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負債經營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負債經營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20 09:14:28

會計學論文開題報告

會計學論文開題報告根據我搜集的一些網站來看,建議看看這個,要做畢業論文以及畢業設計的,推薦一個網站 http://www.lw54.com ,裡面的畢業設計什麼的全是優秀的,因為精挑細選的,網上很少有,都是相當不錯的畢業論文和畢業設計,對畢業論文的寫作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別的相關範文很多的,推薦一些比較好的範文寫作網站,希望對你有幫助,這些精選的範文網站,裡面有大量的範文,也有各種文章寫作方法,注意事項,應該有適合你的,自己動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參考一下,用自己的語言寫出來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園網的話,請在下面的網站找:
畢業論文網: http://www.wsdxs.cn 分類很細 欄目很多
畢業論文: http://www.lw54.com
畢業設計: http://www.wsdxs.cn/html/sf/lw/2009/0928/146347.html
開題報告: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kaitibaogao
實習論文: http://www.wsdxs.cn/html/shixi
寫作指導: http://www.wsdxs.cn/html/lunwen

② 求《企業破產的若干財務問題》的選題意義!急!!!!

本文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問題的研究,討論中小企業破產兼並應採取的形式。探討已瀕臨破產企業作為目標企業如何進行價值評估及會計處理。最後通過對兼並後企業管理和整合工作的詳細介紹,使兼並後企業通過兼並實現規模經濟效應、經營和財務協同效應等。

本文認為在破產兼並實踐中,當被兼並企業在評估調賬後仍處於資不抵債、凈資產為負數的情況,會計上應將資不抵債的數額列為遞延支出核算,這種處理方法有利於鼓勵優勢企業兼並資不抵債的企業,減少因破產而增加的社會壓力。

關鍵字:破產 兼並 整合

1.中小企業的含義企業從事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為滿足社會需要並獲取盈利,進行自主經營,實現獨立經濟核算,具有法人資格的基本經濟單位。社會主義國民經濟就是由一個個企業所組成的統一整體,企業的數量和規模直接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速度。根據企業規模可劃分為大型企業、中型企業、小型企業。

中小型企業是指生產規模較小的企業,即勞動力、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集中程度較低的企業。它的主要特點:(1)基本建設投資少,建設周期短,可滿足國民經濟的迫切需要;(2)技術要求較為簡單,有利於調動各方面創辦企業的積極性;(3)生產上比較靈活機動,適應性強,能更好地為大企業協調配套服務;(4)就地加工並銷售,有利於改善地區工業布局。總之,中小型企業雖然在技術上較為薄弱,一般在技術指標上不如同類大中型企業好,但它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依然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同大中型企業分工協作,長期並存。

關於企業規模的劃分問題,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標准。我國劃分中小型企業的標志為:(1)用產品生產能力表示,如汽車製造商:年產0. 5~5萬輛的為中型企業,0. 5萬輛以下的為小型企業;(2)用裝機容量或設備數量表示,如發電廠:裝機容量在2. 5~25千瓦之間的為中型企業,小於2. 5千瓦的為小型企業:(3)用固定資產原值表示,如通用設備製造廠:在800~3000萬元之間的為中型企業,在800萬元以下的為小型企業。

2.研究意義在我國,中小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統計數據表明,在工業領域,1997年鄉及鄉以上企業的企業數和總產值中,中小企業分別佔98. 7%和65%,在第三產業的發展中,中小企業也佔有重要的地位。如在商品零售業中,中小企業占據了90%的就業份額。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中小企業創造著國民生產新增部分的大部分份額,提供著絕大部分的就業機會這一事實開始受到各方面關注。因此,如何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成為研究的一個熱點問題。

本課題從如何讓更多的瀕臨破產中小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生存,以及以何種形式繼續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自己的優勢而避開劣勢這個角度來談破產兼並。中小企業破產兼並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個永恆的話題。破產兼並作為長期存在的事項,其財務問題則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盡管破產兼並個案成功與失敗的原因錯綜復雜,但是其財務方面無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因此,從事「中小企業破產兼並財務問題」這一課題的研究,至少具有以下意義:

(1)在對中小企業破產兼並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合乎實際判斷的基礎上,了解企業破產界限實務操作上的困境,力圖從財務角度,為企業的破產界限提供依據。

(2)研究中小企業破產兼並的財務問題,了解作為目標企業的中小企業真實財務狀況及財務缺陷,在對財務報告和財務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此類企業的估價方法、會計處理方法以及建立兼並此類企業後進行整合工作的參考資料。

3.研究現狀我國隨著資本市場的建立,企業的破產兼並活動越來越多,成了國民經濟發展中經常發生的現象。為了規范這種經濟行為,我國相繼制定了一些法規。

通過對破產兼並財務問題的研究與破產兼並有關的規范及實施情況的回顧,盡管我國中小企業破產兼並的歷史不長,但與破產兼並有關的理論研究,實務研究及規范都是緊扣破產兼並實踐的,在借鑒西方破產兼並財務理論和實務並將其運用到我國破產兼並的理論與實務方面也取得很大的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1)中小企業破產兼並的財務問題研究遠遠落後於實踐對其提出的要求;

(2)有關破產界限等方面的規定存在一些問題,使得實務操作陷入困境:

(3)有關破產兼並的會計規范體系不健全,使企業有些破產兼並方式的會計處理出現無章可循的局面;

(4)由於種種原因,企業破產兼並後不重視兼並後的整合工作,進而無法發揮兼並效應,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二、企業破產兼並概述

1.企業破產概述

1.1破產界限我國企業破產法所規定的破產界限為:「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的,依照本法規定宣告破產。」

(1)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①企業虧損必須是經營管理不善原因造成的。其主要目的在於分清經營者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的性質,從而分清經營責任。除此之外形成的虧損,無論多麼嚴重,均不在破產之列,也不可能破產,如政策性虧損可以獲得國家政策性補貼。 ②企業虧損必須是嚴重虧損。這里「嚴重」是一個定性概念,一是虧損額較大,已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而不是略有虧損;二是連續虧損,且虧損額有逐年上升趨勢,而不是一時性、偶然性的虧損。

(2)不能清償到期債務①資產界限。「不能清償」這里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資不抵債,即資產總額小於債務總額,資產負債率10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來說已失去償還債務的能力;二是資大於債,但償債資產小於應償債務,如速動比率在100以下。在這種情況下,若硬性償還債務,將不得不動用長期資產,這樣勢必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陷入更嚴重的「不能清償」,從而導致企業墜入破產界限。

②信用界限,指企業信用狀況惡化,甚至難以籌措新債還舊債的境地。

③時間界限。債務人不能清償的必須是到期債務。

④空間界限。債務人不能清償的到期債務必須是所有到期債務,即任何己到期的債務均無力支付,而不是個別債權人的到期債權無法償付。

1.2破產程序破產清算從狹義來看,僅指企業被宣告破產以後的清算;從廣義來看,還包括破產申請、和解整頓兩部分。我國企業破產法採用的是廣義的破產概念,為了保持與法律上的一致性,這里也採用廣義的概念。其程序包括三個步驟:

(1)破產申請破產申請的申請人可以是債權人,也可以是債務人。當債務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時,債權人可以向債務人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債務人破產;債務人經過上級主管部門同意可以向當地法院申請破產(破產法第8條)債務人申請破產的理由是債務人無力清償到期債務。債務人申請的主要理由,一是經營管理不善而嚴重虧損:二是財務狀況形成惡性循環,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即債務人達到了破產界限(《破產法案第3條》)。提出申請後,法院接到破產申請後便進行受理與否的審查、監督。受理後,通知債權人在規定期限內申報債權。

(2)和解整頓和解是通過「和平方式」(債權人與債務人達成和解協議),而非通告(宣告債務人破產償債)解決債務人與債權人之間債務糾紛的一種債務結算辦法。整頓是針對企業虧損嚴重、無力償還到期債務的情況,在債務人與債權人雙方達成和解協議並通過人民法院認可的基礎,對債務人的生產、技術、管理等諸方面所進行的調整、改進和改善,以達到扭虧增盈、恢復正常償債能力的目的,由於破產申請的提出需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同意,故此只有債權人所提出的宣告債務人破產的申請,才可能產生和解整頓問題。

(3)破產清演算法院宣告破產,組建清算組,接管破產企業,然後清算組就進行破產企業財產保管、清算、估價、變賣、分配、決定是否履行未履行完畢的合同等。編制財產分配方案,償債等。

2.企業兼並概述根據《大不列顛網路全書》的解釋,企業兼並是指「兩家或更多獨立的公司、企業合並組成一家公司,通常由一家占優勢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從定義上看,兼並的特點是:(1)企業財產所有權和法人所有權同時有償轉讓,企業資產實物形態隨交易的確立而整體流動;(2)被兼並企業放棄法人資格並轉讓資產,兼並企業接受產權、義務和責任,並保持企業原有名稱而成為存續企業;(3)企業兼並是有償的,通過有償轉讓,使一方所有權轉讓給另一方;(4)從兼並企業看,兼並的動機主要是為了獲得協同價值,重組價值等:(5)兼並是與市場經濟緊密相聯的,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

我國1989年頒布的《關於企業兼並的暫行規定》指出:「企業兼並是指一個企業購買其它企業的產權,使其他企業失去法人資格或改變法人實體的一種行為。」

三、深圳市中小企業破產兼並中的財務問題1.破產界限的確定問題破產界限是指法院據以宣告債務人破產的法律標准,也稱破產原因。在立法方式上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列舉主義,即在法律中列舉達到破產標準的具體破產行為,凡實施者既認為達到破產界限。另一種是概括主義,即對破產界限作抽象的概括規定。我國在破產法律中使用的是概括主義。

在概括主義規定中一般也有兩種概念:既「資不抵債」和「不能清償」。「資不低債」又稱債務超過,指債務人負債數額超過實有資產;而「不能清償」是指債務人對請求償還的到期債務,因喪失清償能力而無法償還。這兩個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一般來說如果企業不能清償時,往往其財務狀況己經是資不抵債。但企業資不低債並不能說企業己喪失償還能力。因為「資不抵債」僅僅考察企業的資債比例關系,也就是說對於企業能否償還債務僅以企業實有資產為限,而對債務則考慮其全部債務,無論是否到期。而「不能清償」的重點在於企業的債務關系是否正常。企業由於資金展轉困難而短期不能按時支付債務不屬於「不能清償」的范疇。正如前面概念所說的我國的破產界限使用的是「不能清償」並且是符合破產概述「不能清償」的特徵。

我國採用「不能清償」作為破產界限是比較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的。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企業負債經營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雖然企業資不抵債,如果經營的好就不會出現不能清償的情況,而且有可能逐漸改變資不抵債的狀況。但我國的破產界限規定還存在一些問題,使我國企業的破產實務陷入困境。

雖然我國採用的是「不能清償」破產界限,但在法律中又加入了一個限定條件「企業因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也就是說企業只有因為經營嚴重虧損造成的不能清償才算達到了破產界限。這一規定作為法律用語是很不科學的。首先,企業虧損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很難分清企業的虧損是由於經營管理還是由於其他原因造成的。而且由於中國的特殊情況,就使政府可以直接干預企業應否破產的問題,只要政府承認企業的虧損是政策性的或是由於政府的指揮所造成的就可以使原本應該破產的企業因不符合破產界限而不能破產。

第二,由於只有嚴重虧損的企業才能破產,這樣就使在中國破產的企業往往都是負債累累,其債務超過自有資產幾倍甚至幾十倍。事實上,債權人的利益已無法保證。而破產制度的基本目的就是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在債權人的利益己喪失待盡的情況下再實施破產已沒有實際意義。

第三,法律沒有對「嚴重虧損」做出明確規定。究竟虧損到何種程度為嚴重虧損,在實踐上只能是見仁見智,沒有一定之規。

2.破產兼並中存在的價值評估方法及會計處理問題2.1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方法及選擇問題企業的兼並行為實質只是一種投資行為,它必須講究經濟效益。一項成功的企業兼並活動,可以產生擴大生產規模、增加對市場的控制能力、進入新的行業或新的市場產生多種協同效應,在企業兼並談判中,雙方談判的焦點是目標企業兼並價格的確定,而企業兼並價格確定的基礎是兼並前兼並雙方對目標企業價值的認定。

企業進行兼並的目的和動因是多種多樣的。與兼並目的相適應,兼並企業對目標企業價值評估方法有所不同,目前實務上常見的對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途徑有三條:收益途徑、資產途徑、市場途徑。與之對應主要方法有四種。其具體的目標價值評估方法體系可概括為下圖情形。

2.2破產兼並中的會計處理2.2.1被兼並方會計處理被兼並方在舊准則中存在利潤調節問題,即對財產清查過程中發現的資產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等,先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處理並相應調整有關資產的賬面價值,佚杳明原因,辦理手續後再進行核銷和轉賬。在新准則己修改,不先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直接計入當期損益,不存在該問題。

盡管被兼並方會計處理較完善,但為破產兼並會計處理的完整性,故簡要介紹。經批准被兼並的企業,應對固定資產、流動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資產以及其他資產進行全面清查登記,編造財產清冊,同時對各項資產損失以及債權債務進行全面核對查實,對財產清查過程中發現的資產盤盈、盤虧、毀損、報廢等,計入當期損益。對尚未處理的潛虧、產成品清查損失和虧損掛賬,經有關部門審批後,沖減盈餘公積和資本公積,不足部分沖銷資本。借記「盈餘公積」、「資本公積」、「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在此基礎上,被兼並企業應編制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利潤分配表,連同財產清冊上報有關部門並為資產評估作準備。

破產兼並過程中被兼並方需要進行資產評估的應按評估的結果調整賬面價值。資產類如流動資產、長期資產以及無形資產,應按評估確認的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有關資產科目,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固定資產,應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原值與原賬面原值之間的差額,借記(或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按評估確認的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原賬面凈值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資本公積」科目,按照兩者之間的差額,貸記(或借記)「累計折舊」科目。

2.2.2兼並方會計處理

企業兼並作為一種市場化行為是一種產權有償轉讓行為,這種產權轉讓以被兼並方的資產具有可買性為基礎。但從我國企業兼並的實例看,存在著以下問題:①交易價格以評估價值為依據但並不完全等於評估價值。也就是說交易即可能等於評估價,也有可能高於或低於評估價;②我國目前存在著政府行為的兼並或政府導向型的兼並,這種兼並可能是有償的,也可能是無償的:③在政府行為或政府導向型的兼並中,當被兼並企業在評估調賬後仍處於資不抵債,凈資產為負數的情況下如何處理,這一點制度上未做規定,但它確實是破產兼並中較為普遍的現象。與此相應,兼並方會計處理的焦點在於回答上述三個問題。

(1)採取有償方式兼並。有償兼並中如果成交價與評估價同,則兼並所付出的代價恰好與所取得的凈資產相同,會計處理較簡單。如果成交價與評估價不一致,差額的處理有兩種方法可以選擇。一是調整兼並方的所有者權益,即成交價高於評估價的差額作為兼並方所有者權益的減少,而成交價低於評估價的差額作為兼並方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二是作為商譽入賬,即成交價高於評估價的差額作為商譽,而成交價低於評估價的差額作為負商譽。第一種方法在西方合夥企業是一種慣例做法,其理由是成交價高於評估價的差額是對原股東的額外補償,成交價低於評估價的差額是對持續經營方股東的補償。合夥企業之所以採用此種做法,是由其承擔無限責任和非獨立納稅主體這一特徵所決定的,對我國企業的兼並並不適用。我國《企業兼並有關會計處理問題暫行定》採用的是第二種方法,將成交價高於評估價的差額列入「無形資產一商譽」科目,但該規定並未提到負商譽問題,有學者認為,對於兼並中因交易價格低於評估而出現的負商譽,應列入「遞延收益」科目,然後攤銷轉入各期收益。

(2)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兼並。採取無償劃轉方式兼並不存在成交價的問題,更不存在成交價與評估價的差額問題,會計處理中按各項資產、負債評估確認的價值,借記所有資產科目,貸記所有負債科目,兩者之間差額,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東」科日。

(3)凈資產為負數。被兼並企業凈資產為負數在我國目前並非個別現象,但在會計處理中都沒有可供參考的准則和法則。凈資產為負數的情況卜不存在商譽的問題,會計上不能將資不抵債的數額列作無形資產,可供選擇的會計方法是作為遞延支出或者抵減兼並方的資本公積。相比之下,前一種方法較好,因為作為遞延支出從理論上講必須以未來取得超額收益為基礎,而接受資不抵債的企業通常不存在未來超額收益的基礎,但從實踐中看,確認遞延支出並在一定期限內計入損益,實際上是用兼並企業以後的稅前利潤彌補了以往被兼並方的虧損。無論是政府行為或政府導向型兼並,還是市場行為的兼並,這種處理方法有利於鼓勵績優企業兼並資不抵債的企業,減少因破產而增加的社會壓力,而抵消資本公積則意味著完全由兼並方的股東承擔這一差額。

3.企業兼並後的財務整合3.1資產整合資產整合是指以兼並企業為主體,對兼並雙方(主要是被兼並企業)的資產進行分析、整合和內部優化的重組活動。它是兼並後企業整合的核心。

3.1.1資產的整合兼並企業應結合自身的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分析各類資產的適用性和效率性,並考慮各類資產相互之間的配合關系,進行吸收整合或剝離出售。其中,吸收被兼並企業的固定資產時應考慮以卜因素:①生產經營體系的完整性,即要使兼並後企業具有一系列相互配套的完整的固定資產,它應能滿足以主營業務為核心的采購、生產、銷售、科研等環節的需要。①企業的戰略發展規劃,即整合後的固定資產應適應企業近期的生產經營計劃和長遠的發展戰略規劃。③效益,即在短期內能產生預期的兼並效益,減輕兼並後企業的財務壓力。

對固定資產的整合還可以採取剝離出售的方式。公司通過剝離不適於企業長期戰略,沒有成長潛力或影響公司業務發展的生產線、固定資產等,可使資源集中於經營重點,從而更具有競爭力。兼並後企業剝離出售的資產主要是指長期無效益的、與總體發展戰略不相適應的,以及難以被兼並後企業吸收的固定資產。

3.1.2流動資產的整合通過流動資產的整合應達到流動資產質量得以控制、流動資產質量得以提高、流動資產結構得以改善以及流動資產周轉不斷加快的目的。

(1)流動資產的存量控制。兼並後企業流動資產總量加人後,能降低企業償債風險,但可能會導致總資產收益率下降,因此企業要分析和核定與生產經營規模及與固定資產總量相匹配的流動資產存量,消除多餘和不適用的流動資產,合理選擇資產組合策略。依照流動資產與長期資產的不同比例關系,以及流動資產的存量及保險存量的大小,資產組合策略有保守型、正常型、冒險型三種,不同的資產組合策略會帶來不同的償債風險和資產收益率。兼並後企業在資產整合階段,一切工作尚未完全走上正常軌道,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也較多。因此,此時企業宜採用保守型或正常型資產組合策略,而不適合採用冒險型策略。如果採用正常型的策略,在流動資產的存量構成中,除了為保證日常生產經營所需要的最低流動資產數量外,還需要一部分流動資產的保險儲備量,如果採用保守型的策略,還必須再額外增加一部分保險存量。因此,兼並後企業在對流動資產存量進行整合時,應根據當前選用的資產組合策略,通過風險與收益的均衡,來科學確定流動資產存量標准,多餘的存量可以出售、置換或投資。

(2)提高流動資產質量。通過資產整合應有利於資產質量的提高。當前我國企業資產質量普遍不高,這是事實。對破產兼並交易來說,經常是優勢企業去兼並劣勢企業,兼並後企業可能並入了被兼並企業的不良資產甚至劣質資產,如何處置這些資產,改善企業資產的質量結構,這在兼並後企業的資產整合必須加以解決。從流動資產來看,主要的不良資產多集中在應收賬款和存貨上,應收賬款表現為賬齡長,壞賬可能性大,對此可採用讓售變現,加大催收力度、債權轉股權等方式進行處理,存貨中陳舊、過時、變質的部分,應將其剔除出來,通過拍賣變現,將「死物」變成「活錢」,既改善了存貨質量,又節省了存貨倉儲費和資金佔用費,降低了存貨資金佔用量。

以深圳市A公司為例,該公司因業務發展不順利,為了不使得更多公司蒙受損失,該公司經過董事會全體同意達成破產共識,並成功被另一家公司B兼並,兼並後兼並公司B首先進行了資產整合。資產整合過程中共分為兩步,分別是固定資產整合和流動資產整合。在固定資產兼並過程中,由於B公司目前主要經營房地產業務以及電子行業,而A公司主要是做高科技通信行業,所以對於A公司目前的業務,B公司首先召開董事會決定是否涉足該行業,若涉足該行業則保留原有設備以及一部分成功的生產經營體系,對於一些不太成熟的經營管理方式,則由B公司給予一定的完善。最後B公司通過討論決定涉足該行業,所以原有A公司一切設備給予保留。而A 公司原有職工則先給予評估,對於優秀的員工,B公司決定留下便於發展B公司新的業務,而對於其他職員則給予辭退。在流動資產存量估計上B公司也根據當前選用的資產組合策略,通過風險與收益的均衡,來科學確定流動資產存量標准,多餘的存量可以出售、置換或投資。在提高流動資產質量上,B公司主要採取收回原有賬款等方面,對於多餘的貨存量也給予了合理處理,給公司新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3.2負債整合兼並後企業由於接管了被兼並企業的債務,並為籌集兼並資金採用了借款和發行債券等負債形式,可能會使得兼並後企業的債務負擔加重,財務狀況惡化,資本結構嚴重不合理。對此,企業有必要進行兼並後的負債整合,以改善財務狀況,優化資產負債率。所謂負債整合是將兼並後企業的負債通過償債義務的轉移和負債轉為股權等調整工作的總稱。通過負債整合,企業原有的應該在一定時期償還的債務就變成企業的股權,或者轉移到了其他的法人實體,企業對債務的償還責任被免除。因此,負債整合從企業內部來看是一種資產與負債的轉移,從企業外部來看是一種權益的變動,負債整合工作應實現債務人和債權人「雙贏」的目的,也就是說,即有利於增強債權人權益的保護程度,又能使兼並後企業債務人穩定健康發展,不至於被高額債務拖垮。負債整合主要採用「負債隨資產」和「負債轉股權」兩種形式,在這兩種不同的形式下有著具體的整合途徑。

(1)負債隨資產。即被兼並企業的債務全部由兼並企業承擔。承債式兼並中,按照「負債隨資產」的原則,兼並企業在承擔債務的同時,也控制了被兼並企業的資產。所以整合過程必須按照「資產組合與負債結構應保持對稱性和匹配」的要求進行,資產被剝離出售的變現款可用來支付近期計劃應償還的債務。負債整合力求與資產整合同步進行,以利於隨時評估資產與負債的對稱關系的合理性,並有效地控制資產經營風險和負債籌資風險。

(2)負債轉股權。它是指為了減輕兼並企業的債務負擔,將被兼並企業的負債轉化為股權的形式。如果由兼並企業承擔被兼並企業的全部債務,將會造成兼並企業未來償債壓力太大,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一部分債務轉為股權,將債權人轉移為企業的股東,從而使企業負債率降低,保持合理的資本結構。

在上例中提到的B公司在進行負債整合時,主要採取負債轉股權方式,主要原因是為了減輕企業的負擔。其中對於債務比較大的企業,B公司轉讓了一定的股權,讓其他公司成為了B公司的股東,這個既提高了B公司擴大了業務面同時也減輕了公司的負擔,對於債務比較小的企業,B公司主要財務負債隨資產的方式,自己承擔。

3.3財務管理與制度的整合

一些企業從成立開始時,就由於組織機構設置不當,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或不健全,抑或形同虛設,執行不力等原因,使一個原本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企業,走向衰退,導致控制權的易手。兼並企業兼並目標企業後,必須對兼並後企業的財務管理組織機構和財務管理制度進行重新調整和匹配,並通過輸入先進的財務管理理念和財務管理機制,使兼並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走上高效、規范的軌道。兼並後財務管理工作的整合,關鍵是財務管理的組織機構和制度這兩個方面,整合時要站在企業財務戰略目標的高度,從財務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一體化角度考慮,以避免局部調整與原體系的不協調。

在上例中提到的B公司在財務管理和制度的整合上主要採取了以下幾種方式:

(1)任命新的領導人。在原A公司中發掘優秀的人才,對他們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然後讓他們擔任A公司的領導人。因為原公司人員對業務比較熟悉,同時也可能對以前公司存在的問題看得比較清楚,所以這種方式是可取同時也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2)調整原有的財務管理制度和管理機制。B公司在原來的財務管理機制上進行了大幅度的調整,首先找出原有破產原因,針對症結下葯。然後再工作中找出存在問題,隨時調整步伐。

以上公司B公司對A公司的兼並是深圳市比較典型的破產兼並案例。對於廣大中小企業兼並都有一定借鑒意義。

③ 企業財務管理 的開題報告怎麼寫400到500字急

電子商務是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夥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和直接化的一種全新的商務運作方式。目前,電子商務已在世界各國迅速普及,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在為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可能的同時,也對現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理論、方法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因此,我們有必要就電子商務對現有企業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及企業財務管理由此而發生的變化與發展進行探討和研究。 一、電子商務的特性 (一)國際化 由於lnternet的開放性特徵,決定了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是超越國界的國際化商務活動。對消費者來說,只要擁有一台聯網計算機和信用卡,就能夠成為國際化消費者;對企業而言,電子商務帶來的是便捷、低成本的全球市場介入和最小化不對稱的信息獲取,這樣使得全球的企業,不管其規模是大是小,都擁有了參與電子商務的均等機會。 (二)數字化 電子商務不論從物質基礎Internet,還是從商務活動中的信息發布、信息交換、交易方式、信息存儲直至非貨幣化交易,其信息的傳播途徑和獲取、加工、存儲等環節都具有數字化的特徵。 (三)虛擬化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交易活動是在互聯網路上進行的,一方面,交易雙方不需見面,在交易雙方的腦海中對方的印象是抽象的、模糊的;另一方面,經營主體十分靈活,存續時間可長可短,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開展而隨時成立,隨業務活動的終了而作調整或解散,也可以是網上的「虛擬公司」。 二、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對企業財務管理對象的影響 現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一般是指一個獨立核算單位資金運動的實體,是對以物質變換活動為特徵的實體運動的管理。而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有時不表現為具體的實物形態,沒有嚴格的企業邊界,當市場機遇存在時它才存在,因而它們不具備現有財務管理對象的特徵,這是因為企業受信息技術變革的影響,在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變化。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地依賴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經濟、區域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的變化。因此,在電子商務時代,信息活動所創造的價值在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中的比重日趨上升,此時的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管理活動更多地集中在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上,因而企業財務管理對象不再是「資金運動實體」,而應是「經濟信息體」。 (二)對企業籌資管理的影響 電子商務時代的一般企業可能仍需在最佳資本結構或適度負債理論指導下,通過主權資本、負債資本籌措滿足自身生產經營需求的資金,而電子商務的主要參與者是網路企業或者虛擬企業,由於它的參與者和發生交易地點的模糊性以及採用電子貨幣結算的匿名性,使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工作沒有了確切依據,由此使得電子商務的參與者避、逃稅很容易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負債經營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合理避稅效應顯然減弱,現有的籌資理論受到了沖擊。 (三)對企業投資管理的影響 由於電子商務時代已實行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商品的最新市場價格和有價證券行情隨時可以從網路中獲得,因此企業投資所需的信息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和及時得到,同時又由於電子商務交易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企業無論身處何地、規模大小,無論是同城還是異地、國內還是國外,它們的交易都相差無幾,這大大降低了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的成本,也使得一些企業在更多、更快捷地獲得收益的同時,遭遇了更大的風險。電子商務能支持企業解決信息短缺問題,使企業與供應鏈、與社會各有關部門及企業內部各部門進行有效協同。 因此,企業可以隨時獲得進行某項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使投資失誤極少出現;可以隨時獲得進行存貨購進、儲備與出售的最佳時機與最佳批量信息;可以隨時獲得佔用應收賬款客戶的資信情況,並迅速制訂與調整信用政策及收賬政策,把壞賬損失減低到最低點;可以獲得在線證券投資的一切可能信息,使短期有價證券與現金的轉換能在最佳狀態進行,並使短期投資收益出現企業所期望的態勢;可以獲取信息進行最新產品的生產;可以在網上進行知識產權銷售及有償咨詢;可以不失時機地與其它企業迅速組成網上聯合體———虛擬企業,抓住一切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的市場機遇及時交易,使企業迅速收回資金。但是,由於電子商務的結算方

④ 同求畢業論文《企業負債經營風險的研究》開題報告需要國外文獻綜述

我也在找。。

⑤ 企業適度負債經營國內研究現狀(開題報告用)急急急!!!!!!!

國內概況綜述
國內相關的理論研究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1.從負債經營的概念、性質和特徵進行研究,主要從概念、性質、作用和特徵角度對負債經營進行定性分析。2.基於財務報表對負債經營進行分析,主要運用資產負債率、負債權益比例、資產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等財務指標,從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資金資產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和評價企業負債經營狀態,這是國內普遍使用的分析方法。3.負債經營的主要指標分析,國內已有的對企業負債經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評價企業的資本結構和負債結構,確定和優化資本和負債結構等方面,是通過對財務杠桿效應,自由資金收益率,資金成本這些指標進行分析。

⑥ 企業適度負債經營國外研究現狀(開題報告用)

這個簡單呀
國外的是吧

⑦ 我國中小型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開題報告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著舉足輕重的促進作用。但由於其產出規模小、資本和技術構成較低、受傳統體制和外部宏觀經濟影響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與自身發展和市場經濟均不適應的情況。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有相當一部分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場份額,忽視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後,使企業管理局限於生產經營型管理格局之中,企業財務管理和風險控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由於受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和體制的影響,中小企業在加強財務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礙。例如,政策"歧視"使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不能公平競爭;地方政府行業管理部門大量的干預,使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短期化;財務管理受企業經營者的影響過大等等。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困難,資金嚴重不足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較為獨立、渠道多元的融資體系,但是,融資難、擔保難仍然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突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第一,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大,造成中小企業信用等級低,資信相對較差。第二,國家沒有專設中小企業管理扶持機構,國家的優惠政策未向中小企業傾斜,使之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第三,大多數中小企業是非國有企業,有些銀行受傳統觀念和行政干預的影響,對其貸款不夠熱心。第四,缺乏財務管理戰略。大部分企業的財務管理仍處於記帳管理階段。

(二)投資能力較弱,且缺乏科學性

一是中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資金的主要來源,但中小企業吸引金融機構的投資或借款比較困難。銀行即使同意向中小企業貸款,也因高風險而提高貸款利率,從而增加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二是追求短期目標。由於自身規模較小,貸款投資所佔的比例比大企業多得多,所面臨的風險也更大,所以它們總是盡快收回投資,很少考慮擴展自身規模。三是投資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

(三)財務控制薄弱

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有些中小企業認為現金越多越好,造成現金閑置,未參加生產周轉;有些企業的資金使用缺少計劃安排,片面考慮到季節價格波動,過量購置不動產,無法應付經營急需的資金,陷入財務困境。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造成資金回收困難。原因是沒有建立嚴格的賒銷政策,缺乏有力的催收措施,應收賬款不能兌現或形成呆賬。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呆滯。很多中小企業月末存貨佔用資金往往超過其營業額的兩倍以上,造成資金呆滯,周轉失靈。四是重錢不重物,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不少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財務管理職責不明,資產浪費嚴重。

(四)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觀念陳舊

一方面,中小企業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高度統一,企業的投資者同時就是經營者,這種模式給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了負面影響。中小企業中相當一部分屬於個體、私營性質,在這些企業中,企業領導者集權、家族化管理現象嚴重,並且對於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和研究,致使其職責不分,越權行事,造成財務管理混亂,財務監控不嚴,會計信息失真等。企業沒有或無法建立內部審計部門,即使有,也很難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另一方面,企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質差,管理思想落後。有些企業管理者基於其自身的原因,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五) 難於規避財務負債的陷阱。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戰略需求效應由企業的戰略布局驅動,或表現為現有業務的發展,或表現為新業務的開拓,規模和數量的擴張經常明顯快於內涵質量的擴張,在高成長階段都將出現某種程度的資金短缺。因此,高成長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採取負債經營策略。

組織放大效應由許多企業在快速擴張中傾向於採取企業集團或控股公司模式。但這類模式債務放大效應也十分明顯:一方面母、子公司都會從各自立場出發追求數量擴張;另一方面,子公司除保留原有業務聯系和資金融通渠道外,還可能獲得母公司再分配的業務或資金。這一業務和融資放大效應很容易使企業負債過度,最終成為財務危機的"始作俑者"。

財務不透明與內部互相擔保由財務不透明、各自為政和內部關聯企業間的相互貸款擔保是高成長企業常見的問題。這不僅加大了銀行對企業財務判斷的難度,也給財務監管帶來很大困難,從而造成整體負債率不斷抬高。

債務、資產的結構性錯配由最常見的就是短債長用,短籌長貸。還包括負債到期過分集中的結構與現金流量錯位,長、短期負債結構比例失調,貸款的銀行結構單一,資產和負債幣種結構不合理等。企業將短債用於投資回收期過長的長期項目投資,導致流動負債大大高於流動資產。金融機構基於高成長企業的前景,往往也採取短籌長貸方式,支持企業搞長期投資,從而加大了企業的資金風險,一旦銀行收緊銀根,企業將會進退兩難。

高成長戰略造成資金短缺,企業就不可避免地要負債經營。組織放大效應和內部擔保則加劇債務水平,造成負債過度。在過度負債的情況下,企業經營成本和財務壓力加大,支付能力日漸脆弱,短債長用則可能使企業潛在支付危機隨時爆發。

(六) 財務危機的陷阱突現

經營持續虧損由企業擴張過度,容易因經營管理不善或戰略性失誤引起虧損。如果企業只是短期虧損,只要虧損額少於折舊,未必導致債務償付困難,但如果持續虧損,將造成企業凈資產數量和質量不斷下降,大大削弱企業的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進而導致企業不能到期償還債務。如果虧損嚴重到資不抵債的地步,將意味著企業償付能力的喪失,最終很可能走上倒閉、破產的不歸路。

1996年進入全球500強之列的香港百富勤公司,1998年初卻因為缺乏足夠現金無法償還幾千萬美元的債務而被迫破產,10年輝煌毀於一旦。珠海巨人集團財務危機的導火索則是興建巨人大廈時國內賣樓花所形成的4,000萬元人民幣債務。

突發性風險事件由在市道暢旺的時候,高成長企業或許可以憑其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的大幅增長,給市場以太平盛世的感覺。一旦經濟環境突然變化,重大政策調整,各種自然災害或其它突發性風險事件發生,企業就可能因為業務萎縮、資產縮水或重大財產損失而陷入困境。

三、解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是由宏觀經濟環境和自身雙重因素造成的。所以,為了更好地解決問題,除了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適應市場,優化價值鏈和供應鏈外,企業自身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投資要面向市場,對投資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正確進行投資決策,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1、應以對內投資方式為主。對內投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新產品試制的投資。二是對技術設備更新改造的投資。三是人力資源的投資。目前應特別注意人力資源的投資,從某種角度說,加強人力資源的投資,擁有一定的高素質的管理及技術型人才,是企業制勝的法寶。

2、分散資金投向,降低投資風險。中小企業在積累的資本達到了一定的規模之後,可以搞多元化經營,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從而分散投資風險。

3、規范項目投資程序。當企業在資金、技術操作、管理能力等方面具備一定的實力之後,可以借鑒大型企業的普遍做法,規范項目的投資程序,實行投資監理,對投資活動的各個階段做到精心設計和實施。另外,要注意實施跟進戰略,規避投資風險。

(二)企業要苦練內功,強化資金管理,加強財務控制

1、提高認識,把強化資金管理作為推行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貫徹落實到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由於資金的使用周轉牽涉到企業內部的方方面面,企業經營者應轉變觀念,認識到管好、用好、控制好資金不單是財務部門的職責,而是關繫到企業的各個部門、各個生產經營環節的大事。所以要層層落實,共同為企業資金的管理做出貢獻。

2、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資金運用產生最佳的效果。為此,首先要使資金的來源和動用得到有效配合。比如決不能用短期借款來購買固定資產,以免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其次,准確預測資金收回和支付的時間。比如應收賬款什麼時候可收回,什麼時候可進貨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否則,易造成收支失衡,資金拮據。最後,合理地進行資金分配,流動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佔用應做到合理組合。

3、加強財產控制。建立健全財產物資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在物資采購、領用、銷售及樣品管理上建立規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維護安全。對財產的管理與記錄必須分開,以形成有力的內部牽制,決不能把資產管理、記錄、檢查核對等交由一個人來做。要定期檢查盤點,以揭露問題和促進管理的改善及責任的加強。最後,要不定期地突擊檢查,督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而不至於疏忽。

4、加強對存貨和應收賬款的管理。近年來,很多中小型企業陷入經營流動資金緊缺的困境,加強存貨及應收賬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強存貨管理,盡可能壓縮過時的庫存物資,避免資金呆滯,並以科學的方法來確保存貨資金的最佳結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對賒銷客戶的信用進行調研評定,定期核對應收賬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辦法,嚴格控制賬齡。對死賬、呆賬,要在取得確鑿證據後,進行妥善的會計處理。

5、 保持財務資料完整。很多中小企業疏於日常記錄,很難提供一份完整的財務資料,這勢必會給自我評估、融資、計劃、預算等財務管理工作帶來很多困難。現代化的企業管理,特別是有效的財務管理,必須要有完整的財務資料,以幫助管理者分析過去和預測未來。

(三) 優化財務結構,平衡高成長和穩健發展。

太陽神等大企業的破產案例說明,企業如果不顧自身條件通過負債經營盲目鋪攤子,就容易聚集過多盈利能力差的資產或業務,規模再大也難逃被淘汰的命運。對企業來說,只有在財務穩健的前提下取得的成長性才是合理的。

優化財務結構是企業財務穩健的關鍵,其具體標志是綜合資金成本低,財務杠桿效益高,財務風險適度。企業應當根據經營環境的變化,不斷通過存量調整和變數調整(增量或減量)的手段確保財務結構的動態優化。

企業財務結構管理的重點是對資本、負債、資產和投資等進行結構性調整,使其保持合理的比例:

一是優化資本結構。企業應在權益資本和債務資本之間確定一個合適的比例結構,使負債水平始終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不能超過自身的承受能力。負債經營的臨界點是全部資金的息、稅前利潤等於負債利息。在達到臨界點之前,提高負債將使股東獲得更多的財務杠桿利益。一旦超過臨界點,加大負債比率會成為財務危機的前兆。中小企業受企業規模的限制,承受財務風險的能力比較低,因此,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確定合理的負債比例尤為重要。負債過多,一旦情況發生變化,就會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負債過少,又會限制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的長期發展,需要外來和自有資金的相互配合,既要借債,又不能借得太多,以形成合理的資本結構。

二是優化負債結構。負債結構性管理的重點是負債的到期結構。由於預期現金流量很難與債務的到期及數量保持協調一致,這就要求企業在允許現金流量波動的前提下,確定負債到期結構應保持安全邊際。企業應對長、短期負債的盈利能力與風險進行權衡,以確定既使風險最小、又能使企業盈利能力最大化的長、短期負債比例。此外,企業還應密切關注各地經濟、金融形勢和匯率的變化情況,調整貸款的銀行結構和幣種結構,盡可能避免過份集中向某一國家或區域的金融機構融資或以單一貨幣進行借貸或業務結算,以預防和降低借貸和匯率風險。

三是優化資產結構。資產結構的優化主要是確定一個既能維持企業正常生產經營,又能在減少或不增加風險的前提下給企業帶來盡可能多利潤的流動資金水平,其核心指標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間差額的"凈營運資本"。

四是優化投資結構。主要是從提高投資回報的角度,對企業投資情況進行分類比較,確定合理的比重和格局,包括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固定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如研究開發、企業品牌等)和流動資產投資,直接投資(項目)和間接(證券)投資,產業投資和風險投資等。

(四)加強財會隊伍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管理素質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會計賬目不清,信息失真,財務管理混亂;企業領導營私舞弊、行賄受賄的現象時有發生;企業設置賬外賬,弄虛作假,造成虛盈實虧或虛虧實盈的假象;等等。究其原因,一是企業財務基礎薄弱,會計人員素質不高,又受制於領導,無法行使自己的監督權;二是企業領導的法制觀念淡薄,忽視財務制度、財經紀律的嚴肅性和強制性。為要解決好上述問題,必須加強財會隊伍建設,對財會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政治思想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監督意識。加強全員素質教育,首先從企業領導做起,不斷提高全員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只有依靠企業全員上下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改善企業管理狀況,搞好財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實力。

⑧ 求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的開題報告

電子商務是綜合運用信息技術,以提高貿易夥伴間商業運作效率為目標,將交易全過程中的數據和資料用電子方式實現,在商業的整個運作過程中實現交易無紙化和直接化的一種全新的商務運作方式。目前,電子商務已在世界各國迅速普及,在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在為企業加強財務管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可能的同時,也對現有企業財務管理的環境、理論、方法產生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因此,我們有必要就電子商務對現有企業財務管理產生的影響及企業財務管理由此而發生的變化與發展進行探討和研究。一、電子商務的特性(一)國際化由於lnternet的開放性特徵,決定了基於Internet的電子商務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是超越國界的國際化商務活動。對消費者來說,只要擁有一台聯網計算機和信用卡,就能夠成為國際化消費者;對企業而言,電子商務帶來的是便捷、低成本的全球市場介入和最小化不對稱的信息獲取,這樣使得全球的企業,不管其規模是大是小,都擁有了參與電子商務的均等機會。(二)數字化電子商務不論從物質基礎Internet,還是從商務活動中的信息發布、信息交換、交易方式、信息存儲直至非貨幣化交易,其信息的傳播途徑和獲取、加工、存儲等環節都具有數字化的特徵。(三)虛擬化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交易活動是在互聯網路上進行的,一方面,交易雙方不需見面,在交易雙方的腦海中對方的印象是抽象的、模糊的;另一方面,經營主體十分靈活,存續時間可長可短,可以隨業務活動的開展而隨時成立,隨業務活動的終了而作調整或解散,也可以是網上的「虛擬公司」。二、電子商務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一)對企業財務管理對象的影響現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對象一般是指一個獨立核算單位資金運動的實體,是對以物質變換活動為特徵的實體運動的管理。而在電子商務時代,企業有時不表現為具體的實物形態,沒有嚴格的企業邊界,當市場機遇存在時它才存在,因而它們不具備現有財務管理對象的特徵,這是因為企業受信息技術變革的影響,在產業結構、生產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等方面都產生了重大變化。企業的經營越來越多地依賴客戶、供應商和行業經濟、區域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的變化。因此,在電子商務時代,信息活動所創造的價值在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中的比重日趨上升,此時的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提高,企業管理活動更多地集中在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的管理上,因而企業財務管理對象不再是「資金運動實體」,而應是「經濟信息體」。(二)對企業籌資管理的影響電子商務時代的一般企業可能仍需在最佳資本結構或適度負債理論指導下,通過主權資本、負債資本籌措滿足自身生產經營需求的資金,而電子商務的主要參與者是網路企業或者虛擬企業,由於它的參與者和發生交易地點的模糊性以及採用電子貨幣結算的匿名性,使稅務機關的稅收征管工作沒有了確切依據,由此使得電子商務的參與者避、逃稅很容易成為現實。在這種情況下,負債經營可能給企業帶來的合理避稅效應顯然減弱,現有的籌資理論受到了沖擊。(三)對企業投資管理的影響由於電子商務時代已實行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商品的最新市場價格和有價證券行情隨時可以從網路中獲得,因此企業投資所需的信息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和及時得到,同時又由於電子商務交易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企業無論身處何地、規模大小,無論是同城還是異地、國內還是國外,它們的交易都相差無幾,這大大降低了企業采購、生產、銷售的成本,也使得一些企業在更多、更快捷地獲得收益的同時,遭遇了更大的風險。電子商務能支持企業解決信息短缺問題,使企業與供應鏈、與社會各有關部門及企業內部各部門進行有效協同。因此,企業可以隨時獲得進行某項投資決策所需的一切信息,使投資失誤極少出現;可以隨時獲得進行存貨購進、儲備與出售的最佳時機與最佳批量信息;可以隨時獲得佔用應收賬款客戶的資信情況,並迅速制訂與調整信用政策及收賬政策,把壞賬損失減低到最低點;可以獲得在線證券投資的一切可能信息,使短期有價證券與現金的轉換能在最佳狀態進行,並使短期投資收益出現企業所期望的態勢;可以獲取信息進行最新產品的生產;可以在網上進行知識產權銷售及有償咨詢;可以不失時機地與其它企業迅速組成網上聯合體———虛擬企業,抓住一切可以給企業帶來利益的市場機遇及時交易,使企業迅速收回資金。但是,由於電子商務的結算方式以電子貨幣為主,不再是傳統交易中的現金和支票、匯票、本票等,一旦企業獲取信息、作出判斷稍有差錯,投資的風險性將立即出現,嚴重的可頃刻導致企業破產。(四)對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影響在電子商務時代,產品科技含量提高,企業對員工及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隨之提高,致使企業智力資本比重加大。同時,由於此時企業對客戶的需求、新產品的開發研究、市場有率,對與供應鏈、與社會各部門的協同等信息更加關注,因此,此時的財務目標應更加呈現多元化及財務責任社會化,不再是現在討論的價值最大化、利潤最大化等,企業的財務目標不僅要考慮資本所有者的資本增值最大化、債務人的償債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會經濟貢獻最大化、社會公眾的社會經濟責任和績效最大化的財務要求,更要考慮人力資本所有者(經營者和員工)的薪金收入最大化和參與稅後利潤分配的財務要求。(五)對企業現金管理的影響現金是企業中流動性最強的資產,企業必須擁有一定的現金流量以確保日常現金的支付性、預防性及一定程度上的短期投資需要,但現金不能長久地處於不盈利的貨幣狀態,否則勢必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而且,現金日常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在確保現金流動性的前提下,力爭將現金的持有水平控制在盡可能低的水平。西方企業的理財者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有益嘗試,並形成了一系列傳統的現金管理方法。然而,電子商務的出現使這一目標管理有了很大改變。1.採用電子付款方式將大大減少企業對於現金浮存的利用與管理。2.電子商務提高了企業日常現金的調度能力。3.電子商務降低了資金的流轉成本。4.電子商務縮短了現金流轉周期,從總體上提高了現金流轉效率。三、電子商務的局限性以網路作為交易平台賺取利潤的「電子商務」模式的出現,可以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為一體,是對企業財務管理的革命性變革,為企業、為客戶、為社會都創造了價值。但是,由於電子商務剛剛興起,目前尚處於成長期,而且由於電子商務本身所具有的獨特性,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可能需要巨大的投入成本開展電子商務並非僅僅建立一個網路交易平台就能夠完成全部工作,而可能需要有強大的物流配送系統作為保證,特別是諸如B to C類型電子商務,雖然通過網路交易可以節約交易成本,但是物流系統的構建無疑增加了電子商務的運作成本。如,亞馬遜網上書店在美國建立了6個大型的物流配送中心用來儲藏圖書和配送圖書。(二)需要一定數額的網路交易為保證由於網路銷售的毛利率相對較低,因此,為了維持電子商務網站的正常運轉,必須要有一定量的交易數額作為保證。這一點對於剛剛建立的網站更為重要,由於網站建立伊始,客戶對網站的了解甚少,因此網路企業為維持盈利,其工作重點就必須放在如何獲取客戶資源上。據推算,一個月運營成本在50萬元左右的中心購物網站,如果月交易額在600萬元以下將無法盈利。(三)網路的安全性問題在商品交易過程中,資金流的運轉可以在進行網路交易的同時在網上完成,因此,客戶對網路的安全性相當關注和重視。由於TCP/IP的開放性,使網上電子商務面臨竊聽、篡改和欺騙的威脅,因此,電子商務企業應當加強網路安全性建設的力度,主要方法是通過SSL(Secure Socket Layer)和電子簽字技術。「電子商務」模式雖然目前存在一些相應的缺陷,但是電子商務網站運作過程正在處於不斷完善之中,隨著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電子商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通過網路盈利將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首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