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葯理學超星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葯理學超星

發布時間: 2021-03-31 20:00:20

⑴ 人類會滅亡嗎地球會成為一個沒有生命的星球嗎

當科學家們通過探究人類的昨天,把從猿到人的進化史拼圖歸於原貌時,新的疑問又開始了:人類的未來將會怎樣?對於大多數嚴謹的進化論學者來說,這是一個他們更希望能迴避的推測。但人類作為一個自然物種,進化的腳步不會停止,追尋演進的足跡,我們能否看到自己的未來?
天文人

征服太空,適者生存

如果人類延續的時間足夠長,那麼一定就會向太空擴張,形成新的人種。這些新的繁衍地必須像達爾文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進化實驗室一樣,要與地球足夠近,以便人類能夠到達;同時又要足夠遠,使其居民不大可能與母系物種的基因混合。

誕生太空新人種的前提是人類能達到另一個恆星並定居下來。目前已知的具有行星的最近星系是天苑四,它離地球有10.5光年。即使人類宇宙飛船速度能夠達到光速的1%———每秒3千公里,也需要一千年才能達到最近的星系。

不過即使不出太陽系,我們的鄰居行星也可能就足夠了。如果人類在火星上建設家園,由於火星同地球的極大差異,在那兒出生並長大的人類就不可能適應地球的環境———地球上的重力是火星的3倍。因此在火星殖民地上,新的人種「火星人」可能僅需要幾代繁衍就能形成。

如果要走出太陽系,一種設想是修建諾亞方舟式的巨型太空飛船,將人類送到遙遠的星系,其間人類可能經歷數代繁衍。低重力狀態下四肢無需像在地球般發達。人類的毛發也不再有用。他們還可能讓生命進入長期休眠狀態,讓機器人進行導航。當到了新的殖民地後,再重新蘇醒,繁衍下一代,延續人類的存在。

但是由於太空探險的不確定性,作為地球生命的人類能否在太空極端的環境生存下來可能還是一個問題。因此,科學家還提出一種更極端的方法:把製造人的指令,而不是實體的人送到宇宙的另一個角落,機器人在某個行星上建設了基地之後,利用收到的人類指令製造出新的人類。半機械人

人工智慧,人機合體

而除了改變人類自身的基因,同越來越先進的高科技機器結合也可能成為人類增強自身能力的另一種方法。

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創造的人工智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化」,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人工智慧在一些領域就已經超過了人類本身。因此有科學家預測,真正具有智能的機器人可能在2030年誕生。這就意味著新的機器人種族的誕生。

另一方面,人類已經推開了將自己「機械人化」的大門:從人工心臟、人工視網膜到越來越智能化的假肢。而在未來,技術的發展能允許在大腦植入智能晶元,讓我們更加聰明。但問題是,在身體中加入了智能機器後,人類作為一個自然物種還會存在嗎?

而當機器人進化到完全超出人類的層面時,人類又面臨著新的挑戰。高智慧的機器人會同人類共存,但與過去不同的是他們的地位會高於人類,成為新一代的地球主宰。
基因人

葯理超人,抑或怪物?

用基因和葯理學方法來強化人類事實上早已經出現———那些服用類固醇的好萊塢動作明星和運動健將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社會觀察家喬爾·加羅在《激進的進化》一書中稱這些領域的發展之快可以被視作一種新形式的進化。那麼這種進化導致一個新的人種的誕生需要多長時間呢?加羅給出的答案是:20年。而類固醇葯物製造的肌肉男僅僅是科學技術打造新人種的一個早期範例

加羅認為,科技對人類身體上的強化作用最初出現在運動場和戰場上,但最終將進入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學習、工作甚至求偶。

目前,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找到了讓老鼠更聰明和長壽的方法,設想一下,經過強化之後,一個人能在100歲的高齡保持最佳狀態,並且還希望他/她的後代也具有這些強化的優勢,很可能出現的狀況便是尋找將這些基因傳到自己的後代的方法,最終導致新的人種的產生。這讓人聯想到科幻影片《基因》中描繪的故事———社會等級以基因為劃分標准,只有具備優等基因的人才能身居要職。但是要製造優等基因人,還需要跨技術和道義上的障礙。

目前,基因療法只能在個人身上奏效,也就是說不能遺傳給後代,要是其能夠遺傳,必須對種系幹細胞進行修改,而這必將引發道德上的爭議。同時,種系幹細胞修改技術雖然能夠製造新一代的超人,但由於其不確定性,也可能帶來無法預料的後果,甚至將人變成怪物。
倖存人
浩劫過後,人類分化

科幻小說《時間機器》為我們描述了浩劫對倖存的人類可能帶來的巨大影響:地球文明被一場天外災難毀滅後,倖存的人類演變成了兩個種族———殘忍的地下食人族和日漸衰微的地面文明種族。

事實上,劫後餘生的故事從諾亞方舟時代就開始了。從超級洪水、瘟疫、核戰爭到小行星撞擊地球,這些難以預料的災難都可能將絕大部分人類建設的輝煌文明摧毀。之後浩劫的倖存者會走上自己的進化道路。

如果不同人群被分隔在不同的地方長達上千代,不同的種族就會自然產生。打個比方說:如果全球遭受致命生化恐怖襲擊,對該生化病毒具有抵抗力的人將存活下來並在被污染的環境下繁衍具有免疫力的後代。而那些沒有免疫力但在庇護所求生的人就在被隔離的區域形成自己的種族。這一理論的依據能在艾滋病病毒在人類的傳播中找到。生物學家稱,有一些人雖然經常暴露於易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環境下,卻不會顯示HIV陽性。原因可能就是他們的祖先在500年前的一場瘟疫中倖存。

不過如果災難真的發生,人類如果能倖存,會讓自己長期處於互相隔離的狀態嗎?答案很可能是「不」,即使出現種族分化,也必會有一個種族完全取代或同化其競爭者。最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人類的「兄弟」———尼安德特人的滅亡。很多古生物學家認為:雖然尼安德特人在體格上比我們的祖先智人健壯得多,也曾和智人部族有過接觸,卻由於智力上的劣勢,最終被能製造高級武器,掌握了藝術文明的智人所取代。以至於在現代人的基因中找不到任何尼安德特人血統的痕跡。

單一人

世界大同,人種融合

一百萬年後,高度全球化的後果導致不同人種均被同化,不同膚色融合到一起,種族特徵逐漸消失。做出這一推測的依據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雖然進化論一直在起作用,但在過去的上萬年內,人類的基因庫不是在發散而是在收斂,而這一趨勢的加劇會最終導致單一人種的誕生。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後,隨著全球化的飛速進程,不同人種文化上的差異正在逐漸消失,這在人類語種的變化上尤為明顯。目前,全球人類擁有6500種語言。而能夠流傳到我們的下一代的語言僅剩600種。在通訊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全球人類前所未有地聯系起來,雖然有很多個人和組織都在盡力維持少數民族正在丟失的文化遺跡,但文化的單一化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生物學家認為,一個物種的不同種群必須互相隔離才能導致這些種群朝不同的物種分化。這就是加拉帕戈斯群島出現13種不同的「達爾文雀」的原因。但問題是,如果地球上人類之間的聯系變得越來越密切,這是否會造成人類根本沒有機會進行分化?

進化為單一人的好處顯而易見———地球上會出現從未有過的和諧的社會,人類的政治經濟發展將取得質的飛躍,實現所謂世界大同。

但是,像所有的單一物種一樣,單一人也更容易受到傳染性疾病的威脅。基因上的可變性能夠在一些病毒來襲時保護基因多樣化的物種不受大規模的傷害。因此就像培育出的超級水稻一樣,雖然品種優良,同時也極易受到某種病害毀滅性的傷害。

同時,全球環境的急劇變化也會威脅到單一人種。由於工業污染等人類活動,地球環境的變化可能將超過人類的適應能力。因此,短時間內單一人種的輝煌背後很可能面臨滅頂之災的危險。

現代人

古生物學家認為,我們的祖先智人曾經有過兩個「兄弟」———身材健壯的尼安德特人和弗洛里斯小矮人。雖然他們都在進化的歷程中逐漸銷聲匿跡直至滅亡,但仍有科學家提出這樣的疑問———人類進化中的「副產品」是否可能在未來重新出現?此外,有人還提出,迅速發展的基因技術能「催生」出新的人種;也有人認為,人類將與機器結合成一體,使純粹的自然人成為瀕危物種。

這樣的想法聽上去是在科幻片中無數次出現的場景,但事實上,人類現在已經面臨著有關未來人類發展的選擇———隨著科技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從幹細胞研究到人體內植入晶元的爭論卻變得越發激烈,其根源也和關於進化論的非議一樣,涉及到宗教、政治和價值觀的分歧。

科學無法准確預測出未來一千年直至上百萬年間的環境變化,也無法知曉人類是否能適應這樣的變化,但是人類的好奇心並不會因此而平息。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家彼得·沃特在《未來進化》一書中提到,人類正在利用自然和科技的力量讓自己永存,人類至少還能存在5億年。在未來的演進過程中,人類也會像過去一樣重現進化歷程。

⑵ [求助]求助畜牧獸醫專業教科書

這些教材很少有WORD版的,一般PDF就不錯了,最多的還是超星的。

⑶ 有誰知道廣州衛生學校~~

廣州衛生學校簡介

廣州衛生學校由廣州市護士學校、廣州市衛生學校合並而成,始創於1902年,是綜合性中等衛生學校。近十年來,先後獲得"廣州市文明單位"、"廣州市教育先進單位"等市級以上稱號27項,在廣州乃至全省中等衛生教育中佔有一定的地位,被評定為省級學校。
該校佔地面積110多畝,分東、西、北三校區。學校多層次、全方位辦學,設有廣州市廣播電視大學醫學分校、廣州醫學院大專部,2000年秋季招生達400人。附設羊城口腔醫療中心、中山醫科大學自學考試輔導中心廣州衛校輔導站、電腦培訓中心、護理培訓中心。
該校開設護理、葯劑、醫學檢驗、醫學美容、口腔醫學、醫學影像、康復治療等18個專業,在校生近3000人,教職工200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人員佔62%,高級職稱佔35%,中級職稱佔54%,在市屬中專名列前茅。

該校教學設備齊全。擁有重症監護室、解剖、生化、護理、檢驗等達到省內先進水平的實驗室22間。新設康復、美容、葯理等專業課室。

現有顯微視頻攝像儀、多媒體生理電位儀、液相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等一批較為先進的教學設備。

為實現教學手段的科技化,還建立了多媒體電教室兩間,在全省中專率先實現視頻點播電教技術進課室。

建立了E-School教學化校園信息管理系統,圖書館實行計算機管理,電子閱覽室設備完善,電子讀物豐富,已達到國家二級檢索標准,基本實現了資源共享,促進了信息溝通。

⑷ 河北北方學院新校區在那校園環境如何什麼系的學生在新校區上課謝謝!

首 頁 學校概況 學校領導 管理機構 教學機構 教育教學 科學研究 招生就業 圖書館 成人教育 信息資源 資源下載

河北北方學院是具有碩士學士學位授權的河北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是2003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省屬高等院校張家口醫學院、張家口師范專科學校、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三所高校合並組建而成,是河北省北部唯一的綜合性院校。
原張家口醫學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晉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198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1997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始建於1923年,張家口師范師專科始建於1954年。原三所高校均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為當地以及河北省的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
學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兼顧研究生教育、專科層次的高職高專和成人教育。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6000餘人,各類成人教育注冊生15000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為國家培養大、中專畢業生5.4萬餘人,並為29個國家和地區培養訪問學者、外國留學生百餘人。
學校建有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另設有3個教學部、2個處級研究所以及8個處級教學附屬單位。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900人,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10,000萬元,圖書資料150萬余冊。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各兩所,兩所直屬醫院床位共計1200餘張。附屬第一醫院為京西、冀、晉、內蒙古交匯地區環境優雅、設施完善、設備先進、水平一流的唯一一所地方「三級甲等」醫院。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醫學、農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和工學等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生命學科為優勢,其它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發展格局。開設76個本、專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專業為傳統和特色專業,醫學檢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方向)兩個專業為華北地區高校首開和優勢專業,法醫學為河北省首開專業。
學校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辦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目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醫學類本科畢業學生就業率在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醫學檢驗專業就業率達到100%。農學類各專業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許多相對優勢學科,如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臨床檢驗診斷學、數學、計算機應用、漢語言文學、動植物育種、牧醫等,在河北及全國具有一定影響。收錄SCI等三大索引的論文逐年增加,學校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病原生物學、中醫內科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預防獸醫學、中國古代文學、基礎數學等9個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其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等4個學科點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耳鼻喉外科學為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科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活體淋巴微循環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環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學研究」是河北省的優勢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冀育自別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與配套應用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培育了我國第一個能與世界名牌抗衡的雞種。學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農民的歡迎,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學校積極探索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為內容的教學改革研究,並取得很好效果。根據「寬知識,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修訂了專業教學計劃,調整了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增加了素質教育內容,課程結構逐步優化。開展了校級和省級優秀課程建設,重點進行了學科建設,通過政策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師資隊伍及其它基本條件明顯改善,25門課程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實驗診斷學、病理生理學2門課程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學校重點投入建設的葯物研究所、微循環與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研究所、醫學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學研究所、牧業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藝術研究與設計研究所等11個校級研究所,已發揮龍頭作用並帶動相關學科專業的快速發展。
學校十分重視教材建設,通過重點資助等激勵措施,近年來先後有多名教授擔任了《葯理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多部教育部、衛生部規劃教材的主編,並有《葯理學》等多部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
教師的年齡、學歷、學緣、知識結構合理,現已形成一支以碩士研究生導師為核心,以正、副教授為教學骨乾的師資隊伍。在750名專任教師中,其中教授89人、副教授290人。學校還聘任有80餘名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擔任兼職教授。在專任教師中有省管優秀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5名。張靜教授是河北省唯一一名全國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和張家口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牛春雨教授、張丹參教授是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人選。
學校近幾年加大了對教學科研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後建成了校園網、醫學實驗中心、DNA鑒定中心、大型學生機房和多媒體教室,配備了調頻廣播發射台和音頻外語發射裝置。圖書館中外文期刊2922種,設有電子閱覽室和文獻光碟檢索系統,引進了超星電子圖書館、中國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數十種資料庫。
學校設有條件教好的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共有實習、見習基地200餘所(個),其中有附屬醫院二所(其中一所為省級綜合性三甲醫院),有穩定的省、市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80餘所, 12所為三級甲等醫院;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建有實習農場、牧場、獸醫院等實習基地90餘個;師范類實習基地90餘個。
佔地近800畝的新校區正在抓緊建設並陸續投入使用,東校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建成8萬平米的教學、辦公和生活設施,4000名學生已於2005年12月遷入。投資3億元的西校區正組織建設,將於2007年投入使用。
學校加大了同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並常年聘請一些專家來院任教或講學,先後有多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烏克蘭等一些國家的教學、科研機構學者聘為我院客座教授。學校同澳大利亞、德國、蒙古國、尼泊爾等國家的院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並開展了留學生教育。學校定期選派一些中青年教師作為訪問學者到國外院校進行科研進修,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學院主辦並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
進入新的時期,學校加大了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同時,按照綜合性大學的標准,初步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搭建了政策、設備、技術、信息平台,為學校廣大教學、科研人員創造了良好環境。現在,學校正按照「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應會需求,服務地方經濟;加強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現代化、開放式、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加快建設,努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一所嶄新的、現代化、開放式的綜合大學就會矗立在冀北大地上。

--友情鏈接-- 搜狐 新浪網易網路GOOGLE中央電視台 教育科研網中關村在線清華大學出版社
成教學院 留學生教育教學評估精品課程教務處宣傳部基礎部組織部社科部賬務處科技處人事處 圖書館團委學生處 武裝部國有資產管理處教學評估校內網站 教學醫院 物理系信息管理系醫學影像系中文系法醫系後勤集團 校園規劃與建設處
版權所有:河北北方學院
學校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長青路14號 郵編:075000

⑸ 北京中醫葯大學怎麼樣值得報考嗎

如果您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並且真正抱著一顆想學習中醫的心,做好了刻苦學習的准備的話,北京中醫葯大學絕對是好的選擇

在自己報考北京中醫葯大學之前,曾對這所學校進行了詳細了解,再加上自己在這里三年的生活經驗,我對這所學校還是比較熟悉的。

首先,我先大概介紹一下。北中醫分了三個校區,未完全建成的新校區在房山良鄉,雖被戲稱為鄉下,但是住宿條件最好,食堂也很便宜哦。新生第一年全部都在這里學習。

另外兩個一個在望京,一個在和平里,也就是西區。望京比較破敗,一般當三年級需要去三附院等醫院見習時才會住在那裡。校圖書館,博物館都在和平里校區。

PS:去年西區翻新了食堂,菜色也很豐富。三年級以後很多同學會搬到西校區。

對於大學的報考,一定要謹慎。想好自己將來真正想做什麼。希望這些內容能對您報考有所幫助,謝謝。

⑹ 誰在張家口的河北北方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實習過,請評價一下,那的老師怎樣,學習環境怎樣

我來說一下吧,學習環境不怎麼樣,老師水平低,還有一點,去了有半年都要讓你去體檢,學生體檢,一學期一次,一次就要三個月,就知道剝削實習生,哪實習生根本不當人,體檢科一群閑人不幹活,隨便指派實習生,實習生不同意以實習不合格做威脅,太不是東西了,天天就是給學生體檢,測測身高,體重,實習完了什麼也學不會,誤認子弟,都把學生當牲口使,大家一定要看著帖子,千萬不要去這個流氓醫院

⑺ 河北北方學院今年什麼時候放屬假

是公辦院校!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北方學院是具有碩士和學士學位授權的河北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是2003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省屬高等院校張家口醫學院、張家口師范專科學校、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三所高校合並組建而成,是河北省北部唯一的綜合性院校。原張家口醫學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晉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198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1997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始建於1923年,張家口師范師專科始建於1954年。原三所高校均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為當地以及河北省的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學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兼顧研究生教育、專科層次的高職高專和成人教育。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6000餘人,各類成人教育注冊生15000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為國家培養大、中專畢業生5.4萬餘人,並為29個國家和地區培養訪問學者、外國留學生百餘人。學校建有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另設有3個教學部、2個處級研究所以及8個處級教學附屬單位。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900人,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10,000萬元,圖書資料150萬余冊。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各兩所,兩所直屬醫院床位共計1200餘張。附屬第一醫院為京西、冀、晉、內蒙古交匯地區環境優雅、設施完善、設備先進、水平一流的唯一一所地方「三級甲等」醫院。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醫學、農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和工學等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生命學科為優勢,其它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發展格局。開設76個本、專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專業為傳統和特色專業,醫學檢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方向)兩個專業為華北地區高校首開和優勢專業,法醫學為河北省首開專業。學校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辦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目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醫學類本科畢業學生就業率在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醫學檢驗專業就業率達到100%。農學類各專業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許多相對優勢學科,如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臨床檢驗診斷學、數學、計算機應用、漢語言文學、動植物育種、牧醫等,在河北及全國具有一定影響。收錄SCI等三大索引的論文逐年增加,學校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病原生物學、中醫內科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預防獸醫學、中國古代文學、基礎數學等9個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其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等4個學科點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耳鼻喉外科學為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科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活體淋巴微循環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環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學研究」是河北省的優勢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冀育自別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與配套應用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培育了我國第一個能與世界名牌抗衡的雞種。學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農民的歡迎,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學校積極探索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為內容的教學改革研究,並取得很好效果。根據「寬知識,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修訂了專業教學計劃,調整了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增加了素質教育內容,課程結構逐步優化。開展了校級和省級優秀課程建設,重點進行了學科建設,通過政策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師資隊伍及其它基本條件明顯改善,25門課程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實驗診斷學、病理生理學2門課程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學校重點投入建設的葯物研究所、微循環與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研究所、醫學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學研究所、牧業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藝術研究與設計研究所等11個校級研究所,已發揮龍頭作用並帶動相關學科專業的快速發展.學校十分重視教材建設,通過重點資助等激勵措施,近年來先後有多名教授擔任了《葯理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多部教育部、衛生部規劃教材的主編,並有《葯理學》等多部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 教師的年齡、學歷、學緣、知識結構合理,現已形成一支以碩士研究生導師為核心,以正、副教授為教學骨乾的師資隊伍。在750名專任教師中,其中教授150人、副教授450人。學校還聘任有80餘名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擔任兼職教授。在專任教師中有省管優秀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5名。張靜教授是河北省唯一一名全國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和張家口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牛春雨教授、張丹參教授是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人選. 學校近幾年加大了對教學科研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後建成了校園網、醫學實驗中心、DNA鑒定中心、大型學生機房和多媒體教室,配備了調頻廣播發射台和音頻外語發射裝置。圖書館中外文期刊2922種,設有電子閱覽室和文獻光碟檢索系統,引進了超星電子圖書館、中國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數十種資料庫.學校設有條件教好的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共有實習、見習基地200餘所(個),其中有附屬醫院二所(其中一所為省級綜合性三甲醫院),有穩定的省、市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80餘所,12所為三級甲等醫院;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建有實習農場、牧場、獸醫院等實習基地90餘個;師范類實習基地90餘個. 佔地近800畝的新校區正在抓緊建設並陸續投入使用,東校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建成8萬平米的教學、辦公和生活設施,4000名學生已於2005年12月遷入。投資3億元的西校區正組織建設,將於2007年投入使用.學校加大了同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並常年聘請一些專家來院任教或講學,先後有多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烏克蘭等一些國家的教學、科研機構學者聘為我院客座教授。學校同澳大利亞、德國、蒙古國、尼泊爾等國家的院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並開展了留學生教育。學校定期選派一些中青年教師作為訪問學者到國外院校進行科研進修,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學院主辦並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進入新的時期,學校加大了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同時,按照綜合性大學的標准,初步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搭建了政策、設備、技術、信息平台,為學校廣大教學、科研人員創造了良好環境。現在,學校正按照「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應社會需求,服務地方經濟;加強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現代化、開放式、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加快建設,努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一所嶄新的、現代化、開放式的綜合大學就會矗立在冀北大地上。

⑻ 河北北方學院如何

首 頁 學校概況 學校領導 管理機構 教學機構 教育教學 科學研究 招生就業 圖書館 成人教育 信息資源 資源下載

河北北方學院是具有碩士和學士學位授權的河北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是2003年5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河北省省屬高等院校張家口醫學院、張家口師范專科學校、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三所高校合並組建而成,是河北省北部唯一的綜合性院校。
原張家口醫學院的前身是1945年建立的晉冀軍區白求恩衛生學校,1982年升格為本科院校,1997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張家口農業高等專科學校始建於1923年,張家口師范師專科始建於1954年。原三所高校均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為當地以及河北省的人才培養、知識創新和社會進步做出了很大貢獻。
學校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兼顧研究生教育、專科層次的高職高專和成人教育。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學生16000餘人,各類成人教育注冊生15000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先後為國家培養大、中專畢業生5.4萬餘人,並為29個國家和地區培養訪問學者、外國留學生百餘人。
學校建有醫學院、醫學技術學院、文學院、理學院、外國語學院、農林科技學院、動物科技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學院,另設有3個教學部、2個處級研究所以及8個處級教學附屬單位。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900人,學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10,000萬元,圖書資料150萬余冊。有直屬和非直屬附屬醫院各兩所,兩所直屬醫院床位共計1200餘張。附屬第一醫院為京西、冀、晉、內蒙古交匯地區環境優雅、設施完善、設備先進、水平一流的唯一一所地方「三級甲等」醫院。
學校學科門類齊全,覆蓋了醫學、農學、理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和工學等10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生命學科為優勢,其它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發展格局。開設76個本、專科專業,其中臨床醫學專業為傳統和特色專業,醫學檢驗、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醫學方向)兩個專業為華北地區高校首開和優勢專業,法醫學為河北省首開專業。
學校畢業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歡迎,辦學質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在目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情況下,醫學類本科畢業學生就業率在本科院校中位居前列,其中醫學檢驗專業就業率達到100%。農學類各專業畢業生一直供不應求。
經過多年的發展,學校已經形成了許多相對優勢學科,如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臨床檢驗診斷學、數學、計算機應用、漢語言文學、動植物育種、牧醫等,在河北及全國具有一定影響。收錄SCI等三大索引的論文逐年增加,學校科技創新能力逐步提升。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病原生物學、中醫內科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預防獸醫學、中國古代文學、基礎數學等9個學科是校級重點學科。其中,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葯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等4個學科點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耳鼻喉外科學為河北省重點發展學科。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科在國內首先開展了活體淋巴微循環研究,其中「淋巴微循環的生理和病理生理學研究」是河北省的優勢和特色研究之一,研究成果居國際先進水平,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冀育自別雌雄蛋慢羽系的育成與配套應用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培育了我國第一個能與世界名牌抗衡的雞種。學校培育的「塞北兔」受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農民的歡迎,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學校積極探索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提高學生素質為內容的教學改革研究,並取得很好效果。根據「寬知識,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修訂了專業教學計劃,調整了必修課與選修課比例,增加了素質教育內容,課程結構逐步優化。開展了校級和省級優秀課程建設,重點進行了學科建設,通過政策傾斜和必要的投入,使師資隊伍及其它基本條件明顯改善,25門課程評為校級精品課程,實驗診斷學、病理生理學2門課程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學校重點投入建設的葯物研究所、微循環與危重病研究所、病原生物與免疫學研究所、精神衛生與心理健康研究所、醫學影像研究所、食品科學研究所、牧業研究所、經濟研究所、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研究所、應用化學研究所、藝術研究與設計研究所等11個校級研究所,已發揮龍頭作用並帶動相關學科專業的快速發展。
學校十分重視教材建設,通過重點資助等激勵措施,近年來先後有多名教授擔任了《葯理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多部教育部、衛生部規劃教材的主編,並有《葯理學》等多部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
教師的年齡、學歷、學緣、知識結構合理,現已形成一支以碩士研究生導師為核心,以正、副教授為教學骨乾的師資隊伍。在750名專任教師中,其中教授89人、副教授290人。學校還聘任有80餘名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擔任兼職教授。在專任教師中有省管優秀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0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名,碩士研究生導師25名。張靜教授是河北省唯一一名全國首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和張家口有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牛春雨教授、張丹參教授是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二層人選。
學校近幾年加大了對教學科研基礎設施的投入和管理,先後建成了校園網、醫學實驗中心、DNA鑒定中心、大型學生機房和多媒體教室,配備了調頻廣播發射台和音頻外語發射裝置。圖書館中外文期刊2922種,設有電子閱覽室和文獻光碟檢索系統,引進了超星電子圖書館、中國期刊、PQDD、Spinger、Link等數十種資料庫。
學校設有條件教好的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學校共有實習、見習基地200餘所(個),其中有附屬醫院二所(其中一所為省級綜合性三甲醫院),有穩定的省、市教學醫院和實習醫院80餘所, 12所為三級甲等醫院;在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建有實習農場、牧場、獸醫院等實習基地90餘個;師范類實習基地90餘個。
佔地近800畝的新校區正在抓緊建設並陸續投入使用,東校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已建成8萬平米的教學、辦公和生活設施,4000名學生已於2005年12月遷入。投資3億元的西校區正組織建設,將於2007年投入使用。
學校加大了同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高等教育機構的交流與合作,並常年聘請一些專家來院任教或講學,先後有多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烏克蘭等一些國家的教學、科研機構學者聘為我院客座教授。學校同澳大利亞、德國、蒙古國、尼泊爾等國家的院校簽訂了聯合辦學協議,並開展了留學生教育。學校定期選派一些中青年教師作為訪問學者到國外院校進行科研進修,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學院主辦並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社會科學版、自然科學版)。
進入新的時期,學校加大了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同時,按照綜合性大學的標准,初步打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創新體系,搭建了政策、設備、技術、信息平台,為學校廣大教學、科研人員創造了良好環境。現在,學校正按照「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適應會需求,服務地方經濟;加強學科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學院建設成為現代化、開放式、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的辦學指導思想,全面加快建設,努力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相信不久的將來,一所嶄新的、現代化、開放式的綜合大學就會矗立在冀北大地上。

--友情鏈接-- 搜狐 新浪網易網路GOOGLE中央電視台 教育科研網中關村在線清華大學出版社
成教學院 留學生教育教學評估精品課程教務處宣傳部基礎部組織部社科部賬務處科技處人事處 圖書館團委學生處 武裝部國有資產管理處教學評估校內網站 教學醫院 物理系信息管理系醫學影像系中文系法醫系後勤集團 校園規劃與建設處
版權所有:河北北方學院
學校地址:河北省張家口市長青路14號 郵編:075000

⑼ 廣西中醫葯大學的辦學條件

質量工程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有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自治區級試驗示範中心5個,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4門,自治區級重點教材5部,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中葯學、中醫學和針灸推拿學
自治區級試驗示範中心(5個):中醫技能實驗教學中心、中葯學實驗教學中心、中西醫基礎實驗教學中心、護理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中醫學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自治區級精品課程(14門):中醫診斷學、壯醫葯學概論、針灸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葯學、中國醫葯史、葯物分析學、壯醫葯線點灸學、中醫骨傷科學、葯理學、中醫內科學、中葯基礎理論、中西醫結合生理學、中葯商品學
自治區級重點教材(5部):中醫中葯基礎學、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中醫院校醫學生實踐技能操作指導、壯醫經療法、老年護理學
自治區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中葯理論與現代技術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教學成果
自治區教學成果一等獎:壯醫葯學科構建與人才培養
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中西醫結合內科學課程建設的實踐與研究、《中醫診斷學》PBL教學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學科14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培育學科3個;廣西優勢特色學科4個以及廣西重點學科6個,廣西醫療衛生重點建設學科5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9個,廣西重點中醫建設專科14個;學校有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40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站1個。 重點學科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葯學重點學科(14個):中醫各家學說、中葯葯理學、臨床中葯學、民族醫學(壯葯學)、推拿學、中醫骨傷科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醫皮膚病學、中醫兒科學、中醫耳鼻喉科學、中醫急診學、中醫老年病學、中醫全科醫學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重點培育學科(3個):中醫傳染病學、中醫預防醫學、海洋中葯學
廣西優勢特色學科(4個):中醫內科學、中葯學、民族醫學(壯葯學)、中西醫結合臨床
廣西重點學科(6個):壯葯學、中醫醫史文獻、中醫骨傷科學、針灸推拿學、護理學、中西醫結合基礎
廣西醫療衛生重點建設學科(5個):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骨傷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腦病學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醫骨傷科學、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西醫結合肝病學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中西醫結合消化內科 重點專科 國家臨床重點專科(5個):肝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傷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脾胃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重點專科(9個):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腦病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骨傷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腫瘤科、廣西中醫葯大學附屬瑞康醫院脾胃病科
廣西重點中醫建設專科(14個):中醫腎病科、中醫內分泌科、中醫腦病科、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兒科、中醫婦產科、中醫眼科、中醫肝病科、中醫肛腸科、中醫推拿科、中西醫結合腎病科、中西醫結合肺病科、中西醫結合乳腺病科、中西醫結合消化病科 博碩士學位授予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5個):中醫學、中葯學、中西醫結合、葯學、臨床醫學
專業學位(21個):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骨傷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五官科學、針灸推拿學、民族醫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全科醫學、內科學、老年醫學、神經病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外科學、婦產科學、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急診醫學、中葯學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有各類在職正高職稱313人,副高職稱558人,博士學位209人,碩士學位845人。有博士生導師21人,碩士生導師603人。其中, 原有國醫大師1人,全國名老中醫3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人、全國優秀教師3人、廣西名老中醫20人、廣西名中醫64人、「桂派中醫大師」24人、廣西優秀專家4人、廣西「優秀教師」2人、廣西「八桂名師」2人、廣西高校「八桂學者」4人、廣西高校「教學名師」4人;廣西「中葯研究創新團隊」1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自治區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1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4個、廣西首批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3人,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7人。
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中醫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劉燕平)、中醫內科學教學團隊(唐農)、壯醫葯教學團隊(林辰)
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1個):廣西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創新團隊(梁 健)
廣西高等學校高水平創新團隊(1個):廣西中醫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病科
廣西「八桂名師」(2人):韋貴康、劉燕平
2006-2010年,學校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1970項,其中國家級61項。2011年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項,躋身廣西高校及全國中醫葯院校前5強。2006年-2012年,獲科技成果獎111項,獲省部級以上獎勵44項。2006-2010年出版專著268部,發表科技論文6751篇。
2009年-2014年,學校承擔各類科研課題2069項,其中國家級147項,省部級課題393項,廳局級934項,平均科研合同經費每年8855.74萬元。通過鑒定的科研成果98項,獲得各類獎勵126項,其中國家行業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廣西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2項。申報專利67項,獲得授權專利23項。出版專著185部,發表科技論文10091篇。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擁有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研三級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二級實驗室12個,自治區金源單位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2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廣西中醫葯科學實驗中心1個,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 1個和 「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創新平台共3個,中國-東盟傳統醫葯交流合作中心1個,中-泰傳統葯物研究聯合實驗室1個。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三級實驗室(4個):中(壯)葯化學與質量分析實驗室、中葯葯理實驗室、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第一臨床醫學院)、醫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瑞康臨床醫學院)
自治區(省)級科技創新金源單位(1個):中葯葯效篩選研究中心
自治區(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中葯葯效研究重點實驗室、廣西中醫基礎研究實驗室
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3個):葯學中心實驗室、中葯葯理學實驗室、中醫臨床研究實驗室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中醫葯科研二級實驗室(12個):神經行為學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中葯葯效篩選研究實驗室、中葯葯理學實驗室、中葯提取純化與質量分析實驗室、中葯生葯學實驗室、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室、肝病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腦病免疫生化實驗室、細胞分子生物醫學實驗室、消化內鏡與病理實驗室、骨傷生物力學實驗室
廣西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壯瑤葯協同創新中心
廣西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基地(2個):老齡化社會健康服務模式協同創新中心、農作物廢棄物功能成分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館藏資源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廣西中醫葯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有館藏文獻79萬冊,其中38萬電子書,以收藏醫葯、生物文獻為主,特別是中醫葯文獻收藏的品種比較齊全,是廣西中醫葯信息資料中心。館藏數字資源提供用戶利用的有:《本館館藏書目資料庫》、《超星全文電子圖書》、《中數圖全文電子圖書》、《中國知網CNKI全文資料庫各子庫》、《維普資訊--中文期刊全文資料庫和子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德國施普林格(Springer-LINK)電子期刊全文資料庫》等,用戶可以利用任何一台校園網終端檢索、瀏覽、閱讀、下載和列印以上資料庫中所需的信息。在館內提供用戶利用的有:《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資料庫》(CBMdisc)、《中國葯學文摘資料庫》、《中國葯品專利說明書》、《中國醫葯及化工產品專利文獻資料庫》、《中國中醫葯期刊文獻資料庫》、《中國中醫葯報刊資料庫》、《中國中葯資料庫》、《中國藏葯資料庫》、《非處方葯物OTC資料庫》、《臨床醫學資料庫》、《中國醫葯產品資料庫》、《國家基本葯物資料庫》、《方劑現代應用資料庫》、《中葯新葯資料庫》、《全國醫葯衛生科學技術成果資料庫》等數字資源。 學術期刊 《廣西中醫葯》雜志是由廣西中醫葯大學、廣西中醫葯學會主辦的中醫葯綜合性學術刊物。創辦於1977年,為雙月刊,國內外公開發行。內容為中醫葯醫療、教學、科研相結合,以醫療為主,側重臨床,兼顧學術理論。開辟有臨床研究、臨床報道、手法醫學、針灸經絡、學術理論、民族醫葯、經驗總結、八桂名醫精方、中葯方劑、實驗研究、綜述及驗方集錦等欄目。曾先後榮獲廣西第三屆優秀報刊、第二屆全國優秀中醫葯期刊、第三屆全國優秀中醫葯期刊和廣西第六屆優秀報刊、廣西第七屆優秀報刊等稱號,被12種重要資料庫和文摘收錄。
《廣西中醫葯大學學報》原名為《高等中醫教育研究》,創刊於1983年,刊期為半年刊,至1985年更名為《高等中醫教育研究》,2012年廣西中醫學院更名為廣西中醫葯大學,《廣西中醫學院學報》刊名經批准更名為《廣西中醫葯大學學報》。曾獲《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廣西高校優秀學報,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等收錄。 據學校官網2014年9月信息顯示,學校共主辦、承辦了2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國際手法醫學與傳統療法學術會議、中泰傳統醫葯和天然葯物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東盟傳統醫葯高峰論壇等已經舉辦多屆,架起了與國際醫葯界教育、醫療、科研等合作的橋梁,促進了中醫葯文化向世界的傳播,在國際傳統醫學界和東盟國家中產生了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