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電大社會學概論1答案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電大社會學概論1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3-30 13:37:49

❶ 急!!!江蘇電大《社會學概論》平時作業答案

作業一:,i"_3T:X'z.L*N
一、 名詞解釋
1、 社會學:從變動的社會系統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2、 優勢需要:
3、 社會交往:社會交往是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進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活動。
4、 心理上的乳斷:指人從出生到一歲左右,靠母乳成長,一歲以後,就要實行斷乳而多吃些飯菜飲食。
二、 填空題9|4D/c*m1n%Q$D8i M(F6U
1、 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是從孔德開始的,產生與19世紀30年代。
2、 嚴復翻譯斯賓塞的《社會學的原因》定名為群學肆言。
3、 歷史唯物主義是社會學研究的哲學基礎。
4、 需要的社會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滿足都是普遍的社會現象。#Z&A!K'e7U;n+c,P"\
5、 馬克思的需求的社會性和相對性論點至關重要,它奠定了馬克思關於工人階級相對貧窮和絕對貧窮的理論。
6、 馬斯洛與1943年出版的《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了需要層次論。,\'p!T5x)h7N-n.m#L
7、 美國社會學家托馬斯對符號相互作用做出了貢獻,他強調個人主觀的情景主義在社會交往中的作用。
8、 人際關系的明顯特點:直接交往和情感性。
9、 人的社會化進程,是指人的需要與社會環境相互促進、相互發展變化的過程。
10、 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是解釋人類學習活動、學習能力的權威學說。!M)W+b(K2Y M7s0Z9I-C
三、 選擇題
1、「社會」一詞源於(A)
A、中國 B、美國 C、英國 D、德國
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會學」這個新名詞。(C)9m,x,^$g1f)~
A、《社會學研究》 B、《社會學原理》/V.e(H*\5x*G!j
C、《實踐哲學教程》 D、《社會學方法的規則》
3、中國社會學的起始人是(B):::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7R3E2G5n.x
A、嚴復 B、康有為 C、梁啟操 D、陳千秋
4、需要層次論是誰初次提出的。(D)
A、弗洛伊德 B、萊格 C、米德 D、馬斯洛
5、「工作安定」屬於哪種需要:(B)
A、生理的 B、安全的 C、歸屬和愛的 D、自尊的&_;A3@3O&^/B5j:A
6、以下哪種活動屬於社會交往。(A)
A、朋友談心 B、觀眾看電影
C、顧客的摩肩擦背 D、乘客之間前擁後擠
7、「不同的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體為了各自獲得同一目標而進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5['N/k,P,p%K;k9Q1H
A、沖突 B、競爭 C、合作 D、順應:::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3W/w-^,v5h)p2c
8、一位教師與學生、校長、圖書館員、校醫院人員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關系,叫做(B)
A、復式角色 B、角色叢 C、實際角色 D、自致角色
9、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是兒童思維發展的哪個階段。(B)
A、形式運算 B、具體運算 C、感知運算 D、前運算
10、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需要重新走進課堂,拿起書本,這種現象是(D):::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6O!h6G*z:F9r7u
A、再社會化 B、特殊社會化 C、重新社會化 D、繼續社會化
四、簡答題%j!s+\'l.d,n9^
1、馬克思是怎樣看待社會的?:::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T5J:L'\2@1S9Y a1F I)|
答:可以歸納為下列三點:
第一,社會是人們交往的產物,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
第二,人的社會區別於動物社會的特徵是勞動。:::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9B:Y0X'B&C)}.M
第三,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人類社會是與自然界有重大區別的特殊領域。.M*U+u)?(].j5s/p'`:i
2、簡述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
答:第一,社會需要是人的行為和動力,是人們活動的積極的動力源泉。
第二,社會需要是人的社會關系的基礎。
第三,社會需要與人的勞動、實踐相結合,相輔相成,推動著生產和社會的發展。
3、簡述社會交往的意義。www.qincai.net8j0b8d6I8j,x&_"t
答:社會交往的意義,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8C2d d;U2e(y
第一,社會交往有利於個人成長。 S$I*N'}.v(d
第二,社會交往是文化傳播的手段。
第三,社會交往是社會構成與發展的基礎。(T6` ]-S1y.g9S)M
4、 社會化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答:社會化的基本內容有:
第一,傳授生活技能。8N+K/n#p+}.h#e
第二,教導社會規范。5B3^6x4X1[:J%U
第三,指點生活目標。/X$X7I9G2\9L)W
第四,提供角色人選。%V"[-e5n8s#S$Z
五、論述題:www.qincai.net3f4p:?0y+s5C"G1?$|-m2_7^*e)F
試述社會化對個性形成的影響。
答:人的個性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隨著個人社會化的進程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人的個性,從幼兒期就已經開始形成,它最初不僅受外部事物的制約,而且要受個體生理需要的制約。9|6j1^!l4f!a
每個人的個性是不同的,是有差異的。人的個性的差異,其表現也是多種多樣的,這說明人的個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
人的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從出生到青年期的二十年間,先後經過社會化的三種不同場所,這就是家庭、學校和鄰里社會。這三個場所有先後,也有區別,但互相配合,互相重合,牽連一起,人們的個性主要就是在這樣的場所中,逐步形成的。

作業二:
一、 名詞解釋
1、 初級社會群體:是指由面對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
2、 科層制:是德國學家馬克斯•韋伯根據純粹理想型觀點提出的社會組織內部職位分層、權利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組織結構形式及管理方式。
3、 社區:是聚居在一定的抵禦內的相互關聯的人群形式的生活共同體,即抵禦性社會生活共同體。;
4、 社會分層:是在社會分化過程中,由於社會是一個組織系統,因之在系統的結構上就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聯結和關系的若干層次。
二、 填空題
1、 在社會學中,通常按照群體成員之間互動的特點,把社會群體分初級社會群和次級社會群體。
2、 家庭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3、 提出「經濟人」假設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是泰寫。
4、 霍桑實驗得出的著名結論:人是社會人體。
5、 管理學家麥格雷戈從人性的角度對以往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
6、 社區一詞由德國社會學家騰尼斯最先使用。
7、 我國的社區研究首先是從以吳文藻為首的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師生開始的。
8、 社區分析的框架有人文區位學、文化人類學、社會系統理論三種。
9、 歷史上最使人矚目的分層形式有等級論、種姓制和階段。-
10、 階級的本質是剝削。
三、 選擇題
1、與正式組織相比,初級社會群體的主要特徵是(B)
A、規模小 B、人際關系密切 C、存在長久 D、綜合性功能
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A)
A、核心家庭 B、幹家庭 C、聯合家庭 D、其他家庭
3、社會組織與外部環境的關系是(A)
A、交換關系 B、索取關系 C、對立關系 D、奉獻關系
4、注重對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從而具有強烈的「任務本位」和機械主義色彩,這種管理理論屬於(B)
A、家長制 B、古典管理理論 C、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D、當代管理理論
5、中國城鄉發展的理想目標為(D)
A、城鄉對立 B、小城鄉差別 C、家村發展為城市 D、城鄉協調發展
6、結構功能主義的主要人物是(A)
A、帕森斯 B、斯賓塞 C、庫利 D、丁伯根
7、在許多發達國家,出現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鎮或家村遷移的現象,這種現象被稱為(B)
A、過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區化 D、城鄉融合
8、提出社區分層三個標準的是哪個社會學家(C)
A、迪爾凱姆 B、森斯 C、韋伯 D、吳文藻
9、我國消滅剝削階級採取的政策是(D)
A、肉體上消滅 B、財產上全部消滅
C、讓其自生自滅 D、對不同情況、採取不同政策
10、整合作用是指(C)
A、一個社會的整體作用 B、將各部分合在一起

C、各部分協調成為一個整體 D、一個社會的穩定
四、簡答題
1、 簡述初級社會群體形成的條件及功能。
2、 答:初級社會群體形成的條件:
第一,保持較小的的規模。
3、 第二,進行直接地面對面地互動。
4、 第三,保持相對持久的互動關系。
5、 初級社會群體形成的功能::
6、 第一,初級社會群體是人的社會化的基本場所。
第二,初級社會群體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
7、 第三,初級社會群體是人走向社會的橋梁。
第四,初級社會群體有助於實現社會控制。
2、簡述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
8、 答:社會組織的基本特徵是:
9、 第一,社會組織是有目的的組織起來的群體。
10、 第二,社會組織的目標簡單、明確。
第三,社會組織成員間的關系不那麼親密。
11、 第四,社會組織中成員的關系、行為常由事本主義的,對事不對人的規則指導和調節。
第五,社會組織成員的可代替性強。
12、 3、社區的構成要素有哪些?
答:社區的要素:
13、 第一,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基礎組織起來的,進行共同的社會生活的人群。
第二,一定的有界限的地域。
14、 第三,共同的社會生活。
第四,有自己的社區文化。
第五,社區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對自己所屬的社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4 簡述社會分化與社會分工的關系。
15、 導學P27-28
五、論述題
試述馬克思主義的階級理論。
答: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中,關於階級的最權威的定義是列寧給予的: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大的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上述列寧關於階級的定義,告訴我們,階級首先是一個經濟范疇,階級是指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集團,也即上面所說的,階級劃分根源於社會的經濟結構,根源與遠古社會人類生產中剩餘產品的出現和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建立。
其次,列寧告訴我們,由於社會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就產生了對於生產資料關系的不同,在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得到的勞動報酬不同,由於這三個方面的差別,就產生了階級。
最後,列寧還再一次地明確告訴我們,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的集團,「其中一個集團能夠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佔有別人的勞動成果,就是剝削。列寧強調的階級的本質就是剝削,就是一個集團剝削另一個集團。

作業三:
一、 名詞解釋:::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Y(W"I:F/{2{-D
1、 制度化優先:當社會中某種制度得到公眾認可,順利推行時,這就表示某種社會規范、某種價值觀得到公眾認可,在社會中就無往而不利,這叫做制度優先化。;d0G,e+^(R-v'H
2、 社會控制:是針對人的天性餓衰敗而言的,是用人性之外的社會的力量而約束人們的行為。&h'F-g ]8A+P;s)?
3、 社會問題:指人文環境失調,影響了廣大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和社會進步需要運用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www.qincai.net/H7o&?;M4l&`$|"j4P9?
4、 貧窮文化論:有人認為,窮人之所以長期和世代陷於貧窮,是因為他們擁有特有的文化,即貧窮文化論。
二、 填空題
1、 本原的社會制度包括家庭制度和經濟制度。1F4R2Q"`0U'W/E1m
2、 制度的設備系統包括實用性設備和象徵性設備。2o9e/p!C/@/S
3、 制度建設與制度改革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應同步進行。
4、 社會控製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專業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斯提出來的。
5、 社會控制的目的是使人們遵從社會行為規范。*\2I(k1x+_1B
6、 社會輿論的控制與約束作用是靠環境壓力來實現的。
7、 社會失范論從社會結構失調,人們失去可以遵循的行為規范的角度解釋越軌行為。:l/w(R"C*Q'G:D-_
8、 人文環境失調包括社會關系失調、人與環境關系失調兩個方面。www.qincai.net$|2F3q,Y3V-k$}0P
9、 人口問題的實質是人口再生產與物質資料在生產不相適應。
10、 勞動就業問題的實質是勞動力資源同生產資料不能合理配置。
三、 選擇題8X1Q%_#c/}
1、有人借改革,假公濟私,有所謂「你有政策,我有對策」,這種先行我們稱之為(C):::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8u L2o'I;?
A、制度化優先 B、制度化沖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設
2、提出社會失范的是(C)"s;N;F+]!B*Y;o(Q%?
A、 羅斯 B、默頓 C、迪爾凱姆 D、韋伯www.qincai.net5q4Y;M"N8J/B9V7q
3、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五種行為凡是中,「只認同文化目標,但不遵從制度化手段,此為(C)
A、逃避行為 B、形式主義 C、創新 D、反叛
4、把越軌行為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結構各部分間的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種越軌行為的理論。(A)5y7P3L+a N%x
A、社會失范論 B、標簽論 C、亞文化群體論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5、通過表彰模範行為來弘揚正氣的社會控制屬於哪種類型。(C)
A、消極的控制 B、外在控制 C、積極的控制 D、非正式控制'F$J.]0}.G6t/q
6、什麼問題正在成為世界性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民主重視。(C)$O$c1O"m$B8h
A、人口問題 B、失業問題 C、環境問題 D、貧窮問題:::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b7[0c$T7b&v
7、在勞動或工作崗位上,勞動者不能充分發揮其能力,這是(D)
A、就業 B、失業 C、顯性失業 D、不充分就業www.qincai.net c*G,i"h#i;I:o$n
8、我國面臨的就業問題主要是新增勞動力的就業和解決(B)兩個方面。
A、人口素質低 B、隱性失業 C、人與環境關系 D、生產資料,I)G'Q*s#]!d.l0f
9、解釋貧窮問題的理論包括貧窮文化論、社會環境剝奪論(B)www.qincai.net&n.h4[4@5a#f"o0}
A、人口的問題論 B、相對貧窮說 C、惡性循環論 D、絕對貧窮論
10、對貧窮的定義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釋是(A):::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9|+Q$g1l2U2H0G']&W
A、經濟學的定義 B、政治學的定義 C、社會文化的定義 D、環境學定義
四、簡答題:C/R!f3n/H"j+`+m
1、簡述社會制度的構成要素。+^"?0r#y'r;w,s'Q.}8a
答:社會制度構成的要素有:
A、 概念系統
B、 規則系統(n9_!g:{(_:[9r7w6z
C、 組織系統8c-p7v2G2Q$v7@6D
D、 設備系統
2、簡述社會控制的功能。,s7[!a5c+{ \
答:社會控制的功能有:9^9W2Y9W:?%|&S
A、 維持社會秩序7i!|.P!p5e
B、 維持正常生活/r8h"z)K1~6Y9p
C、 促進社會發展:::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z0{.Y!S"h*G-w8`0A4N
D、 社會控制的反功能
3、簡述道德與法律的關系。
"]6]$Y!O3L'b2m導學P354
4、簡述社會問題的成因。7f5G:?#x'b#l9K4k2K
答:社會問題的成因是:
A、 人與環境關系的失調*A;H0k1?6K)[7I;J4^
B、 社會關系的失調
五、論述題www.qincai.net5X/g&O)c2P/]7}
試述勞動就業問題的實質及我國解決勞動就業的措施。:::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1z1V6|%d!A'C!G)j
答:勞動就業問題的實質::::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y1X)}'k(~ R/K
勞動就業問題簡稱就業問題,是指在勞動年齡有勞動能力的人未能從事勞動或有效勞動,而產生的不利於個人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狀況。就業指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從事某種勞動或工作,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以維持生活的活動,這樣,就業包括了以下內容:第一,它是指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者的活動,未進入勞動年齡的兒童,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殘疾人不在討論之列。第二,他們從事一定職業,從事勞動或工作取得相應報酬。第三,就業是通過勞動取得收入維持勞動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員生活的活動。
我國解決勞動就業的措施::::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k"K.S0];y
1、 發展生產,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www.qincai.net2\.N1b,z!|6J)?
2、 廣開就業渠道;9i1m3j,w#u8g
3、 繼續控制人口增長;
4、 建立待業、失業保險制度。

作業四www.qincai.net$P)t!I/O#U/k(e"\*w
一、 名詞解釋;F.h8S;L.l2p
1、 社會保障:也叫社會安全,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x+k,F2b5k%K+V$f
2、 社會變遷:是指一個社會中,社會結構方面發生的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角色模式變動的過程。#H)}!g.z3Q,L*j%K
3、 生活方式: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人們生活表現的類型化了的活動形式和特徵。
4、 全球發展理論:1K'k-m0l(l.R.D'{5U
二、 填空題7D9a2Y;\"w
1、 社會保障的實質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來緩解各種社會問題。
2、 社會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個案工作、團結工作及社區工作。:::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e9^(t+I0v'u
3、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工作的主要范疇有農村救災、「五保」制度、合作醫療、扶貧。
4、 鄒衍認為歷史的發展按五行相勝的循環順序進行的。
5、 「文化類型」說是由索羅金提出的。
6、 社會均衡論的主要代表是義大利社會學家柏雷托和美國社會學家帕森斯等。
7、 社會流動按流動主題劃分有個人流動、家庭流動和群體流動。
8、 社會學家、未來學家托爾勒把目前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應用稱為「第三次浪潮」。
9、 未來社會學分為三個學派:經院學派、羅馬俱樂部學派、赫德森學派。
10、 我國現代化戰略的確定的依據是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
三、 選擇題 H!d2F#};O7h(m
1、社會保險是(B)
A、社會救助 B、社會保障的一項內容
C、社會福利 D、人身、人壽保險6K&~;Q#K6W"f
2、社會工作是指(A).P+A1i/Z/q;v
A、推行和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工作
B、本職工作之外群眾服務
C、沒有報酬的為群眾服務工作6O&A!Q0K(b0X
D、國家組織的社會服務工作:::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l+N4f*N1k6V
3、社會保障源於歐洲中世紀的(A)
A、慈善事業 B、社會保險 C、社會救助 D、社會福利
4、20世紀40——50年代,西方社會學界盛行的社會變遷理論是(C)
A、「生物有機體」說 B、社會進化論
C、社會均衡論 D、「文化類型」說
5、「社會是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直線式發展」。喝是社會變遷哪種理論的觀點。(A)"L/p#B R.u.Z,?8n-S
A、社會進化論 B、歷史循環論 C、社會均衡論 D、歷史三階段說
6、「世界文化發展的歷史總是像鍾擺一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是社會變遷哪種理論的說法。(A)
A、「文化類型」說 B、「生物有機體」說/t/q-h.o.Q-k/k
C、歷史三階段 D、「社會和自然環境壓力」說
7、不發達國家脫離與西方發達國家的聯系才能擺脫把發達狀態,這是哪一種現代化理論的觀點。(C)+~;g;n,d8Z/B S4v+l(l#c&Z
A、信息社會論 B、社會趨向論 C、依附理論 D、後工業社會論
8、社會趨同論最早是誰提出的(B)(I5p$T;k,L-y%x$t
A、弗蘭克 B、丁伯根 C、普雷畢什 D、沃勒斯坦www.qincai.net8T,D I'e!d0C4y
9、「後工業社會」論是由誰提出的(A):::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N1K0B2T0L)b#`)F)Y&q
A、貝爾 B、弗蘭克 C、奈斯比特 D、達倫道夫0C0L'Z+i*d&?
10、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標志是(D)的廣泛應用。
A、紡織業的興起 B、原子能
C、電機製造和電力應用 D、微電腦
四、簡答題)C/L!h+J%v(f,Q
四、簡答題
1、導學P452、2導學P3353、3導學P494、4導學P536b
1、簡述社會工作的功能。!d(l8W1a$A"|
答:社會工作的功能:www.qincai.net4a#K+_,?/~1x8L6G9C&a
第一,解決實際困難,保障個人生活。
第二,挖掘潛能,促進發展。
第三,發揚互相精神,促進社會整合。
第四,化解社會問題,維持社會穩定。5a7o/Y*L4Z3s
2、社會保障與社會工作有哪些異同?
3、簡述社會流動類型及劃分的意義。:::星魂社區::: 有你更精彩!+s3q Y"e#Q9h1W
4、簡述依附理論。
五、論述題
試述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
答: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中主要論題之一。馬克思的一個經典性的論述,就是他在1858年8月——1859年1月寫成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給歷史唯物主義所下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變遷的經典理論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社會的變遷,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動而引起的,社會的經濟基礎的變動,是由於社會的物質生產力與其相應的生產關系的矛質造成的。4n4u/Q)]&d3\7l
(二)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快或慢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馬克思特別告誡我們,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即一種是經濟方面所產生的物質的,一種是意識形態的變革。;]2k(L `)H"J(R
(三)馬克思說,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改變生活方式,也就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
(四)當社會的上層建築所維護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成瓦解的是腐敗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起推動作用。相反,當他所維護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或破壞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發展就起著阻礙作用。

❷ 電大社會學概論答案 福建

希望來可源以幫到你
http://www.xinxingbbs.com/viewthread.php?tid=1527
http://www.sctvu.net/jxkj/23/wzgl/show.asp?id=80

❸ 急求電大開放教育《社會學概論》平時作業1.2.3.4的答案

我不知道你作業是哪一版本的 -

一、 名詞解釋

1、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研究社會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2、 優勢需要:指人在同一狀態下可能會有多種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種需要佔據主導地位,對人的行為起主導主導作用,我們把這種需要稱之為優勢需要。

3、 社會交往: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活動與過程。社會交往也稱社會相互作用或社會互動。

4、 心理上的斷乳:是心理學家對人的青年期的一種比喻說法,也叫「第二次誕生」。生理上的斷乳是指改變嬰兒生活習慣,是一次生理危機,而青年走入社會也是重大的轉變,又一次形成危機,可以認為是心理上的斷乳。

二、填空題

1、孔德 2、群學肆言 3、哲學基礎 4、普遍的社會現象 5、社會性 6、1943

7、情景主義 8、情感性 9、相互發展 10、條件反射學

三、選擇題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簡答題

1、馬克思主義著作里對社會的解釋主要分三點:他認為一是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二是人類社會區別於動物社會的特徵是勞動。人類通過生產勞動,創造了人類的自身,創造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文化,組成了不同於其他動物靠本能而結合的社會;三是人類社會是長期發展的產物,是與自然界有重大區別的特殊領域。

2、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處於非常關鍵的位置,表現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為動力。人的行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質利益、成長條件、社會關系和精神食糧,這些目的構成人們行為的動力,構成人們向自然和社會進取的、積極的動力源泉。二是社會需要是人們社會關系構成的基礎。三是社會需要與人的勞動、實踐相結合,相輔相成,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3、社會交往的意義表現在:一是人類離不開交往。二是社會交往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條件,個人通過社會交往習得知識、形成自我概念並認識自己。三是社會交往是文化傳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擴大文化的享用范圍,不同世代間的交往可以傳遞社會文化。四是社會交往是社會構成與發展的基礎,人們通過交往而形成社會關系,進而形成社會。人們的共同活動或交往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4、一是傳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種動作技巧,社會交往技能,即學習語言和其他文化,謀求一定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二是教導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社會成員的行為准則,它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人們的關系,維持整個社會的秩序,規范先於個人存在,一個人要參與社會生活必須學習這些規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點生活目標,生活目標即人生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對於他的一生有重大影響,如何通過社會化指點青年人生觀的健康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四是提供角色人選,通過人的社會化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向社會輸送合格的社會角色人選。

五、論述題

人的個性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隨著個人社會化進程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受以下條件的限制:一、個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礎。先天的遺傳,人的身體方面的因素對個性形成是有影響的。二、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制約,更受社會關系的制約。在人的個性的形成過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會因素為中介發揮作用。因此,人的個性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隨著個人社會化的進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社會學概論作業2

一、 名詞解釋

1、也叫首屬社會群體,是由面對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它反映了人們最簡單、最初步的社會關系。

2、 是韋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組織內部職位分層、權力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組織結構形式及管理方式。

3、 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內、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體,即地域性社會生活共同體。

4、 按照一定的標准將人們區分為高低不同的等級序列。

二、填空題

1、初級社會群體 2、四 3、泰寫 4、社會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

7、吳文藻 8、社區分析 9、等級論 10、剝削

三、選擇題

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簡答題

1、形成條件:保持較小的規模,進行直接地面對面地互動,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動關系。

功能:一人的社會化的基本場所。人的社會化的初始是在初級社會群體中進行的,為人進一步社會化奠定了基礎,而且對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二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人們為了需要結成群體,但不同的群體滿足成員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們走向社會的橋梁。人們在初級群體中學習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謀生手段,學會待人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很快適應更大范圍的社會生活。人們經過初級群體這個橋梁溝通與社會的聯系,並跨越這道橋梁走向社會。四初級群體有助於實現社會控制,人們對初級社會群體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使他們願意自我約束,不做有損於本社會群體的事,這就在客觀上維持了社會秩序。

2、特徵:一是社會組織是有目的組織起來的群體;二是社會組織的目標簡單、明確;三是成員間的關系不那麼親密;四是成員的關系、行為常由事本主義、對事不對人的規則指導和調節;五是成員的可替代性強。

3、構成社區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基礎組織起來的、進行共同的社會生活的人群。相當數量的具有相互聯系的人群是社區的存在的首要條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線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資源,這是人們活動的志氣是人們進行共同生活的依據。三是共同的社會生活。這是社區的本質特徵。四有自己的社區文化。表現為社區風俗和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社區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區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對自己所屬的社區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4、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社會分工造成了社會的大分化。歷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業、手工業、商業從農業中分化出來,三次大分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階級,因而一般說來社會分工引起社會分化,社會分工越精細,社會分化就越復雜;但我們也要看到社會分化並不一定都是由社會分工造成的,因為同一職業的內部也有分化。社會分化是指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之間產生的,被社會認可了的區別。

五、論述題

馬克思認為,階級的產生是由於社會剩餘產品的出現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建立而出現的。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剩餘產品的出現就導致了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導致了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出現。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階級的本質是剝削,列寧指出,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它們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於以上不同,其中一個集團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階級的本質是剝削,階級必然隨著私有制的消滅現時消滅。

社會學概論作業3

一、名詞解釋

1、 是指當社會中有幾種社會規范發生沖突時,有一種比較定規的社會規范占優先地位。

2、 是運用社會力量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制約和限制,使之與既定的社會規范保持一致的過程。狹義的社會控制是指對越軌行為的約束。

3、 是由於人與環境的關系或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失調,影響了廣大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和社會進步,需要運用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

4、 從文化的角度解釋貧窮現象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之所以長期和世代貧窮,是因為他們擁有特有的貧窮文化。

二、填空題

1、家庭制度 2、象徵性設備 3、制度改革 4、羅斯 5、社會行為規范6、環境壓力 7、社會結構 8、人與環境關系 9、物質資料在生產

10、勞動資源

三、選擇題

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

四、簡答題

1、社會制度是一個系統,它是由各種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社會制度的構成要素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概念系統,它是說明該社會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論。這些理論支持和維護該社會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會學說、社會理論、社會價值觀等。規則系統是一整套用來指導人們行為的規則。作為人們以往活動經驗結晶,它指出在既定情況下人們該如何行動以保證更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標。

2、一是維持社會秩序,保持社會正常運行。秩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為保持社會安定,統治階級或社會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對越軌行為進行控制。二是維持正常生活。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會控制手段對破壞生活秩序者以約束制裁,缺乏這種控制會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三是促進社會發展。沒有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社會就不能順利發展,社會的正常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在社會秩序的基礎上實現的,社會在運行過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會控制來達到和保障的。四是社會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會控制不能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會控制不利於人們對合理目標的追求。社會控制所維護的社會規范體系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建立的,而創新行為、改革則以原規范的破壞為前提,僵硬的社會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維持原體系,阻止創新行為,僵硬的社會控制常常會積累矛盾,釀成更嚴重的社會沖突,沖擊社會的正常秩序。

3、道德與法律在產生的時間、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產生的時間早於法律,並且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是自發形成的,而法律在人類社會中不是永恆的。具體說來區別在於:一、二者作用的范圍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圍要廣泛得多,不道德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而法律只干涉破壞它所維護的社會秩序,觸犯法律的那些行為,違法行為一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強制的力量來支持的而道德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支持的。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質和控制的強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對人們一定行為的限制和禁止,違法者就要被處罰,甚至剝奪生命,而道德則表現為對人們行為的示範和勸阻,違反道德的人僅受到社會輿論的攻擊。

4、一是人與環境關系失調表現在兩個方面:原生環境問題問題,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對人類生存和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以至威脅。次生環境問題,即被人類改變了的自然環境反過來對人類造成威脅,另外,人類對環境壓力過大,環境資源難以承載這種壓力。二是社會關系失調,人們之間關系不協調狀態主要表現在:群體利益的沖突以致對立,群體間價值觀念的沖突,社會結構失調、社會解組。

五、論述題

勞動就業問題是指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未能從事勞動或有效勞動,而產生的不利於個人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狀況。其實質是勞動力資源同生產資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國面臨的就業問題主要來自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解決隱性失業和體制改革造成的失業問題。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發展生產,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廣開就業渠道。繼續控制人口增長。建立待業、失業保險制度。

社會學概論作業4

一、名詞解釋

1、 也叫社會安全,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因不能參加正常勞動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維持基本生活的社會成員提供最低限度的經濟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 是指一個社會中,社會結構方面發生的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角色模式的變動過程。

3、 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人們生活表現的類型化了的活動形式與特徵。

4、 是把全球看成一個整體,提出了各種全球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統觀點。全球發展理論的一個突出的研究機構是羅馬俱樂部。

二、填空題

1、國民收入 2、社區工作 3、農村社會保障 4、五行相勝 5、索羅金 6、柏雷托 7、家庭流動 8、第三次浪潮 9、羅馬俱樂部學派 10、人民的物質和文化

三、選擇題

1、B 2、A 3、A 4、C 5、A 6、A 7、C 8、B

9、A 10、D

四、簡答題

1、一是解決實際困難,保障個人生活。社會工作是針對遇有特殊困難的個人或群體的。通過向受助者提供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保障他們的生活。二是挖掘潛能,促進其發展。注重調動受助者的潛能,促進其發展。三是發揚互助精神,促進社會整合。四是化解社會問題,維持社會穩定。

2、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區予以保障的制度。社會保障的特點:一是經濟保障。社會保障主要是經濟上的保障。二是社會性。在現代社會里,社會保障是一種全民性保障,國家對其所有公民都負有進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義務。三是合法性。近現代的社會保障都是依法進行的。四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是人們對其同類所抱有的同情、愛護的感情與理性,是社會保障的哲學、倫理學基礎。

社會工作是指幫助社會生活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個人、群體和社區,解決困難、預防問題的發生、恢復、改善和發展自己的功能,以適應和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的服務活動。社會工作的助人性質及其涉及領域的廣泛,決定了社會工作類型的多樣化。

3、社會流動的類型分為一是按照流動的主體劃分,有個人流動、家庭流動、群體流動;二是按流動方向劃分,有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三按流動參照物來劃分,有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意義:社會流動可以有廣義、狹義兩方面的涵義。從廣義上講是個人、家庭以及其他社會群體在不同的社會部門間的運動。狹義的社會流動一般是指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化。社會流動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

4、依附理論是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是用來解釋不發達國家發展不起來之原因理論。理論的思想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普雷畢什提出的核心與邊陲國家不平等理論。這種上理論認為,世界經濟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由核心和邊陲構成(即由西方發達國家和非西方不發達國家構成)。核心和邊陲之間的經濟關系是不平等關系,西方發達國家通過不平等貿易剝削不發達國家,從而導致後者不發達。本理論基礎的另一代表人物弗蘭克引申了「核心——邊陲」的概念認為「核心」也可稱為「宗主」。「邊陲」也可稱為「衛星」,宗主與衛星的關系,不僅存在於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而且還存在於衛星國之內的不同地域,後者是前者的翻版。結論是不發達國家必須割斷同發達國家的聯系,自力更生,才能擺脫不發達的境地。這一理論看到了不發達國家落後的重要原因,對要擺脫傳統社會到達現代社會只有走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理論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對不發達國家如何走正確的發展道路,顯然是一個拳的分析觀點。另外其割斷同發達國家的聯系的設想很難做到。

五、論述題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中主要論題之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變遷的經典理論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社會的變遷,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動而引起的。

二是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或快或慢地要發生變革。

三是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改變著生活方式,也就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

四是當社會的上層建築所維護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起推動作用;相反,當它所維護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或破壞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發展就起著阻滯的作用。這就是社會的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作用概括的結論。

❹ 電大社會學概論形考答案

B第一題是否是來D請自己查查源
C
D
4C
D
D
B
D
B第九題這個不確定
A
B
B
你們這個卷子出的還可以,把一些基本的概念都給出來了。不過你自己最好多看點書啊。
不過為什麼電大要學社會學呢,可以學法律啊,或者會計什麼的啊,實用一點啊。雖然我是讀社會學研究生的。

❺ 電大社會學概論答案,

電大社會學概論答案
如果是網上在線的,可以幫你回答

❻ 跪求:電大行政管理專科《 社會學概論》形成性考核冊答案!謝謝了!

社會學概論作業1
名詞解釋
1,社會學:是從變動著的社會系統整體出發,通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研究社會結構,功能,發生,發展規律的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
2.優勢需要:指人在同一狀態下可能會有多種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種需要佔據主導地位,對人的行為起主導作用,我們把這種需要稱之為優勢需要.
3.社會交往:指個人與個人,個人與團體,團體與團體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活動與過程.社會交往也稱社會相互作用或社會互動.
4.心理上的斷乳:是心理學家對人的青年期的一種比喻說法,也叫"第二次誕生".生理上的斷乳是指改變嬰兒生活習慣,是一次生理危機,而青年走入社會也是重大的轉變,又一次形成危機,可以認為是心理上的斷乳.
二,填空題
1,孔德 2,群學肆言 3,哲學基礎 4,普遍的社會現象 5,社會性 6,1943
7,情景主義 8,情感性 9,相互發展 10,條件反射學
三,選擇題
1,A 2,C 3,B 4,D 5,B 6,A 7,B 8,B 9,B 10,D
四,簡答題
1,馬克思主義著作里對社會的解釋主要分三點:他認為一是社會是人們交互作用的產物,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二是人類社會區別於動物社會的特徵是勞動.人類通過生產勞動,創造了人類的自身,創造了一定的社會關系和文化,組成了不同於其他動物靠本能而結合的社會;三是人類社會是長期發展的產物,是與自然界有重大區別的特殊領域.
2,社會需要在社會生活中處於非常關鍵的位置,表現在:一是需要是人的行為動力.人的行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質利益,成長條件,社會關系和精神食糧,這些目的構成人們行為的動力,構成人們向自然和社會進取的,積極的動力源泉.二是社會需要是人們社會關系構成的基礎.三是社會需要與人的勞動,實踐相結合,相輔相成,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3,社會交往的意義表現在:一是人類離不開交往.二是社會交往是個人成長的重要條件,個人通過社會交往習得知識,形成自我概念並認識自己.三是社會交往是文化傳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擴大文化的享用范圍,不同世代間的交往可以傳遞社會文化.四是社會交往是社會構成與發展的基礎,人們通過交往而形成社會關系,進而形成社會.人們的共同活動或交往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4,一是傳授生活技能.包括基本生活的各種動作技巧,社會交往技能,即學習語言和其他文化,謀求一定職業所需的專業知識技能.二是教導社會規范.社會規范是社會成員的行為准則,它約束人們的行為,調整人們的關系,維持整個社會的秩序,規范先於個人存在,一個人要參與社會生活必須學習這些規范,才能同他人交往共事.三是指點生活目標,生活目標即人生觀,一個人的人生觀對於他的一生有重大影響,如何通過社會化指點青年人生觀的健康發展, 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四是提供角色人選,通過人的社會化過程,其最終目的是向社會輸送合格的社會角色人選.
五,論述題
人的個性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隨著個人社會化進程而逐步發展和形成的.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受以下條件的限制:一,個性的形成有其生理,心理基礎.先天的遺傳,人的身體方面的因素對個性形成是有影響的.二,一個人的個性形成和發展,既受自身生理和心理條件的制約,更受社會關系的制約.在人的個性的形成過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社會因素為中介發揮作用.因此,人的個性是個人社會化的產物,是隨著個人社會化的進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社會學概論作業2
名詞解釋
1,也叫首屬社會群體,是由面對面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它反映了人們最簡單,最初步的社會關系.
是韋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組織內部職位分層,權力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組織結構形式及管理方式.
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內,相互關聯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體,即地域性社會生活共同體.
按照一定的標准將人們區分為高低不同的等級序列.
二,填空題
1,初級社會群體 2,四 3,泰勒 4,社會人 5,人性的角度 6,滕尼斯
7,吳文藻 8,社區分析 9,等級論 10,剝削
三,選擇題
1,B 2,A 3,A 4,B 5,D 6,A 7,B 8,C 9,D 10,C
四,簡答題
1,形成條件:保持較小的規模,進行直接地面對面地互動,保持相互持久的互動關系.
功能:一人的社會化的基本場所.人的社會化的初始是在初級社會群體中進行的,為人進一步社會化奠定了基礎,而且對個人的成長影響深遠.二能夠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人們為了需要結成群體,但不同的群體滿足成員需要的程度不同.三人們走向社會的橋梁.人們在初級群體中學習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必要的謀生手段,學會待人處世的行為規范,以很快適應更大范圍的社會生活.人們經過初級群體這個橋梁溝通與社會的聯系,並跨越這道橋梁走向社會.四初級群體有助於實現社會控制,人們對初級社會群體的認同感和責任感,使他們願意自我約束,不做有損於本社會群體的事,這就在客觀上維持了社會秩序.
2,特徵:一是社會組織是有目的組織起來的群體;二是社會組織的目標簡單,明確;三是成員間的關系不那麼親密;四是成員的關系,行為常由事本主義,對事不對人的規則指導和調節;五是成員的可替代性強.
3,構成社區的要素:一是以一定的社會關系為基礎組織起來的,進行共同的社會生活的人群.相當數量的具有相互聯系的人群是社區的存在的首要條件.二是一定的有界線的地域.包括土地及地域中所能提供的資源,這是人們活動的志氣是人們進行共同生活的依據.三是共同的社會生活.這是社區的本質特徵.四有自己的社區文化.表現為社區風俗和基本相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社區其文化不同.五是社區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對自己所屬的社區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4,從人類歷史的發展來看,社會分工造成了社會的大分化.歷史上三次大分工,使畜牧業,手工業,商業從農業中分化出來,三次大分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又形成了不同的階級,因而一般說來社會分工引起社會分化,社會分工越精細,社會分化就越復雜;但我們也要看到社會分化並不一定都是由社會分工造成的,因為同一職業的內部也有分化.社會分化是指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之間產生的,被社會認可了的區別.
五,論述題
馬克思認為,階級的產生是由於社會剩餘產品的出現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制的建立而出現的.階級的存在僅僅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系,剩餘產品的出現就導致了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導致了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出現.
馬克思主義揭示了階級的本質是剝削,列寧指出,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它們對生產資料的關系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少也不同,由於以上不同,其中一個集團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階級的本質是剝削,階級必然隨著私有制的消滅現時消滅.
社會學概論作業3
一,名詞解釋
是指當社會中有幾種社會規范發生沖突時,有一種比較定規的社會規范占優先地位.
是運用社會力量對人們的行為進行制約和限制,使之與既定的社會規范保持一致的過程.狹義的社會控制是指對越軌行為的約束.
是由於人與環境的關系或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失調,影響了廣大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和社會進步,需要運用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
從文化的角度解釋貧窮現象的理論,該理論認為人之所以長期和世代貧窮,是因為他們擁有特有的貧窮文化.
二,填空題
1,家庭制度 2,象徵性設備 3,制度改革 4,羅斯 5,社會行為規范6,環境壓力 7,社會結構 8,人與環境關系 9,物質資料再生產
10,勞動資源
三,選擇題
1,C 2,C 3,C 4,A 5,C 6,C 7,D 8,B 9,C 10,A
四,簡答題
1,社會制度是一個系統,它是由各種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體.社會制度的構成要素包括以下四個方面:概念系統,它是說明該社會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它所起的作用的一套理論.這些理論支持和維護該社會制度的存在.它包括社會學說,社會理論,社會價值觀等.規則系統是一整套用來指導人們行為的規則.作為人們以往活動經驗結晶,它指出在既定情況下人們該如何行動以保證更有效地達到自己的目標.
2,一是維持社會秩序,保持社會正常運行.秩序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為保持社會安定,統治階級或社會利益的代表力量就要對越軌行為進行控制.二是維持正常生活.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秩序,就要用社會控制手段對破壞生活秩序者以約束制裁,缺乏這種控制會影響社會秩序的安定.三是促進社會發展.沒有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社會就不能順利發展,社會的正常發展,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在社會秩序的基礎上實現的,社會在運行過程中的有序是依靠社會控制來達到和保障的.四是社會控制的反功能:不合理的社會控制不能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另外,僵硬而有力的社會控制不利於人們對合理目標的追求.社會控制所維護的社會規范體系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建立的,而創新行為,改革則以原規范的破壞為前提,僵硬的社會控制所起的作用是維持原體系,阻止創新行為,僵硬的社會控制常常會積累矛盾,釀成更嚴重的社會沖突,沖擊社會的正常秩序.
3,道德與法律在產生的時間,形成的方式上都有不同.道德產生的時間早於法律,並且貫穿人類社會的始終,是自發形成的,而法律在人類社會中不是永恆的.具體說來區別在於:一,二者作用的范圍不同.道德比法律作用的范圍要廣泛得多,不道德行為不一定是違法行為,而法律只干涉破壞它所維護的社會秩序,觸犯法律的那些行為,違法行為一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二,二者被支持的力量不同.法律是靠強制的力量來支持的而道德靠社會輿論的力量來支持的.三,二者的作用的性質和控制的強度不同.法律的作用主要表現為對人們一定行為的限制和禁止,違法者就要被處罰,甚至剝奪生命,而道德則表現為對人們行為的示範和勸阻,違反道德的人僅受到社會輿論的攻擊.
4,一是人與環境關系失調表現在兩個方面:原生環境問題,即自然界本身存在的因素對人類生存和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以至威脅.次生環境問題,即被人類改變了的自然環境反過來對人類造成威脅,另外,人類對環境壓力過大,環境資源難以承載這種壓力.二是社會關系失調,人們之間關系不協調狀態主要表現在:群體利益的沖突以致對立,群體間價值觀念的沖突,社會結構失調,社會解組.
五,論述題
勞動就業問題是指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未能從事勞動或有效勞動,而產生的不利於個人生存和社會發展的狀況.其實質是勞動力資源同生產資料不能合理配置.我國面臨的就業問題主要來自新增勞動力的就業,解決隱性失業和體制改革造成的失業問題.解決就業問題的途徑:發展生產,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廣開就業渠道.繼續控制人口增長.建立待業,失業保險制度.
社會學概論作業4
一,名詞解釋
也叫社會安全,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因不能參加正常勞動或遭受意外而不能維持基本生活的社會成員提供最低限度的經濟援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是指一個社會中,社會結構方面發生的社會制度和人們的生活方式,社會角色模式的變動過程.
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群體中,人們生活表現的類型化了的活動形式與特徵.
是把全球看成一個整體,提出了各種全球性問題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統觀點.全球發展理論的一個突出的研究機構是羅馬俱樂部.
二,填空題
1,國民收入 2,社區工作 3,農村社會保障 4,五行相勝 5,索羅金 6,柏雷托 7,家庭流動 8,第三次浪潮 9,羅馬俱樂部學派 10,人民的物質和文化
三,選擇題
1,B 2,A 3,A 4,C 5,A 6,A 7,C 8,B
9,A 10,D
四,簡答題
1,一是解決實際困難,保障個人生活.社會工作是針對遇有特殊困難的個人或群體的.通過向受助者提供物質的,精神的,社會的幫助,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保障他們的生活.二是挖掘潛能,促進其發展.注重調動受助者的潛能,促進其發展.三是發揚互助精神,促進社會整合.四是化解社會問題,維持社會穩定.
2,社會保障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社會保障的特點:一是經濟保障.社會保障主要是經濟上的保障.二是社會性.在現代社會里,社會保障是一種全民性保障,國家對其所有公民都負有進行基本生活保障的義務.三是合法性.近現代的社會保障都是依法進行的.四人道主義.人道主義是人們對其同類所抱有的同情,愛護的感情與理性,是社會保障的哲學,倫理學基礎.
社會工作是指幫助社會生活上處於不利地位的個人,群體和社區,解決困難,預防問題的發生,恢復,改善和發展自己的功能,以適應和進行正常的社會生活的服務活動.社會工作的助人性質及其涉及領域的廣泛,決定了社會工作類型的多樣化.
3,社會流動的類型分為一是按照流動的主體劃分,有個人流動,家庭流動,群體流動;二是按流動方向劃分,有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三按流動參照物來劃分,有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意義:社會流動可以有廣義,狹義兩方面的涵義.從廣義上講是個人,家庭以及其他社會群體在不同的社會部門間的運動.狹義的社會流動一般是指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化.社會流動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
4,依附理論是發展中國家的學者是用來解釋不發達國家發展不起來之原因理論.理論的思想基礎是阿根廷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普雷畢什提出的核心與邊陲國家不平等理論.這種上理論認為,世界經濟是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由核心和邊陲構成(即由西方發達國家和非西方不發達國家構成).核心和邊陲之間的經濟關系是不平等關系,西方發達國家通過不平等貿易剝削不發達國家,從而導致後者不發達.本理論基礎的另一代表人物弗蘭克引申了"核心——邊陲"的概念認為"核心"也可稱為"宗主"."邊陲"也可稱為"衛星",宗主與衛星的關系,不僅存在於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而且還存在於衛星國之內的不同地域,後者是前者的翻版.結論是不發達國家必須割斷同發達國家的聯系,自力更生,才能擺脫不發達的境地.這一理論看到了不發達國家落後的重要原因,對要擺脫傳統社會到達現代社會只有走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理論給予了嚴厲的批評,對不發達國家如何走正確的發展道路,顯然是一個拳的分析觀點.另外其割斷同發達國家的聯系的設想很難做到.
五,論述題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變遷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中主要論題之一.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變遷的經典理論主要有如下幾點:
一是社會的變遷,歸根到底是由社會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動而引起的.
二是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或快或慢地要發生變革.
三是隨著生產力的獲得,人們改變自己的生產方式:隨著生產方式的改變,也改變著生活方式,也就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
四是當社會的上層建築所維護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或所瓦解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起推動作用;相反,當它所維護的是腐朽的經濟基礎或破壞的是先進的經濟基礎時,它對社會發展就起著阻滯的作用.這就是社會的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作用概括的結論.
說明:以上簡答題,論述題的答案只作參考,另仍需作適當具體的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