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灤縣司家營鐵礦貝拉斯壓死人
壓死兩個,小轎車被壓成照片了,「研山鐵礦」貼吧里有照片怎麼了?有領導被免職嗎?
『貳』 河北鋼鐵集團灤縣司家營鐵礦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河北鋼鐵集團灤縣司家營鐵礦有限公司地址位於灤縣響堂鎮司家營。經營范圍鐵礦石采選加工銷售;土石方工程、圍海造地工程、公路工程(以上取得資質後憑資質經營);基本信息注冊號****名稱河北鋼鐵集團灤縣司家營鐵礦有限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法定代表人張永坤注冊資本55370.986萬人民幣成立日期2004年1月16日營業期限自2004年1月16日營業期限至2034年1月16日登記機關:唐山市灤縣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日期:2013年5月22日登記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法定代表人:劉雲華
成立時間:2004-01-16
注冊資本:55370.986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13022300000117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灤縣響堂鎮司家營
『叄』 司家營鐵礦和大賈庄鐵礦
位於灤縣城南5~15km,屬響堂、李興庄鄉管轄,司家營鐵礦韓磁異常編號為59-141,大賈庄鐵礦航磁異常編號為59-1411。
(一)發現過程
司家營鐵礦區呈南北向帶狀分布,以灤縣—樂亭公路為界,以北稱為司家營鐵礦北區,南部的東側為司家營鐵礦南區,南部的西側為大賈庄礦區。除北區為露頭礦擴大外,其餘二區均為隱伏礦。
1955~1958年冶金部曾進行過1∶5萬及1∶1萬地面磁測,並在北區進行過勘探工作。1959年地質部航測大隊901隊進行河北北部地區1∶10萬航空磁測時發現規模巨大的航磁異常,編號為59-141號。到70年代為建設冀東鋼鐵基地提供充足的鐵礦資源,組織了地質勘探會戰,於1973年河北物探隊在司家營區完成1∶5000磁法面積27.42km2,在大賈庄區先開展磁剖面檢查,也發現規模可觀的異常帶,編號為59-1412,接著在大賈庄區開展了面積為24.4km2的1∶1萬地面磁測工作,詳細地圈定了大賈庄異常。在1973~1974年冶金物探公司航測隊又飛測了1∶2.5萬航空磁測。
1976年為尋找風化淋濾型富鐵礦,地質十五隊在南區及大賈庄一帶進行了1∶5萬重力、磁法及電測深剖面,控制面積99km2。河北地質局冀東地質指揮部於1976年提交了《灤縣司家營鐵礦北區最終地質勘探報告》,完成了北區的地質勘探工作。南區和大賈庄區也相繼結束了勘探工作。3區均為大型規模的鐵礦床,僅南北兩區已探明儲量就在22×108t以上。
(二)異常區地質及地球物理特徵
異常區被第四系廣泛覆蓋,僅北區東側的丘陵地帶有小面積的基岩及礦層零星出露,地層主要為單塔子群白廟組變質岩和中元古界長城系大紅峪組長石石英砂岩。
含礦岩系岩性簡單,主要為變粒岩(黑雲變粒岩為主,少量角閃變粒岩),並有少量斜長角閃岩。變質程度為高綠片岩相—低角閃岩相。
礦床存在於司家營—大賈庄復式倒轉向斜構造之中,屬於司馬長復式褶皺的次一級褶皺,該褶皺軸向近南北,軸面西傾。其東翼為正常翼,產狀較緩而穩定;西翼為倒轉翼,產狀較陡。次級褶皺發育。原始沉積的鐵礦層同圍岩一起褶皺變形,背斜部分的礦體被剝蝕掉,而處於向斜部分的礦體被保留下來,成為目前的司家營鐵礦。
區內斷裂構造發育,主要有北北東,北北西和近東西向3組,多為壓性和壓扭性,時代多為中元古代以後。
區內出露的新太古界變質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強弱不均,以再生交代型為主,局部強烈地形成了較大面積的混合岩化花崗岩。
本區主要岩礦石的磁性和密度參數列於表3-4。表中數據表明:本區圍岩只具微弱磁性,密度也較低,礦石為強磁性、高密度。圍岩與礦石之間磁化率相差(30000~90000)×10-6·4πSI,剩磁相差(5000~10000)×10-6·4πSI,密度差為0.76×103kg/m3,可見本區鐵礦與圍岩之間有明顯的磁性和密度差異。
表3-4 司家營異常區岩礦石物性參數表
礦石的磁性資料還表明:當全鐵品位在25%~40%之間時,磁性與含鐵品位呈正變,但含鐵品位大於40%時,其磁性則略有下降,且無規律。另外,鐵礦石的磁性還與氧化程度密切相關,氧化程度越深,磁性越弱。
(三)磁異常特徵及解釋推斷
1.航磁異常(圖3-17)
航磁異常處在低值的負磁場背景中,呈近南北向狹長帶狀分布,正異常范圍南北長13km,東西最寬3km,在李興庄地段正異常寬度最小,不足1km,該處兩側均有較強的負異常分布,極小值在-1500nT以下,以此處為界異常分為特徵截然不同的南北兩部分:
北部即為司家營北區,本區南北長4km,異常強度高,梯度陡,極大值近4000nT。在異常南段司家營以西形成東西向平行排列的3個封閉異常,即Ⅴ、Ⅵ、Ⅶ異常,顯示了礦體的多層疊加,整個異常梯度為東陡西緩,反映了礦體總體向西傾斜。在正異常的北部有寬大的半環狀負異常相伴,極小值-1200nT,系由礦體傾斜磁化引起的。
圖 3-17 59-141、59-1412航磁 ΔT平面圖 ( 單位: 100 nT)
圖 3-18 地磁 ΔZ 平面圖 ( 單位: 100 nT)
在正異常北部負異常區的西北方,有一個橢圓狀的升高小異常,編號為 74-25,極大值在 400 nT 以上,正負值幅度達 1000 nT,西北側有極小值異常,是一個規模較小的磁鐵礦床 ( 杜峪鐵礦、規模中型) 的反映。
李興庄以南異常強度顯著降低,梯度也逐漸變緩。正異常分成了平行相伴的東西兩支: 東支是司家營南區,由Ⅲ、Ⅳ號異常組成,南北長6km,寬1 ~1.5km,極大值2700nT。在杜營以南的西支為59-1412異常。即大賈庄區,由Ⅰ、Ⅱ異常組成,長7km,寬1 ~4km,異常寬緩,極大值1600nT,梯度東陡西緩,也反映了礦體的西傾。
2. 地磁異常 ( 圖 3-18)
地磁異常與航磁十分吻合,司家營南、北兩區地磁異常帶總長 10. 5 km。北區異常帶長 4 km,強度高,一般 1000 ~5000 nT,梯度東側陡而西側緩,極大值帶的東側斷續出露鐵礦層,造成異常局部扭曲或正負交變,極大值在 13000 nT 左右。
N 26 勘探線 ( 圖 3-19) 和 N10 勘探線 ( 圖 3-20) 處,異常膨大,強度高,前者反映了礦體厚度和延深都很大; 後者反映了緊密倒轉向斜構造使礦體增厚。
圖 3-19 司家營鐵礦北區 N26 勘探線綜合剖面圖
北區正異常帶的北部為大范圍負異常所包圍,極小值-1000nT,系由磁鐵礦層斜磁化引起。
在負異常區內,有兩處正異常突起,零值線封閉呈葫蘆狀和橢圓狀兩個小異常,它們皆由規模相對較小的鐵礦所產生。其中杜峪異常(即航磁74-25異常)經驗證及勘探為中型鐵礦床。
南區異常帶長6.5km,強度由北向南逐漸降低,一般500~1000nT,梯度也為東陡西緩,但沒有北區那麼明顯。北端異常值較高,極大值為1×104nT左右,范圍較窄,北部與北區異常之間有負異常分開,極小值近-3000nT,兩側負異常明顯,主要原因是南區礦體的北端受傾斜磁化影響所致,可能還與該處礦體埋藏淺、下延有限有關,在圖3-21上礦體傾斜一側負值近-3000nT,在礦體上還有近3×10-5m/s2的剩餘重力異常。
圖3-20 司家營鐵礦北區N10勘探線綜合剖面圖
圖3-21 司家營南區S16線勘探線綜合剖面圖
在異常帶的中段大范圍內異常寬度增大,強度也較高,極大值在9000~3000nT,由北向南漸次降低,說明該處礦帶較寬礦層比較穩定,異常帶東側負異常值由北向南逐漸減小,礦體埋深也由北而南加深,如S38勘探線(圖3-22)處,東側負值基本消失,計算埋深128m及105m,實際見礦深度為130m。
圖3-22 司家營南區S38勘探線綜合剖面圖
異常帶南段,強度很快減弱,極大值不足1000nT,說明礦帶收縮變窄。
大賈庄異常帶位於南區異常的西側,相互平行,長7.5km,最寬處近2km,異常寬緩,極大值3500nT,梯度東陡西緩十分明顯。異常帶北端有大范圍負磁場包圍,極小值-2700nT,也由礦體傾斜磁化引起。異常帶中段的東側有一南北向負異常帶與南區正異常帶分開,極小值-200nT,系與礦體產狀有關。
3.磁異常的推斷解釋及驗證
以大賈庄異常為例。該異常帶處在第四系覆蓋層地區,具有變質鐵礦的典型特徵,推斷為鐵礦帶引起,其依據是:
1)異常走向與片麻岩一致,為南北走向。
2)傾向與片麻理一致,異常梯度西緩東陡,東側伴有微弱負值,說明礦層西傾。
3)向下為有限延深,以異常北端反映最為明顯,由於傾斜磁化結果,北端有負異常圍繞。
4)磁化率較強,根據2、54兩條勘探線計算,所得磁化率分別為24000×10-6·4πSI及29000×10-6·4πSI。此值比前述磁鐵礦石的磁化率值為小,原因是剖面計算所得數據系整個礦帶的磁化率,而礦帶由多層礦組成,中間夾有變質岩,因此礦帶比礦石的磁化率為小是不言而喻的。
在異常北端第2勘探線附近(圖3-23),異常梯度較陡,兩側均有負值,說明該處礦帶埋藏較淺,為有限延深,計算求得左邊異常礦層的頂端埋深為90m,寬104m,驗證結果,甚為接近。右邊異常的礦體延深更小。在異常南段異常寬度大、強度高的54勘探線(圖3-24),用兩種方法計算礦層頂端埋深為179m及176m,寬214m及210m,兩者甚為接近,第一個驗證孔ZK1孔布置在極大值偏西100m以內,結果於144m見礦,實際埋深與計算結果甚為吻合。在礦體上還有近1×10-5m/s2剩餘重力異常。
圖3-23 大賈庄區2勘探線綜合剖面圖
圖3-24 大賈庄區54勘探線綜合剖面圖
(四)礦床地質(圖3-25)
司家營礦區只有北區出露有小的鐵礦露頭,後擴大為大型鐵礦,以隱伏礦為主,南區和大賈庄區全部為隱伏礦床。勘探結果顯示司家營鐵礦全長10.5km,各區礦床情況簡述如下:
1.司家營鐵礦北區
礦區地層為中元古界長城系常州溝組、大紅峪組和太古宇單塔子群白廟組。後者岩性主要為變粒岩夾磁鐵石英岩及片岩類。含礦圍岩以白廟組三段上部黑雲斜長變粒岩為主要岩石,又是礦體直接圍岩和主要夾石層。呈漸變關系。變質岩地層近南北走向,傾向西,傾角為40°~45°。
圖3-25 司家營鐵礦區礦體分布示意圖
北區礦體長4km,從出露的鐵石山觀測,以厚層鐵礦為核心,兩側對稱出現黑雲變粒岩。東翼岩層走向南北,傾向西,傾角40°~60°;西翼傾角較大。礦體呈層狀或似層狀平行帶狀排列,礦體層位穩定,厚度變化不大,向斜核部礦體加厚。
北區礦床由4個礦體組成,自東向西分述如下:
Ⅰ號礦體:長2150m,南延為南區主要礦體,為司家營鐵礦最大礦體(全長8350m),最大厚度213m,最薄25m,一般40~50m,平均厚55m。沿傾斜延深200~300m。
Ⅱ號礦體:呈扁豆狀或紡錘狀,位於礦區中部Ⅰ號礦體西側150m處,全長900m,最大厚度80m,一般厚30~60m,最大延深800m。
Ⅲ號礦體:位於礦區北部Ⅰ號礦體北段西側50m處,長2800m,由多層礦組成,一般厚100~200m,最大厚度300m,最小厚度50m,平均厚130m。延深較大,400~600m,有的地段斜深800~1200m,厚度仍很穩定,並有越向深部越趨完整的趨勢,這種厚大礦體的形成主要由於褶皺所致,Ⅲ號礦體本身就是一個緊密的倒轉向斜構造。
Ⅳ號礦體:位於礦區北部Ⅲ號礦體西側150m處,全長1600m,呈似層狀產出,礦體最厚60m,最薄13m,一般20~40m,最大斜深800m,最小160m,一般300~500m。礦體直接被中元古代地層不整合覆蓋。局部地段礦體被剝蝕。
礦石礦物成分簡單,以磁鐵礦、假象赤鐵礦為主;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礦石類型有兩類:磁鐵石英岩類和赤鐵石英岩類。
礦石為條紋狀構造,主要為貧礦石,TFe品位30%。少量為緻密塊狀及砂狀礦石組成富礦,品位45%~55%,平均50%,最高達60%。
在司家營礦區的貧鐵礦中,賦存著一部分小富鐵礦體,多集中在礦體的中部,多呈似層狀,透鏡狀或脈狀順層產出,與貧礦體產狀一致,二者界線清楚。最大的富礦體長150m,平均厚7m,斜深200m;其他富礦體長多在100m左右,厚1~5m或更薄。富鐵礦石以磁鐵礦為主,次為假象赤鐵礦、鏡鐵礦,可分為磁鐵富礦和赤鐵富礦兩大類。富鐵礦石的TFe品位一般為45%~55%,最高可達60%,平均50%左右。富鐵礦體的周圍都具明顯的熱液蝕變現象,可以認為富鐵礦體的成因類型應屬於混合熱液型。
2.司家營鐵礦南區
區內幾乎全部被第四系所覆蓋,據鑽孔資料,含礦圍岩為白廟組三段黑雲斜長變粒岩、均質混合岩及混合花崗岩。礦體北起李興庄,南至大孟庄,只有一條主礦體,全長6200m,一般厚40~150m,最厚203.66m,平均厚120m。由北區Ⅰ號礦體延伸而來。
礦石由磁鐵礦,假象赤鐵礦、赤鐵礦、石英、鐵閃石、綠泥石和碳酸鹽等組成。礦石多為細粒變晶結構,氧化礦石和磁鐵富礦顆粒略粗。礦石構造以細條紋、條紋狀為主,條帶狀少見。磁鐵富礦呈緻密塊狀或粉末砂狀。礦石平均品位為31.71%。其中磁鐵礦31.26%,赤鐵貧礦33.76%,磁鐵富礦50.48%。
3.大賈庄礦區
礦區南北長8km,東西寬2.5km,基岩全被第四系覆蓋。鑽孔所見為白廟組三段黑雲斜長變粒岩、雲母石英岩等。混合岩化作用的產物均為均質混合岩。礦層頂板多為均質混合岩,底板及夾層一般為黑雲斜長變粒岩、雲母石英岩。
礦區共劃分為6個礦體,其中Ⅰ、Ⅱ號礦體規模較大,Ⅲ、Ⅳ號礦體較小,各礦體呈層狀產出,走向均呈北西向、北東向,傾向南西、北西,傾角40°~50°。
礦石礦物成分簡單,有磁鐵礦、假象赤鐵礦、赤鐵礦。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礦石結構以細粒為主,條紋狀構造。局部見條帶狀構造。含礦平均品位31.71%~34.09%,局部見富礦,富礦品位49.91%~52.22%。礦床類型屬於沉積變質型。
『肆』 司家營鐵礦現在的情況
司家營管理挺好,跟國內其他礦山比先進很多,
幾年前剛建廠的時候,工人都是本地的農民,但是幾年過去了,工人技術水平明顯也比別的礦山高,他們的管理很利於工人技術水平的提高,
司家營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也都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礦山了,還有前途啊
『伍』 河北司家營南區鐵礦
河北省灤縣司家營鐵礦,位於灤縣城東南8km,鐵礦區大部分隸屬灤縣管轄,南側部分屬灤南縣管轄。因礦區規模巨大,以S6線為界人為劃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已探明資源儲量約9.1億t,現已開發利用;南區已探明資源儲量約17.1億t,現正在進行深部補充勘查工作。
南區地質勘查工作始於20世紀50年代,大規模地質勘查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1971~1977年,原河北省地質十五隊對本區進行普查、詳查工作,並發現了大賈庄礦體;1978~1980年,以地質十五隊為主,與七隊、八隊共同完成詳勘工作,1981年10月聯合提交了詳細勘探報告,估算B+C+D級資源量14.50億t;2008~2009年,河北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對本區進行深部補充勘查,提交新增資源儲量約2.6億t,使本區累計探明儲量達到17.1億t。2010年地質二隊對本區深部補勘又獲得批准,現該項目正在有序進行中。
一、礦床地質背景
司家營鐵礦南區位於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帶山海關台拱的西南邊緣。礦區所處區域經過了多期構造運動和變質作用,褶皺、斷裂構造發育。
本區被第四系所覆蓋,一般厚度80~120m,由北向南逐漸變厚。下伏基岩地層由一套變質程度較淺、顆粒較細的黑雲變粒岩和磁鐵石英岩建造組成,混合岩化作用普遍,屬新太古界灤縣群司家營組。礦床類型屬沉積變質鐵礦。
本區位於司馬復向斜的次一級構造———司家營復向斜中。司馬復向斜自東向西由馬城復向斜、新河復背斜、司家營復向斜、大馬庄復背斜、高官營-李夏庄復向斜五個次級同斜褶皺組成。褶皺軸走向為SN向或NNW向,局部NNE向,軸面西傾,樞紐呈波狀起伏,總體向南傾伏。
本區南北長8.5km,東西寬1~2km,由南礦段和大賈庄礦段組成。大賈庄礦段位於南礦段西側。區內共分布5個主要礦體,南礦段2個礦體,大賈庄礦段3個礦體。南礦段Ⅰ礦體和大賈庄礦段(Ⅰ+Ⅱ)礦體為主礦體(圖2-8-1)。
南礦段Ⅰ礦體位於礦區東側,是北區Ⅰ礦體的南延,為南區規模最大礦體,分布在S6~S70線,長6200m,賦存標高20~-750m左右。礦體由多層礦組成,呈層狀或似層狀產出,走向近SN,傾向西,傾角40°~50°。
大賈庄礦段(Ⅰ+Ⅱ)礦體為大賈庄礦段最大的礦體,斷續長6550m,賦存標高-30~-1000m左右,分南北兩段。南段位於礦區南部大24線以南,礦體斷續長4200m,一般埋深150~210m;礦體由多層礦組成,呈層狀或似層狀,走向20°~60°,傾向北西,傾角50°~55°。礦體厚度一般10~20m,最厚50m(大54線),最薄3m(大50線);礦體一般延深400~600m,均未封閉,尚有遠景。北段位於礦區中北部西側,分布在大2線北~大24線,長2350m,埋深較大,一般在200~400m;礦體由多層組成,呈層狀或似層狀,礦體走向由北向南的變化為:NW→SN→SW,整體呈向東凸出的弧形,總體傾向西。
圖2-8-1 司家營鐵礦南區礦體分布圖
二、地球物理特徵
本區地處平原區,礦體全部被第四系所覆蓋,找礦勘查主要以物探手段為主。根據礦體特徵和規模,又以磁法和重力為主。
(一)物性參數
20世紀50年代開始至今,本區進行過多次物探勘查工作,積累了大量的資料數據;70年代,在司家營南區採集了大量岩(礦)石標本,測定了磁參數見表2-8-1。
表2-8-1 岩(礦)石磁參數測定統計表
續表
注:以上數據摘自《河北省灤縣司家營鐵礦南區詳細勘探地質報告》(原河北省地質局第十五、第七、第八地質隊,1981年)。
通過岩(礦)石的磁參數測定,本區鐵礦與圍岩之間有明顯的物性差異。磁鐵礦具有很強的磁性,磁化率κ高達(30000~150000)×4π×10-6SI,而圍岩(包括脈岩)僅具有微磁或不具有磁性。顯然在本區磁測工作中非礦磁性干擾較小,礦與非礦異常易於分辨,從而大大減少了異常的多解性,磁異常的形態特徵均反映了礦體的賦存形態、范圍及規模,鑽探結果也與礦體的磁場特徵吻合。因此,磁法在本區的應用效果良好,它是指導鑽探布置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重力而言,礦體與圍岩之間一般有0.6g/cm3左右的密度差,在礦體上一般能引起明顯的重力異常。第四系與基岩之間的密度差也可達0.5~0.6g/cm3左右,它也能引起異常的反映。結合磁異常進行綜合分析,重力異常的性質一般可以得到比較合理的地質解釋,即本區與磁異常並存的重力異常系由磁鐵礦引起;不伴有磁異常的重力異常解釋為基岩起伏。
(二)異常特徵
1.磁異常
南礦段磁異常北起S6線,南至S66線,長6000m(圖2-8-1)。總體異常由多個呈南北向分布、強度不等的橢圓形局部磁異常組成。局部磁異常強度由北往南強度降低。北部強度達10000nT,南端最低為800nT,200nT等值線將其包為一體。異常總體形態呈中部膨大且東凸,向南北收斂的弓型。在S30線、S16線兩處的異常西翼,有走向NW的兩個異常分支出現。在主體異常和分支異常北端、東側均有相應的負值伴生,除S30線以南,兩翼的異常梯度近於對稱之外,其餘部分均顯示出東陡西緩的特徵。
大賈庄礦段磁異常位於南礦段磁異常西側,異常的主體部分北起大2線,南至大70線以南,長達7000m。異常由NE—SN—NW方向分布的4段異常組成,總體形態與南礦段基本相似,只是異常較寬,強度相對較弱,各段的異常形態差異較大,異常呈弓形展布的特徵更為明顯。
2.重力異常
南礦段重力異常北起S6線,南至S66線,全長約5.5km,基本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圖2-8-1)。北部重力異常可達1×10-5m·s-2以上,南部尖滅部分最小為0.5×10-5m·s-2。異常形態與磁異常形態基本一致。
大賈庄礦段異常總體形狀為1個長軸北偏東的橢圓形,異常中心在大30線至大46線之間,異常值在0.42×10-5m·s-2左右。北側大2、大16線附近還有2個規模較小的峰值,異常值也在0.4×10-5m·s-2左右。3個大小不等的異常峰值成串珠狀分布。
三、物探方法技術運用
本區地面物探工作是在航空磁測的基礎上進行的。1971~1972年河北省地質局物探大隊進行了司家營南區1∶1萬的礦區地面磁測,之後又於1973~1975年在其外圍投入了1∶1萬(或1∶5千)的面積磁法普查或詳查。1976~1977年,河北省地質十五隊在本區投入了以尋找風化淋濾型富礦為目的的1∶5萬重力、磁法普查工作。1978年,為配合司家營鐵礦南區勘探,又在本區投入了1∶5000地面磁測詳查。2008年,河北省地質二隊進行司家營鐵礦南區深部補充勘查工作,測繪了部分磁法精測剖面。
下面以1976~1977年重、磁測工作為例,說明其工作方法及精度要求。
(一)重力測量
重力測量比例尺為1∶5萬,測網有500m×50m和500m×100m兩種,測線方向90°。
使用儀器:「環球」重力儀(加拿大產,1976年使用)、「北京」重力儀(國產,高精度,1977年使用)。「環球」重力儀格值0.09357×10-5m·s-2/格,靜態觀測每小時零點位移為±(0.01~0.03)×10-5m·s-2,水泡曲線峰值部分變化率0.05~0.15格/刻度,動態觀測精度為±0.04×10-5m·s-2,儀器性能穩定。「北京」重力儀,格值0.09357×10-5m·s-2/格,靜態觀測每小時零點位移為±(0.01~0.03)×10-5m·s-2,動態觀測精度為±0.036×10-5m·s-2,儀器性能穩定。
基點網:
1)建立。全區分兩次建立基點網。1976年共11個控制基點,分成5個環進行聯測和平差,工作中又隨機聯出34個輔助基點。1976年地震後仍以原總基點為起算點,重新布設了24個控制點,分成6個環進行聯測與平差。
2)觀測與精度。控制基點網每邊採用兩次三程往返觀測方式,得出兩個獨立增量。各獨立增量之間的誤差均在設計與規范規定之內。1976年各環最大閉合差為0.0199×10-5m·s-2,邊值最大改正值為0.0073×10-5m·s-2。ε控基=±0.0080×10-5m·s-2,平差後基點網精度為ε控平=±0.0065×10-5m·s-2,滿足規范要求。1977年各環最大閉合差為0.0062×10-5m·s-2,ε控基=±0.013×10-5m·s-2,平差後基點網精度為ε控平=±0.010×10-5m·s-2,滿足規范要求。
測點觀測:
1)觀測方法與技術。野外各測點均採用基點—測點—基點的閉合觀測。閉合時間一般為2~3h。
2)觀測精度。1976年測量物理點總數為3454點,系統質量檢查163點,占總數的4.7%,均方差ε觀=±0.035×10-5m·s-2(要求≤0.035×10-5m·s-2);1977年測量物理點總數為3671點,系統質量檢查218點,占總數的6.0%,均方差ε觀=±0.049×10-5m·s-2(要求≤0.04×10-5m·s-2),略大於設計要求。
(二)地面磁法
地面磁法比例尺為1∶5萬,與重力測量相同,測網有500m×50m和500m×100m兩種,測線方向90°。
使用儀器:國產CS-61型機械式磁力儀2台,格值均在10.5γ/格左右(注:1γ=^1nT,下同),溫度系數均小於1γ/℃。日變儀器使用國產刃口式磁力儀,格值為5~7γ/格,溫度系數為1γ/℃左右。
野外工作:
1)基點聯測。在駐地附近設立分基點,與李興庄總基點進行三程往返聯測,聯測精度均小於5γ(1γ=1nT)。
2)測點觀測。每日的觀測均始於基點終於基點。測點兩次讀數,轉向差按小於1格要求。溫度記錄到度,時間記錄到分。日變站觀測讀數間隔為10~20min,曲線連續。
質量檢查工作按照一同三不同的原則進行,檢查點的分布比較均勻。磁測精度以均方誤差作為衡量標准,1976年磁法總物理點為4122點,系統質量檢查點147個,占總數的2.5%(設計要求≥3%)。均方誤差ε=±14γ(設計要求≤15γ)。1977年測量總物理點為7341點,系統質量檢查點247個,占總數的3.4%,其均方誤差ε=±11γ(設計要求≤15γ)。質量基本滿足要求。
(三)井中磁測工作
除地面重力、磁法外,井中磁測在冀東尋找磁鐵礦的地質勘查工作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生產實踐說明井中磁測在尋找孔旁礦體,指導布鑽,尋找深部盲礦體,確定見礦部位及判斷礦體傾向等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四)重磁異常解釋
根據磁異常的地球物理特徵推斷,司家營南礦段主體異常由北端翹起、向南側伏、傾向西的I號礦體引起。該礦體中部向下延深較大,而南北向下延深逐漸變小,沿走向薄厚相間變化。S20、S36線附近的分支異常是由走向北西規模不大的II號礦體所引起;大賈庄礦段大26線以南異常由走向NNE和傾向NWW、向南西側伏的大I+II礦體南段引起,礦體在大66線附近斷開,分為南北兩部分。異常寬窄、強弱的變化是礦體薄厚的反映。大I+II礦體在大54、大58線一帶較厚,往北逐漸變薄,大20線附近最薄。大26線至大14線的寬緩扇形異常是產狀很緩的礦體異常特徵。北部異常則是由傾向西的大I+II礦體北段、III礦體所引起。
相對於磁異常,重力異常在南礦段顯示得非常清楚,與礦體的分布、賦存、規模、形態均很吻合。對應大賈庄礦段,只有在北段因厚度大而又處於隆起基岩地形有明顯重力異常;其他重力異常不明顯,與磁異常對應規律性較差,不具備單獨解釋異常的條件。通過重、磁異常與礦體的特徵分析,可得到如下認識:①在埋深100~200m深度內的礦體,其厚度大於40m且走向有一定長度的礦體,在地面上可以引起較明顯的重磁異常。②如果礦體為一般第四系下的隱伏礦體,則一般易形成隆起地形,必然加大重力異常的強度與梯度;反之盲礦體則不易被發現,出露基岩的礦體頂端位置必在實測異常峰值的西側。③必須具有強度、形態、位置與重力異常相互匹配的磁異常並同時存在,才具備礦異常的條件。④從南區的地質條件、物性特徵和實測結果分析,不具備上述以磁異常為主的重力異常均為非礦異常。
四、驗證結果
(一)地面重、磁法異常解釋的驗證情況
經過1978~1980年詳細勘探、2008~2009年深部補充勘探等工作,司家營鐵礦南區南礦段、大賈庄礦段的礦體規模、形態、產狀等情況已基本查明。勘查成果證明:南礦段異常推斷與地質勘查驗證結果是一致的;大賈庄礦段異常的形態特徵與物探解釋和地質勘探結果大致是相同的。只是大26線至大14線一段的異常內圈近EW,而外圈顯NNE的扇面異常屬於疊加而成。另外,由於本區磁化場方向為NNW(近南北向),礦體受斜磁化影響,造成磁異常不完全在相應礦體的正上方,而向SSE偏移。
(二)井中磁測解釋的驗證情況
早期勘查工作中,自1974年至1980年共測孔243個,磁測井點距10m,異常變化劇烈井段加密。磁測井提供了131個見礦孔礦體與鑽孔相對部位資料,發現旁側異常38處,經相鄰孔驗證均為鐵礦引起。發現孔底異常14個,加深後6個孔見礦,6個孔為孔底旁側異常,2個孔未達驗證目的。2008~2009年深部補充勘探對施工的28個鑽孔都進行了磁測井工作,使用JGS-1B智能測井系統配套的JCX-3型磁三分量儀器。點距1m,往返兩次,後一次作為檢查。測井結論作為鑽孔是否終孔的依據之一,對鑽孔施工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且效果明顯。比如大賈庄礦段大70勘探線ZK14孔(圖2-8-2),鑽探打到320m未見礦。經測井後,ΔZ曲線是負開口,建議加深鑽孔,結果於323~362m見礦3層,共厚18m。S22線的ZK602孔(圖2-8-3),在2008年深部補勘時見礦155m左右,此時該孔已控制礦體斜長約1400m,而測井資料顯示該孔打在礦腰部位,且西部礦體有可能翹起。2010年在南區補勘續作項目中,在該孔西側370m處又施工了鑽孔ZK630,在孔深865m處見約110m礦體。
圖2-8-2 司家營鐵礦南區大70線ZK14孔井中磁測圖
圖2-8-3 司家營鐵礦南區S22線ZK602孔測井曲線圖
綜上所述,司家營南區的地質找礦工作,物探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磁法和重力測量,以及三分量磁測井的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綜合解釋、對比分析,推測出礦體的位置及埋深,指導了本區的地質勘查工作,並通過鑽孔得到了驗證,取得了很好的找礦成果。
(本節供稿人:高孝敏李萬增李曉敏)
『陸』 你好,想問下,現在灤縣司家營鐵礦二期的項目進行到什麼程度了知道嗎
2011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了河北鋼鐵集團礦業有限公司司家營鐵礦二期采選工程項目申請報告。項目建設地點為河北省唐山市灤具響嘡鎮,鐵礦石資源儲量3.52億噸,採用露天開采方式,年采選礦石1500萬噸,年產含鐵66%的鐵精礦485.59萬噸。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露天采礦系統、選礦廠、排土場、尾礦庫、公輔設施等。
目前在建,其他的不太清楚了。
『柒』 司家營鐵礦發現與勘查史
司家營鐵礦可分為司家營北礦區、司家營南礦區和大賈庄礦區,其中僅司家營北礦區部分地段出露地表。相傳古代曾有人開采鐵礦。
1914年,瑞典人安特生與英國人丁格蘭做過鐵礦露頭調查,計算儲量0.25億噸。
1941年,日本人田島六郎進行過勘探(鑽孔1個),大西千秋進行過地磁測量。
1955年開始進行鐵礦普查、勘探,至1958年,獲得儲量1.12億噸。
1956年,冶金局物探隊在司家營一帶開展了1:5萬地磁測量,圈定司家營礦帶磁異常全長8.5km,並進行了初步勘探,證實為大型鞍山式磁鐵礦床(鐵礦石儲量已超過1億噸)。
1959年1:10萬航磁測量,發現航磁異常,編號為M 141,航磁異常強度為6000nT,范圍14×6km2。
1973年進行航磁異常查證,重新開展了面積性地磁測量(司家營一帶1:5000,大賈庄一帶1:1萬),圈定司家營礦帶磁異常全長10.5km,並開展了定量解釋和鑽探驗證,截止1976年底,大賈庄礦區的鐵礦石儲量已超過1億噸。
截止1981年,求得司家營鐵礦儲量已超過10億噸(姚培慧,1993)。
『捌』 司家營鐵礦的概述
司家營鐵礦位於河北省唐山市灤縣城南10KM,是冀東礦脈的一部分,礦區鐵礦石產於前震旦系變粒岩中,屬鞍山式沉積變質鐵礦床。礦區內礦體南北長10公里,東西2公里,以S6勘探線為界被分為南北兩區,南區長6KM,北區長4KM。礦石資源總儲量為23.48億噸,其中氧化礦3.227億噸,磁鐵礦20.253億噸,為我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目前居亞洲第二。(第一為本溪,2010年發現新礦脈)
礦區北距京山鐵路灤縣車站9km,西距坨(子頭)港(京唐港)鐵路菱角山站4km,距唐鋼55 km,平-青-大公路從礦區西側通過,交通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