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開題報告1
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深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高效呢?以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 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一)教師的准備——備課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書。課前精心備課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備課時,教師必須先解讀文本、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以文本為憑借, 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生的准備——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較多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之所以在課 堂上無法集中注意,聽課效率差,畏難情緒重,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不到位,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不能適應老師上課的正常節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因此,在課前預習的工作上,我講明預習的要求並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
1、牢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勤動嘴,多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勤動手,勾畫重點詞句,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3、勤動腦,針對課後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4、勤動筆,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課文就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良好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降低了課堂聽課難度,增加了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 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 教學准備工作只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才是關鍵所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在班上組織了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這樣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獲得了理解,在興趣中掌握了知識,效果很好。
(二)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像力,驅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必須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教師只要在學生出現的問題點上作出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時作出恰到好處的啟發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三)、教會學生在課堂上做好筆記、批註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聽、看、想,還要會記筆記。將老師羅列在黑板上的重點內容記在書本上,能發揮提綱挈領的作用。指導學生會看、會想,還要會記,正所謂「教正是為了不教」。教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而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相對於傳統教學的知識傳授而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讓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學習能力。
三、 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嘗試著一種突破,那就是讓我的課堂充滿朴實,蘊含真情,傳遞愛心,成為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舞台。一切以學生為主,從細節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B. 如何有效開展語文當堂達標教學開題報告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
C. 小學語文可以開展哪些拓展性課程
一、課程分段開展拓展性閱讀
由於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拓展性閱讀應該根據課堂的實際時間來進行分類,課前的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主要是為了能夠讓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得以被有效激發。比如課堂內容是關於小蝌蚪找媽媽的,就可以在上一堂課的結束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回憶自己和媽媽日常相處的過程中,孩子對於媽媽的依戀。希望學生在下一堂課之前准備好一個跟找媽媽有關的小故事,並且參照課本進行預習閱讀,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和家長溝通,讓媽媽來給學生講述課本的內容,幫助小學生預習和進行閱讀理解。
課堂前的拓展閱讀,可以有效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正式的課堂學習埋下有效的伏筆,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課堂中的拓展性閱讀往往會面臨到學生們的疑難問題,這個時候老師應當將小學生作為學習和教育的主體,教師的身份轉化為有效的引導者,答疑解惑,引導學生來進行自主的學習和探究。
語文的最終目的是到社會生活中進行應用,漢語言文學的教育離不開對於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有效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有意識地調動學生有效利用課內外的各種資源的積極性,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堂外的方方面面。
二、拓展閱讀要遵循適度、適時的原則
拓展閱讀和語文的課堂內教學是互相補充、互為相長的關系,但是不能互相替代。在進行課外閱讀過程中,必須要本著適量和適度的原則進行拓展,有效的課外閱讀應當與課堂內的教學內容有互相助長的作用。
教師應當在課內外的拓展過程中,不露痕跡的運用拓展教學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展應用的過程中,應該能夠突破課本原有的局限性,盡可能在閱讀能力的提升和學習能力的有效超越上進行不斷的創新。
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和課堂內外的繪本和閱讀材料非常豐富,因此在對於課程資源的拓展和利用過程中,應當巧妙地利用拓展的資源來進行課堂內外的閱讀教學。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更加形象生動的浩瀚文明,讓祖國的燦爛文化,通過一次一次的交流與碰撞深深的印入到小學生的心中。
三、多種形式的課外延伸活動
新的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指出,喜歡閱讀和感受閱讀的樂趣是人的基本素質,更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要完成對於語文課的學習和對閱讀美感的體驗僅僅依靠課堂內的有限閱讀和課堂內容是不夠的,而是應該通過豐富多彩的開放式的課外拓展閱讀,以導讀和開放自由度相結合的形式更好地開展語文教育。
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讀書匯報,介紹好書,交流心得,故事會,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等形式,不斷的開發小學生對於課外閱讀的綜合性興趣,發展小學生的記憶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展開小組之間的閱讀評比,讓小學生自己來選擇具體的閱讀材料,老師可以給學生提供閱讀書籍范圍,然後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之後進行講故事比賽和心得交流,並且通過競賽的形式來評出最佳閱讀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
在對於課外拓展閱讀的進行過程中,應當注意閱讀內容的層次性。由於小學生在智力發育水平、家庭狀況、閱讀基礎等方面是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指導閱讀過程中既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又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去學習,每個小學生閱讀的側重點和興趣是不同的,教師應當關注小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滿足不同年齡階段和不同興趣愛好的小學生的多樣化需求。
在進行課外閱讀的實際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對一些名言警句、好句佳句的教授和積累,應該提倡學生在進行閱讀之後對閱讀的情感進行總結,可以通過寫日記、編童話故事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來進行課外拓展,從而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這種對於分層教育的活學活用是符合新教學大綱要求的。在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有效地結合分層教育的先進教學理念來進行教育行為,通過對於不同內容作業的完成情況來進行對於個性化差異明顯的學生課外區別輔導,同時要注重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層次的作業布置。
D. 為什麼要開設語文拓展性課程論文
因為就語文課而言,它是語言、文 化、社會、學習者、教師等諸要素統合起來的一個綜合系統;就語文 課所選編的教材來看,它涉及了政治、經濟、天文、地理、音樂、美 術、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等諸學科,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大綜合系 統。這些是其他任何學科都不能與之相媲美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就是 我們開設拓展性課程提供了契機。
語言拓展性課程是依據語文學 科這種綜合性的特點,注重語言學科諸要素的聯系,從不同角度、不 同側面,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手段,有效地溝通諸要素之間的內在聯 系,使其相關內容能夠在邏輯上密切地聯系起來,融會貫通,相互滲 透,共同作用於學習對象。
語文拓展性課程實踐是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抓住教材 某一信息點向教材以外某個方面或幾個方面擴展延伸,引導學生尋找 其中的內在聯系,以點拓面,再由面馭點,在溝通相關聯的知識過程 中,達到綜合學習的效果。相對於那種拘守於一隅、孤立地處理教材 的形式,這種擴展延伸式對學生思維廣度、靈活程度的訓練,對於提 高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
上好這一類型 課的關鍵在於教師在鑽研教材過程中要精心選點、設點,使要拓展的 面與課文有機地聯系起來,以及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實施。 元組合式單元組合形式圍繞著一個中心,將相關的內容和活動組成 一個教學單元,將課內與課外、諸學科要素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E. 語文拓展性課程有哪些
關於拓展性課程,語文教師應重視教材內外資源的開發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鍛煉實踐能力的意識,自覺開發語文學習資源,培養語文實踐能力,從而使「小課本」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大天地」,而不是局限在課本上
F.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論文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國內外都有許多的研究成果和資料,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對此就明確闡述過,他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著名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的教育者們也在不斷的研究。此課題主要是針對我校現狀提出來的,所以,我僅就我校的具體情況談一下本科課題的提出背景。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學,共6個班級,100多個學生,12名教師。學生家長多是農民,文化程度不高,對學生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生家庭教育管理不得力。學生對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興趣不濃,再加上傳統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模式,大部分學生願意學習,對學習沒有興趣,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如果不尋找到好的辦法,勢必造成我校學生素質下降,影響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成果,黨的教育方針就不能得到很好落實。
同時,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我們必然要從學生的興趣著手,讓學生願意學習,把他們培養成有素質的人,對國家有用的人。綜上,實施科教興國,就得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
鑒於此,我承擔了此項研究課題,希望通過研究和實驗,加強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樹立學習強國意識,形成一定的的學習能力,熱愛學習,為他們走向社會奠定基礎。也試圖探索出一條適合我校教育教學發展的有效途徑。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目的
1.讓學生快樂的學習。
2.培養學生面對困難的態度,讓學生獲得自信。
3.使學生能更加主動的自覺的學習。
4.使學生找到學習方法,增長學習能力。
5.培養學生做對社會對國家的有用之人
意義:
讓學生因為有興趣而去努力學習,這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可以刺激學生更加熱愛學習。在學習上要讓學生採取積極主動學習。學生對學習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渴望獲得知識,這樣就更加容易的學到東西。學生還能較長時間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更長時間的積極參加學習活動,從而成為對社會對國家的有用之才。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教育心理學也闡述了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指個體積極認識,探究某種事物,從事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在青少年學習過程中佔有主導地位,學生如果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會有意識的支配自己去學習,加強學習責任感,把自己的學習興趣和社會生活、自己的未來前途聯系起來,才會長時間的積極學習,打好將來為社會做貢獻的基礎。
四、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包括學習興趣的產生、發展、鞏固、升華;學習興趣在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與地位;學習興趣與素質教育的關系;還要研究如何避免學習興趣的消減,以及影響學習興趣的負作用,等等。
五、課題研究思路、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思路是:首先,以教學研究室文件為指導;其次,建立課題組織機構;第三,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學生學習興趣的國內外相關的資料;第四,結合我校實際擬出研究實施方案;第五,按此方案,一步一步進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研究。
具體研究方法:實驗研究法、文獻法、階段分析法等。
六、課題實施步驟
准備期2015年9月——2015年12月,主要任務是調查、研究、制定方案;
試驗期2015年12月——2016年 3月,主要任務是在學科教學中研究;
成果期2016年3月——2016年7月,主要任務是歸納整理資料,總結方法。
七、課題研究需要的資源
學校電腦,教師的課堂教學,學校為課題研究所提供的必要幫助與支持。
G.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開題報告
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深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高效呢?以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 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一)教師的准備——備課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書。課前精心備課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備課時,教師必須先解讀文本、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以文本為憑借, 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生的准備——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較多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之所以在課 堂上無法集中注意,聽課效率差,畏難情緒重,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不到位,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不能適應老師上課的正常節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因此,在課前預習的工作上,我講明預習的要求並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
1、牢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勤動嘴,多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勤動手,勾畫重點詞句,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3、勤動腦,針對課後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4、勤動筆,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課文就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良好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降低了課堂聽課難度,增加了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 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 教學准備工作只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才是關鍵所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在班上組織了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這樣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獲得了理解,在興趣中掌握了知識,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