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交互設計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交互設計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9 22:11:42

開題報告怎麼做

主要寫法:

1、基本說明

開題報告的基本內容及其順序:論文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概況;論文擬研究解決的主要問題;論文擬撰寫的主要內容(提綱);論文計劃進度;其它。

2、內容撰寫

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立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及創新點)、條件分析(儀器設備、協作單位及分工、人員配置)等。

(1)交互設計開題報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一、題目要准確

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論文研究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論文的研討中心,題目就是告訴別人你要干什麼或解決什麼問題。

二、考慮要素

① 研究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才能保證具體的研究方向,才能排除研究過程中各種因素的干擾。

② 研究的內容。要根據研究目標來確定具體的研究內容,要求全面、詳實、周密,研究內容籠統、模糊,甚至把研究目的、意義當作內容,往往使研究進程陷於被動。

③ 研究的方法。選題確立後,最重要的莫過於方法。假如對牛彈琴,不看對象地應用方法,錯誤便在所難免,相反,即便是已研究過的課題,只要採取一個新的視角,採用一種新的方法,也常能得出創新的結論。

④創新點。要突出重點,突出所選課題與同類其他研究的不同之處。

Ⅱ 開題報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運用比較廣泛的是文獻法、調查法、實驗法、行動研究法、訪談法等。

在介紹論迴文方法時答,不是對方法概念的解釋,而是要介紹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問卷調查法,就要闡述清楚問卷是自製,還是沿用的前人。在研究用,不要羅列一大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煉一兩種研究方法,側重研究就可以。

研究價值就這個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羅列許多根本解決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師說他的研究有利於提高某某地區的教育質量等等,別人一看「提高」這個詞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的質量不是一項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廣性,還有待實證。

研究的創新相對別人這方面的研究,別人沒有的,自己總結提煉出來的新亮點,也是文章的亮點。研究的價值與創新應立足於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無關的或自己根本解決不了的羅列上去。

(2)交互設計開題報告擴展閱讀

開題報告的內容:

1、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2、國內外在該方向的研究現狀及分析。

3、主要研究內容及創新點。

4、研究方案及進度安排,預期達到的目標。

5、為完成課題已具備和所需的條件。

6、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有及解決的措施。

7、主要參考文獻

Ⅲ 求論文開題報告在線等

可信計算的技術基礎是公開密鑰技術,公鑰體制中密鑰管理體系的安全性直接關繫到整個可信計算平台的安全程度。其中EK、SRK、AIK等三類密鑰管理是重點。本文著重分析了密鑰的分類和結構,提出了密鑰管理系統模型,基於該模型對所涉及密鑰的生成、存儲和銷毀等重點環節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 可信計算;密鑰;密鑰管理

1 引言
傳統的安全保護基本上以軟體為基礎,附以密鑰技術,側重以防為主。事實證明這種保護並不是非常可靠而且存在著被篡改的可能性。因此,在我國目前硬體、操作系統、安全等許多關鍵技術還嚴重依賴國外的情況下,對可信計算的要求迫切地擺在用戶的面前。可信計算不同於傳統的安全的概念,它將加密、解密、認證等基本的安全功能寫入硬體晶元,並確保晶元中的信息不能在外部通過軟體隨意獲取。
在可信平台中,TPM等硬體是「信任根」,信任的建立是「鏈式展開」,從而實現身份證明、平台完整性度量、存儲保護、遠程證明等。這些功能的實現大多與各種密鑰密切相關。比如,EK實現平台惟一身份標識,是平台的可信匯報根;SRK實現對數據和密鑰的存儲保護,是平台的可信存儲根[1];AIK代替EK對運行環境測量信息進行簽名從而提供計算平台環境的證言等等。可以說可信計算的技術基礎就是公開密鑰技術,公鑰體制中密鑰管理體系的安全性直接關繫到整個應用系統的安全程度。因此,作為密碼系統基本要素之一的密鑰管理的好壞直接決定整個可信計算平台本身的安全性,是實現終端可信的核心環節,在整個可信計算體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密鑰的分類和結構
可信計算平台中用到的密鑰分成以下幾類:
1) 背書密鑰EK(Endorement Key)
對應公鑰、私鑰分別表示為PUBEK、PRIVEK。其中私鑰只存在於TPM中,且一個TPM對應惟一的EK。EK可以用來表明TPM屬主身份和申請「證言身份證書 」時使用,並不直接提供身份證明。
2) 存儲密鑰SK(Storage Keys)
用來提供數據和其它密鑰的安全存儲。其根密鑰為SRK(Storage Root Key), 每個可信計算平台只對應一個惟一的SRK。
3) 簽名密鑰(Signing Keys)
非對稱密鑰,用來對普通數據和消息進行數字簽名。
4) 證言身份密鑰AIK ( Attestation Identity Key)
對應一組公私密鑰對,專門對來源於TPM的數據進行簽名,實現對運行環境測量信息進行簽名從而提供計算平台環境的證言。每個可信計算平台沒有限制AIK密鑰的數量,但必須保證AIK密鑰不會重復使用。
5) 會話密鑰:加密傳輸TPM之間的會話。
在信息處理系統中,密鑰的某些信息必須放在機器中,總有一些特權用戶有機會存取密鑰,這對密碼系統的安全是十分不利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是研製多級密鑰管理體制。在可信計算平台中,密鑰分層體系如圖1所示[2]。

圖1 密鑰分層體系結構
SRK作為一級密鑰(也稱主密鑰),存儲在安全區域,用它對二級密鑰信息加密生成二級密鑰。依次類推,父節點加密保護子節點,構成整個分層密鑰樹結構。在密鑰分層樹中,葉子節點都是各種數據加密密鑰和實現數據簽名密鑰。這些動作都應該是連貫的密箱操作。相比之下,純軟體的加密系統難以做到密箱操作。但如果把主密鑰、加密演算法等關鍵數據、程序固化在硬體設備TPM中,就能解決密箱操作的難題。
在整個密鑰體系中,每個密鑰在開始創建的時候都指定了固定的密鑰屬性。密鑰按照屬性不同分為:可移動密鑰(Migratable Key)、不可移動密鑰( Non- Migratable )[2]。可移動存儲密鑰並不局限於某個特定平台,可以由平台用戶在平台之間互換而不影響信息交互。不可移動密鑰則永久與某個指定平台關聯,任何此類密鑰泄漏到其它平台都將導致平台身份被假冒。不可移動密鑰能夠用來加密保護可移動密鑰,反之則不行。
3 密鑰管理系統(KMS)模型
密鑰管理是可信計算實現技術中的重要一環,密鑰管理的目的是確保密鑰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一個好的密鑰管理系統應該做到:
(1) 密鑰難以被竊取。
(2) 在一定條件下竊取了密鑰也沒有用,密鑰有使用范圍和時間的限制。
(3) 密鑰的分配和更換過程對用戶透明,用戶不一定要親自掌管密鑰。
在可信計算平台中,密鑰管理基於安全PC平台和PKI/CA。其中CA由證書生成和管理兩部分組成。證書生成包括用戶公鑰證書和私鑰證書的生成模塊。證書管理主要響應公鑰證書請求,CA為證書用戶生成密鑰對,請求作廢一個證書,查看CRL,直接從證書伺服器中接收有關CA密鑰或證書的更新、CRL刷新和用戶廢棄證書通告等信息。CA可以是平台製造商、組件生產廠商或者可信第三方。在可信計算平台中所產生的密鑰對有些永久存在於TPM之中,有些可以存儲於外部存儲設備中。為了保證可信計算平台中不同類型密鑰生成、管理、存儲等過程中的安全性,加強對各種密鑰的系統管理,提高可信計算平台自身的安全性,本文依據可信計算平台自身安全需求,針對可信計算平台中分層密鑰管理體系結構,提出了一種系統化密鑰管理模型,結構如圖2所示[3] [4]。

圖2 基於CA的密鑰管理系統
1) 密鑰生成伺服器
由三部分組成,密鑰發生器、密鑰檢測控制器和密鑰製作設備。負責各種密鑰的產生、檢測、選取和製作。密鑰的製作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規定,將密鑰寫入載體。根據密鑰類型不同,密鑰生成伺服器產生密鑰的方式也不相同,但必須保證密鑰生成伺服器與可信計算平台緊密相關,共同負責密鑰安全。
2) 密鑰庫伺服器
密鑰庫伺服器是密鑰管理服務系統的重要基礎設施,密鑰庫中的數據應加密存放。可與緩存管理器配合,在密鑰管理伺服器的管理下實現數據保護密鑰在TPM存儲載體中的調入調出。
3) 密鑰管理伺服器
它是密鑰管理系統的核心,是密鑰管理系統所有操作的出入口包括密鑰管理和密鑰發送,接收CA的密鑰管理請求,發送相應的密鑰信息。
4) 密鑰緩存管理器
實現對數據保護密鑰中的Key Blob以及由SRK分級保護的層次密鑰的管理,管理TPM中有限的存儲資源。
4 基於KMS的密鑰管理方案
可信計算平台中密鑰包括多種類型,不同類型密鑰具有不同的安全需求,特別是密鑰的產生、傳輸、存儲、備份、銷毀等主要環節。為了便於管理,增強可信計算平台中各種密鑰的安全性,圍繞密鑰管理系統模型,本節深入研究了各類密鑰的管理方案。
4.1 背書密鑰EK
EK是TPM中最核心的密鑰,它是TPM的惟一性密碼身份標識。基於EK本身的重要性,在產生EK時基於以下幾個前提:
(1) EK在最初創建時就必須是保密的。
(2) EK創建時,設備必須是真實的並且是沒有被篡改的。
(3) 密碼演算法的弱點不會危及該秘密信息的安全。
(4) 設備的各項操作不會導致EK的泄露。
EK可以通過密鑰生成伺服器,採用兩種方法來產生:一是使用TPM命令,TCG規范定義了一組背書密鑰操作命令[5],其中創建背書密鑰對的命令為:TPM_ CreateEndorsement KeyPair,產生密鑰長度要求至少2048位;另一種方法是密鑰「注入」技術,在信任製造商的前提下,由TPM製造商產生背書密鑰對,然後採用人工方式注入,注入的方法有:鍵盤輸入、軟盤輸入、專用密鑰槍輸入等。對比這兩種方法,前者必須依賴硬體中提供受保護的功能(Protected Capability)和被隔離的位置(Shielded Location)[6],從而保證在設備內部產生密鑰對,而且密鑰對是在篡改保護的環境下產生,能夠很好地減少密鑰對泄露的風險;後者則對環境、管理和操作方法要求較高,首先密鑰的裝入過程應當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下進行,不存在可能被竊聽裝置接收的電磁泄露或其它輻射,所有接近密鑰注入工作的人員應該絕對可靠。採用密鑰槍或密鑰軟盤應與鍵盤輸入的口令相結合,並建立一定的介面規范,只有在輸入了合法的加密操作口令後,才能激活密鑰槍或軟盤里的密鑰信息。在密鑰裝入後,應將使用過的存儲區清零,防止一切可能導出密鑰殘留信息的事件發生。
在TPM中,可以採用篡改檢測電路和篡改檢測協議技術[7],確保當攻擊者試圖採用物理攻擊時TPM內的秘密信息(包括EK)將自動銷毀。同時採用硬體鎖機制,建立受保護頁面來防止特權軟體盜取或者修改秘密信息,保證秘密信息的隱私性和完整性。這樣,EK從開始生成之後,一直到銷毀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都能夠安全存儲在TPM的非易失性存儲設備中,永遠不會泄露給外界。
4.2 證言身份密鑰AIK
出於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考慮,並不直接使用EK來進行數據加密和身份證明。而是採用一種「間接」證明的方式,由EK通過隱私CA生成身份證明密鑰AIK用來證明平台身份。AIK是一個簽名密鑰,TPM使用AIK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凡是經過AIK簽名的實體,都表明已經經過TPM的處理。
1) AIK密鑰的產生
在AIK密鑰產生過程中,需要可信第三方PCA(Privacy CA)的支持。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為使遠程依賴方信任,平台必須想辦法將這些簽過名的聲明和Hash值與PCA信任的某些東西綁定。TCPA/TCG體系結構通過一組證書來達到這個目標[6][8]:
■ TPM背書證書(Endorsement Credential)
由TPM製造商簽發的X.509屬性證書,用於證明一個TPM模塊正確實現了TCG的TPM規范所規定的各種功能。
■ 平台證書(Platform Credential)
用來聲明、證言一個集成有TPM和RTM的計算平台符合TCG規范,一般由計算機平台製造商簽發,X.509屬性證書。
■ 符合性證書(Conformance Credential)
用來聲明、證實一類計算平台的實現符合TCG的哪些規范,符合哪些安全要求,X.509屬性證書;它與平台證書的區別在於,平台證書是針對一個具體、特定平台的,而符合性證書是針對一類平台。
圖3是AIK密鑰通過安全PC平台和CA交互的產生過程。過程描述如下:
(1) TP→PCA:IdPub,EndCred,PlaCred,ConCred,Sign(IdPri,Hash);
(2) TP←PCA:Enc(EndPub,IdCred)
首先由TPM在密鑰生成伺服器產生一對身份密鑰(IdPub,IdPri),把公鑰IdPub和證書EndCred、PlatCred、ConCred一起綁定發送給PCA。為了把請求與身份密鑰對綁定,由TPM運算得到PCA公鑰的哈希值Hash,再使用AIK的私鑰IdPri對剛產生的Hash加密,產生數字簽名Sign也一起發送給PCA。PCA接收到所有請求,驗證簽名和證書是否正確,若正確則根據AIK公鑰生成一個AIK證書,並由PCA私鑰對該證書進行簽名,再由EndCred證書得到EK的公鑰對AIK證書進行加密,從而保證只有特定的TPM才能解密。AIK證書被發送回平台,通過EK解密證書。至此,一個完整的AIK的產生過程就完成了,這個AIK就可以開始使用了。但是PCA很容易遭受Dos攻擊,文獻[7]提出了有選擇地接收AIK申請請求的解決方案。

圖3 AIK密鑰創建過程
2) AIK密鑰的存儲
AIK在整個身份證明過程中不能重復,而且每次證明過程中都需要重新生成新的AIK密鑰,所以AIK私鑰不需要常駐TPM,可以保存到密鑰庫伺服器中。當需要AIK時,使之並行載入到TPM的易失性存儲設備中。
3) AIK密鑰的銷毀
當出現AIK私鑰泄露,TPM EK私鑰遭受攻擊安全性受到威脅,或者AIK證書泄露與相關EK證書的關系(實際上AIK不應暴露EK的任何信息)等情況時,AIK應該被銷毀,同時相應證書應該被撤銷。PCA應該被告知該AIK私鑰已經不再安全,CA必須採取措施,撤銷用戶證書或者使它無效,並警告證書使用者,該證書不再代表一個可信身份。同時更新證書CRL服務中的撤銷證書列表。但與PKI不同的是,AIK證書與背書證書的關系密切,在AIK證書撤銷時要決定相關證書的處理,情況比較復雜。文獻[10]對可信平台中的證書撤銷機制有比較深入的討論。
4.3 數據保護密鑰
由於TPM本身存儲能力有限,可信計算平台中處理的數據必須能夠存儲在TPM之外的存儲媒介中,這樣使得數據不但可以在不同的計算機設備之間交互,同時還能夠實現數據備份。但必須為存儲在TPM之外的這類數據提供數據保護,這里數據保護包括數據傳輸保護和存儲保護。在TPM中,當數據量小於2048位時,直接利用TPM中的RSA演算法實現加解密;當數據量大於2048位時有以下兩種解決方案[11]:
(1) 平台生成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密鑰(小於2048位)加密數據,然後利用TPM保護該對稱密鑰。
(2) 把數據分成一些小的數據塊(最大不超過2048位),然後直接由TPM加密。
通常採用第一種方法,特點是方便、迅速。所以數據加密保護的重點就是該加密密鑰的存儲保護。密鑰存儲時必須保證密鑰的機密性、認證性、完整性,防止泄露和修改。加密設備還應做到:無論通過直觀的方法還是自動的方法(如X射線、電子等)都不能從密碼設備中讀出信息。對當前使用的密鑰應有密鑰合法性驗證措施,防止被篡改。密鑰保護實現方案如圖4。

圖4 密鑰存儲保護結構
通常採用密鑰分層保護的思想,由TPM屬主生成存儲根密鑰SRK,使用SRK來加密存儲其它密鑰。從方案可以看出,外部數據(VPN Key,FEK等)採用密鑰K加密,而密鑰K利用上層密鑰K-1加密保護,最後SRK加密保護K-1。被加密的數據構成Data Blob直接存儲在外部存儲設備中,而Key Blob以及由SRK分級保護的層次密鑰由密鑰緩存管理器KCM(Key Cache Manager)進行管理[12],把某段時間內不活動的密鑰調度到外部存儲設備中。
整個密鑰存儲保護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護SRK的安全,它和EK密鑰一樣永久駐留在TPM中,由TPM保護SRK,能夠抵抗各種物理攻擊和軟體攻擊。
5 小結
EK、SRK和AIK等各類密鑰在可信計算平台身份證明、平台完整性測量、存儲和報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證其安全性是實現可信計算的重要環節。本文對可信計算所涉及到的各類密鑰的產生、管理、存儲和保護措施等相關技術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種密鑰管理系統模型,結合模型詳述了密鑰管理的整體方案,依據該方案能夠更好地保證可信計算平台的安全,使得可信計算平台在計算機世界裡發揮更加重要的使用。
參考文獻
[1] TPM Main Part1 Design Principles [EB/OL]. http://www.trustedcomputing.org. 2003.10
[2] David Grawrock..TCG101[R].ICICS2005.2005
[3] 韋衛,杜煒等.構造基於X.509公鑰證書的密鑰管理系統[J].計算機工程.1999.10:133-135
[4] 邢啟亮,陳曉蘇.密鑰管理服務及其在PKI中的設計與實現[J].通信技術.2003.4:93-94.
[5] TPM Main Part3 Commands [EB/OL]. http://www. trustedcomputing.org. 2003.10
[6] TCG Credential Profiles Specification Version 1.0 [EB/ OL]. http://www.Trustedcomputing.org. 2006.1
[7] Sean W.Smith 著,馮登國,徐震等譯.可信計算平台:設計與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0: 61-71
[8] 龍毅宏.可信計算中的數字證書[J].信息網路安全.2004.10:35-38
[9] 郭煜.TPM中身份證明密鑰的管理[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6,(4):76-78
[10] Jason Reid,juan M.Gonzalez Nieto,Ed Dawson. Privacy and Trusted Computing.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 (DEXA』03). IEEE. 2003:1-6
[11] Sundeep Bajikar.Trusted Platform Mole (TPM) based security on Notebook PCs-white Paper[J].Intel Corporation. 2002.6
[12] TCG Specification Architecture Overview [EB/OL]. http://www.trustedcomputing.org .2003. 04

Ⅳ "多媒體教學軟體的設計與開發開題報告"怎麼寫

電子白板方案
1、產品介紹
互動式電子白板是一種國際上新崛起的高層次的教學培訓及會議演示設備, 是匯聚尖端電子技術、軟體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等多種高科技手段而研究開發的高新技術產品。互動式電子白板的出現,將會給傳統的授課及會議模式帶來新的挑戰,並將成為未來現代化教學、辦公會議、遠程教育及培訓的主要手段。
TOP2000 IP Board 是深圳巨龍公司結合國際先進技術及多年的實踐經驗,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以及全新的材料,面向中國市場推出的一款全新的高科技產品,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實用性。產品目前已經列為國家級科技火炬計劃項目和教育部重點新產品項目,並通過國家計算機質量檢驗中心檢驗。產品目前批量出口韓國,並在國內被廣泛使用,典型用戶包括清華、北大和哈工大的研究生院、北京市教委、濟南市教委、深圳市高交會館及五洲賓館等。
2、主要功能
 與計算機相連,配合投影儀使用,以電子觸摸屏、電子白板筆代替普通的黑板、粉筆或白板、水性筆。手寫輸入,操作簡單,符合人們書寫習慣,板書變得輕松簡單。提供全新的現代化教學模式,適合於各種教學和會議環境。
 板書的內容可以通過計算機及網路保存及修改,並可傳輸至列印機列印輸出,生成講義。可以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聽課當中,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不再會因為在聽講的同時還要埋頭作筆記而顧此失彼。課後老師還可以將保存好的講義通過軟盤或給學生發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講義通過軟盤或給學生發電子郵件的方式發送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講義及時回顧、復習所授課程,並可以方便的對講義進行個性化的整理修改和保存。
 教學內容可以隨時調出,讓老師可以兼顧班上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不必擔心授課內容無法重現,方便老師回顧重點、難點,照顧到進度稍慢的學生。
 能充分發揮教與學的互動性,教師通過電子白板與學生進行實時交流,老師可以將電子教案、課件等用電子白板直接演示,減輕老師板書的負擔,同時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生動性。
 除一般的板書外,該產品中還提供了許多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的手段,如可以根據需要任意改變電子白板筆的顏色、可以象用普通的熒光筆一樣選中某一段文字任意圈點、注釋以突出重點、可以不用三角尺就能用極短的時間繪制出高質量的幾何圖形等等。
 可以方便的在白板模式和PC模式間切換,PC模式下可以用白板筆代替滑鼠進行電腦操作,如打開文件、運行程序、上internet網等,學生們均能通過投影觀看到操作的過程和應用的結果,方便、直觀。
 利用網路可實現遠程電子白板的通信功能,可以與校園網互連,可以通過外部網實現遠程教學。教師能與異地的學生進行交流,在網路上實現共享、文件傳送等,實現信息的實時快速交互,是現代化遠程教學的理想設備。
 環保的設計能讓老師、學生從此遠離粉筆灰,在減輕師生工作量的同時也保護了教學環境的干凈整潔和師生的身體健康。
 設備簡單、配置靈活,可配合其他多媒體電教產品組成高素質數碼教室。
 電子白板可與我公司的"校園網教學應用軟體平台"實現無縫掛接。老師上課時將在電子白板上演示的課件保存在伺服器中,課後學生可在任意時間通過"校園風教學應用軟體平台"中的WEB VOD視頻點播系統點播這些課件,以達到溫故知新的效果。另外,老師在應用電子白板授課時,也可以方便的調用"校園網教學應用軟體平台"中的符號王、上網通等模塊進行輔助教學。
3、產品特點及優勢
 採用可靠的電磁感應、數碼定位等尖端技術和獨特工藝,將電子白板連接電腦和投影機,在功能強大的白板軟體支持下,構造巨大的互動式協作演示講解環境。
 電子筆可以代替滑鼠控制電腦主機任何程序的操作,並可利用電子筆直接標注、修改、擦除、保存、回放和保存文件。
 跟蹤精度高、響應速度快,操作靈敏。採用先進的處理演算法,使白板響應速度和操作靈敏度趕超壓感式白板,並遠遠超出紅外+超聲波白板。書寫流暢。
 高精度定位:解析度高達4096×4096。可以在白板上寫出精細的漢字、英文、數字或者畫出精細的線條。
 完備的軟體功能,具備局部放大、局部編輯、探照燈、回放等功能,個性化模板並可以不斷升級擴充。
 特別開發美化書寫演算法技術,極強書法效果,更加適合漢字書寫。
 採用原裝堅固的特殊材料和獨特的工藝,低反光、耐磨損、抗腐蝕、聚焦准確、投影效果極佳、長時間觀看不疲勞。板面壽命長,可承受筆尖一千萬次不規則劃寫。
 採用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有感測器生產工藝,有效降低成本。
4、硬體需求及拓撲圖
建議配置環境:
計算機硬體:PII450以上PC \ 64M內存 \ 30M以上硬碟空間 \ 4M以上顯卡 \ 有至少一個可用串口或USB口 \ 10/100M自適應網卡
操作系統:Win98/NT/Me/2000/XP;
投影機: 1024*768解析度,帶梯形校正功能,VGA電纜(用於連接投影機和電腦)。
拓 撲 圖:

5、性能指標
硬體平台: 普通PC機
操作系統: Win98/NT/Me/2000/XP
傳輸介面: RS-232C/USB
解析度: 4096×4096
數據傳輸率: 19200波特率
定位感測器技術: 無線電磁矩陣感應
工作方式: 交互模式/書寫模式
電源: AC 220 50Hz
9VDC(整流後)
電子筆電池壽命: 連續使用3個月(視電池種類)
工作溫度: -20℃ to +55℃
功率: < 5W
白板外形尺寸:
TOP2000IP Board 73B: 寬1511mm/高1188mm (外框)
TOP2000IP Board 85B: 寬1800mm/高1240mm (外框)

Ⅳ 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模板

你好啊,你的開題報告選題定了沒?開題報告選題老師同意了嗎?准備往哪個方向寫?
你的開題報告格式要求下載下來了沒有?學校開題報告要求看了沒有?因為每個學校開題報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樣的?
最後祝你選題順利通過

提供一個範文模板範例,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範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於網路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路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路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路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路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路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路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路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路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路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cation Policy)於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准"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路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路教學的支撐平台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路教學的發展,提高網路教學的質量

由於網路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路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路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路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路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路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路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5、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體,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網路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體

開發《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和《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製作《網路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於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於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於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採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體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於網路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路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採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路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於網路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於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並形成基於網路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並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路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於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與製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研製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製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碟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體,並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並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體、網路教學應用軟體、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並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體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傑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路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路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藉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路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 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鐵英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楊淑蓮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尹 睿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Ⅵ 求一個網頁設計的開題報告,選題表和任務書

一、國內外技術現狀、發展趨勢及開題意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網路信息傳播已經與移動信息傳播、多媒體信息傳播融合在一起,成為時代發展的大趨勢。網路是媒體中的媒體,它具有時效性、交互性、開放性、生動性、易保存性、易檢索性和多媒體性等優勢,體現出無孔不入、無所不能的強大力量。幾年前,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批准,為全系統職工提供及時、准確、權威的行業新聞資訊,為下屬各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形象宣傳服務,作為中國石化系統唯一的權威門戶新聞網站,開創了網路化生存發展之路。中國石化下屬企業與中國石化總部之間,依靠網路實現了新聞節目和新聞素材的快速互傳。另外,各下屬企業也相繼開展了網路媒體建設。
社區如何利用網路的強大功能,引導職工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在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取決於新聞報道水平,同時也需要藉助先進的傳播手段。為此,建立一個有較高水平、功能齊全的綜合性的社區門戶網站勢在必行。這也是為了更好的落實局關於推行「二八」工作模式,抓好「兩級平台」建設,規范「八項服務工作」的具體實施。
項目的實施可以充分展示社區服務形象,利用互聯網快速、及時、信息量大、覆蓋面廣的特點,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設,拓展了信息傳遞渠道、加快了辦公信息傳遞速度,提高了辦公效率。不斷增強社區網站對外宣傳、社務公開、接受監督、服務群眾的功能。

二、研究開發的目標、內容、技術方法和路線、技術經濟指標
一技術目標
通過信息平台的建立,不斷增強社區對外宣傳、社務公開、接受各個層面的監督、更好地服務居民的功能。
二主要研究內容
1、製作開發網路平台軟體,充實服務內容;
2、優化社區區域網絡,滿足正常使用;
3、適時更新服務內容,顯示社區服務內容,提升五一社區服務效率,提高五一社區知名度;
4、提供居民網上調查模塊,便於居民查閱和監督。
三技術關鍵
資料庫設計,資料庫在一個信息管理系統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資料庫結構設計的好壞將直接對系統的效率以及實現效果產生影響。合理的資料庫設計可以提高數據存儲效率,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用戶各個方面的需求,反復斟酌,包括現有的以及將來可能增加的需求。資料庫需進一步進行優化設計,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兼容性,方便系統的拓展和對資料庫的兼容性。
四技術方法和路線
到機關科室、基層站等單位,與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緊密結合,集思廣益,研究網路平台涵蓋內容,開發新軟體,為提高社區服務效率提供支持。
五技術經濟指標
(1)易用性:網路平台設計製作使用的技術不對瀏覽者使用的瀏覽器有特殊要求,方便各類操作人員。
(2)高效性:網路平台頁面的設計大氣、美觀、簡潔,能體現社區企業文化,盡可能地提高瀏覽速度,突出主要信息。導航系統層次清晰,方便瀏覽者對相關信息的訪問。
(3)結構合理:欄目設置體現應用需要,符合人們的瀏覽習慣。平台層次設計依據信息顯示需要,讓瀏覽者可以通過盡可能少的點擊次數即可找到需要的信息。
(4)可擴展性:系統設計考慮到業務未來發展的需要,同時考慮到網路平台建設的階段性,盡可能地做到設計簡明,各個功能模塊間的耦合度小,便於系統的擴展。
(5)並發性強:考慮到網站的使用者同時操作某一系統的情況,系統支持多人操作,建立高速緩沖機制,提高使用者的訪問速度。
(6)維護性強:靈活的拖拽技術和可視化編輯網站系統的運用可提高後台維護程序功能,企業自己的管理人員完全可以自行維護網站的欄目及頁面內容。

三、知識產權狀況
一已有知識產權情況(相關國內外專利檢索結果,主要包括檢索主題詞、檢索資料庫名稱、相關專利號、專利申請號、申請人、專利名稱)

二國內外文獻查詢結果(文獻名稱、來源、發表人)

三中國授權或公開的相關專利分析(給出本研究目前是否和國內已公開專利相沖突的分析結論,對有相沖突可能的專利,給出專利號、專利申請號、申請人、專利名稱,法律狀態、專利權利要求,提出的創新或規避對策)

四國外公開文獻和未在中國申請的相關國外專利分析(概述這些文獻和專利的創新和效果,提出本課題予以借鑒、利用的設想)

四、市場前景分析
一國內外市場現狀和需求分析
網頁設計是將技術性與藝術性融為一體的創造性活動。在網頁出現的早期,網頁設計是以功能性為第一指導原則,以技術因素為主要考慮對象,以完成或實現必要的功能為目標。近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而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它本身以網路為載體,把各種信息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傳達給受眾,在這種標準的要求下,逐步產生了審美的需求。如何使受眾能更好地和更有效率地接收網頁上的信息,這就需要從審美方面入手。網頁設計的審美需求是對平面視覺設計美學的一種繼承和延伸,兩者的表現形式和目的都有一定的相似性。
社區信息平台就是要建立在內容充實且實用上,增加網頁設計的美感和符合居民的視覺審美需求,使內容繁多的頁面更加有條理,也會使人瀏覽起來主次分明。
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預測
項目的實施,將社區服務信息平台成為展示社區形象的重要窗口、教育幹部職工的有效載體、方便轄區居民及時了解社區工作的平台。實現展示形象、教育職工、穩定隊伍、鼓舞士氣的作用。

五、開題條件
一技術准備
1、 對社區生產、服務內容進行了解;
2、 對社區原有網路設備進行了解;

Ⅶ 急求畢業設計開題報告!!!我的畢業設計題目是基於LINUX下的RS-232通信,我怎麼寫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啊

通過RS-232以實現計算機之間、計算機與設備之間相互通信,目前仍是通訊領域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幾乎每台計算機都有一兩個串列介面,用來與數據機、實驗室設備、工控設備、POS終端等進行數據傳輸。RS-232以其方便、經濟的實現特點,一直深受工程界的青睞。不論是在電力、工控還是電信、金融交通等諸多行業都有廣泛的應用。然而,在我國,對RS-232在linux下的通信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只是在局部領域內積累了一些經驗,並沒有形成成熟的理論,所以,筆者進行了「基於linux的RS-232通信的研究」。
RS - 232是E IA 制定的一種串列物理介面標准,通信協議簡單,傳輸速率在幾十Kbp s, RS - 232採用共模信號傳輸方式,適用於交互數據量小,傳輸速度要求不高的環境。對於實時性和傳輸速率有較高要求的系統,普通串口通信不能滿足要求,且會造成計算機埠資源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