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初中思品論文題目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初中思品論文題目

發布時間: 2021-03-17 19:00:52

① 初中政治小論文

和諧社會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一個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這是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深化的必然結果。和諧社會應是一個民主法制的社會。民主法制首先要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這就意味著要尊重人民群眾的獨立人格和民主權利,尊重並維護公眾的社會知情權、參與權、意志表達權和民主監督權;二是和諧社會應是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社會公平與正義是人類追求美好社會的永恆話題。我們講公平正義,就是要針對當前多元交織、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妥善處理和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三是和諧社會應是一個誠信友愛的社會。誠信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傳統美德之一,現代社會的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大廈的重要支柱。強調誠信友愛就是要求全社會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四是和諧社會應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社會。活力是社會前進中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強化創新意識,發展先進生產力,推進市場化改革,都是為社會充滿活力提供條件支撐。要使社會充分釋放活力,必須強調「四個尊重」,即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五是和諧社會應是一個安定有序的社會。社會的安定有序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社會組織、社會管理、社會秩序。因此,如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妥善解決和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體系,維護社會穩定保持社會安定團結,都是政法機關面臨的新任務、新課題。六是和諧社會應是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生態平衡,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發展循環型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都是我們近期的奮斗目標。我認為,穩定是和諧的基礎,和諧是穩定的延伸,沒有穩定就談不上和諧。因此,只有社會穩定才能創建社會和諧。

長征精神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一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和鍛煉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眾所周知,從1934年開始到1936年結束的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跡。在整整兩年的時間裡面,紅軍輾轉十四省,突破幾十萬敵軍的包圍封鎖,唱響戰略轉移的凱歌,是人類近現代戰爭史上,凡人譜寫的英雄史詩。

時至今日,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昔日腥風血雨刀、槍相見的地方早已恢復安寧,當富足和安康使我們把前輩們的努力只是看作歷史書中的一頁時,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這段歷史,去善待並銘記呢?我想真正值得記憶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經融匯在我們的民族集體無意識之中,通過我們的基因遺傳代代相延。比如我們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純朴敦厚……,「長征精神」是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一部分嗎?或者說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其他部分有什麼聯系呢?直接查證「長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體無意識中的組成部份,還需要時間的考驗,但是找出它和我們民族集體無意識中其他組成部分的聯系確是現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於中華文明熏陶的華夏兒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等為基礎的民族精神,除了作為修齊治平的政治理念外,還作為一種傳統、一種信念存在於每一個老百姓的心中。在某些情況下就會自覺不自覺的表現出這種精神的力量。

國民旅遊素質

近日,中國有關部門出台了「中國公民出境旅遊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文明行為公約」,提出了一些有關國民在旅遊時應該遵守的具體規定和要求。報道稱,出台「指南」和「公約」,是為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質,塑造中國公民良好的國際形象.
這幾年來,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少數中國公民在旅遊時由於種種不文明的舉動與行為,受到各方的側目和批評,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壞了中國人的整體形象。中國人自己都說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而一些國人的生活陋習與文明和禮儀相去又何其遠也。「指南」和「公約」中列舉的一些比較典型的、國人又常常會不經意「露一手」的壞習慣,無意中讓外國人留下了對中國人的不良印象。
現在中國大陸高層提倡建築「和諧社會」,是十分及時的。只有在一個和諧的社會里,人們才能自覺地講禮儀,講文明。而要做好這一點,當政者注重社會的公正和公平,是一項重要的工程,也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前提。這中間包括建立健全的社會體制、用人制度,消滅權錢勾結,縮小貧富差距,等等。讓廣大的老百姓心中少點「氣」,多點心情舒暢,社會就會多點「和諧」。 在這樣的社會大氛圍中,國民的文明和禮儀更容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自覺行動。
一個國家的強大和進步,不僅僅體現在經濟的實力上,同時也體現在公民的文明、禮儀程度上。且讓世界先從中國公民的旅遊文明上看到泱泱中華的大國風范和國民的良好素質吧

大慶建設衛生城市的

通過大慶建設衛生城市,市環境質量和整體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主要有以下十大突破。1、城市規劃經專家論證不斷修編完善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2、街道路橋設施建設取得了驚人變化;3、解決了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4、在污水無害化處理上為我省開辟了先河;5、建設了一批現代化城市形象工程;6、改善了城市飲用水質量;7、生態環保建設取得重大突破;8、結束了黃土見天、綠色草木難活的歷史;9、市政工程配套建設和改造上取得可喜成績;10、老舊城區和結合部改造上取得重大突破。

這次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愛國衛生組織管理和治制建設,健康教育,市容環境衛生,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食品衛生等。

② 初中政治小論文題目怎麼擬題目

本科生畢業論文基本算得上是第一次正式的論文寫作,所以不妨參考一下正式的一些論文:
(在Google上面隨便打了一個關鍵詞搜索的論文題目,Google學術非常好用推薦大家找方法使用)其實看多了選題就會大概明白論文題目的選擇方式。
1.前期准備
准備畢業論文的題目並非是畢業前該做的事,其實在整個大學階段都會埋有伏筆。
這個時候只需要回想一下在整個大學階段遇到過什麼感興趣的學科,有什麼感興趣的方向。
這個階段做的是:確定畢業論文選題的一個基本方向。
2.中期准備
當你中期的時候已經有了方向的話其實已經很好辦,通過這個關鍵詞去查閱書籍或者論文都可獲得很多靈感。 其中查閱書籍可能花的時間相對而言比較多,推薦的是查閱論文,記得中文和英文的關鍵詞都查一遍,可以獲得更加多樣的結果。
尤其是一些論文在文章中會指出本文有哪些局限性,還可以從哪些方面論證等等,這些往往是非常詳細的研究點,如果有條件可以直接作為論文題目。
這個階段要做到的是:在整個學科和方向的大框架內,選好自己的論文的著手點(初步選題)。
如果你這個時候還沒有方向,那在這個階段,可以去看一些學術類節目或者雜志之類的,找找靈感直接切題。或者是跟你的導師或者師兄師姐聊聊學科的前沿發展或者近期的學術動態,甚至與向已經畢業的師兄師姐取經看看他們當時寫作的時候有沒有一些考慮過但沒有最終落實的選題可以作為自己的著手點。
3.後期開題
如果前面階段你已經充分准備基本確定了你的題目,那麼這個階段就是細化一下題目,具體而言就是對自己的題目做一些限定和明確,這樣的限定和明確會為你的寫作過程減去很多彎路。
舉個栗子:
這一篇文章中,能否把營銷渠道行為理論這個結合點換成其他的呢,能否把企業這個大類加一些限定比如限定在中國的海外企業呢,以此類推。
這個階段做的就是:限定和明確自己的題目並開始寫作。
如果這個階段還是沒有準備好或者還是沒有找到靈感,那你可以直接找到你的導師,看看他們有沒有推薦題目。

③ 初中政治小論文範文,什麼題目都可以,初一的 ,1000字左右,請發去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謝謝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斯為浩劫,誠為國殤:截至5月16日時40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數已超過2.2萬人,受傷近17萬人,同時仍有若幹人失蹤或被埋。血淚之地,生民之哀,家國之痛。當數以萬計的生命失去了迂迴與生還,也同時將我們所有人帶向了悲傷與疼痛。
「5•12」,像一塊突如其來的黑紗,系在我們每個人的左臂。如果說災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麼我們以「第一時間」的反應表達政治的良知。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指示,共和國總理第一時間趕赴災區,解放軍和中央多個部委第一時間發起響應與聯動,國外政要第一時間表示慰問與哀悼。
與此同時,權威的信息第一時間穿透災難的屏障,以跑在謠言前面的方式抵達公眾。而且就在災難發生的次日,北京奧組委負責人表示,要把奧運火炬傳遞和抗震救災結合起來。奧運火炬將本著安全第一的原則,縮減規模,簡化程序,注重簡朴,講求實效。在火炬傳遞開始前,全體參與者將默哀一分鍾,向在地震災害中遇難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傳遞的起點、終點和沿途設立募捐箱,懸掛抗震救災標語,把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奧運聖火傳遞的熱情與抗震救災的實際行動緊密結合起來。
摒棄那些政績、形象與名聲的負累之慮,為所有亡靈騰出一方靜穆的祭堂,為現實的苦難留出一方凈地,更為一切公共與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與最本質的立場。悠悠萬事,惟「災」為大。那些永遠靜默於廢墟下的生命,足以讓我們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讓我們此心如焚。大災豈敢漠視,人事豈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斷,災難面前傳遞堅定,始能煥發舉國同心的能力與勇氣。
災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積極投入救災就是最好的愛國表達。在那些被掩埋與被隔絕之地,依然隱藏著我們所有人的祈求與祝福。我們哀悼死者,更祈望生還者的名錄上能夠盡量多地增加一些鮮活的姓名。各級政府與部隊在緊急行動,民間組織和國際社會在迅速響應。「早一秒鍾就可能救活一個人」,「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盡百倍努力」,「不惜採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價」,總理所言即為災難之下的國家表達,國民訴求,更是對所有愛國者的動員令。
奧運之年,聖火經行之處點燃蓬勃愛國熱情。然而災難來了,它以另外一種方式激發我們的愛國熱情。那些排隊捐贈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獻出熱血的大學生,那些趕赴災區的志願者,包括所有那些時刻關注災情、為災區祈福的人們,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書寫最有力的愛國大字。這是大災難後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將是大悲痛後的大團結。
天佑中華,天佑災區。從來大難興邦,手足同胞之情將我們系於一脈。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條迎風飄揚的黃絲帶,高懸中國。這條上書SOS的黃絲帶,是親人離散後的求助標志。那些身在震區的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所要竭力尋找的離散於災難、血濃於水的親人。
當悲傷傾盡,有我們眾志成城;當淚盡血續,有我們守望相助。若此,則天變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們仍將因此獲得文明與前行之力。

④ 思想品德論文 初中

以下是論文,字數可能有點多了
你自己摘抄吧

促進社會和諧,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和必要條件.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就是要充分認識促進社會和諧對於推動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的極其重要的意義,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扎扎實實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更好地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促進社會和諧,對於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廣泛地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斷發展,保證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業是民生之本.要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鼓勵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充分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利於擴大就業的經濟結構,落實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的各項優惠政策,改善就業和創業環境,不斷擴大社會就業.
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維護社會公正,協調社會利益,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要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鎮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認真解決進城務工人員的社會保障問題,重視解決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困難,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面.
合理調節收入分配是維護社會公平的一個重要問題.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促進社會和諧,要求我們建立完善的社會管理體制和機制.要加強基層建設,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建立政府調控機制同社會協調機制互聯,政府行政功能同社會自治功能互補,政府管理力量同社會調節力量互動的社會管理網路,形成對全社會有效覆蓋和全面管理的體系.要深刻認識和把握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民內部矛盾的特點和規律,完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式方法,注重從源頭上減少人民內部矛盾的發生,建立健全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機制,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工作,依法及時合理地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的勢頭.要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完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社會預警機制,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和社會動員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要增強執政意識和政權意識,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有機統一,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整體.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繼續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有力的體制保障,智力支持和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⑤ 初中思品論文

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系統地進行品德教育的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其教學任務在於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要完成上述教學任務,提高學生思想素質,教師必須採用多種方法或手段,充分發揮激情、明理、導行的作用,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才能收到極為滿意的效果。

一、巧用電教手段激情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課之計在於引」。一節課中, 教師要巧妙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觸景生情。因為鮮明、形象、 生動的情景會使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所以教師教學時恰當地運用幻燈、投影、錄像、錄音等手段創設引人入勝的道德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產生情感共鳴,形成心理上的最佳狀態。

如我縣一位教師參加全縣中青年教師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競賽,她上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第七冊《關心父母》一課,獲得一等獎。新課伊始,她就用錄音機放《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給學生聽,讓學生一邊聽歌,一邊回想自己父母是怎樣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觸景生情,完全沉浸在愛的情感中。這時,教師在不矢時機地引出:尊敬、關心父母是人類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從小要尊敬、關心父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樣巧用電教手段引入教材,寓情於理,情理交融,產生強烈的情緒效應,從而使學生情感深化。

二、巧用電教手段明理

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主要特點是明理。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想品德教材的特色,巧用電教手段創設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通過教材的具體事情、具體情景得到教育啟發,引學生思想上的共鳴,從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認識。

如我聽一位教師上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第三冊《愛惜糧食》一課,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知道糧食與人們生活、國家建設關系密切,糧食來得不易。他首先出示四張燈片(均根據課本41--42插圖製作),啟發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糧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和生產建設中有哪些用途?接著問:糧食是怎樣來的?沒有糧食,人們能不能生活?然後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計算:如果人均節約一粒米,全縣人民可以節約多少千克糧食,全國人民呢? 讓學生知道:浪費糧食帶來多大損失。這時教師在總結歸納出「愛惜糧食是一種好品德,要從小就不要浪費糧食」就水到渠成了。這樣的教學,既使學生入情入境,又突破重難點,為激情明理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巧用電教手段導行

道德行為是人的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的外在具體表現。而導行就是對學生的道德行為進行指導,使其知道如何做。由於小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喜歡模仿,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其道德認識、情感與行為間經常出現不一致情況。因此,教師在導行時,要從學生初步的道德認識出發,巧用電教投影手段,指導道德行為,把學生引入創設的情景之中,使其身臨其境。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道德行為的形成有促進作用。

如教九年義務教育思想品德第三冊《上課專心聽講》一課時,可出示課文插圖製作的投影片讓學生觀察討論,激情明理,引導學生觀察高士其爺爺上課專心聽講的燈片,看燈片上的高士其爺爺上課是怎樣做的?其他同學又是怎樣做的?通過討論後,在讓學生模仿高士其爺爺,進行上課專心聽講的實戰訓練。這樣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學生學習有標准,避免盲目性的導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果你巧用電教手段激情、明理、導行,並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有利於激發學生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培養學生道德行為。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⑥ 中學的思品小論文(500字)

摘要 :

中國最終要建立起「和諧社會」, 胡錦濤主席指出:「人人享有發展的新世紀」。建設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教育。沒有和諧教育,就沒有和諧社會;同樣,沒有和諧社會,也就沒有和諧教育。和諧社會與和諧教育是同步發展的。古今中外都有不少有關「和諧教育」的論述,對我們都有所啟發。

隨著中國整個教育「新課改」的快速深入,新理念中有了一些教育語言符號,如「極端的應試教育」、「新課改」「、以人為本」和「和諧社會」、「和諧教育」。和諧社會是依賴法律和道德調節社會利益沖突的社會;法律制度是通過民主政治建立的,道德是建立在民族優秀文化長期積淀基礎上的。而「和諧教育」則是:和平教育與發展教育密切相關。學校教育中的每一個課程都應當滲透和平教育。和平教育原理可以廣泛地應用於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之中。和平教育應當是人類共同必修的終身課程,是在全球實現和諧教育的重要途徑。

南北朝時期的文豪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寫道: 「……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 這是那一時期( 「 原始、理想中 」 )的和諧社會模式。

和諧社會以人為本,是把人作為政策思考邏輯起點的一種社會價值體系。根本出發點是為了人的權利、尊嚴、需要、成長、發展以及最終實現人的價值。從勞動及社會保障的角度看,充分就業、勞動關系和諧、社會保障公平,是決定一個社會和諧的三個最重要因素。馬克思在論述「重建個人所有制」理論時,間接為人類描繪了和諧社會的美好願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社會階段,個人勞動直接成為社會勞動的組成部分,人們之間相互協作,實現對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佔有,形成「自由人聯合體」,所有資源和財富,包括個人勞動力,都既是公共的,又是個人的,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地將其個人勞動力與聯合體的客觀要素相結合,通過勞動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在消費中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可以說是和諧社會的終極目標。

當今,人類所遭遇到 「 發展困難 」 、 「 全球性危機 」 以及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與貧窮和兩極分化同步增長現象分不開的。當代人類嚴峻的生存境遇激發著海內外學者從理論上反思和追問揭示出,人的活動所創造的人為世界,既可能是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人性化世界也可能是限制和束縛人的異態化世界,問題不在於要不要發展,而是在於怎樣的發展。

我們知道,教育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這樣說:教育是社會發展基礎的重要的組成因素之一。而現實中,我們的教育是不能令人滿意的: 「 諾貝爾獎 」 至今無人獲得、 「 科技創造幾乎是零 」 、 「 極端應試教育 」 (基礎教育中的)嚴重地摧殘著我們中小學的師生身心健康,使得我們的中小學生中大面積的厭學、輟學,他們飽嘗 「 考試 —— 失敗,再考試 —— 再失敗 」 的痛苦;他們在一次次的人為造成的 「 失敗 」 中喪失了學習的信心,甚至也喪失了做人的信心 …… 。自古以來,我國封建主義社會時期 「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 ,以儒家思想文化作為教化後代的主要學習內容,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為歷代封建王朝所用的士大夫,維護封建帝王對人民的統治。教育人者為父為師都要後生學子們讀 「 四書 」 、念 「 五經 」 ,以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利祿,榮宗耀祖,教育的價值觀是 「 學而優則仕 」 。受教育者在這種教育價值觀的教誨下, 「 讀、讀、讀,書中自有黃金屋 」 ,讀到頭懸梁錐刺股,才是人們贊賞的榜樣。若有不屑此道者,即使是集大觀園里三代人寵愛於一身的賈寶玉,也要被打得皮開肉綻。我國古代兩千多年的教育,不但是以社會為本位的,而且已經狹窄到就是 「 官本位 」 的教育。

中國的基礎教育發展所面臨的最大症結,就是中國以僵死模式為特徵的殘酷的應試教育制度。中國的基礎教育表現出來的種種弊病,從教育亂收費到佔用學生的假期補課,從學生身體被搞壞到個性被壓制,到學生自尊心被毀滅甚至自殺,從考試作弊到教材買賣中的腐敗,從應試教育日趨強化到素質教育只喊不做,所有這些現象,都是這個教育制度與教育本體產生嚴重的偏離(不和諧)。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是枝葉花果遭到蟲害的問題,而是根子腐爛的問題。沒有素質教育的空間,我們就無法以多元化的社會需求來調整我們的教育,而這就把我們的教育逼向了死路。高考的殘酷競爭直接控制了我國的基礎教育。 「 一考定終生 」 ,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成千上萬的孩子被擠落橋下。並且,大學畢業即失業 —— 教學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從教育質量來說,我們的應試教育摧殘學生,因此大量家庭只好將幾十萬孩子送出國學習,每年大量的外匯流出中國 …… 。這都反映出教育改革嚴重滯後。

小時候我的一位中學老師曾對我說:「 語文語文,多讀會寫。讀多了好文章就會寫了。」 我認識一些作家,他們談經驗,仍然是逃不出 「 多讀多寫多想 」 這幾個字。但是,現在的語文是怎麼教的呢?我認識一位學校高三語文的把關老師,他是最會訓練學生語文考試的名老師。他告訴我他的辦法是: 「 根據考試的知識點,一個點、一個點地磨學生。成語是一個知識點,那就好好練兩個星期的成語。拼音是一個知識點,但占考卷分數比例低一點,那就練上一個星期。什麼是語文課,做試卷,改題,改錯,重復記憶,訓練學生注重考點的能力。考試的絕竅是,多做試卷題,多復習試卷題。 」 這樣的應試教育經驗,將學生變成了 「 考試機器 」 ;不是在教語文,而是在教如何考語文試,這對學生的思考和寫作能力完全是一種破壞。我們有位數學老師說: 「 數學學習,重要的是學習數學思維方式。而數學思維方式,首先就是相信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之間,都有數學的關系,這個宇宙是由數學規則組織起來的。其次,就是要學會去找這種數學關系,能找出一對數學關系來,就是偉大的科學家。宇宙自然的奧秘,就體現在數的關系的奧秘之中。但是,我們這些數學教材,只是將過去的科學家找出的數學關系告訴學生,讓學生死記硬背好考試,而不是刺激學生的數學興趣,不是刺激學生去找自然萬物的數學關系的興趣。物理所學的,就是物理現象的數學關系。化學所學的,就是化學現象的數學關系。 『 數 』 穿透一切。但是,我們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之間,根本沒有密切的聯系,各教各的,學生看不到其中的根本性聯系。無聊的考試破壞了學生的興趣。我要當好老師,首先就要以考試為中心,也就是說先破壞學生的科學興趣。 」

我國現代教育的目的,在不同的時期,都有為適應社會需要而確定的內容。在革命戰爭年代的教育是面向廣大民眾的,通過教育,喚起民眾的覺醒,團結民眾斗爭,為革命戰爭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解放後的教育方針是為青少年學生制定的,仍然是培養 「 為政治 」 的人、 「 為建設 」 的人。 「 這種目的觀,究其實質就是把人當做一種手段或工具來塑造,以國家、社會的名義壓抑甚至抹殺人的個性,忽視個體的需要,否認個體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 極大地束縛了人的發展,更談不上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但既便如此,我們的師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換來的是 —— 創新能力差、動手能力差、實踐能力差的 「 書奴 」 。以至於外國的 「 大老闆 」 們譏笑我們的教育道: 「 你們的教科書比我們厚,你們的學生學習的知識比我們多,但你們卻仍然要進口我們的產品,買我們的專利 …… ! 」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教育要「保持兒童的天賦」。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齊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一切天賦能力或力量和諧發展。」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認為:傳統學校的重心是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或是其他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惟獨不在兒童的天性之中。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在面對教育對象,但傳統觀念使我們對教育對象的認識,僅僅是把它作為缺少生命的知識容器,而不是活生生的人;其次,我們的教育過程並沒有從對象的生長和生成規律去設計;再次,我們的教育常常為社會習俗所左右。從而偏離了教育對象的本體。上述這些看法,都曾經長期被我們當作資產階級教育家反對無產階級革命的教育目的而進行批判。即使現在我們正吸收著他們的觀點,有專家學者的探討和教師的吶喊,但尊重兒童生命個性和生長規律的教育,仍然沒有在我們的教育方針、教材、教學評估中得到足夠的重視。

我們已開始嘗到了長期以來以社會為本位的教育的苦果。我國的孩子從兒童到少年這一人生發展的最重要的階段,基本上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在全國統一的教材下,年復一年地過各年級考試的關,千軍萬馬過高考的獨木橋。這其中培養了一批批 「 考試英才 」 ,不僅每年都出那麼多省市的高考狀元,就連世界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也數我國成就最輝煌。但我們的教育由於缺乏了人文的關懷、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個性的張揚,沒有讓兒童、青少年全面和諧發展的土壤,一個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尚未培養出一位自然科學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就連孩子在夏令營活動,出國交流學習的活動中,其獨立自主的能力、動手動腦的能力、想像創造的能力無一不在外國孩子的面前敗下陣來。我們的教育已經萎縮到只能培養一批批 「 矮小化人才 」 。這樣的結果怨誰,只怨 「 在教育價值取向上,我們過去只強調教育的社會價值,而忽視教育促進人的潛能發展的內在價值,只關注教育的派生價值,只看到教育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而很少看到教育對人自身發展的促進作用。 」 我們可以說:人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只有在 「 以生為本 」 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才能有效地進行。

「和」、「諧」這兩個中國字,最早出現在《管子》一書中,書中寫道「畜之以道則民和,養之以德則民合。和合故能諧,諧故能輯,諧輯以悉,莫能傷之。」這段話的意思是:有道則和,有德則合,有「道德」則「和合」;有「合和」則「和諧」,有「和諧」則「團結」,有「團結」則「成功」。所以,「和諧教育」的釋義應是: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以和諧促進團結和成功,並堅持「科學發展觀」的全民終身教育,這才是「和諧教育」。古代希臘的傑出哲人都提倡和諧教育。在西方教育史上,蘇格拉底最早提出了知識和德行的關系以及教育在培養德行中的作用。席勒在《美育書簡》中寫道:「有促進健康的教育,有促進認識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還有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這最後一種教育目的在於,培養我們感性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和諧。」蔡元培先生最先提出「五育並重」的教育思想,這「五育」是: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在中國大陸,近半年世紀來強調的「五育」是:「德、智、體、美、勞」。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提出「適應自然」作為教學的根本原理,以求得教學過程的和諧。後來的教育學家又拓展了「適應自然」的內涵,包括了「適應社會」、「適應個性」、「適應思維」,這才能達到教育的和諧。「和諧」常常指部分與部分,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協調,相互之間關系的協調。世界公認教育的「四大理念」:「國際理解、回歸生活、關愛自然、教育民主」。世界公認教育的「四大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中國提倡的素質教育主張提高人的「四大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中國新課程改革提倡為所有學生打好「四大基礎」:「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態度、基本方法。」中國政府提出的教育方針是:使所有的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所以,「和諧教育」的釋義應是:教育的「四大理念」、「四大支柱」、「四大素質」、「四大基礎」以及「五育」中的每一項都是不可或缺的,「和諧教育」即是「全面發展的教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貝爾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阿諾·彭齊亞斯專題寫了一本書《和諧》。他認為:世界經濟在經歷「數量時代」、「質量時代」之後,正在走向一個新的「和諧時代」。書中論述了「和諧時代」的特徵是:直接獲取信息、便利的經濟、重視人格化、建築式組織管理、從協作求價值、技術融合和復興環境。「和諧時代」即是走向「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重視知識生產、知識創新,把人當作人,強調人的和諧發展。所以,「和諧教育」的釋義應是:適應世界走向「知識經濟」,走向「和諧時代」的教育,應是重視人格化、從協作求價值、技術融合和復興環境等為特徵的「和諧教育」。

科學是認識世界,探究自然之奧秘;技術改造世界,設計出人類需要的產品;人文是認識和改造人類自身,實現主體價值。科學和技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密切相關。科學教育和技術教育是指提高人的科技知識和能力,增強科學技術素養的教育;人文教育是指提高人的人文知識和能力,增強人文素養的教育。

將「科學、技術、人文、和平」四種教育整合起來,是實現整體層次的和諧教育的必由之路。即,和平教育。

在小學、中學、大學各級各類學校中都有必要進行和平教育。主要的途徑應當是在各門學科教育中自覺地、滲透地進行和平教育。在各門學科教學中總要涉及「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國家與國家」的沖突事件。如何評價、判斷和理解這些沖突事件,是滲透式地進行和平教育的好內容。根據系統科學之原理(反饋原理、有序原理、整體原理)的啟示,即:教師應當主動應用如下三條原理講評各種沖突事件:

1 .互動地認識沖突和解決沖突(互動)——寬容原理):沖突雙方都應「設身處地」,「將心比己」,彼此溝通信息,用寬容包容的態度去解決沖突。

2 .發展地認識沖突和解決沖突 ( 發展——雙嬴原理 ) :沖突雙方要有遠見地看到共同利益,尋找雙嬴之道,用理性和智慧戰勝各種沖突。

3 .整體地認識沖突和解決沖突 ( 整體——平等原理 ) :教師在講課時,要設想是「全人類都在傾聽」,要實事求是,力戒偏見,貫穿民主平等的精神。

總之,和平教育與沖突解決,兩者是緊密相關的。和平教育原理,不僅可以應用於學校教育中,也完全可以應用於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是社會的「細胞」。 20 世紀存在的社會問題,已經嚴重影響了許多家庭的健康。戰爭、災害和社會動亂,造成成千上萬的家庭破壞;暴力、吸毒與精神污染,造成許許多多的家庭崩潰。人們自身的價值觀念的負面變遷,也引起了各類家庭的麻煩和困難。作為社會「細胞」的家庭結構,正在發生著「癌變」。這引起了各國有識之士的高度重視。面向 21 世紀,我認為,從家庭教育到社會教育,從兒童教育到成人教育,都應該貫穿和平教育。在倫理、責任、審美、宗教,這些廣義的課程中,都必須滲透和平教育。孔子指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即是:「自己想生存也幫助別人生存,自己想發展也幫助別人發展。」上述「孔子原理」的逆否表述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別人這樣對待我,我就不要這樣對待別人。」孔子原理有助於人們互動地認識沖突和解決沖突。上述原理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將心比己」,「設身處地」。進行倫理教育應當通過具體事例,讓人們自覺遵守上述原理。將「孔子原理」應用到「家庭」,則由「倫理教育」深化到和平教育,使家庭較為穩定,使社會較為穩定。

並且,學校的和諧教育(和平教育)只有向「以生為本」的目標努力才能健康發展

當今,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國際上現代科技、文化發展的開放化,迫使各國在新世紀的競爭中更加關注教育發展的戰略。我們已經落後,我們不能貽誤時機再落後。推進素質教育已是我國教育的國策,素質教育從星星之火已開始成燎原之勢,國家全力推動的新一輪課程改革已經啟動。盡管目前高考改革尚待時日,追求升學率的社會要求迫使學校處於兩難境地,但我們一批批重點學校、實驗學校都已經對自己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要求,「培養站直了的中國人」「培養面向世界的中國人」等提法已成為一些學校的目標。以學生為本的情感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的實驗已遍地開花。位卑未敢忘憂國,我們一大批校長、教師都在沉思、都在探索。

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提醒我們:「在我們所教育的人的身上,高尚的道德品質,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體質健全應當合而為一。教育者的本領和藝術,在於他每時每刻都能夠清醒地把握住這種和諧發展的實質。」在目前的情況下,筆者以為:除去家庭、社會也要與學校教育和諧配合的因素外,單就學校的和諧教育,主要包含著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學校教育的目的要使受教育的學生得到全面而和諧的發展。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都能發展,不可或缺,但不一定是平均發展。和諧發展是指學生各方面的協調發展,相輔相成,如生理和心理的協調發展,各學科知識的協調發展,增強知識和提高能力的協調發展,思想修養和審美情趣的協調發展,認同共性和張揚個性的協調發展,繼承傳統和大膽創新的協調發展,等等。同時,和諧發展里還包含著有序地發展,就是要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年齡階段的特點,來設計教育和教學活動。二是學校的教育方法要和諧,即各種教育方法要配合得當。教育方法要講究科學性。就要符合學生生長和生成的規律,要尊重生命的差異,發現每一個孩子的天賦,少一些一刀切的要求,多一些分層推進、單個指導。讓每一個學生在我們的教育中,學習的天性和潛能都得到充分的開發。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學生,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學生,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推斷學生。教育方法要講究藝術性,就要在施教的過程中,主動運用教育美學的原理,用尋找美的視覺看待學生,用微笑親切的姿態面對學生,用賞識贊揚的語言激勵學生,用關心愛護的真情實意感化學生,用引人入勝的教學設計打動學生。教學方法要講究協調性,就要做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相互配合,各科老師之間達到默契,教師的課堂教學可學習運用「和諧教學法」,「力求使教學過程諸要素之間以及教學過程與教學環境之間始終處於一種諧調、平衡的狀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三是要營造和諧的育人環境。要建設優美和諧的自然環境。「環境美,是由於能喚起愉快情緒的天然造化與人工創造的和諧促成的。我們竭力使孩子能在校園里到處都看到自然美,而且感受到是由於他們為此付出了辛勞而變得更美。當孩子周圍的件件東西都沒有顯得過於惹人矚目而是處於似乎不易察覺的情況下,它們便可以和諧地構成環境的總的美學氣氛。」要建設親切和諧的人文環境。學校要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就要千方百計營造學校的文化氛圍,從牆面、標牌到板報、櫥窗,讓每一處可書畫的地方都起到宣傳進步文化的作用;從校報校刊到校廣播站(電視台),讓每一個可利用的傳媒工具都發出鼓舞學生上進的聲音;從科技節到藝術節,到各種游覽外出,讓每一次活動都成為學生展示才華、創造出新、鍛煉能力的機會。只有在這樣的人文環境中,學生才能各取所長、各顯所能、各盡其力,使自己協調發展、茁壯成長。學校更要注意在領導者和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民主、平等、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良好風氣。增強學校的親和力、感召力、凝聚力,從而使學生在其中培養出優良的人文精神。

學校的和諧教育(和平教育)只有靠「以生為本」的策劃才能更加有效。

我國長期以來「社會本位」的教育價值取向,形成了只重灌輸知識的教學方法,「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過程中只有教材的權威,教師的權威,學生只能聽從、識記。教材、教法與兒童自身的需要沒有聯系,與他們的生活、情感、經驗沒有聯系。當前高考的應試壓力仍由高中向初中、小學傳遞,小學生的書包越背越重,作業越來越多,屬於他們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兒童、青少年厭學、棄學的情緒越來越高。這些因素都使兒童學習的天性被消蝕,想像的火花被撲滅,美好的情感被扭曲,創造的潛能被扼殺。當這些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不能實現時,全面而和諧發展的教育就是一句空話。

我們進行和諧教育(和平教育)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時,應該在「以學生為本」的理念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參考資料:《人民日報》、《長江日報》、《中國教育報》、《山西日報》社論、教育問題評論等;《人民網》、《新浪網》

⑦ 關於生命的思品論文的題目誰給想一個

·儒學與德育探微

[內容梗概]
儒學思想對中華民族有著巨大的影響,其中「修身」、「仁愛」、「自省」、「 慎獨」等類似內容,如果剔除糟粕,其合理內核對培養當今中學生基本生活准則、遵守日常社會規范的態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無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幫助。

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道德是經濟基礎的反映而不是脫離歷史發展的抽象觀念。在現階段開展德育工作應當重視我國傳統儒學道德思想的優秀內涵。
全社會都應該為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切從事精神產品創造的部門,把正確的道德觀念灌輸給下一代。
德育工作者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創新思維,充實和豐富中學德育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實效性。

《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德育工作是塑造學生心靈的工作」、「德育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傳統,中小學德育工作要在繼承和發揚好傳統、好經驗的基礎上,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新情況,賦予德育新內容和新方法。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多采。共產主義教育的目的就是實現個性的全面發展和道德完善。道德視野應當拓寬,舉凡『良心』、『名譽』、『尊嚴』、『羞恥』等經常起作用和形成個性的概念都應當置於學生道德視野之內」。
考慮中學德育之於傳統的鏈接,不難發現:我國傳統儒學道德思想固然有其自身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認,其中的一些優秀思想成份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的借鑒意義。且不論儒學思想的復雜性、長期發展史、完整的理論體系,單就其中「修」、「仁愛」、「禮儀」、「信」、「義」、「廉恥」、「忠」、「孝」、 「自省」、「 慎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類似相關內容而言,如果剔除其階級的功利色彩的糟粕,其合理內核對培養當今中學生基本生活准則、遵守日常社會規范的態度以及自我控制的教育,無疑具有正面而有益的幫助。
儒學思想對中華民族有著巨大的影響,在一定時期甚至構成了民族共同心理和主要的思維方法。看不到儒學思想的貢獻和局限以及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歷史影響,是違反歷史主義原則的。
總括起來,儒學思想有如下特點:1、崇尚禮義,主張以禮治國;2、儒家學派共同的基本概念和范疇:仁、義、禮、智、信、忠、孝、愛、和、中等;3、宗師孔子。等等。
鑒於我國傳統儒學發展的歷史跨度大、著述浩如煙海、學派紛爭、命運沉浮等因素,本文以下內容論及儒學思想盡量選取最具有經典性、權威性的孔子儒學思想作為依據。
孔子始創儒學,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教育側重點在政治倫理。他的政治理想國思想的核心是「有道」。所謂「有道」有兩個特點:其一、所有的人都按照禮制規定,上下有序、各出其位、各稱其事。其二、不要使禮之「分」走向破裂和對立,社會道德規范基本一致。如,基本社會生活規范 、良好行為的養成及禮節、禮貌教育、守秩序等。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根據現實需要,通過簡單易懂的方式把傳統的正確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重視內容的形象性、故事性、生動性,多運用贊揚、對話、游戲手段等。與其給學生講一千遍「謙讓」的道理,不如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來得有效。除了課堂教學計劃和講故事外,還應該有幻燈片、電影、錄音、錄象以及其他活動形式,例如扮演社會角色、參觀、考察、旅行等。這樣才能符合青少年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滿足好奇心、增加生動性、寓教於樂。此外,學校應專門挑選在學校中威望很高,在學生中贏得普遍尊敬,訓練有素、自身具有充分而堅定信念的教師擔當德育教師。一方面,加強學科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不足,另一方面,更加突出德育的針對性、科學性。開展各種傾重於道德行為教育內容的活動。豐富學生生活、擴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品質、意志性格、生活情趣,培養學生民主態度、實踐熱情,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能力。活動的開展應該注意層次性,第一、重視培養學生基本生活習慣,自我控制力和遵守日常社會規范。第二、在更廣泛的人際和社會關系中,強調自我探求精神、性格發展和生活觀念的教育與培養。第三、重視學生個性發展,強調培養學生對待工作、學習、生活的正確、嚴肅的態度。制定嚴格而又有學校自身特色的校規校訓,成立專門的風紀督導糾察工作組,從小處著手,優化學生文明行為規范。如,穿著校服進行團隊活動等。
再次,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綜治體系」。
如果學校是劃一、僵硬、封閉的體制、就不可能形成學生健全健康的個性。而「考試第一」、「高壓管理」會使這一問題更為惡化。家庭教育方面,一些現代父母們沒有充分認識自我責任,或者對孩子過於溺愛,不重視對其進行基本生活習慣和教養的培育;或者不能滿足孩子正當要求,造成青少年兒童的壓抑感,不能使青少年兒童獲得全面的發展。因此,要倡導提高家長素質,恢復家庭教育力量。此外、社會中一些不良風氣、墮落生活方式、腐朽思想時刻污染著青少年兒童的心靈。全社會各部門都應該為青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一切從事精神產品創造的部門,要把為廣大中小學生提供豐富健康的精神營養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把正確的道德觀念灌輸給下一代。
當然,我國傳統儒學道德思想中的合理成分雖然對我們的德育工作開拓新思路、充實新內容有所裨益,但畢竟和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有著巨大差距。因此,我們廣大德育工作參與者要明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愛國的具有社會公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
制教育、勞動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在這個基礎上引導他們逐步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並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思想覺悟。
總之,德育工作者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改變當前中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脫離實際、呆板生硬、成人化傾向、缺乏實效和吸引力等情況,創新思維,批判地吸取借鑒優秀傳統儒學道德思想觀念充實和豐富中學德育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提高德育實效性。

·呼喚責任心 培養責任感

在德育工作·班級管理中,把學生培養成為有責任心的人,是教育的關鍵,教師經常對學生有目的地\"呼喚責任心 培養責任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捷徑。為什麼這樣說呢?回顧一年來的班主任工作,我從兩個方面來談談對這個教育觀念的認識。第一,呼喚學生責任心、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性;第二,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一致性,呼喚學生責任心、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途徑和方法。
一、 呼喚學生責任心、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重要性:
1.我們每一個人不可能都成功,但是不可缺少責任心。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可以說是關繫到學生將來的命運,決定著學生的人生。學生責任心強,做任何事情都很負責任,非常認真,就磨練了意志,具備了克服困難的毅力,做事情就容易成功。我想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就在於培養學生的責任感,作為班主任要時刻\"呼喚學生的責任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2.這是由於學校教育的重要性決定的。思考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在我們所經歷的學校教育中,如小學、中學、大學所受的教育,如果讓我們現在回憶一下\"學校教育到底給我們自己留下了什麼?\"可能所學的各學科的系統知識已經說不清楚,而具體知識以外的東西,直接影響著我們的人品、性格、健康心理、好求向上的精神的,應該就是責任。這些所剩的東西就是德育的效果。\"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人\"就是在學生的心田\"播種\",播種一棵火熱的責任心。給學生一個信念,\"我要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明確了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就要找到學校教育的支點。
3.找准學校教育的支點。我作為一名班主任,如何在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給學生的精神世界打好基礎,非常重要。在班級管理中,我該怎麼做?做些什麼呢?在人類走向新世紀的教育中,我要研究、滿足、尊重學生的合理需要,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教育的支點應該落在\"人的發展\"上,包括班級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想每一個學生需要發展,都希望自己成功,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他人的認可。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是人的高層次需要。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中強調,人的最高層次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幫助每一個學生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要靠培養學生的責任心。
4.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教師首先要有責任心,找准教育的突破口。教師要\"愛\"每一個學生,對每一個學生負責。家長希望孩子受到一流的教育,學多少知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學生的責任心中培良好的行為習慣。教育學生明確作為一個學生的職責、任務,努力作好學生的每一件事情。教師\"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行為。\"責任心的信念將使學生付諸責任心的行為。
二、 教育觀念與教育行為的一致性,呼喚學生責任心、培養學生責任感的途徑和方法。
1.培養學生責任心的重要渠道在課堂。
作為班主任,我非常重視語文課、寫字課、品德課、心理健康課、勞動課,在自己所任教的課程中,日常教學用心在每一堂課滲透與課堂教學知識相關的思想品德教育,將空洞的教育變成具體形象的教育,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長期受到教育的影響。課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我從不給學生講大道理,在每一堂課中抓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時刻讓學生清楚\"作為一名學生,有責任培養自己良好的學習品質,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讓學生學會聽講、回答問題、讀書、寫作業,培養學習做事的認真態度,教育學生面對知識不要單從興趣出發,要磨練自己學習的意志,在學習中能吃苦,說明學習的責任心就強。通過課堂紀律的監督,同學們上課普遍自覺守紀律了,我就從班主任的課堂延伸到所有學科的課堂。學生往往是上班主任的課守紀律,而上科任老師的課就放鬆了,針對學生的兩面性,我要求本班學生不僅要上好班主任的課,更要上好其它學科的課,這是每一個學生的責任。一年以來,在課堂教學中我不厭其煩地\"反復抓\"、\"抓反復\",塑造著學生上課主動學習的責任心,現在同學們逐漸上課自覺了、穩定了,視上課專心為己任。當老師們選我們班做課時,同學們都很珍惜每一次機會,認為這是老師們對自己班的信任,也是平時同學們上課遵守紀律、積極發言的責任心換來的。
2.培養學生責任心的主要渠道在課外。
(1)培養學生努力完成作業的責任心在課下。一年來,我培養學生認真寫好每一個字、認真完成每一項作業、認真改正每一道錯題。比如,培養學生寫出一筆工整、漂亮的字。四年級學生剛開始學寫鋼筆字,打好字的基礎是關鍵,不要求學生人人寫字有字體,必須要求學生有認真寫好每一個字的責任心。我發現凡是學習困難的學生,字跡大都亂,說明平時的學習態度有問題。字寫好了、作業本干凈整齊了、學習態度一端正作業的正確率自然就提高了。可見認真的學習態度正是學生表現責任心的行動。翻看著同學們整齊的作業本,老師笑了、家長樂了。學生對自己負責的學習狀況,在全班普遍,班級學習風氣濃了,同學們追著老師改錯題,免作業的同學自己找題做,希望老師多指導,一幫一的學習小組比賽完成作業,看誰又快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為小組爭光。
(2)重視上操,關心學生身體健康,培養學生自覺鍛煉的責任心。我非常重視每天學生上操的表現,無論是全班同學隊伍的集合、隊列的整齊,還是每一節操的某一個動作,我都及時糾正,每天總結,教育學生要有責任鍛煉好自己的身體。不論是學校體育組開展什麼活動,我都盡量陪同,和同學們一起鍛煉,自覺鍛煉的責任心逐漸形成,學生們懂得了:別小瞧每天的做操,現在對自己負責,自覺鍛煉出健康的體魄,將來有個好身體才能為社會更好地工作。即使有時班主任沒在操場,同學們也能自覺運動。
(3)在平時的衛生保潔工作中,培養學生主動勞動的責任心。一開學,我就和同學們商量:咱們班敢不敢對自己提出\"不做值日,成為無紙班\"的要求。同學們一聽不做值日,都說那教室還不成了垃圾堆了,\"無紙班\"不可能吧?老師有一個好辦法,你們不妨試試。兩個字\"保潔\"!牢記\"每人桌椅下方一小塊兒,小小責任區人人來把好關。\"從此,同學們重在保潔、見紙就撿、不再亂丟亂扔、整理好自己的書包位斗,在每一天的\"保潔\"中,同學們不僅撿自己位子下的紙,還幫助旁邊的同學撿。\"伸伸手、彎彎腰、撿撿紙\"的勞動責任,使得同學們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保潔\"意識加強了。
(4)在班委會、少先隊工作中,重視樹立班級的奮斗目標,在明確每人的奮斗目標中培養責任心。每周的班隊會做到專時專用,我們班級的奮斗目標是\"學校無小事,事事有教育;作好每一件小事,爭當優秀班集體\",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集體的責任心。在做事情時,我班的同學應該努力去做,作完後每人要反思\"我盡力了嗎?我努力了嗎?\"作為集體的一份子、一滴水,要為集體爭光,集體的榮譽就是個人的榮譽。每位同學要有自己的奮斗目標,我們班分層次設立的個人榮譽有:①全優特長生;②全優生;③三好學生;④優秀班隊幹部;⑤優秀值日生;⑥進步生。學習方面的單項獎有:①背誦記憶大王;②聽講思考學者;③答問交際專家;④讀書朗誦明星;⑤寫字繪畫書法家。通過平常學習生活的表現,給予相應的獎勵標志,獲得對應的獎勵榮譽,使每月和期末的各項評選工作落在實處。在班幹部的隊伍建設中,班委沒有名額的限制,夠標准就上,為的是\"班上人,人人有事做!\";在集體的奮斗方向和個人的奮斗目標中,學會做事,為的是\"班上事,事事有人做!\"。班級管理的最終目的是注重不同層次學生的素質全方面發展,讓每個學生尋求自我實現的價值。應該是,北大附小是我們成長的搖籃,要擺對自己在學校、年級、班級的位置,個人的言行時刻與附小息息相關,永遠牢記:今天我在附小成長,明天我是附小的驕傲。從內心爭做一個人格完美的人,責任心可以幫助自己塑造完美的人格。
(5)培養學生的責任心,需要家長的配合。一接班,我首先進行了家訪,為的是尋求學生、家長、教師三方面的了解。告訴家長,老師有信心、有責任培養好每一個孩子。家訪中發現,家長有的是研究生、博士生,特別願意與老師探討有關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交流中我把自己抓班級的教育觀念告知家長和學生:\"呼喚責任心,培養責任感\"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強烈的責任心的人,是我班主任的首要工作,在每一件小事中去培養,為的是將來達到\"沒有教育的教育\",形成學生自我教育的自動化,學生自己要求上進,才真正受益終身。家訪取得了教育觀念的共識,讓家長放心,老師會想方設法創設\"讓每一個孩子發展進步\"的教育氛圍,只要老師、學生、家長\"心往一塊兒想,話往一塊兒說,勁往一塊兒使\",學生一定會朝著全面發展的方向成長。我把單位、家庭的電話告訴全體學生和家長,隨時與家長學生互通思想,增加家長對學校的認知程度。例如: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學習成績可以說是門門優秀,就是上學幾乎天天遲到,原因是孩子睡懶覺。家長認為孩子學習好就行了,該生也為自己數學榜榜名列年級第一而自豪,思想上不重視遲到的問題。我多次與該生和家長談話做工作,第一學期下來終於減少到每周遲到一兩次,第二學期我又給家長出主意怎麼幫助孩子按時起床、做到按時上學,遲到的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直到差兩周期末考試,學校評選這一年的三好學生時,該生落選了,成績優異卻沒有被批准免考,家長學生有些想不通,我又多次通過與家長電話交流、與該學談心,終於使他們真正認識到\"學習好不是萬能的\",當前進行的是素質教育,更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對於學生的要求提高了。就是這樣一位學習成績相當優秀的同學,經過一年的教育,才終於在一學年的最後兩周不遲到了,懂得了作為一名學生按時上學同樣重要。可見,學生的責任心決不是一下子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教師不厭其煩地、耐心地長期培養,要善於呼喚家長和學生共同的責任心,首先讓家長有了責任感,才能配合老師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總之,在平時教育工作中我與家長談得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讓我們共同呼喚孩子的責任心,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吧!\";平時教育工作中我問學生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努力了嗎?你認真了嗎?\";平時教育工作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播種》:
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行動;
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個習慣;
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獲的將是一種性格;
一種性格關繫到一個人的命運;
具有了責任心的性格,就會收獲一個金色的人生。
一年來,我在四年級德育工作·班級管理中, 對學生教育始終貫穿的主線是\"呼喚責任心,培養責任感\",班級穩定了,學生成長了,我看到了成功,並且決定在五六年級中長遠打算,教育學生深入進行做人的思考,做人要做什麼樣的人?首先要做有責任心的人!

⑧ 初中生思品小論文 2000字

kgu

⑨ 初中政治論文話題哪些好

XX是把雙刃刀
環境之重
蒼穹之中
讓座行為等等都可以,抓著生邊的小細節,簡略明了,不要誇誇其談,長篇大論自己動動腦就迎刃而解了。祝你快點寫出一篇好文章!

⑩ 初中政治論文

論文的格式你實際上是可以到網上搜的,不過你需要的初中論文的話,那麼格式要求應該不高。以下是格式(這個是大學畢業論文格式,是最標準的了):
(規范格式)
論文題目(居中,加粗,宋體一號。中文論文題目下另起一行為英文論文題目)
題目下以宋體一號字體標准空一行
姓名: 學號: 專業: 指導教師:(居中,宋體小四)註:裝訂本此項不需要
以宋體小四號字體標准空一行
摘 要(標題宋體四號加粗,頂格;內容宋體小四,提行另寫,並首行縮進2字。中文摘要字數在100-200之間。中文摘要下為英文摘要。)
以宋體小四號字體標准空一行
關鍵詞(標題宋體四號加粗,頂格;內容宋體小四,每個關鍵詞之間空2個字的距離。不需另起行。關鍵詞數量在3-5個之間。)
以宋體小四號字體標准空三行
正文——小四號宋體,字元間距標准,行距20磅,A4紙,「頁面設置」按word默認。正文分「前言」、「一、」、「二、」「三、」……「結論」。標題居中,黑體。下級序號依序為「(一)、(二)、(三)……」、「1.2.3.……」、「(1)(2)(3)……」「A、B、C……」、「a、b、c……」。全採用頂格形式。

注釋(小四號黑體)另起頁
論文注釋採用章節附註方式(按word默認了,選擇「編號格式」中的阿拉伯數字)。格式如下:
聶永華:《初唐宮廷詩風流變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北京)1979年版,第135-140頁。
Christopher Hill, Michael Smith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P.25.
作者:「文章名」,《雜志名》××年第×期,第×頁。
Paul Pierson: 「The Path to European Integration: A historical institutionalist Analysi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29, No.2, 1996.4, P.55.
如果文獻來自網路,需註明網址及網頁瀏覽時間。

參考文獻(小四號黑體)另起頁
,參考文獻列於章節附註後,可以包括注釋中已經出現的文獻資料,也可以列舉注釋中未曾出現,但對論文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文獻。格式同注釋,不需要註明頁碼。

後記(居中,加粗,宋體一號)
可以對自己大學學習和論文寫作作一個簡單的回顧和感謝,字數最多不要超過500字(小四號宋體)。

其中裡面一些東西你可以改一改,然後再用。最後論文需要一個封面來裝訂。

關於主題問題,你要寫的是政治論文,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應該就是從開支的變化看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吧,也就是寫在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中國百姓生活的變化。
既然是初中論文,你可以不要寫得太深。
你就緊緊抓住開支這個切入點,然後從小的方面寫到大的方面(國家的變化)就可以了吧。
不過話說回來,你們這篇文章貌似給初中生寫有點太不適合了......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