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實學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實學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3-31 02:55:28

『壹』 明清實學思潮是什麼

明清實學,是我國學術史上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含有特定歷史內容的學術思想形態。它最初主要是針對宋明理學的日趨空疏衰敗、尤其是陽明"心學"的禪化而提出,至明代後期而蔚然形成了一股內容深刻豐富、影響廣泛而又深遠的學術思潮--"明清實學思潮",將中國儒學由宋明理學推進至又一新的階段。這一學術思潮,由17世紀初的明末東林學派開其端緒,至19世紀60年代初的清朝道光、咸豐年間(182l-1861年)遂告結束而進入近代的"新學"思潮。這二百數十年它經歷了三個階段:明清之際以"經世致用"、倡導"實學"為主要特徵的實學思潮的興盛時期,乾嘉時期實證學風的高度發揚,道咸時期實學思潮的再度高漲。在這一思潮的前後兩個階段中,都把儒學經世傳統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為救亡圖存而務實革新。而且,從這一進步思潮的高漲而波及的范圍說,由學術而遍及政治、經濟、科學和文化藝術等領域。從其學術思想的深刻和尖銳程度說,它由批評理學而發展為對封建專制主義和蒙昧主義的抨擊;終結了以宋明理學為主流的長期統治,沖擊著舊禮教、舊傳統的束縛,閃爍著早期啟蒙思想的光彩。

『貳』 明清時期的朴學與實學的區別是什麼

朴學,注重於資料的收集和證據的羅列,主張「無信不征」,以漢儒經說為宗,從語言文字訓詁入手,主要從事審訂文獻、辨別真偽、校勘謬誤、註疏和詮釋文字、典章制度以及考證地理沿革等等,少有理論的闡述及發揮,也不注重文采,因而被稱作「朴學」或「考據學
實學是一個儒家學派。這個學派主張「經世致用」,認為學問必須有益於國事,實學學派的儒者反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認為這些學術空泛而且無用。

『叄』 宋明理學包括哪些內容

宋明理學包括儒家思想的正當性與必然性,先秦孟子從「四 端」說出發,對儒家的性善論作了論證,荀子則從性偽說出發對性惡論作了論證,董仲舒把儒家道德嫁接在講究陰陽災異的世界觀上,對儒學作了讖緯神學式的論證。

在宋明儒學家看來,以往的這些論證要麼是「不備」(不夠充分,如孟子),要麼是「不明」(混亂不清或者錯誤,如荀子與揚雄),而董氏的陰陽災異和神學 化的論證則更顯得粗淺,實際上已誤入歧途。

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學,他們一方面借鑒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例如被列於 「六經之首」而最具形上學性質的《周易》的道器觀,孔子的「仁」學,《孟子》與《中庸》對於「性」與「天」的問題的探討。

(3)實學理學擴展閱讀

從儒學自身發展來看,理學作為一種哲學思潮或者儒學復興運動,它所強調的義理之學,是對於漢唐儒學的一種反動,表現出一種想要擯棄漢唐訓詁之學而直接面向經典、回復聖人之道的氣勢,頗有一點「文藝復興」的味道。

理學家們標榜自己的學說為「實學」、「實說」,批評佛老的學說以及漢唐的章句之學和講求詩詞歌賦的詞章之學為「虛學」、「虛說」。

虛實之別,就在於是否講求儒家的義理。理學所強調的義理,實質上也就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它包括儒家所提倡的綱常人倫以及內含於其中的「所以然」與「所當然」的道理。

理學家所強調的義理,就其內容而言,與漢代董氏的儒學相比,其重點不在政治哲學上,而在倫理道德上;與先秦的元典儒學相比,其對倫理道德的闡述,更側重於哲學的表達。

宋明理學家在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上,提出了一系列非常有邏輯層次的哲學范疇和理論結構。無論是各種各樣的理學本體論、作為道德基礎的人性 論、「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成賢成聖的境界論、由修齊而治平的功能論,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

『肆』 顏元提出真學,實學,以及習行的具體內容是什麼,有何意義

在教育內容上,顏元提出了「真學」、「實學」的主張。它的特點是崇「實」而卑「虛」,與傳統教育,特別是與程朱理學教育,針鋒相對,「彼以其虛,我以其實」,以「實」代「虛」,以有用代無用。顏元認為堯舜周孔時代的學術便是「真學」、「實學」,所以大力提倡當時的「六府」、「三事」、「三物」。

顏元認為,要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必須通過自己親身的「習行」,「躬行而實踐之」,求諸客觀的實際事物。因而他所說的「習行」教學法,就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實際,要堅持練習和躬行實踐,惟有如此,學得的知識才是真正有用的,否則,不和自己的躬行實踐相結合的知識是無用的。

(4)實學理學擴展閱讀

顏元託言經典強調「六藝之學」,並非真是要回復到堯舜周孔時代,而是托古改制,「以復古求解放」,在古聖昔賢「六藝」教育的旗幟下,宣揚自己的主張。晚年,他曾規劃漳南書院,陳設六齋,並規定了各齋的具體教育內容,這是對他「真學」,「實學」內容的最明確、也是最有力的說明。

顏元「真學」,「實學」的教育內容,不僅同理學教育有著本質的區別,而且無論是廣度上,還是在深度上,都大大超越了「六藝」教育。它除了經史禮樂等知識以外,還把諸多門類的自然科技知識,各種軍事知識和技能正式列進教學內容,並且實行分科設教,這在當時確實是別開生面的

『伍』 由宋至清,「理學」「心學」「實學」之間有什麼聯系和交流

宋明理學是客觀唯心主義
之後有了陸王心學,是主觀唯心主義。
到清朝後,文人漸漸意識到弊端,於是發起改革。以黃宗羲,王夫之,顧炎武等人為首,倡導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等主張。

『陸』 請系統性介紹一下明清實學內容及主要代表人物!

明清實學,是我國學術史上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含有特定歷史內容的學術思想形態。

它最初主要是針對宋明理學的日趨空疏衰敗、尤其是陽明「心學」的禪化而提出,至明代後期而蔚然形成了一股內容深刻豐富、影響廣泛而深遠的學術思潮——「明清實學思潮」,將中國儒學由宋明理學而推進至又一新的階段。

一、明清之際實學思潮的興盛時期,是以「經世致用」、倡導「實學」為主要特徵。

士大夫中的一批優秀分子如顧憲成、高攀龍、黃宗羲、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傅山等,面對當時國危民艱的局面,他們把「理學」與「心學」的空疏教條看作是導致國弱民貧的重要原因。為了救亡圖存、「濟世」「救民」,他們竭力提倡「治國平天下」的有用之「實學」。

二、道光、咸豐時期實學思潮的再度高漲

在封建士大夫中涌現出龔自珍、魏源、林則徐、包世臣等一批遠見卓識之士。魏源和龔自珍都是常州今文經學派的奠基者劉逢祿的學生。龔自珍、魏源等思想家,在政治上是封建士大夫中具有近代啟蒙色彩的開明派,而且在思想文化領域又是站在中國古代和近代分水嶺上的文化巨匠。

(6)實學理學擴展閱讀:

明清實學思潮的現實意義

1、愛國「經世」的優良傳統,應繼承發揚。

「經世致用」是中國儒學的優良傳統之一,而愛國「經世」又是明清實學思潮處於高潮時期的主要特徵。這一愛國主義的崇高精神和積極「經世」、務實革新的優良傳統,在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今天,自應繼承發揚。

2、借鑒「正德」、「利用」、「厚生」三者關系的正確處理,以利於為現實服務。

借鑒明清實學思潮中在功利問題上的各種觀點,重視使「三事」相互結合而又相互促進的提法,建設社會主義的功利觀,有利於正確處理物質文明發展與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亦即道德與功利的關系,這對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3、繼承和發揚「實證求是」的科學精神,為「科教興國」事業服務。

「實證求是」是明清實學思潮處於乾嘉時期低落階段的特徵表現。這種崇實求真的「實證」方法和科學精神,為近代科學思想提供了思想啟迪。繼承和發揚這一精神和學風,對於當代的「科教興國」事業,也將有所得益。

『柒』 宋明理學和明清實學的關系比較

明清實學與宋明理學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

一是強調實學與理學的對立。

有的指出,明清之際一大批反道學的啟蒙思想家對宋明理學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和批判,反對空談心性、崇尚玄虛的惡劣作風,提倡「經世致用」的實學;清初諸儒對王學空疏的反動,自然要走到實學一方面去;宋代興起的新儒學即所謂理學,在一定程度上拋棄了先秦孔派儒學學以致用的傳統,專講道德性命、修身養性,不務實際,特別是陽明後學更是束書游談,幾近狂禪,清初學者深感必須返虛就實。

二是突出實學與理學的一致性。

有的學者認為,宋代的東林精神已開啟明清之際實學的端緒,可以說,理學是實學產生和發展的源頭之一;為了重建儒學的人文信仰,宋明理學表現出對心術的偏愛,但治術仍是他們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二程、朱熹在建構新儒學過程中,提出了求實、求理的實學思想,他們以實為主,虛實結合,以闡發義理為主,將義理與考據相結合,從而把儒家思想實理化,把儒家經學實學化。

三是認為實學與理學既對立又統一。

有的論者解釋說,由於在二程思想中存在著強調事功、倡導實學與重視綱常倫理的二重性,使得明清之際的實學家既批判了程朱的義理之學,又肯定並承繼了其事功之學。有的學者認為,理學與實學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從本質上看,宋明理學思想體系中既有「虛」的一面,也蘊涵著「實」的一面,明清實學家在排斥它的「虛學」的同時,又吸收了它的「實學」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