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論文題目 » 關於青海花兒的開題報告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關於青海花兒的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6 22:53:43

『壹』 青海花兒會的大通老爺山

老爺山花兒會,是每年農歷六月初六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老爺山舉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動,產生於明代,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從以娛神為主逐步演變為以娛人為主的大型民間歲時民俗活動。
關於「老爺山花兒會」還有一段發生在玉皇大帝靈宵寶殿里的神話:有一天,西王母與眾仙在這里聚會,玉皇大帝坐在寶殿里看眾仙畢集,樂得合不上嘴,覺得自己是三界至高無上的天神,好是威風!這時,西王母看透玉帝的心思,便對玉帝說:「你坐在這個寶殿的年代太久了,人間的帝王換了又換,你就不應該讓位嗎?」眾仙聽了都暗暗點頭。西王母又說:「現在該輪到我坐了,你以為如何?」玉帝被突如其來的提問弄得不知所措,想了一想便計上心頭,說道:「也罷,我給你一件很細的寶物,你到西方須彌山去,那裡有兩座大山,你能挑到這里來我就給你讓位」。西王母接過針那麼細的寶物,化作一個大姑娘去西方挑山,晝夜兼程地回來。走到大通縣境時,碰上了一位老漢,老漢見她用很細的鐵絲挑著兩座大山感到很驚訝,便問到:「姑娘,你用那麼細的鐵絲挑山,不怕它折了嗎?」誰知道剛一說「折」,寶物折斷了,兩座山落在地上:一座是老爺山,另一座是氂牛山。西王母駕雲站在老爺山山頭,不禁流下淚來。這一天正好是人間的「六月六」,西王母的眼淚便成了「六月六」的「洗山雨」。
老爺山花兒會演唱形式有兩種。一是群眾性自發演唱,農歷「六月六」在老爺山的密林花叢中,或數十人或幾百人自由唱和,情景交融;二是1949年以後興起的有組織演唱,有固定的演唱場所和舞台,歌手經過層層選拔,在舞台上賽歌競技。老爺山花兒會以演唱「河湟花兒」為主。演唱者有漢、回、土、藏等民族的歌手,他們共同用漢語演唱花兒。老爺山花兒內容主要以歌詠愛情生活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產勞動、歷史故事、新人新事等類型。其唱詞以七字(一三句)與八字句(二四句)相間的四句體為主,特別規定二四句句尾必須是「雙字」詞,另外一、三句和二、四句分別押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唱詞格律,在全國漢族民歌中也屬特例。。河湟花兒的語言生動、形象、優美、明快,多用賦、比、興等修辭手法,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大通老爺山花兒有《大通令》、《東峽令》、《老爺山令》等代表性曲目。這些曲調韻律獨特,優美抒情、高亢嘹亮、婉轉悠揚。
老爺山花兒花是青海眾多花兒會中最為盛名的花兒會之一,政府高度重視,群眾參與積極,在青海大通花兒會影響力極大,大通縣依靠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把文旅融合發展作為提升第三產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舉措,文化旅遊業對大通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日益突出,2000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將傳統的「六月六物資交流大會」定名為「六月六花兒會暨物資交流大會」,2005年,又上升為「2005青海·大通六月六花兒文化旅遊節」。2010年再次提高節會規格和水平,上升為「中國·青海老爺山花兒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
2006年5月20日,老爺山花兒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貳』 關於青海花兒的, 幫別人求個花兒王馬俊唱的 【索菲亞訴苦】

網上好像沒有這些資源提供下載,如果在青海建議去 海東地區購買光碟。

『叄』 青海花兒為什麼不能聽

這是什麼話,什麼叫做不能聽。青海花兒的內容大多是關於男女之間的感情或者是家長里短之類的,過去是小輩不能和長輩一起聽,應該是尊重長輩的吧,畢竟長輩的思想是有一點點的頑固。現在好多了,個人不怎麼喜歡聽,挺開放的,比如在我家鄉那個小縣城,街上的影像店基本上都放花兒,而且還有好多老人、小孩子、年輕人一起聽呢。

『肆』 青海花兒歌手馬全

馬全,1988年4月出生在湟中縣多巴鎮城中村。2007年,他在全國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青海賽區的選拔賽上獲得第三名;2008年,他在全省農民藝術節上,獲得三等獎;由青海電視台和青海花兒研究會舉辦的《青海花兒歌手電筒視大賽》上,從全省500多名唱家裡脫穎而出,以絕對的優勢勇拔頭籌,贏得大賽桂冠,榮獲「金唱家」美譽。

『伍』 關於青海花兒的歌詞

妹妹的山丹花兒開 (推薦個)

尕妹妹著大門上浪呀三浪,心兒呀跳著慌,想看我的尕妹妹桃花樣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聽說我著尕妹妹病哈了啊,阿哥哈別急壞,盛上些冰糖著看你來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開不開著個山丹花連根兒拿,送給我著旮妹妹著兩百斤半,我把你哈心疼著我把你哈愛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一天三趟著看你來呀

另外 介紹一下花兒吧!
花兒又名少年。花兒是產生並流行於甘、寧、青、新等地區的一種山歌,唱詞浩繁,文學藝術價值較高,被人們稱為西北之魂。花兒發源於臨夏,由於流行的地區不同,加之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響,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六盤山花兒就是其中的一種。回族群眾喜愛花兒,是花兒的創造者、演唱者、繼承者和傳播者。花兒是心頭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見回族對花兒的喜愛程度。流行於固原地區的花兒主要有兩類:河州花兒和山花兒(俗稱乾花兒)。河州花兒委婉動聽,基本調式和旋律有數十種,變體甚多。形式上有慢調和快調。慢調多為4/4或6/8拍,唱起來高亢、悠長,曲首曲間和句間多用襯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調進,高音區多用假聲。快調多為2/4或3/8拍,相對緊湊短小。河州花兒多為五聲微調,在文學上自成體系。一般每首詞由四句組成,前兩句常用比興,後兩句切題。字數上單雙交錯,奇偶相間,不像一般民歌那麼規整,故更加自由暢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兒。山花兒在旋律上起伏較小,較多地應用五聲羽調和角調,襯詞襯句使用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學上除具有河州花兒的一些特徵外,還派生出一些變體,有時也採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謠體。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問答式。曲目無令之稱,屬抒情短歌。花兒音樂高亢、悠長、爽朗,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反映生活、愛情、時政、勞動等內容。用比、興、賦的藝術手法即興演出。雖然大部分花兒的內容與愛情有關,但在歌頌純真的愛和控訴封建禮教及社會丑惡現象給戀人造成生死苦難的同時,深刻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語言朴實、鮮明,比興借喻優美,有比較高的文學欣賞和研究價值。20世紀80年代,花兒的演唱形式已發展到花兒歌舞劇。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最美的花兒是用三江最純凈的源頭之水澆灌的聖潔之花。居住在這里的漢、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眾,無論在田間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趕車,只要有閑暇時間,都要漫上幾句悠揚的「花兒」。可以說,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兒」、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農民唱起「花兒」,村裡的張秀花、王富貴們就會淚水漣漣。花兒對青海人來說象每天的飲食一樣普通。

青海「花兒」曲調同樣極為豐富,據統計,河湟地區有上百種。不同的曲調有著不同的「令」。按流行地區分為「河州令」、「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互助令」、「西寧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劃分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東鄉令」等;按照花兒的襯詞又分為「白牡丹令」、「尕馬爾令」、「花花尕妹令」、「好花兒令」、「溜溜兒山令」、「楊柳兒姐令」「水紅花令」、「咿呀咿令」等。

『陸』 關於三國的青海花兒歌詞

三國花兒歌詞

『柒』 青海花兒的來歷

在青海,隨時隨處都有「花兒」的歌聲。花兒不是指一種花。「花兒」是青海回族地區的一種民歌體裁,廣泛流傳青海。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曲調優美,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高原風格,深受當地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在我國民間歌謠的百花園中,別具一格,佔有獨特的地位,堪稱為珍貴的口頭文學遺產。口頭文學就是口傳心授的文學。花兒是由民間的口頭文學形式的,是群眾在生活當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它和其他地區的山歌、民歌、情歌一樣,有其約定俗成的規矩。

花兒起源於男女青年的情歌,屬於民歌中最純真、最優美的部分,表達率直自由。演唱「花兒」最有民俗特點的是著名的「花兒會」。每年農歷五、六月間,民間自發地組織「花兒會」。與會者少則幾千人,多則十幾萬人。每年高原的夏天是最美的季節,這時草兒青青,麥苗肥壯,花兒開了,樹葉兒綠了。各族男女老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滿懷歡樂、幸福、喜悅的心情前來參加「花兒會」。「花兒會」上對歌賽歌,人山人海,從各地趕來的「唱家」、「歌把式」即興編唱,歌聲此起彼伏,動人心弦,晝夜不息。歌聲、笑聲、掌聲、喝彩聲匯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在青海民歌里流傳最廣的就是膾炙人口的《花兒與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