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個關於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論文題目
我健議你用科學思維的培養.
⑵ 急需關於小學教育方面的論文題目
1 如何復在小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制
2 幼小銜接、小學與初中銜接研究
3 小學課程改革的現狀調查
4 小學藝術課程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
5 小學教師隊伍中的性別問題研究
6 小學班主任工作研究
7 小學教學過程特點研究
8 小學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
9 小組合作教學的研究
10 小班化教學研究
11 小學參與式教學研究
12 論小學教育方法的改革
13 課程評價的功能
14 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15 有效課堂教學研究
16 小學課堂互動的研究
17 小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
18 課程資源拓展研究
19 小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性研究
20 小學科學課程的綜合化問題研究
⑶ 小學科學小課題題目有哪些
小學科學研究課題,是從課題選題開始一步一步走到最終課題結題的。若課題選題沒有做到位,或者方向出了錯,那不可能完成課題申報的基本流程,失去立項的機會。所以小學教師在申報課題時一定要重視選題。以下是小學科學研究課題題目參考選題,僅供參考。
小學生科學探究與認知需要的調查
科學課教學方式的主要變化與特點
科學新課程教學目標的確定與表述方法
挖掘科學課典型學習活動教育價值的意義和做法
促進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學習活動的方法和策略
教師引導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關鍵因素
支持和鼓勵小學生運用已有經驗進行科學課程學習的方法和體會
小學生科學探究活動的組織與管理
小學科學新課程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
教師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指導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充分利用本地學習資源的經驗與體會
靈活運用科學新教材的若干做法
新教材典型課例研究
新教材教學材料的准備、保障及改進
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記錄的方法
開展科學課程拓展性學習的做法和體會
新教材與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新課程與科學教師的科學素養
科學新課程在促進學生科學素養形成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及事實分析
學生對科學新教材的基本看法、態度及其原因
學生對學生新教材適應性的調查與分析
科學新教材教學內容完成情況的統計與分析
小學科學研究課題題目參考選題,以上就是本文關於該問題的介紹,更多關於小學科學課題申報方面的疑問,可以隨時咨詢我們蘭竹文化網的在線編輯。
⑷ 關於小學生課堂教學創新方面的論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創新學習
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源泉,而教育就是為了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為社會的發展做貢獻。新課標中也要求我們教師應重視學生創新學習的培養。
一、創新學習的特徵
(一)問題是引導學生創新學習的主線
小學數學創新學習教學模式,把問題作為學生學習過程的主線。教師通過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和問題情境去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不斷發現問題,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形成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型。
(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張揚
小學數學創新學習教學模式,應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人人都有創新潛能的教學理念。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向學生提供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激發他們主動探索的興趣和慾望。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進他們在數學上得到主動發展。
(三)創新學習的課堂是開放性的課堂
具體體現在:一是教學內容的選擇不受教材的局限,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從各種教育資源中選取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體現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二是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用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發揮學生的創新潛能。三是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探索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獲得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四是尊重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切合自身實際的認知方式去探索、去發現,既不強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掌握所有的思考方法,也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統一掌握一種思考方法,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二、小學數學創新學習教學的操作程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問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引出學習主題,並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提出想探究的問題,使學生產生迫切需要探索的內在需要。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教學的實際需要,引導學生對與新知識有密切聯系的舊知識進行回憶,從而激活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使新知識在原有認知結構中能找出生長點。
(二)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一般包括學生小組合作探究與自學質疑兩種基本的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開展:
(1)展開小組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對自學中未弄明白的問題進行討論,促進思維相互得到啟發和對知識的全面理解;二是通過討論,歸納概括出規律、法則或結論,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三是組織學生對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進行討論,深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四是提出開放性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各種辦法,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此外,還應通過變化討論的節奏、採用多樣化的討論方式、對學生的討論進行激勵性的評價等辦法,不斷給學生的合作學習注入活力。
(2)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操作活動。在小組操作中,應讓學生明確操作的目的,根據實際情況選用操作的方法,並把操作與觀察、思考和語言訓練結合起來,在操作過程中獲取信息、探索規律,促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思維的發展。
(3)讓學生把小組合作探索的情況概括起來在全班進行交流,提出各組的觀點和結論,展示小組探索的成果,讓學生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合作學習。例如,在計量單位的整理復習中,學生先分小組對計量單位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再以小組為單位上講台展示各組整理的結果,並作出必要說明,最後由其他同學根據該組的展示情況發表意見或提出質疑,進行組際間的辯論。
在自學質疑中,以數學教材提供的學習內容為基本線索,學生帶著問題通過獨立閱讀教材去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用適合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教材、獲取知識。同時,學生在閱讀教材過程中,還應通過積極思考、質疑批判,主動提出新的問題。
(三)點撥歸納
對學生的自主探索活動進行點撥歸納,一是可以通過教師引導性的提問,讓學生把當前問題與原有知識經驗聯系起來,疏通學生的思路,促進問題的轉化。二是應抓住重點、關鍵問題進行強化,使這些知識在學生認知結構中牢固、清晰地儲存起來,為今後有效地學習其它知識提供穩定的支撐點。三是對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策略進行總結、歸納,促進學生創新學習能力的發展。
(四)拓展練習
在創新學習課堂練習活動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具有探索性、開放性和發展性的練習內容。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學習成功的歡樂。在練習時,教師既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思維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體現解決問題的多樣化。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善於交流,敞開自己的思想,學習別人好的解題策略,優化思維過程。
(五)歸納反思
歸納反思是創新學習課堂教學模式的總結性環節。它是在學生自主探索和練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全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其主要方式有:一是讓學生對全節課的知識進行概括性的回憶和歸納,完善認知結構。二是對學習的方法進行總結,強化學習能力的培養。三是對問題探究的思路進行反思,進一步優化思維過程。四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渴求繼續探究的慾望。例如,在圓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下列一組問題去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體驗: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學懂了哪些問題?
(2)我們是怎樣去探索圓的特徵的?
(3)想一想,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的心情感覺如何,還有什麼新的問題
三、創新學習教學實施策略
(一)創設寬松的教學環境
具體應抓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要以真誠的師愛為基礎,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視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發展潛力的人。第二,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應讓學生樹立自己能學好數學的信心,激發學習熱情。同時,還應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給每個學生創設獲得成功的機會,讓他們具有成功的體驗,在成功的愉悅中增強學習動力。第三,建立情感多向交流機制。一方面應及時把教師對學生的關懷和教師分享學生成功的歡樂傳遞給學生,用教師的情感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應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讓學生具有向教師或同學交流自己的思想、發表不同見解、表達學習體驗的機會。
(二)採用探究性的數學學習方式
第一,抓好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通過從生活中引入學習內容、設置懸念、製造認知沖突、讓學生質疑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方式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熏陶下產生主動探究的內在需要。第二,加強對學生探究學習的指導。教師針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啟發、引導,可以減少探究學習的盲目性和無效性。
(三)強化合作學習
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具體應抓好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第二,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去。三是要創設合作學習的氛圍,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合作學習的熱情。
(四)強化思維訓練
在數學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要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形成多維型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從多起點、多角度、多方向展開思維過程,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主要辦法有:根據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條件;根據條件提出可能產生的各種結果;通過對復雜數量關系的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思路和方法。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是以培養數學素質為目的,而數學素質中又以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最為重要。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處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應用能力為基本出發點,特別是在新課程標准下,注重教學方式,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創新能力與應用能力。
原文鏈接:http://www.jiaoxue.org.cn/html/200807/8687.shtml
⑸ 小學教育的論文選題有哪些
你要看一下你自己究竟研究的是哪一方面,您小學教育只是代表你的專業,要看你具體研究的哪一個專業方向,跟你所擅長的去確定題目,你也可以找你的老師去商量。
⑹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論文題目有哪些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合適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真理。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縝密周詳的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雖然不同的傳統學派可以強調不同的側面,然而正是這些互相對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綜合起來的努力,才構成了數學科學的生命力、可用性和它的崇高價值。數學主要的學科首要產生於商業上計算的需要、了解數字間的關系、測量土地及預測天文事件。這四種需要大致地與數量、結構、空間及變化(即算術、代數、幾何及分析)等數學上廣泛的子領域相關連著。除了上述主要的關注之外,亦有用來探索由數學核心至其他領域上之間的連結的子領域:至邏輯、至集合論(基礎)、至不同科學的經驗上的數學(應用數學)、及較近代的至不確定性的嚴格學習數量的學習起於數,一開始為熟悉的自然數及整數與被描述在算術內的自然數及整數的算術運算。整數更深的性質被研究於數論中,此一理論包括了如費馬最後定理之著名的結果。當數系更進一步發展時,整數被承認為有理數的子集,而有理數則包含於實數中,連續的數量即是以實數來表示的。實數則可以被進一步廣義化成復數。數的進一步廣義化可以持續至包含四元數及八元數。自然數的考慮亦可導致超限數,它公式化了計數至無限的這一概念。另一個研究的領域為其大小,這個導致了基數和之後對無限的另外一種概念:阿列夫數,它允許無限集合之間的大小可以做有意義的比較。數學邏輯專注在將數學置於一堅固的公理架構上,並研究此一架構的成果。就其本身而言,其為哥德爾第二不完備定理的產地,而這或許是邏輯中最廣為流傳的成果-總存在一不能被證明的真實定理。現代邏輯被分成遞歸論、模型論和證明論,且和理論計算機科學有著密切的關連性
⑺ 怎樣寫小學科學教學論文
一、當前小學科學論文,大家最關注什麼
1.從關注的內容看,分為六大類: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學生學習、教師專業發展、課程資源開發和教材。課堂教學研究最為集中,特別是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學意外各2、記錄、數據收集與整理、教學現象、紀律、教師指導各1;教學環節或全過程2)。課堂教學研究對老師來說最為熟悉也最能寫出文章來。
2.從論文的形式看,分為理論探討型、實證研究型、經驗總結型三大類。
(1)理論探討型主要從思辨的角度對某一現象或教學概念進行理性探討,可以包括什麼是該
(2)實證研究型論文是指研究訪談、調查或實驗基礎上寫就的研究報告
(3)經驗總結型可分為:經驗總結型的論文包括教學策略、實踐反思、教學隨筆、個案分析等形式。
二、優秀教學論文的基本特點
1.論文的選題針對小學科學教育的熱點問題,源於教學實踐,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實。
《小學生家庭實驗室項目實施問題與對策》——課外活動,做到人無我有。
《讓科學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的嘗試》——德育滲透,人無我有;
《建立科學探究差異研究共同體,改善後三分之一孩子的認知結構》——關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
《《小學科學學科「學生成長記錄袋」評價的再實踐與反思》——學生評價,做到人新我實;
2.論文的主要論點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給人以啟發,少有「正確的廢話」。
3、論文的例證新穎,引證有說服力,論證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學對策能指導實踐
三、論文撰寫的問題與建議:
(一)選題與標題
1.問題:(1)選題過大過寬,例如《科學教育需要均衡發展》,《農村科學教育之我見》;(2)選題追風,如《把握總舵 和諧構建科學課堂》。人們常說,題好文一半,可見選題是至關重要的。
2.建議:角度要小而新,小題大做。很多老師為選題犯愁,
3.標題:第一,在內容上,標題應准確反映研究的主題與范圍,《科學教育需要均衡發展——對新課程實施中兼職科學教師培訓的一些思考》,這樣的主標題顯得很蹩腳。第二、在語言上,標題應注意准確、簡潔、完整。《「與思維同行」:小學科學有效探究的原點追尋——小學科學課堂「探究秀」的反思與糾正》這樣的副標題
(二)行文
1.問題表徵:(1)概念界定不清,與標題不符
(2)分類標准不統一,面面俱到
(3)引用不嚴謹,實踐性不夠
(4)提出問題不做歸因分析,建議沒有針對性
(5)有文學化傾向
⑻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科學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做法(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學科學課堂必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三維目標。促使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五點做法。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課件打出字幕: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7.6級地震。接下來播放災後損失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由於對這場大地震學生們非常熟悉,就使得學生在驚心動魄的事實和觸目驚心的損失數據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現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
這樣,使我們的科學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鮮活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到科學知識有用,體會科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後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
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促進有效探究
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與材料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蘊涵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帶給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在「觀察水」的教學中,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或有色飲料)、白醋、糖水、水裝在燒杯里,准備幾根筷子用於品嘗。在教學中,如果選擇替代實驗材料一定要考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材料不當、分發材料的時機不當等都會造成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困難,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有效指導,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程度和學習的狀態,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激勵性評價、調節語氣、講話的頻率及需要重復或細講等,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從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法、思維途徑及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驗課上可以問學生實驗要控制哪些因素?實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以及在分析實驗數據、獲取結論的過程中,當學生不能圍繞研究問題展開時,當學生在交流中詞不達意時,特別需要教師及時的有效指導。
(五)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准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後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是一個鮮活的動態過程。所謂「教學有法,貴在得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