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美術欣賞論文(《洛神賦圖》和工筆畫《水木年華》)
-> 藝術 -> 繪畫顧愷之《洛神賦圖》簡介及賞析 2009-9-17
【名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類別】中國古畫
【年代】宋代摹本
【文物原屬】故宮舊藏
【文物現狀】分別藏於中國大陸、台灣台北及美國。
【作品資料】見以下鏈接
顧愷之名畫《洛神賦圖》補遺賞析: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80.html
曹植文章《洛神賦》: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75.html
曹植簡介: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76.html
顧愷之名畫《洛神賦圖》賞析: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101.html
顧愷之簡介: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181.html
王獻之書法作品《洛神賦》: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78.html
王獻之簡介: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364.html
趙孟頫書法作品《洛神賦》: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79.html
趙孟頫簡介: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180.html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顧愷之《洛神賦圖》圖並曹植《洛神賦》原文賞析
http://www.shenzhouhi.com/news/new-481.html
【簡介】中國東晉繪畫作品。作者顧愷之。原作已佚,今存有宋代摹本5卷,皆絹本設色,分別藏於中國大陸、台灣台北及美國。一縱27.1厘米、橫572.8厘米,藏故宮博物院;另一縱26厘米、橫646厘米,藏遼寧省博物館。 該圖以三國魏文學家曹植的《洛神賦》為依據,描繪了作者對洛水之神宓妃的愛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悵。作品將不同情節置於同一畫卷,洛神和曹植在一個完整的畫面的不同場景中反復出現,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景,將畫面分隔成不同情節,使畫面既分隔又相聯接。圖中山石、林木,反映了早期山水畫的表現技法和面貌。畫面和諧統一,絲毫看不出連環畫式的分段描寫的跡象。作品線條,前者飄逸,人物動態委婉從容,後者人物形體較低矮,線條圓轉短拙,色彩較濃麗。
【作品賞析】青綠山水是重彩山水畫產生和發展的最早也是最為重要的形式之一,它繼承了早期傳統繪畫的藝術特徵,並直接脫胎於魏晉時期的人物畫傳統,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並為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創造了兩宋重彩山水畫的巨大成就。大青綠山水產生時的最初狀態,我們已經無從考證,但是本著歷史承傳的基本規律,它一定保留有早期人物畫的某些藝術特徵,而這正是顧愷之《洛神賦》圖的重要價值之一。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雖然是人物畫,但以大量的山水為故事展開的背景。由於顧愷之本人就是較早地涉及到山水畫創作和理論的大家之一,故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洛神賦》圖中山水部分的畫法是具有那一時代代表性的藝術樣式。圖中樹木、山石造型稚拙,比例關系較為混亂,確如張彥遠為我們在《歷代名畫記》中所描述的那樣:「魏晉已降,名跡在人者,皆見之矣,其畫山水,則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石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伸臂布指。」從而為我們在理論與實物考據上都提供了早期山水畫面貌的特徵。從線色本身來看,《洛神賦》圖中線條細勁有力,如張彥遠所言:「顧愷之之跡,緊勁連綿,循環超乎,調格逸易,風趨電疾,意存筆先,畫盡意在,所以全神氣。」線條的表現力內在含蓄,以表現意態為先。線條內部勾勒產生的塊面以青綠填色,色彩變化較少,只在坡腳岸邊施以泥金。山石樹木,結構單調,狀物扁平,但富於裝飾性。
此圖取材於曹植的《洛神賦》一文。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從帝京回東藩的途中,經過洛水,遇到洛水女神宓妃的故事。原文中主人公雖然對宓妃充滿愛戀,而最終卻不得不離去的故事情節,表現了作者在現實中的傷感與無奈。顧愷之在這幅畫里卻將結局做了修改,以主人公與宓妃有情人終成眷屬而告終。故事以連環畫的形式在同一畫幅的不同場景中展開,將一個傳說中的愛情故事表現得浪漫感人。這種手法後世多有借鑒,如五代的顧閔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洛神賦》圖中一些樹、石的表現上,作者以凹凸暈染的方法來增加立體感,這來自於對當時青銅鑄造藝術和帛畫藝術手法的借鑒,來自於那一時代隨著佛教的不斷傳人,中西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和相互影響。此外,圖中人物的塑造也是極其成功的,人物雖散落於山水之間,但相互照應,並不孤立,神情的顧盼呼應使人物之間產生了有機的視覺聯系,這不能不歸功於作者對人物神態的准確刻畫。
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記載了顧愷之為裴楷畫像在臉上加三根毛一事,其雲:「楷俊朗有識具,此正是其識具,觀者詳之,定覺神明殊勝。」臉上加三根毛對於繪畫的教化作用來說,其實並無任何聯系,而頤愷之卻認為它能夠反映出裴楷的氣質,這是屬於一種極個性化的問題,而不是某一類人的典型化和抽象化。這種對個人精神氣質的重視與追求,表現在他對刻畫眼睛的謹慎與仔細。他說:「點睛之節,上下、大小、濃薄有一毫小失,則神氣與之俱變也。」很明顯,顧愷之對人物表現的要求是如實地反映人物獨特的氣質和品格,而不是某種概念化的東西。
東晉顧愷之所作。以三國時代曹植的浪漫主義愛情名篇《洛神賦》為題材,用具體生動的形象,完整地表現了賦的內容。畫中的曹植帶著隨從,在洛水之濱凝神悵望,彷彿見到思念已久的洛神。遠處凌波而來的洛神,衣帶飄逸,動態委婉從容,目光凝注,表現了關切、遲疑的神情。二人的思念之情溢於卷面,令人感動。全圖設色艷麗明快,線條准確流暢,充滿動感,富有詩意之美。
畫面採取分段連續形式,概括描繪了幾個重點。通過對洛神神情、動作的描繪,傳達出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無限惆悵情意。直接表現在禮教束縛與封建勢力壓迫之下,男女愛情受到壓抑和苦悶的主題。畫面色彩很柔和,加上畫家對周圍環境生動的描繪,突出了畫面的詩意氣氛。
【作者簡介】顧愷之(約公元345—406年),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人,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是我國東晉時期傑出的藝術家。他的繪畫作品與繪畫理論對傳統繪畫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洛神賦》就是他的傑作之一,我們現在看到的雖然是摹本,但基本上反映了他的藝術面貌。
Ⅱ 關於美術鑒賞論文的優美題目
可以參考
期刊匯的
、有很多
Ⅲ 求一篇關於中國美術鑒賞的論文!!
齊白石作品收藏與鑒賞
論及近現代中國繪畫,假如讓您只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作為代表,筆者
想人們都會不約而同地想到一個人,那就是——齊白石。
曾幾何時,中國藝術品市場十年來的發生、發展,幾乎就是以齊白石的
作品為先導的。從嘉德楊永德收藏齊白石作品拍賣專場的滑鐵盧到2003年
中貿聖佳白石山水冊頁1650萬元的天價成交,齊白石的作品像是一架天
平,衡量導引著中國近現代畫作的市場走勢,也標榜著收藏家與投資人的
趣味和取向一直沒有離開這位集書法、篆刻、繪畫、詩歌為一身的通才、大
才。因為他是齊白石,也只有齊白石才會有著如此大的感召力,而這種感召
力之大正是基於白石老人藝術創作的偉大。這種偉大是一種至「簡」至
「朴」、至「拙」至「厚」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畫,構圖出奇出新,無常法而又合
法,貌似平淡的筆調,大氣磅礴、純凈明麗。在似與不似之間,把山水靈性的
本質,或輕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現出來,大開大合中又見細膩、樸素的善良
與樂觀的堅強。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畫中,每一筆似乎都含著家鄉的泥土氣
息,每一根線條似乎都凝結著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華滋、深厚而通俗。
白石老人的書法之好,在中國近現代畫家中是少有的,好得讓我再看
白石以後「畫家」們的字款簡直不好恭維。白石老人專臨「爨龍顏碑」,後學
「鄭文石碑」,五齣五歸後又學李北海、何紹基、金農和「天發神讖碑」。他的
繪畫成就如此之高是與他的書法水平高密不可分的。古往今來,大畫家沒
有一個不是大書家,董其昌、八大山人、齊白石無不是這樣的人物。
他的字,氣魄雄強而峻朗、舒峭,但不失拙意。他擅使長鋒,故可以充分
利用筆鋒吸水墨多的特點,氣貫而神完,一氣呵成。由於有好的書法根底,
在白石老人的作品中,幾乎沒有經不住推敲的線條,他的線條質量表現在:
綿而挺。「棉里裹針」、細中寓柔、柔中見剛。
潤而滿。不滯、不滑,骨力洞達卻將霸悍之氣藏於水墨之間不露痕跡。
雄而強。他的字款在所有的轉折處都是留得住筆、留得住墨的,特別是他書
法線條的過渡,如錐畫沙般的筆鋒似乎能把紙切開。他的飛白也極有個人
氣質,特別是他的「撩筆」,峭拔中雖然略帶習氣。
論及齊白石對近現代中國繪畫的貢獻,半個世紀以來,無論是美術史
學界的專家,還是畫家、收藏家,甚至普通的百姓,齊白石的藝術成就是公
認的。齊白石就像一座高峰,就像一把標尺,他的繪畫是中國畫筆墨情趣的
絕對體現,更是中國文人繪畫近現代的高峰。他的繪畫在走進市場後,更是
當今中國藝術市場的晴雨表、風向標。
Ⅳ 中國古代史近代史現在史美術鑒賞論文
中國美術近代史上最讓人難忘的「二徐之爭」
lijun8886中國歷史2008/7/10 14:58:510599復制本帖
192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舉辦了第一屆全國美術展覽會,在此期間,當時頗有影響的藝術家:徐悲鴻、徐志摩、李毅士等人之間,展開了一場友好、直率而又針鋒相對的爭,論爭的焦點集中在如何看待西方印象派和野獸派繪畫上。這是中國西畫發展史上第一次公開的不同藝術觀點之間的論爭,對當時的中國美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活躍了美術界的研究空氣,標志著中國西畫運動從創作到理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場論爭奠定了中國西畫向多元化發展的基礎,以後諸多藝術觀點和主張,都可以在這場論爭中找到端緒。
在這次美展中由於存在著受西方現代派藝術影響的西畫作品,時任中央大學藝術系主任的徐悲鴻拒絕出品參展。並在《美展》第五期發表了一篇題為《惑》的文章,開頭便直截了當地說:「中國有破天荒之美術展覽會,可雲可喜,值得稱賀。而最可稱賀者,乃在無塞尚Cezanne、馬蒂斯Matisse、博納爾Bonnard等無恥之作。」他在文中肯定了一批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法國畫家,如普魯東、安格爾、達仰、柯羅、米勒、莫奈、杜米埃、德加等,卻以「庸」、「俗」、「浮」、「劣」等字眼分別否定了馬奈、雷諾阿、塞尚、馬蒂斯,並且認為法國現代派畫家中「最膾炙人口之美術家,多帶幾分商業性質」。他聲言:「若我國革命政府啟其天蹤之謀,偉大之計,高瞻遠矚,竟抽煙賭雜稅一千萬元,成立一大規模之美術館,而收羅三五千元一幅之塞尚、馬蒂斯之畫十大間(彼等之畫一小時可作兩幅),為民脂民膏計,未見得就好過買來路貨之嗎啡海綠茵。在我徐悲鴻個人,卻將披發入山,不願再見此類卑鄙昏聵黑暗墮落也。」在同一期的《美展》上,發表了徐志摩的《我也惑》一文,徐志摩在這篇長文中首先贊揚了徐悲鴻「不輕阿附」的氣節和「你愛,你就熱烈的愛,你恨,你也熱烈的恨」的直率性格,緊接著,他指出徐悲鴻對塞尚和馬蒂斯的謾罵過於言重,並把這種謾罵比之於羅斯金罵惠斯勒。徐志摩認為,塞尚、馬蒂斯的畫風被中國畫家所效仿,「那是個必然的傾向,固無可喜悅,抱憾卻亦無須」。他追述了塞傷進行藝術探索的艱苦歷程,然後辯解道:「塞尚在現代畫術上正如羅丹在塑術上的影響,早已是不可磨滅、不容否認的事實,他個人藝術的評價亦已然漸次的確定——卻不料在這年上,在中國,尤其是你的見解,悲鴻,還發見到1895年以前巴黎市上的回聲,我如何能不詫異,如何能不惑?話再說回頭,假如你只說你不喜歡,甚而厭惡塞尚以及他的同流的作品,那是聲明你的品位、個人好惡,我決沒有話說。但你卻指斥他『無恥』『卑鄙』『商業的』。我為古人辯誣,為藝術批評爭身價,不能不告罪饒舌。如其在藝術界也有殉道的志士,塞尚當然是一個。如其近代有名的畫家中有到死賣不到錢的,同時金錢的計算從不孱入他純藝的努力的人,塞尚當然是一個。如其近代畫史上有性格孤高,耿介淡泊,完全遺世獨立,終身的志願但求實現他個人獨到的一個『境界』這樣的一個人,塞尚當然是一個。換一句話說,如其近代畫史上有『無恥』『卑鄙』一類字眼最應用不上的一個人,塞尚是那一個人。」
徐志摩的這篇文章在《美展》上連載了兩期。徐悲鴻、徐志摩之間的爭論還在繼續,李毅士也在《美展》第八期上著文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他在《我不惑》一文中認為:「悲鴻先生的態度,是真正藝術家的態度,換一句話說,是主觀的態度。志摩先生的言論,是評論家的口氣,把主觀拋開了講話」。他承認:「憑我主觀說,我是極端贊同悲鴻先生的態度」。他說自己研究了二十多年洋畫,對塞尚、馬蒂斯的畫「實在還有點不懂」,「假若我的兒子要學他們的畫風,我簡直要把他重重的打一頓」。雖然他承認塞尚馬蒂斯的作品是「十二分的天性流露」,他還是以社會效果為衡量藝術價值的標准反對他們的畫風在中國流行。他擔心:「如果塞尚和馬蒂斯一類的作品在中國有了代價,那末我知道希臘、羅馬的古風是再也不會攢入中國的藝術界來。歐洲幾百年來的文明,在中國再也沒有地位了」。他提出的主張是:「歐洲數百年來藝術的根基多少融化了,再把那觸目的作風,如塞尚、馬蒂斯一類的作品輸入中國來。」
針對來自徐志摩的批評,徐悲鴻仍然獨執偏見,又在《美展》第九期和增刊上發表同一題目文章《惑之不解》予以反駁。他認為徐志摩之所以竭力為塞尚辯護是「激於俠情的義憤」,因為塞尚「奮勵一生……含垢忍辱,實能博得人深厚之同情」。他提出自己的寫實主張是「細心體會造物,精密觀察之,不必先有什麼主義,橫亘胸中,使為目障」。他認為:「藝Art Plastignt之元素,為form,色次之」,「形即不存,何雲藝乎?」
Ⅳ 求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鑒賞論文~~答得好追加分數~
我國古代繪畫史上,第一批有確實的歷史記載,以繪畫的才能享有聲譽的畫家,出現在魏晉之際。他們不復是傳說故事中的畫家,也不再是文人而兼有畫名。他們是東吳的曹不興,西晉的張墨和衛協。這一批畫家的出現標志著繪畫藝術發展進入新的階段。
曹不興在東吳享有很高的聲譽。據說他能在長五十尺的絹上畫一像,須臾即成,而頭身四肢比例都沒有差錯。雖然他的作品無存,但從這些傳說中也可以窺見他的才能。曹不興畫的佛像,根據中亞(薩瑪堪)僧人康僧會傳入的為稿本。他曾利用在屏風上誤落的墨跡繪成一蠅,而引起孫權誤為真蠅,用手去彈,於是傳為美談。而曹不興更以畫龍出名,唐代還保存著他畫龍的真跡。但曹不興的作品主要的是人物畫,尤其是佛教的畫像。曹不興在過去被認為是最早的知名佛像畫家。
衛協、張墨在當時有「畫聖」之稱。衛協的聲譽尤高,為顧愷之和其他南朝畫家及評論家一再贊揚。謝赫甚至認為衛協有劃時代的意義,「古畫皆略,至協始精。六法頗為兼善。雖不該備形似,而妙有氣韻。凌跨群雄,曠代絕筆」。但是他們的作品在唐代已經很罕見。就記載中的作品題目可見,大多數是歷史故事畫和若干佛教畫。
這一時期留下的善畫者的名字,還有東晉明帝司馬紹、荀勗、史道碩、王廙、謝赫等。
他們作品的題材,一部分明顯地是因襲漢代美術的,如荊軻、西王母、穆天子、詩經、列女等。一部分是漢代題材的擴大,如:洛神賦圖、金谷園圖、三都賦圖等。大多是歷史傳說和風俗的題材。但也有一部分是名士像和神仙像,這反映了當時道教思想的流行。
Ⅵ 求一篇1500字左右的中國古代繪畫作品欣賞論文,萬分感謝!急!
工程的注意了,福建南平政和的黑心老闆吳朝芳,不知道你們見過沒有,非常無賴,毫無信用,講話一套做又一套,經常拖欠工人甚至技術人員工資,在他手下做事的兄弟們要小心了,最好留個幾手,不然到時候就麻煩了!切忌,此人大概三十二三,南平政和的,吳朝芳,外號老賴!工人兄弟們,記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