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小城鎮建設論文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小城鎮建設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19 16:57:58

㈠ 加快小城鎮建設對中國城市化的重要意義

相關範文:

題目《加快小城鎮建設對中國城市化的重要意義》

一、序論

由於小城鎮建設是復雜、系統、長遠的社會性工程,所以,應當對其中一些內在的並互為聯系的問題有明確的認識。這些問題主要有:小城鎮建設的根本性目標和階段性目標,小城鎮建設的普及性與重點性,承擔小城鎮建設的主體性組織和商業性組織,小城鎮中的主導性產業與多樣性產業問題,實現人口向小城鎮聚集與適宜的政策,等等。對以上問題如能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並正確處理,我國的小城鎮建設就會有大的發展,城鎮化步伐就會大大加快。

目前,作為有戰略意義的小城鎮建設,已經引起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全國各地的小城鎮建設日漸升溫,其成果也日益明顯。但是,小城鎮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的、長遠的社會性大工程,僅僅憑熱情和勇氣是不夠的。我認為,要高質量地建設我國的小城鎮,使這項千秋大業健康發展,盡快實現農村城市化的大目標,那麼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各級相關領導,就必須對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具有正確的認識。

二、本論

(一)、小城鎮建設目標的階段性與根本性

(二)、小城鎮建設的普及性與重點性

(三)、承擔小城鎮基礎建設組織的主體性與商業性

(四)、小城鎮產業的主導性與多樣性

(五)、小城鎮人口的凝聚性與政策性

三、結論

總之,建房問題不僅僅是建房問題,而是關繫到其他方面,一旦出現工程事故,對小城鎮招商投資,經濟建設都會受到負面影響。中國正處於經濟建設發展好時機,國家提出的「西部開發」政策和「中部崛起」的經濟戰略思想,對小城鎮建房是個好時機、好機遇,在大好形勢面前,我們應充分把握機會,把存在的問題妥善處理,努力完善改造建設,為加快小城鎮化建設創造好條件。

㈡ 城鎮建設畢業論文有哪些題目

不知道樓主有沒有題目呢?
首先要確定一個題目,
其次就要查找資料了,收集多一些的資料,有助於寫作過程的順利進行。
然後就需要根據題目來列一個提綱了,就是確定每一部分都寫些什麼東西之類的。

㈢ 兄弟姐妹 急求關於基層政府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的論文資料

吉林省小城鎮建設

導 言

小城鎮作為連接城鄉的橋梁和紐帶,在推動城鄉一體化、推進城鎮化和實現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加快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發展,小城鎮建設已經成為關繫到經濟和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方面,小城鎮問題愈來愈受到廣泛的關注,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發展小城鎮,是帶動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大戰略。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2000]11號文)《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中央"十五"計劃建議等要求,為落實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發展縣域經濟和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戰略方針,在對我省小城鎮現狀和發展條件初步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本規劃綱要。

A 吉林省小城鎮的建設發展現狀
一、小城鎮的基本特徵
吉林省小城鎮建設發展的特點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小城鎮建設發展具有明顯的地帶性
根據全省的地貌、氣候和資源等條件,可以把我省劃分為東、中、西三個自然、經濟地帶。
東部地區小城鎮約佔全省總數的31%左右,這一地帶的小城鎮中工礦鎮占較大的比重,小城鎮的非農業人口規模一般較大;中部地區約佔全省總數的54%左右,城鎮密度明顯高於東西兩地帶。這一地帶的小城鎮多為農業服務型和農副產品集散型的,城鎮非農業人口一般較少;西部地區小城鎮約佔全省總數的15%左右。這一地帶的小城鎮職能,總體上與中部地帶的情況接近,但城鎮規模一般相對更小,城鎮發展水平明顯落後。
(二)小城鎮的綜合經濟職能不強,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
自1979年以來,吉林省小城鎮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基於種種原因,城鎮的綜合經濟職能不強。
吉林省的小城鎮主要有四種類型:一是依靠森林或礦產資源發展的工礦鎮;二是圍繞農業發展的農業服務型小城鎮;三是依託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的農副產品集散型小城鎮;四是受大城市強烈影響的小城鎮。
工礦型小城鎮,一般是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為了開發某種資源, 在原有工礦點或資源賦存地由國家投資擴建或新建的林業、礦業和礦產加工地。如松江河、泉陽、露水河、大石頭、紅梅、大栗子、紅旗嶺、夾皮溝、天寶山等。少量小城鎮是圍繞較為精細加工產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如石峴、開山屯、新站等。這些工礦鎮(特別是以採掘和粗加工產品生產為主的小城鎮)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由於經濟部門單一,抵禦風險能力較弱,企業負擔過重,難以順利適應市場需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同時,受舊體制舊政策的影響,觀念落後,再加資源萎縮、市場競爭力較弱等因素的作用,城鎮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滯緩。
農業服務型小城鎮,多是為滿足組織農業生產、調配農用物資、管理相應的行政事務等要求在基層政府駐地發展起來的。這類城鎮一般僅具有一些主要服務於本行政區域的小手工業和集市貿易以及金融、郵電等機構,如巴吉壘、八屋、大嶺、萬寶等。這些小城鎮數量多、分布廣而服務范圍小,受資源、資金等限制,經濟水平一般都比較低,城鎮規模較小,有相當一部分僅具有農村集鎮的功能。
農副產品集散型小城鎮,多是依靠便利的交通條件發展起來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類小城鎮由於商品流通快、信息靈活,發展比較迅速。如煙筒山、山城、朝陽川、郭家店、太平川等。還有少量的此類城鎮是由於政策措施得當而發展起來的,如萬良、五棵樹等。從總體上看,這類城鎮是我省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小城鎮。
大城市影響型小城鎮,主要是指鄰近大城市,受大城市技術、資金和市場的作用,近年來機遇把握得比較好,又有適當的交通條件,發展比較迅速的城鎮,如合隆、卡倫、興隆山、米沙子、大屯、玉潭、孤店子等。這類小城鎮商品經濟活躍,有一定專業化分工。
前兩類小城鎮數量多,分布廣,面臨的問題較多。後兩類小城鎮雖然數量少,但活力強,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三)城鎮職能幾乎完全由本地非農業人口(戶籍)實現
由於我省小城鎮的商品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吸納農業剩餘人口的能力比較弱,體現城鎮職能部門的職工幾乎完全是本地非農業人口,這同沿海商品經濟發達地區的一些小城鎮的狀況有很大差異。從我省的情況看,本地籍非農業人口不足0.2萬人的建制鎮,絕大多數還不應算作小城鎮。
(四)發展條件的特殊性
吉林省的小城鎮發展同我國沿海一些省份相比,存在著時間和空間上的特殊性。
在時間上,沿海地區小城鎮發展起步是在改革開放的初期,不僅佔有先行及少競爭力的優勢,而且有國家政策相對寬松的優勢。由於時間的落後,我省小城鎮的起步發展,失去了這兩方面的優勢。
在空間上,吉林省地處內陸,除少部分邊境地區外,大部分地區不具備發展來料加工型產業的優勢。但吉林省處於亞洲玉米種植帶,土壤、氣候等有利於溫帶作物的生長,並且具有多種動物繁育的良好條件,因而適合圍繞農業產業化發展龍形經濟。此外,吉林省居東北區中部,交通地位比較重要,交通網路比較完善,有利於各種貨物的流通。再則,吉林省與俄羅斯和朝鮮接壤,有較多的口岸。這些空間環境的特殊性,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作用於吉林省小城鎮的建設發展。
按吉林省小城鎮發展的時空條件和建設情況,總體上應採取選擇一些條件優越的小城鎮集中發展的戰略,特別是以農副產品生產為背景的小城鎮更應如此。因為,走農業產業化道路,要求有技術、原料和市場三重保證,這對於小規模經營來講,難以抵禦各種風險,而必須規模經營,龍形產業的龍頭需選在條件優越的小城鎮較大規模建設,才有利於經濟的穩步和持續發展。另外,農業產業化形成大量的農副產品加工業,這些企業多屬排放大量污物的部門,這類工業集中建設有利於污染物的統一凈化處理。
二、小城鎮在省域城鎮體系中的地位
我省城鎮體系等級規模結構的人口總量對比,?quot;兩頭大,中間小"的狀況。一方面是長、吉兩個特大城市雙星璀燦,另一方面是為數眾多的小城鎮繁星似錦。目前,吉林省城鎮體系整體發展處於非均衡狀態。小城鎮非農業人口總數佔全省城鎮非農業人口的21.35%,低於長、吉兩市市區非農業人口佔全省城鎮非農業人口27.9%的比例,而高於中間三個級別城市所佔比例的平均值,在城鎮非農業人口按城鎮規模的分布上佔有一定的地位。
吉林省小城鎮的職能單一性很強,為數較多的農業服務型城鎮,一般只具有地方意義,在全省城鎮體系中作為城鄉聯系的紐帶,主要起基層管理的作用;工礦型、農副產品集散型和大城市影響型城鎮,雖然具有一定的區域意義,但經濟總體規模較小。小城鎮全部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省總量的20%(含200萬非農業人口和900餘萬農業人口實現的國內生產總值),經濟地位很低。小城鎮為其他層次城市提供的產品,大部分是最初級的(屬於第一產業的)產品,沒有形成合理的產品加工與供給關系。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小城鎮建設發展的主要問題
1、小城鎮建設水平較低,投資環境不良
全省目前還有127個小城鎮沒有用上自來水,小城鎮自來水普及率為65.37%,比全國平均值約低16個百分點;有高級、次高級路面2271萬平方米,人均7.1m2,比全國平均值約低0.3 m2,有排水管道總長度184.1萬米,人均佔有長度0.58米,比全國平均值約低0.2米;小城鎮共有住房面積4864.84萬m2,人均住房面積15.4 m2,人均居住面積9.23 m2,比全國平均值約低4m2;住房磚瓦化率為80.6%,比全國平均值低15個百分點。由於我省小城鎮建設資金投入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98年我省小城鎮人均各項建設投資268元,同期全國平均為679元),致使小城鎮建設水平的差距還在擴大。
全省小城鎮鎮區建設用地共為633.88k m2,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建設用地為200.65 m2,遠高於全國人均126.53 m2的水平,按實際居住人口計算的人均建設用地同全國平均值的差別更大。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我省小城鎮建築層數低,建築密度小,土地開發程度不高造成的。人均建設用地面積的過高與人均建設物化資產量的相對較低形成巨大的反差,更反映了我省小城鎮建設水平相對較低的狀況。
這種低水平的小城鎮建設狀況,直接影響著產業投資的產出效益,導致招商引資的吸引能力較弱。投資環境的不良除了建設水平的因素外,還有思想觀念和區位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2、小城鎮建設基本屬於自然發展狀態,職能分工模糊,中心鎮功能作用不明顯
吉林省的小城鎮,絕大部分是80年代以來隨鄉改鎮在基層政府機關駐地形成的"城鎮型"居民點,改鎮之前大部分僅具有集鎮功能。為了使其實現城鎮功能,多數小城鎮在基本上沒有外來資金投入的情況下,利用本行政區域內的資源,面向本行政區域的市場,組織上馬了一些規模較小的屬於二、三產業的工商企業。由於缺少科學的區域性規劃和高層次計劃指導,形成了鎮鎮雷同的產業構成,在市場經濟逐步確立的過程中,個體工商業也加入了這種百鎮一面的產業競爭之中。這種無序的競爭,嚴重地制約了小城鎮的建設發展速度和社會經濟效益,同時也造成一些條件較好的小城鎮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也不能很好地體現其區域地位和功能,這種狀況又反過來作用於經濟和社會,導致不能實現良性循環的發展狀態。
3、多數工礦型小城鎮經濟發展滯緩,功能相對萎縮
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一些依賴地方資源開發建廠建礦發展起來的工礦型小城鎮(許多這類城鎮是一廠一鎮或一礦一鎮),由於企業技術落後,產品初級單一,抵禦風險能力差,競爭力不強而面臨困境。特別是以採掘業為主的小城鎮,資源的柘竭更加劇了困難的嚴重程度。工礦企業停產半停產造成城鎮經濟總量縮減,企業下崗職工充斥商飲服務業,市場呈低效益的"繁榮",城鎮功能相對萎縮,個別一些這類城鎮出現人口下降的狀況。這類小城鎮有泉陽、灣溝、樺樹、天寶山、福洞等。
(二)制約我省小城鎮建設發展的主要原因
導致我省小城鎮發展相對落後,造成上述問題主要有七種因素:即區位因素、觀念因素、技術與人材因素、資金投入因素、行政區劃與行政體制因素、計劃經濟慣性作用因素和小城鎮規劃的合理性與實用性因素。下面重點說明後面三種因素的影響。
我省行政區劃共有鄉鎮856個,平均每個鄉鎮人口約為0.2萬人,比山東、江蘇(兩省平均都約4萬)等省份的鄉鎮人口規模小得多(這兩省正在調整鄉鎮區劃,目標是平均每鄉鎮6萬人口左右)。鄉鎮人口規模過小,難以形成具有一定質量的小城鎮。另外,由於行政區劃的限制、行政管理體制的矛盾,往往造成建設項目的不合理選址,進而導致小城鎮建設發展的不合理。
計劃經濟時期,我省在資源賦存地建設了許多國有大中型企業,圍繞這些企業形成了一些工礦型小城鎮。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不僅這些企業機制反映了強烈的不適應性,人們的觀念也反映了很強的不適應性,這種慣性作用嚴重地制約小城鎮的經濟與社會的建設發展。除了機制和觀念的不適應,國有大中型企業多存在企業辦社會的現象,增加了企業負擔;又由於長期的高積累低分配政策,企業為國家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卻背負著大量離退休職工和職工冗員過多的重擔,這些狀況也同計劃經濟的影響相關,並且都嚴重地影響這些小城鎮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為了有利於小城鎮的發展,國家特別重視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工作,我省各有關部門也相應做了許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資金和技術力量不足等因素,小城鎮規劃的編制相對滯後,難以很好地適應建設發展的需要。到99年底,我省累積編制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包括建設規劃)的小城鎮共有368個,佔全部小城鎮的85.58%,而這些已完成的小城鎮規劃中,已有很大一部分需要修編。在編制時間不長的規劃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為了完成任務而編制的,因其投入很低,成果的合理性和實用性相對較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的規定,在編制設市城市和縣城的城市總體規劃中,應當包括市、縣域的城鎮體系規劃。目前,我省城市(含縣城)總體規劃已經完成了90%以上,這些規劃成果對於指導小城鎮的規劃建設起了很好的作用。但由於多數城市總體規劃,對於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內容做得比較粗淺,還不能從根本上保證一定區域內小城鎮布局的科學合理。城鎮體系規劃和城鎮總體規劃,分別從區域和城鎮自身的角度,確定城鎮的區域地位、職能、規模和具體的建設布局與設施標准,其規劃的合理性與實用性是小城鎮良性發展的重要保證。

B 吉林省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根據我省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及我省小城鎮發展現狀,全省小城鎮建設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發展的精神,緊緊圍繞促進全省經濟發展這個中心,堅持小城鎮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與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相結合、與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相結合,與生態省建設相結合;遵循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實效、重點培育、強優劣汰、量力而行、、有序推進、以點帶面、快速發展的方針,使我省小城鎮真正成為一定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重點建設"十五"期間可提升為小城市的重點鎮,積極培育作為遠景發展為小城市的區域中心鎮,加速發展大中城市周圍的衛星鎮,合理建設各類區域中心鎮。
二、基本原則
為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統一和最佳,"十五"期間,小城鎮建設主要遵循以下五項原則:
(一)擇優發展原則
即選擇條件比較優越的小城鎮,優先建設發展。
(二)集聚發展原則
改變小城鎮建設重數量不重質量的偏向,引導人口和物質要素向中心鎮、重點鎮集中,以提高投資的產出比。
(三)生態優先原則
優先發展有利於生態環境的產業和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城鎮。
(四)分類調控原則
針對不同類型城鎮的主要問題和矛盾,採取不同的發展控制措施和對策。
(五)配套建設原則
在小城鎮的建設方面,為創造最好的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進行各種設施的合理配套建設。
三、發展戰略設想和目標
(一)發展戰略設想
二十一世紀將是我國小城鎮大發展的世紀。按照系統非均衡發展的戰略思想,採用"點、軸"區域系統開發理論,我省小城鎮建設戰略上分三步走:
第一步,重點建設小城鎮的"點"。針對我省實際情況,優先發展、重點扶持具有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和規模優勢的中心城鎮,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加以指導和傾斜。
第二步,重點發展小城鎮的"線",進一步完善"點",適當考慮"面"。在區域中心鎮建設發展的基礎上,與省域城鎮體系布局規劃相對應,按照三級發展軸線,採取軸線延伸,逐步漸進的發展形式,重點發展軸線上的小城鎮。
第三步,在"點""線"上小城鎮逐漸建立完善的情況下,以發展"面"為主。最終形成我省小城鎮在地域空間上的科學合理布局,形成我省經濟發達、規模適當、類型多樣的,小城鎮經濟、社會、建設發展良性循環的小城鎮體系。
到本世紀中葉,力爭把我省多數小城鎮建設成為具有二十一世紀特點的,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田園風光、典雅古樸的城鎮景觀、寧靜舒適的居住條件、對廣大農民和大中城市居民有巨大吸引力的跨世紀新興小城鎮。
(二)總體發展目標
吉林省的小城鎮建設發展,應與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作為經濟建設的主要載體,在推進我省城鎮化進程,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中充分發揮作用。
1、優先發展具有產業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和規模優勢的區域中心鎮及重點鎮和衛星鎮
在我省城鎮體系規模等級結構中,少量處於接近縣城(或縣級市)地位的小城鎮和個別條件特別優越的小城鎮,應加大力度促進發展,強化其在省域城鎮體系中的地位。這類城鎮將從小城鎮中分離出去,在省域城鎮體系中擔當更重要的角色,可發展成為縣城或小城市。
選擇100個左右小城鎮作為縣(市)域中心鎮,"十五"期間重點發展五十個,另外五十個在"十五"以後納入重點建設的行列。對於基礎比較差又沒有什麼優勢,而且城鎮之間距離近的一些小城鎮,應調整歸並到其他小城鎮。其餘小城鎮作為一般發展對象,通過政策引導和積極的措施推進,使其發揮應有的城鎮功能。
2、人口與建設用地發展總量
非農業人口規模過小的小城鎮,難以發揮城鎮應有的功能。根據吉林省的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小城鎮的非農業人口不宜低於10,000人。到2005年,小城鎮城區人口總量控制在500萬,百強鎮城區人口應達到20,000人以上。
根據城鎮職能的不同,小城鎮人均建設用地(指鎮區,下同)標准亦有所差別。綜合性較強的小城鎮人均建設用地宜取120-130 m2,工礦型小城鎮宜取100-120m2,農副產品集散型小城鎮宜取110-130 m2。由於小城鎮現狀人均建設用地面積達200m2,調整降低人均指標需要有個過程,根據需要與可能,確定到2005年,人均建設用地150-160m2,小城鎮建設用地總量約為600平方公里(含城區農業戶籍人口用地,下同)。通過逐步調整,到2015年,按前面的標准,建設用地總量在600-700平方公里之間。
3、小城鎮建設水平
到2005年,小城鎮人均面積達到18平方米左右,小城鎮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公用設施要基本齊全、配套,逐步建成一批基礎設施比較配套,環境比較優美的居住小區。小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人均生活用水量為120升/日,排水管道服務面積達到25%。到2015年,小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人均日生活用水量為180升,排水管道服務面積達到60%。
到2005年,全省小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5平方米,2015年達到7 m2,生活飲用水水質達標率2005年達到95%,到2015年達到100%;2005年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5%,2015年達到40%;生活垃圾清運率2005年達到90%,2015年達到95%以上,處理率2005年達到70%以上,2015年達到85%以上。

C 重點小城鎮的建設發展
這里採用城鎮發展潛力作為選擇我省重點建設小城鎮的依據。評價小城鎮發展潛力共用A、B兩組16項指標。A組指標主要用以測評城鎮發展的內在潛力,即城鎮現狀經濟社會發展集聚規模和結構特徵對城鎮發展的內在影響力,包括城鎮人口規模、工業總產值、工業產值增長速度、商業銷售額、居住適宜程度、城鎮基礎設施水平、財政收入、城建投資規模、科教文衛水平、產業發展後勁等十項指標;B組指標主要用於測評城鎮發展的外在潛力,即區域條件給城鎮發展提供可能的外在影響力,包括腹地范圍的大小、腹地人口密度、影響范圍的農民人均收入與競爭城鎮的距離等六項指標。綜合考慮這些指標的原因是:作為城鎮化原動力的工業化已不再是城鎮化的唯一動力,包括旅遊業在內的第三產業在城鎮化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城鎮發展機制呈現動力多元化、資本多元化的傾向。過去,城鎮的形成與發展更多地依賴於國家計劃投資於第二產業,而現在,城鎮發展更多取決於非政府資本的投入。因此,地方經濟基礎狀況、吸引外資的能力和吸納量決定著城鎮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根據上述綜合指標,確定以下的小城鎮為發展的重點鎮:
興隆山、合心、大屯、五棵樹、大坡、弓棚、卡倫、米沙子、合隆、玉潭、左家、春光、紅石、平安(舒蘭)、煙筒山、烏拉街、岔路河、天崗、山門、范家屯、懷德、楊大城、石嶺、雙山、橫道河、渭津、壽山、山城、海龍、輝南、撫民、孤山子、六道江、板石、萬良、松江河、石人、馬鹿溝、太平川、巨寶山、長山、蔡家溝、平安(白城市)、安廣、萬寶、四方坨子、石峴、官地、朝陽川、二道白河、鹿鄉、上河灣、達家溝、哈拉海、優龍泉、夾皮溝、白山、紅旗嶺、江密峰、新站、白石山、郭家店、二密、紅梅、三源浦、仙人橋、松樹、五家站、瞻榆、大石頭、黃泥河、老頭溝、開山屯、松江、天橋嶺、大興溝、百草溝、頭道、南坪、英安、敬信、放牛溝、孤店子、五里河、孤家子、營城子、鴨園、花甸、果松、王府站、大布蘇、陶賴昭 第四章 實施規劃的政策與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建立適應小城鎮快速發展的現代管理機制
(一)按有利於小城鎮建設管理的原則,理順條塊關系,適應市場經濟運作的要求,使政府由直接干預經濟項目建設,轉變為指導、調控和服務經濟建設。要重點理順工商、稅務等管理體制,建立和完善鎮級財政,強化政府的城鎮建設與管理職能。
(二)小城鎮建設要形成合力。各級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都要對小城鎮的建設給予積極的支持,清除障礙,適時適度地調整、充實必要的政策法規,加強指導和監督,引導和推動小城鎮的合理建設。要實行任職目標責任制,層層抓好目標落實,確保小城鎮建設大目標的實施。
(三)適當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擴展小城鎮生存發展的空間。通過鄉鎮行政區劃的調整,改變目前小城鎮資源少、規模小、市場小的狀況,促進小城鎮的合理布局和加速小城鎮質量的提高。
(四)建立適合研究與評價小城鎮管理的統計指標體系。在明確小城鎮概念的前提下,單獨設立以小城鎮為對象的社會經濟指標統計系統,具體採用的統計指標應根據研究和評價管理的需要確定,並納入政府統計部門的正常統計工作。
二、全面推行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拓展投資融資渠道
(一)鼓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實行招商引資的獎勵政策,積極爭取外來資金投入小城鎮的建設。全面放開小城鎮建設的准入領域,營造公平競爭、一視同仁的發展環境,建立適合新型合作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超常規發展的運行機制。重點圍繞農業產業化和具有市場潛力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大力發展個體私營企業。鼓勵民間資本以獨資、合資、聯辦等形式進入 小城鎮的信息服務、教育培訓、體育文化、旅遊業等第三產業;鼓勵參與小城鎮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交通運輸、衛生保健等項目的建設和經營。
(二)深化小城鎮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實行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出讓和轉讓。鼓勵房地產開發,推行經營性用地採取招標和拍賣方式供應,按市場機制建立和完善小城鎮土地市場體系,發揮土地資產效益。
(三)構建小城鎮市政和公用事業經營市場,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化。鼓勵民營經濟參與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建設和經營,運用市場機制調節相關使用、利用的收費價格,促進資金周轉,加大建設投入,改善小城鎮投資環境。
三、完善法律機制,規范建設行為
(一)制定出台《吉林省小城鎮建設管理條例》。根據小城鎮的城鄉過渡性特點和吉林省特殊的自然和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等法規,盡快出台《吉林省小城鎮建設管理條例》,為解決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包括資金、技術隊伍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諸種矛盾和問題提供幫助。
制定出台符合我省實際、科學合理的全省重點鎮評定標准,採用城鎮發展潛力的綜合量化指標,作為確定重點發展小城鎮的依據,對重點發展的小城鎮重新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定,並由省政府公布重點鎮名單。採取年度檢查、考核的辦法,對重點發展小城鎮進行動態管理,實行優勝劣汰。
(二)科學制定縣(市)域城鎮體系和小城鎮體系規劃。加快編制我省縣(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以便合理調整小城鎮的布局,協調小城鎮間職能分工和區域性基礎設施建設、資源利用等方面的關系;依據省域城鎮體系規劃,抓緊制定全省小城鎮體系規劃,引導和調控全省小城鎮逐步走上布局合理、功能明確、設施完善、協調發展的軌道;積極調整和修編小城鎮規劃,以提高小城鎮規劃的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導小城鎮建設,促進小城鎮良性發展。
四、進一步完善和實行鼓勵加快小城鎮發展建設的政策和措施
(一)調整完善有關小城鎮建設的金融、財政、稅收等政策,強化對小城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鼓勵與限製作用。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的小城鎮和產業,分別制定相應的金融、財政、稅收等方面的政策,特別要採取優先龍形經濟發展的政策,用適當的政策導向促進小城鎮建設由無序向有序、由粗放向集約的合理建設發展。
(二)改革戶籍管理制度,破除城鎮化障礙,促進人口合理流動。通過戶籍改革,改革現行的人口二元化管理制度,疏通人口城鎮化渠道。一方面促進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建設,更好地發揮勞動力的資源效益;另一方面擴大市場需求,拉動經濟更大的增長。
(三)實行對區域中心鎮、重點鎮的鼓勵和扶持政策,培育建設中心鎮和經濟強鎮。選擇具有一定優勢的小城鎮,給予較優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做大做強中心鎮和經濟強鎮。採取適當的激勵措施,實行重點鎮、試點鎮的動態管理。
五、推進文明社區、文明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社區文化、小城鎮文化,運用多種形式,加大精神文明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不斷豐富小城鎮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創建文明社區、文明小城鎮。

㈣ 高分~~~~~急求畢業論文一篇題目是(西部大開發中小城鎮建設的政府管理)

關於小城鎮建設及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思考 論文
一、小城鎮建設問題的提出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農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見》正式發布,強調「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常抓不懈。隨著我國市場化、工業化的進一步深入,「三農」問題日益顯現,不僅成為制約我國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首要問題,而且成為制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瓶頸」。如何解決這一大難題呢?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城市化。城市化就是通過將農村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從而達到減少農村人口,提高農民收入的過程。

長期以來,關於城市化的發展戰略問題一直是人們討論的焦點問題,而且眾說紛紜。有的人認為首先發展大城市好,有的人認為中等城市應該優先發展,有的人認為應著重發展小城市、小城鎮,還有的認為應該保持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鎮並進的戰略。

那麼,到底是發展哪種類型的城市呢?首先在觀念上不應該懼怕人口的流動,而應該正視人口流動問題,因為只有通過人口流動才能保證長遠的社會穩定。其次,中國的城市化要尊重中國的國情。要想使中國如此巨大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一步就轉移到大城市是不現實的,必須考慮到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問題,如資金問題、住房問題、交通運輸問題等等一系列難題。發展小城鎮盡管有佔用土地資源過多,浪費巨大,污染嚴重,不易管理,效率低下,在吸收就業方面也遠遠不如其他幾種發展策略,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其在中短期解決人口流動和勞動力轉移方面確實有其優勢和可行性。

二、小城鎮建設的重要意義及發展方向

小城鎮是80年代以來新建的鄉鎮企業的集中地,在地理位置上,小城鎮的星羅棋布是全國經濟增長的有力的依託。它把廣大的農村與大中城市連接起來,不僅帶動了農村的發展,而且有力地支撐著大中城市的繁榮。

今後小城鎮建設應注意解決好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農村工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已經有了相當的基礎,在今後的進一步發展中,應當追求規模和集聚效應,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最佳配置。第二,大力發展農村的第三產業,使發展小城鎮戰略在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是,從城市的集聚效應來看,目前發展小城鎮僅在現階段是合理的,要想長遠發展則需慎重。長遠目標應該是有重點地發展條件較好、有前途的集鎮和城鎮,使其進一步發展為中等城市。但是,要注意一個地區不能平均地發展集鎮和城鎮。可以將縣城發展為中等城市,對中等城市、大城市的發展不應一律加以限制,而要有選擇地發展。一是近期積極發展小城鎮和小城市,並要長期使其中的一些發展為中、大城市。對於大中城市、特大城市要著重進行優化,同時有選擇的進行發展。二是改變不合理的戶籍政策,取消戶籍的城鄉差別,允許有條件的農民進城定居,從觀念上認識到違背城市化規律的做法會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三是改變不合理的居住政策,允許農民租房、買房、集資購房,以及到城裡居住等。此外,要形成城市的消費市場和農村的規模經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變農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進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允許農民進城興辦企業,從事工、商、服務業等;允許企業從農村招工,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在城市就業,避免離鄉不離土,進廠不進城;還要在就業、擇業、遷移等方面實行體制改革和較寬松的政策,從而使農村剩餘勞動人口較為順利地遷移,與工業化同步實現我國的農村人口的城市化。

綜上所述,城市化是農業現代化縮短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城鎮建設自身也可以產生大量的財政收入,如土地出讓金、建築業的稅收,還可以使人力、資本、技術等各類生產要素向土地聚集,從而拉動二、三產業的發展,帶動大量成長型的資源。因此,小城鎮建設應注意和撤鄉並鎮的工作相結合,還應和制定靈活的土地、戶籍改革及金融投資政策相結合。

三、城市化進程中小城鎮財政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方向

由於小城鎮財政存在著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不完善,造成了小城鎮在省、市之間的收入分配沒有解決,表現在財政的預決算權由上級政府做出,同時返還給小城鎮本身的財政資金非常有限,從而導致了小城鎮財政資金的困難。另外,小城鎮的公共支出范圍還是主要圍繞「經濟建設」展開的,即財政支出用於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上的比重過大,用於公共事業方面的支出比較小。而且「統支」色彩較濃,公共支出范圍較寬泛,沒有統一的規則,產生了「攤薄」效應。小城鎮在公共支出上存在的「越位」和「缺位」的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小城鎮財政應盡快明確公共支出的范圍,把那些本不屬於政府而屬於市場該做、且能做好的事情放手交給市場去做,而一些完全應該由政府承擔責任的,盡快承擔起來,避免有限財政資金的大量浪費。

所以說,盡快建立和完善適合小城鎮發展的財政體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小城鎮運行中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努力創造有利於小城鎮改革和發展的財政環境。結合我國小城鎮公共財政的實際情況,適時地進行制度和體制創新。

1 政府職能的轉變

政府的基本指導思想應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改變過去大包大攬的弊端,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投資,集中資金、精力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政府正常運轉和公共活動的需要,消除職能越位、錯位的矛盾,轉為向小城鎮提供有效的公共產品和優質服務。另外,政府還要努力實現政企分開,從「運動員」的角色盡快轉變為「裁判員」的角色,不再直接參與企業微觀經濟層面的活動,而是要轉為著力引導、規范和維護市場秩序,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2 加強小城鎮公共物品的投入和供給

首先,加強對農業的投入。包括加強對農村的基礎設施的投入、農業產業化的支持以及對農村教育的投入等等。在加速農村城鎮化的進程中,我們決不能忽視農業的地位,而應從實際出發,以市場為導向,充分利用好本地農業資源的比較優勢,全面提高農業的素質和效益,增加農民收入。而培育龍頭企業,進行農業產業化,則可以帶動整個小城鎮的經濟發展,並能夠對其他周邊的小城鎮產生示範作用。加大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迅速地提高農民的人口素質為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從而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和城市化的進程。

其次,加強小城鎮的基礎建設。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在全國小城鎮平均瀝青路面不足1 3千米,全國3%的建制鎮、60%以上的集鎮缺少供水設備,因此進一步完善小城鎮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已經刻不容緩。加強小城鎮的基礎建設,不但能夠改善小城鎮的生產生活環境,在給老百姓帶來實惠的同時,還能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來吸引外來投資者。政府對基礎建設的投入可以採取「政府出一些,個人、企業籌一些」的方式,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步伐。

再次,加強信息提供和高新技術開發。運用新信息、新技術不但能提高農業的質量,增強農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提高鄉鎮企業產品的質量,增強鄉鎮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需要注意的一點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引進先進技術、設備,而不是一哄而上、盲目引進,造成有限的財政資金的大量浪費。

3 完善小城鎮的財政管理體制

在進行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小城鎮政府職能轉變的基礎上,形成精簡、高效的運行管理體制。要從根本上完善分稅制為基礎的分級財政,使小城鎮真正擁有一級財政和一級財力。具體的措施包括合理劃分縣、鎮財稅的分配比例,調整機構設置,理順財稅關系、改革財政預決算制度,使小城鎮成為一級獨立的財政,擁有自己的預算權和決算權。最後,各小城鎮還應籌建和完善一級國庫,同時還要依據地方特色安排公共支出,建立、健全自上而下以及小城鎮之間的轉移支付體系,從而保證小城鎮的基礎建設和長遠的發展。

只有在結合小城鎮建設的基礎上,對農村財政體制加以改革,才能更為有效地解決好「三農」問題。

參考文獻

[1]劉艷 農村公共財政體制與小城鎮建設[J] 財經問題研究,2004,(10)

[2]鄧子基 關於財政支農問題的若干理論思考[J] 福建論壇,2004,(7)

[3]趙月,葛長銀 我國小城鎮體制現存問題分析及改革方向[J]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

[4]梁尚敏 關於推進小城鎮財政創新的若干構想[J] 現代財經,2002,(8)

[5]劉溶滄,趙志耘 中國財政理論前沿[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6]厲以寧 中國經濟運行於增長[M] 學習出版社,2002

學位論文寫作練習題 一.修改下列《小城鎮街道景觀研究》正文的目錄 二.修改下列論文題目

二.修改下列論文題目
1.影響園林綠化施工質量的因素分析
2.當代大學生的公民意識現狀調查分回析
---南京部分高校大答學生公民意識的調查
3.公共場所內外生態環境改善方法探析
4.論青少年低碳生活意識
三.修改下列論文摘要
《蘇州上方山森林公園植物狀況調查與建議》的摘要:
本文以蘇州上方山(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太湖風景區的主要景區之一)森林公園的植物材料、植物景觀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森林公園內各個區域的植物景觀進行實地調查與數據分析等手段,對森林公園植物景觀在現代園林的建設中值得借鑒的地方進行了總結,並對森林公園的植物景觀的優化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議。

㈥ 急求一篇論文,論文題目是關於小城鎮建設的思考.

網上復制一篇,僅供參考。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 協調城鄉發展步伐 【摘要】協調城鄉是發展中具有戰略性意義的重大課題,加強小城鎮建設與 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而當前小城鎮建設與管理面臨諸多迫切需要解 決的,本文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基礎上,提出了加強我國小城鎮建設與管理, 促進城鄉協調發展的對策。 從區域經濟的空間組織角度可以把城市和分解為兩個互為相聯的子系統,城 市和農村的聯系是必然的,城鄉的相互作用關系也是客觀存在的,兩者應當相互 促進、協調發展。然而「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工農業產品不能平等交易, 城鄉之間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城鎮居民與農民權利和發展機會不平等,加劇了城 鄉結構的失衡,使城鄉關系遭到了嚴重扭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機制的引 入,城鄉聯系顯著增強,但城鄉分割的二元結構體制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城鄉 差距仍過分懸殊」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完整提出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的發展觀,統籌城鄉發展被放在了「五個統籌」的首要位置,成為科學發展觀的 集中體現。中央還明確提出小城鎮作為新時期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既是統籌 城鄉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差距、致富農民的重要途徑,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 問題,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選擇。 【關鍵字】城鄉發展,小城鎮建設,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科 學發展觀 一、加強小城鎮建設和管理是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 。 1984 年,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老先生在對蘇南小城鎮發展 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發表了《小城鎮大問題》一文,認為小城 鎮的出現可以使城市和廣大農村之間布下相互交流的眾多「節點」, 把城鄉有機銜接起來,並從和實踐結合的角度,全面系統地闡述了小 城鎮是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村、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解決人口出路的 一個大問題。王學仁認為,「小城鎮是城市與農村的連接體和中轉站」, 「發展小城鎮,可以使城鄉之間形成一種優勢互補、雙向互動的經濟 關系,實現城鎮與農村產業相互銜接、經濟有效融合的兩性互動和一 體化發展,最終達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功效」 。 小城鎮在協調城鄉發展中的作用,概括如下: 一)小城鎮是城鄉交流的平台。小城鎮的發展加強了城鄉之 間的聯系,開啟了城鄉交融的大門。具體體現在:小城鎮是城鄉信息 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信息匱乏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對 農村的制約尤為突出,在廣大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和農產品市場信 息體系建設滯後,農民無法全面及時地得到市場信息,必然農業產業 結構的調整節奏和農產品的銷售,小城鎮是一定區域內的、經濟、文 化中心,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基礎設施相對較好,協作 能力相對較強,信息相對靈敏,人才比較集中,是促進城鄉信息交流 的最好平台;小城鎮是城鄉市場對接的平台,我國買方市場已經形成, 城市大量工業品積壓,農村商品供應品種少,選擇餘地不大,同時隨 著城市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市對綠色食品、優質農產品的 需求增大,小城鎮成為城鄉互通有無、完成市場對接的平台;小城鎮 是城鄉人才流動的平台,當前我國人力資源的結構性問題突出,一方 面城市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才相對過剩,而另一方面農村急需大量 高素質人才,同時又滯留了大量富餘勞動力,小城鎮可以發揮在城鄉 人力資源的雙向流動中的紐帶作用,通過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和就業信 息服務工作的開展,引導城鄉人才有序合理流動。 二)小城鎮是深入農村腹地,傳播城市文明和輻射農村經 濟的橋頭堡。小城鎮向處於廣闊農村腹地的農民傳播了城市的思想 觀念、技術信息、管理經驗、生活方式等,成為廣大農民接觸現代城 市文明的媒介。小城鎮的發展使許多農民的進城願望變成現實,率先 進城的農民以自己撫育文明的生活體驗,向「後來者」展示著城市的 魅力,為城市化做著無聲的宣傳。而且小城鎮的鄉鎮在資金方面對農 村的「反哺」作用,使農業的規模化、專業化和機械化水平提高,小 城鎮涉農企業的發展有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增加了農產品附加值和 農民收入。 三)小城鎮的快速發展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首先,城鎮是農村鄉鎮企業的最佳聚集地,這既可以解決「村村點火、 戶戶冒煙」、侵佔耕地、污染環境等問題,又可以資源、環保、規模 效益、公共設施等綜合優化理想效果,同時小城鎮也是未來變動升級 為小城市乃至中大城市的前提。從農業現代化內涵看,小城鎮為農業 環境現代化提供了空間環境,而空間環境是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文 化環境的依託和載體,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基礎;其次,從農業產業 方面看,小城鎮發展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了必要條件,小城鎮發展引導 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吸引農業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遷移並逐步實 現「農轉非」,這樣可以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流動和土地集中化、經 營的規模化、管理科學化,從而為農業產業化提供條件;第三,小城 鎮發展為農民現代化,即農民知識化、智能化提供了現實條件和可能, 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居住環境、生活條件的改善以及、文化、衛生、 餐飲、娛樂、信息、保險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可為進入小城鎮 的農民知識化提供各種方便條件,另一方面也對農民實現非農化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這將促使農民思想觀念、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的改變 及文化素質的提高,加快自身現代化步伐。 二、在協調城鄉發展中小城鎮建設和管理出現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小城鎮建設迅猛發展,對社會經濟的發展 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同時小城鎮的建設和管理也存在著十分突 出的問題,集中體現在: 一)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可能導致「准城市化」現象泛 濫,不利於徹底消除城鄉二元結構。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雖然 能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城鄉二元結構,但不利於徹底改變城鄉分割的局 面,因為這種城市化模式本身隱含著鼓勵農民進小城鎮,限制農民進 大城市的思想,是一種在補徹底理論指導下形成的不徹底政策。其實 踐結果可能使中國的社會結構演變成「農村——小城鎮——大城市」 這種三元結構,使不分小城鎮既不像城市、又不像農村;生活在小城 鎮的居民既不像市民、又區別於農民,從而使人們擔心的「准城市化」 現象泛濫。 二) 整體規劃不強,布局不合理。規劃在先,建設發展在後, 作為一定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的小城鎮,必須用成熟 的思想指導其建設,以保證小城鎮的健康、有序的發展,但長期以來, 我國小城鎮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存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造成城鎮布 局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有:上級政府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科學的管 理;城鎮幹部大多來自農村基層,對城鎮建設的不是很熟悉;城鎮干 部更換頻繁,由此帶來的短期行為使規劃執行喪失了連續性,一方面 使得小城鎮數量盲目擴張,布局分散,鄉鄉有鎮,另一方面又使得小 城鎮規模過小,難以形成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功能不健全。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 工程,水、電、路、公廁、綠化、農貿市場、學校、扽公共基礎設施 必須配套建設,而各種配套性設施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由於資 金緊缺,許多小城鎮的基礎設施長期得不到改善,很多小城鎮以馬路 作市場,人車擁擠阻塞嚴重;有的小城鎮尚未安裝自來水,人們吃水 難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些小城鎮電力不足,供應不正常,不能 滿足鄉鎮企業和居民的用電需要;小城鎮普遍缺少文化、娛樂、社交 場所;還有不少小城鎮缺少公共廁所,垃圾堆放場,亂扔垃圾現象比 較普遍。 四)以小城鎮為主的城市化不利於土地資源的高效利用,並 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是土地資源短缺的國家,因而節 約土地應該成為城市化道路選擇的基本前提。而點多面廣的小城鎮往 往佔用大量土地,造成土地的低效率利用,據有的學者估算,這種城 市化道路比起正常的城市化道路要付出8 倍多的土地代價,鄉鎮企業 職工人均用地比城市職工多 3 倍以上 。從另一方面看,鄉鎮企業污 染嚴重,且治理能力遠不及城市中企業,影響了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 展。 五)管理混亂,改革滯後。鄉鎮黨委、政府的領導與現行條條 塊塊的管理關系難以理順,使之在調控引導過程中受到多方摯肘。鎮 政府對稅務、工商、信用社、交通、土管所、城建所、供銷社、供電 所、派出所、司法所、農口七站等主要部門沒有管轄權,只有「義務 「,因而不能形成集中統一領導。如在土地管理使用方面,體制不順, 思想不解放,對本行政區域外需要用地者有種種限制,將外地人才、 資金、技術等拒之門外,制約了土地等許多因素的合理組合。 三、國外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借鑒 。一)美國的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經驗。1)重視規劃的作用,美 國小城鎮規劃有四條基本原則:一是後現盡可能滿足人的生活需要; 二是充分尊重和發揚當地的生活傳統,三是最大限度地綠化和美化環 境;四是塑造城鎮不同地特點和培育有個性地城鎮。同時還要根據建 設需要編制詳規。2)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美國小城鎮建設資金由聯邦 政府、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共同承擔,聯邦政府負責投資建設連接城鎮 間地高速公路,小城鎮的供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是由州 和小城鎮政府負責籌資建設,開發商負責小城鎮內社區內的、水電、 通訊等生活配套設施的建設資金。3)重視環境建設,在美國,環境建 設是城鎮建設的主要之一,給小城鎮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的環境。4) 重視城鎮特色,追求個性,重視城鎮特色是美國城鎮建設的特點之一, 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看到不同面貌和特色的小城鎮,那種千城一面、 萬鎮雷同的現象是見不到的。5)重視建設管理,所謂「三分建設,七 分管理「,一個好的城鎮更需要好的管理。美國的城市建設管理經驗 主要有兩點:一是擁有健全完善的規章制度;二是依法辦事,違法必 究的管理作風。 二)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德國的村鎮建設經驗主要體現在四 個方面:一是政府高度重視村鎮改造和建設,頒布了一系列保護農業 用地、保護農產品價格的法規,加強管理機構、管理隊伍的建設、完 善村鎮建設的投資機制,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形成了比較均衡的城 鎮結構體系;二是優先考慮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設施的建設,為改造 村鎮的居住環境,提高村鎮居民生活的舒適度,政府十分注重基礎設 施、社會服務社會設施的建設和各種公益事業的健全完善,且這些建 設資金大部分來源於國家補貼和鄉鎮的稅收;三是注重單體設計與整 體景觀協調,德國村鎮的特點是村落建設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之所 以能夠如此,主要是靠村鎮改造規劃和設計地調控作用,德國地村鎮 建設是建築設計在統一中尋求特色,在突出特色中滿足規劃的統一要 求;四是注重環境建設和保護古建築。 三)英國的小城鎮建設經驗。英國小城鎮建設經驗集中體現在 幾次規劃運動中,包括霍華德的田園城市運動,新城建設運動,米爾 頓·凱恩斯城建設、中心村的建設等,集中體現了規劃在小城鎮建設 發展中的作用。 縱觀各國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歷程,雖然和做法各具特色,但都 具有以下幾點共同之處: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重視規劃的權威性和 按規劃實施建設;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服務設施建設;重視人文 環境的繼承和生態環境的保護。 四、加強小城鎮建設與管理,協調城鄉發展的對策。 作為協調城鄉發展的戰略選擇,中國的小城鎮建設既具有世界小 城鎮建設和管理的一般特點,同時又帶有濃厚的中國特色,所以我們 可以在借鑒世界西方發達國家小城鎮建設和管理的經驗,並結合我國 的實際,尋求加強中國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的對策,以促進呈現協調發 展。 一)規劃,合理布局是基本前提。要遵循城鎮化發展,按照 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的要求,抓緊編制統一協調的小城鎮發展規劃, 並將其納入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鎮規劃必須突出科學性, 要按照小城鎮建設的發展規律辦事,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打 破原有陷陣行政區劃的限制,在布局上確定好小城鎮的性質、功能和 基礎設施規模,注重實效,使小城鎮成為聯結農村與城市的紐帶和橋 梁。小城鎮建設規劃必須面向「三農」,堅持把「農村化、農村化、 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作為發展目標,統一規劃,適度超前。建 立完善的規劃編制與實施以及監督反饋的管理制度,保證規劃的有序 進行。同時,小城鎮建設規劃還需突出重點,注重特色,反對遍地開 花、平衡推進的做法。 二)增強小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最終目的。可持續發展是 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立足當前,放眼長遠,小城鎮建設必須堅 持以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為中心,正確處理好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 展、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大力實施「藍天、碧水、 綠地」和「美化、凈化、亮化」工程,堅決淘汰和關閉嚴重浪費資源 和污染環境的,通過合理布局規劃,協調新城和舊城的關系,保護古 建築,開發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現代建築,創造優美、和諧、舒適的 城鎮環境。 三)深化小城鎮綜合配套改革是重要內容。加強小城鎮建設 必須深化改革,進行體制創新。首先,要全面落實小城鎮戶籍制度改 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確保城鄉居民享有同等待遇,積極為城鄉人 力資源的合理流動創造有力條件,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其次,要 創新小城鎮建設資金籌集的渠道和機制,擺脫對財政的依賴思想,運 用城市經營理念,盤活城市公共資產,走資本運營的路子,在城鎮土 地轉化和升值、房地產增值中籌集建設資金,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加快城鎮公用事業、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培育資本市場,最廣泛地吸 引社會投資,理順財政關系,完善小城鎮地財政管理體制,從制度上 保證小城鎮建設的穩定的資金來源。 四)努力提高小城鎮管理水平是根本保證。美國小城鎮的發展經 驗告訴我們,城鎮「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而我國小城鎮發展的現 狀卻是很多城鎮「重建輕管」,「有硬體,無軟體」。因此,抓好小城 鎮建設的同時,必須提高小城鎮的管理水平。

㈦ 本人要寫畢業論文,想請大家幫忙列一些關於新農村建設規劃的論文題目

1、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2、新農村建設視野下農民收入狀況和生活水平相關問題
3、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探討
4、XX新農村民居生態建築設計

㈧ 明天我哥哥需要一篇1500-2000字的畢業作文 題目是 小城鎮建設 希望大哥你能幫幫忙啊!

我剛下完的我還沒寫呢,再找論文.......
小城鎮建設作業1
一、小城鎮的概念:小城鎮指的是一種正在從鄉村性的社會向著多種產業並存的現代城市轉變中的過渡性社區。 廣義的小城鎮包括了20萬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國家批準的建制鎮、尚未設鎮建制的鄉政府所在地的集鎮(鄉集鎮)和純屬集市貿易的集鎮。它區別於大中城市和鄉村,具有一定規模的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人口聚集的居民點。 狹義的小城鎮包括縣城以下建制鎮和集鎮。
二、小城鎮的分類:依照行政建制分類: 地方駐地 、縣城 、縣以下建制鎮 、集鎮
依照形成原因分類:經濟發達;交通發達;自然資源利用型的小城鎮;
依照職能特徵分類: 工礦城鎮 、以交通運輸功能為主的小城鎮 、旅遊城鎮 、衛星城鎮。
三、小城鎮建設的意義
發展小城鎮戰略提出的背景:中國將駛入城鎮化的「快車道」,預計到2030年左右全國城鎮化水平將提到50%以上,基本完成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城市社會轉型的社會結構變遷過程。
1.小城鎮建設與「三農」問題: 小城鎮的發展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變時期,它對於城鄉統籌解決「三農」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農業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有著重要貢獻。
2.小城鎮與大中小城市的協調發展: 要以特大城市、大城市為龍頭和中心,小城市、小城鎮為基礎,中等城市為紐帶,使它們之間形成一個相互依託,相互協調、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
3.發展小城鎮是我國現階段城市化道路的一種必然選擇
四、小城鎮的功能
1.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蓄水池」和「節流閘」
目前我國農村大約有2億富餘勞動力,有50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70多個,安排這樣龐大的富餘勞動力難度很大。發展小城鎮,讓富裕起來的農民到小城鎮投資辦廠經商,發展第二三產業,可以增加就業空間,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突破口。
2.小城鎮是城鄉協調發展的「平衡桿」
沒有小城鎮的充分發展,就不會出現城鄉協調發展,小城鎮處於城鄉融合的交匯點,兼有城鄉特點。具有承上啟下作用,把城市的思想觀念、技術信息、管理經驗傳播到廣大農村,成為我國億萬農民接觸城市文明的媒介,既加強了城鄉聯系,也避免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大城市膨脹、農村不斷衰落的「發展的陷阱」。因此,發展建設小城鎮,是實現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進程。
3.小城鎮是城市化的「推進劑」
4.小城鎮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承載體」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緊密聯系、互相促進。農村工業化、城市化有利於居民的素質提高。在小城鎮建設具有一定水平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信息服務設施,可對農村的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各個方面具有示範和指導作用,可以有效地將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科技知識向農村擴散,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寶貴資源。
五、 小城鎮建設的原則: 尊重規律,循序漸進;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突出重點 ; 深化改革,創新機制; 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六、費孝通的小城鎮理論
費孝通最早注意到中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後,中國農村鄉鎮企業的發展,他實地調查了鄉鎮企業發展與小城鎮發展進程對中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影響,進行了社會學的研究,研究了農村、農民和農業發展與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的關系,研究了現代小城鎮成長和變化的動力。 費孝通把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在地方經濟社會體系中的影響,作為他構思鄉村工業化、城市化的基本構架。
小城鎮為主,大中城市為輔,是費孝通主張的中國城市化的道路;農村工業化是小城鎮發展的直接推動力; 費孝通主張「做活人口這盤棋」,兩個棋眼:「一是發展內地的小城鎮這種人口蓄水池,一是疏散人口到地廣人稀的邊區開發資源。 1983年《小城鎮•再探索》一文中,提出了「經濟發展模式」的概念,即從整體出發,探索每個地區發展的背景、條件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與其他地區相區別的發展特色。 費孝通指出,經濟發展具有地理上的區域基礎。不同地區因不同地形、資源、交通和所處方位等自然、人文和歷史因素,因而在經濟發展上有不同的特點。
七、小城鎮發展動力?
農村工業化是小城鎮發展的直接推動力;要走發展農村特色工業之路。
作業2
1、 中國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挑戰包括哪些方面?
答:中國小城鎮建設將面臨著以下挑戰:
1)小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改變城鎮化滯後於經濟發展的局面;
2)小城鎮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如何繞過生態環境的破壞;
3)小城鎮建設與資源短缺;如何建立節能型小城鎮;
4)小城鎮建設與貧困、住房、交通、犯罪的矛盾;
5)小城鎮建設與就業: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2、 中國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機遇是在哪些方面?
答:中國小城鎮建設面臨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中國加入WTO將加快我國小城鎮。①經濟全球化給小城鎮注入發展的資金;②加快西部地區小城鎮建設。
2)農產品的豐富有助於小城鎮建設突破發展「瓶頸」。農產品的流通超越了國界,打破了農產品短缺的局面。
3)城鄉隔離壁壘的打破有助於小城鎮建設取得實質性的突破。由城鄉分離、城鄉對立變成城鄉融合、城鄉一體化。
3、 小城鎮的發展趨勢如何?
答:未來中國小城鎮建設將顯現出以下趨勢:
1)小城鎮數量減少,質量提高和規模擴大。
2)現有的小城鎮將出現分化,有的將發展成為新興的小城市或中等城市,而有的將消失。
3)東西部小城鎮建設的差距將縮小。
4)鄉鎮企業在小城鎮建設中的地位將出現歷史性的變化。
總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漸完善、城鄉壁壘的打破、國家政策的有利導向等等,我國小城鎮建設將走向縱深發展,最終實現城鄉一體化,完成歷史賦予的神聖使命。
4、 簡要說明我國不同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
答:1)東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我國東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在全國最為成功。最為典型的有江蘇省的蘇南模式、浙江省的溫州模式和廣東省的珠江三角洲模式。
2)中部地區的東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我國中部經濟發達地區的某些省份,小城鎮建設正處在起步階段。具有代表性的是河南省南陽市和湖北省襄樊市的「雙陽模式」。
3)西部地區的小城鎮建設模式。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差距甚大。西部小城鎮建設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農業商品化牽引型、工礦主導型、旅遊開發型、商貿中心型、交通樞紐型、邊境口岸型、城郊型、地域文化促導型、綜合發展型、兵團屯墾型等。
5、 按發生機制分,我國小城鎮有哪些建設模式?
答:1)政府主導模式。
2)城市輻射模式。
3)資源開發推動模式。
4)市場帶動模式。
5)旅遊文化推動模式。
6、 分析當地的一個小城鎮建設模式。
答:瑤琳鎮屬於旅遊文化推動模式。原瑤琳鎮的前身是「至南人民公社」,其所在地是在至南大橋的南端,那是一個不上一百戶人家的農村,根本談不上小城鎮。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瑤琳仙境開發初,現瑤琳鎮所在地名叫「洞前村」,當時僅有十幾間破破爛爛的泥牆屋,零零散散地居住著十幾家農戶。隨著瑤琳仙境的開發,遊客日益增多,促進了餐飲、旅館、交通、旅遊商品等行業的發展,居住人口尤其是非農業人口迅速增多,至南人民公社改為瑤琳鎮,所在地移到原「洞前村」。經過二十幾年的建設和發展,逐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集鎮,成為該鎮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中心。鎮黨委、政府按照「主攻工業、綜合開發農業和旅遊業」的思路,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先後推出了全國諸洞之冠的瑤琳仙境和集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紅燈籠鄉村家園、紅燈籠外婆家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景點,年遊客達100萬以上。全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印刷包裝、食品飲料、針織服裝、電線電纜、五金機械等塊狀特色經濟,年甲魚飼養超過400萬只,2001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5億元,財政收入1305萬元,連續三年被縣政府確定為工業重點鄉鎮。進入新世紀,鎮黨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為目標,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爭創一流,正朝著「工業重鎮、旅遊強鎮、區域中心鎮」的發展目標邁進,瑤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現瑤琳鎮是在2004年行政區劃調整時由原瑤琳鎮、畢浦鄉、高翔鄉合並而成的。
富春江鎮屬於資源開發推動模式。
7、 推動小城鎮發展動力因素有哪些?阻礙小城鎮發展阻力因素有哪些?
答:動力因素有:
1)農業的基本動力:①食物貢獻;②原料貢獻;③勞動貢獻;④土地貢獻。
2)工業的核心動力:資本、人力、技術、資源等生產要素在有限空間的聚集,促進了小城鎮的形成與發展。
3)第三產業的動力:交通運輸業、商業、餐飲服務業促進了農村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觀念更新、生活方式轉變、生活質量提高)。
4)集聚經濟的動力:企業、居民的空間集中而產生的經濟利益或成本節約,是小城鎮規模擴張的內在動力;產業聚集促進人口聚集,從邊遠、貧窮的地方向交通便利、富裕的地方流動。
5)比較利益的動力:農業是比較利益較低的產業,在比較利益的驅動下,通過非農業部門外在拉力和農業部門內在推力,農業生產要素必然流向非農業部門。
6)政策的動力:①國家宏觀政策(小城鎮發展的方向和道路);②國家專項政策(土地、戶籍、產業等政策);③地方性政策(稅收、用地、產業等政策)。
7)區位優勢的推動力:交通便利、距離市場較近、距離資源較近等。
阻力因素有:
1)農村勞動力素質的阻力(文化、技術、觀念)。
2)鄉鎮企業與小城鎮互動不協調的阻力(企業布局分散導致小城鎮分布過密、過散、規模過小,生產銷售不景氣等)。
3)傳統文化的阻力(單家獨戶、自然分散、處處分割,與生產和生活無有機聯系)。
4)體制和政策環境的外部阻力(自給半自給的傳統舊體制與市場經濟的新體制之間的沖突;「離土不離鄉」的制約;行政管理體制的制約)。
8、 分析你所在的小城鎮發展的阻礙因素,並提出解決對策。答題要點和思路:(發揮個人主觀意志,不做統一答案)
1)你所在的小城鎮概況簡介:例如:瑤琳鎮地處桐廬縣中部,由原瑤琳鎮、畢浦鄉、高翔鄉合並而成,距杭州85公里,05省道穿境而過,是杭州至千島湖、黃山旅遊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有著名的瑤琳仙境、紅燈籠外婆家、天目溪漂流等景區,被譽為中國旅遊第一鎮。全鎮總面積64.23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1.26萬人口,是省綜治先進鎮、省級衛生城鎮、省級教育強鎮、省級綠色小城鎮,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鎮。
原瑤琳鎮的前身是「至南公社」,所在地是大橋南端。現鎮所在地原名「洞前村」,瑤琳仙境開發時僅有十幾間泥牆屋,零零散散居住著十幾戶農戶。隨著瑤琳仙境的開發,逐步發展成現在這樣的集鎮,成為該鎮政治、經濟、文化等的中心。
改革開放以來,鎮黨委、政府按照「主攻工業、綜合開發農業和旅遊業」的思路,依託旅遊資源優勢,先後推出了全國諸洞之冠的瑤琳仙境和集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紅燈籠鄉村家園、紅燈籠外婆家等一批享譽海內外的知名景點,年遊客達100萬以上。全鎮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形成了印刷包裝、食品飲料、針織服裝、電線電纜、五金機械等塊狀特色經濟,年甲魚飼養超過400萬只,2001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5億元,財政收入1305萬元,連續三年被縣政府確定為工業重點鄉鎮。進入新世紀,鎮黨委、政府以率先基本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為目標,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同心同德,爭創一流,正朝著「工業重鎮、旅遊強鎮、區域中心鎮」的發展目標邁進,瑤琳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按照第7題中阻力因素的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3)按照第7題中動力因素的七個方面提出對策。(注意:要抓住重點)

1、小城鎮建設規劃的概念
小城鎮建設規劃是在小城鎮總體規劃的指導下,對小城鎮的近期建設和長遠發展目標作出具體規劃。小城鎮建設規劃的任務是以小城鎮總體規劃為依據,確定小城鎮的性質和發展方向,預測人口和用地規模、結構,進行用地布局,合理配置各項基礎設施和主要公共建築,安排主要建設項目的時間順序,並具體落實近期建設項目。
2、小城鎮建設規劃的內容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在分析土地資源狀況、建設用地現狀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根據《村鎮規劃標准》確定人均建設用地指標,計算用地總量,再確定各項用地的構成比例和具體數量; 第二,進行用地布局,確定居住、公共建築、生產、公用工程、道路交通系統、倉儲、綠地等建築與設施建設用地的空間布局,做到聯系方便、分工明確,劃清各項不同使用性質用地的界線;
第三,根據小城鎮總體規劃提出的原則要求,對規劃范圍的供水、排水、供熱、供電、電訊、燃氣等設施及其工程管線進行具體安排,按照各專業標准規定,確定空中線路、地下管線的走向與布置,並進行綜合協調;
第四,確定舊鎮區改造和用地調整的原則、方法和步驟;
第五,對中心地區和其他重要地段的建築體量、體型、色彩提出原則性要求;
第六,確定道路紅線寬度、斷面形式和控制點坐標標高,進行豎向設計,保證地面排水順利,盡量減少土石方量;
第七,綜合安排環保和防災等方面的設施;
第八,編制鎮區近期建設規劃,估算近期建設投資。
3、小城鎮發展沿用「工業文明」的規劃設計原則,產生了那些弊端,如何克服這種弊端?
這種設計原則指導下的規劃設計帶來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隨著城市基礎設施向郊區的延伸,導致城市郊區無遮擋的向外發展,導致大都市間已經不存在開放的自然空間網路。
第二、隨著土地擴展型的城市發展,城市蔓延以驚人的規模和速度在郊區展開,造成環境的惡化與資源的過度使用。
第三、隨著高速公路和汽車的發展,郊區村莊的尺度正在超出人的尺度,郊區村莊的傳統社區特徵正在逐漸消失。
「工業文明」設計下的小城鎮建設弊端很多,在小城鎮發展中,沿用「工業文明」的規劃設計原則,是一種「削足適履」的選擇。今後小城鎮發展要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之路。具體來說要把小城鎮與大自然聯系在一起,小城鎮里的村莊應該有一個民主選舉產生的村民委員會,自治管理村莊的各項經濟和社會事務,還要有一個村民正式聚會的場所,通過積極開展小城鎮建設規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4、發達國家在建設城鎮中的主要教訓是什麼?
在小城鎮建設方面,主要有歐洲模式和美國模式
美國沒有給城鎮劃線,除非接近或遇到了其它的城鎮,否則可以隨意發展。從七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的二十年間,美國城市蔓延所引起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同時,美國城鎮沒有在布局上和基礎設施方面沒有給後續發展留下餘地。美國甚至沒有控制開發場地的相關法規,所以,規劃工作常常遇到困難。在規劃設計中,沒有注意保存那些肥沃的農田,保存那些環境資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澤、山坡,林木等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英國的鄉村居民點,小城鎮或村莊,都是很小的。它們有可能向各個方向擴張它們區域。因此,他們在給小城鎮或村莊做規劃時,就特別考慮了它們擴張的可供選擇的地理方向,確定他們的選擇是否可以保護高質量的農田。他們也要考慮哪一個小城鎮或村莊有發展潛力,如水源、學校、公共交通、等等。在英格蘭的鄉村,農業所需要的勞動力越來越少,農民需要越來越大的農場以實現規模經營,才能得到殷實的收入。事實上,農民現在已經不再是英格蘭鄉村的人口主體了,只有很少的人從事農業活動。於是,他們幾十年前面臨與我們今天相同的問題。有時,他們需要就地為人們安排工作,有時,他們需要把他們帶到其它的地方就業。在英格蘭,直到現在都在推行了一個稱之為「集鎮」的政策,它鼓勵發展集鎮,以便為離開土地的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每個集鎮有2 000到20 000人不等。當他們選擇一個村莊,把它規劃為一個集鎮時,這個地方是不是一個「集」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這個村莊是否具有支持鄉村腹地的潛力。
5、發達國家的小城鎮建設有什麼經驗
主要經驗有:具體考慮小城鎮與鄉村人口的關系,它是否能夠成為地方服務中心,它是否能夠推進就業增長。另一方面,它是否有水源,是否有適合於發展工業的土地,是否有便捷的公路,是否是它周圍村莊的公共交通樞紐,在那裡的人是否可以得到基本的社會服務,如商業、衛生、教育、污水處理等。因此,在英格蘭,這種可供開發成集鎮的地方是有限的。今天的英格蘭,大約有1030個這樣的集鎮。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工業成為集鎮的重心,具有繼續發展工業的潛力,不對周圍環境具有潛在的威脅。
歐美規劃師在做小城鎮和鄉村居民點規劃時,特別注意了小城鎮和鄉村居民點周圍的環境和資源,特別仔細地保存那些肥沃的農田,保存那些環境資源,如河流、湖泊、小溪、沼澤、山坡,林木等等。
小城鎮和鄉村規劃師的確面對不同於城市規劃師的問題:他們必須在小城鎮和鄉村擴張的方向上有更多的選擇;他們必須更多地關注小城鎮和鄉村發展所引起的環境災害;他們必須熟悉小城鎮和鄉村居民點各個規劃要素的尺度、布局和功能。村鎮的布局、地理環境、歷史、經濟、文化和功能變化多端,所以沒有一種規劃與設計原理可以保證村鎮的新發展一定就適合於村鎮原有的形體布局。居民參與小城鎮的規劃設計已經成為英國和美國鄉村地區小城鎮規劃的基本模式。他們在英國和美國鄉村地區規劃小城鎮時,總是要花大量的時間與那裡的居民進行討論,讓他們充分表達他們的願望和需求。
6、解釋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建設一般價值取向
1.維持自然生態過程的完整性和持續性;主要有:服從和不割斷自然生態過程;保持原始的自然地貌;保持自然物種的多樣性。2.保證人類的消耗是在自然再生范圍之內的;主要表現為:降低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把人類的廢棄物變為其它物種的營養,被其它的生物物種再利用;使我們的消耗在物理或化學上為自然所承受。3.阻止人為的災難4.滿足人的社會需求5.居民參與
作業4
1、專家認為小城鎮建設發展中主要存在哪三方面的問題?一、小城鎮發展動力不足 二、非農化與城市化未能實現同步發展 三、小城鎮總體建設水平不高主要表現為:規模偏小;規劃管理不科學;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城鎮功能不完備;城鎮建設缺乏特色。
2、小城鎮發展動力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一.小城鎮自身經濟實力薄弱;一些小城鎮經濟基礎薄弱,一些地方的領導無視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不切實際地推進城鎮化,只重視城鎮的硬體建設不培育城鎮的經濟增長點,致使一些小城鎮成為一座座「空殼城」,出現硬體設施浪費、土地閑置、樓宇關閉、「高樓大廈乞丐住」的現象,失去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二.對人力資源的吸引力缺乏;在一些地區,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的「門檻」很高,買房或建房的價格或成本很高,在小城鎮落戶要交納各種費用,並且由於包括土地在內的集體資產的產權不清晰,使得農民不願完全放棄土地進入城鎮,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挫傷了農村勞動力進入小城鎮的積極性。三.鄉鎮企業支持力度下降;鄉鎮企業出現增長速度放慢、吸收勞動力能力下降和經濟效益下滑等問題。使鄉鎮企業在廣大農村過度分散的問題難以克服。進而影響小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難以促進有效公共需求的形成和擴展,使小城鎮的發展失去了一個極為重要的產業推動力。
3、有什麼樣的政策選擇來推進小城鎮的發展?一、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要逐步建立有利於農民成為永久性城鎮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三、引導鄉鎮企業的集聚;四、加強小城鎮的規劃和管理;五、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六、改革財政體制

㈨ 小鎮實踐論文的題目

寧波市慈溪三北鎮是個人口密集,祥和而又熱鬧的小鎮。這里河流眾多,滋養著三北人民。公路橫河、門前河、快河港、橋頭河等河流在小鎮中流淌。隨著科學技術的速度發展,三北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家每戶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提高,生活的改變也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這次我們三北鎮希望小學五(3)中隊綠色環保小隊的幾個隊員對我鎮的幾條河流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實地調查和問卷調查,發現了一些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一、調查人員及分工:寧波市慈溪三北鎮希望小學五(3)中隊綠色環保小隊隊長:余丹丹隊員:袁雯歡、盧曉曄、葉袁超、黃宏業、黃旭超二、調查的對象、時間和方式:2006年10月1——7日,我們環保小隊的余丹丹等六位隊員對家邊的河流進行了實地調查,其中包括公路橫河、門前河、快河港、橋頭河等數條河流。同時,我們也針對河流的相關問題,以問卷的形式向長輩們進行了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我們幾個隊員增長了不少見識,同時也發現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三、調查的內容概況:三北鎮雖地域較小,但其河流眾多,其中村中河特別多。這些小河離居民區較近,也有些小河旁有工廠。最近幾年來,三北經濟發展迅猛,工業的發展帶來了廢水,嚴重影響了小河的水質。河兩岸附近的居民也經常在水中洗衣服、淘米、捕魚等,這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也對小河的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四、問卷調查:1、調查問題:①小河以前是怎樣的?什麼時候發生了變化?②是什麼原因使小河成為今天這樣?③你會往河裡丟垃圾嗎?④如果你看到別人往河裡丟垃圾,你會怎麼做?2、調查分析問卷調查中,我們發現多數長輩都說,以前的小河都非常清澈,河中還有些小魚、小蝦,河邊是小時他們的兒童樂園。值得一提的是,黃宏業家門前還有條「門前河」,那是條又窄又長的小河,河沿由石板鋪成。他父親回憶說,河水清澈見底,站在岸上還可以看到有些小魚兒自由自在地游動。人們的生活用水也是從這里取的。自從90年代有了自來水,人們才漸漸淡忘這里曾養育了一代人。問卷調查中也發現,如今,大人們對於保護小河的意識也越來越差,經常往河裡丟垃圾,更不用說去勸阻他人了。五、實地調查發現:我們隊員在課余時間,也對小河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查。然後,我們幾個隊員經過激烈討論後將問題分成以下幾個方面:(一)、三北鎮近幾年來經濟發展比較快,人民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私有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這些工廠大多建於河邊,對水質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紡織廠和橡膠廠,不僅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氣體,還排放出大量有毒的工業廢水。如快船港開鑿後,承擔著由西向東的運輸重擔,而河邊的建了一座橡膠廠,排除的污水,使河水越來越臟,平時還散發出陣陣惡臭,河裡時常還能發現漂浮著的魚的屍體。本來供人們洗衣、淘米的快船港再也派不上它的用場了。不知不覺中,它的作用似乎被人們遺忘了。(二)、由於人們環保意識薄弱,經常往河裡傾倒垃圾。所以河面上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門前河是我們調查中發現的最臟的小河,平時你可以看見被丟棄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屍體漂浮在水面上,那裡成了天然的生活垃圾回收站。河沿旁的石板上那沉澱著的爛泥,痛斥著人們的惡行。原先美麗整潔的河道變得慘不忍睹。人們在清潔了自身的同時,卻把所有的污垢留給了門前河。六、調查後的建議:通過調查,我們隊員發現了許多的問題,經過小組的交流討論,我們想提出以下的幾個建議:(一)、我們希望鎮政府有關部門能對河流加強管理、清除工作,通過定期安排清潔工清理雜草,治理污水,還小河一個清澈整潔的環境。我們鎮正在進行新農村建設,我們相信環境優美的三北鎮會更加富饒。(二)、「和諧」是新世紀的主題,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經濟要發展,但是不能以犧牲大自然的環境作為代價。針對沿河廠家排放污水、廢渣等問題,我們認為鎮政府應該採取有關措施,制訂一些規章制度,強制每個單位一定執行,違反應進行相應處罰。最好是能進行「環保單位」的評比,評出環保工作做得最好的幾個廠家。環保做得不好的幾個廠家,可以在廣播中點名批評或者在鎮政府宣傳欄中張貼出來,罰款等方法作為處罰。(三)、發動群眾,教育群眾,依靠群眾。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分發傳單到農戶、牆報宣傳、環保知識講座等方法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教育大家不要再往河中亂扔垃圾,傾倒廢水、廢渣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治理好我鎮的河流污染問題。我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則,都來爭做環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小河重新找回清澈,找回美麗。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