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課題研究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如《花市》的結尾寫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吧。」再如《回憶我的母親》結尾的兩個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議論式的結尾。
作文要一氣呵成,結尾與前面正文一線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結尾與開頭一樣,是篇篇各異的,但也有其規律可循。上面的幾種結尾方式僅僅只是一些常用的結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真正好的結尾存在於考生的平時扎實的訓練之中,存在於考生的臨場發揮,存在於考生的「詩外之功」。
2. 如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 開題報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1.新課標的要求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學會運用多助攻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收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九年課外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和方法,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更關繫到學生語文多種能力的發展,語文素養的提升。
2.學生的閱讀現狀
我校地處農村,學生閱讀習慣欠佳能力弱,缺乏讀書的興趣,過多沉迷於游戲看動畫片中,主動讀書的人很少或僅限於語文書,課外書籍幾乎無涉及。學生的閱讀興趣的缺失令作為語文老師的我頗為擔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缺乏自主思考探究的意識,過多依賴於老師的講解,懶於動腦思考感悟,缺乏自己的感受,他雲亦雲,以他人的認識代替自己的見解。教師的付出多,過於親力親為,費時費力卻效果不佳。
3.學生和教師成長的共同需要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能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鼓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深切的融入文本,去探究、理解、感悟,才會有個性化的體驗,才會在語文能力上得到提高,同時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利於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探究形成原因,尋找有效的解決之道。
2.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意識和能力,學會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3.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改進教師的閱讀教學方法,踐行有效課堂,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4.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和其他學科學習奠定基礎。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一、關鍵詞
「閱讀」是搜集處理n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自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行為自己根據自己的愛好積極地選擇要閱讀的書目。自主閱讀能力,它是一種獨立的、進行批評性思考、做出決定並能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貴在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感受、認識。
二、課題名稱解讀
「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研究」旨在立足語文課堂,結合課內課外閱讀,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問題、自主閱讀的意識能力,尋求解決之道。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
1、了解本班學生閱讀的現狀,閱讀興趣缺乏的原因,尋找探索一定的方法,對學生有一定的引導。
2、對於閱讀的一些不良習慣行為予以糾正,加以正確引導,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式方法。
3、立足語文教學,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的自主意識、思考習慣、提取信息的能力予以培養提高。
4、提高學生主動學、主動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5、有針對性的解決 教學中的一些實際問題,踐行有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XX.5-XX.6)
1、確立研究課題
2、進行理論准備,制定研究計劃
二實施階段
1、第一階段:確立研究對象,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確立研究方向。
⑴農村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有多少人對閱讀感興趣,有多少人對閱讀缺乏興趣。
⑵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因素有哪些?
⑶怎樣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能力,使其有自主閱讀的意識,掌握一定的方法,有自己的認識。
⑷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總結一些可操作的方法措施。
2、第二階段:通過調查談話了解學生閱讀現狀,缺乏閱讀興趣的原因。立足課堂對自己語文閱讀教學反思,結合理論支持,探索解決之道。
3、第三階段:在課堂上實踐,形成一些可操作的步驟方法,改進閱讀教學的無趣蒼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總結階段
結合教學實踐,撰寫心得體會、隨筆、教學設計、論文,並在自己的課堂上實踐,總結可操作的經驗方法。
三、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談話法、觀察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等。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1、結合本課題撰寫有關的隨筆、教學設計、論文等。
2、對學生的閱讀現狀有所改善,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有提高,教師的閱讀教學效率有提高。
3、推薦學生閱讀有益的篇目,學生閱讀興趣提高。
3. 如何挖掘小學語文課內閱讀教學中恰當的語言訓練點課題開題報告
[yǔ wén]
語文
(語言和文學的簡稱)
編輯
語文是語言和文學、文化的簡稱,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口頭語言較隨意,直接易懂,而書面語言講究准確和語法;文學包括中外古今文學等。此解釋概念較狹窄,因為語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藝文(文學、曲藝等),還有很多實用文(應用文)。通俗的說,語言就是說話藝術。
4. 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文化品格開題報告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來中,主要以激源發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創新和努力實踐為目標;以獲取知識、運用知識、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流程為基本內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課型以開放式為組織形式。學生通過收集資料、分析歸納和處理信息等實踐活動來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了解社會,關心現實,關注人類發展,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具有科學態度和研究意識,提高實踐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在教課文The sea(人教版高二教材Unit 16)時,教師提出以「海洋探密」為題的學習任務,然後讓學生分組進行搜集資料、分析研究、製作課件等活動,最後,讓每組的「傑作」在課堂上展示。通過研究性學習,激發了學生對海洋的探索精神,加深了對海洋的了解。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加強,而且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也得到培養。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創造性地解決一些問題。學生在深入思考和實踐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所以,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個性、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5. 《如何通過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開題報告
一、指導思想:
營造書香校園計劃發起人朱永新教授指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實質上就是一個人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全民族的閱讀水平。為了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大有必要在我們的校園大力倡導好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著名的教育理論家、實踐家霍姆林斯基認為,沒有那種占據學生的全部理智和心靈的真正閱讀,學生就沒有學習的願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他建議我們:請不必害怕把學校教學的整塊時間用在讓學生讀書上面去!你不必害怕讓學生在花一整天的時間到‘書籍的海洋’里去遨遊。讓書籍以歡樂的激情去充實年輕的心靈吧!
二、課題的界定
所謂個性,即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一個人的比較固定的特性。教育的核心就是育人,因而,發展人的個性在素質教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所謂健全人格,應當是指智能、意識、感情、品格、應付環境、感受社會影響等各方面的完美統一。這應當是教育應追求的目標。發展個性與培養健全人格應當是統一的。沒有個性,就不可能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個性又不存在正確與錯誤之分,這就需要正確的引導。
三、研究的目標
通過實驗,使學生逐漸養成天天看書,經常寫日記,喜歡寫作文的學習習慣,使我校教師有天天有反思,周周寫隨筆的工作習慣,把我校打造一個充滿書香的學習型校園。讓師生一起享受書香;讓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中成長,讓教師在隨筆中成才,讓學校在師生的共同發展中發展。使師生一起體驗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的內涵發展。
具體目標:1、落實課標中關於閱讀的指標,整合課內外閱讀課程,建設優質、保量的課外閱讀課程。2、推進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櫃、家庭書房的建設,營造家庭-班級-學校全方位閱讀氛圍,充分挖掘各種閱讀教育資源,改善學生的閱讀環境。3、整合資源,開展對話,對兒童語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語文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等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和探索。4、通過閱讀,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5、通過課內外貫通融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讓學生有每日讀書的好習慣,有充滿智慧的大腦,有優雅的舉止和談吐;並著力構建學生課外閱讀能力的自主化、自動化品質,為促進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6、探索課外閱讀指導的策略(訓練基本能力、訓練能力品質、培養健康情趣)和課外閱讀指導課的類型(讀物推薦課、閱讀指導課、讀書匯報課、閱讀欣賞課等)。7、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理論素養和教育能力。8、教師、學生、家長共同讀寫,著力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將學校建成書香校園;創建一所特色鮮明、教師隊伍充滿活力、學生素質和諧發展的人文化品牌學校。
四、實驗活動原則1、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統一
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我們以推薦書目導向,把人類歷史上最有價值、最能感動人的著作推薦給學生和老師;在閱讀書目的推薦上,強調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統一。讓學生閱讀最有利於自己精神發展的書,如古詩文誦讀、經典文學名著等,同時也讓學生閱讀最適合個性發展的著作;教師閱讀,則以原理掌握、方法習得為基礎,以專業拓展、學科縱深為發展。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統一,強調通過閱讀激發閱讀人能持久的興趣,引發閱讀人可持續的思考,從而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2、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科學體現工具理性,人文體現價值理性;科學求真,人文向善,科學訓練思辨,人文涵育情感;科學辨析因果,人文評價得失;科學強調是非對錯,人文注重好壞善惡;科學著眼於人類生活的外部環境,而人文則更關心於人的精神世界。我們倡導的閱讀,應當力爭做到真(科學性)善(人文性)美(藝術性、可讀性)的統一;應當弘揚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重視科學性的基礎上,更要彰顯人文性。人文精神也包孕著科學精神,它其實是一種對人類生命的終極意義、終極關懷和終極價值的求索精神。3、經典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經典性讀物往往有三個特點,一是經過較長時間的檢驗,二是屬於全世界,三是為多數人認可。從這三點來看,應當引導學生、教師更多地從經典讀物中汲取營養,在汲取營養的時候,要用時代的眼光去衡量,去拿來。此外,現當代的優秀讀物,往往有利於讀者與作者的直接對話,有利於閱讀與生活的全息互通,因此,要把真正優秀的時代讀物遴選、推薦給師生,用他們的眼光,去打造經典。4、民族性與世界性統一
圖書是屬於全人類的,閱讀是具有世界性的。21世紀人是地球人,網路時代把整個地球村化了,因此,引導師生把眼光放開,在全世界范圍內汲取營養,應當是活動的一個方向。同時,漢語言作為世界歷史上惟一沒有中斷過的語言,其優秀典籍彌足珍貴。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應當成為繼承傳統文化和光大民族精神的主流文本。5、層次性與整體性的統一
推薦給師生的作品,既要注重思想和內容的深刻性,又要注重作品本身的可讀性;既要考慮師生不同層次的閱讀需要,也要兼顧閱讀自身的連續性、整體性和系統性。所推薦的書目,一方面應盡量避免各系列之間的重復、雷同,另一方面,在各系列書目有必要的交叉時,應考慮篇幅和文本的區別。
五、具體步驟及措施1、了解學生的閱讀現狀,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2、幫助學生確認讀書的目的
只有認定了讀書目的,才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且明確的目的,容易評定自己的成績。在達到自己預期的成績時,興趣自然就會產生。3、盡可能地加大學校圖書館的投入,加強學校圖書館、閱覽室的建設,建立開放式讀書廣場。4、確立專門的閱讀時間
每個實驗班每周開設兩節讀書課,語文教師加強對學生讀書活動的指導,利用晨讀指導朗讀,要求學生每晚拿出一定時間自讀選定書目。5、指導學生學習書中人物處理問題的方法和對待成功與失敗的態度等,並指導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行為。5、定期舉行讀書匯報會,詩歌朗誦會,進行讀書明星評比活動。6、採取鼓勵性質的比賽,每月評選和推薦一批愛讀書的書蟲進行獎勵和贈書活動。
六、研究過程(1)、准備和啟動階段
籌備課題組,制訂課題研究方案。建立課題研究的組織領導機構,組織研究隊伍,啟動課題實驗研究。(2).
研究實驗階段A.
了解學生閱讀的現狀,分析其根源。B.
探索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措施,以營造充滿書香的校園。C.
總結鑒定階段:
七、成果形式:1、匯編學生優秀日記集。2、編纂教師有關日記、閱讀、作文指導的優秀論文集、教育故事集、教育隨筆集。3、各類活動實驗報告。
6. 如何提高初中初中生語文課外閱讀能力開題報告
閱讀任務化
採納我的答案吧。。
7. 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開題報告1
有效的語文教學是指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與深化,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高效呢?以下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 構建有準備的課堂
(一)教師的准備——備課 新課程提倡開發與利用教學資源, 語文課堂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語文書。課前精心備課對提高課堂有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教師自身對文本沒有吃透、不了解編寫意圖,就會導致教學目標不明、教學重點不詳,甚至南轅北轍。因此,備課時,教師必須先解讀文本、學生,明確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挖掘訓練要素,並選取符合教材與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做到以文本為憑借, 幫助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生的准備——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有較多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之所以在課 堂上無法集中注意,聽課效率差,畏難情緒重,主要是因為課前預習不到位,對學習內容比較陌生,不能適應老師上課的正常節奏,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師所教的知識,從而導致聽課效果差。因此,在課前預習的工作上,我講明預習的要求並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
1、牢記「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勤動嘴,多讀字、讀詞、讀句、讀文,初步感知課文。
2、「不動筆墨不讀書」,勤動手,勾畫重點詞句,初步體會課文內容。
3、勤動腦,針對課後思考題進一步理解課文,初步談談自己的感受。
4、勤動筆,指導學生學會採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此外,每上一篇新的課文就及時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檢查、反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這樣,良好的課前預習幫助學生降低了課堂聽課難度,增加了課堂聽課的針對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二、 構建樂學、會學的課堂 教學准備工作只是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教師能駕馭課堂,把預設變成精彩的呈現,才是關鍵所在。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葯。就看你能不能點燃這火葯。」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選擇性的組織一些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田忌賽馬》這一課時,我在班上組織了分角色表演課文,先在每個小組練習,然後全班學生參加,你喜歡哪個角色,你就演哪個角色,一次一次進行交換,使每個孩子對課文內容都有了了解,並通過自己的朗讀表演理解了課文內容,無需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課文內容了。這樣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獲得了理解,在興趣中掌握了知識,效果很好。
(二)把課堂參與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麼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想像力,驅使他們積極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必須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教師只要在學生出現的問題點上作出正確的引導,在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時作出恰到好處的啟發就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積極,感知更敏銳,想像更豐富,記憶更牢固。這樣,學生參與的量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三)、教會學生在課堂上做好筆記、批註 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聽、看、想,還要會記筆記。將老師羅列在黑板上的重點內容記在書本上,能發揮提綱挈領的作用。指導學生會看、會想,還要會記,正所謂「教正是為了不教」。教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過程,而學生獨立學習能力的形成,相對於傳統教學的知識傳授而言,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讓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會學」,日積月累,逐漸形成學習能力。
三、 結語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在我的課堂教學中,我努力嘗試著一種突破,那就是讓我的課堂充滿朴實,蘊含真情,傳遞愛心,成為學生自我激勵、自我成長、自我完善的舞台。一切以學生為主,從細節入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