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剪輯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剪輯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8 03:05:43

❶ 淺析影視作品的剪輯點畢業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抄相似、語氣一致襲,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❷ 怎麼在網上下載視頻然後把不需要的部分剪切掉

找的話我不好找到你的要求。
但是剪輯的話,你可以用QQ影音,右下角有個圖標就是干這個的。簡單快捷,你試試吧

❸ 論文的開題報告

我畢業的是《論網路編輯的規律》
裡面內容都是抄的,應該對你有用!!

論網路新聞編輯規律
——兼析網路新聞受眾的多元需求

欒 軼 玫

中、英文摘要

二、前 言: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維度

第二部分:理論基點——網路傳播特點與網路新聞編輯基本規律

第三部分: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第四部分: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第五部分: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結束語:

八、索引與參考書目:

論文:(以下為索引鏈接列表)

題目:《論網路新聞編輯規律——兼析網路新聞受眾的多元需求》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維度;

二、網路傳播特點與網路新聞編輯基本規律

1、 網路傳播的特點;

2、 開放式——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

三、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網路受眾的多元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定位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2、 網路新聞編輯功能分析與受眾心理的引導;

3、 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多層次需求的滿足;

四、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定義、內容;

2、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功能分析與受眾需求的滿足;

3、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特點;

五、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內容研究與對受眾的「迎合」與「引導」;

2、 網路新聞編輯形式研究與有效傳通局面的形成;

3、 網路新聞編輯中的特殊手段;

網路媒體——這一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現的全新媒體,被人們稱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它的出現給傳播領域帶來全方位的深刻變革。一個全新的媒體、一個全新的傳播領域正吸引著學界對它的深入研究。 「網路新聞編輯學」是網路傳播學眾多研究內容中的一個重要且實用的方面。本文選取它作為研究的主題, 以受眾的多元需求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文中的所有考察都與受眾密切相聯。

本文從三個層面: 「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的多元需求」、 「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受眾的多元需求」、 「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分類研究。提出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編輯思想;指出「『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此外,本文還從「網路新聞策劃的內容」、「網路新聞策劃的功能」、「網路新聞策劃的特點」等幾方面入手,探討了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策劃中的「度」的把握的問題;本文微觀方面,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內容建構」、「形式呈現」兩方面現狀的考察,提出相應的內容與形式的良性建構標准。

主題詞: 網路新聞編輯規律、編輯思想、編輯策劃、編輯實務、開放式、受眾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Media after Press, Radio and TV and now leading a widerange revolution in mas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new form of media and the new sector. Internet News Ed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taring from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udience.

The article takes three points of views to carry out its classified studies: a) a ma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Principles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b) an intermediateview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plann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and c) a mi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editing practice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fullcoverage, wholesociety coverage, entireaudience coverage and alltime coverag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since boundlessness is the basic law in editing news accessing internet. Furthermore, studies are given to the functioning control of economic role in Internet News Editing in respects of the conten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internet news planning. The standards of welldesigned and wellwritten new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icrostudies given to contents structuring and page layout.

Key Words: Basic Law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Editing Principles, Editing Planning, Editing Practice, Boundlessness, Demands of Audience

網路傳播是一個全新的傳播模式,基於「技術」而生的網路特點賦予網路傳播一些全新面貌,對網路傳媒這樣一個「嶄新的、上升的」媒體進行研究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本文在網路傳播學眾多的研究方向中,選取其中一個方面——「網路新聞編輯學」作為研究主題; 在眾多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中,選取目前網路傳播研究中選用較少的心理學視角,從受眾的多元需求出發,探索網路新聞編輯規律。

為了全方位反映「網路新聞編輯學」的各個方面,本文從三個層面: 「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的多元需求」、「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受眾的多元需求」、「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分類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研究」、注重「傳受雙方『良與不良』的互動研究」、注重「傳播理論與新聞實例相結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過對網路傳播特點的深入分析,提出「『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這一論點。文中各個部分的論述都是基於對這一基本規律認識的基礎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討網路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編輯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研究是網路編輯研究中一個嶄新的領域,學界目前對這一命題的研究還顯不足。文中從「網路新聞策劃的內容」、「網路新聞策劃的功能」、「網路新聞策劃的特點」等幾方面展開論述。 特別注意到了「經濟功能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要求與影響」、「網路新聞策劃中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雙收益?」「網路新聞策劃的特殊形式」等問題,嘗試通過粗淺的論述探索「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編輯策劃中『度』的把握」這一命題。

本文第五部分將研究聚焦於「網路新聞編輯實務」這一微觀層面,通過對「網路新聞內容媚俗化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 「網路新聞編輯內容建構標准與規律」;通過對「網路新聞形式呈現方面不良現狀」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 「網路新聞編輯形式呈現標准與規律」。文中還首次提出了一些基於技術而形成的網路新聞編輯中的特殊手段——「郵發之最 / 閱讀之最新聞之上的新聞」、「推銷內容」等。

研究過程中,注重「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研究」、注重「傳受雙方『良與不良』的互動研究」、注重「傳播理論與新聞實例相結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維度
一、問題的提出:

本文論題的選定與論述的確立基於這樣一個現實層面:自1995年網際網路在全世界出現,此後數以萬千計的大小網站雨後春筍般地成長、發展。盡管各網站主營內容、經營模式紛繁復雜,但是提供信息與服務幾乎是所有網站共同的目標。在這期間,誕生了一個全新的職業:網路新聞編輯——以向受眾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務為工作任務的全新職業。伴隨著新興事物而來,學術領域可能更為關心「受眾的需求對網路新聞編輯工作的影響」以及「受眾的需求在網路新聞編輯過程中的具體體現」這一命題。具體來講,就是要求學界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以下問題展開研究:「什麼樣的信息及服務是受眾關心的?怎樣提供這些信息與服務被證明是有效的?有沒有一些切實可循的標准可供參考?網路新聞編輯應涉及和不應涉及的領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廣度是怎樣的?網路新聞編輯過程中所涉及的受眾、傳者(編輯)、傳播技術、信息等諸要素之間是何種關系?如何在它們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研究網路新聞編輯——這一網路傳播中的重要內容,源於現實的需要與緊迫性:

網路傳播是一個全新的事物。 對於整個互聯網來說,它至今仍然處於兒童期(從

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對於傳統媒體來講,缺乏經驗的累積與規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猶如空白的紙張,充滿著待墾的誘惑。

二、網路傳播是一個上升的領域。 全新充滿著懸疑,而「上升趨勢」則意味著研究更有價值。不論從全球還是我國范圍來看,整個網路事業仍然處在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網民數量連月增加、網頁內容不斷翻新、網路普及范圍日益深廣。這一切都說明,對於網路傳播的研究有前瞻與實際意義。

三、網路傳播的研究依然不足。 相較於傳統媒體,對於網路傳播這樣一個全新領域,國內外的研究都比較薄弱。台灣學者在1997年曾經做過一項對「全球資訊網傳播學術資源」的研究,他們利用關鍵詞查詢「與大眾傳播相關的網站」,在亞太地區共找到56個中英文傳播研究和教育網站,其中台灣有38個,澳大利亞有9個,香港有3個,新加坡2個,日本2個,泰國1個,紐西蘭1個。至於中國大陸則未找到任何網站。(參見:雷躍捷、辛欣著《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16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雖然到目前國內也有了類似「中國傳播學評論」的傳播學術網站,但關於網路傳播的學術研究與日益增多的網路傳播現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方面依然顯得不足。

心理學視角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有自身優勢與獨特性。 本文在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時選擇心理學視角,從受眾多方需求的角度審視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在論述中,更為關注受眾需求的多樣性特徵、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機制、以及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在滿足受眾需求方面的「足」與「不足」 等問題。

我們知道,技術賦予網路的交互特徵,使得傳、受者的心理互動較之傳統媒體而言更為經常更為深入,而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深刻影響著網路傳播過程的各個方面,因此,從這一視角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更易貼近與深入問題的實質。從另一方面來講,目前學界對於網路傳播的研究仍較多地停留在宏觀層面的理論探討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討第四媒體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2)探討第四媒體與傳播新聞傳媒的關系;3)探討新聞媒體網路的建設與經營;4)對國內外網路法規的評介;5)調查新聞從業人員使用網路的狀況。」(參見《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16頁)而對於微觀層面,比方說用心理學視角、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網路傳播實務進行的研究還不是很多。本文則試圖從這一角度進行一些學理意義的嘗試性探討。

由於技術的密切介入,與傳統新聞編輯不同,網路新聞編輯從誕生之日起就決定著它的內容、趨勢等都將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術的影響,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將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將影響網路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與方式方法。這種影響可能表現為漸進式,也可能表現為瞬間突破性。正是技術的深度介入,使得網路新聞編輯工作表現為更多的動態性、開放性。因此,對它的研究也必然應該選取動態、多維、開放的視角。

二、研究的維度:

傳統意義上的編輯研究一般關注報道方針、報道策劃、報道實務等三方面。這三方面立體地構成了編輯學的全部內容。 網路新聞編輯雖然是一門全新課題,但對它的研究依然離不開上述三個層面的內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維度的選擇上採用了傳統編輯學的方法,從宏觀網路新聞編輯思想、中觀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微觀——網路新聞編輯實務三個層面進行研究。

宏觀——網路新聞編輯思想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本文將「編輯思想」做為論述的一個重要方面,除了「編輯思想」是傳統編輯學研究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網路傳播過程中,「編輯思想」一度被人忽視或者說從來被人重視不夠,這或許由於網路傳播的「技術決定論」或許是「傳播主體多元化」導致的網路編輯工作的「唯技術」或「人人皆為傳者,無需編輯」的現實傾向;而對網路編輯工作理解上的錯覺與誤讀已經並且還在給現時的網路編輯工作帶來不利影響。正本清源——從源頭上的重新認識將有助於網路新聞編輯具體操作的良性發展。本文從「更好地滿足受眾多樣性需求」出發,提出「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著重強調了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的對歷史、對社會、對受眾的全面負責態度。

中觀——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長期以來,對於編輯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策劃的研究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近些年來,隨著媒介產業化進程,這一問題又重新進入學術研究的視野。毫無疑問,對於網路新聞編輯研究來講,網路新聞策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網路新聞策劃的目標是為了讓自己的新聞產品能被更多的受眾接受、喜愛,因此,對於它的研究一定是基於對受眾的心理特點、多元需求仔細分析基礎之上的。

網路新聞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立於媒介產業化的前沿,較傳統媒體而言,它帶有更強的商品屬性、經濟功能。這使得網路新聞策劃在功能與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本文試圖探討「經濟功能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要求與影響」、「網路新聞策劃中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雙收益?」「網路新聞策劃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問題。目的就是嘗試通過粗淺的論述探索「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編輯策劃中『度』的把握」這一命題。

微觀——網路新聞編輯實務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對宏觀編輯思想與中觀編輯策劃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網路新聞編輯工作應有的一種寬廣視界與胸懷,它們是隱性的、穩定的,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常態。而具體到「每篇稿件的選擇、每個網頁的建構、每條鏈接的設計」這些屬於編輯實務方面的具體編輯工作,則更多表現為顯性的、動態的、受眾能夠直接感受到的編輯成果。因此,對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現實指導性。

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內容選擇方面的「長與短」、「新與舊」、「軟與硬」、「深與淺」「真與假」、「原創與整合」的研究;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形式呈現方面的「網頁空間」、「信息編排」「版面色彩」「導航結構」的研究;通過對基於網路技術而形成的特殊編排手段——「新聞之上的新聞」、「推銷內容的編輯手段」等等專題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回答「什麼是受眾討厭的?」「什麼是受眾喜歡的?」、「如何滿足並提升受眾的喜好?」等一系列問題。 從而為傳受良性互動與網路新聞的高效傳播找到實現途徑。

網路新聞以網路為傳播平台。一方面,網路傳播的特點勢必影響著網路新聞編采特點;另一方面,網路新聞在編采過程中也要時時刻刻注重網路傳播的特點,只有這樣網路新聞才能更好地發揚技術帶來的優勢,才能有別於傳統媒體的新聞形式,有獨立存在的理由與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本部分將通過對網路傳播特點的分析、以及網路編輯與傳統媒體編輯工作的對比研究,探索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開放式規律。以下各部分的論述都將建立於這一基本規律之上。

一 、 網路傳播特點分析

關於網路傳播的特點,目前存在多種解說。

例如:有將網路媒體特點歸結為:1)超越時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體;4)交互性;5)小眾化(實質上強調的是個性化服務);(參見:張海鷹、騰謙編著《網路傳播概論》第77頁----第80頁,復旦大學出版社)有將網路傳播特點歸結為:1)傳播主體多元化;2)傳播方式多媒體;3)傳播關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個人化和主動化;5)信息傳播的快捷性;6)傳播內容的廣泛性;7)傳播環境的全球化;(參見:雷躍捷、辛欣主編《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54頁---第70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還有將網路傳播特點歸結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時性;4)超文本信息檢索方式;5)媒體個人化;(參見:《網路季風叢書:人人都是國王》,山東文藝出版社)

將散見於各報章、論著中的表述歸結起來,盡管各方表述在選取詞彙與著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網路傳播的基本特點方面,大家還是有一定的共識。簡言之,就是普遍承認網路傳播在如下方面擁有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特點:交互性、海量性、多媒體、即時性、個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傳統媒體將信息單向傳遞給受眾,網路傳播則提供一種雙向傳輸的信息渠道。用「邏輯拓樸結構」(它是描述不同網路系統中信息傳輸邏輯過程的方法)分析,傳統媒體的邏輯拓樸結構是星型結構,即中心製作,四面傳輸。其特點是1)中心節點:報社、電台、電視台是傳播中的唯一信息來源;2)單向流動:信息由信息源向終端點「受者」流動;3)終端點彼此孤立,沒有聯系;4)中心節點批量復制同樣信息,單向傳諸終端點。這種結構使得傳統媒體基本上只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什麼樣的信息,受眾只能照單全收,形成了「我傳你受」的傳播定勢。網路媒體基於完全不同的一個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網路傳播的邏輯拓樸結構是環形分布式的,其特點為:1)拓樸結構中無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可向其他節點發送信息成為信息源;2)雙向流動:任何節點都可以向發送信息的節點傳回反饋信息;3)網路各節點之間不是孤立的,任意兩點可以通過網路進行雙向信息交流;4)任意兩點間的交流路徑不只一條。採用這種邏輯拓樸結構的網路傳播本身就具有雙向交流的特點,這使得傳受雙方較之傳統媒體而言,雙向交流的發生更為經常也更為深入。(參見:雷躍捷、辛欣主編《網路新聞傳播概論》,北京廣播學院)

2)海量性:網際網路將全世界的計算機和計算機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資料庫。世界上任一時間任一地點發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為網路的信息被廣泛傳播。與傳統媒體相比,由於它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它可以逃脫報紙版面、廣播電視固定時段、節目容量等諸多限制。技術創造的電腦網路時空,幾乎可以將全世界的新聞信息全部包攬;此外,由於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為信息源」——使得網路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斷;其次,由於資料庫的存在,得以縱向保存歷史新聞信息,正是信息集納的廣度與深度形成了網路傳播的海量特點。

3)多媒體:報紙通過紙質媒介利用文字和圖片傳遞新聞,廣播以聲音發送信息,電視藉助聲畫播放節目。網路媒體則兼容了文字、圖表(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現信息、發送信息。網路傳播的多媒體特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種傳播形式的「兼容並包」,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手段。受眾也有了眾多的自由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有字無聲、有聲有像、圖文並茂等多種形式,各種感官得以充分調動。

4)即時性:報紙使用紙質媒介傳遞信息,傳遞速度受制於交通手段和零售環節;廣播電視採用無線電磁信號的形式,由於受到信號傳輸覆蓋面的限制,傳輸范圍之外的地方還需其他手段幫助來獲得信號,增加環節會大大影響傳播速度; 網路新聞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訊線路,光纖傳遞數字信號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瞬間可達世界上任何地方,從而在技術環節上保證了網路新聞傳播的即時特點。此外,傳統媒介需要製作周期,有截稿時間的限制。而網路新聞傳播則不受此限,新聞稿件可以隨到隨發,24小時不間斷發稿,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所發生的一切。

5)個人化: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眾傳媒應該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收個人化信息和娛樂的系統」。網路傳播的個人化特徵非常明顯,技術帶來的優勢可以使得受眾從容地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在各類資料庫中「各取所需」;受眾還可以自由的選擇信息接收的時間、地點以及媒介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作為網路傳播另一端的傳者也可用一種「信息推送技術」,根據用戶的需求為他推送信息的專門化服務。信息的傳播在網路中顯得個性張揚、特色鮮明。

6)超文本:與傳統媒體不同,網路傳播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超文本,與用字元串來表達,以線性形式進行組織的傳統文本信息的處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元,而是以結點(Node)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一個結點是一個「信息塊」,結點內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或其組合;它的信息在組織上採用網狀結構,結點間通過關系鏈加以鏈接,從而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路。它對信息的存儲可以按照交叉聯想的方式,從一處迅速跳到另一處,打破了原文本系統只能按順序、線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靈活的檢索。超文本賦予網路傳播許多優勢,比如說,形成網狀的復雜信息結構,系統能按不同查詢條件鏈接,從而使網路傳播擁有強大的檢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編輯功能,可以進行多窗口編輯,使得網路編輯可以方便地容納更多元素。

二、 開放式——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

對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諸如宏觀的「把關」、「發言」以及微觀的「文稿(聲像)通順」、「節(欄)目整體感強」等編輯規律外,它們還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說,報紙編輯突出「版面和諧」,廣播編輯強調「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電視編輯則非常重視「聲畫合一」。正是這些特性構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編輯規律,那麼網路新聞編輯的根本特點、基本規律是什麼呢?

網路是一個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納報紙、廣播、電視的所有的傳播功能,因此,可以說,在網路新聞編輯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網路報紙)則要重視「版面和諧」、偏向聲音(如網路廣播)則要重視「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偏向聲像(如網上電視)則要重視「聲畫合一」。從這一角度講,網路新聞編輯要遵循傳統媒介編輯的所有規律。但是它有沒有自己的規律呢?有沒有自己區別與他者而獨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規律呢?

本文認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現,更深入研究網路新聞編輯,我們發現「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是滲透到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各個環節中的一條主線,它是網路新聞編輯區別於他類媒體編輯工作的一個基本特點。

網際網路實質上是一個時空開放的網路空間。正是這種「時間與空間上的最大限度開放」賦予網路傳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時性、多媒體、個人化、超文本」等眾多特徵。通過對網路的這些傳播特徵深入分析,不難發現「開放式」是它們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筆者以為,如同報紙的「版面和諧」、廣播的「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電視的「聲畫合一」等為上述媒體的基本編輯規律一樣,「開放式」規律是網路媒體的基本規律。

這里指出的「開放式」包含三個層面:時間層面的開放、空間層面的開放、技術層面的開放。下面我們依次對網路傳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時性、多媒體、個人化、超文本」6大特徵進行分析:以此論證 「開放式」規律是網路媒體的基本規律這一命題。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對一人、一人對多人、多人對一人、多人對多人」的傳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時間層面、空間層面上的開放性帶來的。時空開放,從而可以實現「此時與彼時、此地與彼地、此人與彼人」的共時或異時、同地或異地傳播,時空的開放賦予傳播更多的深度與廣度。

2)海量性:海量性特徵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其一、網路傳播實現了地域上的全球覆蓋(這是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的);其二、網路傳播實現了信息的海量存儲(這是時間上與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的——網路傳播可以橫向容納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資料庫可以縱向容納歷史信息);其三、網路傳播中信息存儲的質的多樣性(網路傳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存儲,這是技術開放性帶來的結果)

3)即時性:得益於技術帶來的優勢,網際網路可以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因素的限制,實現信息的「瞬間」傳輸,傳播速度快、時效強。時間上的開放性是新聞即時傳播的前提與保證;此外,每一個網民都是一個新聞線索提供者,也是新聞發布者。「地球上沒有一家報社、廣播公司或電視機構有實力把他們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區,去應付突發事件」 (參見:網路季風叢書---《人人都是國王》----山東文藝出版社), 從這個意義上講,網路傳播即時性的前提正是在於「空間上的開放性」。

4)多媒體:網路傳播實現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手段組合的多媒體傳播,這正是技術開放性帶來的直接成果。技術的開放增強了網路本身的容納力,技術的開放延伸並調動了人類的各個感覺系統。

5)個人化:個人化特點意味著受眾「可以自由地選時收看」(時間上的開放性)、「可以自由地選擇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內容」(時空上的開放性)、「可以自由地選擇接收模式(有聲有像或有聲無像或圖文並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組合)」(技術上的開放性)。正是時間、空間、技術上的開放性使得「個人報紙」、「我的新聞」等個人

❹ 以淺談剪紙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與應用為題寫個開題報告 價錢可談

你好,私聊喔
幫好

❺ 我要寫一篇《飄》中女主角的性格分析的論文,開題報告怎麼寫啊還有就是有哪些書可以參考啊急急急

研究動態:西方女性主義是與革命相伴而行的,兩次腦殘星主義的浪潮推動了西方女性主義版理論的發展權,女性解放進程又促使女性主義超越單純的政治行為,走向理性思考,投入與學術的結合,產生了大量的婦女學綜合研究成果和多流派的女性主義理論,女性主義者將理論再投入時間,進一步深化女性主義學術與政治。因此,社會革命、理論反思、回歸實踐是西方女性主義的一般模式,而通過社會革命發展為獨立的由女領導和為主題的女權運動、並注重理性建樹是西方女性主義的特點。
選題意義開拓了人們的視野,對以後的社會以及政治思想提供了新的認知角度。為人權的進步、婦女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兩性關系、家庭關系、社會關系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❻ 求「數字化校園的規劃與建設」開題報告

應該先是 1摘要吧(你從資料上找來的)
2提出你的觀點,問題
網上找的:

前 言:

第一部分:問題的提出和研究的維度

第二部分:理論基點——網路傳播特點與網路新聞編輯基本規律

第三部分: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第四部分: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第五部分: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結束語:

八、索引與參考書目:

論文:(以下為索引鏈接列表)

題目:《論網路新聞編輯規律——兼析網路新聞受眾的多元需求》

一、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維度;

二、網路傳播特點與網路新聞編輯基本規律

1、 網路傳播的特點;

2、 開放式——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

三、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網路受眾的多元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定位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2、 網路新聞編輯功能分析與受眾心理的引導;

3、 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多層次需求的滿足;

四、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定義、內容;

2、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功能分析與受眾需求的滿足;

3、 網路新聞編輯策劃的特點;

五、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網路新聞受眾的需求;

1、 網路新聞編輯內容研究與對受眾的「迎合」與「引導」;

2、 網路新聞編輯形式研究與有效傳通局面的形成;

3、 網路新聞編輯中的特殊手段;

網路媒體——這一二十世紀最後幾年才出現的全新媒體,被人們稱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它的出現給傳播領域帶來全方位的深刻變革。一個全新的媒體、一個全新的傳播領域正吸引著學界對它的深入研究。 「網路新聞編輯學」是網路傳播學眾多研究內容中的一個重要且實用的方面。本文選取它作為研究的主題, 以受眾的多元需求作為研究的出發點,文中的所有考察都與受眾密切相聯。

本文從三個層面: 「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的多元需求」、 「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受眾的多元需求」、 「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分類研究。提出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編輯思想;指出「『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此外,本文還從「網路新聞策劃的內容」、「網路新聞策劃的功能」、「網路新聞策劃的特點」等幾方面入手,探討了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策劃中的「度」的把握的問題;本文微觀方面,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內容建構」、「形式呈現」兩方面現狀的考察,提出相應的內容與形式的良性建構標准。

主題詞: 網路新聞編輯規律、編輯思想、編輯策劃、編輯實務、開放式、受眾的需求

Abstract

Emerging in the last decade of 20th Century, INTERNET is regarded as the Fourth Media after Press, Radio and TV and now leading a widerange revolution in mass communication. More and more studies and research works concentrate on the new form of media and the new sector. Internet News Edi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practical aspects of the studies. Staring from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audience.

The article takes three points of views to carry out its classified studies: a) a ma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Principles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b) an intermediateview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planning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and c) a micro study which focus on internet news editing practice and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audience.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ical fullcoverage, wholesociety coverage, entireaudience coverage and alltime coverag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ternet News Editing since boundlessness is the basic law in editing news accessing internet. Furthermore, studies are given to the functioning control of economic role in Internet News Editing in respects of the contents,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relating to internet news planning. The standards of welldesigned and wellwritten news are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through microstudies given to contents structuring and page layout.

Key Words: Basic Law of Internet News Editing, Editing Principles, Editing Planning, Editing Practice, Boundlessness, Demands of Audience

網路傳播是一個全新的傳播模式,基於「技術」而生的網路特點賦予網路傳播一些全新面貌,對網路傳媒這樣一個「嶄新的、上升的」媒體進行研究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本文在網路傳播學眾多的研究方向中,選取其中一個方面——「網路新聞編輯學」作為研究主題; 在眾多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視角中,選取目前網路傳播研究中選用較少的心理學視角,從受眾的多元需求出發,探索網路新聞編輯規律。

為了全方位反映「網路新聞編輯學」的各個方面,本文從三個層面: 「宏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與受眾的多元需求」、「中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策劃與受眾的多元需求」、「微觀視角——網路新聞編輯實務與受眾的多元需求」進行分類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注重「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研究」、注重「傳受雙方『良與不良』的互動研究」、注重「傳播理論與新聞實例相結合的研究」。

本文第二部分,通過對網路傳播特點的深入分析,提出「『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這一論點。文中各個部分的論述都是基於對這一基本規律認識的基礎之上的。

本文第三部分用了大量篇幅探討網路新聞編輯工作中「編輯思想」的重要作用,提出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編輯思想」。

本文第四部分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研究是網路編輯研究中一個嶄新的領域,學界目前對這一命題的研究還顯不足。文中從「網路新聞策劃的內容」、「網路新聞策劃的功能」、「網路新聞策劃的特點」等幾方面展開論述。 特別注意到了「經濟功能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要求與影響」、「網路新聞策劃中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雙收益?」「網路新聞策劃的特殊形式」等問題,嘗試通過粗淺的論述探索「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編輯策劃中『度』的把握」這一命題。

本文第五部分將研究聚焦於「網路新聞編輯實務」這一微觀層面,通過對「網路新聞內容媚俗化傾向」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 「網路新聞編輯內容建構標准與規律」;通過對「網路新聞形式呈現方面不良現狀」的分析,提出了相應的 「網路新聞編輯形式呈現標准與規律」。文中還首次提出了一些基於技術而形成的網路新聞編輯中的特殊手段——「郵發之最 / 閱讀之最新聞之上的新聞」、「推銷內容」等。

研究過程中,注重「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比較研究」、注重「傳受雙方『良與不良』的互動研究」、注重「傳播理論與新聞實例相結合的研究」。

第一部分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的維度
一、問題的提出:

本文論題的選定與論述的確立基於這樣一個現實層面:自1995年網際網路在全世界出現,此後數以萬千計的大小網站雨後春筍般地成長、發展。盡管各網站主營內容、經營模式紛繁復雜,但是提供信息與服務幾乎是所有網站共同的目標。在這期間,誕生了一個全新的職業:網路新聞編輯——以向受眾提供信息及信息服務為工作任務的全新職業。伴隨著新興事物而來,學術領域可能更為關心「受眾的需求對網路新聞編輯工作的影響」以及「受眾的需求在網路新聞編輯過程中的具體體現」這一命題。具體來講,就是要求學界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以下問題展開研究:「什麼樣的信息及服務是受眾關心的?怎樣提供這些信息與服務被證明是有效的?有沒有一些切實可循的標准可供參考?網路新聞編輯應涉及和不應涉及的領域是哪些?涉及的深度、廣度是怎樣的?網路新聞編輯過程中所涉及的受眾、傳者(編輯)、傳播技術、信息等諸要素之間是何種關系?如何在它們之間形成一種良性互動?

研究網路新聞編輯——這一網路傳播中的重要內容,源於現實的需要與緊迫性:

網路傳播是一個全新的事物。 對於整個互聯網來說,它至今仍然處於兒童期(從

1995年到今天,不足6年),相對於傳統媒體來講,缺乏經驗的累積與規律的探索。全新的事物猶如空白的紙張,充滿著待墾的誘惑。

二、網路傳播是一個上升的領域。 全新充滿著懸疑,而「上升趨勢」則意味著研究更有價值。不論從全球還是我國范圍來看,整個網路事業仍然處在一個迅速發展的階段,網民數量連月增加、網頁內容不斷翻新、網路普及范圍日益深廣。這一切都說明,對於網路傳播的研究有前瞻與實際意義。

三、網路傳播的研究依然不足。 相較於傳統媒體,對於網路傳播這樣一個全新領域,國內外的研究都比較薄弱。台灣學者在1997年曾經做過一項對「全球資訊網傳播學術資源」的研究,他們利用關鍵詞查詢「與大眾傳播相關的網站」,在亞太地區共找到56個中英文傳播研究和教育網站,其中台灣有38個,澳大利亞有9個,香港有3個,新加坡2個,日本2個,泰國1個,紐西蘭1個。至於中國大陸則未找到任何網站。(參見:雷躍捷、辛欣著《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16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雖然到目前國內也有了類似「中國傳播學評論」的傳播學術網站,但關於網路傳播的學術研究與日益增多的網路傳播現象相比,在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方面依然顯得不足。

心理學視角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有自身優勢與獨特性。 本文在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時選擇心理學視角,從受眾多方需求的角度審視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在論述中,更為關注受眾需求的多樣性特徵、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機制、以及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在滿足受眾需求方面的「足」與「不足」 等問題。

我們知道,技術賦予網路的交互特徵,使得傳、受者的心理互動較之傳統媒體而言更為經常更為深入,而傳受者的心理互動深刻影響著網路傳播過程的各個方面,因此,從這一視角研究網路新聞編輯規律更易貼近與深入問題的實質。從另一方面來講,目前學界對於網路傳播的研究仍較多地停留在宏觀層面的理論探討上,例如: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探討第四媒體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2)探討第四媒體與傳播新聞傳媒的關系;3)探討新聞媒體網路的建設與經營;4)對國內外網路法規的評介;5)調查新聞從業人員使用網路的狀況。」(參見《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16頁)而對於微觀層面,比方說用心理學視角、從受眾需求的角度對網路傳播實務進行的研究還不是很多。本文則試圖從這一角度進行一些學理意義的嘗試性探討。

由於技術的密切介入,與傳統新聞編輯不同,網路新聞編輯從誕生之日起就決定著它的內容、趨勢等都將更多也更密切地受到技術的影響,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將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展變化,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將影響網路新聞編輯工作的內容與方式方法。這種影響可能表現為漸進式,也可能表現為瞬間突破性。正是技術的深度介入,使得網路新聞編輯工作表現為更多的動態性、開放性。因此,對它的研究也必然應該選取動態、多維、開放的視角。

二、研究的維度:

傳統意義上的編輯研究一般關注報道方針、報道策劃、報道實務等三方面。這三方面立體地構成了編輯學的全部內容。 網路新聞編輯雖然是一門全新課題,但對它的研究依然離不開上述三個層面的內容。因此,本文在研究維度的選擇上採用了傳統編輯學的方法,從宏觀網路新聞編輯思想、中觀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微觀——網路新聞編輯實務三個層面進行研究。

宏觀——網路新聞編輯思想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本文將「編輯思想」做為論述的一個重要方面,除了「編輯思想」是傳統編輯學研究的一個方面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在網路傳播過程中,「編輯思想」一度被人忽視或者說從來被人重視不夠,這或許由於網路傳播的「技術決定論」或許是「傳播主體多元化」導致的網路編輯工作的「唯技術」或「人人皆為傳者,無需編輯」的現實傾向;而對網路編輯工作理解上的錯覺與誤讀已經並且還在給現時的網路編輯工作帶來不利影響。正本清源——從源頭上的重新認識將有助於網路新聞編輯具體操作的良性發展。本文從「更好地滿足受眾多樣性需求」出發,提出「全歷史、全社會、全受眾、全天候」的網路新聞編輯思想,著重強調了網路新聞編輯應該具有的對歷史、對社會、對受眾的全面負責態度。

中觀——網路新聞編輯策劃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長期以來,對於編輯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策劃的研究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近些年來,隨著媒介產業化進程,這一問題又重新進入學術研究的視野。毫無疑問,對於網路新聞編輯研究來講,網路新聞策劃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網路新聞策劃的目標是為了讓自己的新聞產品能被更多的受眾接受、喜愛,因此,對於它的研究一定是基於對受眾的心理特點、多元需求仔細分析基礎之上的。

網路新聞從誕生之日起,就始終立於媒介產業化的前沿,較傳統媒體而言,它帶有更強的商品屬性、經濟功能。這使得網路新聞策劃在功能與模式上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本文試圖探討「經濟功能對於網路新聞策劃的要求與影響」、「網路新聞策劃中如何實現經濟與社會雙收益?」「網路新聞策劃的特殊形式」等等一系列問題。目的就是嘗試通過粗淺的論述探索「經濟功能在網路新聞編輯策劃中『度』的把握」這一命題。

微觀——網路新聞編輯實務和受眾的多元需求:

對宏觀編輯思想與中觀編輯策劃的研究,目的是勾勒出網路新聞編輯工作應有的一種寬廣視界與胸懷,它們是隱性的、穩定的,更多的表現為一種常態。而具體到「每篇稿件的選擇、每個網頁的建構、每條鏈接的設計」這些屬於編輯實務方面的具體編輯工作,則更多表現為顯性的、動態的、受眾能夠直接感受到的編輯成果。因此,對它的深入研究最具現實指導性。

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內容選擇方面的「長與短」、「新與舊」、「軟與硬」、「深與淺」「真與假」、「原創與整合」的研究;通過對網路新聞編輯形式呈現方面的「網頁空間」、「信息編排」「版面色彩」「導航結構」的研究;通過對基於網路技術而形成的特殊編排手段——「新聞之上的新聞」、「推銷內容的編輯手段」等等專題的研究,有助於更好地回答「什麼是受眾討厭的?」「什麼是受眾喜歡的?」、「如何滿足並提升受眾的喜好?」等一系列問題。 從而為傳受良性互動與網路新聞的高效傳播找到實現途徑。

網路新聞以網路為傳播平台。一方面,網路傳播的特點勢必影響著網路新聞編采特點;另一方面,網路新聞在編采過程中也要時時刻刻注重網路傳播的特點,只有這樣網路新聞才能更好地發揚技術帶來的優勢,才能有別於傳統媒體的新聞形式,有獨立存在的理由與持續發展的可能性。

本部分將通過對網路傳播特點的分析、以及網路編輯與傳統媒體編輯工作的對比研究,探索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開放式規律。以下各部分的論述都將建立於這一基本規律之上。

一 、 網路傳播特點分析

關於網路傳播的特點,目前存在多種解說。

例如:有將網路媒體特點歸結為:1)超越時空限制;2)海量信息;3)多媒體;4)交互性;5)小眾化(實質上強調的是個性化服務);(參見:張海鷹、騰謙編著《網路傳播概論》第77頁----第80頁,復旦大學出版社)有將網路傳播特點歸結為:1)傳播主體多元化;2)傳播方式多媒體;3)傳播關系的交互性;4)信息接收的個人化和主動化;5)信息傳播的快捷性;6)傳播內容的廣泛性;7)傳播環境的全球化;(參見:雷躍捷、辛欣主編《網路新聞傳播概論》第54頁---第70頁,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還有將網路傳播特點歸結為:1)交互性;2)海量性;3)即時性;4)超文本信息檢索方式;5)媒體個人化;(參見:《網路季風叢書:人人都是國王》,山東文藝出版社)

將散見於各報章、論著中的表述歸結起來,盡管各方表述在選取詞彙與著重要素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網路傳播的基本特點方面,大家還是有一定的共識。簡言之,就是普遍承認網路傳播在如下方面擁有與傳統媒體完全不同的特點:交互性、海量性、多媒體、即時性、個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傳統媒體將信息單向傳遞給受眾,網路傳播則提供一種雙向傳輸的信息渠道。用「邏輯拓樸結構」(它是描述不同網路系統中信息傳輸邏輯過程的方法)分析,傳統媒體的邏輯拓樸結構是星型結構,即中心製作,四面傳輸。其特點是1)中心節點:報社、電台、電視台是傳播中的唯一信息來源;2)單向流動:信息由信息源向終端點「受者」流動;3)終端點彼此孤立,沒有聯系;4)中心節點批量復制同樣信息,單向傳諸終端點。這種結構使得傳統媒體基本上只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什麼樣的信息,受眾只能照單全收,形成了「我傳你受」的傳播定勢。網路媒體基於完全不同的一個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網路傳播的邏輯拓樸結構是環形分布式的,其特點為:1)拓樸結構中無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可向其他節點發送信息成為信息源;2)雙向流動:任何節點都可以向發送信息的節點傳回反饋信息;3)網路各節點之間不是孤立的,任意兩點可以通過網路進行雙向信息交流;4)任意兩點間的交流路徑不只一條。採用這種邏輯拓樸結構的網路傳播本身就具有雙向交流的特點,這使得傳受雙方較之傳統媒體而言,雙向交流的發生更為經常也更為深入。(參見:雷躍捷、辛欣主編《網路新聞傳播概論》,北京廣播學院)

2)海量性:網際網路將全世界的計算機和計算機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無比的資料庫。世界上任一時間任一地點發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為網路的信息被廣泛傳播。與傳統媒體相比,由於它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它可以逃脫報紙版面、廣播電視固定時段、節目容量等諸多限制。技術創造的電腦網路時空,幾乎可以將全世界的新聞信息全部包攬;此外,由於傳播主體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為信息源」——使得網路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斷;其次,由於資料庫的存在,得以縱向保存歷史新聞信息,正是信息集納的廣度與深度形成了網路傳播的海量特點。

3)多媒體:報紙通過紙質媒介利用文字和圖片傳遞新聞,廣播以聲音發送信息,電視藉助聲畫播放節目。網路媒體則兼容了文字、圖表(片)、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傳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現信息、發送信息。網路傳播的多媒體特點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種傳播形式的「兼容並包」,豐富了新聞傳播的手段。受眾也有了眾多的自由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有字無聲、有聲有像、圖文並茂等多種形式,各種感官得以充分調動。

4)即時性:報紙使用紙質媒介傳遞信息,傳遞速度受制於交通手段和零售環節;廣播電視採用無線電磁信號的形式,由於受到信號傳輸覆蓋面的限制,傳輸范圍之外的地方還需其他手段幫助來獲得信號,增加環節會大大影響傳播速度; 網路新聞傳播的載體是光纖通訊線路,光纖傳遞數字信號的速度為每秒30萬公里,瞬間可達世界上任何地方,從而在技術環節上保證了網路新聞傳播的即時特點。此外,傳統媒介需要製作周期,有截稿時間的限制。而網路新聞傳播則不受此限,新聞稿件可以隨到隨發,24小時不間斷發稿,受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所發生的一切。

5)個人化: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眾傳媒應該重新定義為「發送和接收個人化信息和娛樂的系統」。網路傳播的個人化特徵非常明顯,技術帶來的優勢可以使得受眾從容地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在各類資料庫中「各取所需」;受眾還可以自由的選擇信息接收的時間、地點以及媒介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作為網路傳播另一端的傳者也可用一種「信息推送技術」,根據用戶的需求為他推送信息的專門化服務。信息的傳播在網路中顯得個性張揚、特色鮮明。

6)超文本:與傳統媒體不同,網路傳播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超文本,與用字元串來表達,以線性形式進行組織的傳統文本信息的處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元,而是以結點(Node)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一個結點是一個「信息塊」,結點內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或其組合;它的信息在組織上採用網狀結構,結點間通過關系鏈加以鏈接,從而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路。它對信息的存儲可以按照交叉聯想的方式,從一處迅速跳到另一處,打破了原文本系統只能按順序、線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靈活的檢索。超文本賦予網路傳播許多優勢,比如說,形成網狀的復雜信息結構,系統能按不同查詢條件鏈接,從而使網路傳播擁有強大的檢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編輯功能,可以進行多窗口編輯,使得網路編輯可以方便地容納更多元素。

二、 開放式——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

對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而言,除了共同遵守的諸如宏觀的「把關」、「發言」以及微觀的「文稿(聲像)通順」、「節(欄)目整體感強」等編輯規律外,它們還有各自突出的、根本的特性,比如說,報紙編輯突出「版面和諧」,廣播編輯強調「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電視編輯則非常重視「聲畫合一」。正是這些特性構成了不同媒介的不同編輯規律,那麼網路新聞編輯的根本特點、基本規律是什麼呢?

網路是一個平台,它本身可以容納報紙、廣播、電視的所有的傳播功能,因此,可以說,在網路新聞編輯中,如果偏向文字(如網路報紙)則要重視「版面和諧」、偏向聲音(如網路廣播)則要重視「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偏向聲像(如網上電視)則要重視「聲畫合一」。從這一角度講,網路新聞編輯要遵循傳統媒介編輯的所有規律。但是它有沒有自己的規律呢?有沒有自己區別與他者而獨享的又是最基本的規律呢?

本文認為,除去一切表象的呈現,更深入研究網路新聞編輯,我們發現「開放式」是網路新聞編輯的基本規律,是滲透到網路新聞編輯工作各個環節中的一條主線,它是網路新聞編輯區別於他類媒體編輯工作的一個基本特點。

網際網路實質上是一個時空開放的網路空間。正是這種「時間與空間上的最大限度開放」賦予網路傳播以「交互性、海量性、即時性、多媒體、個人化、超文本」等眾多特徵。通過對網路的這些傳播特徵深入分析,不難發現「開放式」是它們共有的也是最基本的特性。所以,筆者以為,如同報紙的「版面和諧」、廣播的「口語化、符合聽覺規律」、電視的「聲畫合一」等為上述媒體的基本編輯規律一樣,「開放式」規律是網路媒體的基本規律。

這里指出的「開放式」包含三個層面:時間層面的開放、空間層面的開放、技術層面的開放。下面我們依次對網路傳播的「交互性、海量性、即時性、多媒體、個人化、超文本」6大特徵進行分析:以此論證 「開放式」規律是網路媒體的基本規律這一命題。

1)交互性:交互性包含「一人對一人、一人對多人、多人對一人、多人對多人」的傳播方式。交互的形成正是時間層面、空間層面上的開放性帶來的。時空開放,從而可以實現「此時與彼時、此地與彼地、此人與彼人」的共時或異時、同地或異地傳播,時空的開放賦予傳播更多的深度與廣度。

2)海量性:海量性特徵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其一、網路傳播實現了地域上的全球覆蓋(這是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的);其二、網路傳播實現了信息的海量存儲(這是時間上與空間上的開放性導致的——網路傳播可以橫向容納世界各地的所有信息,巨大的資料庫可以縱向容納歷史信息);其三、網路傳播中信息存儲的質的多樣性(網路傳播中的信息可以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存儲,這是技術開放性帶來的結果)

3)即時性:得益於技術帶來的優勢,網際網路可以不受印刷、運輸、發行等因素的限制,實現信息的「瞬間」傳輸,傳播速度快、時效強。時間上的開放性是新聞即時傳播的前提與保證;此外,每一個網民都是一個新聞線索提供者,也是新聞發布者。「地球上沒有一家報社、廣播公司或電視機構有實力把他們布置到世界上所有的地區,去應付突發事件」 (參見:網路季風叢書---《人人都是國王》----山東文藝出版社), 從這個意義上講,網路傳播即時性的前提正是在於「空間上的開放性」。

4)多媒體:網路傳播實現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手段組合的多媒體傳播,這正是技術開放性帶來的直接成果。技術的開放增強了網路本身的容納力,技術的開放延伸並調動了人類的各個感覺系統。

5)個人化:個人化特點意味著受眾「可以自由地選時收看」(時間上的開放性)、「可以自由地選擇世界各地、古往今來的內容」(時空上的開放性)、「可以自由地選擇接收模式(有聲有像或有聲無像或圖文並茂——不同媒介功能的任意組合)」(技術上的開放性)。正是時間、空間、技術上的開放性使得「個人報紙」、「我的新聞」等個人?/ca>

❼ 編輯出版專業畢業設計策劃書中的預期結果這一項怎麼寫

你希望未來能得到的結果 就是預期成果,範例是:預期成果1.預計發表學術論文方面 在中小企業現場管理與創新研究方向上,方向帶頭人和團隊成員已經在此方面發表學術論文多篇,未來 3—5年內,預期發表下列相關主題的
預期成果
圍繞課題研究目標,估計可能會取得什麼樣的成果,要交代清楚。由於這部分內容往往就是結題論文的提綱。盡可能寫得詳細些。
預期成果可以是各種考察、實驗、調查報告,也可以是各種倡議書,建議書,模型製作,繪畫設計等。《社》例中的預期成果有考察報告。內容包括:①對「鐵馬商場」的由來考證②「吳湘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鐵路」的考證。③對現行歷史教材中有關提法提出質疑;同時又有向有關部門遞交的史跡綜合開發建議書。內容有七個方面,都作了具體的說明。
大概當今所有的研究生畢業論文都會經過中國知網的「學術不端檢測」,即便最後不被盲審。這個系統的初衷其實是很好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即將踏入中國科研界的碩士研究生們一個警示作用:杜絕抄襲,踏實學問。但正所謂「世界萬物,有矛就有盾」的哲學觀,中國知網的這個「學術不端檢測系統」並不是完善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目前的圖文識別技術還不夠先進;其二是目前的機器識別還達不到在含義識別上的智能化。求索閣一貫的觀點就是「戰略上蔑視,戰術上重視」和「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破敵,必先知敵;要過學術檢測這一關,當然必先了解這一關的玄機。

您的編輯出版專業論文具體是什麼題目呢
有什麼要求呢
論文是需要多少字呢
開題報告 任務書 都搞定了不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寫作過程順利

1、論文題目: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目錄: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提要: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關鍵詞或主題詞: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 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
5、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 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與步驟;
d.結論。
6、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