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建築藝術認識論文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建築藝術認識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20 05:45:37

Ⅰ 藝術設計專業,幫忙想想建築設計方向的論文題目!謝謝!

論建築的雕塑美
論室外照明下的建築設計
天際線下的照明設計

Ⅱ 求一篇建築認識的論文

對生態建築的認識
20世紀60年代,美籍義大利建築師保羅·索勒瑞首次提
出「生態建築」,意即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認識建築,將生態學的
理論應用到建築設計中,以期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生態是政府和普通百姓越來越關注的話題,而生態建築更
是身處其中的每個人尤其是很多建築師所不斷追求的目標。生
態建築就是將建築看成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設計建築內外空間
中的各種要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築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
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築環
境。
區域環境的生態化,已日趨為人們所關注和認同。然而對
於設計而言,如何深入地理解生態的涵義並恰當地在設計中予
以表達,則是涉及人類生存空間環境質量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
問題。考慮設計的生態要求是一個不容迴避的環節。從自然界
包羅萬象的生態元素入手,分析植物、動物、水、土壤、風等人們
司空見慣的事物的自然特性以及它們在設計運用中對生態的
影響,並從景觀建築設計的角度,進行深入的思考。面對地球環
境不斷惡化的現實,生態設計所要表達的應是人類與其生存的
環境實現共贏的主題:即人和自然的和諧共存;契合人性,天人
合一;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等。
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理解,生態建築首先應具備節能的特
征,並充分考慮綠色能源的使用。其次,應注重使用再生和可循
環利用、可重復利用材料,注重環境保護。其三,應尊重所在地
的地域環境和歷史文化,與鄉土有機結合,繼承城市脈絡。
對於生態建築,應貫徹執行「節能、節水、節地、治污」的方
針。具體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應做到如下幾點。
①融合自然。在選址上負陰抱陽背山面水,以形成良好的
生態循環的小氣候。
②保護自然。遵守節地原則,適度開發土地資源,合理規劃
項目用地,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採用科學的建築體系,以提高
建築的有效使用面積和耐久年限;限期淘汰粘土實心磚等建
材;對建築廢棄物進行無害處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建築室外
使用透水性鋪裝,以保持地下水資源平衡,保全建築周邊昆蟲、
小動物的生長繁育環境,對自然材料的使用不得破壞其自然再
生系統。
③遵守節能原則。傳統建築主要利用常規能源,在能源利
用上效率低,導致能源消耗快,且產生大量污染。因而需根據當
地自然條件,採用適宜的節能措施。如使用節能燈具和節水器
具,建立中水系統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用於小區綠化、景觀、
洗車、道路噴灑、公共衛生等。可設計屋面蓄水池或暗渠以收集
雨水、雪水,經滲水槽處理後使用,同時可貯存熱量,在夏天就
具備了隔熱功能,也就減少了空調的使用。景觀用水採用循環
系統,並設置水凈化設施。
④充分利用綠色能源,如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廢
熱等,使綠色能源的利用率達到一定水平。如南向設多功能陽
光房,外面採用可完全敞開的玻璃隔斷,夏季可打開,冬季可封
閉,可安排讀書、棋牌、日光浴、喝茶、聊天、晾衣等多種用途。保
證充足的自然採光以減少燈具的使用,在建築物適當部位開窗
組織穿堂風。通常的地下車庫幾乎是全封閉的,整天都得開燈
與排氣扇,既浪費能源,環境質量又很差。但應用一個生態設計
的方案,在設計超大型地下車庫時,在車庫頂板上設計出一些
透光的、通風的天窗,就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解決節能與生態
這個問題,並且在梅雨季節里地下車庫都不會潮濕。
目前,在許多城市,應結合建築造型統一考慮太陽能裝置,
如在屋頂設整體集熱板,或設集熱蓄熱牆,分戶計量,就可以充
分利用太陽能。如今多數樓盤在南牆上設了很多混凝土板和鋁
合金百頁,放空調室外機,筆者認為,可以設計一種外觀精美的
太陽能裝置,以替代鋁合金百頁,內側放室外機,把美觀實用和
節能結合起來。
⑤綠化科學合理。目前一些小區盲目栽名貴樹,且把樹都
圍起來,費錢又難養護,人還不能靠近,這值得商榷。綠化應有
層次性、物種多樣性,有天然更新的能力,植物應有較強的適應
性、抗逆性、長壽性與生態功能,如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
能力,吸收有毒氣體、吸附塵埃凈化空氣的能力,防風阻沙的能
力。乃至於樹木的生化相尅,對人體產生過敏反應、有礙健康的
問題都應考慮。應糾正植草就是綠化的片面理解,可利用落葉
樹木調整日照,建立可調節的植被體系。如在冬寒夏熱地區,建
築的北側植常青樹,以起到冬季擋風或引導風流的作用,建築的南側廣植落葉喬木,夏季樹葉茂盛能起到遮陽作用,冬季葉
落枝疏能將陽光引入室內,以適應冬寒夏熱的氣候條件。規劃
上應以形成城市大園林為目標,以緩沖熱島效應,凈化空氣,消
風降塵,減噪防洪。
⑥防禦自然。根據當地氣候確定建築方位,設置有效的遮
陽設施,運用高熱工性能的建築材料做好保溫隔熱和隔噪設
計,在沿海地區還應考慮防空氣鹽害和防颱風措施。當前很多
民用建築仍大量使用普通5mm玻璃,這種玻璃熱工性能很差,
理應淘汰。
⑦運用環境親和材料。盡量使用可重復利用材料、可循環
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3R材料),節約不可再生資源和短缺資
源,多使用地域的自然建材及當地建築產品。如用預制的空心
牆或是石膏板代替磚或混凝土做隔牆,既提高了房間的使用面
積,同時因其材料的保溫隔熱性能良好,又大大地提高了居住
的舒適度,且避免了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便於工廠化施工,效
率也要高得多,因此在生態建築設計中應開發利用創新材料,
並推廣應用。
⑧施工無污染化。提倡工業化生產,提高材料使用率,減少
木模板的使用,使用無害地基土壤改良劑等。
⑨引入智能管理系統,如設計智能採光窗、會呼吸的玻璃
幕牆,以隨著陽光的角度變化和天空明暗變化調節透光效果,
並根據日照強度自動調節室內照明系統,自動控制室內溫濕
度。
⑩創造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使用對人體健康無害的裝修
材料,減少VOC的使用,空氣除菌、除塵、除異,細部尺度符合
人體工程學,照度合理。
11繼承歷史。城市不僅是人類為滿足生存發展需要而創
造的人工環境,更是文化的載體和容器。它積淀了豐厚的文化
底蘊,承載著人類文明的精華。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必須正確
處理現代化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的關系,尊重城市發展的歷
史,使城市的風貌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更具內涵。城市建設是一
個漸變的過程,不同時期的文化鏈條要銜接好。在我國飛速發
展的城市化進程中,由於觀念滯後,造成了一些無可挽回的建
設性破壞,如福州的高層選址、江南某名城在古城區硬性開辟
寬36m的交通幹道、三亞的填海造地、南京的汽車高架專用線
橫穿中山陵等。不可切割城市的文化,要妥善保護保存歷史風
貌。
12融入城市。保持景觀資源的共享,使建築融入城市輪廓
線和街道尺度之中,保持居民原有的出行、交往和生活慣例,保
留居民對原有地域的認知特性,使建築與城市和諧。城市規劃
要有前瞻性,避免窒息環境,使所有構成元素在共生中蘊含共
性的文化及價值取向,在多彩的象徵意義中豐富我們的城市形
象。
未來的建築應該是能給人們提供良好的人文生活環境的
生態建築,生態建築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離不開政府宏觀政策
上的支持。除了有關部門能推出更好的支持節能設計的相關政
策外,建築業相關人士要具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努力思考,積
極探索,採用有效的節能措施來引導消費主流,提升人們的環
保意識,共同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參考文獻
[1]李華東.高技術生態建築[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
[2]宋德萱.走向節能建築之路[J].建築,2003(23).
[3]單霽翔.城市化加速進程中文化遺產的保護[J].建築創作,2005(5).

Ⅲ 中國建築藝術的論文!求急~!

我是藝術類研一的學生,曾經寫過類似的課題:中國傳統建築語言在現代建築中應用 有需要的話 可以加我好友

Ⅳ 求一篇世界建築賞析的論文!3000字左右!急

建築風格
泰姬陵的構思和布局充分體現了伊斯蘭建築藝術庄嚴肅穆、氣勢宏偉的特點,整個建築富於哲理,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藝術珍品。所有遊客都把印度人民的這一非凡傑作稱為印度的奇珍。
這座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外形端莊宏偉,無懈可擊,寢宮門窗及圍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菱形帶花邊的小格,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紅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花朵。
工藝成就
泰姬·瑪哈爾的工藝成就首先在於建築群總體布局的完善。布局很單純,陵墓是唯一的構圖中心,它不象胡瑪雍陵那樣居於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於中軸線末端,在前面展開方形的草地,因之,一進第二道門,有足夠的觀賞距離,視角良好,仰角大約是1:4.5。 建築群的色彩沉靜明麗,湛藍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著晶瑩潔白的陵墓和高塔,兩側赭紅色的建築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盪漾在澄澈的水池中,當噴泉飛濺,水霧迷時,它閃爍顫動,倏整倏散,飄忽變幻,景象尤其魅人。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著樂生的歡愉氣息。
泰姬·瑪哈爾的第二個成就是創造了陵墓本身肅穆而又明朗的形象。它的構圖穩重而又舒展:台基寬闊,和主體約略成一個方錐形,但四座塔又使綜輪廓空靈,同青空相穿插滲透透。它的體形洗練:各部分的幾何形狀明確,互相關系清楚,虛實變化肯定,沒有過於瑣碎的東西,沒有含糊不清的東西,誠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諧:主要部分之間有大體相近的幾何關系,例如,塔高(連台基)近於兩塔間距離的一半,主體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於立面總寬度的一半,立面兩側部分的高近於立面不計抹角部分的寬度的一半,其餘的大小、高低、粗細也各得其宜。它的主次分明:穹頂統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兩側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襯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們反過來襯托出中央的闊大宏偉。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層次進退、光影變化、虛實對照,大小穹頂和高塔造成的活潑的天際輪廓,穹頂和發券和柔和的曲線,等等,使陵墓於肅穆的紀念性之外,又具有開朗親切的性格。
泰姬·瑪哈爾的第三個成就是,熟練地運用了構圖的對立統一規律,使這座很簡純的建築物豐富多姿。陵墓方形的主體和渾圓的穹頂在形體上對比很強,但它們卻是統一的:它們都有一致的幾何精確性,主體正面發券的輪廓同穹頂的相呼應,立面中央部分的寬度和穹頂的直徑相當。同時,主體和穹頂之間的過渡聯系很有匠心:主體抹角,向圓接近;在穹頂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頂,它們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頂是圓的,而它們下面的亭子卻是八角形的,同主體呼應。四個小穹頂同在穹頂在相似之外好包含著對比:一是體積和尺度的對比,反襯出大穹頂的宏偉;二是虛實的對比,反襯出大穹頂的莊重。細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強的對比,它們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開花宏大。同時,它們之間也是統一的:它們都有相同的穹頂,它們都是簡練單純的,包含著圓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們在構圖上聯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穩穩托著,兩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體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除了對比著各部分有適當的聯系、呼應、相似和彼此滲透之外,它們之間十分明確的主從關系保證了陵墓的統一完整。

Ⅳ 急求1000以上的論文,題目【對建築試圖與建築構造的認識】

你可以到中國學術期刊雲平台上試試

Ⅵ 建築裝飾畢業論文題目怎麼寫

室內設計的風格與流派
摘 要:風格即風度品格,體現創作中的藝術特色和個性;流派指學術、文藝方面的派別。
關鍵詞:室內裝修

室內設計的風格和流派,屬室內環境中的藝術造型和精神功能范疇。室內設計的風格和流派往往是和建築以至傢具的風格和流派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和流派緊密結合;有時也以相應時期的繪畫、造型藝術,甚至文學、音樂等的風格和流派為其淵源和相互影響。例如建築和室內設計中的「後現代主義」一詞及其含義,最早是起用於西班牙的文學著作中,而「風格派」則是具有鮮明特色荷蘭造型藝術的一個流派。可見,建築藝術除了具有與物質材料、工程技術緊密聯系的特徵之外,也還和文學、音樂以及繪畫、雕塑等門類藝術之間相互溝通。

風格的成因和影響

室內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不同的時代思潮和地區特點,通過創作構思和表現,逐漸發展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設計形式。一種典型風格的形式,通常是和當地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又需有創作中的構思和造型的特點。形成風格的外在和內在因素。

風格雖然表現於形式,但風格具有藝術、文化、社會發展等深刻的內涵;從這一深層含義來說,風格又不停留或等同於形式。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一種風格或流派一旦形成,它又能積極或消極地轉而影響文化、藝術以及諸多的社會因素,並不僅僅局限於作為一種形式表現和視覺上的感受。

20-30年代早期俄羅斯建築理論家M· 金茲伯格曾說過,「風格」這個詞充滿了模糊性……。我們經常把區分藝術的最精微細致的差別的那些特徵稱作風格,有時候我們又把整整一個大時代或者幾個世紀的特點稱作風格「。當今對室內設計風格和流派的分類,還正在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本章後述的風格與流派的名稱及分類,也不作為定論,僅是作為閱讀和學習時的借鑒和參考,並有可能對我們的設計分析和創作有所啟迪。

室內設計的風格

在體現藝術特色和創作個性的同時,相對地說,可以認為風格跨越的時間要長一些,包含的地域會廣一些。

室內設計的風格主要可分為:傳統風格、現代風格、後現代風格、自然風格以及混合型風格等。

一、傳統風格

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在室內布置、線形、色調以及傢具、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吸取傳統裝飾「形」「神」的特徵。例如吸取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築室內的藻井天棚、掛落、雀替的構成和裝飾,明、清傢具造型和款式特徵。又如西方傳統風格中仿羅馬風、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主義等,其中如仿歐洲英國維多利亞或法國路易式的室內裝潢和傢具款式。此外,還有日本傳統風格、印度傳統風格、伊斯蘭傳統風格、北非城堡風格等等。傳統風格常給人們以歷史延續和地域文脈的感受,它使室內環境突出了民族文化淵源的形象特徵。

二、現代風格

現代風格起源於1919年成立的鮑豪斯學派,該學派處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強調突破舊傳統,創造新建築,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注意發揮結構構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簡潔,反對多餘裝飾,崇尚合理的構成工藝,尊重材料的性能,講究材料自身的質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發展了非傳統的以功能布局為依據的不對稱的構圖手法。鮑豪斯學派重視實際的工藝製作操作,強調設計與工業生產的聯系。

鮑豪斯學派的創始人W·格羅皮烏斯對現代建築的觀點是非常鮮明的,他認為「美的觀念隨著思想和技術的進步而改變」。「建築沒有終極,只有不斷的變革」。「在建築表現中不能抹殺現代建築技術,建築表現要應用前所未有的形象」。當時傑出的代表人物還有Le·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羅等。現時,廣義的現代風格也可泛指造型簡潔新穎,具有當今時代感的建築形象和室內環境。

三、後現代風格

後現代主義一詞最早出現在西班牙作家德·奧尼斯1934年的《西班牙與西班牙語類詩選》一書中,用來描述現代主義內部發生的逆動,特別有一種現代主義純理性的逆反心理,即為後現代風格。50年代美國在所謂現代主義衰落的情況下,也逐漸形成後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受60年代興起的大眾藝術的影響,後現代風格是對現代風格中純理性主義傾向的批判,後現代風格強調建築及室內裝潢應具有歷史的延續性,但又不拘泥於傳統的邏輯思維方式,探索創新造型手法,講究人情味,常在室內設置誇張、變形的柱式和斷裂的拱券,或把古典構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組合在一起,即採用非傳統的混合、疊加、錯位、裂變等手法和象徵、隱喻等手段,以期創造一種溶感性與理性、集傳統與現代、揉大眾與行家於一體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築形象與室內環境。對後現代風格不能僅僅以所看到的視覺形象來評價,需要我們透過形象從設計思想來分析。後現代風格的代表人物有P·約翰遜、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

Ⅶ 急需一篇1500字的論文,題目是中西方古代建築的審美比較,大家幫幫忙啊,謝謝了

(一). 建築材料的不同,體現了中西方物質文化、哲學理念的差異。

從建築材料來看,在現代建築未產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經發展成熟的建築體系中,包括屬於東方建築的印度建築在內,基本上,都是以磚石為主要建築材料來營造的,屬於磚石結構系統。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臘的神廟,古羅馬的斗獸場、輸水道,中世紀歐洲的教堂……無一不是用石材築成,無一不是這部「石頭史書」中留下的歷史見證。唯有我國古典建築(包括鄰近的日本、朝鮮等地區)是以木材來做房屋的主要構架,屬於木結構系統,因而被譽為「木頭的史書」。中西方的建築對於材料的選擇,除由於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導致的結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築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獵方式為主的原始經濟,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態。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夠戰勝一切。中國以原始農業為主的經濟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選擇,重採集,重儲存的活動方式。由此衍生發展起來的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天人合一」是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揭示,自然與人乃息息相通的整體,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環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之親和關系,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關系的結果。
(二).建築空間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徵的區別。

從建築的空間布局來看,中國建築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平面鋪開。中國無論何種建築,從住宅到宮殿,幾乎都是一個格局,類似於「四合院」模式。中國建築的美又是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巨大的建築群,各種建築前後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徵,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築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擴建的北京故宮和巴黎盧浮宮比較,前者是由數以千計的單個房屋組成的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建築群體,圍繞軸線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鋪展異常龐大;後者則採用「體量」的向上擴展和垂直疊加,由巨大而富於變化的形體,形成巍然聳立、雄偉壯觀的整體。而且,從古希臘古羅馬的城邦開始,就廣泛地使用柱廊、門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間來包圍建築,以突出建築的實體形象。這與西方人很早就經常通過海上往來互相交往及社會內部實行奴隸民主制有關。古希臘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學民主的精神不僅影響了古羅馬,還影響了整個西方世界。同時,如果說中國建築占據著地面,那麼西方建築就佔領著空間,譬如羅馬可里西姆大斗獸場高為48米,「萬神殿」高43.5米,中世紀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央大廳穹窿頂離地達60米。文藝復興建築中最輝煌的作品聖彼得大教堂,高137米。這庄嚴雄的建築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三) 建築的發展不同,表現了中西方對革新態度的差別

從建築發展過程看,中國建築是保守的。據文獻資料可知,中國的建築形式和所用的材料3000年不變。與中國不同,西方建築經常求變,其結構和材料演變得比較急劇。從希臘雅典衛城上出現的第一批神廟起到今天已經2500餘年了,期間整個歐洲古代的建築形態不斷演進、躍變著。從古希臘古典柱式到古羅馬的拱券、穹窿頂技術,從哥特建築的尖券,十字拱和飛扶壁技術到歐洲文藝復興時代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無論從形象、比例、裝飾和空間布局,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這反映了西方人,敢於獨辟蹊徑,勇於創新的精神。
(四).建築價值的不同,顯現中西方審美觀念的異殊。

從建築的價值來看,中國的建築著眼於信息,西方的建築著眼於實物體。中國古代建築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我們對於古代建築,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築的認識,多從文獻資料上得到信息。歷代帝王陵寢和民居皆按風水之說和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經營。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和諧,以趨吉避凶,招財納福,在借山水之勢力,聚落建築座靠大山,面對平川。這種「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古代希臘的畢達哥拉斯、歐幾里得首創的幾何美學和數學邏輯,亞里士多德奠基的「整一」和「秩序」的理性主義「和諧美論」,對整個西方文明的結構帶來了決定性的影響,一切科學和藝術,它們的道路都被這種理念確定了命運。翻開西方的建築史,不難發現,西方建築美的構形意識其實就是幾何形體;雅典帕提隆神廟的外形「控制線」為兩個正方形;從羅馬萬神廟的穹頂到地面,恰好可以嵌進一個直徑43.3米的圓球;米蘭大教堂的「控制線」是一個正三角形,巴黎凱旋門的立面是一個正方形,其中央拱門和「控制線」則是兩個整圓。甚至於象園林綠化、花草樹木之類的自然物,經過人工剪修,刻意雕飾,也都呈獻出整齊有序的幾何圖案,它以其超脫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情調,形成鮮明的對照。早在2000年前古羅馬奧古斯都時期的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就在他的著名《建築十書》中提出了「適用、堅固、美觀」這一經典性的建築三要素觀點,被後人奉為圭臬,世代相傳。17世紀初建築師亨利·伍登提出優秀建築物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堅固、實用和歡愉。」西方人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築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因而當中國古老的建築物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毀壞或「煙消雲散」的時候,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建築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用實物體形象演繹著自己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建築的比較可見出中西方在觀念文化上,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上的不同。
中國建築中具有審美價值的特徵形式和風格。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以前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獨立的體系,2000多年間風格變化不大,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19世紀中葉以後,隨著社會性質的改變,外國建築,特別是西方建築的大量輸入,中國建築與世界建築有了較多的接觸和交流,建築風格發生了急劇變化,通稱為中國近現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在封建社會中發展成熟,它以漢族木結構建築為主體,也包括各少數民族的優秀建築,是世界上延續歷史最長、分布地域最廣、風格非常顯明的一個獨特的藝術體系。中國古代建築對於日本、朝鮮和越南的古代建築有直接影響,17世紀以後,也對歐洲產生過影響。

藝術特徵

和歐洲古代建築藝術比較,中國古代建築藝術有3個最基本的特徵:

①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築,也同時發揮著維系、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

②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建築藝術的一切構成因素,如尺度、節奏、構圖、形式、性格、風格等,都是從當代人的審美心理出發,為人所能欣賞和理解,沒有大起大落、怪異詭譎、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古代優秀的建築作品,幾乎都是動員了當時可能構成建築藝術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而成的一個整體形象,從總體環境到單座房屋,從外部序列到內部空間,從色彩裝飾到附屬藝術,每一個部分都不是可有可無的,抽掉了其中一項,也就損害了整體效果。

這些基本特徵具體表現為:

重視環境整體經營

從春秋戰國開始,中國就有了建築環境整體經營的觀念。《周禮》中關於野、都、鄙、鄉、閭、里、邑、丘、甸等的規劃制度,雖然未必全都成為事實,但至少說明當時已有了系統規劃的大區域規劃構思。《管子·乘馬》主張,「凡立國都,非於大山之下,必於廣川之上」,說明城市選址必須考慮環境關系。中國的堪輿學說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絕大多數是講求環境與建築的關系。古代城市都注重將城市本體與周圍環境統一經營。秦咸陽北包北坂,中貫渭水,南抵南山,最盛時東西達到二三百里,是一個超級尺度的城市環境。長安(今陝西西安)、洛陽(北魏)、建康(今江蘇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經營范圍也都遠遠超過城牆以內;即使一般的府、州、縣城,也將郊區包容在城市的整體環境中統一布局。重要的風景名勝,如五嶽五鎮、佛道名山、邑郊園林等,也都把
環境經營放在首位;帝王陵區,更是著重風水地理,這些地方的建築大多是靠環境來顯示其藝術的魅力

Ⅷ 求一篇建築學藝術概論科目的論文題目是文與質的關系

求一篇建築學藝術概論科目的論
了解分析,結果,探討的呢
的肯定

Ⅸ 求關於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建築藝術其中之一的論文,不少於3000字,包括題目,摘要,關鍵詞,正文,結論

這么專業,嚴格,你要是著急的話別寄太大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