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博士論文創新點
創新難,難創新,首先就是要找到創新的點,才能想實現創新的途徑和方法。我覺得可以從如何幾個方面:
1。科研掃盲,這是創新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
首先是把導師,師兄,師姐的文章和學術論文,科學基金的申請成功報告,沒中的申請報告,結題報告,橫向課題的報告,咨詢報告等全部瀏覽一遍,知道自己在什麼領域,這個領域你的導師和前幾屆做什麼,這個對於碩士來說,我覺得很有必要。這相當於給你科研掃盲,對於那些博士跨學科的來說,也是很有必要的。
2。尋找問題和分解問題,創新的源頭。
如連問題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問題,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強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轉換。 多參加知名專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講座。這個可以聽到很多現實問題的描述,不一定是怎麼解決,可能是拋出了問題。問題導向,往往就是我們研究的出發點。還有有的蟲子可以走捷徑,就是關注當年國家基金(自然、社科、863,973等)申請指南和已經中標的基金項目,這些都有網站,上面都有每年中標項目和項目列表統計,多去看看。如果2007年,有個基金項目你正好趕興趣,這時你正好處於選題時候,就可以選他,等那個基金結題了,你的博士論文也差不多了。盡管處於兩個地方,但是肯定結果不一樣。還有就是多觀察和對經常見的問題問個為什麼?不要相信任何權威,敢於對一切質疑。導師不一定是對的。許多重大創新都是建立對權威的挑戰,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這個問題如果延伸到醫學,你看那些得胃病的人,往往是飽一頓餓一頓,或者經常吃的很飽(據說經常吃的很飽容易變傻),其實如果我們讓得胃病的人吃飯的時候「適度虧缺」不就容易了嗎?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那麼為什麼適度虧缺就可以了?我們可以發明什麼葯物讓這個人吃了這個葯胃還沒吃飽情況下就產生飽意或者適度虧缺呢?所以,問題就是要平時多觀察一些細致的問題或者已經發生的問題,我們往往對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不問為什麼,建議大家看看每年搞笑諾貝爾獎的情況。
3。看文獻——獲取創新靈感或者解決問題方法的路徑依賴。
看文獻,不是看書。這個很多蟲子也貢獻了很多經驗。但是我周圍的人也知道小木蟲,但是很多人看了那麼多經驗,可是看完了還是很困惑?原因何在呢?我觀察了很周邊的同學和同事,我發覺一個重要的就是動手太少,看紙質期刊太少。這個我想小木蟲很多發SCI的,一般看國外期刊,但是現在很多圖書館的國外學術期刊也有紙質版本,看紙質版本,你可以瀏覽到你的這個領域頂級期刊相關的研究,一些人為什麼沒有找不到創新,有可能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領域到底有那些方向。隨便瀏覽紙質版本,或許一個並不相關的問題,你無意中看到了,給了你啟發,電腦搜索的電子文獻往往我們是按主題或者關鍵詞搜索的,請問,你能保證你提前設置的關鍵詞是最新的嗎?創新要看不同主題的文章,很多來源於交叉和其他學科。當然有的學科即使要創新也要需要實驗設備支撐,這個也是不斷磨合的過程。要想找到自己創新點,我覺得看文獻很重要。如何看呢?首先,准備好一個不大不小的筆記本(可以命名為科研靈感本),最好有個厚重封皮,准備一支筆。去圖書館期刊閱覽室,帶著前面1,2想到的問題和聽到的問題(也要記在你那個專門的科研靈感本上),靜下心來,加起來的時間至少2個月,邊看期刊的時候,如果閃現什麼靈感,馬上記下來,切記,一定要記下來,好記憶不如爛筆頭,註明出處,你的靈感是解決什麼問題的,這個文獻給你的啟示到底是什麼,如果你當時沿著這個靈感還有其他想法,就沿著這個思路下去,直到你不知道寫什麼,那麼就停止,看第二篇。看期刊,最好是從目錄看起,稍微沾邊的都要瀏覽一下。對於做實驗的科研來說,一般中文期刊比較少,也比較專業,所以很快能看完。對於社科的來說,往往創新不容易,我這里特別提醒一下,由於我原來學工科的,現在學管理,我覺得社科類的研究生一定要去瀏覽下工科類的雜志或者理科類的雜志或者交叉學科的雜志,一般會有大收獲。
4.利用網路——創新幫助的好助手。
網路當然有很多專業論壇,資料庫等,我都將其歸類為電子文獻。 如何看電子文獻。按照上3,這樣你從紙質期刊得到很多靈感,那麼現在你把你的這些靈感關鍵詞或者主題,從電子文獻中去索取,也要按照3的辦法,看的時候,馬上記下來,或者建立一個WORD文檔或者專門的軟體,把感興趣的截取下來,並在旁邊註明給你得啟發是什麼,它有什麼用處?這個很重要,有的人看了文獻,就丟在一邊,看得多,丟得多。另外,在看電子文獻的時候,一定要關掉QQ和論壇等東西,不要讓這些斷了你靈感的來路。
5.積累——創新的技巧和關鍵手段。
按3,4步驟,這樣你就積累了很多靈感了。厚厚一個本子或者一個長篇word文件,這樣重溫一遍。請記住,沒有積累,是沒有創新的!這個積累不是說把文獻從資料庫下載下來,放在計算就裡面,而是你看了文獻,你的隨時閃光點或靈感的用筆記下來的看得見的積累。這樣,你把你這些閃光點,找了相關文獻,覺得可以寫一篇小論文,就馬上動手寫,不要拖,不要找借口,要知道寫作的激情會失去的,找不回來的。把小論文寫好了,放在一段時間,再看,可以的話,修改後就投,如果覺得可以,那麼可以將論文投稿一些雜志,覺得一般,投一般核心,覺得實在不咋樣,就投哪些不是核心的。這里,我周圍一些同學和同事,有個觀念就是要發就發好的,我覺得這個不好,即使是一篇非核心的,看到自己的東西變成鉛字了,心裡還是會高興的,這會給你極大的精神動力。
6.走向大自然——獲取一顆創新的生態心。
現在其實我們很多解決的問題來源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的來源,也是創新的生命起源。不管你是理論研究還是社會研究,保持一個生態心很重要,過於功利,浮躁,布滿灰塵的心都是創新的殺手。走向大自然,不要逛什麼街和超市。這點,估計有的人會說,這與找創新點有何關系?登高而望遠,試問,你在那麼喧鬧的超市,那麼多帥哥美女從你前面經過,你的神經會得到休息嗎?你的思維會有閃光嗎?所以,如果在實驗室或者宿舍呆煩了,不知道怎麼做。不如帶上自己科研靈感本和筆,去郊外或者爬山,讓自己的心胸開闊起來,說不定心中的苦悶氣出去了,靈感就進來了。
總結:注意看交叉學科和其他學科的雜志,多記,心靜,多動手,貼近大自然。
② 環境工程類畢業論文創新點怎麼寫
你們老師沒有給論文題目的嗎
③ 如何寫好一篇博士論文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雖然寫作有一定難度,但只要你認真寫反復修改總會通過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問我,提供一個範例範本供你參考加油: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範文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特別是Internet與校園網的接軌,為中小學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使網路教學真正成為現實,同時也為中小學教育開辟了廣闊的前景。陳至立部長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全國實施中小學'校校通'工程,努力實現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標是用5年到10年時間,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使全國90%左右獨立建制的中小學校能夠上網,使中小學師生都能共享網上資源,提高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質量。」「校校通」工程的啟動和發展,給中小學教學帶來革新的機會,為學科教學信息化奠定了物質基礎。如何有效地利用網上的資源,建構基於網路的現代教學模式是一個迫切研究的問題,而開展網路教學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之一就是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因此,開展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背景
(一)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1、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與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統性
通過對國內外有關的學術刊物(如《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E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網站和國際國內有關學術會議(GCCCE、ICCE、CBE等)的論文集進行分析,網路教學的設計研究主要是關於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設計和協作學習的設計等方面,缺乏系統的研究。可以說,網路教學的設計理論的研究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利用網路資源進行主動學習、利用虛擬情境進行探究學習、利用通訊工具進行協商學習、利用工具進行創造學習的設計以及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等方面,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2、網路教學的評價研究才剛剛起步
隨著Internet應用的普及,網路教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場所。然而,與傳統教學相比,網路教學的質量保證體系卻顯得不夠完善、健全。如何保證網路教學的質量,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網路教學評價模型,已成為網路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時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國31所高校建立網路教育學院,但卻沒有制定出如何保證網路教育質量的相關政策。美國國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cation Policy)於2000年4月也發表了一份名為"在線教育質量:遠程互聯網教育成功應用的標准"的報告,然而,這些文章(報告)也僅僅是描述性的定義網路教學的評價指標,而對如何組織評價、如何獲取定量數據、評價數據如何促進教學等方面則很少涉及。目前,網路教學的支撐平台中的學習評價模塊往往只含有測試部分,而缺乏相應的分析與反饋。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促進網路教學的發展,提高網路教學的質量
由於網路教學可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在網上組織最優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學習者在網上可以學到最新的知識,因此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方向。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與實踐,使網路教學更能為學習者提供一個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充分體現學生的首創精神,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不同情境下去運用他們所學的知識,而且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行動的反饋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從而提供網路教學的質量。
2、尋找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技術實現學生遠程交互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的技術解決方案
3、完善和發展教學設計理論
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不僅是教學環境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傳播形式上都有本質的區別。通過本項目的研究,能夠解決網路環境下,教學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如何調控教學過程,如何有效實施教學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是對教學設計理論的完善和發展。
二、課題研究內容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網路教學設計理論體系的研究
包括教學目標的設計、建構性學習環境的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學習資源的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協作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指導性活動的設計、學習評價工具的設計等。
2、基於網路環境下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
(1)網路教學策略的研究,如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內容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情景營造策略、網路環境下的教學對話組織策略、網路環境下的的課堂管理策略等
(2)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如項目化學習模式、探索性學習模式、研究性學習模式等
3、網路教學評價的內容體系、方法、步驟與模型的研究
4、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5、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的開發與應用
根據上述研究內容,總課題下設如下子課題:
1、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的理論研究(謝幼如、李克東)
2、網路教學資源的開發(鄧文新)
3、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系統的開發(柯清超)
4、Web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及支持系統的研究(陳品德)
5、網路教學設計與教學評價理論的應用研究(余紅)
(二)課題的研究目標
本項目的研究目標是:運用現代教學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通過教學改革與實驗,探索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理論和方法,開發相配套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和評價系統軟體,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進行網路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三)預期成果形式
1、論文與專著
發表有關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的一系列學術論文,出版專著《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
2、電腦軟體
開發《網路教學設計系統軟體》和《網路教學評價系統軟體》,製作《網路教學設計》專題教學(學習)網站,建立《教學設計》多媒體資源庫。
三、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項目的研究主要採用行動研究、實驗研究、評價研究等方法。
對於較大規模的教學設計與教學模式的試驗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方法。
對於個別帶有創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見解的小范圍的教學研究,則通過建立科學的假設,採用實驗研究的方法。
關於教學模式的評價和有關教學效果的分析,則採用評價研究方法。
研究步驟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資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開發軟體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學試驗,評價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擴大試驗,歸納總結
(二)關鍵技術
1、基於網路的協作化設計思維工具的通訊模型的構建;
2、教學設計系統中師生教學活動的可視化表示與分析;
3、網路教學的教學評價模型的構建;
4、網路教學過程中學習反應信息的自動採集與處理。
四、課題研究價值
(一)創新點
1、建立網路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與方法。
2、建立基於網路環境的各類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3、開發出操作性
強、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二)理論意義
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應用系統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學的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他們的方法與步驟,並對教學結果作出評價的一種計劃過程與操作程序。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已經不拘泥於系統論的理論基礎,不強調對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逐漸放棄呆板的設計模式,開始強調教學設計的關系性、靈活性和實時性,從而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本課題的理論成果將完善和發展傳統的教學設計理論與方法。
(三)應用價值
1、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總結並形成基於網路環境下學科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優化中小學課堂教學結構。
2、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並總結信息化時代如何改革傳統的思想和模式,使學生學會利用網路資源進行學習的方法和經驗。
3、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探索普通中小學利用網路資源的途徑與方法,形成一批優秀的網路教學課例。
4、通過課題的研究與實踐,開發出具有應用推廣價值的網路教學的設計工具和評價系統軟體。
五、研究基礎
(一)已有相關成果
1、曾於93年、97年兩度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其中《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項目的成果在全國的大中小學廣泛應用,《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多次再版發行。
2、出版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含教材與光碟)(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與製作》(含教材與光碟)(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編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柯清超等,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國廣泛應用。
3、97年《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應用實驗研究》和《小學語文"四結合"教學改革試驗研究》獲國家教委全國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4、承擔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研製開發與應用》(簡稱96-750)《小學語文科學小品文》、《小學語文古詩欣賞》、《小學語文擴展閱讀》、《初中語文新詩賞析》四個子課題的研製與開發,4個項目6張光碟全部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組鑒定,被評為優秀軟體,並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和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在國內及東南亞地區發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學習反應信息分析系統》獲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多媒體教學軟體一等獎,並出版專著《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條件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是"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單位,我國的教育技術學博士點之一。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擁有從事計算機教育應用研究的人員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碩士研究生近15名。他們在長期的研究工作中,對各種多媒體教學軟體、網路教學應用軟體、學科教學工具、資源庫管理應用系統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探索,並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擁有先進的計算機軟體開發實驗室兩個、國家級的多媒體教學軟體製作基地一個,在國內教育技術領域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三)參考文獻
1、《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編著,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體教學軟體設計》謝幼如等編著,電子工業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李克東、謝幼如主編,萬方數據電子出版社,2001年
4、《學習反應信息的處理方法與應用》,謝幼如、李克東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學設計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韋傑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學模式的探索》,謝幼如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年
8、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第一屆至第五屆論文集,1997年(廣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門)、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學習--2001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選編》,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認知過程的評估》,J.P.戴斯、J.A.納格利爾里、J.R.柯爾比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李克東編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組織機構
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由教學設計專家、信息技術教育應用專家、網路技術專家、學科教學專家、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研究人員與研究生組成,以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所為核心,主要以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地區的部分中小學以及西部一些網路環境較好的中小學為研究基地,輻射其他地區的中小學,藉助信息技術產業的技術力量,實現理論、技術與學科教學的優化整合。
總課題組顧問:南國農教授(我國著名電化教育專家,西北師范大學)
李運林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電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達教授(中央電化教育館原副館長)
蘇式冬教授(廣東教育學院原副院長)
許漢特級教師(廣州市教研室)
總課題組組長:謝幼如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李克東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總課題組成員:柯清超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陳品德副教授、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網路中心)
鄧文新講師(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 紅副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總課題組秘書:王冬青博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高瑞利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劉鐵英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孔維宏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徐光濤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楊淑蓮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尹 睿碩士生(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
學位論文創新的15種類型
美國的菲利普斯教授把博士生論文的
"獨創性貢獻"--創新,歸納為十五種類型。
(1)第一次用書面文字的形式把新信息的主要部分記錄下來,這可以稱為"發現"。
(2)繼續前人做出的獨創性工作(在前人的基礎上的獨創性前進)
(3)進行導師設計的獨創性工作(導師提出了可能做出"獨創性"成果的方向)
(4)在並非獨創性的科研工作中,提出一個獨創性的方法、視角或結果
(5)含有其他研究生提出的獨創性的觀點、方法和解釋(幾乎是同時提出)
(6)在證明他人的觀點中表現出獨創性(方法、途徑等)
(7)在進行前人尚未作過的實證性研究工作(對前人提出的假設的實證性研究,或新的實證性方法)
(8)首次對某一問題進行綜合性表述(首次相關性研究,同樣是獨創性成果)
(9)使用已有的材料作出新的解釋(對前人發現的現象、試驗結果做出新的解釋)
(10)在本國首次作出他人曾在其他國家得出的實驗結果(被封鎖的實驗方法、科研成果)(11)將某一方法應用於新的研究領域
(12)為一個老的研究問題提供新證據
(13)應用不同的方法論,進行交叉學科研究(研究方法的創新)
(14)注視本學科中他人尚未涉及的新的研究領域
(15)以一種前人沒有使用過的方式提供知識
自己對照你的論文選取其中一種或兩種就可以了
⑤ 如何寫完博士論文23
最核心的地方在於創新點,要非常鮮明,一般而言要三個創新點及以上。有了這些創新點,你基本可以畢業 了
如何選題?
「選題」之「選」是指選擇。選擇是主體行為,是主體性的突出表現。主體之所以為主體,最根本的就是他(她)有其特定的目的。主體性的本質規定就是目的性。無目的者不足以為主體。
有了一定的目的或價值目標,他(她)就也才面臨一個選擇的問題,即選擇一個能或最能達成自己目的課題____這樣的課題才是有意義的。為此,他(她)應該且必須關注現實,以便發現現實中的重大的或具有普遍性的但又是尚未有定論的問題。有了這樣的問題意識,帶著一定的有意義的問題去選題,才能選好題。
選題固然重要,因為它涉及到所要作的論文的價值,但是,並非選到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題目,就足能保證其論文的價值和質量。一篇論文的價值和質量還取決於其特定的研究方法。
人類的文明史,從物質文明方面看,其實質性的進步是生產工具的進步。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的進步,至少在中國是體現在從石器到青銅器特別是鐵器的飛躍。然後是從鐵器到大機器的飛躍,再是大機器到電腦的飛躍.......物質文明的進步是如此,人類思維的進步同樣是如此,本質上也不過是思維工具的進步。所謂思維工具,在學術意義上就是學術研究的方法。學術的進步的實質在於其研究方法的進步。
方法取決於觀念、理念,有什麼樣的觀念和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方法。方法的進步本質上乃是觀念、理念的進步。沒有觀念、理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方法的創新。
如何革新或轉變觀念、理念?對於一定的學科來說,觀念、理念的更新,取決於對該學科(例如哲學)元理論的研究。例如,如果想要在哲學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就必須研究古今特別是當今中外的哲學觀念的變化,由以形成自己獨特的哲學觀念,進而以此觀念為指導,以它為視野、視角來進行特定主題的研究。
對於歷史(包括哲學史)研究來說,其研究無非是對一定歷史文本或歷史資料的研究。這種研究,本質上乃是對歷史文本或歷史資料的理解。
「理解」的前提是有「理」。有「理」,才有「解」;無「理」,則無「解」矣。
這個「理」是什麼?它就相當於亞里士多德所講的「形式」。這個「形式」既是「質料」(歷史文本或歷史資料)所追求的目的,同時也是推動它的力量。這里作為其目的的「形式」,就是上文論述選題時所述之目的或價值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目的,就是意味著沒有「形式」,沒有「理」,從而也意味著無「解」。既然無「理解」,就根本談不上什麼歷史(包括哲學史)研究了。
其實,不僅歷史(包括哲學史)研究,其它一切學術研究,也都是對一定資料或材料的理解。人文科學是如此,自然科學也是如此。自然科學的研究也是對一定材料(關於自然現象的經驗)的理解。
用中國哲學的術語來說,「形式」與「質料」的關系也就是「理」「氣」關系。按朱熹的解釋,「理」屬「道」,「氣」屬「器」,它們的關系屬於「道」「器」關系。朱熹的理氣觀是「理在氣先」,從學術上說,這就是意味著研究目的是研究活動的先導。顧炎武則認為「非器則道無所寓」,這是意味著研究目的是不能離開研究對象的;離開研究對象的所謂目的,是空洞的;研究目的必要在研究對象上體現出來,或者說,要在研究對象上體現研究者的意志。這就是說,學術研究本質上就是在主觀領域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改造。這種改造活動實是研究者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這意味著,沒有理想的研究者,是不可能取得什麼研究成果的。
所以,要寫好一篇博士論文,首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理想。(這里所謂的理想,就是上述所謂「形式」。)有遠大的理想,才能寫出高質量的論文。
現在問題是,博士生們普遍的缺乏理想,即在學術研究上缺乏「形式」,所以在寫博士論文的時候,他們通常是對一定的「質料」進行盲目的「加工」,自然而然,其「產品」也就體現不出「生產」者的目的,他(們)的價值取向。因其如此,這些「產品」便無明確的「用途」,只是可有可無的玩藝兒。
然則,理想從何而來?來自於對民族,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類的責任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沒有對天下的責任感,就不可能有稱之為理想的東西;沒有理想,當然就沒有學術意義上的「形式」,也就無所謂學術。
要之,論文之事,本質上乃是為人之道。為人無道,其論文就既無論亦無文,即便有論也是無實之空論,有文也是無質之虛文。
⑥ 如何找到論文的創新點,求教
你可以先看看你所研究的課題領域中別人的好文章,綜合分析一下,針對他們的觀點來提出自己的見解,看多了自然會有靈感,能找到別人未曾考慮過的問題。個人建議,你可以參考一下。
⑦ 如何找到創新點
創意如此重要,那麼創意從何而來呢?獲得創意關鍵在於找到創新點。
創新點可以通過分析市場上現有產品的特點、分析現有企業的優勢和弱勢、分析現有消費群體的需求並進一步細分消費者進行心理洞察,結合自己可用的有效資源,打開思維空間,深入研究,整合現有社會科技成果,開發有差異化的、有獨特賣點、有溢價能力的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喜新厭舊、標新立異、追求時尚、個性化消費日益提高的需求。這樣,一定能夠找到新的市場空間。
如何分析市場上的現有產品?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將同類產品根據一定的標准進行劃分,找出該市場的產品已經存在的特質,然後找出還沒有開發的特質,從而結合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有差異的,有創新點的產品。這里的創新點就是產品的賣點。比如,同為可樂產品,非常可樂進入市場時,看到了中國的可樂產品品牌全部來自國外,國內廠家上沒有生產可樂的,所以打的旗號就是「中國人自己的可樂」,得到了消費者感情上的認同,他們的創新點在於「情感創新」;而百事可樂則看到了其強勁的競爭對手可口可樂形象老化的特點,稱自己是「新一代的選擇」,力求使自己的形象更加年輕,將「形象」作為賣點為百事超過可口可樂立下了功勞。同時,作為可口可樂的另一個細分品牌,「七喜」則打出了「非可樂飲料」的賣點,顯然是想在百事和可口可樂占據大部分可樂市場的前提下,重新開辟疆土。由此可見,分析市場上現有的產品,找出自身的賣點,對成功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分析消費者的需求的變化也可以找到創新點。消費者是所有產品的最終使用者,無論多麼新奇的創新都必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否則創新是沒有用的,沒有意義的。因此,只要緊緊地抓住消費者的心理,探求消費者的真正需求,總是可以發現創新點的。如,武漢健民的龍牡壯骨顆粒是一個老品牌,但它的產品20年沒有發生變化,而消費者的需求早已變了很多,因此其消費群體日益減少,銷售日益下滑,後來經專家運用消費者心理探測調研等一系列工具,深入了解消費者心理真正所需,才有了一定的措施。一方面維護消費者對老品牌的忠誠度,另一方面開發出果味、無糖、納米等新差異化的產品,賦予了龍牡品牌新的概念,把消費群從嬰幼兒擴大到了兒童,從而開辟出一個新的市場,使企業得以發展。娃哈哈更是根據消費者心理,進行產品創新的典範。其在推出茶飲料後,不斷進行消費者需求的調查和研究,不斷地尋找創新點,陸續創新出有機綠茶、花草茶等,進一步打開了市場空間,獲得了利潤。
此外,創業者還可以從以下幾個不同的渠道獲得創新點。
第一,職業。對自己所工作的環境熟悉,對行業的運作規律、技術、管理都很熟悉,這就給自己的創意定了個大致的方向,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受到啟發而獲得新的想法觀念。
第二,閱讀。包括書、報、雜志、網路資料等。比亞迪老總王傳福的創業靈感就來自一份國際電池行業動態,一份簡報似的東西,他讀到日本宣布本土將不再生產鎳鎘電池,他馬上意識到這將引發鎳鎘電池生產基地的國際大轉移,自己的創業機會來了。後幾年,他利用日本企業撤出留下的市場空隙,加之自己以前在電池行業的人脈基礎,做得順風順水,於2002年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
第三,行路。俗話說,「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到各個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是可以開闊眼界的,讓你認識更豐富精彩的世界。中國富豪里少有的女富豪之一沈愛琴,說自己最喜歡的就是出國,但不是為了玩,而是為了增長見識,更好地領導企業。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都是受到周圍朋友的啟發而產生創意的。所以他們都會很重視朋友這個圈子,不斷拓展這個社交圈子。昆明最大的汽車配件公司老闆有個最大的愛好,就是保持和朋友在茶樓喝茶談天的愛好,稱其為「頭腦風暴」,使他不斷地有新思路、新點子。總而言之,平時的細心觀察,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閱歷等,都對創業者的思索產生不同的影響,也就給其創意帶來不同的靈感。
不同靈感產生的不同創意,都同樣會產生無限的商機。由於創意是一種突破,是對現有技術、產品、營銷、管理、體制及機制等方面主張的突破,並且創意與行業無關,與崗位無關,與職務無關,與條件無關,只與人的觀念、意識、智慧、勇氣有關,是一種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直覺、靈感等多種認知方式綜合運用的結果,所以創意的空間很廣闊,不受到任何限制和約束,就可以任其發揮。但在思索的時候尤其要重視直覺和靈感,許多創意都來源於直覺和靈感。每個人的條件都是大不相同的,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但卻不會影響創意的產生、發揮、運用,並且一樣會產生不同的功效,提供不同的機會,讓創業者得到大量的創業機會。
⑧ 為什麼有的博士論文 沒有創新點
創新點是需要真正靜下心認真搞科研才行,現在的博士很多都是為了一本證去讀的。所以不容易有創新點。
⑨ 博士論文的創新點怎麼來
引文應以原始文獻和第一手資料為原則。所有引用別人的觀點或文字,無論曾否發表,無論是紙質或電子版,都必須註明出處或加以注釋。凡轉引文獻資料,應如實說明。對已有學術成果的介紹、評論、引用和注釋,應力求客觀、公允、准確。偽注、偽造、篡改文獻和數據等,均屬學術不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