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教師兒童觀的研究開題報告
浙江師范大學
題目:
本科生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姓名:王瑾雅 (專升本) 學號:04952114 導師:滕春燕老師 學院:杭州幼兒師范學院 《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心理的研究》
一、選題目的與意義
隨著我國社會的急劇發展和變化,家庭結構與教養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增加
了兒童成長過程中的緊張因素,兒童的行為問題也較以往明顯增多。研究表明,兒童行為問
①題的發生率在10%—30%之間,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有關研究資料顯示,幼兒的行為問題是比較普遍的,脾氣暴怒、說謊、愛罵人、語言障
礙、自私、自卑、厭食、咬手指甲等問題行為存在於不少幼兒中。有觀點認為,由於人們對
外顯的行為問題關注較多,行為問題通常會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症狀得到減輕,甚至消失。
因此,兒童行為問題則可以「順其自然」。其實這種觀點並不可取,兒童行為問題得不到解
決不僅有可能阻礙幼兒正常的心理發育和發展,影響幼兒的生活和學習,而且也有可能是成
年期心理障礙和社會適應不良的先兆。在幼兒期,問題行為是普遍存在的。從理論上講,在
某種意義上問題行為可稱為「不正常行為」,而行為本身就是在正常和不正常之間發展的連
續體,絕大多數幼兒的行為都居於兩者之間,因此一般幼兒都存在一些問題行為,只是程度
不同而已。行為問題是學齡兒童主要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
正因為如此,我國1996年頒布實行的《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必須
切實做好幼兒生理和心理保健工作。」200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則
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
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有這些有關幼兒園教育
的政策法規,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是幼兒教師法定職責。然
而在目前的幼兒園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全體幼兒進行的,幼兒教師對行為問題兒童的應
對可以說是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當中隱性的但是重要的一環。
但是,隨著兒童行為問題的逐漸增多,幼兒教師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卻無從把握。面對兒
童的行為問題,有些教師最多採取制止的辦法,使兒童的行為問題暫時性迴避,但是到了另
一個情境,該行為問題又會出現;也有教師根本不知道如何應對,對兒童的行為問題過度反
映或不予理睬;有些甚至會說罵兒童表現不好。不允許幼兒參加任何教學活動,導致兒童的
行為問題更加嚴重。兒童出現了行為問題並不表明他就與正常兒童有多麼大的不同,不過是
表現出有暫時性的偏離正常軌跡而已。因此,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正確應對,將有利
於兒童的健康發展。
因此,切實從兒童的行為問題出發,來研究幼兒教師的應對心理,探討幼兒教師應如何
發揮自身的作用?並設計一份適合幼兒教師的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將是一項具有重要的理
論和實踐意義的工作。
二、文獻綜述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 兒童行為問題呈明顯增長趨勢。發達國家已累及學齡兒
童的5~ 15% 。行為問題, 目前尚無統一的概念, 如退縮行為、過度焦慮和恐懼、不服從、
脾氣暴發和不良習慣等, 是一些普通名稱, 描述不像精神病、神經症和發育遲滯等那樣明
確。美國教育界常用的定義是: 學校學習存在問題、人際關系不好、不適合的行為和情感、
泛化的抑鬱和痛苦、與學校恐怖有關的軀體症狀。英國把行為問題分為A行為(Antisocial
Be-haviour,即違紀行為)和N行為(Neurotic Bheaviour)兩類。A幼兒行為包括:經常破壞
自己或別人的東西、經常不聽管教、時常說謊、欺負別的孩子、偷東西。N行為包括:肚子
疼和嘔吐、經常煩惱,對許多事情都煩、害怕新事物和新環境、到學校就哭、或拒絕上學、
睡眠障礙。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兒童行為問題(Behavior Disorder),亦稱兒童問題行為,是指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在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超過相應年齡所允許偏離正常范圍①白春玉,張迪,穆穎,吳惠穎:《沈陽市行為問題兒童的個性特徵分析》.
5%-15%的非正常行為,包括兒童在行為和情緒兩方面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各種違紀行為和
神經症行為。兒童的行為問題如得不到及時解決,持續時間過長,問題會變得更加復雜、嚴
②重,造成心理缺陷或人格障礙。國外報告其檢出率達5%-30%。據報道,20世紀80年代發
達國家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4%~20%。我國22個城市協作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4~
16歲兒童少年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2.19)%。肖湘寧等調查研究顯示在幼兒園教
育機構中有70.5%的幼兒經常或偶爾「拒絕加入同伴的游戲」,主要表現為膽子小,不能主
動與小朋友和老師交往,幼兒不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對同伴缺乏寬容、接納的態度。
近年來,兒童行為問題的研究在國內外受到廣泛關注,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由1994年
至現今的資料顯示,對兒童行為問題方面的研究比較多,重點放在行為問題的治療與矯正及
影響兒童行為問題因素的研究上。在幼兒教師如何應對兒童行為問題方面的研究幾乎沒有,
與此有關的研究也少之又少。主要的相關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
在沿襲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跟上形式發展的要求,這就直接導
致了幼兒園有關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的缺乏,進一步來說幼兒教師應對兒童行為問題方面
的知識也就更加缺乏了。山東省的濰坊、聊城、菏澤、德州、煙台、濟南等城市隨機選擇
30個幼兒園作為測查園,專門對幼兒教師幼兒心理學知識作了封閉式調查問卷。調查結果
得知,(1)對兒童思維發展趨勢的認識,通過率為14%;(2)對幼兒注意特點的認識,通
過率為51%;(3)對幼兒記憶特點的認識,通過率為47%;(4)對幼兒言語發展現象的認
識,通過率為72%;(5)對幼兒想像發展的認識,通過率為86%;(6)對幼兒個性發展的
認識,通過率為4%。各部分內容的通過率很不均衡,最高的是86%,最低的是4%,這反
映了幼兒教師掌握幼兒心理學知識的特點。最容易掌握的是幼兒教師自身實際工作聯系最密
切,能直接觀察到幼兒心理特點的方面的題目。在關於兒童說謊的原因分析,有的被試只認
為兒童說謊與其道德品質有關,而不能全面分析兒童說謊。由此可得,一線幼兒教師缺乏系
統性的心理學知識。然而,這些系統性的心理學知識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行為。
通過率最高的是「對幼兒想像發展的認識」,而教師對幼兒想像發展的較高認識對如何應對
兒童的行為問題並不起相關的作用,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行為。通過率最低的
是「對幼兒個性發展的認識」,我覺得這一點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對兒童個性發展的清楚認識,有助於教師了解兒童行為問題產生的相關因素,能使教師形成
良好的教育機智和教育行為。因此,要提高幼兒教師對幼兒個性發展的認識,為更好應對兒
童的行為問題提供理論基礎。
面對越來越多的兒童的行為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為此,人們對幼兒園的這
類情況給予了關注和研究,進行了適當的干預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各別化訓練。
是有奧登和阿謝爾(Oden&Asher,1997最早提出的。兒童對特定的人際關系行為的知識、兒
童在交往情景中將知識轉變為技巧的能力以及教師正確評價兒童的技巧表現的能力能,是兒
童行為改變的基礎。(2)游戲治療。游戲療法是對有人際障礙的孩子進行幫助的一種心理干
預的方法。是用游戲作為與幼兒溝通的媒介,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將受到的挫折和捆
饒以及內心的焦慮、緊張、害怕、退縮等不良體驗發泄出來,通過游戲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
問題,對於學前兒童來說,游戲治療是一種幫助他們擺脫行為問題的有效途徑。(3)Z過程
治療。扎斯摟(Zaslow,1960)等人提出一種治療兒童孤獨症的方法,同樣可以對行為問題
兒童在情感方面的障礙有治療的借鑒作用。這種方法對內向膽小的兒童、攻擊性強的兒童有
一定的效果。(4)擁抱治療。對於嚴重缺乏關愛的孩子,可以採用這種方法,使其感受到老
②李成福等:《兒童行為問題與學習成績相關的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師對他的關注和熱愛。(5)「氣球爆炸」。「氣球爆炸」就是把吹大了的、並用繩子紮起來的
氣球弄破,以幫助幼兒發泄情緒的方法。(6)「繪畫療法」。美國的阿爾修勒(Aischuler R.H.)、
日本的淺利篤等,受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學派的影響,認為兒童的畫是兒童潛意識的表現,畫
面上的表象符號或色彩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憑借畫面上的線、形、色的組合與象徵,分
析兒童的心理狀況,了解兒童的需求、家庭關系、攻擊性的傾向等,從而幫助和診斷兒童的
問題行為。讓兒童在自由繪畫的過程中抒發情感和問題,通過繪畫投射自身存在的問題。(7)
社交技能訓練。社交技能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兒童被同伴接受的程度,而且還能減少社會退縮
及攻擊性行為。這些方法幼兒園教師在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也可以適當地進行採納。
目前為止,我認為幼兒教師對兒童的行為問題的應對心理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1)
教師掌握的心理學知識。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質,專業
知識的結構及豐富程度。面對越來越多的兒童行為問題的增加,在上文所提到的關於幼兒教
師心理學知識的分析情況來看,拓寬心理學知識,豐富幼兒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
方面的知識,是適應現在社會的最基本的要求。(2)教師對兒童行為問題的了解(行為問題
與非行為問題)。兒童的行為問題也稱發育性行為問題。在有的關於學前兒童心理健康狀況
的調查報告中所列舉的所謂兒童心理障礙或行為偏異,如情緒容易變化,離不開母親,不願
去托兒所或幼兒園,怕陌生,在家裡呆不住等則屬於兒童心理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正常現象。
國外有研究發現:任何孩子在特定年齡都會發生行為問題。一般孩子每年約發生五、六個問
題。這些問題的發生,反映出所有健康兒童在正常發展過程中都承受著某些壓力。因此,教
師在看待兒童的行為問題時要慎重,不能盲目下結論。同時,也不能將幼兒的某些心理行為
問題看成孩子成長中的自然現象,不去加以關注。(3)教師的教學自我效能感。教師的自我
效能感一般可以從以下兩個維度進行理解,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對幼兒教師
而言,「一般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教育價值的認知;「個人教學效能感」則是指教師對自
己是否具備能夠有效引導幼兒,給幼兒積極影響的教育能力的知覺與信念。幼兒教師自我效
能感的高低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的發展。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往往對自己能積極有效
教育引導兒童充滿信心。因此,在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充滿信心,並能不斷反思自己的教
育行為,甚至能針對兒童的某一行為展開一定形式的研究。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師對自
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信心不足,傾向於簡單易行的任務。因此,在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缺乏
自信,採取簡單方式去「控制」幼兒,在與幼兒的交往中不夠敏感和主動,不利於幼兒的健
康發展。提高幼兒教師的自我效能感高有助於提高對兒童行為問題的應對能力。(4)教師應
對兒童的行為問題的方法與措施。近幾年,我國的學前教育發展很快,提出了一些比較先進
的教育教學方法。但由於長期應試教育的陰影,留下了很大弊病。在目前教育中,口頭講解
仍然占重要地位。我認為在解決幼兒行為問題上,口頭講解和預防不可少,但應有更多的措
施和方法來替代相對落後的方法,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幼兒教育本身。(5)其他援助方法。教
師在個人能力有限的范圍內,無法應對兒童的行為問題時,要求助於社會,使行為問題及時
得到解決。可以是家長,在家園的共同努力和幫助下,來處理兒童的行為問題,比家長和教
師單方面的努力效果肯定好。對於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的,就需要求助於此方面的專家。(6)
幼兒教師自身的應對方式(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關於這方面的解釋上文已有所提級,就不
做展開了。
目前,幼教界對兒童的行為問題研究比較多,但是在「幼兒教師如何應對兒童的行為
問題」,此方面的研究上相對滯後。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影響者,在對待兒
童的行為問題時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此次調查研究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通過調查量表,
從分析「幼兒教師應如何對待兒童的行為問題」這一角度入手來探討幼兒教師的應對心理,
將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的工作。
[4]Jane Brooks著,周逸芬,陶淑玫編譯. 發展與輔導. 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
[5]屈玉霞. 對幼兒教師幼兒心理學知識的抽樣測查. 中國婦女管理幹部學院山東分 院學前教研室,1996年第1期.
[6]張建人. 當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 湖南師大教研院.
[7]賀宣真. 教師應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 深圳市財經學校, 職教論壇, 2003年第4期.
[8]許凱. 幼兒教師自我效能感探析. 廣州市越秀區中六幼兒園.
[9]邱學青. 行為問題兒童成因及教育路徑選擇.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Jan.2005年1月.
[10]耀宏,傅榮. 心理健康的評價指標與心理健康標准.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
[11]黃旭,靜進,史明麗等. 開展兒童心理衛生保健,促進兒童心理健康. 中國婦幼保健, 2002年17期.
[12]種熒,李剛,劉珍妮. 兒童行為問題調查分析. 中國健康教育,2004年8月第20卷第8期.
[13]白春玉,張迪,穆穎,吳惠穎. 沈陽市行為問題兒童的個性特徵分析.
[14]李成福,等. 兒童行為問題與學習成績相關的研究.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 2005年4月 第14卷第4期.
[15]Lapouse K,Monk MA. An epidem iologic study of behaviour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en. Am J Public Health,1998,48:1134-1144.
[16]Mcgee R.Behaviour problems in a population of seven-year-old childern prevalence,stability and types of disorders. J Child Psychia,1984,25(2):251-259.
[17]Shusta SR.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m J Psychother,1999,53(3):377-391.
[18]Clayton IC, Richard JC,Edwards CJ. Selective atten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Abnorm Psychol,1999,108(1):171-175
[19]Basso MR,Bornstein RA,Carona F, et al. Depression accounts for exec-utive function deficits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Neuropsychiatry,Neuropsychology, Behavioral Neurology,2001,4(4):241-245.
[20]Morrison Preacademic screening for leaming and behaviour problems.J Am Acad Child Adol Psychiat,1989,28(1):101-108.
⑵ 急~跪求體育類開題報告和論文~!拜託各位了 3Q
「體育教育專業足球普修課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開題報告 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體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但要把計劃研究的課題、如何研究、理論適用等主要問題說清楚,應包含兩個部分:總述、提綱。 1 總述 開題報告的總述部分應首先提出選題,並簡明扼要地說明該選題的目的、目前相關課題研究情況、理論適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數據等等。 2 提綱 開題報告包含的論文提綱可以是粗線條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可採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綱形式。在開題階段,提綱的目的是讓人清楚論文的基本框架,沒有必要像論文目錄那樣詳細。 3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中應包括相關參考文獻的目錄 4 要求 開題報告應有封面頁,總頁數應不少於4頁。版面格式應符合以下規定。 開題報告 學生: 一、 選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實意義 二、 論文綜述 1、 理論的淵源及演進過程 2、 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 國內研究的綜述 4、 本人對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 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二、 1、 2、 3、 三、 1、 2、 3、 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一、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題 五、預期的結果 六、進度安排 淺談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 摘要 心理因素在競技健美操比賽中起著非常重 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運動員技術水平的發揮,心理訓 練目的是使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中將技術水平得到正常 和超常的發揮。因此,本文就根據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 訓練與比要求,討論幾種專門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心理 訓練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參 考。 關鍵詞 競技健美操 運動員 心理訓練 1 心理訓練在競技健美操中的意義 心理訓練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於促進運動員心理過程 不斷完善,形成專項運動所需要的良好個性心理特徵,獲 得較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儲備,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適應 訓練和比賽的要求,為提高運動技術戰術水平、形成最佳 競技狀態和創造優異成績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當今競 技健美操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在體能 和技術等方面的差距日益縮小,決定比賽勝負的因素也 由過去比較單一的因素轉變為多元化因素,其中包括心 理因素。人的各種心理因素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心理訓 練可以使人的心理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在競技健 美操比賽中,心理訓練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提高各種心智能力,促進健美操動作技術的掌握 競技健美操動作種類豐富,形式多樣,技術復雜,許多 動作都是在身體處於非正常位置下完成的。同時,運動員 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必須掌握新穎、獨特、驚險的難新動 作。對人體的心智能力,如肌肉運動、平衡、時間、節奏等 感知覺,高空落地、運動表象,運動記憶,思維,想像與創 造,對突發事件做出反應等能力,以及勇敢頑強、果斷、持 久等意志品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心理訓練有助於這些 方面的提高及完善,無疑會促進動作技術的掌握。 1.2 提高運動員對訓練中心理負荷的承受能力 競技健美操訓練的特點是專門化強,內容多樣,訓練 強度大,並帶有一定危險性。同時運動員還必須承受訓 練中所引起的疼痛、疲勞等不適。因而要堅持長期系統 訓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過心理訓練能培養運動員 具有正確的動機,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等進行競技健 美操系統訓練所必須的心理品質,從而保證系統訓練的 正常進行。 1.3 提高心理狀態的穩定性,以保證在比賽中取得 良好成績 競技健美操比賽,觀賞性強,帶有一定的表演性,所 以周圍的觀眾的情緒,裁判的態度和記者的活動等,這些 外在的因素都會引起強烈,豐富,多變的各種情感體驗促 使運動員的心理狀態發生變化,影響技術動作的正常發 揮,甚至造成失敗。通過心理訓練有助於產生和保持各 種技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掌握各種心理狀態的自我控 制和自我調節的政策和方法。提高心理穩定性,以保證 在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2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方法 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可分為一般心理訓練 (也稱長期心理訓練)和准備具體比賽的心理訓練(也稱 賽前心理訓練或心理調節訓練)。其具體任務和內容及 方法如下: 2.1 一般心理訓練 一般心理訓練是指在平時的運動訓練中加強對運動 員的心理訓練。針對競技健美操的特點:動作難度大,表 現力強;如何指導運動員訓練,提高運動技能,又能提高 心理素質,這確實是個難題。根據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 點,制訂出詳細的運動技能訓練與心理訓練的計劃。首 先是要培養大學生對健美操的直接興趣,讓他們在快樂 的運動中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由興趣產生熱愛,保證正常 訓練的順利進行。其次是在平時的訓練中培養運動員的 審美感受,激發學生的訓練動機。再次是培養運動員頑強的戰斗意志品質。高水平比賽名手雲集,競爭異常激 烈,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往往需要靠頑強拼搏的意志去 克服各種主客觀的困難才能獲取勝利。所以說,在水平 不相上下的比賽中,特別是在比賽的關鍵時刻,意志是最 後的主宰者。培養頑強的戰斗意志品質首先要提高學生 的思想覺悟,增強完成比賽任務的責任感;其次是靠平時 訓練中從難從嚴一絲不苟的刻苦訓練。在訓練中採用各 種方式、手段及變換情境,提高運動員對挫折的忍受力, 培養運動員戰勝困難的頑強的戰斗意志品質。 2.2 賽前心理訓練 賽前心理訓練的目的是使運動員對該次比賽形成最 佳的心理准備狀態,並在比賽中有效地、可靠地控制和調 節自己的行為和情緒,確保最佳競技水平的發揮。在競 技健美操中,賽前心理訓練具體做法如下: 2.2.1 模擬訓練 模擬訓練是用接近或超過比賽的條件對運動員進行 訓練,以提高運動員的心理穩定性和比賽的適應能力,預 防賽前不良心理狀態的產生。 健美操是融健、力、美為一體的運動項目,深受廣大群 眾的喜愛,比賽時觀眾的噓嘆聲、贊揚聲、辱罵聲、鼓掌聲 或是拉拉隊吶喊助威聲以及高音喇叭的音樂聲形成的陣 陣聲浪震耳欲聾,很容易引起教練員和運動員的情緒波 動,注意力分散,影響正常技術的發揮。為適應這種場面, 在整個訓練周期中應科學地、不間斷地逐漸增加對運動員 心理壓力的頻度和強度。採用模擬訓練改變比賽的條件 進行訓練,如不同場地,不同場次的訓練;不同明亮度,不 同燈光下訓練;變換比賽的時間的訓練;可製造比賽氣氛 和環境的訓練,如組織群眾,邀請裁判評分,播放比賽情景 的錄音,在喧鬧聲中比賽;參加各種友誼賽、對抗賽、選拔 賽、提高運動員心理的忍受力和抗干擾能力,克服上場比 賽的緊張心理,增強運動員的自信心。通過多次模擬訓練 後,運動員的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比賽的信心更足,鬥志 更旺,不會因外界的干擾而影響自己的情緒。在模擬訓練 中,應讓運動員從思想上、行動上都進入角色,感到是在正 式比賽,否則模擬訓練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義。 2.2.2 表象訓練 表象訓練它是在暗示語的指導下,在頭腦中反復想 象某種運動動作或運動情境,從而提高運動技能和情緒 控制能力的方法,它並貫穿於整個運動訓練周期,但在不 同的階段,表象訓練具有重點,具體如下: 第一階段:在技能動作的初學和整套動作的學習階 段,表象的主要內容為技能動作的難點,整套動作的順 序、節奏、要求運動員表現完整、清晰。 第二階段:是在技能動作的提高和鞏固階段,在每次 訓練的間隙時,讓運動員在休息放鬆時微閉雙眼、調整呼 吸、排除雜念、默念動作要領,或是播放音樂表象整套動 作、節奏、動作的幅度、要點等。並要求運動員晚上入睡 前做一兩遍。 第三階段:是賽前的具體表象,要求運動員根據正規 比賽的場地、表象出場的順序、方向、動作的起始、節奏的 變化、,動作的幅度、美感等,最後表象自己完成最好一次 時的情境。如此訓練能提高運動技能掌握的正確性、強 化動作技能的動力定型,提高運動員的比賽信心,達到最 佳競技狀態。 2.2.3 自我暗示訓練 自我暗示訓練是心理調節的一種常用的方法。它的 目的是使運動員消除緊張心理和進行精神動員。自我暗 示訓練就是採用一定的「套語」進行自我暗示,並配合相 應的深呼吸,放鬆肌肉,使運動員進入安靜催眠狀態,進 而調節植物性神經系統的機能及心理狀態。採用自我暗 示訓練具有放鬆和積極動員的雙重作用。隨著競技健美 操的發展,現在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需要運動員完成高難度的動作,通常一個難度動作要重 復練習很多次而且帶有一定的危險性,這樣運動員就很 容易疲勞和害怕做動作;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採用 自我暗示訓練方法,運用放鬆肌肉、清除害怕等不良感覺 的套語,進行放鬆,進行訓練。 3 小結 通過對競技健美操運動員心理訓練的研究,我認為 通過各種手段心理訓練,有意識地對運動員的心理過程 和個性特徵施加影響,使運動員能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 能提高訓練手段的有效程度,形成最佳的比賽心理狀態, 發揮最高技術水平,有其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肖光來,馬鴻韜,張平,等.健美操〔M〕.北京:人 民體育出版社,2004. 〔2〕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6. 〔3〕張力為.現代心理訓練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 出版社,2004. 〔4〕李娜.高等院校業余健美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 〔J〕.中國臨床康復,2005,(12). 〔5〕黃龍.體操運動員的心理訓練〔J〕.南京體育學院 學報,2005,(3). 〔6〕高文清,劉靜.對體操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探討 〔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2). 資料來源: www.lw3721.com
⑶ 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效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生學習效果如何,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體同學的主動參與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面廣,課堂效率就高,教學效果就好,學習成績就會提高。
那麼,如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效率呢?結合本人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需要有一種內部動力來達到學習目的。這種目的就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強烈願望。只有當學生有了這種學習慾望時,才能積極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中,有趣的學習材料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如:在教學完「列方程解應用題」後,我設計了一個「救救小羊」的情境練習,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時候,山大王老虎來了,老虎為了顯示自己的「公正」,規定:「小羊如果做錯了一題,狼可以前進一步,如果做對了,狼就後退一步,遠離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話情境中,學生本能的一種「正義感」馬上被激發出來,他們學習熱情高漲,做題異常認真。隨著學生一次一次正確的練習,狼被迫步步後退,當狼退至「河邊」,逼進河裡時,學生心底「懲惡揚善」的願望終於得到了滿足,全班禁不住高聲歡呼起來,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的極致,也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2、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由於數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對枯燥無味,與學生以具體形象為主的思維和生動活潑的特點構成矛盾。為了體現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強化學生對每個知識點的認知和理解,使學生思維與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參與實踐,激發興趣,使他們躍躍欲試。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學生通過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進行操作,主動探索、觀察、討論、發現、交流、大膽推導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當學生通過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後,問:大家認真觀察,割補後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哪些聯系?根據上面的發現,你能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學生通過操作後,已經明確了兩個圖形間的內在聯系,建立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空間形式,這樣他們要說的話就很多,就有參與的興趣,完全有可能進行加工、整理、進而推導出公式,課堂教學也更加有效。
二、精選課堂練習,提高課堂效率。
實踐證明,盲目的過多的練習是不科學的,它不僅不能引起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反而,由於大量機械性的練習題目,學生的思維會變得呆滯,加上那麼多的作業,擠掉了他們的自由活動時間和休息時間,阻礙了他們思維的正常發展,使他們在學習上處於被動狀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選編練習題,並有計劃地讓學生練習,力求精而少,練在點子上,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堂課只有40分鍾,一眨眼就過去了,所以,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浪費,應盡可能把它都用在教學內容上,且必須要把這40分鍾用在刀口上。
1、堅持課前5分鍾小測
堅持課前5分鍾小測,對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具有促進作用,其具體做法是每節數學課上,進行上節內容的簡單測驗。這個環節不但可以復習舊知識,而且可以促進學生認真聽課,提高課堂效率。因為我們可以利用這5分鍾來讓學生從課間休息時的興奮中冷靜下來,調整狀態,為接受新課作好精神准備。另外,學生為了做好小測題,就必須要認真聽課,認真做好筆記。
2、課後鞏固要有強化意識:
到了知識鞏固階段,學生對所學知識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這一表象,以達到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及應用,實現學習上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是這節課成敗的決定因素。
(1)、做好鞏固性練習。對知識加深理解並轉化為技能技巧。例如在有理數混合運算中,可對基礎知識重點練,強化運演算法則(尤其是法則中關於符號的確定)及運算順序;關鍵步驟專項練,轉化為技能技巧;簡便運算完整練,強化對運算定律的運用。
(2)、加強比較性練習。通過尋同辨異,加深理解。例如學習解決問題時,一道題可能有幾種解法,等學生列出算式後,可以通過尋找它們的共同點及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在對比中加深理解,達到對知識的鞏固。
(3)、嘗試變通式練習。擺脫學生一味機械地模仿,克服思維定勢,一題多變。例如在學生學完解決分數問題後,可加強變式練習,可出現補充條件、補充問題、單位「1」已知或單位「1」未知等題目類型,拓寬思維,加強對基本數量關系的理解。
(4)、探索開拓性練習。通過練習,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時,可讓學生做已知圓的半徑、直徑、周長求表面積和體積的練習,把新知、舊知有機結合起來,融會貫通。
3、要充分利用好配套練習冊和數學基礎訓練,抓住重點精講多練,反復練直到掌握為止。
三、關愛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絕對的,主要表現為認知方式和思維策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而制定多層次的教學內容。首先對不同的學生確立與之相符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目標,並在問題情景的設計、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等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另外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善於給予關心和幫助,鼓勵他們參與學習活動,嘗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並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對他們的作業要面批,幫他們指出錯因。對學有餘力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深入學習,讓他們有一種吃得「飽」的感覺。總之,精心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內容,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中獲得必須的知識;因材施教,讓不同的學生在課堂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真正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有時,在課堂教學中要求相同小組互幫互助,相互配合,明確分工,各負其責,並即時轉換角色,以促使小組內同學的相互合作,促使他們共同解決實驗中所面臨的問題,也以此達到學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動手,個個有收獲」的目的。允許每個學生按自己的思路方法去研究,但要求學生學會總結經驗體會,總結自己設想、做法的優缺點,最終達到相互交流的經驗體會,共同歸結得出有效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這種方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熱情,而且還增強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合作性,更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
最後教師應該優化評價方式,以「學生發展為本」,重視多元化評價,多運用激勵機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應多鼓勵和表揚學生在學習上的點滴成功,使之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培養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
有了教師的努力,有了學生的努力,在加上師生之間的情感作用,課堂的效率才會大大的提高。愛是學習的動力!學生喜歡一個教師,也就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課程。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探索、創新、總結歸納、反思,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動性相結合,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率。課堂外及時反饋信息,及時給予評價,及時給與指導和鼓勵,與學生關系溶恰,促使學生充滿信心,富於探索,敢於創新,這對於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學生堅持自主性學習的重原因。
總之把握新課程的精髓,提高課堂效率,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施展手腳、啟發思維、展現智慧和能力的舞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建構平台,創設空間。只有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提高課堂的效率,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shaorunjia2001真心為您解答~~
~親,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者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如果我做錯了歡迎大家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如還有新的問題,請好評和採納後重新另外起一題向我求助,答題不易,敬請諒解~~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祝共同進步!
⑷ 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開題報告
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以形成豐富而獨特的綜合素質。這一綜合素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創新素質,而培養學生創新素質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明確的任務。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
一、引奇激趣——迎接創新的使者
激發學生濃厚的創造興趣和慾望,引導學生多思多問,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首要工作。在教學中,興趣又往往表現為一種好奇心,有好奇心才會有深刻而獨特的思維方式,才會有發明創造。教師應該加倍愛護學生的這種好奇心,迎來創新的使者,拉開求知的序曲。
1.巧設懸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讓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學習的思維活動中,才能使學生在課堂的有限時間內迸發創新因素,獲得新的知識。為此,教師必須巧設疑問,以懸念來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如教學《赤壁之戰》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曹操擁有80萬大軍,而劉備和孫權才有3萬聯軍,可是曹操的軍隊為什麼會被打得落花流水呢?這一巧妙的提問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一個大大的懸念,喚起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習的熱情高潮,興趣油然而生。
2.創設情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葉聖陶語)。小學語文教材大多文質兼美,有的文筆清晰;有的情深意長,富有感染力;有的富有幻想。在教學中,這些課文可以通過朗讀、錄音、掛圖等來創設特定的情境感染學生,通過一定的情感調控,架起學生與作者之間的情感橋梁,引導學生沉浸在課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圍之中,讓學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主動領會文章的思想內容。如《霧凇》這篇課文中,描繪了一幅色彩斑斕的霧凇圖,教學的開始,教師播放錄像(霧凇景象),向學生展示霧凇的奇特和壯觀,使學生在欣賞霧凇景色美麗的同時,激起求知的慾望。
3.聯系實際
在語文教學中,應把語文教學與現實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後,教師可以《我與小女孩比童年》為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童年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訓練,喚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此外,教師還可以採用游戲激趣、導語激趣、活動激趣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二、誘導質疑——催生創新的萌芽
古人雲:「學貴有疑。」質疑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擁有創新能力的人必須具備敢於質疑的思維品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質疑問難,激起探求新知的慾望,迸發出創造的思維火花。
一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內驅力之一。為了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教師應當經常向他們提供能引起觀察和探索的新異情境,要善於提出難易適中而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並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或尋找答案。一位特級教師介紹他在美國聽一位老師上《蚯蚓》一課說,上課一開始,老師出示《蚯蚓》一題,接著就拿出一包還在蠕動的蚯蚓,讓學生每人拿一條,要求學生觀察它的外形和特點,然後發言。許多學生使用放大鏡,翻來覆去地觀察,還有些學生採用了解剖法。不久,學生就一個個爭著說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個學生說蚯蚓的味道是鹹的,因為她把蚯蚓放到嘴中嚼了嚼。這一意想不到的知識是憑借學生敢於嘗試的探究欲而得到的,無疑也是創新思維的萌芽。
二是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質疑精神的心理依據。要培養的質疑精神,就必須保護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草船借箭》一文時,有一個學生在初讀課文後提出是「草船『騙』箭」,為什麼課題中卻說是「借」呢?這位學生的提問很有價值的,老師表揚了他的勇於質疑的精神,並鼓勵學生分析課文,探究原因。結果發現原因是有「借」才要「還」,暗示了曹軍造箭射自己,體會了諸葛亮的聰明才幹。此時,大家對於原先提出問題的學生贊嘆不已,那位學生也因有老師的支持和學生的贊賞而對自己更有信心,從此大膽質疑。
三是培養學生的尋疑意識。所謂尋疑意識,是指學習者在頭腦中始終帶著尋找問題的意識,以懷疑的眼光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捕捉可供設疑的細節,挖掘疑點。尋疑可以在各個方面,各個角落,老師要經常引導學生進行尋疑,肯定結果,從而激發尋疑興趣。其次,尋疑貴在主動。只有具有主動積極的精神品質,才能尋找到有價值的問題。教師要注意引導,讓學生樂於尋疑。
總之,從疑問——探索——發現——創新這一路徑中,只有把握好質疑這一關,才能啟動創新思維,捕捉創新靈感,並堅持不懈最終取得創新成果。
三、馳騁想像——舞動創新的翅膀
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是拓展思維空間的內驅力,是人們對頭腦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想像滲透在小學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特別是在發展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中,想像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豐富表象,喚起想像
想像來源於生活實際,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新教材中有些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隔遙遠,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想像力難以拓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來喚起學生的想像。如在學習《大海》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事先布置學生搜集有關大海的資料,如圖片、文字介紹、有關故事等等。課堂上,組織大家把搜集的信息相互交流、討論,使學生獲得很深的感受。然後,再利用播放關於大海的錄像資料、配樂朗誦等直觀的手段,使學生彷彿置身於大海之中。結合演示,引導學生想像:大海是什麼樣的?站在大海邊,你想對大海說些什麼?大海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事情呢?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激情得以迸發,探索大海秘密的慾望發展到了高潮。
2.填補空白,發散想像
所謂「空白」,是指作品給讀者留下的聯想和再創造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利用這些「空白」,發散學生的想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學習《想飛的烏龜》一課,小烏龜叼著棍子中間,兩只小鳥叼著棍子的兩端,帶著烏龜飛上了高高的天空,因為小烏龜第一次飛上天空,看到地面的美麗景色,一時太高興,剛一張嘴,整個身體就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教學這一環節時,教師可這樣啟發學生想像:烏龜掉下來會想什麼?他還想飛,請你為他想想飛的辦法。學生的情感已緊緊和小烏龜連在一起,有的認為小烏龜可憐,有的認為小烏龜可笑,還有的認為小烏龜可嘆……學生各抒己見,在想像中思維相互碰撞、啟發,在文中沒有出現的心理空白處創新,訓練了思維的靈活性。
3.異想天開,拓展思維
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無邊的,它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我們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特別是異想天開的創造性想像。如學習《夢想》一文後,教材安排了這樣一組練習填空:
(1)古時候,人們想飛到月亮上去,現在……
(2)古時候,人們想聽到遠方親人的消息,現在……
(3)古時候,人們想到海里采寶,現在……
(4)古時候,人們想,現在……將來……
這是一道永遠也做不完的練習,學生依據前三項練習,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寫出眾多不同的答案,這既是語言和想像力的訓練,又是運用知識和發展創造力的訓練。
四、鼓勵求異——激活創新的靈魂
求異是創造的先驅。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多向性發展。要允許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尋求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案,使學生在形成求異思維過程中學習知識,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思維的多向性。
(1)同一個任務,鼓勵學生尋求不同方法完成。以識字為例,讓學生記「坐」字,有的學生說,兩個小朋友在蹺蹺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說,「坐」就像老師的天平;有的說一個「土」加兩個「人」就是「坐」……他們運用的方法不同,卻完成了同樣的一個任務——記住「坐」字,對於這樣的現象,教師應予以肯定、鼓勵。
(2)同一個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理解或表達。如教學《王冕學畫》一課時,當教師問到「要是能把它畫下來,那該多好哇」中的「好」是什麼意思?有個學生回答說:「畫下來,天天可以看荷花。」「還有別的意思嗎?」教師啟發學生。學生有了興趣,各抒己見:「畫下來,可以讓別人看。」「畫下來,可以跟湖裡的荷花比一比,看誰美?」……這些正是創造性思維中求異思維的反映,它促使學生相互激勵,情緒活躍,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求異、探索的樂趣。
(3)適當安排一些具有不確定答案的練習。我們應該有意識地為學生安排一些「發散性」的練習。如在六年級的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這樣一道課堂練習,把「我們收回了澳門」這句話換幾種不同的說法,但不改變原意。學生答案多種多樣:「澳門被我們收回了。」(被字句)「我們把澳門收回了。」(把字句)「我們不是收回了澳門嗎?」(反問句)誰也不能否認我們收回了澳門。」(雙重否定句)……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那麼,埋在孩子們心底的智慧種子,就一定能生根、開花,並結出豐碩的創新之果。
⑸ 求·籃球裁判的心理素質及其培養·的開題報告 知道的說下 急
【摘要】針對籃球比賽的實際,論述了籃球裁判員心理素質的幾種方法。從運動心理學來講「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與轉移相結合;加強表象訓練,頭腦形成清晰的籃球運動表象;樹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應變能力,確保准確判斷比賽的合法進攻與防守。旨在為現代籃球高素質裁判員的培養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 籃球;裁判員;心理素質;體育心理學
現代籃球比賽復雜多變,緊張激烈,許多違反規則動作隱蔽性強。如果沒有良好的裁判技能和判斷能力,常常會出現誤判、漏判、錯判或偏判,裁判員移動不到位、手勢不規范等現象,影響比賽的順利進行。甚至形成裁判表演的局面。籃球裁判員要高質量地完成裁判任務,不僅要具備良好的體能和裁判技能,還應具有敏捷,迅速、准確的心理判斷能力。
裁判員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與其所處的生活、工作環境和教育條件有直接的關系。一名籃球裁判員能否在比賽中自始至終保持穩定、冷靜、沉著的心理狀態,能否在應激狀態下做出機智的反應,這與裁判員平時形成的心理素質分不開,本文以文獻資料法就籃球裁判員的培養進行淺析。
1.「球感」的建立
「球感」是在訓練中發展起來的專門化知覺,是籃球裁判員的一項重要的心理技能,使裁判員能對球的形狀、重量、彈性、空間變化,做出精細的分析,對球的運行速度、控球隊員的運動狀態,以及傳球的方位等動態有十分精確的感知;以排除憑視覺判斷的假象而做出准確的判斷,因此,籃球裁判訓練中,要求裁判員進行拋球、跑動、跟球等練習,以增加「球感」,使裁判員在比賽中對球的運動方位、空間狀態、發展方向等判斷自如,發揮出最好的裁判水平。
正如比賽中,中圈跳球後的移動配合動作,幾乎沒有一成不變的具體形式,甚至在比賽中出現的一個新的情況,很有可能在裁判訓練中沒有出現過,在特殊情況下,能找到自由靈活度,這與籃球裁判員以「球感」的掌握程度密切相關。因此,籃球裁判員的「球感」是裁判員技術水平獲得高度發展並出現高水平的重要心理技能。它不但能使動作變得靈活自如,而且是獲得高超裁判技術的重要心理因素。
2「.注意力」的集中練習
注意力集中是堅持全神貫注於一個確定目標,不為其它內外刺激的干擾而產生分心的能力。面對比賽,裁判員不能像觀眾一樣觀賞比賽的精彩的技術和戰術配合所干擾,而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擺正自己的位置,積極、公正、准確的執法,確保比賽的順利進行。因此在裁判員的心理素質訓練中,應注重注意集中的訓練。
注意品質是籃球裁判員必須著重培養的一種心理素質,在裁判工作中,准確迅速、有效的判斷離不開高度的注意力。裁判注意技巧的培養,主要在技能 訓練和正式比賽中,有意識地分出注意的層次和目標。例如,在犯規和違例中,應重點選擇犯規來注意,在犯規方面,應重點選擇籃下的侵人犯規與對投籃隊員的犯規。然後轉移目標,重點選擇有球區域攻守對抗中的犯規和無球隊員的犯規。最後將注意力轉移到違例判罰上來。
這種分層次,有重點,有目標的注意技巧可以訓練裁判員的注意選擇性,指向性和注意的有序分配能力。使裁判員注意的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注意分配和轉移定時合理,能克服「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抓不住」的不良心理,從而提高裁判員的心理素質。
3注重表象訓練
表象訓練是體育運動領域最常用的一種心理訓練方法。表象訓練有利於建立和鞏固正確的動作的動力定型,有助於加快動作熟練和加深動作記憶。在籃球裁判工作中,裁判員的手勢動作及相應的速度和准確性是反映裁判員水準的一個重要方面,裁判員手勢的好壞對運動員有著明顯的影響,及時,規范的手勢能樹立「法官」的威信,因此裁判動作是裁判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進行籃球裁判動作訓練時,裁判員總是根據自己頭腦中的表象做也姿勢和動作,讓裁判員盡可能准確地做出動作,以形成良好的動作表象。我們可以利用裁判訓練中,規范手勢圖片進行手勢的逐一練習,從而專門使用運動訓練來強化動作表象,由於操作必須依賴於大腦中儲存的動作圖片,而通過符號學習,可以在大腦內建立或鞏固動作圖式,將動作編譯為符號部件,並在此基礎上,通過多次練習即認知編碼,建立有用的圖式,消退無用的圖式。例如,在判罰停止計時鍾動作練習時給裁判員這樣的暗示:「立即鳴哨,面對犯規隊員,判罰動作姿勢,一拳緊握上舉,一手平舉指向腰部,並記下犯規隊員的號碼,報告記錄台。」
在比賽中,將裁判動作在頭腦中先「過電影」,如同事先編寫的電腦程序般,將規范的手勢呈現在運動員和記錄檯面前。
4 執法時信心的樹立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狀態,個性特點能直接影響生理過程的變化,有的裁判員臨場時,由於心理緊張,膽小,引起思維混亂,全身虛汗,哨音越吹越小等,直接干擾裁判員水平的正常發揮。
籃球裁判員的良好個性心理特徵一方面通過經驗積累逐漸形成,一方面可以通過有效的心理訓練來加強。然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消除情緒的有效方法是信心的培養和訓練。平常強化自我角色的意識,相信自己的技能發揮,心理上把自己立刻劃為勇敢高大威嚴的球場「法官」形象,培養出有良好技術風格的裁判員。臨場前與技術代表的討論,對新規則的探討,對新舊規則的爭議問題進行討論,這種職業習慣以對臨場信心的增強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進行裁判心理訓練時,克服過度緊張的重要方法是通過認知訓練,使學生對比賽有正確的心理定向,使對面臨場裁判任務有清楚的理解,有積極的執法動機,對自己勢 力充滿信心。臨場執法時要排除心理障礙,排除外界應激的干擾,不斷地從主觀上,進行自我情感和自我意識的強化,使之適應客觀需要。
教學指導思想是教學活動的根本方向和目標問題,在籃球裁判員教學中,應從球感的建立,注意力的集中轉移,表象訓練的重視,信心的樹立等方面著手,使每位籃球裁判員的打手勢動作舒展,判罰姿勢規范,面部表情柔和。能夠在運動員和觀眾心中產生一種威望。從而確保籃球運動技術,戰術水平和發揮和比賽的效果。綜上所述籃球裁判員的心理素質則又直接影響著裁判水平,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是籃球裁判員順利完成裁判任務,展現良好裁判技巧的必要條件。
希望能給你幫助,望採納。
籃球研究:花蝴蝶。
⑹ 淺議怎樣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一、解讀新課標
語文不等同於教科書,不等同於字詞句段篇,不等同於一場考試一個分數語文是什麼?生活即是語文.《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基本特性是實踐性,學習語文的方式是實踐活動,學生通過活動來實踐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正是基於這種理念,新課標設置了語文綜合性學習,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聯系社會實際,積累經驗,培養學習能力,全面提高語文素養.那麼一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如何才能上得有實效呢?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特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新型課程,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也就是說它以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知識與能力,並從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的激盪、事業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把握其特點.
1、首先是要體現出語文味.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區別於其他綜合實踐活動課,關鍵在於要突出語文二字的特色,語文是其根本,所以這種課一定要上出它的語文味兒來,回歸語文活動的正途.學生藉助活動素材達到相應的語文知識訓練目標,學習到的是語文知識能力.否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可以跟其他的綜合實踐活動合並了.
2、其次 綜合強調的是范圍,也就是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與學生的生活相關,在學生感興趣的學習背景中訓練學生多種能力,例如:組織協調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提煉加工總結能力、語言運用能力、研究性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表演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創新能力等等.
3、實踐活動就是區別於單一的課堂學習模式,不局限於書本知識的傳授,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課程資源,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親自實踐,在活動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所以說這種類型的課,功夫應該在課外,課內僅限於活動展示的作用.
三、有效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策略
更多時候我們所接觸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這幾種類型:演戲型,甩手型,上課型.要麼將課程當成簡單的游戲,師生熱熱鬧鬧地秀一場,要麼當成傳統的字詞句分析課,枯燥乏味,無法完成教學目標,可謂是低效甚或是無效的教學.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能光靠教師講授知識,但亦不能完全沒有教師的授,這里的授指的是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後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充分的指導.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我認為一次完整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至少需要四個課時來完成四個環節:開題、指導、展示、總結評價,甚至更詳細.
1、 開題課開題課指的是開展實踐活動前的第一節課,第一節課主要是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展開課題研究,明確課題研究目標和意義.開題課要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慾望,因此教師有必要精心創設生動的活動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以選擇適合自己的主題.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分組合作,提倡依據興趣相近者、主題相近者自由組合.例如要開展一次以感悟母愛為主題的活動課,教師就應在第一節開題課中指導學生選擇合適自己的任務,成立學習小組,根據任務需要可以分成新聞組、圖片組、文學組等不同任務組,各小組分工明確,開展活動過程中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指導課第二節課主要是教師給予學生研究方法的指導.在研究過程中學生面對著龐雜的資料信息難免眉毛鬍子一把抓,此時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搜集,學會結合研究主題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篩選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進而完成研究任務.處理信息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學生有機會整理和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不斷提高信息素養和掌握信息技能,同時發展團結協作的能力.例如在以感悟母愛為主題的活動中,新聞組搜集了有關母愛的新聞素材來展示,文學組則通過解讀文學作品來贊頌母愛,圖片組選擇幾幅照片將母愛定格於瞬間,這樣各個學習小組則能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研究任務.
3、 展示課成果展示是學生探究和學習質量的顯現環節,能夠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感覺,展示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匯報研究成果,反饋交流,共享經驗,老師組織、指導、評價.成果展示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成果要體現課改精神,更體現語文味.
4、 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要引導學生聯系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在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總結評價階段也是小組同學是向老師、同學學習請求指導、討教問題的好機會,應當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老師和同學們提出的意見,總結本次綜合實踐活動的經驗教訓,搞清自己還沒理解和知道的一些問題、在科學研究方法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所得到的發展以及存在的不足.
在活動評價過程中,最好把學習的評價權放給家長、同學,激勵學生在大環境中進步,增強學生自信,達到大面積、全方位進步、提高.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相結合.
總而言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是一蹴而就,老師們要慎作安排,要周密思考,注重細節,要恰當的分組,明確任務,按照由易到難的思路,由淺入深由動手到動腦,提升學生由表象到本質的情感認識上來,最終目的就是培養了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⑺ 開題報告一年級數學課堂上怎樣培養學生口算能力
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非常重要,通過多方位訓練可提高學生口算的速度和准確度.
口算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年級是打好口算基礎的重要時期,一年級學生口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現在口算得是否正確、迅速,即平常所說的:「又對又快」,一年級口算教學能否達到大綱規定的要求,將直接關繫到中高年級的數學計算能力的形成。欠發達地區的農村小學在沒有多媒體等先進的電化教學器材的情況下,如何利用自製教具和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培養一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我認為必須做好以下幾點:
一、手腦並用 直觀操作 建立表象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性的聰明工具,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從直接感知實物過渡到表象的運算,是低年級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從學生認識10以內數開始,就始終注重直觀教學。課前師生共同准備大量學生喜愛的實物圖片、小棒等。課堂上讓學生數一數圖片、小棒,再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指,數一數身邊物體,強化數感訓練。再通過分一分、並一並的直觀操作活動建立表象,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再如進位加法9+3的表象建立,我是這樣進行的:課堂上先出示盒子里9個小球,外面3個小球,想一想,怎樣擺就可以一眼看出一共有多少呢?學生很快地想出辦法來,說:「我將外面3個中拿1個放到盒子里,這樣盒子里就是10個,外面是2個,一共12個。」我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並當場獎勵給他一朵小紅星表示對他的獎勵,同時向學生說明這種方法叫「湊十法」,看到9,就想9和幾湊成10,看到8,就想8和幾湊成10……。在此基礎上我馬上出了幾道:8+4=?,9+2=?……學生都對答如流,並准確地說出了湊十的方法,這樣既建立了表象又提高了口算的准確率。
二、巧妙設計訓練方法,夯實口算基礎
基礎訓練是進行一切復雜口算的根基和前提,必須讓學生扎扎實實掌握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總是機械重復地進行訓練,也會使學生逐漸產生乏味感,容易疲勞、厭倦,激發不起練習的興趣,也不能調動起學習的積極性。為了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寓教於樂,我們可以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巧妙設計訓練方法。我在口算訓練中採用了以下幾種措施: 1、視算聽算結合的訓練法
視算和聽算是口算練習中兩種基本的形式。視算是通過眼看題目、腦算、口說得數;而聽算則要求通過耳聽、腦記和腦算,方能算出得數,難度較大。在口算中經常調換口算形式,將視算和聽算相互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口算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心理始終保持著渴求積極狀態。 2、形式多樣的興趣訓練法 ⑴搶答口算題
搶答練習能提高口算速度,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教師提前把口算題寫在卡片上,通過快速的出示卡片,讓學生搶答。 ⑵開火車摘蘋果。
這種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訓練時老師在黑板上先畫一棵樹,然後將蘋果形狀的口算卡片用磁鐵貼在樹上當蘋果,以開火車形式誰算對了就可以將蘋果摘下來歸自己所有,以摘蘋果多的小組獲勝,集體上光榮榜。
⑶小組口算比賽奪紅旗。
這種練習,在培養口算能力的同時,還可以提高集體榮譽感,訓練時將全班平均分成四組,老師出示准備好的四組算式,每組八道題,每小組出八人參賽,由老師發令同時開始,每組只用一支粉筆,每組第一個人做完第一道,才允許第二個同學接算下一道。哪組算得又快又對就獎哪組優勝小紅旗。
⑻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也是思維的結果。思維的發展與語言的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對事物的認識過程、思維的結果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是每一個數學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尤其是小學生的語言的表達能力至關重要。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能正確地應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數學交流工具,使學生在數學交流時說准確、說完整,說得有條理,說得合乎邏輯,說得簡煉。因此,應該把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學不能只是簡單的「知識灌輸」,數學教學過程伴隨著數學交流的過程。包括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學生的交流、學生與教材及教學媒體的交流、學生與社會的交流,以及學生的自我交流等。學生通過數學語言,用它特定的符號、詞彙、句法和成語去交流,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就是提高學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但要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而且教師要用規范的語言,對學生施以良好的影響;還要持之以恆地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說話習慣。因而,在教學中我們應逐步要求學生用確切的、簡練的、清晰的語言來表達數學中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下面針對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談幾點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
教師的言語和行動,是一種不可估量的無形教材。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因為兒童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數學語言。數學語言規范的教師他的學生表達能力也較強,表達也較准確、清楚、簡練。所以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有些教師偶爾也把不規范或不科學的語言帶進課堂,這些不科學、不規范的語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的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但是,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沒有得到我們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在我教學中和聽課過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組活動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木頭人」,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說,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多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的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比如: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100以內數的認識中的讀數和寫數時:在講授的過程中學生對二十幾的數字的讀作和寫作時總是寫成二一,二二,二三……,經過我和家長溝通發現:孩子這樣讀的原因是家長在日常生活和給孩子學前教育的時候沒有正確的讀數,使孩子養成了不正確的讀法, 為了讓孩子改正錯誤的讀法,我讓孩子先讀三十幾、四十幾、五十幾……讓孩子自己發現讀法,再回過頭讓孩子讀二十幾,這樣孩子就能夠較准確的讀出。雖然有些人認為讀數無關緊要,只要孩子會數就可以,沒有必要強要求,但是我認為當學生學會說一句正確和完整的話,掌握了最簡單、最基本的思維模式後,就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學會說幾句連貫的話,能夠有條理的思維和表達。因此,應該從點滴做起規范的使用數學語言。
二、教師用正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
(一)、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學會有關的數學術語和符號,正確依據數學原理分析邏輯關系,才能達到對書本的理解。理解是表達的基礎,要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理解數學語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積、商、擴大、縮小、質數、合數等概念。對學生語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點疏忽。例如問:「什麼是質數?」有的學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數叫質數。」於是老師問:「4能被1整除嗎?能被它本身整除嗎?4是不是質數?」學生立即意識到自己錯了,應該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數叫質數」。
同時數學有它的精確性,每個數學概念、符號、術語都有其精確的含義,沒有含糊不清或易產生歧義的詞彙,結論錯對分明。要想真正的學好數學,使數學素質教育的目標得到落實,使數學不再感到難學,我覺得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理解,這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會用,會說數學語言。
(二)、隨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
1、教師和教材的示範是學生掌握數學語言的方法
小學生在表達數學思想時有兩個弱點:第一,不善於正確使用數學術語。第二,不善於講算理。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學語言的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等的示範作用,努力使語言形象化、趣味化。盡力避免「這樣做怎麼樣」、「對不對」、「好不好」「同意嗎」等類習慣問語,消除學生說「半截話」或者用一兩個字「好」、「不好」、「是」、「不是」、「對」、「不對」等簡單作答的語言環境。
其次,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自讀教材,也是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鑒於教材編寫要求簡潔、明白,不可能把什麼都寫進去,需要在教學時加以指點。如一年級數學「長方形、正方形」一課,教材形象直觀地描述了這兩種圖形,至於什麼是長方形,什麼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師引導學生去認識,邊讀邊交流,然後形成關於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確表象。
2、每節課都是學生形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要抓住每一節課的每個教學環節,結合教學內容,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地進行說話訓練,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說圖意,說算理,說思路,說解題過程,說操作過程,說分析過程。在低年級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為了做好看圖說話訓練,我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引導:①先學會看圖。要求學生能全面觀察,看清圖,能簡單說出圖中有什麼,並且有幾個。②認真思考,弄懂圖意。在看圖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能對圖的內容進行分析、口述,理清圖中的數量關系。③發揮聯想,要求學生能把看到的東西,能串聯起來。④開口敘述,要求學生能盡量用自己的話進行闡述,並且中心明確,有條理性。這時語言的連貫性是需要有針對性地重點訓練的;中年級可以要求學生有條理、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利用教具圖表直觀演示,訓練學生運用數學語言敘述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問題,分析思路和解題過程。通過讓學生口頭敘述解題思路,口頭敘述數量關系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解題能力,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高年級則可要求學生逐步運用數學語言准確、簡練且有根據地進行表述。通過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准確性。
3、小組討論是學生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
小組討論是課堂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每個小組中選出小組長、記錄員等,當學習中有疑難時,便可請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後請一名代表交流。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本組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學生為了表達本組的意見,更加主動地思考、傾聽、組織,靈活運用新舊知識,都處於主動學習的興奮中,同時也增加了課堂效率。但是,小組討論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組討論組織的不好,就會成為個別學生的表演時間,而學習困難的學生和內向的學生就會變成聽眾或者成為局外人,長久下去就會形成兩極分化,說的人越說越好,不說的人一句不說。因此,組織小組討論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和組織的方式,最好是讓每一位學生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讓那些不愛說的學生從被動的參與變成主動參與。
4、同桌交流是學困生形成數學語言的好途徑
小組討論雖然是展示數學語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於小組討論時人數相對來說比較多,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沒有機會或者害怕說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別是新授課時,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語言及時地總結。同桌二個人比較熟悉,交流起來也沒有陌生感,學習困難的學生就不會產生恐懼,能夠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通過同桌間的互相交流使學生掌握思路,並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而班級中的學習困難生,也可在同桌的帶動下,在同桌的帶動下,逐步學會敘述、正確解答、大膽發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活了學生思維,更提高了教學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兩個人,如果同桌兩個人正好都是學習困難的孩子,他們在交流的時候效果就不會太好,因此,在安排學生座位時要注意人員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愛說的孩子搭配的坐,這樣他們會互相影響,從而取長補短。
5、學生小結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如在課堂小結時,老師問學生:「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在回憶整理之後,就會紛紛舉手發言,而且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和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很積極。有些學生話雖簡潔,卻抓住了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不僅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也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經常進行有目的的課堂小結,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分類等邏輯思維能力,達到智能並進,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強化學生的數學語言的手段
操作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的協同活動,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有效手段, 學生通過操作活動,可以豐富感性認識,通過有條理地說操作過程,可以把外部物質操作活動轉化為內部思維活動,以掌握事物的本質屬性,使兒童的數學語言得到強化。因此,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要注意多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級進行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為了使學生透徹理解分數的概念和意義,可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一折、二看、三塗、四想、五說」進行。一折:讓學生用一張紙折成均勻的四份;二看:引導學生觀察以下幾個問題:1,幾種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幾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樣?三塗:塗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塗色的紙,思考怎樣用分數表示?五說:讓學生用數學語言表述自己想的過程?分數的意義是怎樣表述的?等等。這樣,通過動手操作引發思維和用數學語言表達,不僅加深了對分數的意義的理解,還可以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同時也培養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1、讓課堂更和諧,讓學生敢說。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最常見的現象是有的學生因為准備不足無話可說,有的學生因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這些因素的存在,阻礙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揮,進而影響健康的交際心理的形成。美國心理學家羅傑斯說過: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尊重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課堂人文環境的建設,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關愛這些人文因素注入課堂,營造一個接納的、支持的、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產生安全感、寬松感、愉悅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輕松、平等民主的氣氛中,學生發現問題、積極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只有在這種氛圍里,學生才會感到有話可說,感到自己的尊嚴。在教學中,教師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不再把自己當作權威,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麼都可以說,學生自然就無拘無束,敢說出自己的想法。
當學生主動說之後老師一定要對每一位學生的回答有所反應,對說得不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幫助,使其充滿信心,增大勇氣,不怕說錯,大膽表達。當學生說不出時,可以和藹地說:「不要緊,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說的。」;當學生說得不太完整時,要幫助地說:「不錯,如果你能注意到某個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當學生說錯時,要友善地說:「沒關系,你可能某個地方沒有考慮清楚,再想一想。」;當學生有獨到見解時,教師應該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你真肯動腦,有新意。」當學生中出現彼此嘲笑的現象時,教師應及時進行了教育,讓學生認識到嘲笑別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明白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難免會出錯,不應該嘲笑別人。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際心理,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同時,為學生下次主動說打好了基礎,從而養成了把自己的想法主動的說出來的習慣。
2、要求學生說話要正確、完善、准確、精煉。比如有的學生說:「8是倍數,2是因數。」「圓錐體的體積等於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說都不準確,雖然學生明白意思,但是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有時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師應該及時的給予糾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3、說話要有根據、連貫、通順。如:「19是質數還是合數?為什麼?」要求學生回答:「因為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是質數,又因為19隻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所以19是質數。」在很多時候老師只注重孩子回答的結果,對為什麼是這個結果不去追問,因此,有些學生的答案是聽別人說的,有些學生知道結果,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或者說不清依據,更有甚者是根據老師和同學的表情、口氣瞎猜的答案;所以當學生回答後教師應該多問個「為什麼」這樣不僅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完整性和邏輯性。
總之,學生的語言表達過程反映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數學課堂上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能提高學生思維的邏輯性、靈活性、准確性,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注意多向學生問幾個「你是怎樣想的?」「你能給我們大家說一說嗎?」「可以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想法嗎?」等問題,把握時機為學生提供語言表達的機會,循循善誘,應用多種方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使學生養成科學使用數學語言的良好習慣。
⑼ 求個關於紀錄片書籍的讀書筆記 1500子左右的
⑽ 研究生三年應如何規劃
第一學期的公共課較多,所以主要的任務一是完成公共課,尤其是英語,對以後查閱文獻很有幫助,二是考慮自己對所學專業的哪些方面比較感興趣,這個問題可以多與導師交流,來為自己確定一個研究的方向;
到第二、三學期,就要開始籌劃自己的畢業論文了,這個階段主要是收集資料,明確畢業論文的選題等;
第四、五學期要抓緊時間做畢業論文, 其實,找工作需要在畢業前1年的10月底就要開始動手,這個時間如果畢業論文還沒搞定,那麼肯定影響找工作。所以,三年的學習時間,其實真正能夠安心學習只有2年半,或者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