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管理學基礎第三版蔣永忠主編的課後習題答案
上學期剛考過的科目
⑵ 管理學周三多第三版課後答案
有本答案書,網上有賣
⑶ 急需芮明傑《管理學》第三版課後案例分析的答案
⑷ 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學第三版課後答案
是不是周三多《管理學》第三版的課後習題答案?我有詞教材的課後習題詳解電子書版。
⑸ 求管理學 周三多第三版課後習題答案 ~~
管理學復習重點
周三多主編 -第四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最新版
包含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的重點
雲中峽客 製作
第一章 緒論
所謂管理,就是人類為了有效地實現組織目標,對可利用的資源進行計劃組織、指導控制、優化創新等適應環境的動態過程。
對管理定義的歸納
強調作業過程:管理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過程;強調管理的核心環節:管理就是決策; 強調對人的管理:管理就是通過其他人把事辦好; 強調管理者個人作用:管理就是領導; 強調管理的本質:管理就是協調。
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
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
管理的實質 管理的實質:人們為了實現一定的目標而採用的一種手段。其基本內容與核心是協調。
協調:就是使多個表面上看上去似乎相互矛盾的事物,如: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有限資源與遠大理想、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等之間有機結合、同步和諧。
管理的二重性: 自然屬性:由一定的生產力狀況所決定 社會屬性:由一定的生產關系所決定
管理二重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管理的自然屬性體現在兩個方面:
管理是社會勞動過程的一般要求。管理是社會化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
管理在社會勞動過程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只有管理才能把生產過程中各種要素得以組合和發揮作用。
管理的社會屬性體現:
管理作為一種社會活動,它只能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和一定的社會關系中進行。 管理二重性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管理的自然屬性不可能孤立存在,它總是在一定的社會形式、社會生產關系下發揮作用;
管理的社會屬性也不可能脫離管理的自然屬性而存在,否則,管理的社會屬性就成為沒有內容的形式。
管理的自然屬性要求具有一定社會屬性的組織形式和生產關系與其相適應;
管理的社會屬性也必然對管理的方法和技術產生影響。
什麼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在組織中從事並負責管理工作、有直接下屬的人。
管理者的特徵 管理者是組織中的一種角色 管理者在組織中主要從事管理工作,履行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四大職能。管理者擁有直接下屬,負有直接指揮下屬開展工作的職責
管理者的職責 :人際關系方面的職責: 形象代言人 領導者聯絡員 信息傳遞方面的職責: 組織發言人 信息監督者 信息傳遞者
管理者的職權
支配權:指在分管的工作范圍內具有確定工作目標、建立相應組織、制定規章制度、組織開展活動的決策權和對下屬的工作調配權。
強制權:是和威脅相聯系的迫使他人服從的力量,但只適用於要求下屬履行其職責范圍內的工作。獎賞權:是通過給予一定的獎勵來誘使下屬作出組織所希望的行動。
管理者的責任
管理者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計劃、組織、領導、控制
管理者要對其下屬的工作負責:對下屬及部門績效、下屬工作行為、分管部門提供信息的及時性與准確性負責……
基本職責:設計和維護一種環境,使身處其間的人們能在組織內協調開展工作,有效實現組織目標。
管理者的素質 品德 知識 能力
品德 強烈的管理意願和責任感 良好的精神素質
知識 政治、法律方面的知識 經濟學和管理學知識 人文社科方面的知 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
實際能力 技術技能:執行一項特定的任務所需要的能力。人際技能:是指與人共事、激勵或指導組織中的各類員工或群體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指一種洞察既定環境復雜程度的能力和減少這種復雜性的能力。
7、 理的職能要素 計劃 組織領導 控制
管理的基本過程
計劃:計劃工作表現為確立目標和明確達到目標的必要步驟之過程,包括估量機會、建立目標、制定實現目標的戰略方案、形成協調各種資源和活動的具體行動方案等。
計劃工作是管理的首要職能,其他工作都只有在計劃工作明確了目標和計劃後才能有目的的進行。
組織:組織工作是為了有效地達成計劃所確定的目標而進行分工協作、合理配置各種資源的過程。
組織工作是計劃工作的自然延伸,一般包括任務的分解、權責的明確、資源的配置以及協作關系的明確等內容。
領導:領導工作就是管理者利用職權和威信施展影響,指導和激勵各類人員努力去達成目標的過程。
領導工作的重點是: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協調相關人員之間的關系。
控制:是指在動態的環境中為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而進行的檢查和糾偏活動或過程。
控制工作包括:確立控制標准、衡量實際業績、進行差異分析、採取糾偏措施等內容。
8.管理的基本原則 人本管理原則 創新管理原則 系統管理原則 權變管理原則
二、管理學與管理學研究系統
1、什麼是管理學?
管理學是指運用哲學、數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成果,對經濟及社會領域中生產經營、社會組織等活動發展運行的現象、機制等一般性規律、共同性原則進行研究的綜合性學科。管理學是一門研究一般組織管理理論的科學。
2、管理學研究對象
管理系統的運行規律,包括靜態的現象、要素等研究,也包括動態的管理系統及其各自子系統運行規律的研究,還包括管理的實踐應用研究。
5、管理學研究方法
規范與實證相結合的方法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 比較研究的分析方法
第二節 管理思想的產生與沿革
1、老子的管理思想核心—「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體現了「道法自然」的命題,是「大自然法則支配一切」的理念。人與自然的可協調發展。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次。」
——老子的「性惡論」與亞當.斯密的「經濟人」假設一致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己;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己。故有無相出,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盈),音聲相和,先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居。」
——老子的矛盾對立統一的管理思想
2、孔子的管理思想核心—「人」「仁」「德」
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以「人」為中心,以「仁」為管理載體,以「德」為管理手段,而管理途徑是「自身的德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子的「和」與「中庸」,體現了管理理念與管理方法論。
孔子的「仁」,體現了儒家思想「人本主義」的倫理管理。
義利與禮:經濟行為規范與制度管理。
信:以信立業的形象管理。
舉賢才:任賢使能的人才管理
3、孟子的管理思想核心—「仁政」 「不以仁政,不能賓士天下」—現代企業管理應「以人為本」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現代企業的和諧管理 「先義後利」—現代企業經營價值觀的借鑒 孟子「通達權變」的思想—現代企業經營的智慧和藝術
4、墨子的管理思想核心—「兼愛交利」
「尖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管理思想的總目標 「兼相愛則治」
——墨子管理的基本准則 「交相利則安」
——墨子管理的理想境界 墨子關於人事管理的思想 墨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崇尚集權 墨子的生產管理思想-生財固本 墨子的消費管理思想-節用節儉
5、商鞅的管理思想核心—「法」
「天下之吏民無不知法」—是實行法治的基礎和前提。 「以治法者強,以治政者削」—要處理好依法與用權的關系。 「以草茅之地,徠三晉之民,而使之事本」—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的思想。 「訾粟而稅,則上一而民平……草必墾矣」—統一農業稅,公平負擔,發展農業的思想。
6、韓非子的管理思想核心—「法」「術」「勢」
法:管理制度的建立。
——法家主張「法治」,反對「人治」的制度管理管理思想
術:管理的技巧的運用。
勢:管理的環境,含自然之勢、人為之勢
自然之勢:指在既成條件下管理者對權力的運用
人為之勢:指管理者創造條件強化自身的權威
——強調「人為之勢」,強調管理者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以保證管理措施的積極推行。
7、孫子的管理思想核心—「謀略」
以「謀略」為中心,講「謀攻廟妙」「因變制勝」,講「令文齊武」
管理的戰略:「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合縱聯橫的競合思想)
管理的策略:「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體現「因變制勝」的創新思想
管理的方略:提出分級管理的原則
8、荀子的管理思想—「精於道」
「上好功,則國貧;上好利,則國貧;士大夫眾,則國貧;工商眾,則國貧;無制度度量,則國貧;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
——富民裕民是富國強國的首要條件
「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 富民,就是要發展生產,勿奪其時;教民,就是要「立大學,設庠序」,「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要富民、養民並舉 凝民以政」,「令行禁止」
——要加強社會秩序管理,保證社會安定團結
管子的管理思想—「心術理論」
二、西方管理理論的產生與演進
(一) 科學管理原理的確立與發展
泰羅及其科學管理原理泰羅的追隨者 及其貢獻 法約爾及其一般管理原理 韋伯及其行政組織理論
1.泰羅及科學管理理論
泰羅(1856-1915)美國人,被後人稱為「科學管理之父」,既有從事科學研究和發明的才能,又有從事社會活動和領導工作的才能。他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著作有:《計件工資制》、《車間管理》、《科學管理原理》等。
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
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
勞動方法的標准化 工時研究與工作定額 科學挑選與培訓工人 實行差別計件工資制 管理職能與作業職能分離 實行「例外原則」 強調科學管理的核心是「一場徹底的心理革命」
泰羅制的主要觀點
管理的根本目的——提高工作效率 提高效率的手段——運用科學方法 科學管理的實質——勞資雙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評價: 它是科學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 它是加強企業基礎性管理的科學方法 它只解決企業內部工作效率問題,未能解決企業與外部環境適應問題 它把工人當作機器附屬物,未能充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思考與討論:
1、如何理解泰羅科學管理的實質?
2、有人說:泰羅制過時了,應當拋棄!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2.法約爾與管理過程理論
法約爾(1841—1925),法國人,長期擔任一家大型礦業公司的總經理。他是一位概括和闡述一般管理理論的先驅者,被後人稱為「管理過程理論之父」。1916年,法約爾發表了《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一書。
他重點研究整個企業的組織與管理。
將「經營」與「管理」進行區別
經營活動包括: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管理活動。
「管理」是企業「經營」基本活動之一
研究管理要素和管理原則
法約爾的管理法則
管理五項要素: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
管理的14條原則
法約爾的管理要素的確定
計劃:「管理應當預見將來」,是一種對未來的預測、估計,具體而有效的工具是「行動計劃」。有效行動計劃的特點:「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精確性」。
組織:包括組織結構、各種活動和相互管理的規章制度及職工的招募、評價和訓練等。
指揮:使組織發揮作用實現目標而進行的活動總和。
協調:指企業的一切工作要和諧配合,以便企業的經營順利進行,並有利於企業取得成功。還指各種職能的社會組織機構和物資設備之間保持一定比例。
控制:檢驗每一件事情是否同所擬的計劃、發出的指示和確定的原則相符。
約爾的一般管理原則(14原則)
3.韋伯與理想行政組織體系
韋伯(1864—1920),德國著名社會學家。對社會學、宗教學、經濟學和政治學有廣泛的興趣,並發表過著作《社會和經濟理論》,書中提出了理想行政組織體系理論,由此被人們稱為「組織理論之父」。
韋伯的主要貢獻是指出了「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韋伯認為等級權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會組織的基礎。
權威有三種類型:個人崇拜式、傳統式和理性—合理的權威。他認為,只有理性—合法的權威才是理想組織形式的基礎。
權力的幾種類型
存在三種純粹形態的合法權力:
傳統權力:依據是對古老傳統的不可侵犯性和按傳統執行權力的人的正統性的信念。
超凡權力:依據是對個別的特殊性和超凡的神聖、英雄主義或模範品質的崇拜,或對這個人的啟示或發布的標准模式和命令的崇拜。
法定權力:即理性—法律的權力。依據是對標准規則的「合法性」的信念,或對那些按照標准規則被提升為指揮者的權力的信念。
現代的行政集權制存在一種正式的管轄范圍,這種管轄范圍一般是由規則來確定。
行政集權制組織包含著三項原則:
按行政方式控制的機構的目標和所要求的日常活動,是作為正式職責來分配的。
執行這些職責所需要的權力是按一種穩定的方式來授予的,且由官員能控制的身體的、宗教的或其他的強制手段嚴格加以限制。
明確規定了正常而持續地履行職責和行使相應權力的方法。
理想的行政集權制的結構——三個層次
上層:最高領導層,相當於現在許多組織中的高級管理階層。主要職能是有關整個組織的重大決策
中間層:行政官員,相當於現在組織中的中級管理階層。主要職能是貫徹上級領導層的重大決策並擬定實施方案;將下層的意見和建議反饋給上層領導
基層:一般工作人員,相當於現在組織中的基層管理階層。職能是依據上級的指示,從事實際工作
對韋伯理論的簡要評價
概括總結了行政集權制理論,為資本主義提供了一種效率高、合乎理性的管理體系理論
只是通過社會組織機構各個組成要素的職能來進行分析,而未能對各要素在組織機構內部造成的「動亂」進行徹底的考察
韋伯某些提高組織效率的原則本身存在矛盾:不受個人感情影響的理性原則VS團結原則;等級系列對信息傳遞暢通性和正確性的影響;升遷制度的缺陷
韋伯的組織理論,僅以正式組織分析為限
(二)人際關系學說與行為科學的發展
產生背景
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管理科學化;
科學管理的發展建立在「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主要從嚴格的科學方法和規章制度、整個企業的角度提出管理原理和管理要素、進行科學的組織和管理等角度,強調管理的科學性、精密性和紀律性
科學管理階段忽視「人」的因素,所以在管理實踐過程中引起工人的反抗
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危機的頻發,使人們認識到單純用傳統管理理論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效率和利潤
芒斯特伯格
德裔美國心理學家、工業心理學的創始人之一。是首先指出心理學能應用於工業以提高勞動效率的心理學家之一,並最早確定工業工業心理學的范圍和方法
主要著作:《心理學和工業效率》(1913)、《一般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1914)、《企業心理學》(1918)……
指出:當時美國有兩種意義重大的社會運動—為學校畢業生提供選擇職業的指導;工商業中的科學管理
指出心理學家在工業中的作用
幫助發現最適合做某項工作的人
決定每個人在什麼樣心理狀態下能達到最高產量
幫助人們在思想中形成最有利於企業利益的狀態。
斯科特
美國心理學家,工業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對人事管理有特別研究。工商業心理學(包括廣告和人事管理)的開創者
主要著作:《提高人的效率》(1911)、《廣告心理學的理論與實際》(1921)、《人事管理:理論、實務和觀點》(1923,與科洛西爾合著)……
主要觀點及貢獻
認為:企業管理當局長期以來忽略管理中人的因素,是導致對職工的選擇和管理未能同技術進步相適應的發展的原因之一。
研究:職工在生產中的態度和激勵問題,以及暗示對對職工行為的影響。
最早把心理學應用於工業中的激勵和生產率提高等問題中。
把心理學知識應用於人事管理領域中,強調職工既是社會實體,又是經濟實體,在各種不同的工作環境中有著不同的特點。
索利爾:比利時心理學家、工業心理學的首創人之一 代表作:《應用心理學:研究工作中人的因素的技術的導論》(1933) 主要貢獻:主要研究工業中人的因素 索利爾是工業心理學在比利時的先驅者之一 在比利時開創了職業指導和選擇、作業者訓練、成績評價及工業心理學的其他一些領域。
梅奧及其人際關系學說
梅奧與羅特里斯伯格
梅奧:澳大利亞裔美國行為科學家,奠定了人際關系學說和行為科學發展基礎。著作:《工業文明中的人類問題》(1933)、《工業文明中的社會問題》(1945)、《工業中的團體壓力》(1945)。
梅奧把組織作為一個「社會系統」看待。在其早期研究中發現:工人的問題不能用任何一種單獨的因素來解釋,必須在「總體情況的心理學」中來探討。
羅特里斯伯格:美國行為科學家。著作:《管理和工人》(1939,合著)、《管理和士氣》(1941)、《組織中的人》(1968)等。
參加霍桑試驗,並與梅奧合作研究達20年之久,成為創建人際關系學說和行為科學的主要代表者之一。
霍桑試驗
霍桑試驗是指從1927年4月~1932年5月的5年間在美國芝加歌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一系列試驗,這些試驗對人際關系學說和行為科學的創立具有重要意義。
實際上,在梅奧帶領的試驗之前的1924年11月~1927年,就已經進行了一定的試驗。1932年後,仍然有後續的一些試驗,直至1936年。
霍桑試驗的主要工作內容
1)照明試驗 2)電話繼電器裝配試驗 3)訪談計劃試驗 4)電話線圈裝配工試驗
梅奧的人際關系學說的主要觀點
人是「社會人」,而不是「經濟人」。
企業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
生產率的提高主要取決於工人的態度以及他和周圍人的關系。領導的工作重心應該放在提高員工的滿意度上。
⑹ 求管理學第三版周三多主編的課後習題答案!萬分感謝
我也是剛剛別人給我的周三多《管理學》第三版課後習題詳解電子書版的,傳給你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