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意義有什麼意義
數學史既屬史學領域,又屬數學科學領域,因此數學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學規律,又要遵循數理科學的規律。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數理分析作為數學史研究的特殊的輔助手段;
在缺乏史料或史料真偽莫辨的情況下,站在現代數學的高度,對古代數學內容與方法進行數學原理分析,以達到正本清源、理論概括以及提出歷史假說的目的。數理分析實際上是「古」與「今」間的一種聯系。
數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
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1)開題報告數學史的教育價值擴展閱讀:
數學史的研究范圍:
按研究的范圍又可分為內史和外史:
1、內史:從數學內在的原因(包括和其他自然科學之間的關系)來研究數學發展的歷史;
2、外史:從外在的社會原因(包括政治、經濟、哲學思潮等原因)來研究數學發展與其他社會因素間的關系。
數學史和數學研究的各個分支,和社會史與文化史的各個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這表明數學史具有多學科交叉與綜合性強的性質。
從研究材料上說,考古資料、歷史檔案材料、歷史上的數學原始文獻、各種歷史文獻、民族學資料、文化史資料,以及對數學家的訪問記錄,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其中數學原始文獻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資料。
從研究目標來說,可以研究數學思想、方法、理論、概念的演變史;可以研究數學科學與人類社會的互動關系;可以研究數學思想的傳播與交流史;可以研究數學家的生平等等。
『貳』 數學史的重要意義
1、科學意義
每一門科學都有其發展的歷史,作為歷史上的科學,既有其歷史性又有其現實性。其現實性首先表現在科學概念與方法的延續性方面,今日的科學研究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歷史上科學傳統的深化與發展,或者是對歷史上科學難題的解決,因此我們無法割裂科學現實與科學史之間的聯系。數學科學具有悠久的歷史,與自然科學相比,數學更是積累性科學,其概念和方法更具有延續性,比如古代文明中形成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和四則運演算法則,我們今天仍在使用,諸如費爾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歷史上的難題,長期以來一直是現代數論領域中的研究熱點,數學傳統與數學史材料可以在現實的數學研究中獲得發展。國內外許多著名的數學大師都具有深厚的數學史修養或者兼及數學史研究,並善於從歷史素材中汲取養分,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中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先生早年在拓撲學研究領域取得傑出成就,七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數學史,在中國數學史研究的理論和方法方面開創了新的局面,特別是在中國傳統數學機械化思想的啟發下,建立了被譽為「吳方法」的關於幾何定理機器證明的數學機械化方法,他的工作不愧為古為今用,振興民族文化的典範。
科學史的現實性還表現在為我們今日的科學研究提供經驗教訓和歷史借鑒,以使我們明確科學研究的方向以少走彎路或錯路,為當今科技發展決策的制定提供依據,也是我們預見科學未來的依據。多了解一些數學史知識,也不會致使我們出現諸如解決三等分角作圖等荒唐事,避免我們在這樣的問題上白費時間和精力。同時,總結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的經驗教訓,對中國當今數學發展不無益處。
2、文化意義
美國數學史家M.克萊因曾經說過:「一個時代的總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與這個時代的數學活動密切相關。這種關系在我們這個時代尤為明顯」。「數學不僅是一種方法、一門藝術或一種語言,數學更主要是一門有著豐富內容的知識體系,其內容對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哲學家、邏輯學家和藝術家十分有用,同時影響著政治家和神學家的學說」。數學已經廣泛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和思想,是形成現代文化的主要力量。因而數學史是從一個側面反映的人類文化史,又是人類文明史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許多歷史學家通過數學這面鏡子,了解古代其他主要文化的特徵與價值取向。古希臘(公元前600年-公元前300年)數學家強調嚴密的推理和由此得出的結論,因此他們不關心這些成果的實用性,而是教育人們去進行抽象的推理,和激發人們對理想與美的追求。通過希臘數學史的考察,就十分容易理解,為什麼古希臘具有很難為後世超越的優美文學、極端理性化的哲學,以及理想化的建築與雕塑。而羅馬數學史則告訴我們,羅馬文化是外來的,羅馬人缺乏獨創精神而注重實用。
3、教育意義
當我們學習過數學史後,自然會有這樣的感覺:數學的發展並不合邏輯,或者說,數學發展的實際情況與我們今日所學的數學教科書很不一致。我們今日中學所學的數學內容基本上屬於17世紀微積分學以前的初等數學知識,而大學數學系學習的大部分內容則是17、18世紀的高等數學。這些數學教材業已經過千錘百煉,是在科學性與教育要求相結合的原則指導下經過反復編寫的,是將歷史上的數學材料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和學習要求加以取捨編纂的知識體系,這樣就必然舍棄了許多數學概念和方法形成的實際背景、知識背景、演化歷程以及導致其演化的各種因素,因此僅憑數學教材的學習,難以獲得數學的原貌和全景,同時忽視了那些被歷史淘汰掉的但對現實科學或許有用的數學材料與方法,而彌補這方面不足的最好途徑就是通過數學史的學習。
在一般人看來,數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學科,因而很多人視其為畏途,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由於我們的數學教科書教授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變的數學內容,如果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史內容而讓數學活起來,這樣便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於學生對數學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與認識的深化。
科學史是一門文理交叉學科,從今天的教育現狀來看,文科與理科的鴻溝導致我們的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當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高度滲透的現代化社會,正是由於科學史的學科交叉性才可顯示其在溝通文理科方面的作用。通過數學史學習,可以使數學系的學生在接受數學專業訓練的同時,獲得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文科或其它專業的學生通過數學史的學習可以了解數學概貌,獲得數理方面的修養。而歷史上數學家的業績與品德也會在青少年的人格培養上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國數學有著悠久的歷史,14世紀以前一直是世界上數學最為發達的國家,出現過許多傑出數學家,取得了很多輝煌成就,其源遠流長的以計算為中心、具有程序性和機械性的演算法化數學模式與古希臘的以幾何定理的演繹推理為特徵的公理化數學模式相輝映,交替影響世界數學的發展。由於各種復雜的原因,16世紀以後中國落後了,經歷了漫長而艱難的發展歷程才漸漸匯入現代數學的潮流。由於教育上的失誤,致使接受現代數學文明熏陶的我們,往往數典忘祖,對祖國的傳統科學一無所知。數學史可以使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輝煌成就,了解中國近代數學落後的原因,中國現代數學研究的現狀以及與發達國家數學的差距,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振興民族科學。
『叄』 數學教育的價值包括哪些方面
數學教育的科學價值主要包括數學的科學價值、數學教育的科學素養價值。
一、數學的科學價值
數學對於科學的價值,表現在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學科的產生和發展的許多方面。如果從數學的要素來看,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數學知識的應用
科學與數學的結合產生了一些交叉和邊緣學科,如數學物理方程(方法)、生物數學、數學生態學等。
2、數學(符號)語言的應用
數學是科學的主要術語。比如,當代物理學的基本規律--牛頓力學的運動規律,牛頓萬有引力定律,電磁場原理,熱力學第一、第二定律,統計力學原理,狹義相對論原理,廣義相對論原理,量子力學定律,電子的相對論波動原理,規范場論等的表述。
3、數學中的科學精神
數學體現的科學精神有:求真、求實、客觀的精神,合理懷疑、批判、創新的精神,民主、平等、合作的精神,不斷探索、頑強執著、鍥而不舍的精神,等等。
4、數學的科學應用
數學的產生和發展同其他科學一樣,來自於問題。這里的問題一般可分為實際問題和理論問題兩類。科學所研究的自然界無疑是實際問題的源泉,如作為世界上發展最早、歷史最長的天文學之一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它所研究的歷法編算和天象觀測與數學就有著密切的聯系。
『肆』 數學史有哪些方面的教育價值(希望越多越好)
拉格朗日
泰勒
柯西
洛必達
『伍』 數學史的教育價值
論數學史的教育價值
濟源四中 陳維江
隨著新課程在全國的推進,數學史教育受到廣大的中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數學史是反映數學文化的歷史,數學史教育體現數學的文化價值。當前正在我國推進的基礎教育改革十分重視這一點,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教育。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觀和數學價值觀,特別要了解數學文化價值。學生只有了解數學的價值,才能自覺學習數學。數學史能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文化價值,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終身受用的。那麼從數學史的視角來看,數學史教育應該滲透哪些文化價值呢?中國科學院我國著名數學史專家李文林在作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錄音談話中說到:我們應從五個角度去挖掘數學史的文化價值,首先,數學為人類提供精密思維的模式;其次,數學是其他科學的工具和語言;其三,數學是推動生產發展、影響人類物質生活方式的杠桿;其四,數學是人類思想革命的有力武器;最後,數學是促進藝術發展的文化激素。另外他還談到一個信息:重視數學史與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實際上可以說是一種國際現象。若干年前,美國數學協會(MAA)下屬的數學教育委員會曾發出題為《呼喚變革:關於數學教師的數學修養》的建議書,其中呼籲所有未來的中小學教師注意培養自身對各種文化在數學思想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所作的貢獻有一定的鑒賞能力;對來自各種不同文化的個人在古代、近代和當代數學論題的發展上所作的貢獻有所研究,並對中小學數學中主要概念的歷史發展有所認識。
從以上材料我們可以看出,數學史教育中滲透文化價值成了數學史教育的一項重任,數學史與數學文化的結合應該是必要的,而且幾乎是必然的。對於今後的中小學數學史教學,我們應該將數學文化盡可能地結合數學課程的內容,選擇介紹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發展中的作用,同時也反映社會發展對數學發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了解人類社會發展與數學發展的相互作用,認識數學發生、發展的必然規律;了解人類從數學的角度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發展求知、求實、勇於探索的情感和態度;體會數學的系統性、嚴密性、應用的廣泛性,了解數學真理的相對性;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陸』 數學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史是研究數學概念、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起源與發展,以及其與社會政治、經濟和一般文化的聯系的一門科學。數學史對於揭示數學知識的現實來源和應用,對於引導學生體會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創造一種探索與研究的數學學習氣氛,對於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探索精神,對於揭示數學在文化史和科學進步史上的地位與影響,進而揭示其人文價值,都有重要意義。作為教授數學的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史的內容,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有很強的教育功能。我認為其具體的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數學史可以幫助學生認識數學,形成正確的數學觀。
二、數學史知識可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學好數學
三、數學史知識可以使學生學會如何應用數學知識,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四、數學史知識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五、數學史知識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柒』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見定教授挑戰「數學突破獎"
(四)申報「數學突破獎」的理由
1983年王見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半解析函數理論,1988年又首次提出並系統建立了共軛解析函數理論,並將這兩項理論成功地應用於電場、磁場、流體力學、彈性力學等領域。此兩項理論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引用和發展,並由此引發雙解析函數、復調和函數、多解析函數(K階解析函數)、半雙解析函數、半共軛解析函數以及相應的邊值問題,微分方程、積分方程等一系列數學分支的產生,而且這種發展勢頭強勁有力、不可阻擋。這也是中國學者對發展世界數學作出的前所未有的大范圍的原創工作。王見定教授的半解析函數、共軛解析函數理論及其影響是:柯西、黎曼、維爾斯特拉斯、高斯、歐拉等世界數學大師開創的解析函數理論的推廣和發展,18、19世紀乃至20世紀的廣大數學家幾乎都在解析函數領域留下了他們的足跡。王見定教授在數學上的另一個重大貢獻是: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而變數和隨機變數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的數學概念。王見定教授的這一論述在數學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發現。我們知道「變數」的概念是17世紀由著名數學家笛卡爾首先提出,而隨機變數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由蘇聯學者首先提出,兩個概念的首次提出相差三個世紀。截止到王見定教授,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提出變數和隨機變數兩者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轉化。我們知道變數的提出造就了一系列的函數論、方程論、微積分等重大數學學科的產生和發展,進而引發了世界范圍內新的工業革命的興起。而隨機變數的提出則奠定了概率論、數理統計以及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等科學的產生和發展,從而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高科技時代的誕生。可見變數、隨機變數的概念的提出的價值何等重大,從而把王見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變數隨機變數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的轉化的意義稱之為巨大,也就不視為過。下面我們回到:「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上來。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這樣王見定教授准確地界定了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各自研究的范圍,以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這是對統計學的最大貢獻。它結束了近四百年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以上五花八門種類的統計學混戰的局面,使它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由於變數不斷的出現且永遠地繼續下去,所以社會統計學不僅不會消亡,而且會不斷地發展壯大。數理統計學也會由於隨機變數的不斷出現同樣發展壯大。但是,對隨機變數的研究一般來說比對變數的研究復雜得多,而且直到今天數理統計的研究尚處在較低水平,且使用起來比較復雜,再從長遠的研究來看,對隨機變數的研究最終會逐步轉化為對變數的研究,這與我們通常研究復雜問題轉化為若干簡單問題研究的道理是一樣的。既然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而變數描述的范圍是極其寬廣的,絕非某些數理統計學者所雲:社會統計學只做簡單的加減乘除。從理論上講,社會統計學應該覆蓋除了數理統計學之外的絕大多數數學學科的運作。比如說最有實用價值的微積分也包含在內,因為微積分描述的也是變數。所以王見定教授提出的:「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的理論,從根本上糾正了統計學界長期存在的低估社會統計學的錯誤學說,並從理論和應用上論證了社會統計學的廣闊前景。由於統計學現已上升到方法論的地位,所以新的統計學理論將對所有科學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見王見定教授在數學上的發現是巨大的,而不是重大的。
『捌』 數學史在未來的教育價值的論文提綱怎麼寫
數學的文化價值一、數學是哲學思考的重要基礎數學在科學、文化中的地位,也使得它成為哲學思考的重要基礎。歷史上哲學領域內許多重要論爭,常常牽涉到有關對數學的一些根本問題的認識。我們思考這些問題,有助於正確認識數學,正確理解哲學中有關的爭論。(一)數學——-根源於實踐數學的外在表現,或多或少人的智力活動相聯系。因此在數學和實踐的關繫上,歷來有人主張數學是「人的精神的自由創造」,否定數學來源於實踐其實,數學的一切發展都不同程度地歸結為實際的需要。從我國殷代的甲骨文中,就可以看到那時我們的祖先已經會使用十進制計數方法他們為適應農業的需要,將「十干」和「十二支」配成六十甲子,用以記年、月、日,幾千年的歷史說明這種日歷的計算方法是有效的。同樣,由於商業和債務的計算,古代的巴比倫人己經有了乘法表、倒數表,並積累了許多屬於初等代數范疇的資料。在埃及,由於尼羅河泛濫後重新測量土地的需要,積累了大量計算面積的幾何知識。後來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特別是為適應農業耕種與航海需要而產生的天文測量,逐漸形成了初等數學,包括當今我們在中學里學習到的大部分數學知識。再後來由於蒸汽機等機械的發明而引起的工業革命,需要對運動特別是變速運動作更精細的研究,以及大量力學問題出現,促使微積分在長期的醞釀後應運而生。20世紀以來近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數學進入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在這個時期數學出現了許多新的分支:計算數學,資訊理論,控制論,分形幾何等等。總之,實踐的需要是數學發展的最根本的推動力。數學的抽象性往往被人所誤解。有些人認為數學的公理、公設、定理僅僅是數學家頭腦思維的產物。數學家靠一張紙、一支筆工作,和實際沒有什麼聯系。其實,即使就最早以公理化體系面世的歐的幾里德幾何而言,實際事物的幾何直觀和實踐中人們發展的現象,盡管不合乎數學家公理化體系的各式,卻仍然包含著數學理論的核心。當數學家把建立幾何的公理體系當作自己的目標時,他伯頭腦中也一定聯繫到幾何作圖和直觀現象。一個人,即使是很有天賦的數學家,能在數學的研究中獲得具有科學價值的成果,除了他接受嚴格的數學思維訓練以外,他在數學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必定會在問題的提出、方法的選擇、結論的提示等諸多方面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實踐的指引。可以這么說,脫離了實踐,數學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實,即使就最早以公理化體系面世的歐幾里德幾何而言,實際事物的幾何直觀和實踐中人們發現的現象,盡管不合乎數學家公理化體系的程式,卻仍然包含著數學理論的核心。當數學家把建立幾何的公理體系當作自己的目標時,他的頭腦中也一定聯繫到幾何作圖和直觀現象。一個人,即使是很有天賦的數學家,能在數學的研究中獲得具有科學價值的成果,除了他接受過嚴格的數學思維訓練以外,他在數學理論研究的過程中,必定會在問題的提出、方法的選擇、結論的提示等諸多方面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實踐的指引。可以這么說,脫離了實踐,數學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但是,數學理性思維的特點,使它不會滿足於僅研究現實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還努力探索一切可能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在古希臘時期,數學家就超越了在現實有限尺度精度內度量線段的方法,覺察到了無公度量線段的存在,即無理數的存在。這其實是數學中最困難的概念之一—連續性、無限性的問題。直到兩千年以後,同樣的問題導致極限理論的深入研究,大大地推動了數學的發展。試想今天如果還沒有實數的概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處境。這時人們無法度量正方形對角線的長度,也不會解一元二次方程:至於極限理論與微積分學更不可能建立即使人們可以像牛頓那樣應用微積分,但是在判斷結論的真實性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在這種狀況下,科學技術還能走多遠呢?又如在歐幾里德幾何產生時,人們就對其中一個公設的獨立性產生懷疑。到19世紀上半葉,數學家改變這個公設,得到了另一種可能的幾何一一非歐幾里德幾何。這種幾何的創立者表現了極大的勇氣,因為這種幾何得出的結論從「常理」來說是非常「荒唐」的。例如「三角形的面積不會超過某一個正數」。現實世界似乎沒有這種幾何的容身之地。但是過了近一百年,在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中,非歐幾里德幾何卻是最合適的幾何。再如,20世紀30年代哥德爾得到了數學結論不可判別性的結果,其中的某些概念非常抽象,近幾十年卻在演算法語言的分析中找到了應用。實際上,許多數學在一些領域或一些問題中的應用,一旦實踐推動了數學,數學本身就會不可避免地獲得了一種動力,使之有可能超出直接應用的界限。而數學的這種發展,最終也會回到實踐中去。總之,我們應該大力提倡研究和當前實際應用有直接聯系的數學課題,特別是現實經濟建設中的數學問題。但是我們也應該在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建立抽象的共性和豐富多彩的個性之間的平衡,以此來推動整個科學協調地發展。(二)數學—充滿了辯證法由於數學嚴密性的特點,很少有人懷疑數學結論的正確性。相反,數學的結論往往成為真理的一種典範。例如人們常常用「像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確定」來表示結論不容置疑。在我們的中小學的教學中,數學更是只准模仿、演練、背誦。數學真的是萬古不變的絕對真理嗎?事實上,數學結論的真理性是相對的即使像1+1=2這樣簡單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例如在布爾代數中,1+1=0!而布爾代數在電子線路中有廣泛的應用。歐幾里德幾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是正確的,但在研究天體某些問題或速度很快的粒子運動時非歐幾何卻是適宜的。數學其實是非常多樣化的,它的研究范圍也隨著新問題的出現而不斷擴大。如同一切科學一樣,數學家們如果死守著前輩的思想、方法、結論不放,數學科學就不會進步。把數學的嚴密性和公理化體系看作一種「教條」是錯誤的,更不能像封建時代的文人對待孔夫子說的話:「真理」已經包含在聖人說過的話里,後人只能對其作詮釋。數學發展的歷史可以證明,正是數學家特別是年輕數學家的創新精神,敢於向守舊的思想挑戰,數學的面貌才得以不斷地更新,數學才成長為今天這樣一門蓬勃發展、富有朝氣的學科。數學的公理化體系從來也不是不容懷疑、不容變化的「絕對真理」歐幾里德的幾何體系是最早出現的數學公理化體系,但從一開始就有人懷疑其中的第五公設不是獨立的,即該公設可以從公理體系的其他部分推出。兩千多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答案,終於在19世紀由此發現了非歐幾何。雖然人們長時期受到歐幾里德幾何的束縛,但是最終人們還是接受了不同的幾何公理體系。如果歷史上某些數學家多一點敢於向舊體系挑戰的革新精神,非歐幾何也許還可能早幾百年出現數學公理化體系反映了內部邏輯嚴密性的要求。在一個學科領域內,當有關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理論就會要求把一堆看來散亂的結果以某種體系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就需要對己有的事實再認識、再審視、再思索,創造新概念、新方法,盡可能地使理論能包括最一般、最新發現的規律。這實在是一個艱苦的理論創新過程。數學公理化也一樣,它表示數學理論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成熟的階段,但並不是認識一勞永逸的終結。現有的認識可能被今後更深刻的認識所代替,現有的公理也可能被今後更一般化、包含事實的公理體系所代替。數學就在不斷地更新過程中得到發展。有種看法以為,應用數學就是把熟誦的數學結論套到實際問題上去,以為中小學的教學就是教給學生這些萬古不變的教條。其實數學的應用極充滿挑戰性,一方面不但需要深切地認識實際問題本身,另一方面要求掌握相關數學知識的真諦,更重要的是要求能創造性地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數學的內容來說,數學充滿了辯證法。在初等數學發展時期,占統治地位的是形而上學。在該時期的數學家或其他科學家看來,世界由僵硬的、不變的東西組成。與此相適應,那時數學研究的對象是常量,即不變的量。笛卡爾的變數是數學中的轉折點,他把初等數學中完全不同的兩個領域一一幾何和代數結合起來,建立了解析幾何這個框架具備了表現運動和變化的特性,辯證法因此進入了數學。在此後不久產生的微積分拋棄了把初等數學的結論作為永恆真理的觀點,常常做出相反的判斷,提出一些在初等數學的代表人物看來完全不可理解的命題。數學走到了這樣一個領域,在那裡即使很簡單的關系,都採取了完全辯證的形式,迫使數學家們不自覺又不自願地轉變為辯證數學家。在數學研究的對象中,充滿了矛盾的對立面:曲線和直線,無限和有限,微分和積分,偶然和必然,無窮大和無窮小,多項式和無窮級數,正因為如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有關辯證法的論述中經常提到數學。我們學一點數學,一定會對體會辯證法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