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議項羽論文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議項羽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21 07:09:20

㈠ 關於項羽鴻門宴的800字議論文

讀《鴻門宴》對項羽有感作文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關的許多事跡後來逐漸演化為成語。在一人身上發生這么多的成語故事,實屬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取而代之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遊經過會稽(今江蘇蘇州),項羽也隨眾人前往觀看。觀望中,項羽不禁脫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語,就表現出項羽的宏偉大志和英雄氣概。 先發制人 陳勝起義後,會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機反秦,他於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見項羽時說:「現在是滅秦的好時機。我聽說先發制人,後發則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點共同起兵。」出身貴族的項羽豈肯委身於人下,按照計劃,項羽殺死了聲稱「先發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開樹起了起義大旗。 破釜沉舟 以一當十 公元前 208 年,秦將章邯指揮秦軍主力合圍巨鹿,項羽率兵前往解救。為了表現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決心,項羽帶領全部軍隊渡過漳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項羽率軍斷秦軍糧道,與秦軍進行了九次激烈的較量,「楚戰士無不以一當 十」 。秦損兵折將,項羽乘勝追擊,逼使章邯率其殘部投降。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在鴻門(今陝西臨潼附近)設宴招待劉邦。在宴會上,項羽的謀士——亞父范增幾次示意項羽擊殺劉邦,但項羽因不忍而不予理會。於是,范增便讓項庄以舞劍助興為名,想借機刺殺劉邦。劉邦的謀臣張良看到形勢緊迫,就出外召樊噲說:「現在項庄拔劍舞,其意常常在沛公。」於是樊噲帶劍擁盾進入宴會廳,指斥項羽不守信義,項羽被樊噲的氣勢所折服,劉邦借機脫離險境。 沐猴而冠 滅秦之後,項羽引軍入咸陽,大肆燒殺,咸陽火三日不絕。謀臣勸項羽說:「關中山河四塞險阻,土地肥美,可以作為霸王之都。」而項羽以「富貴不歸故里,如同夜間穿錦綾走路,沒有人知道」為借口加以拒絕。勸他的人感嘆道:「人們說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項羽聞聽此言,就殺了說這話的人。 四面楚歌 因剛愎自用和性情殘暴而失去謀臣和百姓的支持,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劉邦軍隊圍得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此外,還有「坐不安席」、「秋毫無犯」、「不拘小節」、「暗渡陳倉」等成語與項羽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此處不再一一贅述。

㈡ 關於項羽的議論文

《我眼中的項羽》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豪氣干雲的詩句,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為西楚霸王項羽所唱的一首頌歌。但無論這詩句包含了多少對項羽的崇拜和敬仰,歷史卻終於將這一代梟雄、一方霸主定位為一位悲劇英雄。然而,這決不是我眼中的項羽,而理由主要有兩個:
首先,不可否認,項羽最終走上了死亡的不歸路,但正如李清照詩中所說:「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項羽他一生叱吒風雲,不曾受過半點屈辱,也從不委曲求全;即使是死亡,也是為了維持自己的尊嚴——若生不能成為「人傑」,那麼不如成為「鬼雄」。永遠只做人上人,又有什麼不好呢?何悲之有?
其次,他的自高自大並非毫無理由,他僅憑自己的實力闖天下,能以勇猛善戰,顯赫一時,並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績,最終成為一代梟雄,雄踞一方。他在戰場上睜目叱敵,使敵將「目不敢視、手不能發,遂走還入壁,不敢復出」(《史記*項羽本紀》);他大敗漢軍,追逼得劉邦三番五次拋棄兒女而逃竄……而這一切,都足以成為他驕傲的資本,既然如此,又為什麼要一味批判他的性格弱點呢?
項羽也許的確莽撞了些,剛愎了些,但在我眼中,他只是一個坦率、單純、剛強、自信的青年。項羽自殺時,劉邦已經是五十六歲了,於是那個素樸的的青年敗了,而老於世故的劉邦取得了天下——歷史猶如一枚硬幣,正面是帝王,反面是賊寇,屬於項羽的那枚硬幣,在落地的瞬間被命運的手指不經意的撥弄,於是翻了個身,於是劉邦成為了漢高祖,項羽卻只留下了一首《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軒昂, 滅強秦兮在疆場。
時不利兮烏江上, 烏騅鳴兮空悲傷

註: 按史,項羽至垓下,與漢戰不勝,入於壁,漢兵圍之數重。韓信使軍中皆作楚歌之聲,項羽夜聞,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乃夜起飲帳中,悲歌忼慨,欲與虞姬相別。自為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虞姬和之。因泣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而虞姬因取劍自刎。於是羽乘駿馬,麾下壯士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平明,漢軍覺而追之,於是重瞳無光,兵散勢去,至於烏江畢矣

㈢ 以項羽為話題寫一篇200字議論文

兒時讀《烏江自刎》總是讀的淚流滿面,項羽一劍橫空而過,不僅牽起了英雄無盡的失意與哀絕,更攪的恢恢蒼穹吞煙涌雲。他這一劍凝結在歷史中,引得大地互哀,神鬼泣血,我亦是扼腕嘆息。項羽應是該渡江而生的,渡過江去再壯山河。可渡江而去,那男子的尊嚴又怎辦?那一人浴血奮戰的壯烈又將如何結尾?事已,烏江旁註定是要染血。我於是矛盾在項羽的生死抉擇里,翻來覆去終於看出什麼來。

死,一橫之下是方匕首,我震顫了,這分明是黑暗。

大地重壓之下奮力刺出的一股交結翻湧的力量,一種向上的力量。仔細看來,生亦如此,亦是由無盡深淵之下攀緣而上的一株堅忍的虯枝。觀之,死生大抵是相同的,但死生卻是極端對立的。

須知,死亦是一種向上的態度。論語中曾有這樣一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要求只留一個,子曰:「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且不說其中的治國之道,單只一句:「去食,自古皆有死。」便已闡明其死生觀點。治國固然是要讓人民好好的生。但治國的前提是,讓無信無德之生盡死。於是,後人有矛盾在死生之中。空洞的擁有生的人與死無異,但擁有恢弘的死的人卻擁有著永生,因為人真正的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

人是什麼,在生死面前,往往能被看出。古往今來,有許多豪義之士,能不懼於死,為國為人肝腦塗地,但我以為這是愚死。同樣一些人,為保己命,不惜踐踏眾人之生,我謂之妄生。這類人全是將死生分開來寫,他們「明智」的沒有陷進死生的矛盾之中。愚死之人當懼死,妄生之人亦當懼死。的確,我們應對死亡有所畏懼,死亡意味著我們不能再奮斗,不能再實現自己一生致力的理想等等,這是人生的大悲。如不懼死,隨意橫刀吞劍,那困難又怎會被戰勝?

中國近代那段黑暗的歷史中,那些革命家正是抱著對死的無畏與對死的懼怕而奮斗著。他們不怕死亡,但怕死亡之後國家的命運無法改變。於是,他們化作泥土之下寒光畢現的匕首,用死亡沖破恐懼,直刺霄漢,這才有了中華大地之上那群起的燎原之火,才有了震古撼今的壯歌。

他們無畏與身死,但懼怕著身死,他們光榮的墜入了死生之矛盾中。

死生之矛盾,是縈繞在中國人身邊久揮不去的情愫。中國人忌諱棺材,認為棺材不祥,但忌諱的同時卻又把棺材做成飾品佩帶,寓意陞官發財。同樣,農村的老人尚且活著,卻已將自己的棺材做好,他們要看著自己死,提醒自己的死,但他們卻又祈求著長命百歲,這是中國人的矛盾,死生觀的矛盾。

由此觀之,中國人當是最坦白的,就像那些背著自己墓碑上戰場的戰士一般,皆是慘烈的坦然。

於是,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中,有多少人在死生的矛盾中矛盾著?於是,王羲之引吭高呼:「死生亦大矣!」

痛哉!悲哉!項羽的死,壯烈在烏江濤浪之旁。這種死是無盡的慨歌,是英雄守護尊嚴時振策長空的雄渾怒吼,是死生矛盾之中積淀下來經久不變的向上態度。
好像2000字了,給你參考參考,選幾段吧,不會再問我

㈣ 請以錯位為題目,運用項羽的事例,寫一段不少於100的議論文字

時讀《烏江自刎》總是讀的淚流滿面,項羽一劍橫空而過,不僅牽起了英雄無盡的失意與哀絕,更攪的恢恢蒼穹吞煙涌雲。他這一劍凝結在歷史中,引得大地互哀,神鬼泣血,我亦是扼腕嘆息。項羽應是該渡江而生的,渡過江去再壯山河。可渡江而去,那男子的尊嚴又怎辦?那一人浴血奮戰的壯烈又將如何結尾?事已,烏江旁註定是要染血。我於是矛盾在項羽的生死抉擇里,翻來覆去終於看出什麼來。
死,一橫之下是方匕首,我震顫了,這分明是黑暗。
大地重壓之下奮力刺出的一股交結翻湧的力量,一種向上的力量。仔細看來,生亦如此,亦是由無盡深淵之下攀緣而上的一株堅忍的虯枝。觀之,死生大抵是相同的,但死生卻是極端對立的。
須知,死亦是一種向上的態度。論語中曾有這樣一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要求只留一個,子曰:「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且不說其中的治國之道,單只一句:「去食,自古皆有死。」便已闡明其死生觀點。治國固然是要讓人民好好的生。但治國的前提是,讓無信無德之生盡死。於是,後人有矛盾在死生之中。空洞的擁有生的人與死無異,但擁有恢弘的死的人卻擁有著永生,因為人真正的完美不在於他擁有什麼,而在於他是什麼。
人是什麼,在生死面前,往往能被看出。古往今來,有許多豪義之士,能不懼於死,為國為人肝腦塗地,但我以為這是愚死。同樣一些人,為保己命,不惜踐踏眾人之生,我謂之妄生。這類人全是將死生分開來寫,他們「明智」的沒有陷進死生的矛盾之中。愚死之人當懼死,妄生之人亦當懼死。的確,我們應對死亡有所畏懼,死亡意味著我們不能再奮斗,不能再實現自己一生致力的理想等等,這是人生的大悲。如不懼死,隨意橫刀吞劍,那困難又怎會被戰勝?
中國近代那段黑暗的歷史中,那些革命家正是抱著對死的無畏與對死的懼怕而奮斗著。他們不怕死亡,但怕死亡之後國家的命運無法改變。於是,他們化作泥土之下寒光畢現的匕首,用死亡沖破恐懼,直刺霄漢,這才有了中華大地之上那群起的燎原之火,才有了震古撼今的壯歌。
他們無畏與身死,但懼怕著身死,他們光榮的墜入了死生之矛盾中。
死生之矛盾,是縈繞在中國人身邊久揮不去的情愫。中國人忌諱棺材,認為棺材不祥,但忌諱的同時卻又把棺材做成飾品佩帶,寓意陞官發財。同樣,農村的老人尚且活著,卻已將自己的棺材做好,他們要看著自己死,提醒自己的死,但他們卻又祈求著長命百歲,這是中國人的矛盾,死生觀的矛盾。
由此觀之,中國人當是最坦白的,就像那些背著自己墓碑上戰場的戰士一般,皆是慘烈的坦然。
於是,華夏五千年的文化中,有多少人在死生的矛盾中矛盾著?於是,王羲之引吭高呼:「死生亦大矣!」
痛哉!悲哉!項羽的死,壯烈在烏江濤浪之旁。這種死是無盡的慨歌,是英雄守護尊嚴時振策長空的雄渾怒吼,是死生矛盾之中積淀下來經久不變的向上態度。
好像2000字了,給你參考參考,選幾段吧,不會再問我

㈤ 項羽 可以用於哪些主題的議論文

比如:不以成敗論英雄
論坑殺秦降卒之原因
論項羽性格中的婦人之仁
論項羽的英雄情節
論項羽性格的形成原因
項羽失敗的原因
重新分封諸侯自稱霸王而不稱帝的內因

多的很啊,
不過樓上說劉邦和呂後被後世唾罵,其實不然,事物都有兩面性,劉邦也是一時梟雄,成為後世模仿的楷模,並沒有受到多少指責,通常人提起劉邦也的稱呼一聲 :高祖。也是一代英雄豪傑

㈥ 有關項羽的作文題目

《項羽,我想對你說》
《當孔明遇上項羽》
《我讀項羽》
《欣賞項羽》

㈦ 請以"錯位"為題目,運用項羽的事例,寫一段不少於100字的議論文字

就是錯過了劉邦,本來,可以幹掉他的呢

㈧ 語文作文,關於劉邦項羽的議論文,800 字

項羽出身高貴,而劉邦出身低微。項羽是英雄而劉邦是梟雄。按理說,我應該欣賞項羽,但是,我卻欣賞劉邦。

項羽有「匹夫之勇」和「婦人之仁」,這兩個充滿了矛盾的缺點。他強壯,勇猛,所向披靡。他渴望戰斗,渴望和對方的主帥戰斗。喜歡單打獨斗,喜歡斗勇。這也就是項羽的匹夫之勇。他不適合當一個主帥,而適合當一個沖鋒陷陣的將軍。

項羽的仁而愛人也是公認的,為什麼沒有傲慢罵人的劉邦得人心呢?這就歸功於他的「婦人之仁」。人家劉邦派人攻打城池,誰打下來的,就賜給誰,而項羽,只是在平時噓寒問暖飯。但是,在攻下城池的時候,項羽卻掌握在自己手裡,不肯分人。比起陞官發財,分地封爵,噓寒問暖算什麼呢?所以,又引出了項羽另一個缺點——小家子氣。

當時項羽佔領了咸陽,只是搶掠了一番又回老家了。放著現成的皇帝不做,又回去坐他的楚霸王去了。項羽卻覺得,如果有錢了不會老家去,豈不是衣錦夜行,誰看得見?由此可見,怪不得有人說楚人不過是沐猴而冠。

項羽也因為他的小家子氣和小心眼,導致許多得力干將都離開他投靠劉邦去了。韓信,陳平,范增,鍾離昧……哪一個不是出色的謀士?而項羽很幸運的擁有這么多能乾的人,卻不會用人。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沒錯,項羽的種種做法,導致了他的失敗。

劉邦雖然自己沒什麼本事,卻會用人,毫無疑問,他是一個出色的領袖。韓信,陳平,張良,蕭何……一個個為他所用;項羽能忍,公元前206年劉邦進入咸陽,那麼多的金銀珠寶,但是張良一勸說,他毅然決然的退出寢宮;劉邦大方,誰攻下的地盤就歸誰;劉邦不拘小節,為成大事從車上把自己的孩子推下來;劉邦不清高,他錯了就會道歉,是英雄就贊賞。不管是敵還是友。

我欣賞梟雄,所以我欣賞劉邦,欣賞曹操。英雄必然不能成功,因為他們有太多的兒女情長,有太多的「規矩」。成大事者就應該不拘小節,為成功而不擇手段。

㈨ 求一篇寫項羽的議論文。

這是我高一的時候寫的,不過貌似有人轉載,但是是我寫的。。。 你沒有如潘安一樣面若桃瓣的美貌,沒有似子健一樣驚似飛鴻的才華,沒有像陶朱一樣富可敵國的金錢,沒有若太平一樣至高無上的地位......但你有無與倫比的美德,這種美德值得全體炎黃子孫世世代代學習。 ——題記 項羽,你天生就有與眾不同的氣魄,不學刀不學劍只學「萬人敵」。秦末農民戰爭之際,你假託楚國名將項燕後裔之名,斬木為兵,。揭竿而起,融如至歷史變革的潮流之中。 「苦心人,天不負,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破釜沉舟一戰,你顯現出卓越的英雄風采,親率區區八千江東子弟兵的你但卻大敗百萬秦師。歷史前進的車輪或許不可阻擋,但你卻加速了他的向前驅使。殺入咸陽,攻破潼關,焚燒阿房,族滅秦族,你向天下人證明了閭閻平民的力量——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但入主關中、君臨天下的你並沒有忘記你的好兄弟劉邦。漢中盆地,這塊古老而肥沃的土地,就在你分封諸侯王時賜予了劉邦。「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你如此重兄弟情誼,可卻不知你在不經意間埋下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禍根,留下了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悲劇。你信守誓言,可卻忽視了背信棄義小人的狼子野心、不擇手段。 誠信是一個君王最不應有的美德,而你也因擁有它而失去了天下。「此沛公手下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也」,你如此直言不諱、坦率天真,試問天下還有誰敢再助楚!「宜將剩勇追窮寇,不敢沽名學霸王」,後人說你沽名釣譽,但我看到的是你的城信。我始終這樣認為——誠信是每個中華兒女應有的美德,但它確實一個皇帝本不應有的美德。你的好兄弟劉邦也因缺乏誠信而得到了天下。 「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個個親如兄弟的江東士卒在你面前倒下了,愛你至深的虞姬在你面前倒下了,陪伴你征戰沙場多年的烏騅馬在你面前倒下了......一切的一切都離你永久逝去,留下的唯有孤獨的你空對烏江,淚流滿面。 當抜山舉鼎的傳奇褪成一頁泛黃的紙張與斜陽下漢家小兒幼稚的傳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形成鮮明對比時,你終於遠去,留下一個頂天立地的背影。但你最終還是戰勝了劉邦,以你的誠信刺劉邦於後人的口碑之下。於是你不朽——司馬遷毫不猶豫的將你列入了本紀,李清照為你寫下了「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麗詩篇,《楚漢驕雄》的導演大刀闊斧的對你進行褒揚...... 而那姦邪之徒劉邦呢?司馬遷不顧時代壓力為他留下了「好酒及色」四個字,一曲<朝天子冷嘲熱諷的咒罵著他「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現代人把他拍成市井無奈的典型演繹了幾百遍......你失敗了嗎?沒有。因為有誠信為你殉葬,你轟轟烈烈的死去,並永遠的活在了後人的心中。 於是,你成為名垂千古的一代英豪,永遠在漫漫歲月里綻放光芒。而這一切是以為你擁有誠信。 歷史將永遠銘記,你這千百年來屹立在烏江岸邊擁有誠信的烏江魂。

記得採納啊

㈩ 關於項羽議論文

項羽是否是英雄

項羽出生於戰國末期,項籍
(

232-

202

,字羽,下相
(
今江蘇宿遷)人。項羽的祖父
楚國名將項燕
,
他從小是跟他的叔叔項梁長大的。項羽身高力大,羽長八尺有餘,力能扛鼎,
力所過人。
項羽小時候不願讀書識字,
也不願擊劍,
他叔叔項梁見他不願讀書,
就讓他學擊
劍,
但是項羽對劍術同樣不感興趣,
項梁非常惱火,
項羽非要學習能夠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

項羽青年時期,項梁因殺了人,秦朝法律極為苛刻,項梁殺人,必有得罰,而且,仇家
也不會放過項梁,
於項梁攜帶項羽逃亡到了吳中
(今蘇州)
避難。
項梁到吳中是為了逃避秦
法制裁,
但是,
亡命江湖的項梁很快展示出了非凡的才華。
當地的賢士其才都有在項梁之下
(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
。因此項梁很快成為當地的大能人。

公元前

210
年,
秦始皇游會稽郡時
(在現在浙江省紹興縣南)

項羽和項梁有機會親眼
目睹了秦始皇的威風。
項羽見其車馬儀仗威風凜凜,
脫口說出:
彼可取而代也!
站在項羽身
邊的項梁嚇得趕緊捂住項羽的嘴說:
毋妄言,
族矣!
話雖這么講,
項梁從此對他這個膽大的
侄兒反倒更器重了。

秦朝末年,秦政越來越苛,被壓迫的人民,終於起來反抗秦朝,秦二世元年(前
209


陳勝、
吳廣在大澤鄉振臂一呼,
揭竿而起,
舉起了反秦的義旗。
項羽隨項梁在吳中舉兵響應。
二十四歲的項羽,被人民起義的急風暴雨推上了歷史舞台。

項梁起義後,徵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裨將(副將)
。為了便於號召,採納謀士范增建
議,
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
建都於盱眙,
仍稱楚懷王。
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斗中接
連取勝,
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
結果在定陶
(今山東定陶縣西北)
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
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後,
秦軍北渡黃河,
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
將趙軍圍困於巨鹿
(今河
北平鄉)
。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
陽南)
,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
秦二世三年(前
207
)十一月,項羽當機立斷,利用早晨拜見宋義的機會,斬殺了宋義,並
提著宋義的頭說:
宋義與齊謀反楚,
楚王密令我誅殺了他。
又派人追殺宋義之子,
一直追到
齊境,殺了宋襄,並派人報告懷王。楚懷王只能接受現實,正式任項羽為上將軍,並命他立
即揮師北上救趙。

項羽誅殺卿子冠軍,
威震楚國,
名揚諸侯。
當上了主帥的項羽,
立即派當陽君和蒲將軍
領兵二萬渡河救巨鹿,
結果失利。
陳余再次向項羽派兵救援。
項羽下定決心擊敗秦軍,
於是
破釜沉舟,人人只帶三天的干糧,以示必死之決心。

對手是秦朝強大的鐵血精銳。
在巨鹿扎住著兩支秦軍。
一支是由秦朝名將蒙恬打造的邊
防軍,
久經沙場,
擊敗匈奴,
戰功赫赫,
首領是蒙恬的副手大將武城侯王離,
他負責圍巨鹿,
兵力大約是
20
萬。一支是章邯的大軍扎住其南邊,一邊築甬道,供應糧食,一邊隨時對前
來的援軍以打擊,兩支軍隊像一把老虎鉗子,牢牢地盯死獵物。

項羽發現了秦軍的弱點
——
秦軍布局是王離軍圍巨鹿,
而弱點就在兩鉗之間的心臟。

羽要直接實施黑虎掏心戰略,集中力量畢其功於一役,才有希望獲勝。

項羽的戰略眼光和大無畏的精神,
帶著自己的嫡系,
運用了
「陷之死地而後生,
置之亡
地而後存」的軍事策略,楚軍的士氣高漲!

項羽把主力匯合在一起,直接進攻甬道,斷了王離軍的糧草。章邯聽到消息後,立刻
帶軍援救甬道,正中項羽之計。項羽以逸待勞,大攻章邯。章邯沒有料到項羽孤注一擲,把
所有籌碼都壓了上去,
章邯大敗,
准備休整後再戰。
此時項羽擊退章邯軍後,
立刻馬不停蹄
殺向毫無准備的王離軍。王離軍圍巨鹿,防諸侯。突然聽聞項羽領軍殺來,大吃一驚。由於
陣型鬆散,只好命大將蘇角倉促迎戰。此時項羽早作好戰術部署,對鬆散的秦軍實行穿插,
分割,包圍,項羽親自帶兵直攻秦軍指揮中樞。

此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
上觀」。
(《史記》)楚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大破秦軍。實際上是項羽把秦軍分割,獨立
後,項羽殺蘇角,擒王離,九戰九勝。諸侯看到形勢有利,立刻加入趁火打劫、乘勝追擊的
行列。諸侯包圍秦軍,巨鹿城的趙軍里應外合,全殲王離軍,王離的大將瞬間絕望自殺。就
這樣項羽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秦朝了。

於是,「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
軍,諸侯皆屬焉。」
(《史記》)從此,項羽真正成了諸侯的上將軍,各路諸侯都隸屬於他。

在反秦斗爭中,劉、項兩大軍事集團是並肩作戰的友軍,他們有共同的敵人秦王朝,也
有共同的利益滅秦取而代之。
秦朝的滅亡,
使二大軍事集團失去了共同的敵人,
也失去了共
同的利益。
在此時刻起,
劉、
項兩家由並肩作戰的友軍,
無可避免地演變為爭奪秦末大起義
勝利果實的兩大對立的軍事集團。這種集團根本利益的沖突是必然的。

雖然項羽最終在「楚漢之爭」中敗下陣來,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被漢高祖軍隊圍得
水泄不通。夜間軍營四面皆楚歌,項羽大驚,見大勢已去,率眾殺出重圍,逃至烏江邊,因
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

但是他推翻暴秦的統治的歷史功勛
是誰也替代不了的。單這一點可肯定項羽是公認的民族英雄。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他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當之無愧的豪傑。可惜沒能做到大丈夫能屈能伸,沒能卷土重來,可惜呀!

在我眼中,項羽一直都是個英雄,雖然在

楚漢之爭

中敗下陣來,但他在眾人的心中,
永遠都是勝利的,因為他率領諸侯推翻暴秦的統治。

項羽是我國歷史上極富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我比較喜歡他這樣的英雄。
喜歡他重情義,
沒有三妻六妾,
只有虞姬一人;
喜歡他的英雄本色:
作為一名軍人不怕犧牲的精神,
為人民
利益而英勇奮斗!
為民的利益,
敢於領導人民反對暴政的先驅,
深存為民的真諦的一位真正
的英雄。實在令人敬佩!
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