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於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程論文設計的格式問題,謝謝大家!
你好,論文方面寫作發表你都可以到論文城了解,【 論文城 】 是一個大型的、正規的、專業的論文網站,你可以網路一下 論文城 , 論文城 是國內最大的論文基地,提供寫作發表服務
本人於2012-3-11 下午 01:21:13友情為您提供回答,希望對你有用,如果有幫助就採納一下吧 ^_^
QWYZ
論文怎麼寫 一、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一)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容易激起讀者的注意。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②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斷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⑤用形象化的語句。如《激勵人心的管理體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論》等。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二)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特別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晰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對於標題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要明確。要能夠揭示論題范圍或論點,使人看了標題便知曉文章的大體輪廓、所論述的主要內容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不能似是而非,藏頭露尾,與讀者捉迷藏。二要簡煉。.論文的標題不宜過長,過長了容易使人產生煩瑣和累贅的感覺,得不到鮮明的印象,從而影響對文章的總體評價。標題也不能過於抽象、空洞,標題中不能採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詞彙,以免使讀者一見標題就如墮煙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後才知標題的嘩眾取寵之意。三要新穎。標題和文章的內容、形式一樣,應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做到既不標新立異,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勝,賞心悅目,從而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二、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意: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三、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是全文內容的縮影。在這里,作者以極經濟的筆墨,勾畫出全文的整體面目;提出主要論點、揭示論文的研究成果、簡要敘述全文的框架結構。 內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屬部分,一般放置在論文的篇首。 寫作內容提要的目的在於: 1.為了使指導老師在未審閱論文全文時,先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個大體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邏輯順序。 2.為了使其他讀者通過閱讀內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問題,如果產生共鳴,則再進一步閱讀全文。在這里,內容提要成了把論文推薦給眾多讀者的「廣告」。 因此,內容提要應把論文的主要觀點提示出來,便於讀者一看就能了解論文內容的要點。論文提要要求寫得簡明而又全面,不要羅哩羅嗦抓不住要點或者只是乾巴巴的幾條筋,缺乏說明觀點的材料。 內容提要可分為報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報道性提要,主要介紹研究的主要方法與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對文章內容的提示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簡要地敘述研究的成果(數據、看法、意見、結論等),對研究手段、方法、過程等均不涉及。畢業論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舉例如下: ●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固然應服從上級規劃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著眼點應放在對下負責,對本地的經濟發展,對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負責,這才是發展全局經濟的前提,從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對上負責。 ●變部門「齊抓共管」企業為共同服務於企業,應成為部門工作的主要重點。(摘自《政府在市場經濟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內容提要) 內容提要的寫作要求可以概括為「全、精、簡、實、活」。具體說來: 1.內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論文中所闡述的主要內容(或觀點)遺漏。提要應寫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獨立使用。 2.重點要突出。內容提要須突出論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論點)和結論性意義的內容,其他各項可寫得簡明扼要。 3.文字要簡煉。內容提要的寫作必須字斟句酌,用精練、概括的語言表述,每項內容不宜展開論證說明。 4.陳述要客觀。內容提要一般只寫課題研究的客觀情況,對工作過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觀評價,也不宜與別人的研究作對比說明。一項研究成果的價值,自有公論,大可不必自我宣揚。因而,實事求是也是寫作內容提要的基本原則。 5.語言要生動。提要既要寫得簡明扼要,又要生動活潑,引人入勝,在詞語潤色、表達方法和章法結構上要盡可能體現文彩,以求喚起讀者閱讀正文的慾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這是畢業論文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它章節有專門詳細論述,這里不再重復。 五、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又叫參考書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寫畢業論文過程中所查閱參考過的著作和報刊雜志,它應列在畢業論文的末尾。列出參考文獻有三個好處:一是當作者本人發現引文有差錯時,便於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的教師了解學生閱讀資料的廣度,作為審查畢業論文的一種參考依據。三是便於研究同類問題的讀者查閱相關的觀點和材料。 當然,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必須是主要的,與本論文密切相關的,對自己寫成畢業論文起過重要參考作用的專著、論文及其它資料。不要輕重不分,開列過多。 列出的參考文獻一般要寫清書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範文我沒有,不過我有點材料,看看你能不能用到. 周邊安全環境這里是指國家周邊有無危險和受到威脅的情況及條件。是一個國家對其周邊國家或集團在一定時期內對自己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是否構成威脅、有無軍事人侵、滲透顛覆等情況的綜合分析和評估。它是關系國家和民族興衰存亡的大事,是制定國防戰略的首要依據。 一、我國周邊概況和海洋國土觀念 (一)周邊概況 我國地處亞洲東方,陸地邊界線總長2.2萬余公里,海岸線總長1.8萬公里。我國陸地與15個國家相接壤,與8個國家的大陸架或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相連接,還與美國等許多國家隔海(洋)相望。我國既是一個陸地型大國,也是一個海洋型大國,陸地國土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海洋國土面積300餘萬平方公里,陸海相連,總面積達1260萬平方公里,疆域遼闊,美麗富饒。 舊中國在長期封建地主階級的統治下,國弱民貧。從元末明初起,帝國主義先後對我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20餘次,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前後與帝國主義列強簽訂了500多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僅1842年、1860年、1895年、1901年,列強四次侵華戰爭,清政府就割讓國土160餘萬平方公里,賠款7.1億兩白銀。由於外敵人侵,至今我國邊界仍遺留很多歷史問題,陸地疆界尚有2600公里還沒最後劃定,隸屬我國的海洋國土還有100餘萬平方公里存在重大爭議。島嶼被侵佔,海域被分割,資源遭掠奪的嚴酷事實依然擺在我們面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上有所發展的同時,國防撥款明顯增加,紛紛制定國防發展新戰略,武裝力量悄然崛起,有的已向世界軍事強國邁進,必然對我國的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二)海洋國土觀念 我國瀕臨黃海、東海、南海,不僅擁有內海渤海,而且擁有漫長的海岸和 6500多個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應劃歸我國管轄的海洋國土,除內海,領海,毗連區外,還包括大陸架和經濟專屬區,共計300餘萬平方公里。遼闊的海洋國土蘊藏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油氣礦產資源和海洋能源。守護我們的海洋國土,開發利用我們的海洋資源是歷史賦於我們的神聖職責和權力。1996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視察祖國沿海地區時,明確提出我國人民要增強海洋國土意識,這是大勢所趨,形勢所迫。我國人民對於祖祖輩輩用汗水和生命開墾和保衛的每一寸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守土意識非常強烈。而對海洋和海洋權益則缺乏應有的關注,對海洋國土的丟失和海洋資源被掠奪,缺少應有的「疼痛感」,與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相比,反差相當明顯。 海權是國家的一種綜合力量,是國家安全的門戶,操之在我則存,操之在人則亡。新中國成立之前100多年我國被侵略和掠奪的歷史告訴我們,沒有海權唇亡而齒寒,國家無安寧可言;海洋及海洋國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與我們中華民族今後的生存與發展息息相關。科學家預言,21世紀將是海洋世紀,在海洋經濟時代,誰擁有海洋,誰能在海洋開發中佔有優勢,誰就能在世界上取得更多的利益、更大的生存權力。事實上當今世界為爭奪海洋國土和海洋權益的斗爭日趨激烈,越來越多的國家早已將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上的經濟爭奪,軍事斗爭已向我們提出了嚴峻挑戰。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不要別人的一寸土地、一滴海水,但也決不容許他人侵佔我國的滴水、寸土!這就要求我們全國人民強化海洋國土意識,抓住機遇,發展經濟,不斷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在捍衛我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斗爭中,掌握主動權,在公正合理的基礎上解決與有關國家的爭端。
2. qiu: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
給一篇我拼湊的資料吧。記得要在裡面再加上一些你的軍理書的這一章的主要觀點,因為老師喜歡在文章里看到課上講過的內容!!!
從機械化到信息化,信息時代和科學技術是改變戰爭形態的兩大推手
地雷戰、地道戰、游擊戰、攻殲戰……這是我們常在戰爭片中看到的戰斗場景。在那個烽火年代,我軍英勇戰斗的故事和經典鏡頭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在我們的意識中,戰場上,無外乎就是機槍大炮加飛機,為爭奪陣地而沖殺。
近幾年來,美國戰爭大片開始沖擊我們的視野,不僅宏大的戰斗場面吸引我們的眼球,其嶄新的戰爭理念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戰爭開始後,美軍圍繞「斬首行動」實行聯合作戰,其綜合集成、一體化作戰模式讓我們耳目一新。無論是虛幻的戰爭大片還是真實的伊拉克戰爭,顯然這種作戰模式跟我們意識中那些戰爭模式不一樣。
這就是信息化戰爭。
信息化戰爭萌發於1980~1983年美國提出的以微電子技術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直到1991年的海灣戰爭,信息化武器裝備,比如衛星、GPS等,開始在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信息化戰爭初露端倪。這場戰爭可以被看作是機械化戰爭向信息化戰爭過渡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我國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提出要打贏高科技戰爭,並提出從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轉變,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就是說,我軍已經開始進行信息化建設。
1999年科索沃戰爭,可以被看作是全球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戰爭。它的特點是,第一次完全使用空中力量進行作戰,地面部隊自始至終沒有進入,信息化裝備大量應用,最後實現戰爭零傷亡。其後是阿富汗戰爭,實現了網路化、互聯互通,前方不再有大的部隊,而是一個個小戰斗分隊,指揮官在後方通過網路監視大屏幕進行指揮。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信息化水平非常高的戰爭,實現了戰爭直播,死傷人數很少,進展速度很快。這三場戰爭都是信息化戰爭的初期階段。
隨著科學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軍事變革處於不斷的發展和變化中。當前我們指的這場新的軍事變革,主要是以信息化為核心,以信息化戰爭為主要目標的一場新的軍事變化,這場新軍事變革究竟效果如何?可以通過實戰驗證。美國發動了四場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這都是新軍事變革創新成果的驗證,所以戰爭驗證也是推動軍事變革的一大動因。
我個人認為,推動戰爭形態的變化,主要有這么幾個大的因素。先是社會變革,社會變革對戰爭形態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催化作用,我們今天講的信息化戰爭,是受信息時代推動。二是科學技術的推進。科學技術向來是推動戰爭樣式、戰爭形態發展和變化的助推器,是原動力。我們都知道,沒有核技術就沒有核武器,沒有核武器也就沒有火箭部隊和導彈部隊,當然也就沒有核作戰理論。另外一個動因就是軍事變革的孕育。科學技術進步推動了武器裝備的發展,武器裝備的變化要求編制體制進行相應的改革;編制體制的改變,也要求軍事理論進行創新,進而要求整個軍隊進行變化,這樣的一切變化我們叫做軍事變革。
信息化戰爭就是要綜合集成,技術融合,一體化作戰,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信息化戰爭不是孤立於冷兵器、熱兵器之外的,它主要是講究綜合集成和技術融合。我們說新軍事變革的核心,就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新軍事變革的本質是綜合集成和技術融合,實現新軍事變革的方法和措施,就是進行精確控制。什麼是精確控制,精確控制就是像水龍頭那樣,一開嘩嘩的水流不斷,一關就滴水不漏了。什麼是綜合集成呢?坦克、飛機、航空母艦、衛星、導彈這些都是相互分離的武器裝備,它們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現在的新軍事變革,就是要把互不關聯的武器裝備聯成系統,只有形成系統才能綜合集成,綜合集成的目的就是集成為強大的戰鬥力。
人民戰爭思想是我軍歷次革命戰爭中克敵制勝的法寶,在未來戰爭中,隨著戰爭形態的變化,「打一場人民戰爭」的可能性有多大?「人民」在戰爭中的作用會不會越來越小?「人民戰爭思想」是否過時?
現在進入信息時代,我軍在黨的領導下依然按照人民戰爭的理論,與時俱進,建設信息化軍隊,准備和打贏未來的信息化戰爭,時代的變化可以賦予人民戰爭更多新的內涵。未來新的作戰空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海洋、外空和信息空間。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依然將繼續發揮人民戰爭的優勢。比如信息戰、網路戰的基礎是信息技術和信息設備,這些東西的優勢在民間,民用信息技術領先於軍用信息技術,計算機硬體和軟體、網際網路的路由器和寬頻技術、手機通信和簡訊技術、衛星通信和導航技術等等,都是民用技術領先於軍用。還有就是網路黑客技術、網路病毒技術等等,就更要依靠人民群眾進行信息作戰。
信息化戰爭,人民群眾參與戰爭的機會更多了。今後軍隊發展的方向是繼續大量減少正規軍,增大戰爭動員的潛力,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通過快速動員體系把戰爭潛力迅速轉變為戰爭實力,支持和打贏戰爭。所以人民戰爭理論不是過時了,而是應該增加新的內涵,使之更加豐富和完整。
還有一點要注意,人民戰爭不是人海戰爭。未來戰爭沒有前線後方,所以不存在上不上前線的問題;未來戰爭很難分清軍人和民眾,所以不存在直接參戰和間接參戰的問題。當然,這是一般戰略意義上的劃分,就直接作戰部隊而言,未來戰爭講究非接觸、非線式、非對稱作戰,這些則是在聯合作戰層面上的問題,聯合作戰層面要用聯合作戰的概念去解釋,不要與人民戰爭相混淆,人民戰爭是指導聯合作戰的。
我們要和平崛起,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我們的軍隊就是要忍,韜光養晦,永不稱霸、不輕易言戰。尤其是年輕人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被國外的一些有目的的說法和謠言蠱惑,人家說航母好,我們就跟著炒作航母;人家說你中國要稱霸,我們就盲從。實際上,這全是別有用心的人在蠱惑和挑撥中國的國際關系。
縱觀中國,我們經歷了數千年的沉浮。今天,我們面臨信息化戰爭的機遇,這次機遇我們必須要抓住,我們從1840年到1949年經歷了百年的淪落史,從1949年建國之後到2050年我們又將經歷百年建設史。未來的五十年,我們要實現強國夢。我們要有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當前的世界眼光就是新軍事變革,戰略思維就是信息化建設和信息化運用。把信息化應用到國家的建設,進行電子政務,進行廣播電視的網路化,通訊的網路化,對軍隊來講就是打贏信息化戰爭,把信息用在戰爭准備上。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通過網路系統,把它融為一體。一體化的核心是什麼?綜合集成,技術融合。我們武器裝備的發展要集中在四個方面,就是C4ISR系統,信息戰裝備,精確制導武器和信息化平台。
我們有理由相信,信息化軍事變革中的國防信息化是依託國家信息產業的強大支撐作為其發展動力的,並植根於整個國民經濟和科技基礎之中。我國信息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積累了雄厚的自主創新和生產能力,這為我國國防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蓬勃發展,隨著軍民一體化的加速實施,中國的國防實力將更上一層樓。
www..com
3. 軍事理論論文的格式
題目
摘要:····(包含文章的中心觀點。主題思想等)
關鍵字:···(3到8個,文章圍繞哪幾個關鍵字寫的,比較正式就加上英文,)
正文
參考文獻:·······(著作,作者)
4. 軍事理論論文格式是什麼樣的
摘要,關鍵詞,目錄,內容,參考文獻
5.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要求字數在1500以上!!!!!!
一、以新的防禦戰略指導思想為核心 中央軍委從國家利益出發,適時調整和完善了我軍軍事戰略方針,根據我國的國情,必需堅持和發展積極防禦戰略指導思想,這是我國信息化戰爭的核心指導思想。積極防禦這一戰略方針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賦予它新的內涵,要與時俱進,去研究新問題、新特點,迎接新挑戰,樹立新觀念。 1、要嚴格服從政治的需要 由於信息化戰爭的手段能夠對戰爭全局產生重大影響,戰爭的決策者必需從國家利益的高度為出發點,准確判斷戰爭威脅的性質、程度、方向等情況,根據政治和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在軍事上的反應程度。因此,軍事行動必需以國家政治斗爭目的為依據,即戰爭要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政治斗爭的需要,確定信息化戰爭的軍事目的、作戰目標、作戰方法、指導原則等,要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籌劃軍事行動,確實做對慎重組織、嚴格控制、不打則已,一打必勝、速戰速決,要使敵人屈服或讓步,為政治解決創造有效的條件。 2、要周密謀劃戰爭全局 信息化戰爭的戰場上情況多變,戰場空間廣闊。各種武器裝備既綜合運用又自成系統,同時軍事戰爭與政治、經濟、外交的手段融為一體,作戰保障復雜,技術性強。所以戰爭決策者必需具備高超的指揮才能和精湛的謀略藝術,對信息化戰爭進行全面周密的謀劃。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一要創造有利的作戰環境,在戰爭力量的使用、作戰手段的選擇、各種斗爭方式的配合,特別是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利用方面和精心謀劃,積極創造戰機,形成有利的戰略態勢,贏得戰爭的勝利;二要充分預見各種復雜情況,針對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好准備,才能從容應對,積極謀取和保持戰略主動權,達到靈活隨機應變取勝的目的;三要主動把握戰爭進程,注重戰爭階段的謀劃,要有連貫性,以便給敵人連續不斷的攻擊,不給敵人喘息和還手的機會,力爭速戰速決。 3、要注重綜合整體的威力 信息化戰爭不僅是諸軍兵種作戰能量的聯合,而且是各種作戰力量、各個作戰空間、各種作戰方法、各個斗爭領域的大融合,目的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集中和發揮國家的整體威力和綜合效能。要打好一場信息化戰爭,就要掌握好兩個突出的特點和要求,一是在技術上既要組織自己的信息化作戰,又要對付敵人的信息化作戰,更要注重發揮整個社會的技術優勢,特別是信息優勢,形成整體綜合作戰能力;二是在地域上,必需把國家的整體優勢聚合在交戰的主要地區,形成整體合力,構建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的戰場體系,最大限度發揮整體威力,信息化戰爭。 4、加強信息化戰爭的准備 信息化戰爭具有爆發突然、進程短促、戰場廣大、體系對抗等優點,幾乎沒有雙方態勢優劣、力量強弱轉換的時間和空間,戰爭開始之際就有可能進入戰略決戰的高潮。戰爭的勝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戰前的各種准備。這也就是常說的有備無患。在信息化戰爭中,只要善於積極籌劃備戰,營造有利的戰略態勢,就能打贏高技術的信息化戰爭。信息化戰爭准備的內容非常廣泛,對我國來說,主要是政治、經濟、軍事和高科技方面的准備。 二、以謀求打贏信息化戰爭理論創新為前提,大力培養新型軍事人才,努力創新發展軍事理論;為履行軍隊歷史使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要著眼信息化軍隊建設;牢記使命、銳意進取、扎實工作,圍繞重大現實問題,突出針對性,研究性和實效性,在解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上下功夫,拿出有效管用的創新成果來。 1、改善軍事理論創新機制,抓住有利的機遇,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和機制:一要激勵軍事理論創新精神,營造人人愛科學,學科學,爭當科技專家的良好氛圍,用科學理論、方法、知識來發展軍事理論;二要改善軍事理論創新的條件,運用虛擬實驗技術,建立作戰實驗室,把電腦推理和專家經驗相結合,為軍事理論創新提供新的空間和方法;三要營造寬松的軍事學術爭鳴環境,要造就敢於提出新思想、新概念、新理論的軍事人才;四要建立健全單鍵激勵機制,使各種優秀人才和有價值的成果脫穎而出,不論學歷、資歷、年齡、職位,只要有創新成果的人才,就能得到獎勵重用。這樣就形成了、人人創新、關於創新、敢於創新的新局面。 2、積極探索制勝的作戰理論,從更廣闊的視角,突破傳統領域,研究新問題、新理論,切實摸索出我軍在新世紀新階段如何發揮「力量保證、安全保障、戰略支撐、重要作用」的思想和方法,為我軍有效履行新使命提供理論指導。 3、擴展我軍理論創新成果,必需緊跟世界新軍事潮流,著眼面臨的種種重大現實困難,突出針對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加緊創新如何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指導理論,研究如何按照信息技術發展建設信息化軍隊,並健全信息化戰爭的國防動員機制等,切實拿出實在管用的理論指導成果,為我軍官兵履行新的使命,駕馭信息化戰爭提供科學的思想武器。 三、以科技強軍戰略為條件。打什麼樣的仗,就要什麼樣的軍隊。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中,要堅定不移的執行科技強軍戰略,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在新軍事變革中搶佔先機。 1、以信息技術創新為動力,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加快以信息技術為主要的創新步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力,促進機械化武器向信息化武器系統推進。 2、提高軍隊信息技術含量,就是要依靠信息技術建設軍隊,把軍隊現代化的著眼點放在提高部隊信息技術含量上,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改變舊觀念,確立信息化在軍隊建設中的中心作用,利用信息革命的成果武裝軍隊,全面實現「看得見,傳得快,打得到、打得准」的作戰能力。 3、建立信息化的裝備體系,就是以信息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C4ISRK為核心的裝備體系。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就是體系的對抗,誰的裝備體系出現缺陷,誰就吃虧。我軍必需在信息化建設中加大投入,構建信息化研製平台,控制和利用好信息資源,以信息流控制物質流,讓研發的武器裝備向更精確、更靈活、更可靠、更及時的方向發展,隨時應對復雜的信息化戰爭。 4、強化信息化作戰訓練,加強培養信息化作戰人才,提高軍隊信息化素質。這主要表現為:一是信息意識強烈,具備獲取信息的強烈願望,關於運用多種方法、手段採集信息;二是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熟悉敵我雙方的信息武器的技術性能,並熟練的使用它;三是熟練掌握處理信息的方法,關於在魚龍混雜的信息海洋中正確區別各種信息。 四、實現武器裝備跨越式發展。途徑主要有兩條:一是研製新武器,二就是利用信息化技術對原有的舊武器進行升級改裝,使之能適應未來的作戰要求。這兩條路我們都要走,而且都要走好。 五、以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為保障。要駕馭信息化戰爭,人才是關鍵。新型軍事人才需要有良好的全面素質,具有復合知識結構和綜合能力。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樹立新型軍事人才制勝觀念,實施人才戰略工程的目標是「五支人才隊伍建設」,具體是指要培養大批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質的指揮官隊伍、參謀隊伍、科學家隊伍、技術創新專家隊伍和士官隊伍。因為信息技術和知識已經成為重要的戰鬥力,作戰要靠信息化人才來謀劃。 2、確立新型軍事人才素質指標要求,信息化戰爭對未來的軍事人才有了很高的要求,我認為,未來的軍事人才必需有「優秀的政治思想素質、深厚的軍事理論素質、靈活的戰略思想素質、先進的軍事技術素質、高超的軍事指揮素質和深邃的洞察力、准確的預測力、果斷的決策力、靈活的協調力、及時應變能力和大膽創新能力。」一句話,要培養新型高素質人才必需關於運用新的科技成果、科技手段和先進的國家成功經驗,追蹤高技術前沿,執著追求、敢為人先、打破常規、抓住機遇,迎接新搶占,找出新辦法。 3、改進新型軍事人才培養模式。一要充分發揮院校的渠道作用。走開拓國民教育培養新式人才的路子,實現三個轉變:一是教育投資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走出一條投入少,產出多,以質量效益為核心的集約化培養模式。二是培養內容由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三是實現培訓方法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打破專業限制,院校界限,實現教學力量與信息資源共享,藉助地方院校、科研單位,集中各方面優勢培養特殊人才。二要充分發揮重大演習平台作用。在沒有戰爭的年代,演習就是考核、檢驗評估指揮員素質的最佳平台。要想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戰爭中應對自如,就必需在一次次演練中磨礪、摔打、培育、提高,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三要盡力開拓多元化培養途徑。
6.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4000字
思想支配行動,靠昨天的思想打不贏今天的戰爭,更指導不了明天的行動。指揮人員如果思想觀念陳舊,那其指揮的軍隊也必然是落後的軍隊。美陸軍原參謀長沙利文曾說:「21世紀部隊必須體現出能用新的思維方式來設想戰爭形態」;「思想的轉變要先於軟體和硬體的改變」。面對信息化戰爭的挑戰,各級指揮人員必須要改變傳統觀念,打破舊框框,樹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觀念。
一、單靠組織人力物力已無法與信息化戰爭形態相「匹配」,應確立奪取信息優勢、以信息制勝的觀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信息源增多,信息流量、流速急劇增大,指揮人員所要處理的已不再僅僅是人流、物流,而更多的是信息流。因此,指揮人員必須改變以往的機械化戰爭觀念,把信息作為比兵力兵器、物力財力更為重要的作戰資源加以集聚、謀劃和運用,努力提高作戰信息的獲取、處理、傳輸和利用能力。一是要把目光投向信息化戰爭形態發展需要,以信息制約能量,以信息配置資源,以信息溝通指揮。二是要把制信息權作為部隊行動的「自由權」、「主動權」和「生命權」來對待,以奪取制信息權作為指揮活動起點,貫穿作戰指揮的全過程。三是要把過去行之有效的作戰原則注入信息內容,使之在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中煥發新的活力。四是要用信息武裝指揮人員的頭腦。包括使用信息裝備、信息系統,提高工作效率。指揮人員在運籌謀劃、輔助決策、協調工作時,都要優先考慮對信息的利用與反利用等。
二、單純注重「人謀」 已無法滿足大信息量的戰場要求,應確立人機一體、以機助謀的觀念
決策是作戰指揮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傳統觀念認為,決策是人專有的主觀思維活動,依靠的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優勢。但是,在變數多、節奏快、信息量大、關系復雜的信息化戰場上,作戰行動對作戰決策的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人腦的生理極限。有關資料表明,隨著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信息量的劇增,如果使用傳統的手段,通常只能處理情報信息量的30%以下,而指揮員所得到的還不到10%;相反,如果用先進的決策支持系統進行輔助決策,輸入信息後,一般15分鍾後就能給出1-3個經過可行性論證和功效得失權衡比較的模擬決策方案。信息化條件下作戰中,指揮人員決策活動,正在走向人腦加電腦的智慧聚集型思維方式。計算機參與決策延伸了人腦思維,彌補了人腦在思維上的某些缺陷,指揮人員擺脫傳統的「人謀」觀念,走人機結合的路子成為提高其謀略思維效率的必然趨勢。
三、單憑經驗直覺的「粗放」型計劃組織已無法適應未來作戰,應確立精確計劃、周密組織的觀念
信息化戰爭中,戰場越來越呈現精確化趨向。一是信息化條件下諸軍兵種聯合作戰,各軍兵種的兵力火力在相對狹小的作戰空間和較短的時間內匯合,可能會造成「戰場擁擠」,這就要求精確計劃、周密組織。二是打擊目標將由以往的面積目標、片狀目標逐步向點狀目標、精確目標轉化,要求事先精確的計劃組織。三是高效益的作戰力求盡可能減少人員傷亡和物資消耗。要減少傷亡甚至實現零傷亡,要減少作戰物資的浪費性消耗,作戰計劃組織就必須非常精確。這樣,組織計劃必須由過去那種重「物能」對比、重空間部署,轉向重視快速、精確、周密地處理各種戰場信息,單憑經驗、直覺和悟覺來進行謀劃決策的做法已不適應作戰行動的時代發展,組織計劃工作必須由「粗放」向「精確」轉變,把主觀能動性與科學方法、手段結合起來,通過周密的計劃組織,充分發揮各種作戰要素的整體效能。
四、單以預先運籌謀劃已無法滿足復雜的指揮控制,應確立隨機協調、實時控制的觀念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戰場的流動性非常強。無論是作戰力量物理機動速度、射速,還是戰場信息的傳輸速度,都達到了近似極限值。再加上敵對雙方激烈的謀略對抗,使得戰場非常靈活、多變,戰機稍縱即逝,其結果很難事先預料,任何事先制定的周密計劃,都不可能在具體的作戰行動中如期實施,指揮人員必須適應戰場實際變化情況,見機行事和臨機反應。企圖依靠事先周密、詳細的計劃去實現對所有作戰行動的控制協調,在信息化戰場上將很難實現。當然,強調指揮人員要具有隨機協調、實時控制的觀念,並不反對進行按計劃控制協調。在情況明了,時間寬余時,則按預先運籌謀劃進行控制協調比較合適;但情況復雜,時間緊急時,完全可以在戰場情報部門初步判斷的基礎上,實施隨機決策,對作戰力量實時化指揮控制協調,替代預先的運籌謀劃內容。
7. 手寫軍事理論論文的格式,要詳細,參考文獻那裡如何在文中標注出來,
搜一下:手寫軍事理論論文的格式,要詳細,參考文獻那裡如何在文中標注出來,
8. 做為大學生對參軍入伍的認識軍事理論論文範文
大學生從軍報告
題記: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強調,中國要走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吸引高層次的人才到軍隊工作,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獻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引 子
大學,崇尚思想開放、學術自由,海納百川胸懷古今的傳承之地。理性解讀,應該是一個以聚集人才、提升科技、傳播知識為己任的教育殿堂。盡管人們對當今大學有許多的詬病,讀大學仍然是年輕人積極向上的出路。軍隊,成天操槍弄炮、琢磨戰爭,緊綳著防犯之弦,無法高枕無憂。常識而言,它們是一個以捍衛國家的尊嚴與百姓的幸福為使命的鐵血長城。隨時准備面對炮火紛飛的戰場,隨時准備就只能有所舍棄,太平盛世不能太平。
如果說,大學是和平時代的一個標志,那麼,軍隊則是戰爭存在的一個標志。一文一武,一張一弛,兩個具有不同職能的重要領域,都有其受到大眾尊敬的社會地位。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大學生與軍人,尤其是基層作戰部隊的軍人,似乎很少有過交織,更多的時候是不一樣的實體,不可替代而又自成體系。
然而今天,筆者采寫大學生從軍的報告文學,記錄這些「象牙塔」出來的莘莘學子,如何融
入亟待追趕世界軍事潮流的勇猛之師!現實生活早就走在作家想像的前頭。當改革開放的大潮洶涌澎湃,席捲這塊國土上的陳舊觀念的時候,軍隊也在悄然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遷,其中一個顯著的特徵,就是大學與軍隊前所未有的相互融合、彼此緊密。
大學生軍官、大學生士兵、大學生士官、大學生軍嫂……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稱謂,沒有
任何人覺得生疏,但它們絕不是簡單的常識性概念,分明鐫刻著鮮亮的時代烙印,使這支軍隊
的構成呈現出一種脫胎換骨的進步。
大學生從軍,聽起來叫人熱血沸騰。相比於平淡庸常的地方生活,綠色軍營似乎更有幾分
神秘傳奇。大學生的浪漫、多情、富於幻想,軍隊的冷峻、陽剛、近於苛求,兩者之間的水火迥異,也許會有太多的遐想空間。走近從軍的大學生,才知道,其實並沒有那麼富有詩意。任你才高八斗,躊躇滿志,被校園氛圍熏陶得心氣十足,跟書本打交道早已得心應手,畢。。。。。。。。(你覺得合適就採納了,加我後傳你吧,改格式真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