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常識思維與哲學思維
問題有誤。
1、常復識制和哲學沒有概念劃分的對應性(排斥性)。
常識包括哲學常識。反過來說,哲學有哲學常識和哲學新論之分。
參見《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常識】普通知識:政治~|科學~|生活~。
2、分析哲學思維的特性,可比的對象包括:科學思維、道德思維、藝術思維和宗教思維。
3、分析常識思維的特性,可比的對象是創新思維。
❷ 什麼是哲學思維
哲學思維指的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徵的思維。
哲學思維方式的主要特徵:
1、它是辯證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時又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對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的看待,反對片面性和絕對性。
2、它是批判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一種不盲從權威的批判性的反思。
3、它是實踐第一的思維方法。它強調人的正確認識來源於社會實踐,人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社會實踐發展了,人的思想認識就必須不斷前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4、它是超經驗的思維方法。它反對經驗主義,反對把實踐觀庸俗化,反對把過去的、一時成功的經驗作為絕對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冷靜地審視客觀世界的事物和人類經驗中的一切行為。
(2)哲學思維性擴展閱讀:
實際意義:
哲學思維教導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哲學、問題和世界,而不是要我們墨守成規地去接受其中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勤思考,多動腦去發現其中那些不完善的細節部分,將自己的一些觀點多和老師同學們交流,從而達到在批判中學習,在思考中成長。
總的來說,哲學思維方法不在於給人多少具體的知識,也不在於給人解決了多少具體的問題,它的根本作用在於給人提供了一種正確的理性思維模式,培養和鍛煉人的思辨能力。
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出巨大的推動力。好比中國古時的寓言授人以漁。
❸ 哲學中思維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什麼
認識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又稱「思維的至上性和非
至上性」。表達人類認識能力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一
對范疇。認識的至上性是指人類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是
無限的、絕對的。一方面從人類思維的本性和可能性來
說,人類是完全可以認識無限發展的客觀世界的。因為人
類思維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
在人類思維和客觀世界之間沒有也不可能有任何不可逾
越的鴻溝。另一方面,從人類思維的使命和終極目的來
說,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以滿足人類自身生存和發
展的需要。人類的這種需要是無止境的,它推動人類去不
斷地認識世界,獲得真理,以指導人類改造世界的實踐活
動,而實踐的發展也不斷為認識提供新的認識工具或手
段。在這個意義上講,人類認識能力是至上的、無限的。認
識的非至上性是指人類的認識能力、思維能力是有限的、
相對的。因為人類認識要通過每一個人和每一代人的認
識來實現,而每個人和每代人的認識必然要受到客觀事
物及其本質暴露的程度、社會歷史的實踐水平(生產狀
況、科學技術狀況和階級斗爭狀況)、主觀條件(個人的知
識結構、思想認識方法、立場、受教育程度等),生命的有
限性等方面的限制,因此,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總是有
限的,不可能窮盡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所以,人類的認識
能力、思維能力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既是無限的又
是有限的。這一對矛盾只有在認識的無限發展過程中才
能得到不斷解決。
❹ 哲學思維有哪些特點
哲學思維的特點:
哲學思維方法指的是人們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時所運用的具有哲學特徵的思維方法。它有四個主要特徵:第一,它是辯證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時又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對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的看待,反對片面性和絕對性。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一種不盲從權威的批判性的反思。第三,它是實踐第一的思維方法。它強調人的正確認識來源於社會實踐,人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社會實踐發展了,人的思想認識就必須不斷前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第四,它是超經驗的思維方法。它反對經驗主義,反對把實踐觀庸俗化,反對把過去的、一時成功的經驗作為絕對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冷靜地審視客觀世界的事物和人類經驗中的一切行為。
總的來說,哲學思維方法不在於給人多少具體的知識,也不在於給人解決了多少具體的問題,它的根本作用在於給人提供了一種正確的理性思維模式,培養和鍛煉人的思辨能力,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出巨大的推動力。
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是自然知識、社會知識、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社會意識的具體存在和表現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終極的形而上者為形式,以確立哲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內容的社會科學。
哲學是以人類的思想認識活動為對象的思想認識活動,是從世界萬物中發現、界定、彰顯和產生人類思想認識活動這個本源事物,獲得本源事物和非本源事物的知識,建立事物一元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滿足人類提高思想認識能力、解決思想認識問題需要的本源事物。
哲學從屬於人類的認識活動,是人類認識活動的存在和表現形式之一。
認識活動是哲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歷史學、語言學、文學之類的事物共同具有的屬性或普遍性規定,以人類的思想認識活動為對象,追求人類思想認識活動這個本源事物的知識,是哲學具有的個性或特殊性規定。
發展
Φιλοσοφ?α / Philosophia (哲學)是距今兩千五百年前的古希臘人創造的術語。希臘文Philosophia是由philo和sophia兩部分構成的動賓片語,philein是動詞,指愛和追求,sophia是名詞,指智慧。希臘文Philosophia的含意是愛智慧,愛智慧這個動賓片語表述和界定的事情或事物,就是人類為了提高認識思維能力,為了更有智慧而進行的思想認識活動。
最早使用philosophia(愛智慧)和philosophos(愛智者)這兩個詞語的是畢達戈拉斯。據蓬托斯的赫拉克利德在《論無生物》中記載,當畢達戈拉斯在同西庫翁或弗里阿西亞的僭主勒翁交談時,第一次使用了philosophia(愛智慧)這個詞語,並且把自己稱作philosophos(愛智者)。畢達戈拉斯還說,在生活中,一些奴性的人生來是名利的獵手,而philosophos(愛智者)生來尋求真理。他明確地把愛智者歸到了自由人的行列,也把自由和真理聯系在了一起。
柏拉圖指出:「thauma」(驚奇)是哲學家的標志,是哲學的開端。柏拉圖滿蘊深意地說:「iris」(彩虹,虹之女神,宙斯的信使)是「thauma」(驚奇)之女,並無誤溯其血統。「Iris」(彩虹)向人傳達神的旨意與福音,哲學是由驚奇而發生,在其注目之下,萬物脫去了種種俗世的遮蔽,而將本真展現出來。由此,它把自己展現為一種真正解放性的力量。
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都是由於驚奇而開始哲學思維的,一開始是對身邊不解的東西感到驚奇,繼而逐步前進,而對更重大的事情發生疑問,例如關於月相的變化,關於太陽和星辰的變化,以及關於萬物的生成。一個感到困惑和驚奇的人,便自覺其無知。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一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是對絕對的追求。「哲學以絕對
《小邏輯》
為對象,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小邏輯》。
愛因斯坦這樣談論哲學:如果把哲學理解為在最普遍和最廣泛的形式中對知識的追求,那麼,哲學顯然就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之母。
十八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短命天才諾瓦利斯(1772—1801)關於哲學的定義: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原就是精神還鄉,凡是懷著鄉愁的沖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皆可稱之為哲學。
1874年日本學者西周在《百一新論》中用漢文「哲學」翻譯從希臘文philosophia 轉換而來的英文philosophy一詞,1896年前後黃遵憲、康有為將西周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 。中國清代以前的文化典籍中並無哲學一詞,只有單獨存在的「哲」和「學」這兩個動詞。「哲」在漢語中的基本含義是明智、明理,哲這個詞指人們通過思想認識活動,使被遮蔽的智慧和道理顯明出來這種事情。「學」在漢語中的基本含義是模仿、實習、再現。學這個詞是指個人通過模仿、學習、再現事物的活動,獲得知識和能力這種事情。哲與學兩個單詞合在一起組成的哲學一詞,其詞性是動詞,其含義是指人們為了明智、明理、提高思維認識能力所進行的學習認識活動。
西學東漸哲學進入中國後,學界發生了中國本土文化中有無哲學的論爭。認為中國有哲學的人把哲學定義為:關於宇宙和人生的基本思考。
胡適在他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求一個且要的解決」這樣的學問叫做哲學。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學定義:「就是對於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學的產生皆起源於疑慮與驚訝。
學習哲學的目的
對於專門從事哲學研究的人來說,學哲學本身就是學哲學的目的。即為哲學而哲學。生存就是為了哲學研究。人生的一切意義就在於哲學研究。
對於非專門從事哲學研究的人而言,學哲學的目的是:挖掘、構造、強化和改造人的思想(自我的和他/她人的);規范和批判人的思維方法,進而養成高效的思維習慣;指導、反思和檢驗人的具體思考和實踐行為,進而達到個體和社會的自我否定、主客統一,實現個人的有效實踐、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命的延續。
前提
學習哲學的三個必要前提:
一、明確哲學的意義——哲學是人生的意義之源,學哲學能讓人懂得人生的來龍去脈;系統地學哲學,人的智慧就能呈幾何級數增長;能在哲學上有所成就的人必然青史留名,並往往長壽。
二、擁有自我批評、聞過則喜、知錯能改、納諫如流的操養、勇氣和習慣。
三、有一定的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積累。一般高中文化是基礎。
學習哲學的方法:簡言之,就是用興趣引導閱讀,用思辨形成體系,用實踐檢驗學習。
一、培養興趣。長期、間斷性地刺激對哲學的愛好之情——說白了就是不停地問為什麼,並為此而感到喜悅。
二、反復閱讀。閱讀原著、評論、總論等各種哲學類書籍,可以從哲學故事、哲學史、哲學人物傳記等大眾讀物讀起,這樣利於興趣的積累,先憑興趣翻閱,然後由翻閱擴展為泛讀,再然後是精讀感興趣的某類哲學著作和該哲學的哲學史,最後是全面系統地閱讀各流派哲學著作和哲學史。閱讀中肯定會發現並提出問題,不一定要立刻解決(有些也不用解決),要保持這種發問的心態——這是不斷、反復閱讀的內在動力。
三、思辨。先試著自己回答問題,再參看書中的回答,在比較中不斷修正結論。這時你已經有了一定哲學基礎,就有必要尋找志同道合的哲學愛好者和專業哲學研究者——大學里哲學系的學生、老師,向他/她們請教問題、互相探討。一定要本著求知的態度友好地交流,展開不針對個人人格的討論和辯論,放棄狹隘的立場,取而代之的是求真知、求真理的態度。這一階段一定要思辨,就是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復習已有知識、不斷地自我否定自我、不斷地重新肯定自我。有條件的話去上哲學專業課,系統地學習某一流派哲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
四、實踐。聯系身邊實際,進行主客統一的實踐活動,檢驗學習本身。哲學脫離了實踐便失去了其自身。其實學哲學不可能不用哲學的。但要有意識地檢驗自己的知行是否統一。仍然保持愛問為什麼的習慣,接受別人的批評和指導。
哲學種類雖多,但殊途同歸,宗旨離不開人本身。學習某類哲學時,最好時刻保持警惕心態——不要陷入或沉迷於不同意識形態的爭端和無謂的理論沖突。不可否認,沖突是經常存在的,沖突甚至是必要且有益的。但「君子和而不同」,本著為工作、生活和學習提供思想指導的宗旨,我們學習哲學時最好自覺避免個體間的意識形態斗爭和理論分歧,求同存異為上。不妨將沖突和對立內化在自身、內化在自己的思想中、內化在哲學思想不斷成熟的過程中。這樣才不至於偏狹,不至於陷入哲學流派的紛爭,不至於迷失最初學哲學的目的,進而才能把時間和心血投入到哲學學習中,把精力集中到為他人服務的日常工作上,把理想定位在為人類創造美好未來的事業上。
編輯本段
抽象哲學
何謂一切存在?依賴我們感覺的,不依賴我們感覺的;主觀的,客觀的;實在的,虛構的;以及一切我們想像得到的,和想像不到的。一切存在至少包括以上所有這些存在形式。
抽象是哲學的根本特點。哲學為什麼是抽象的?因為一切存在之間都擁有抽象的同一,這種抽象的同一是內在結構的抽象同一和外在關系的抽象同一。正是基於這種抽象的同一,使我們有可能感覺到一切存在的存在。哲學所要做的就是闡述這種抽象同一的內容。
頭腦說,哲學是萬學之學。一切具體的存在和發展都必須遵循抽象的規律;一切具體的應用學科都應該遵守抽象的哲學原理,但這必須以哲學原理的正確性為前提。
抽象不能脫離具體而獨自存在;具體的內在結構和外在關系必須遵循抽象的規律。把握抽象必須用具體;把握具體的內在結構和外在關系只能用抽象。
研究哲學不能脫離研究具體問題的應用學科;某一具體的應用學科的內在邏輯結構和它與其它學科的外在關系,應該遵守抽象的哲學原理。把握抽象的哲學原理必須依賴具體的應用學科,具體的感性現象和具體的生活體驗;把握具體的應用學科的內在邏輯結構和它與其它所有學科的外在關系只能是哲學。
哲學的有用是因為它是統一切學問的萬學之學;哲學的「無用」是因為它不直接致力於解決具體的問題。
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美好生活的向導。
哲學就是用簡單的說話來體現出隱含深層意義的道理,讓人們去思考和體會。哲學本身就是用來完善自己的精神修養和幫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學的特徵在於追問本質,不斷反思。內容上,哲學的反思對象無所不包;深度上,哲學的反思是無窮無盡的。現實中,我們可以借用哲學的思維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學的思維方式。也即是說我們能夠直接關注的現實是具體而有限的,思維的不可封閉性使得我們在解決具體問題時不能進行無窮追問。
把哲學低估於現代科學是不負責任的,哲學隱藏在現實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生活的方式,如果將哲學簡單的與現代科學相提並論,則成為了一種狹隘的唯科學主義。
哲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物質與意識之間的關系。即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對立關系。
凡是承認物質為第一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的,稱唯物主義者;凡稱意識第一性,物質依賴於意識存在的,稱唯心主義者。
編輯本段
哲學來源
哲學(philosophy)是從希臘字"Φιλοσοφ?α" (philo-sophia)轉變而來,意思為「愛好智慧」,或是比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在漢語中「哲」這個詞是聰明、智慧的意思,中國古代把聰明而有智慧的人稱為哲人,所以,中國近代以來,就把關於智慧的學問稱作哲學。哲學是難以被定義的,因為有眾多分歧的觀念都被視作為哲學。皮爾金哲學辭典中定義哲學為「有關思想,行為,與實在中最基本與普遍的概念。」皮爾金網路中提到哲學與科學的差別在於,哲學問題的答案不能僅由經驗證據來得到。無論如何,這些觀點都被牛津哲學辭典所挑戰:「二十世紀晚期...偏向於將哲學思考視為對於任何一種智識探索的最好實踐」。的確,許多早期哲學家在自然哲學方面的觀察最後都形成了現代科學對於眾多課題上重要的基礎。
另外,哲學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種特別的方法或是信念。
哲學的智慧產生於人類的實踐活動。哲學源於人們對實踐的追問和對世界的思考。
真正的哲學可以使我們正確的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變化與發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對待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正確對待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生活和實踐提供積極有益的指導。因此,哲學的任務,就是尋找光明,在人類生活的路途上點起前行的明燈,指導人們正確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編輯本段
哲學歷史
古希臘時期的自然派哲學家被認為是西方最早的哲學家,不管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確,但是他們的想法之所以有別於迷信的原因在於,這些哲學家是以理性輔佐證據的方式歸納出自然界的道理。蘇格拉底,柏拉圖與亞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學的討論范疇,他們提出了有關形而上學,知識論與倫理學的問題,至今依然。某些現代哲學家認為,直到今日的哲學理論依舊只是在為他們三人做注腳而已,仍離不開他們所提出的問題。換言之即使數千年後,我們依舊在試著回答他們所提出的問題,這也代表著我們依然為這些問題或是這些問題所延伸的更多問題而感到困惑。
「哲」一詞在中國起源很早,歷史久遠。如「孔門十哲」,「古聖先哲」等詞,「哲」或「哲人」,專指那些善於思辨,學問精深者,即西方近似「哲學家」,「思想家」之謂。
儒家哲學
一般認為中國哲學起源東周時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為代表。而實際上在之前的《易經》當中,已經開始討論哲學問題。
19世紀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西周借用古漢語譯作「哲學」,1896年前後康有為等將日本的譯稱介紹到中國,後漸漸通行。在西方,哲學一詞通常用來說明一個人對生活的某種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學」)和基本原則(例如價值觀、思想、行為)。而在學術上的哲學,則是對這些基本原則的理性根據的質疑、反思,並試圖對這些基本原則進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學的范圍涵蓋所有的知識層面。它一直是人類最抽象的知識研究。對哲學一詞的介紹最初來自希臘思想家畢達哥拉斯。
編輯本段
哲學學科
分類
古希臘哲學家通過問問題來進行哲學實踐,他們所提的問題大概可以歸類為三類,這三類問題分別形成了哲學的基礎學科, 形而上學(metaphysics),知識論(Epistemology)以及倫理學(Ethics)。
最初的三類問題
分別是:
* 有關世界的本質與真理的問題。
* 有關我們如何知道或認識真理的問題
* 有關生命意義與道德實踐的問題
注意
必須要注意的是,這三門主要學科並非壁壘分明,事實上在許多方面他們互相覆蓋到彼此的領域,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形而上學主張不可能忽略知識論的理論基礎。同樣的的知識理論就是在架構主體與形而上學事實之間的關系。而道德的實踐往往與道德真理的存在與否和我們怎麼去了解它息息相關。哲學的困難在於,一個完整的理論通常必須在形而上學與知識論都有良好的說服力。多數的哲學家不是只有專精一個領域,或是是他在形而上學領域的主張很具說服力,知識論上卻無法說服我們。只有少數具有熱情與天賦的哲學家才能精通各個領域並且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論。只有這樣的哲學家才能名留青史,她們的理論通常非常具有說服力並且橫掃歷史改變了人類對於世界的看法。
編輯本段
哲學科學
從西方學術史看,科學是哲學的衍生物。後來,科學獨立為與哲學並行的學科。科學與哲學有互動關系。科學產生知識,哲學產生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現代西方哲學中有科學哲學,是專門研究有關科學的理論。這種理論研究了科學的歷史,為科學總結了許多理論模型,但這也只是解釋了科學,並不是可以指導科學。哲學是人類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來的一門學問。
《哲學的奧秘》
從某種意義上說,哲學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現世」用途。有人認為,離開哲學,各門學科也可以發展得很好,或者會更好。哲學並不關注各門學科中實例、概念或定理的具體內容,它所關注的,是這些具體科學的「基本常識」,或是其中被人們慣常使用因而視作理所當然的概念、准則、定律等。這包括:促使它們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它們在哪些范圍上有效?它們的威權是由什麼來得到保證?它們是否已經是這門具體學科中所要求的足夠的基本前提?它們對人有什麼意義?等等。以及將這些疑問運用於哲學自身。
哲學是對個別的規律和特性進行新的概括和升華,從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具體科學揭示的是自然、社會和思維某一具體領域的規律和奧秘。
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因此:
物理學研究物體現象、結構和運作規律,尋求一種解釋現象的客觀最優方法;而形而上學要求對規律的有效性以及最優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說明。
知識多被視為經驗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識論關注的是知識自身是否可以獲得、是否可以劃界以及是否具有意義。
數學利用邏輯形式來研究數量、結構以及模型;而邏輯學則關注那保證推理有效的威權是什麼、邏輯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備性。
社會學試圖以某種普適定律來概括並預測人類群體或其中個體的行動;而倫理學則更加關心這些行為的自由度與道德責任的相關性、其內在動機、意義所在以及如何使人們的行為朝向一個最優的趨勢發展。
政治學關注權力的轉移;而政治哲學對權力何以能夠出現並成立更加關心。
藝術向人們展現美的魅力,卻不曾說明這魅力的由來;而美學則追問美的本質和意義。
編輯本段
哲學價值
哲學之應當學習並不在於它能對於所提出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而是在於這些問題本身;原因是,這些問題可以擴充我們對於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豐富我們心靈方面的想像力,並且減低教條式的自信,這些都可能禁錮心靈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於通過哲學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靈會變得偉大起來,因而就能夠和那成其為至善的宇宙結合在一起。
哲學也可以說是理性對於信仰的研究,同時還有理性對人與自然規律的總結。
哲學是對世界的關於終極意義的解釋,它在解釋中使我們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們的意識中合理化,從而為我們提供心靈的慰藉。
哲學還是對人的自我一種定位的工具。
哲學不等於麵包,但是哲學相當於吃麵包時塗的蜂蜜。哲學的任務是更好的指導人們正確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❺ 哲學思維是什麼
個人來覺得哲學思維是化解人的自痛苦的,雖然思維的過程也是痛苦的,但區別於宗教和不著邊際的信仰,哲學思維是有很強邏輯性的,不需要一個神去掩蓋所有細節。
哲學思維的基礎是客觀世界,最基本的作用是使人的主觀想法更加切合客觀世界,能夠化解很多主觀想法和客觀世界相矛盾造成的許多痛苦,使人變得豁達、智慧,能坦然面對現實世界中的挫折、不如意等等,並能從中悟出積極的態度。
哲學思維不是教科書上的某種定義更不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是人類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追求新知和對生活的熱愛自覺形成的。
❻ 哲學的思辨性是什麼
標簽:哲學 文化 分類:讀書思考
克爾凱郭爾的言論處處透露著一種思辨性。他說:「人是多麼荒謬啊?他們從不享用已有的自由,卻去要求不能得到的。他們擁有思想的自由,卻去要求言論的自由。」
「除其他眾多熟人之外,我還有一個密友——我的憂郁。在我歡愉之時,繁忙之際,她都在向我召喚並使我心盪神移,盡管我的身體還立在原地。憂郁是我最忠貞的情人;所以我也回報以愛,這毫不奇怪。」
克爾凱郭爾在很多地方描述過他的憂郁氣質:「在很多場合,當我看到一個人獨自地立於世上時,一種無邊的悲傷就會油然而生。」 克爾凱郭爾的憂郁,克爾凱郭爾的悲觀,克爾凱郭爾的消極的人生態度,使他的哲學作品透著一股詩人才有的氣味。
這本身就存在著一種辨證的關系。
可以這樣認為,假如克爾凱郭爾沒有這種特殊的性格,假如他不是一個憂郁的人,假如他不是一個消極的人,那麼他可能就不會寫出這類氣質的哲學著作。
辨證有時就像一條沒有理由的反駁,哲學本身就是如此。
❼ 如何理解哲學思維的基本特徵
哲學思來維分為三類型自:一、形式邏輯。二、辯證法。三、其他(卜卦、占星術、憑空預言、靈感等)。
形式邏輯思維的特徵:按規定的標准將事物細分為類、科、目等,先分析,後綜合,以此得出結論。其表述非此即彼、清晰可見、縝密入微、自成體系。
辯證思維的特點:按對立統一的法則,把事物一分為二,兩者既對立又相互轉化,在更高的階段上獲得統一。成為螺旋式上升的態勢。其闡述對立的兩個方面各自的性質,且相互依賴、相互轉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斷上升統一的動態過程。
其他思維的特性:不依據事物的本質或活動的規律,只是根據特定事物(蓍草、龜紋、卦爻、隕星、心靈感應或某些自然災害)現象的某些徵兆(甚至於憑空臆斷)斷言事物發展的結果。
❽ 哲學思維方式的主要特徵
第一,來它是辯證性的思維方法自。辯證法是對現存事物肯定和理解中同時又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對任何事物都應一分為二的看待,反對片面性和絕對性。
第二,它是批判性的思維方法。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所以哲學的思維本質上就是一種不盲從權威的批判性的反思。
第三,它是實踐第一的思維方法。它強調人的正確認識來源於社會實踐,人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社會實踐發展了,人的思想認識就必須不斷前進,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第四,它是超經驗的思維方法。它反對經驗主義,反對把實踐觀庸俗化,反對把過去的、一時成功的經驗作為絕對真理照搬套用,它以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邏輯性,冷靜地審視客觀世界的事物和人類經驗中的一切行為。 總的來說,哲學思維方法不在於給人多少具體的知識,也不在於給人解決了多少具體的問題,它的根本作用在於給人提供了一種正確的理性思維模式,培養和鍛煉人的思辨能力,從而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掌握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確方法,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出巨大的推動力。
❾ 哲學的思維方式
哲學的思維方法就是有著不同的哲學理論和思維
❿ 1,哲學的思維特徵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哲學思維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抽象性:哲學的抽象性首先通過哲學概念的高度抽象性表達出來的。哲學往往因為抽象而顯得脫離實際、晦澀難懂。但實際上,思維的抽象性不僅僅是哲學的特色之一,也是它的優勢所在。正是因為有了抽象,人的思維才能超越現象走向本質,超越個別走向一般。
(2)批判性:在高度理論抽象層次上的批判性,是哲學思維的主要特徵之一。批判性是哲學思維的本質和精神標志,是哲學批判與一切科學批判的共同特點。但是哲學批判並不滿足於既有的結果,不迷信任何權威,不拘泥於習慣和成見,而是對他們保持一定的懷疑和審視的態度。
(3)反思性:哲學批判不僅僅是在邏輯上最徹底的批判,並且這種批判是對外部對象和內部批判者的思想自身。這就是哲學的反思性的特徵。
(10)哲學思維性擴展閱讀:
哲學思維是有別於一般的思維,對於一般的思維,它的特徵主要是以下的5個方面
(1)深刻性:人類的思維主要是言語思維,是抽象理性的認識。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進而抓住事物的本質與內在聯系,認識事物的規律性。
(2)靈活性:它的特點包括:一是思維起點靈活,即從不同角度、方向、方面,能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二是思維過程靈活,從分析到綜合,從綜合到分析,全面而靈活地作「綜合的分析」;三是概括—遷移能力強,運用規律的自覺性高。
(3)獨創性:獨創性源於主體對知識經驗或思維材料高度概括後集中而系統的遷移,進行新穎的組合分析,找出新異的層次和交結點。概括性越高,知識系統性越強,伸縮性越大,遷移性越靈活,注意力越集中,則獨創性就越突出。
(4)批判性:思維的批判性品質,來自於對思維活動各個環節、各個方面進行調整、校正的自我意識。
(5)敏捷性:有了思維敏捷性,在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適應變化的情況來積極地思維,周密地考慮,正確地判斷和迅速地作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