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徵集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論文
我們的出生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趕上了春潮勃發的信息時代。在我們的手中握著的是自由汲取信息和知識的利器——網路。現在的我們是「伴著網路長大的一代」。我們離不開網路,因為它能滿足我們的好奇心,能拓展我們的視野和觸角。有句話說:「新人類在電腦前創造自己的世界。」這足以證明網路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了。 網路沖浪早已在小學生中悄然而至,然而,在我們當中,有不少同學視網如命。於是,這讓童年時不知網路為何物的父輩們頗為擔憂。為此,我們認為很有必要作一次關於小學生上網利弊問題的調查討論。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目前中國網民數量已超過1億,其中中小學生2400萬,占網民總數的近四分之一;在這些眾多的青少年網民中,迷戀網路、上網成癮的不在少數;其中,85%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少年群體,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是高學歷未婚男性青少年。 今年4月,中國社科院的有關學者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長沙五城市青少年運用互聯網狀況情況進行了調查,數據結果顯示:青少年上網的用戶中,男生略多(56.6%),年級越高,用戶比例越高。 調查報告還顯示,近80%的青少年用戶從1999年開始使用互聯網。上網比例最高的是家裡(58%),其次是在網吧(20.45%)和父母或他人的辦公室(15%)。青少年用戶平均每周上網時間為212分鍾。青少年經常使用的門戶網站為新浪、搜狐、網易。青少年用戶上網,60.3%的時間用於大陸中文網站,25.2%的時間用於海外中文網站,14.5%的時間用於外文網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網的父母佔8.4%,大多數父母控制子女上網時間。 從調查情況看,青少年用戶上網目的分為實用目的、娛樂目的、網路技術使用和信息尋求。超過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網路游戲(62%)和聊天室(54.5%),其次是使用電子郵件(48.6%)。約50%的青少年用戶有保持電子郵件聯系的朋友;25.2%的青少年用戶在聊天室或BBS上經常發言;37.6%的青少年用戶使用ICQ與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聯系。青少年對互聯網的需求主要是「獲得新聞」「滿足個人愛好」「提高學習效率」「研究有興趣的問題」以及「結交新朋友」。 互聯網已經成為青少年了解外面世界的一個主要窗口。那麼,互聯網對青少年都有哪些影響呢? 第一,互聯網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學習的廣闊校園。在互聯網上的虛擬學校中上課,目前已成為國外大、中學校的一種新穎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僅可以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學校的情況,而且還可以直接學習課程,和學校的老師進行直接交流,解答疑難、獲取知識。 第二,互聯網為青少年獲得各種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獲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網的第一目的。當前青少年的關注點十分廣泛,傳統媒體已無法及時滿足青少年這么多的興趣點,互聯網信息容量大的特點最大程度地滿足了青少年的需求,為青少年提供了最為豐富的信息資源。現在,互聯網正在成為青少年獲取種種信息的最佳來源。 第三,互聯網有助於青少年不斷提高自身技能。美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將計算機技能作為未來成功青年所必須掌握的五項基本技能之一,因為在互聯網上,我們幾乎可以找到涉及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類信息,對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青少年來說,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學之不完的知識寶庫。 第四,互聯網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強青少年的社會參與度,開發青少年內在的潛能。 以上4點都是互聯網對青少年的正面影響,那麼,互聯網對青少年有沒有負面影響呢? 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對青少年的影響既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互聯網對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構成潛在威脅。互聯網是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雖豐富卻龐雜,良莠不齊,青少年在互聯網上頻繁接觸西方國家的宣傳論調、文化思想等,這使得他們頭腦中沉澱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形成沖突,使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傾斜,甚至盲從西方。 二、互聯網使許多青少年沉溺於網路虛擬世界,脫離現實,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廢學業。虛擬世界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三、互聯網中的不良信息和網路犯罪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構成危害和威脅。當前,網路對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兩點,一是某些人實施諸如詐騙或性侵害之類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垃圾內容對青少年的危害。中國青少年網路協會今年的發布的信息顯示,患有網路綜合症,一天上網4小時以上、無法抑制上網的沖動的學生在青少年網民中高達23.2%,其中在初中學生網癮現象尤為嚴重。 總之,網路對青少年的影響是很大的,同時傷害也是不容忽視的。如何准確發揮互聯網的有益作用,避免不利因素的影響?一方面青少年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另一方面要靠家長、老師的正確引導,才會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有益作用,消除其不利影響。
❷ 關於熱愛校園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進一步貫徹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關於綜合實踐的精神,整合學校課程,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構建有特色的校園文化。認真開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年級對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以認真的態度、務實的措施,規劃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本學期我校將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導,採用《廣州市3-9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指導意見》(討論稿)作指導,規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與開發。結合學校及地方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堅持理論學習和研究,對教師進行課程培訓和實施指導,增強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提高課程的實施水平。本學期做好常規教學工作的同時,加大集體備課的步子,讓擔任本課程的教師積極參與和熱心投入到該學科的教研活動的同時,還需擴大該學科的影響,加深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學科的認識和提高實施的水平,以期我校實施本課程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是我校課題改革的一個工作重點。為了配合學校的文化建設,我校準備開展「智慧閱讀」活動。讀書應成為同學們生活的一部分,書是知識的海洋,信息的倉庫,是經驗的總匯。此次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學校啟動的「智慧閱讀」活動,目的是讓同學們熱愛讀書,擠時間讀書,多讀一本書,多活一個人生,多一份智慧,多一份力量。在讀中學,在讀中樂,與書為友,天長地久,為學校營造一個書香校園。
二、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3、實現整合,將實踐活動與少先隊活動、學校特色建設及校本課程開發有機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
4、典型引路,以案例研究為切入點,探討活動中出現的難點問題,強化對教師的指導。
5、營造書香校園,讓學生靈動的心自由地翱翔於「學海」、「書山」之間,讓讀書成為習慣,讓學習成為樂趣,形成一種風氣,一種氛圍,一種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自由發展的人文環境。
6、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閱讀能力。學生讀「好書」後,推薦「好書」給其他學生,帶動其他學生讀好的書。
三、主要工作:
(一)整體構思,制訂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本學期,學校將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學科課程、特色建設、德育活動等聯系起來思考,在各年級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制訂出詳細、全面、切實可行的活動綱要,以使綜合實踐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二)加強學習,提高對活動課程的認識。
加強專題培訓。本學期將繼續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要求每位執教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老師自覺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優秀課例分析》等書籍,讓每一位指導教師都明確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意義,用正確的理論指導學科教學實踐。
培訓的方式:集中培訓、教研組研討、個人自學相結合,以「案例式」、「對話研討式」等學習形式使學習具有靈活性和多樣性,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聯系起來,使之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使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反思,獲得實踐經驗。
(三)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增強交流。
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實現校內老師增強交流,本校與外校老師之間加強交流,吸取兄弟學校開展本課程的經驗,更好地推進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
(四)注重過程,進行有效的實踐活動指導。
1、注重學生的活動過程的展現。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制定研究計劃、記錄活動經過、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要及時了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督促,並且這些事情要力爭在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內成員合作完成。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的過程中,親歷探究的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
2、加強教師的有效指導。教師要及時參與學生的研究,預設學生將會遇到的困難,給予有針對性的幫助與支持,尤其是方法上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探究方式,將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五)關注評價,深入推進實踐活動的開展。
本學期,我校將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收集好每次活動的方案設計、活動成果作品、反思日記、研究報告等,及時記錄自己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探究的過程和體驗;開辟學生成果展示。學校將利用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櫥窗等欄地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小論文、小報告、小作品展示或展覽。讓教師、家長、學生都積極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過程的評價,採用自評、互評等方式,實現評價主體和評價內容的多元化和評價過程的動態化。
(六)有效開展課程研究,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以學校創建「書香校園」為主要的框架,各年級可結合學校的語文科課題,根據本年級的實際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自定)
如:本學期三年級將開展「閱讀伴我成長」綜合實踐活動。(努力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能力,展示自己的才能。)
(七)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能夠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會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因此可加強和家長的聯系,爭取家長參與到活動中來。
四、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訂並貫徹綜合實踐活動計劃。
2.各級討論活動內容,訂好本學期活動計劃。
3. 積極參加區組織的教研活動。
十月份:
1、召開擔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教師培訓會。
(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及研究性學習的有關材料,綜合實踐活動的優秀案例其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理論和經驗文章。)
2.各級按制定的計劃開展主題活動。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十一月份:
1.組織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研討活動。
2.各級按制定的計劃開展主題活動。
3、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十二月份:
1.各級按制定的計劃開展主題活動。
2、積極參加教研活動。
3、各年級可進行一次活動成果展示。(可利用牆報、宣傳欄等進行展示)
4、進行階段性的工作小結。
一月份:
1、收集整理活動資料。
2、完成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的評價工作。
3、總結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
4、撰寫綜合實踐活動案例。
❸ 綜合實踐有什麼好的課題
1.和諧社會建設主題: 以「構建和諧社會」為中心,開展「和諧都市(鄉村、校園等)建設方略研究」、「社會基層人民生活狀態調研」、「社會階層的流動與變遷研究」、「居民居住情況調研」、「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調研」、「家鄉變遷」、「關心弱勢群體」等方面的調研實踐活動。
2.新農村建設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現狀和前景、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農民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狀況、農民工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農村黨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狀況、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狀態等問題進行調研實踐。
3. 科學發展觀主題: 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中心,對科技創新、環境保護、生態開發、能源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等方面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踐調研與研究。
4. 志願服務社會主題:以「志願社會、澤被你我」為中心,積極倡導志願服務行為的重要性,通過助殘助困、支教支農、勇作義工、參與各種公益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方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5. 校友訪談和慰問主題:以「訪問老校友、結識新朋友」為中心,根據就近原則,走訪家鄉所在地附近的印院校友,與其交流專業信息,描繪學校發展新貌,感受校友成長經歷。
6. 愛校榮校主題:以「校榮我榮,愛校奉獻」為中心,積極主動配合學校中心工作,使我校教學工作更好地開展。
7. 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主題:以「傳承中華文化、保護民族遺產」為中心,對家鄉及其他祖國各地的民風、民俗、語言文字等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調研、發掘,通過文字、影像等手段加以整理、記錄。
8. 其它主題:可根據興趣、支持條件等實際,確定相應實踐主題。
社會生活篇
1、關於食品安全問題的調查
2、當前物價水平與百姓生活承受情況分析
3、當前我國城鄉居民收入調查分析
4、城鄉弱勢群體的生活現狀及心態調查
5、城鎮拆遷居民對拆遷補償滿意度調查
6、城鎮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研究
7、2012年長沙市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
8、關於通過完善保障制度調控房地產市場的分析
9、當前房地產市場總體形勢與房價問題的調查分析
10、2012年《政府工作報告》熱點問題調查研究
11、新形勢下社會企業對人才需求特點調查分析
12、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變化的調查研究
13、公民的環境生態意識教育問題的調查
大學教育篇
14、大學生創業情況調查
15、企事業單位選聘大學生標準的調查
16、關於在校大學生勤工儉學現象的調查
17、大學生對南海局勢看法的調查分析
18、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19、提高我校知名度、美譽度研究
20、提高我校學生滿意度建設研究
21、加強大學文化社團組織建設研究
22、大學畢業生「蟻族群體」生存狀況調查
23、應屆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
24、大學生假期打工的原因調查
25、社會、 企業對大學生素質能力調查分析
26、大學生對全民共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看法的調查分析
❹ 什麼題目適合期末的綜合實踐
比如:1、這學期,你覺得自己改變了多少,好的還是壞的?
2、本學期印象最深刻的一節課是什麼?為什麼?
❺ 小學綜合實踐論文怎麼寫啊、、、誰能給我擬定個題目呢。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個科目
能是做的。
❻ 綜合實踐題目有什麼好
因為學了知識需要用到生活中去,做這一些題,相當於初步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知識
❼ 小學綜合實踐論文
讓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社會 ————小學綜合實踐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新課程實施中的一門必修課程,具有開放性、自主性、多 元化、 動態化, 極富現代教育的時代特徵。 因此, 綜合實踐活動要以活動促發展, 讓學生主動實踐,主動探索,主動創造,大膽探究,敢於質疑。真正親近生活, 親近實踐。本文從「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注重生活時 、 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 、 的教學」等方面進行闡述,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自主選擇自己生活和學習中的問題開展探究和實踐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 感悟,獲得經驗,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小學綜合實踐課與社會生活相聯系,既是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現 代教育思想指導下的產物。要傳遞和交流人類經驗,就必須把學校教育和社會生 活密切聯系起來。小學綜合實踐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和社會」 ,目的就是讓學生 參與社會生活,使學生所擁有的經驗盡量豐富,在「現代」中不知不覺滲入「未 來」 ,以改變過去那種與社會生活相脫離的教育灌輸。 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 學生個性的充分發展創造空間;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 生活並學以致用; 推進學生對自我、 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因此,讓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 才會有知行和諧統一的可能, 才會使小學綜合實踐課成為學生喜歡的一門生活課 程。那麼,如何才能使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呢? 首先,要選取貼近生活的課題,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 小學綜合實踐課強調有意義的學習, 注重知識的獲取和技能的掌握與情感教 育相結合,陶冶情操,培養興趣。因此,學生的學習內容主要來源於兒童生活實 踐經驗,以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選取學習課題,建立與生活目的的聯系,使學生產 生情趣,這是維系學習的原動力。因此,選取學習課題時,就應當使課程和學生 的生活和社會實際相關聯, 縮小與學生的距離, 為學生的知行統一搭起一座橋梁, 使它們得以溝通。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走進春天》時,可以讓學 生們去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春的變化,春的氣息,這毫
無疑問比課文中的描述要更有說服力。 其次,要注重生活時空的多元,實現學生樂學的需要。 小學綜合實踐課要回歸生活和社會,我們不能將學生圈於學校,而要以學生 的活動和交往為線路,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維的活動網路,全面實施教育。 引領學生走出校門,走進社會,在家庭、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用自己的眼 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活動的 組織形式要根據時空的特點,或班級,或小隊,因地制宜,因"效」制宜。要通 過各種生活體驗活動,滿足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愉悅的同時 獲得發展。例如:在教授綜合實踐活動課――《不斷更新的通信家族》時,教師 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 留心觀察社會生活中發生 的變化,體會社會進步與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通過簡單的觀察、 調查鍛煉和提高調查、探究及搜集資料的能力,學會討論與合作。從而讓學生們 在自主學習中了解到了通信及交通的發展與人們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最後,要發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實施學生生活中的教學。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生活知識包羅萬象,它可使幼童成長為學生,可把學生 熏陶為學者,可讓學者歷練為智人,可將智人鈍化為哲父!生活課堂,使每一位 在其懷里成長的孩子都享有積極的受教育的機會。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偉 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理論,大力倡導生活教學。 他說: 「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為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 多起來。 」他還指出, 「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 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要使學生「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 真正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 , 。由此他認為生活的過程就是 教育的過程,教育應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從中可以看出他極其重視學生在生活 中的親身經歷、實踐和創造,注重教育向生活的回歸。因此,理論聯系實際是小 學綜合實踐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 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助於目標的 有效達成。 由此可見,小學綜合實踐課只有系統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校現實生活中 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
合點, 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准時機, 然後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 有目的地滲透, 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教育, 從而促進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統一, 生活與發展的統一。 綜合實踐活動課還帶來了一系列的變化 融洽了師生關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實踐活動課中,師生的角色不同 於傳統課堂上單一性,在共同探討問題、共同操作實踐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與教 師的相互合作精神,師生交流機會增多了,彼此間相互了解、相互溝通,從而保 證了實踐活動繼續開展及相關自然科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提高了學生的素質,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每參與一次實踐活動,學生就要通 過上網、 閱讀科普書籍、 報刊, 或向專業人員咨詢等多種途徑, 以獲取相關知識, 並且親身實踐。使學生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方式。在這 個過程中既培養了動手操作、觀察實驗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維,駕馭知識 的綜合能力。 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含著對舊知識應用鞏固、延伸和對新知識渴求探索, 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所以,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總之,小學綜合實踐課「回歸生活和社會」是立足於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 的主體性思想;立足於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與社會聯系,促進知情意行統 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於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是力求教 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 基礎上的,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內在規律安排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教學。這 種教學思路既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又為全體學生所接受。唯此,才能使小學綜合 實踐課真正成為一切學生喜歡的、真實有效的生活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