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日美文化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日美文化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8 14:55:21

Ⅰ 中日飲食文化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米飯管飽

Ⅱ 《從和服看日本人的審美觀》論文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審美觀可以從很多個人集體行為上得到反映,受很多因素影響,而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民族文化給日本人的價值觀、世界觀有不可估量的影響,當然更直觀的還有審美觀。那麼它是如何體現的呢

Ⅲ 中美文化差異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你的文章大致構思好了嗎?
大致可以按照這個思路寫下去:
問題提出背景、研究價版值、解決的主要權問題、研究思路(論文提綱)、預計主要創新點、進程安排(撰寫文章時間安排)、羅列參考文獻
這里每一點都寫幾句,就OK啦~~

Ⅳ 中日企業文化比較的開題報告怎麼寫

1論文的研究目的和意義
服裝對於文化的意義,和服和旗袍對於中日兩國服裝歷史的意義,以及二者對於中日兩國人民生活和文化意義
2國內(外)研究現狀
文獻綜述性質的,總結目前國內學者對於服裝與文化關系研究的文獻內容
3主要研究內容和創新點
此處略
4研究進度和安排
某月某日——某月某日做什麼(開題、初稿、二稿、定稿、答辯)
5參考文獻
此處略
這些都有了就行了,1000——3000字左右

Ⅳ 英美文化類論文開題報告

《圍城》中方鴻漸被家鄉中學校長邀請去學校演講,校長想必是個大有學問的,預先給他出了個演講題目《西洋文化在中國歷史上之影響及其檢討》,演講時卻因穿錯了衣服沒有帶演講稿,方鴻漸上了講台沒有摸到演講稿,驚慌的忘記了演講稿里都寫了什麼,情急之下暴露了思想真相,原來一腦子鴉片和梅毒。小說里這樣寫一個原因可能是小說整體就這風格,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就是這個題目本身並不容易說清楚,而是迴避了正面解釋這個問題。現在將這題目拿回來再來看,那麼錢鍾書原本對這問題究竟是怎麼認識的呢?這個問題的復雜性錢鍾書自然是知道的,他後半生百萬字的著述《管錐篇》,以及整部《圍城》其實都是在回答這個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按照常規的思路,一是要先回答什麼西方文化是什麼?再知道中國文化是什麼?這兩個問題沒有弄清楚或者理解不對路,那麼所得到的答案也肯定不對路。首先就來看看中國文化是什麼?不就是所謂的國學嗎?王小波在《我看國學》中說:「攏共就是人際關系裡那麼一點事,再加上後來的陰陽五行。這么多讀書人研究了兩千年,實在太過分。」。王小波基本是完全否定了國學的價值。王小波的想法典型,也很普遍。王小波是比較極端的,就是魯迅這樣極端的人說話也不敢把話說死,在《拿來主義》也只是談論鴉片可以治病的理論。《拿來主義》的道理自然是沒有錯的,不過其實是沒有什麼用的滑頭主義。

胡適的思想口頭上比較西化,他主張全面西化,但是他的學問卻相反是標準的國學,問題變得看起來有點奇怪,為什麼胡適主張全盤西化,而做的學問卻是國學呢?他自己可能也無法說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這也五四時期文人們一個普遍的現象,滿世界折騰一圈子,最終還是都抱起了古籍,就是魯迅也研究起中國小說史。王小波可以將話說死,說了痛快,看了舒服,因為他自己是不做文學問的。要做學問就避不開要談論這些東西,因為需要一個敘述的載體,當然可以更簡捷的認識問題,一句話色既是空,其他什麼都不說全世界都概括進去了。錢鍾書則比較高明他不明說,他不膚淺的做憤青。從《圍城》中的戲說,卻隱約可以看出他的傾向,他的內心或者說本能中有些抵制西方文化的情緒,但並不是明確的反對西方文化,一些問題實在是不可以定論。

象王小波這樣認識是比較痛快,但是一些事是沒有辦法痛快的。對於中國學人或者一般的學生,學本國歷史,就要比美國學生累太多,歷史比較長啊。一個美國歷史專家大概也要比中國歷史專家輕松很多。當然這是一個玩笑了,不過也是一種現實。但美國歷史也許變的非常細致,估計一個特別點的刑事案件就可以寫進歷史。在美國電影《國家寶藏》中,編劇能想出來的美國最重要的文物只是《獨立宣言》原件。有一個詞叫做博古通今,但是這話說著容易,做起來就困難了,什麼樣才能叫博古。誰要是能寫個《四庫全書通考》那他一定可以算是一個博古的人,這還是玩笑了,《四庫全書》現存的有79000卷,不要說寫個通考,就是看一偏,估計沒有成為一個博古的人,肯定就成了一個廢人。沒看過誰敢做評斷呢?誰敢象王小波那樣說呢?

王小波沒有直接說他喜歡西方文化,他說他喜歡法拉利,怎麼弄點銅絲繞吧饒吧,就能弄出電磁,太神奇了,換句話說他喜歡科學,這也是西方文化能對中國產生影響的最重要原因。科學和民主本來關系不大沒有直接的關系,極少有那種嚴謹的學術體系將這兩概念放一起研究的。「五四」時期用了兩個非常蹩腳的比喻:「德」先生和「塞」先生將這兩個概念聯系在一起,濃縮成西方文化的精華,被極力的倡導。民主對中國的影響首先不說,先說對文人的影響,卻教會了中國文人假裝沒有民主自由,為什麼可以假裝沒有自由呢?主要是因為對這個詞意思沒理解,所以只能假裝沒有。這個詞的對於社會學的意義也不去說,其實所謂民主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面子,所謂的人權也就是面子。有面子就是有民主了,就有人權了,要死要活的要的東西卻不知道到底在要什麼?面子和民主本質是一個東西,但是有人既想要民主,卻反對要面子,這顯然是沒有道理的。對科學的態度,聖人也是有態度的,孔子說「君子不肖小藝。」這個小藝的藝就是指科學。

中國西化最徹底的部分是教育制度,小孩子沒有多少民主思想所以對於教育的改革沒有多大意見。改變教育體制不象改組清政府那樣嚴重的涉及一些人的切實利益,所以非常謹慎,甚至弄的潭嗣同這樣的人,拋頭顱灑熱血,也沒改成。說是重視教育功在千秋,但幾千年傳統教育方式說扔就扔,扔的非常乾脆,也可以說是改革的不太謹慎。傳統教育是不是就真的那麼不值錢,原因是教育是功在千秋,反過來說就不是當務之急,改了就改了,應個景的事而已。那麼傳統教育和西化的教育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呢?傳統教育是從《五經四書》開始學起的。《五經四書》實際上是早期人類的思想,也就是說傳統教育的教育把教育對象作為人類來教育。用西方的思想來說,《五經四書》一類的書,被胡適等編寫成哲學史,成了大學以後甚至專業學者才去學的哲學。也就是說中國傳統啟蒙教育是從哲學教育開始的。而西式教育是反過來的,是從「小藝」開始的。西式教育實際的教育方向是將人向工具性的方向教育,而不是把將人教育成人。「五四」時期是一個思想非常活躍的時期,而這批人恰恰都是具有傳統教育的根基。而當這批人過去之後,就基本成了青黃不結的局面。完全的西式教育究竟教育出了什麼?啟蒙教育從哲學教育開始是不是真的是個錯誤?從哲學開始對一個人來講教育模式和方向將是開放的,發散的,而西式教育實際是閉合的。這對於呼籲什麼民主改革,以及教育改革的人來講,實際效果和他們的願望是相反的。傳統教育和西化教育的差別還可以做一個直觀的比較,在紅樓夢中十三四的小孩的情商和智商,是現在二十歲的大學生很難達到的。請你自問你在二十歲的時候,是不是有林黛玉十三歲時候的才情,你三十歲的時候人際交往能力是否達到薛寶釵十五歲時候的水準。你也許說那她們數理化是不行的,其實你要是和林黛玉現在是同學成績能比她好嗎?這種假設不可以實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情商和智商不高的人學什麼都不能學通透。《紅樓夢》中也許有虛構的成分,這個比較也許太特別不具有普遍性,至少可以看出讀《五經四書》的結果不是想像的那樣把人讀成書獃子。但這種現象也還是十分令人費解,唯一的解釋就是現在的西式教育將人教傻了。

探討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打筆墨官司很難說出個統一的結論,所以說點實在的中西文化的交鋒。一般歷史教科書里將太平天國運動定性為農民起義,這也沒有太大錯誤,不過這次農民起義和以前的農民起義是有不同之處的。主要是指導思想上實際是受到了基督教的影響,這種影響是變了型的,看起來不是純粹的基督教,但實際上正統的基督教是不可以用的,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這次起義的失敗的原因至今也還是眾說風雲,和歷史中的起義結局也不太一樣。每逢天下大亂的結果基本都是改朝換代。而太平天國卻奇跡般的被鎮壓了。曾國藩等人組織軍隊和太平天國對抗的理論依據並不是忠君愛國,而是太平天國以外來文化,侵蝕華夏文明,是為了維護華夏文明,具體的說就是維護儒家的道德理論體系,太平天國則實屬亂了綱常。太平天國的指導思想於儒家思想相比,首先就敗掉了。太平天國的思想不成熟不完善,只能得的一些盲目的跟從者。而曾國藩所匯聚實際是當時知識精英階層。湘軍將領們不乏深受殺身取義的儒家思想教育的人,而天平天國的理想基本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洪秀權就是為了過個皇帝癮,而當集團內部發生利益沖突時,沒有一套類似儒家思想成熟的行為准則來協調。其組織結構的渙散,實際是其倫理結構不穩定的結局。湘軍壯大以後,有人就慫恿曾國藩稱帝。湘軍很特別不是真正的清政府的政府軍,其最初的建制實際是民團。這種情況在以往的歷史中就成了軍閥割據。曾國藩的處境類似曹操,至少可以割據一方。那麼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平定太平天國以後,反而是自己大規模的裁軍,曾國藩恪守儒家的行為准則,他完善了個人的行為操守。相反如果他稱帝,他則成了國賊。曾國藩是儒家思想平天下的典範,這種思想的完善直到清代才有人真正的完成。而在以前基本是被「成者為王,敗者為賊」的偽儒家思想所左右。

Ⅵ 通過中美傳統節日看其文化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畢業論文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科專業應考者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專它是屬應考者的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某一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

Ⅶ 求日本貓文化的日語論文 開題報告

我也是日語專業的這個可以給你意見

Ⅷ 論中日飲食文化差異的日語論文 開題報告

日語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中日飲食文化の相違について
課題を研究する目的:中國と日本は隣國ですから、多くの習慣や文化が近いと思う。でも、位置、歴史的な背景と宗教思想の差別によって、両國文化の多く方面に區別がはっきりに見える。ここで両國の飲食文化の比較を通じて、両國飲食の共通性と差別性を探索したい。そして両國人民の思想の上の差別を調べたい。
課題を研究する內容:
一飲食自身の比較
1 料理の食材
2 調理法
3食べ方の違い
ニ飲食観の相違
1飲食観の形成
2飲食観の原因
三結論
方法:
比較研究ほ法
文獻研究法
分析法
資料:
[1] 譚玲著.『飲食文化対比』[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2001.5-20
[2] 胡智鋒.『日中飲食発展史』[J]. 北京. 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9,4:1-10
[3] 張惠臨著.『日本と中國の食文化』[M]. 山西: 山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36-39
[4]蔡毅編,《日本における中國伝統文化》[M],勉誠出版社,2002
[5] 高宮和彥著,《色から見た食品のサイエンス》[M],紀伊國屋書店,2004
[6] 張競著,《中華料理の文化史》[M],築摩書房,1997

[7] 芳賀登、石川寛子編.「日本の食文化」[M]. 雄山閣出版社,1998
[8] 賈蕙萱著. 《中日飲食文化比較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