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的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的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19 06:26:11

⑴ 求《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

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生活都生活在人際關系網中,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依存於人際交往。人際關系的好壞往往是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體現。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開放的社會需要開放的社會交往。對於正在學習、成長中的大學生來說,人際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內容之一。同學之間、師生之間、老鄉之間、室友之間、個人與班級以及和學校之間等錯綜復雜的社會交往,構成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網路系統。培養良好的人際效能力,不僅是大學生活的需要,更是將來適應社會的需要。一個沒有交際能力的人,就像陸地上的船是永遠不會漂泊到壯闊的大海中去。
處於青春期的中學生思維活躍,情感豐富,有了強烈的成人感可又無法真正獨立。青春的萌動使人坐立不安,充滿寂寞,孤獨茫然。而青少年的心智又不足以憑借自身的力量來擺脫成長中的困惑和煩惱。父母對青春期的子女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讓「性」字脫穎而出,恨不得捂得緊緊地讓它永不能見光亮;而教師的主要精力全集中到知識的傳授上,對學生的情感發展表現出無能為力般的忽略。因此,青少年要想擺脫因成長帶來的煩惱,只能藉助於與自己有著相同心態、相同需求的同齡人。性別差異使青少年充滿好奇和想往,彼此之間需要傾聽和聆聽,需要安慰和寄託。而這種傾訴和聆聽、安慰和寄託,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青春的焦慮和不安。中學生之間的交往是日常生活中人際交往的主要內容;而異性同學間的交往又是其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理、心理的迅速發育,從而進入「思春期」,男女之間有一種情感的自然吸引,有彼此接近的心理需要。對方在他們眼裡是神秘的,他們更渴望男女同學之間能夠進行自然而正確的交流,以便消除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困惑。健康、正常的異性交往有重要意義呢。
青春期異性交往中的心理問題
青春期男女間正常的接觸與交往,是很自然很美好的事情,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的需要。但是,由於他們對身心的急劇變化沒有足夠的心理准備,再加上缺乏成人必要的指導和幫助,難以一下子適應突如其來的變化,無法及時做好自我調整,在各種矛盾和沖突中顯得無所適從,出現害怕、驚慌、緊張等消極情緒反應。同異性交往也不夠穩定,表現出既嚮往又驚恐,既好奇又羞怯,既有一點朦朧的性意向又不了解其真諦,導致異性交往中各種特有的情緒震盪和行為偏差。早戀、恐懼、沖動、過敏是這一時期異性交往中最常見的心理問題。
所謂早戀,即過早地涉入愛河,在身心還沒有成熟的年齡墮入情網。這種過早出現的戀情,如果不能及時穩妥地加以處理,輕則會影響青少年正常的生長發育,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重則會直接造成青少年的情緒障礙和行為失范,危及心理健康。
恐懼是青春期異性交往中存在的一種普遍的心理反應。青少年在異性面前表現出一定的不安和拘謹,並不足怪,但有些青少年卻表現出過度的緊張和恐懼,嚴重的甚至害怕看到異性,只要異性在場,或與異性目光接觸,就會局促不安、心慌意亂。典型的異性交往恐懼症,會使他們喪失與異性交往的機會和能力,給心理的正常發育及以後的戀愛、婚姻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
處於青春期的男女非常容易沖動,而且常常不考慮後果,在同異性的交往中,很難完全從性本能的沖動中解脫出來,聽到會激發性興奮的語言,看到或觸到異性的性感部位,甚至聞到異性身體散發的氣味,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沖動。這本身並不是下流無恥的事情,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可能導致侵犯性的性沖動,如行為過激、語言粗俗下流、性騷擾等。
過敏與恐懼不同,過敏是由於個人感受性太強,易受暗示引起的交往障礙。表現在與異性交往中,他們過分注重異性的評價及交往中的每個細節,處處謹小慎微,步步設防,斤斤計較,使交往無法深入,難以建立深厚的友誼。
比起中學生,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為復雜,更為廣泛,獨立性更強,更具社會性。個體開始獨立地步入了准社會群體的交際圈。大學生們開始嘗試獨立的人際交往,並試圖發展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標准。大學生處於一種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發展時期,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他們心理正常發展、個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歸屬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並不是每個大學生都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的。在這一過程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會產生各種問題。認知、情緒及人格因素,都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一旦在這一過程中受挫,就可能表現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悶與焦慮之中,或因企圖對抗而陷入困境,並由此產生心理問題。
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尤其是異性交往的障礙,給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了負面影響。如何端正異性交往心理,顯得尤為重要。
在生理上,大學生年齡一般在17~25歲,性生理已處於成熟階段,比較容易出現性沖動,這是正常現象。性成熟使大學生開始萌發性意識,引起心理上的巨大變化。男生如果主動和女生交往,就會給女生造成「有性行為的企圖」心理;而女生如果和男生主動交往呢,則會被認為「性意識比較開放」。在這些心理意識影響下,人們開始變得謹慎起來,不輕易地和異性交往,總和異性保持一定的距離。難怪不少同學感嘆,男女同學之間交往太少,太拘束了,更無從談起造成親切的氣氛。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異性交往都帶著「性」的因素,許多大學生交往的動機是純潔的,大都期望的是「精神交往」。在異性交往這方面,沒有人敢肯定地說,在這個世上,沒有真正的男女之間的純潔友誼
「一對一」的異性交往心理的產生主要是由於對情侶關系(愛情關系)和異性關系的混淆。人們自覺不自覺地把和異性交往的關系視為對情侶關系的破壞,常怕背上「第三者」或「外遇」的名聲。這得從愛情說起。愛情具有專一性、排他性;男女雙方一旦建立了愛情,就排斥他人分享他們之間的感情,任何第三者的插入和男女雙方任何一方充當第三者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辱愛情的神聖和純潔。
。這些無不說明了大學生談戀愛是非常普遍的,這種普遍可能會導致個人和異性交往人數的減少。因為:一方面,「有些大學生墜入情網後便不能自拔,陷入彼此卿卿我我的狹小天地里……疏遠冷落了同學和朋友」;另一方面,情侶主體外的人對這對情侶的疏遠。
情侶關系的熱度遮蓋了異性的關系。異性交往在沒有男朋友或女朋友在的時候,許多人選擇了中斷交往,以免讓人產生誤會。
王怡紅的觀點認為,即使現代社會,男人與女人可以更為自由地待在一起,可是囿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就是找不到愛情的感覺,也是常有的事;但他們仍可以在一起發展關系,做一個朋友或者做一個好朋友。顯然,「一對一」的異性交往心理不符合健康交往的需要。

如何把握「戀愛」的度:
青春期,隨著生理的迅速發育與成熟,性知識的不斷增長,少男少女之間必定會彼此表示好感,互相接近。悄悄地觀察他(她)的變化,開始用欣賞和友好的態度與他(她)交往;有意或無意地渴望他(她)成為自己最親密的朋友,並且嘗試著去吸引他(她),希望得到對方的贊賞……所有這些都是這時期少男少女的健康而正常的感情體驗,因而我們不必因為喜歡誰或關注誰而內疚、不安。在有些青少年朋友看來,兩個人只要合得來就行,只要有了「愛」,就可以什麼都不在乎了,其實不然。因為青少年朋友還不能完全判斷這個「愛」到了什麼程度,很容易頭腦一熱,心血來潮,在幼稚的不成熟的思想意識支配下任由感情的野馬狂奔,從而釀出苦酒。因此,我們說,喜歡異性、愛慕異性是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但要把握好這個「度」。在家長或校方看來,中學階段的異性交往不要超過一起學習、一起談天、一起郊遊、相互關心和安慰,避免過分親近,避免影響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因為中學階段正是增長知識,增強體質的大好時光,如果把時光消磨在個人情感的世界裡,豈不是白白誤了青春的時節嗎?同時,這一時期少男少女之間的相互吸引,相互依戀,還不一定是真正的「愛情」,它具有相當大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責任感和道德感的增強,青少年會對「朋友」、「友誼」、「伴侶」、「愛情」的涵義理解得更深更透,從而正確地把握自己的情感世界。

⑵ 關於心理學的論文題目

這是我自己綜合幾篇論文寫的 ,可以參考一下。希望能幫到你啊!嘿嘿
淺析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對策

摘 要 近年來大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惡性事件呈上升趨勢,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分析了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並對如何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大學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正處於「心理上的斷乳期」,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卻面臨著高於其他同齡群體的多重壓力。近年來高校不斷出現因大學生心理問題而發生的惡性事件,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而家庭因素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應重視大學生家庭教育,發揮其應有作用。

一、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渴求知識、追求進步、積極向上,他們志向高遠,胸懷博大,能把個人的理想和志向融入到民族振興和國家強盛的宏圖偉業中,這是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主流。但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等發生很大變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使處於「心理斷乳期」的大學生們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因心理問題走上極端的大學生呈上升趨勢。據教育部門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校20.33%至25.6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體表現為:第一,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動力,沒有緊迫感,適應困難。有些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沉溺於上網聊天或玩游戲,看武俠小說,學習成績不佳,進而產生厭學心理、考試焦慮。第二,人際關系適應不良。一些大學生尋求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找到交際的滿足,有的甚至染上網癮,迷戀於網路世界,自我封閉,不願與人面對面交往,久而久之,會影響大學生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第三,戀愛心理困惑。情緒和情感不穩定,情緒起伏大,情感變化快,戀愛不成或失敗往往導致大學生心理變異。第四,抑鬱心理。多呈現在特困生、學習困難與自我認知不良的學生中。第五,就業心理困惑。在擇業過程中心理准備不足,急功近利,部分學生從眾心理嚴重。第六,意志不堅定。有壓力但動力不足,有信心但不能持之以恆,人生目標不明確,等等。

二、 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

大學生在學校發生問題,有許多是在其早期成長過程中就埋下了種子,問題的解決也需要家庭的配合與參與。家庭因素是影響青年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許多研究表明:大學生部分心理問題來源於他們原生家庭的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和家庭經濟狀況等。
(一) 父母教養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直接的影響。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心理行為發育和健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王玉潔2004年對鄭州鐵路職業學院醫學院分院的165位大一至大三的學生所做的調查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子女青年期心理健康狀況有直接影響。父母的溫暖、關懷、體貼使子女形成熱情、自信、自尊獨立、有堅持性、積極情緒較多的人格特點,從而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拒絕、否認的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羞辱、自卑、自罪、無助,辦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害怕被他人拒絕,不懂什麼是愛,更不知道被愛的滋味的心理。父母過分干涉教養方式使孩子形成缺乏自信、過分自我約束和依賴等不良人格特點。父母懲罰嚴厲教養方式使子女產生自卑感、無助和不安全感。特別是懲罰嚴厲教養方式易使子女喪失自尊,產生焦慮和強迫症狀。
(二) 家庭結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影響。
盧勤採用臨床症狀自評量表(SCL-90)及自編家庭信息問卷對成都市某大學5090名2009級新生進行調查表明:家庭結構對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及人際敏感、抑鬱、精神病性3個因子得分均具有顯著影響。寄居家庭相對於其他家庭的學生與人交往時更加敏感,單親家庭學生的抑鬱程度更高,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更差。單親家庭大學生心理障礙較嚴重,心情抑鬱、性格孤僻、自卑多疑、逆反心理嚴重,由於家庭結構的不健全,子女往往會失去與父母中的一方進行交流的的可能,相對只能獲取部分關愛,與正常家庭的子女相比較,其心靈會蒙上一層陰影,很容易產生敏感、自卑心理。
(三) 家庭氛圍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又一因素。
和諧的家庭氛圍能使子女身心愉悅,心理壓力減輕,有利於身心健康的良性發展。不和諧家庭中,爭吵、溺愛、冷淡和家庭暴力都會給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溺愛和暴力兩種家庭氛圍尤為突出。
(四) 家庭經濟狀況也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但影響有一定限度。
據研究發現,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顯著低於經濟不困難的學生。家庭經濟收入越低,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家庭經濟狀況差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他們要承受更多的經濟和心理壓力,大部分貧困生由於經濟拮據、視野有限和交往能力欠缺,一時又無力改變現狀,易產生敏感、自卑、抑鬱、焦慮、人際關系緊張等特點。生活在富裕家庭的大學生也可能與貧困生一樣出現較多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 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的意見及建議

常說心理素質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而家庭是培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遭遇挫折出現心理危機時的療養所。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因此,應重視大學生的家庭教育。
(一) 家長要充分認識到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自覺承擔教育義務。
家庭教育在個體成長中對個人素質的貢獻方式比較特殊,更多是家人之間相互交流中的潛移默化、相互浸染,這種印刻在內心深處的「素質」對人的成長影響深遠,家庭教育一旦出現誤區,往往會導致大學生心理問題「源於家庭」。因此,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覺地承擔起大學生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義務。
(二)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使大學生子女能夠敞開心扉。
家永遠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家長需要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以民主平等的態度與大學生子女溝通交流,耐心傾聽子女的訴說,讓子女能真實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用關愛滋潤子女心靈,使家庭真正成為大學生避風的港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堅強後盾和精神支柱。
(三) 針對大學生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家庭教育。
1、 更新教育觀念,讓大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大學教育與早期教育的目的不同,學生的學習已不再僅限於對知識的積累,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和創新,在於全面發展。因此,家長要提升自己對大學教育的了解,更新教育觀念,而不能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要積極支持子女走出課堂,參加各種學校活動,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子女今後發展目標指明方向,增強其學習目的和動力,總之,家長既要關注子女專業學習,又要注重其心理健康教育。
2、 針對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在家庭中進行人際交往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應鼓勵學生廣泛交良友益友,通過學習增強自己的魅力,提升自己,並遵循真誠、平等、尊重、理解、互助互利的人際交往原則,主動與老師同學交往,積極融入到周圍的環境中去。家長應該認真去傾聽子女傾訴,並給予開導,幫助子女化解生活問題,也可以結合自身經歷向子女傳授交往技巧。
3、 針對大學生戀愛心理困惑,在家庭中進行情感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創建和諧家庭,做好子女的楷模。其次,在愛情觀教育上應開門見山,不應遮遮掩掩,教育子女要理性,不應感情用事;如果子女已經戀愛,家長不要沖動,要善於疏導,而不是一味責難,同時要加強性健康教育。教育子女正確處理愛情與學業、事業的關系,指導子女注意戀愛的心理和生理衛生,避免因性沖動而帶來嚴重後果。再次,要加強網戀教育,提醒子女增強安全意識,不要迷戀網路,不要輕信網路信息。
4、 針對大學生就業心理困惑,在家庭中進行就業教育。
家長在學生選報專業時就應該開展就業教育,提醒子女結合自身愛好和機會發展需要選擇專業方向。同時,家長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降低對子女的期望值,以減輕子女壓力,並在財力方面給予合理支持。另外,家長也應接受新的就業觀念,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並不意味著工作將不再變化,而是會隨著市場需求做出調整,因此,家長不應讓子女局限於工作的穩定和專業的對口,要讓子女深入接觸社會,最終明確自身就業方向。
(四)家長、學校雙方積極主動溝通,了解身心發展狀況。
家長要主動經常瀏覽孩子所在學校的網頁或學校寄發的有關通知,及時了解孩子大學的動態,與孩子的輔導員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到學校探望孩子,在於同學和老師的聊天中了解孩子的成長軌跡。學校也要與家庭保持聯系和溝通,加強對學生家長的引導,為家庭教育發揮作用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 周留柱.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狀及成因分析與對策 [J].中國高教研究,2006(7):67-68.
[2] Lutenbancher M. Relationshipps between 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abusive parenting attitudes in low-income single mothers [J]. Nurs Res 2002,51(3):158-167.
[3] 王玉潔.父母教養方式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 [J].中國臨床康復,2005(32).
[4] 盧勤.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9(1):107-110.
[5] 陳雯,陳新.家庭背景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J].社會•行為•心理,2008,11,(6A):966-968.
[6] 劉春玉.淺談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與作用 [J].教育與職業,2008(8):127-128..
[7] 閆玉.大學生家庭教育研究 [J].教育與職業,2006(27).
[8] 謝沫珠.大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分析 [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30(2):109-111.
[9] 姜超,羅良針.論當前實施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6):38.
[10] 程路.大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挑戰及著力點 [J].教育與職業,2008(8):189-190.
[11] 謝沫珠,尤嘉.大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西北醫學教育,2009,17(4):773-775.

⑶ 《人際交往心理學》論文有哪些

一、人際關系的定義

人際關系是指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心理上的距離。自有人類社會以來,人就有交往上的需要。所以人際關系是得以生存、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和保證。也就是說,人際交往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相聯結並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網路系統。

二、人際關系的要素

人際關系(交往)其實質是一種特定的社會現象,一般具備以下幾方面要素。

交往的主動性

人們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不是一方領導另一方,而是雙方都是活動的主體。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可碰到這樣的情況,如你上街購物,雖然你可主動地選擇某品牌的商品,但營業員也可主動向你介紹相關品牌的商品信息,供你選擇。這就是說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每一方都是積極活動著的主體,所不同的是所處地位有主次而已。

但即使處於次要地位的一方,也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機械地作出反應,而是根據自己的要求,興趣去理解和分析對方的信息並作出反饋,調整自己的言行,達到信息交流之目的。如在就醫過程中,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系來說,在診治方面醫生雖然是主動地下診斷開處方,但病人也並非是被動的,他也可向醫生反映自己的病情,以及用何葯甚至何劑量適合自己,醫生根據病人的反饋來調節自己的診治。

交往的互益性

單個個體的各種活動,雖然可能與外界有密切的關系,但不能稱之為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必須是在兩個以上的個體之間進行的相互作用的活動。一方發出信息會引起另一方在心理和行為上的反應,這種反應反過來成為新的信息作用於前者。如一位護士對一位慢性病人講:「這個病你比我有經驗,所以還得多聽聽您的意見。」病人聽後會自然作出積極的反應。所以,人們在影響他人的同時,也接受著他人的影響。

交往的條件性

在人際交往中,首要的條件是雙方所使用的符號必須相同或相通,這是交往發生的必備條件。可以是語言符號,也可以是非語言符號。如符號不同可鬧出許多笑話。例:一個外國人與本國人交往時,必須使用同一種或彼此都能理解的語言,或其他符號,否則易產生歪曲、誤解。

三、人際交往的功能

獲得信息的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呈幾何級數地增長,能直接從書本上獲得的知識和信息總是有限的,這需要人們以更迅速的方法直接溝通信息。如電腦上網,可以交友、購物、等。當今社會是信息的社會,信息就是知識,信息就是財富,有人由於獲得了某一信息,而成為百萬富翁;而又由於信息的滯後使你落後,甚至企業倒閉。

在當今的護理工作中,更需要大量的信息,新的知識,新的技能,才能使我們的護理事業不斷發展、更新、壯大。

心理保健的功能

人們進行交往不僅獲得信息交流,而且實現心理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交流。如:在交流過程中,雙方對某一問題或某一觀點都有相同的認知,雙方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越說越投機,彼此成為力量汲取和情感宣洩的對象。大家在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有時遇到好友有談不完的話題,真是久逢知己千杯少,即使對方的某一觀點不一致,也不會予以指責或排斥,而會採取接納、容忍的態度。這說明他們在交往時彼此相容,心理上的距離很近,雙方都會感到心情舒暢,愉快。因此,人類心理健康的適應,其實質是人際關系的適應。

相反,心理病態,是人際關系的失調所致。如彼此採取消極、否定、排斥的態度,削弱了人際關系朝不利的方向發展,而產生分離性情感。如兩人有矛盾,也不願溝通。你看不慣我,我也看不慣你,彼此心理距離很大,易產生抑鬱情緒及孤獨寂寞感。如婆媳關系不和、夫妻之間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分歧,都會產生心理上的不良因素,有損心身健康。因此,作為護士我們在與病人交往過程中應該採取積極、肯定、接納的態度。

促進自我意識發展的功能

榜樣的力量促使人成長。自我意識的發展是通過交往實現的,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會產生改變自我的興趣、動機、能力、意志和行為。人在從他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中認識自我形象,自我意識的發展也在不斷交往中趨於客觀、成熟、完善。

⑷ 急求,關於《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的論文,1500字!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會群體中,必然會發生與他人交往關系,在社會心理學上,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人與人間的心理關系
http://lunwen51.org/hangzhou/670.html

⑸ 大學生人際交往論文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我寫論文自己沒時間寫,後來去七星論文網找他們給我寫的,一次就通過了,省了不少事。

⑹ 跪求一篇大學生人際關系與求職的論文,題目《淺析:良好的人際關系和求職的關系》

大學生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
人是社會性動物,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進入大學之後,大學生們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群體,重新整合各種關系,處理好與交往對象的關系便成為他們新的生活內容。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後事業發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一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途徑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左右逢源,游刃有餘,需要一顆寬容的心,需要真誠,需要主動性的積極交往,要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善用各種交際手段,克服社會知覺中的偏見。
(一)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增進個人魅力
社會交往中,個體的知識水平與涵養直接影響著交往的效果,良好的個人形象應從點滴開始,從善如流,「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優化個人的社交形象。
1.提高心理素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思想、能力、知識及心理的整體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人際關系的質量。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著社交恐懼、膽怯、羞怯、自卑、冷漠、孤獨、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這些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因此,大學生應加強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交往。
2.提高自身的人際魅力。應該說,每個個體都有其內在的人際魅力,人際魅力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社交生活中的體現,這就要求在校的大學生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從儀表到談吐,從形象到學識,多方位提高自己。心理學研究表明,初次交往中,良好的社交形象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隨著交往的深入,學識更佔主導地位。特別是大學生的個性培養,拓展自己的內涵。
(二)善用交際技巧
1.換位思考。這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很重要。如我們經常用,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會怎樣處理?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和處理問題,一切就會變得簡單多了。 一般而言,善於交往的人,往往善於發現他人的價值,懂得尊重他人,願意信任他人,對人寬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行為,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在可能的范圍內幫助他人而不是指責他人。他懂得「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得怎樣對待別人」;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懂得「得到朋友的最好辦法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朋友」;懂得別人是別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強求,與朋友相處時應存大同,求小異。
2.善用贊揚和批評。心理學家認為,贊揚能釋放一個人身上的能量,調動人的積極性。「贊揚能使羸弱的身體變得強壯,能給恐怖的內心以平靜與依賴,能讓受傷的神經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務求成功的決心」。有報載,一位歐洲婦女出門旅行,她學會了用數國語言講「謝謝你」、「你真好」、「你真是太棒了!」等,所到之處,都受到熱情接待。真心真意,適時適度地表示你對別人的贊揚,贊揚要對人也對事,能夠增進彼此的吸引力。
要善於落落大方地說謝謝。我們經常認為特別親近的人不需要說謝,太小的事不需要說謝,我們在生活中不太願意直接表達我們的感謝,而是願意記在心中。事實上,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感謝閃爍著人性的光輝。
與贊揚相對的是批評。一般情況下,應多作贊揚,少用批評,批評是負性刺激。通常只有當用意善良、符合事實、方法得當時,才有可能產生積極的效果,才能促進對方的進步。批評時應注意場合與環境,應對事不對人,不能對一個人產生全盤否定,這樣會挫傷對方的積極性與自尊心,應就現在的一件事而不是將以前的事重新翻出來,措詞與態度應是友好的、真誠的。
3.主動交往。每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都需要有豐富的人際關繫世界,並在這個世界裡幫助與被幫助、同情與被同情、愛與被愛、共享歡樂與痛苦。在社會交往中,那些主動始發著交往活動,主動去接納別人的人,在人際關繫上較為自信,主動交往的稀少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擔心遭到拒絕,擔心別人不會像自己期望的那樣理解、應答,從而使自己處於窘迫的局面,傷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實上,問題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因為人際關系中,雙方都需要適應,需要人際關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們在人際關系方面有許多誤解,如先同別人打招呼,在別人看來低人一等,「那些善於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圓滑」,「我如此麻煩別人,別人會認為我無能,會討厭我」等等。大學生的主動交往也很重要,特別是當面臨人際危機時,主動解釋,消除誤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
4.移情。人際關系的本質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聯系與溝通,情感的溝通越充分,雙方共同擁有的心理領域就越大,人際關系就越親密。移情不是同情,而是交往雙方內心情感的共通與同一。人是經驗主義者,對別人理解高度依賴於自己的直接經驗,因此,自我經驗的豐富,是理解與移情的必要前提。
5、幫助別人。心理學家們發現,以幫助與相互幫助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確立,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良好的人際關系迅速建立起來。日常生活中的患難之交正說明這點。所謂「雪中送炭」的心理效應,錦上添花就很重要。
二 人際沖突及其調適
每個人都希望生活能充滿陽光,都希望友誼能天長地久,都希望人情能溫馨美好,但生活總是現實的,人與人之間的沖突是在所難免的,我們總會發現曾經多麼親密的朋友、多麼幸福的伴侶最終卻分道揚鑣、形同陌人。如何才能避免人際沖突的發生及人際關系的破裂,是困撓著每一個大學生的現實問題。
人際關系的改善
心理學家發現(D·Myers,1990),認清人際沖突或分歧的本質,並學會建設性地處理分歧或沖突,可以有效地減少人際關系惡化和破裂的發生。
首先,我們必須懂得,由於每個人有其不同於任何其他人的經歷,有自己獨特的情感、理解和利益背景,因此,人與人之間出現不一致或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無論什麼樣的關系,也無論交往的雙方關系有多麼深刻、情感有多麼融洽,都可能出現沖突。因此,我們在同任何人交往的過程中,都應對可能出現的沖突有所准備。
預計沖突是正確了解沖突,並建設性地處理沖突,避免在沖突中付出不必要的更大代價的最有效途徑。一般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被直接捲入沖突,那麼在整個沖突過程中仍然保持冷靜的理性是十分困難的。人是情緒化的動物,在人過於激動人心時候,思維會受到明顯的干擾,很難保持對事情的正確判斷。在激情之中作出對人際關系有害乃至犯罪行為的事是經常性的。
在實際生活中,更多的人際沖突都是可以避免的。學會用移情的方式去體驗別人為什麼會像他所想的那樣言行,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正確理解別人,避免判斷的錯誤,也可以防止發生不恰當的體驗和行為。對於已經發生了的沖突,如果處理得當,就事論事,往往不會給人際關系帶來太大危害。心理學家經過研究,提出了解決沖突的有效步驟。實踐證明,這些步驟可以有效地幫助人們控制和消除沖突。這些步驟的具體內容是:
第一,相信一切沖突都可以理性而建設性地獲得解決;
第二,客觀地了解沖突的原因;
第三,具體地描述沖突;
第四,向別人核對自己有關沖突的觀念是否客觀;
第五,提出可能的解決沖突的辦法;
第六,對提出的辦法逐一進行評價,篩選出最佳的解決途徑,最佳方法必須對雙方都最有益;
第七,嘗試使用選擇出的最佳方法;
第八,評估實現最佳方案的實際效應,並按照給雙方帶來最大利益和有利於良好人際關系維持的原則給予修正。
在人際交往中,掌握好交往的尺度,採取積極措施進行人際關系的維護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盡量避免爭論。人與人之間的爭論是很正常的事。但是爭論往往都以不愉快的結果而結束。事實證明,無論誰贏誰輸都會很不舒服。贏者當時可能獲得一種心理滿足,但很快會被人際關系惡化的陰影所籠罩,一時的滿足心理會變得煙消雲散。輸者的心理挫折感更加強烈,往往會演化為人身攻擊,對於人際關系是非常有害的,爭論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
第二,不要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別人會使他人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受損,尤其是一時面子上感到難堪。有時候只要稍稍改變一些方法,變直接批評、責怪和抱怨為間接的暗示和提醒,效果會好得多,這就是所謂的「壞話好說」的藝術。
第三,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勇於承認錯誤是人際關系的潤滑劑。當人際關系產生障礙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是明智之舉。雖然承認自己的錯誤是一種自我否定,但是,承認錯誤會使自己產生道德感的滿足;另外,承認自己的錯誤是責任感的表現,對他人也具有心理感召力,在此情境中的人際僵局會因此被打破。
第四,學會批評。不到不得已時,決不要自作聰明地批評別人。但是,有時批評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學會批評的藝術是維護人際關系的重要策略。卡內基總結的批評的藝術是很值得借鑒的:批評從稱贊和誠摯感謝入手;批評前先提到自己的錯誤;用暗示的方式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錯誤;領導者應以啟發而不是命令來提醒別人的錯誤;給別人保留面子。

⑺ 大學思修論文。題目<大學生如何處理好人際關系》

社會中的人總是處於一定的社會關系之中.大學是社會的幼兒園,也是半個社會,因此我們大學生同樣離不開與人交往。和諧的人際關系既是大學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大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我們在大學里學習,不能僅僅局限於課堂上學到的書本知識,更應該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 處理好人際關系的關鍵是要意識到他人的存在,理解他人的感受,既滿足自己,又尊重別人。下面有幾個重要的人際關系原則:1、人際關系的真誠原則。真誠是打開別人心靈的金鑰匙,因為真誠的人使人產生安全感,減少自我防衛。越是好的人際關系越需要關系的雙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真實想法與人交流。當然,這樣做也會冒一定的風險,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裝起來是無法獲得別人的信任的。2、人際關系的主動原則。主動對人友好,主動表達善意能夠使人產生受重視的感覺。主動的人往往令人產生好感。3、人際關系的交互原則。人們之間的善意和惡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況下,真誠換來真誠,敵意招致敵意。因此,與人交往應以良好的動機出發。4、人際關系的平等原則。任何好的人際關系都讓人體驗到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臉色行事,就無法建立起高質量的心理關系。最後,還要指出,好的人際關系必須在人際關系的實踐中去尋找,逃避人際關系而想得到別人的友誼只能是緣木求魚,不可能達到理想的目的。我相信,受人歡迎有時勝過腰纏萬金。大學里的人際關系相對比較單純,因此如何處理好與老師、同學間的關系成為我們首先應該學習的。一、如何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1.如何處理與寢室同學的關系 寢室人際關系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由於彼此之間的生活習慣不同,致使生活在這一團體中同學感覺特別別扭,很不舒服。有的同學被室友孤立感到很苦惱。「也不知怎的,可能是我不大注意自己說話方式。我感到大家開始用諷刺的口吻跟我說話,我可能無意說了那位同學,大家就一起幫她,我感到很苦悶,覺得回宿舍也沒意思,就怕說錯話引起更大的麻煩,所以每天很早起床,背著書包到教室看書,晚上很晚才回宿舍,有時即使看不進去,也不願意回宿舍,就圍著操場逛,一圈一圈,一直到快要熄燈了才回宿舍。」生活在同一寢室的同學也難過,「我們宿舍的一位同學很過分,不過他現在已經被孤立了,但我現在也很發愁,因為宿舍氣憤不好,形成對立的局面。其實,我覺得那位同學也不是一無是處,也很想和他說話。但是大家都不理睬她,我若主動與她好,勢必也造成那樣的結果,不被大家理睬。」還有一部分同學,即使沒有這種情況,也覺得在宿舍不是很開心,「我們宿舍關系還可以,沒有爭吵,但大家都很客氣,沒有思念話好說,覺得聽悶的。」這可能是大學生都可能遇到的問題,怎樣處理同宿舍同學間的關系呢? 首先、要正視這一問題。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及對宿舍人際關系造成的影響。因為交往的頻繁,同學個性的差異,造成各種摩擦和沖突,寢室矛盾突出地表現在各種各樣的小事中;亂扔垃圾、製造噪音、一些小錢、隨便吸煙、作息紊亂、言論霸權和親密過分等,若自己不妥善的地方,可以適當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性,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以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進行。 其次、爭取多溝通交流,不要因為大家有些誤解而避免交流溝通,而應主動與大家溝通,參與大家的討論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間的誤會,加強相互理解和信任。 其三、心胸寬廣,對別人多加理解和包容。一個新世道的大學生應海納百川,多吸收別人的優點,對他人的缺點,則應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時對一些生活中出現的雞毛蒜皮的糾紛,不要太耿耿與懷,該忘的忘,該原諒的原諒,該理解的理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謂「大事聰明,小時糊塗」。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比如搞好自己的學習。其四、嚴格要求自己。在宿舍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多多幫助舍友,哪怕是提水、噓寒問暖這樣的小事。從我做起,努力營造溫暖、和諧、快樂的宿舍氛圍。 再次、真誠地對待他人。人總是無意識中遵守人際關系互惠原則,你袒露真誠程度,會得到相應的回報。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點被別人看到會影響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並不喜歡一個各個方面都十分完美的的人,而恰恰是一個各方面都表現優秀而又有一些些缺點的人最受歡迎。所以你不用在意自己的缺點,對這點要有足夠的信心。 最後、發自內心地贊美他人,學會欣賞,贊美他人,每天至少說一句讓人感到舒服的話,比如:「你太棒了!」「你這個發型很好看!」這種贊美的話語會被贊美著帶來快樂,引起積極的情緒反應。情緒具有傳染性,即也會傳染給周圍的人給周圍的所有人帶來快樂,「快樂」,則會消融人際關系的僵局,使寢室關系變得很融洽。2.如何處理與其他同學的關系 首先、學會微笑。在校園里,隨時隨地都可能會碰到同學,遇上不太熟的,微笑面對,注視對方,點頭而過,就已經夠了。遇上比較熟的,還可以問候一兩句。微笑是一個符號,一個表達「我喜歡你,我喜歡認識你,我喜歡和你接觸」的符號。在物質世界裡有能量守恆定律,在情感世界裡,同樣也是能量守恆的,你怎麼對別人別人就怎麼對你。 其次、不要太顧面子,這是指你當遭遇我們不會、不懂、不知的事情時,我們要虛心為懷,敢於承認。任何掩飾、迴避、隱瞞的態度與行為都是有損人際關系的,因為人際關系需要的是真誠。 第三、不帶情緒,當我們對某個同學或某件事情,某個要求有不同看法,心中不快時,要提醒自己,「外界是外界,我是我」,我應當在情緒上獨立與外界,不經受到外界的影響於干擾,保持穩定與鎮定。這是極其重要的!很多同學間的矛盾引發的吵架,打架事件就是因為這些同學在面對事情時太過沖動,無法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引起的。因此,我們要對自己的所有情感負責,哪怕是看起來明顯是他人激惹我們的,也是如此,這才是一個充分自尊者的心理健康。 第四、勇於說「不」。這很重要,只要我們不帶情緒的說「不」,就是一中理性的決定。這中規定是有影響力的。最忌諱的是,我們不快樂,同時又遵從他人,帶上不開心的情緒去做違心的事,說違心的話,時間一長,我們就會迷失自己。時間久了會犯削足適履之錯誤。 第五、獨立先與關系。不要把關系當成是救命稻草。凡遇問題、困難,首當其中,應當設法求諸於自己來解決,來克服。如果把自我弱化了,總是渴求外界給予我們關愛、指示、安全、那麼,我們就永遠只能是一個害怕風險,沒創造力的孩子。而過於依賴他人的關系又是不長久的。我們很多女同學之間的關系就太過於親密無間,太過於依賴對方,這樣只會給雙方帶來壓力,帶來束縛,沒有距離的右傾只會讓雙方窒息。 第六、我們心中有別人。這時候的別人,不是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是別人的需求值得我們關注,別人的痛苦值得我們同情,別人的特長值得我們學習,別人的困難值得我們幫助,我們並不為了搞好關系才這么做,我們可以幫助一個與我們武官的人,我們也可以同情我們的敵人。我們可以想異端學習,也可以理解哪怕是罪犯也有他的需求值得我門關注。二、如何處理與老師的關系 在大學中,老師扮演著多個不同的角色,文化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前途、人生道路的引導者,學生的心理醫生,學生的知心朋友等等。所以,我們還要處理好於老師的關系。 第一、尊重老師的勞動,上好每一堂課。尊師,是一種行動,更是一種發自內心最深處的敬意。課堂教學需要得到每一位同學的認同與支持。做到最起碼的不遲到、不無故曠課。 第二、虛心聽取老師的教誨,嚴格按老師提出的要求去辦。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老師會教我們很多知識與做人的道理,做為一名學生,虛心聽取來勢的教誨並嚴格按老師提出的要求辦事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責任同時也是對老師勞動的一中尊重,也會給老師最大的安慰。 第三、對老師要有禮貌。路遇老師,要面帶微笑、主動、熱情地打招呼。老師去宿舍,應起身迎接,停止正在進行的游戲或其他事情,聽候老師指示,老師離開時,應起身相送。騎車遇到老師時,要主動下車。 第四、老師發言時,安靜認真地聽,不要亂鼓掌,喝倒彩,交頭接耳。 第五、對老師有意見,要通過正當的渠道提出來,不得當面頂撞、漫罵,犯錯後,正視老師的批評。 第六、進出門口、上下樓梯時讓老師先行,接受老師送的物品要起立雙手接過,不亂撥打老師的電話,掃地時老師路過要停止。 第七、外出一定要按程序請假第八、要起立回答老師的問話。要注意聽、要謙虛、學會使用謙和的敬語。 第九、要為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見到老師有困難要主動幫忙自己改下吧~

⑻ 大學生人際交往作文1000字

大學學什麼?除了知識外,最關鍵、最基本的是人的能力,大學生應該培養各種能力如:人際交往能力、創新思維能力、掌握信息能力、學習能力和自立能力等等。其中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於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系、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大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大學校園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環境,將有利於大學生形成和發展健康的個性品質。在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更是如此。
我們知道轟動全國的雲南大學"2.23 兇殺案",主犯馬加爵,由於與同學產生了一些小矛盾,而走上殺人的道路。這件事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為此,我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要正視和解決不願交往、不懂交往、不善交往的問題,塑造自身形象,以積極的態度和行為對待人際交往,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我們希望通過對人際交往的特點以及交往的原則的認識與理解,可以從中領悟到交往的一些知識。結合這些特點與原則,找到合適的方法培養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我們自身的人際關系。

人際交往能力的含義: 社會交往能力是指妥善處理組織內外關系的能力.包括與周圍環境建立廣泛聯系和對外界信息的吸收、轉化能力,以及正確處理上下左右關系的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的種類:
(1)表達理解能力 表達理解能力意味著一個人是否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思想表現出來,還要讓他人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達。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也能直接地證明其社會適應的程度。
(2)人際融合能力 表明了一個人是否能夠體驗到人的可信以及可愛,它和人的個性(如內外向等)有極大的關系,但又不完全由它決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意味。
(3)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前獨生子女的一大弱點是依賴性強,獨立性解決問題能力差,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弊端,因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就是在一個團體、群體內的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很難想像,離開了社會,離開了與其他人的交往,一個人的生活將會怎樣?有人存在,必須與人交往。當我們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們會與各種各樣的人物打交道,在與人交往中,你能否得到別人的支持、幫助,這里就會涉及到自身能力的問題。我以為,我們在校學習期間,就要培養自己與同學、與教師、與領導、與職工打交道的能力。與同學交談,可以論爭不同的學術觀點,可以談對社會現象的不同認識,在論辯中提高自己的思辯能力;與老師交談,可以交流讀書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認識,可以從中受到啟迪;與領導交談,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對問題的不同見解,也許可以鍛煉自己在領導面前不怯場;與職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狀況和不同的心態。善於與人交際,你會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⑼ 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論文 2000字 急求 謝啦

網上摘抄

談大學生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的關系。要求包括1.自我意識與人際關系2.人際關系失調會引起哪些問題3.人際交往的意義和作用4.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哪些問題5.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2000字,簡單的就成,不用太復雜,大一水平就ok,作文似的。從網路上摘抄就可以,不要原創。經歷過了高考的獨木橋,我們走到了現在——求知的最後一站。很多人都想時光倒流,回到那無憂無慮的年代,單純的友誼,單純的自我。可是時間是會改變一切的,在時間的襯托下稚嫩的臉龐開始出現了飽經滄桑的影子,單純的心靈也因所在的環境變得復雜起來。剛步入大學校門的我們都被冠以「大學最重要的就是人脈」的意識。處於青年期的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廣泛,人際交往的需要極為強烈。他們力圖通過人際交往去認識世界,獲得友誼,滿足自己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各種需要。因此,青年期的大學生尤其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為迫切。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有那種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願望。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處在孤獨之中,渴望著被人接近與理解,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站在遙遠的地方呼喚。
人際關系,是人與人之間在活動過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關系,或心理上的距離。人際關系即是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直接關系,也就是情感上的關系。表現為雙方發生好感或惡感,對別人的行為容易接受或無動於衷、積極的交往或閉關自守、心理上與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體活動中,人們相互之間的情感距離和相互吸引與排拒的心理狀態。和諧、友好、積極、親密的人際關系都屬於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諧、緊張、消極、敵對的人際關系則是不良的人際關系,對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是有害的。
然而對於大學生而言,我們對人際關系的追求往往帶有較多的理想化色彩,無論是對同齡朋友,還是對師長,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望交往不帶任何雜質,同時我們也常常以理想的標准要求對方,一旦發現對方某些不好的品質就深感失望。其實大家渴望友誼和交往,有著人際交往的迫切需要,但有一些還是不願意想周圍同學說,而是深深埋在心底,長期的積郁,再加上血液負擔的壓力,使大學生的人際適應力下降。因此,和其他人群相比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挫折感較強,容易由於交往受挫引發心理障礙。
實際上在大學生的交往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每個成長中的大學生,都希望自己生活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氣氛中,應該如何改善人際關系,如何加強人際交往,大概是每個大學生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其實對於大學生而言,人際交往對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意義。
大學生要改善人際關系,就必須明確人際關系的原則。從心理上講,每個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個人都希望別人能承認自己的價值,支持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因此,在社會交往中,就更重視自己的自我表現,注意吸引別人的注意,希望別人能接納自己,喜歡自己。據研究表明,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對於真心接納我們,喜歡我們的人,我們也更願意同他交往並建立和維持關系。我們了解這樣的原則,我們就會更清楚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怎樣會更好。
大學生必須克服社會知覺中的偏差。由於我們最初獲得的信息及由此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在總的印象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更大,然而我們在最初並不會對一個人完全的了解,但是我們的印象往往就已經形成了。在大學生入學的開始對一個同學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往往在以後很久也不會改善,這樣就會影響我們的正常交往。其實說不定這個同學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只是由於開始的某一點和你很不合,故而形成了不好的印象,大學生必須克服這樣的想法。有人還習慣通過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當一個人的外表充滿魅力時,其與外表無關的特徵,也會得到更好的評價;當一個人看起來很邋遢,即使他有很好的表現,往往也會被忽視。這樣的習慣也會給大學生的交往帶來破壞,也要克服,改變,否則一定會影響正常的交往。有的大學生機械的將所交往的對象歸於某一類人,不管他是否表現出該類人的特徵,都認為他有這類人的特徵,總是把對這類人的評價加到他身上。比如通常的大學生都會認為家庭社會地位高的學生傲氣、不好相處。但其實這其中很多同學還是很友好,很好交往的。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常常妨礙大學生的正常人際交往。還有的大學生往往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往往與人交往時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討人喜歡、不為人接受的觀念、性格、態度或慾望轉移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是如此。這樣交往中往往會很容易產生誤解,不利於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想法。
大學生不僅要克服各種不正確的認知,還要塑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培養良好的交往品質,增進個人的魅力。通常大學生在交往中,往往會喜歡和有良好個人想像的人交往。首先我們要提高個人的心理素質。人與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與知識及心理的整體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會影響人際關系的質量。有的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懼、自卑、冷漠、封閉、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加強自我訓練,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態度進行交往。只是這些還不夠,大學生還必須有各種良好的交往品質。如真誠、信任、剋制、自信、熱情等。真誠的交往能使交往者的友誼地久天長;信任能夠從積極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動機和言行,而不是胡亂猜疑,相互設防,我們一定要真心誠意,而不是口是心非;剋制往往會「化干戈為玉帛」,使許多事情可以避免,也能以大局為重;自信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可以獲得很好的印象,自信總是給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談吐從容的感覺,讓人對你也產生好感,便於人際交往;熱情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能給人以溫暖,能促進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靈,待人熱情往往可以溝通人們之間的感情,促進人際關系的改善。我們要努力的培養這有關各個方面的良好品質。
最後大學生必須學會交際的技巧。大學生只要注意加強交往的實際鍛煉,學會技巧,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會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有賴於相互的了解,有賴於彼此思想上的溝通;還要注意與人交談,交換看法,討論感興趣的事情;溝通時,語言表達要清楚、准確、簡練、生動;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交談的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
學會了解和溝通,對於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很重要。因此,大學生要經常的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和處理問題,一切就簡單多了。一般而言,善於交往的人,往往善於發現他人的價值,懂得新生他人,願意信任他人,對人寬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觀點和行為,不斤斤計較他人的過失,在可能的范圍內幫助他人而不是指責他人。懂得別人是別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強求,與朋友相處應存大同,求小異。這樣做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真心相處。學會交談,還要學會贊揚和批評,學會說謝謝。心理學家認為,贊揚能釋放一個人身上的能量,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贊揚能使羸弱的身體就得強壯,能給恐怖的內心以平靜與依賴,能讓受傷的神經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給身處逆境的人以務求成功的決心。大學生更應該學會贊揚,如果同學被你贊揚,他會覺得自己是很優秀的,自己被肯定,他也一定會對你產生好的印象。適時的贊揚可以增進彼此的吸引力。我們有必要學會贊揚,一般人都不喜歡被批評。批評是負性刺激,通常只有當用意善良、符合事實、方法得當時,才會產生效果,才能促進對方的進步。而且批評時要注意場合和環境,還應對事不對人,否則會挫傷對方的積極性與自尊心,措辭應該是友好的,真誠的。當然最好還是不批評。如果能夠落落大方的說謝謝,也會使對方銘記於心的。我們通常認為親近的人不需要說謝謝,願意記在心中。但事實上如果說出謝謝會更令人舒服。溝通是要注意語言的使用,說話不要太刻薄,也要注意技巧。交往時要主動的交往。對一個風華正茂的大學生來說,都需要有豐富的人際關繫世界,並在這個世界上幫助與被幫助、愛與被愛、共享歡樂與承受痛苦。在社會交往中,那些主動始發交往活動,主動去接納別人的大學生,在人際關繫上往往較為自信,主動交往的稀少源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擔心遭到拒絕,擔心別人不會像自己期望的那樣理解、應答,從而使自己處於窘迫的局面,傷害了自己的自尊。事實上,問題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因為人際關系中,雙方都需要適應,需要人際關系支持陌生情境。二是人們在人際關系方面有許多誤解,如先同別人打招呼,在別人看來低人一等,"那些善於交往的人左右逢源,都有些世故,有些圓滑","我如此麻煩別人,別人會認為我無能,會討厭我"等等。大學生的主動交往也很重要,特別是當面臨人際危機時,主動解釋,消除誤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非常重要。大學生一定要建立自信主動和同學、老師交往,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最後要學會幫助別人。心理學家發現,以幫助與相互幫助開端的人際關系,不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確立,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迅速縮短,使良好的人際關系迅速建立起來。
對於我們在校的大學生,要從各個方面鍛煉自己,克服各方面的心理問題,改善人際關系,使自己能夠適應大學生活。
大學生時期是大學生心理趨於成熟的時期,此階段,特別需要別人的理解,願意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思想,以便通過別人的理解與安慰而對壓抑的情緒進行調節,使心理壓力得到緩和。因此,大學生的人際交往顯的尤其重要。

參考文獻:
吳才智,包衛《大學生心理健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蘇巧榮《大學生心理輔導》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