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宋明理學的概述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鑒了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1056年—1067年),儒學發展形成了王安石荊公學派、司馬光溫公學派、蘇軾的蜀學等派。
後來談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後來洛學由朱熹發揚光大,在福建創出閩學,成為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濂、洛、關、閩四學派,人稱理學四派。理學實際創始人為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兄弟(程顥,程頤),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提出「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心之「靈明」為宇宙萬物的根源。為學主「明體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皆持反對態度。至戴震著《孟子字義疏征》,得出「理存於欲」,指出「後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代表人物:
北宋: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即北宋五子;
南宋:朱熹、陸九淵;
明代:王陽明。
就主導思潮而言,理學官方代表人物可概括為「程朱陸王」。
主要派別:按現代學術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學體系區分為四派:「氣學」(張載為代表)、「數學」(邵雍為代表)、「理學」(程朱為代表)、「心學」(陸王為代表)。
宋明理學所討論的問題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學與唐以前儒學尊《五經》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四書》成為尊信的主要經典。價值體系和功夫體系都在《四書》。《五經》為粗米,《四書》為熟飯。理學的主要根據和討論的問題都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緊密相關。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大體是:理氣、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靜、涵養、知行、已發未發、道心人心、天理人慾、天命之性氣質之性等。
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文化和哲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由於宋明時期中國哲學的主要代表形態是理學,人們習慣上多以「宋明理學」的概念來稱呼這一時期的哲學。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在時間上,這場儒學運動持續到明清之際,影響直至當代;在空間上,這場儒學運動不限於儒學的故鄉,還牽涉到受儒學影響的東亞諸國,以至於在這些國家,所謂的儒學主要就是理學(或稱性理學);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道佛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了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
我們研究理學哲學智慧,不僅在於了解它對回應與解決當時社會與文化問題作了怎樣的解答,更重要的還在於通過對其的分析來幫助我們思索一些諸如「什麼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如何正確回應外來文化」、「如何正確面對和處理社會成員中普遍存在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等對當代仍至為重要的哲學問題。從新樹立國人的信仰,正是理學智慧的意義所在。
❷ 概括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
背景:
南北朝時期佛、道盛行,儒學面臨挑戰。南北朝時期佛教徒提出佛為正,儒道為邪教,三教歸佛,又稱「三教合一,隋朝時期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唐朝時期統治者奉行以道為主的三教並行政策,儒學的地位受到挑戰。
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道佛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產物(當時佛教已經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進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學、道教、佛教的有益內容,並注入哲學因素,囊括天人關系的形成的更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體系。
(2)宋明理學年代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是儒學的一種歷史表態,是繼魏晉把儒學玄學改造之後,宋明理學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強有力的復興。
這個復興儒學的運動,由隋唐之際的王通發其先聲,由唐代中期以後的韓愈、李翱、柳宗元諸人繼其後續,而至兩宋時期蔚為大觀,形成一場聲勢浩大、波瀾壯闊而又影響久遠的儒學運動。
在時間上,這場儒學運動持續到明清之際,影響直至當代;在空間上,這場儒學運動不限於儒學的故鄉,還牽涉到受儒學影響的東亞諸國,以至於在這些國家,所謂的儒學主要就是理學(或稱性理學)。
宋明理學是當時中國有抱負有思想的學術群體對現實社會問題以及外來佛教和本土道教文化挑戰的一種積極回應,他們在消化吸收道佛二教思想的基礎上,對佛道二教展開了一種與孟子「辟楊墨」相類似的所謂「闢佛老」的文化攻勢,力求解決漢末以來中國社會極為嚴重的信仰危機和道德危機。
宋明理學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有思想有見識的中國人在思考和解決現實社會問題與文化問題中所生出來的哲學智慧,它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社會後半期的社會發展和文明走勢,現代的中國人仍然不得不面對由它所造成的社會及文化後果。然而也正是這個智慧成果,其在成功地回應佛老而使儒學重新走上正統地位。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❸ 簡述宋明理學
宋明理學亦稱「道學」。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時代,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宋、明儒家的哲學思想。漢儒治經重名物訓詁,至宋儒則以闡釋義理、兼談性命為主,因有此稱。北宋初胡瑗、孫復、石介,稱為「理學三先生」。然理學實際創始人為周敦頤、邵雍、張載、二程兄弟,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提出「理」先於天地而存在,將上的地位。其為學主張「即物而窮理」。與朱熹對立的為陸九淵的主觀唯心主義,提出「宇宙便是吾心」的命題。明代,王守仁進一步發展陸九淵的學說,認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心之「靈明」為宇宙萬物的根源。為學主「明體心」、「致良知」。此外,北宋張載提出的氣一元論,與二程截然不同。明代王廷相以及清初的王夫之、顏元等,對程朱、陸王皆持反對態度。至戴震著《孟子字義疏征》,得出「理存於欲」,指出「後儒以理殺人」,則更給予了「理學以有力的批判。
宋明理學,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子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明代,理學成為專指宋以來形成的學術體系的概念。
理學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理學就是指宋明以來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儒家哲學思想體系,包括:(1)在宋代占統治地位的以洛學為主幹的道學,至南宋朱熹達頂峰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後來習慣用「理學」指稱其思想體系。(2)在宋代產生而在明代中後期佔主導地位的以「心」為最高范疇的思想體系。以陸九淵、王守仁為代表的「心學」。狹義理學則專指程朱學派。
代表人物:北宋: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邵雍。即北宋五子;南宋:朱熹、陸九淵;明代:王陽明。就主導思潮而言,理學代表人物可概括為「程朱陸王」。
主要派別:按現代學術界的通常做法,可以把宋明理學體系區分為四派:氣學(張載為代表)、數學(邵雍為代表)、「理學」(程朱為代表)、心學(陸王為代表)。
宋明理學所討論的問題隨不同時期、不同流派而有所不同。理學與唐以前儒學尊《五經》一個重要不同之處,《四書》成為尊信的主要經典。價值體系和功夫體系都在《四書》。《六經》為粗米,《四書》為熟飯。理學的主要根據和討論的問題都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緊密相關。理學討論的主要問題大體是:理氣、心性、格物、致知、主敬、主靜、涵養、知行、已發未發、道心人心、天理人慾、天命之
❹ 宋明理學是在什麼背景下興起的
背景如下:
北宋時,儒家學者展開了復興儒學、抨擊佛道的活動,同時,他們又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道佛思想來解釋儒家義理,形成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理學是儒、道、佛三教合一的產物(當時佛教已經大致完成融合儒道的進程)。
儒家思想汲取道家、玄學、道教、佛教的有益內容,並注入哲學因素,囊括天人關系的形成的更為理性化、思辨化的思想體系。
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是儒、釋、道三教長期爭論和融合的果實,也是春秋戰國和漢代這一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儒學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思想體系的完善過程。它以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形態呈現出來,對中國社會政治、文化教育以及倫理道德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4)宋明理學年代擴展閱讀:
宋明理學的特點
1、思辨化的儒學
理學家們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學,他們一方面借鑒道家、玄學甚至是道教和佛學在哲學本體論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傳統儒學尋找能夠用來構築哲學形上學的因素,例如被列於 「六經之首」而最具形上學性質的《周易》的道器觀,孔子的「仁」學,《孟子》與《中庸》對於「性」與「天」的問題的探討。
理學家們吸收利用這些外來的和傳統的文明成果,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富有特色的儒學形上學本體論概念,並給予系統的哲學論證。
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終於變成以哲學形上學作基礎的哲學理論體系。就此而言,它體現著宋明理學家們融合創造的哲學智慧。
2、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學
綜觀宋明理學,心學一派對於倫理道德以外的事物並無興趣,理學一派由於「格物窮理」的理論指導,對於萬物之理的認識彷彿也有超出倫理道德狹隘范圍的趨勢,然而其理論目的仍然指歸於對儒家倫理的必然性、普遍性和絕對性的把握。
所以,無論是理學的宇宙論、本體論或知識論,都不能簡單地與西方哲學相比附,其思維的對象不是自然與萬物,而是倫理與道德,其理論的旨趣不在於人類理智對於自然對象以及人類理智自身的把握,而是人類對於社會倫理價值與規范的正當性的認識和對於主體道德的個體自覺。
❺ 概述宋明理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漢魏晉,隋唐,儒家式微。當時以道家玄學的發展作為主流(和尚理論家內也注釋老莊),為容佛教的傳入奠定基礎。佛教刺激了儒家發展和新儒家的產生,程朱理學代表第一個階段,第二階段明朝王陽明心學為代表,第三個階段西學東進為代表近代理學。
❻ 宋明理學是在哪個朝代被認定為正統思想的
這個問題要作系統的回答,不可以明確的講是哪個朝代。
首先理學是宋元明清時期的哲學思潮。又稱道學。它產生於北宋,盛行於南宋與元、明時代,清中期以後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廣義的理學,泛指以討論天道性命問題為中心的整個哲學思潮,包括各種不同學派;狹義的理學,專指程顥、程頤、朱熹為代表的、以理為最高范疇的學說 ,即程朱理學。理學是北宋以後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理論表現,是中國古代哲學長期發展的結果,特別是批判佛、道哲學的直接產物。理學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它持續時間很長,社會影響很大,討論的問題也十分廣泛。
北宋中期有周敦頤的濂學、邵雍的象數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司馬光的朔學。
南宋時有朱熹的閩學、陸九淵兄弟的江西之學。
明中期則有王守仁的陽明學等等。
宋元明時期,是中國文化和哲學發展的又一個高峰。由於宋明時期中國哲學的主要代表形態是理學,人們習慣上多以「宋明理學」的概念來稱呼這一時期的哲學。
在北宋時期理學就已有了很大的影響力,南宋時期徹底完成了朱程理論體系其正統思想地位在這時已被確定。(這一派別是理學)
在明中期則有王守仁形成了陸王心學,這是理學的另一派別。所以也有書上說是明朝。
❼ 簡述宋明理學的發展歷程
宋明理學,是儒學在宋明時期經過一些儒家學者的發展形成的,包括「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兩大儒學分支.最初階段是「二程理學」的出現以及他們關於天理的闡述;接著是朱熹在「二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套為維護封建統治而提出的儒家理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那句「存天理,滅人慾.」而與「程朱理學」相伴而生的即是「陸王心學」,陸即是陸九淵,王即是王陽明,他們所提倡的是從人的內心人的內在出發探尋人的發展,「致良知」是其思想核心.
❽ 歷史中,宋明理學中的「理學」形成的歷史背景是什麼急急!!!
1.宋明理學興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社會的動盪不安,使得魏晉南北朝以來,儒學信仰出現危機感,而道教的修煉丹葯長生不老,佛教的因果報應輪回來世的思想在社會迅速傳播。隨著政治穩定三教相互滲透,彼此調和逐漸趨向合一。儒家強調人世,根本目標就是強國。個人的精力應該奉獻給國家。道家強調自由,目標就是超脫塵世而獲得更大的自由。佛家強調解脫。儒家思想在三教中多側重於人世間的事。而儒家思想是佛道二家的基礎。科舉產生的士大夫們,注重道德文化修養,注重氣節,對儒家經典大義的不斷探究成為時尚。 2.宋明理學的主要派別 (1)程朱理學:①「程朱理學」說法的由來:理學的創始人是北宋的程顥、程頤等人,至南宋時,朱熹為集大成者,統稱為「程朱理學」。②理學產生的條件:宋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加強,注意力於集中於如何防範文武重臣的篡奪之禍,消除地方潛在的割據勢力對於民間文化發展未予以更多的干預;宋朝很少有人因為議論而獲重罪,因此宋代的士大夫群體有很高的參政議政的積極性;因科舉走入仕途的知識分子,對經典文本不斷探討、尋求終極的、總體的根本解釋。理學由此而生。③理學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變化過程:「理」,是產生萬物的本源,是離開事物而能獨立存在的一種什麼東西,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主宰,是天下萬物永恆普遍原則。它體現在社會是儒家三綱五常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是人性;要通過「格物致知」方法,即接觸天下萬事萬物去體會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與最終貫通;個人修養要以天理為准則,要「存天理,滅人慾」。D、朱熹參考二程學說,將四書五經編輯成《四書章句集注》,作為後代科舉考試的內容。奠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④理學的社會影響:南宋末年,朱熹的學說逐漸成為思想的主流。元朝時,理學被確定為官學。到明代,理學則成為統治者的思想武器。 (2)陸王心學:①陸九淵及其思想:陸九淵,南宋理學大師。提出「心即理」之說。他認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人的心中,「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張「心」和「理」是永久不變的,以此證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條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恆不變的。他還認為,人們要了解、認識客觀事物,只要悟得本心就可以了,甚至連書都不必多讀。於是提出「六經皆我注腳」的說法。為了維護封建的倫理道德,陸九淵號召人們「存心」而「去欲」,提出「發明本心」以求理,與朱熹格物致知有分歧,但它們在本質上是一致的,都是為封建統治提供理論根據的,反對人民為改善受壓迫的處境去同封建統治者進行斗爭。②王守仁及其思想:王守仁,世稱陽明先生,明代理學大師。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即本心和良知即是理,天理本在人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需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即可成聖賢。強調加強自我修養,激勵人們奮發立志。
❾ 宋明理學出現的什麼時候
(1)理學的產生
建議教師首先補充介紹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原因。然後向學生說明什麼是「理學」。這是學生比較難懂的歷史名詞和哲學名詞,教師應對學生加以解釋,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 本文來自風雲網
宋代,儒學主要以理學的形式得到復興,並逐步取得了獨尊的地位。宋代理學是中國古代在回應佛教和道教的挑戰之後,以接續孔孟道統為己任,打著「辯異端、辟邪說」的旗號,站在儒家的立場上吸取佛道的思想資料來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以適應後期封建社會的統治需要。
宋明理學作為一種影響廣泛而久遠的學說與思潮,其興起、形成乃至確立、發展,自有多種因素的促進作用,而歸根到底則與一定的社會經濟、政治體制乃至文化形態密切相關,顯然是一種時代的產物。
①理學的興起與宋代政治特點密切相關。隋唐五代的長期分裂和混亂,使傳統倫理道德規范遭到極大破壞,綱常鬆弛,道德式微,顯然不利於大一統政治的穩定和鞏固,因此,宋代統治者一開始就倡導尊儒讀經,宋代的儒學復興便由此而形成。理學的產生,出於儒家學家革除時弊,拯救文化,整頓人心,重樹人倫與儒家價值,重建儒學道德形上學的主觀努力。理學適應了唐末以來重建倫理綱常的需要。②理學的興起與宋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密切相關。宋代一統政局後,農業、手工業得到迅速恢復和大規模發展,在此基礎上,科學文化的進步尤其引人注目。哲學本來就以自然科學的發展為基礎,理學對自然及社會規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學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③理學的興起與思想史自身進程密切相關。理學是儒、釋、道三教長期論爭和融合的果實。中國思想史在唐代中後期形成一個重要轉折,韓愈倡儒學道統,闢佛、道,打破了三教並盛的局面。宋代儒學為了與統治建設相適應,儒學道統自然成為其承續的對象。理學也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產物。北宋學者大膽拋棄漢唐學者師古泥古的學風,敢於疑經改經,相互辯論,相互啟發,獨立思考,大膽立論,講注義理,為理學的產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寬松的思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