套用英語的現象。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於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於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Smith」、「Auntie 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英語文化中只有關系十分密切的情況下才使用此類親屬稱謂且後面不帶姓,只帶名,如「Uncle Tom」。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於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 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或「How can I call you」等,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為Teacher Wang。 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於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王老師=Teacher Wang。此外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唐秘書」、「張護士」稱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4、其它社交禮節上的不同
以please「請」為例。但是在某些場所卻不宜用英語please。讓別人先進門或先上車時,不說please,一般說:After you。但是初學英語的人常用You go first,這是不對的。在餐桌上請人吃飯、喝酒、或者請人抽煙時,一般用Help yourself(to sth.),也不用please.。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繫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幾乎用於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准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麼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麼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 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盪直率的不同風格。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外表、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稱贊別人的外表時只稱贊她努力(打扮)的結果,而不是她的天生麗質。因此贊美別人發型的很多,贊美別人漂亮頭發的很少。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
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為什麼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麼?」(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或監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❷ 中英習語翻譯比較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可以搬忙做的哦。
日記、參觀記、回憶錄,以及一部分書信等。
側重記事的論文,以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果為重點,如《一面》。
側重狀物的論文,以狀物為主,借象徵抒懷,如《白楊禮贊》《石榴》《海燕》。
❸ 中英文動物詞彙文化內涵差異開題報告怎麼寫
這個好搞定.
❹ 淺淅中英教育方式對比論文 開題報告 英文版
方式對比論文 開題報告
沒問題的 原創的
❺ 中英文化差異的論文
中英飲食差異中文
中西方的飲食方式有很大不同,這種差異對民族性格也有影響。在中國,任何一個宴席,不管是什麼目的,都只會有一種形式,就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圓桌,這就從形式上造成了一種團結、禮貌、共趣的氣氛。美味佳餚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賞、品嘗的對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人們相互敬酒、相互讓菜、勸菜,在美好的事物面前,體現了人們之間相互尊重、禮讓的美德。雖然從衛生的角度看,這種飲食方式有明顯的不足之處,但它符合我們民族「大團圓」的普遍心態,反映了中國古典哲學中「和」這個范疇對後代思想的影響,便於集體的情感交流,因而至今難以改革。
西式飲宴上,食品和酒盡管非常重要,但實際上那是作為陪襯。宴會的核心在於交誼,通過與鄰座客人之間的交談,達到交誼的目的。如果將宴會的交誼性與舞蹈相類比,那麼可以說,中式宴席好比是集體舞,而西式宴會好比是男女的交誼舞。由此可見,中式宴會和西式宴會交誼的目的都很明顯,只不過中式宴會更多地體現在全席的交誼,而西式宴會多體現於相鄰賓客之間的交誼。與中國飲食方式的差異更為明顯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將所有食物一一陳列出來,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動自由,這種方式便於個人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必將所有的話擺在桌面上,也表現了西方人對個性、對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擾,缺少了一些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調。
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差異。但是,這種差異似乎在隨著科學的發展而變的模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以不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更注重它的衛生與營養了。尤其是在經歷了非典以後。還有,人們因為越來越繁忙的工作,覺得中餐做起來太麻煩,不如來個漢堡方便等。這樣一來在飲食上差異也就不太分明了。
ENGLISH
Center the western diet way has very greatly differently, thiskind of difference is also influential to the national disposition. InChina, any banquet, no matter is any goal, all only can have one kindof form, is everybody sits in a circle all round, shares. The banquetmust use the round table, this formally has created one kind ofunity, politeness, altogether the interest atmosphere. The delicacydelicacies put on table of people's centers, it not only is the objectwhich table of people appreciates, tastes, also is a table of peoplesentiments exchange intermedium. The people mutually propose a toast,mutually offer food to a guest, urge the vegetable, in front of thehappy thing, has manifested the moral excellence which between thepeople mutually respects, gives precedence out of courtesy. Althoughlooked from the hygienic angle, this diet way has the obviousdeficiency, but it conforms to our nationality "the happy ending" theuniversal point of view, had reflected in the Chinese classicalphilosophy "and" this category to the descendant thought influence, isadvantageous for the collective emotion exchange, thus until now withdifficulty reforms.
Western-style banquets, food and liquor although count for much, butin fact that takes the set-off. The banquet core lies in thefriendship, through with the adjacent seat visitor's betweenconversation, achieves the friendship the goal. If and the danceresembles the banquet friendship compared to, then may say, theChinese type banquet is just like is a group dance, but thewestern-style banquet is just like is men's and women's socialdancing. Thus it can be seen, the Chinese type banquet and thewestern-style banquet friendship goal very is all obvious, onlyChinese type banquet more terrains now complete meal friendship, butthe western-style banquet manifests much between the neighboringguest's friendship. Is the western popular buffet is more obviouswhich with the Chinese diet way difference. This law is: Will possessfood 11 to exhibit, everybody 各取所需, will not need to fix onthe seat eats, takes a walk the freedom, this way will be advantageousfor between indivial emotion exchange, will not will certainly allspeeches to suspend on the tabletop, also has displayed the westernperson to the indiviality, to the self- respect. But respectivelyeats each, mutually did not harass, lacks some Chinese to chat thehappy altogether happy affective tone.
Therefore, in the final analysis or between perceptual and rationaldifference. But, this kind of difference as if in the fuzziness whichchanges along with the science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many Chineseby no longer only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vegetable the color, thefragrance, the taste, but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its health and thenutrition. In has experienced after in particular the non- standard.Also, the people because of the more and more busy work, thought theChinese meal starts too troubles, was inferior to Hamburg facilitatesand so on. Then the difference not too was also distinct in the diet. 論文
❻ 100分求「中西文化差異對商務活動中英漢翻譯的影響」的開題報告和全篇論文
中西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活動的影響及對策汪清囡
【摘要】:在國際商務活動中回,文化對於商務活動的各答個方面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世界各國在文化方面差異很大,如時間觀、空間觀念、平等觀念、法制觀念等。所以,在商務活動中只有了解了對方的文化,才能使我國企業順利開展國際商務活動。
【作者單位】:
【關鍵詞】: 文化差異 國際商務活動 影響 對策
【分類號】:F740.4
【DOI】:CNKI:SUN:QUIT.0.2006-12-019
【正文快照】:
國際商務活動既是一種經濟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活動。中國商務人員要在國外尋求市場、供應商、合作夥伴、建立附屬公司或合資企業,需要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語言的商人進行商務往來,很有必要精心研究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活動帶來的影響,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使我國企業
❼ 中西文化差異對英漢翻譯的影響 開題報告
你可以看 一下下面的參考資料:
hokvchuonv21226601842011-10-13 5:38:22
中西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活動的影內響及對策汪清囡 【摘要容】:在國際商務活動中,文化對於商務活動的各個方面都有著直接的影響。因為世界各國在文化方面差異很大,如時間觀、空間觀念、平等觀念、法制觀念等。所以,在商務活動中只有了解了對方的文化,才能使我國企業順利開展國際商務活動。【作者單位】: 【關鍵詞】: 文化差異 國際商務活動 影響 對策 【分類號】:F740.4 【DOI】:CNKI:SUN:QUIT.0.2006-12-019 【正文快照】: 國際商務活動既是一種經濟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活動。中國商務人員要在國外尋求市場、供應商、合作夥伴、建立附屬公司或合資企業,需要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使用不同語言的商人進行商務往來,很有必要精心研究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活動帶來的影響,並採取相應的對策,使我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