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發展哲學意義上只能是前進上升的,沒有好壞之分
地球不停地圍繞著太陽向前轉,不能因為前面不好就不轉了,不能因為1937年7月7日不好就轉到7月6日就停下來不往前轉了。。
對中國人來說,1937年7月7日是災難,但是對日本人來說是希望。哲學講的是世界,不是講哪個國家,所以不要站在中國立場上研究哲學,那樣你越研究越糊塗,越研究越笨。要站在宇宙看地球才能看清楚。。
『貳』 哪位哲學家說過迷茫時先向前沖
我不知道哪一位哲學家說過這句話,但是我知道如果在迷茫的時候一個是,先停下來。看清楚再往前沖,還有一種是如果接到目標是對的。就直接往前沖也是對的。
『叄』 哲學中不能相互轉化的是
符合形式邏輯的,都是不能互相轉化的。
相反的,可以互相轉化的,是辯證邏輯的
『肆』 三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
「人生三大問」
我是誰?
我是一名忠誠的布爾什維克從
哪裡來?
黑暗的舊世界
要去哪裡?
光明的新世界.
這三大問從你開始信仰共產主義時就已經給出了答案。一定要記住,在當今這個世上要實現共產主義的話,你必定會是孤獨的,真正的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不要懷疑自己的理想,可能你看不到英特納雄耐爾的實現。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資本主義和資本家的掙扎就和當年的封建王朝一樣不過是在螳臂當車。
最後,歷史會證明,你和千千萬萬的同志們是對的。記住,資本主義是存在根本問題的,而這個問題是可以通過共產主義革命解決的,革命後的新世界是更美好的。現在是世界共產主義革命的低谷期,不能沒有我們這些火種,如果連這一點火苗都熄滅的話,人類就只能繼續活在黑暗裡。我們可能看不到共產主義的實現,但是我們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看見。我們或許不會是什麼千古風流人物,但是我們卻是一塊塊堅實的磚塊。
黎明前往往都是最黑暗的,但是終有一刻,陽光會刺破黑暗,給所有人帶來一-個光明且美好的世界。
但如果我們最後不幸的失敗了,我也希望以後的人們能記住。我們走後資本家可能會來給你們修路、蓋學校、建醫院,不是因為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他們變成了好人,而是因為我們來過。
『伍』 政治哲學: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都是在實踐中向前發展的 。這句話哪裡不對
1、實踐,是人類改造自然和社會的有意識的活動。我不知道你的政治課本上是怎麼寫的,但實踐含義中包含著(1)人類的(2)有意識的(3)改造自然社會(4)活動 這四個概念。從哪裡也看不出來有「世界上任何一個事物」的意思,又何談其他事物在實踐中向前發展呢?!
2、看了你給的圖,要我選的話,我就只選題目中(3)、(4) 組成的答案,但是備選項一個也沒有,——我只審題審出了和人類、社會有關,根本達不到「任何事物」 這個層次。
『陸』 我不明白為什麼說「實踐推動認識向前發展 」這句哲學原理是對的,如果是錯誤的實踐它還能推動認識向前發
諸位看官,請允許我引經據典、借用古人先賢的道家思想精華來指引你們走向馬克思主義哲學光明大道吧!那字字珠璣般的金玉良言好比那美味佳餚一樣,「菜」是道家仙人和馬克思等哲人「做」的,我怎麼敢居功說這「可口的飯菜」是我做的呢?我不過就是一個「精神配菜師」兼精神上的「營養搭配咨詢顧問」兼「負責上精神食糧的餐廳服務生」罷了。下面我會就提問者所談及的「實踐與認識的關系」相關問題作出解答。
老子曰:「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莊子曰:「無用之用,即是大用。」
凡夫往往只知道有用的用處,卻經常忽略無用的用處;俗子常常只懂得智慧的益處,卻事事忽視愚蠢的益處;庸人時時只通曉搶先趨利的好處,卻惘然不知居後退讓的好處;市儈處處只算計圓滑世故的妙處,卻懵然無曉老實憨厚的妙處。「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可謂千姿百態且造化弄人、變幻無窮,老子曰:「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馳騁畋獵使人心發狂,;五味使人之口爽;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皮取此。」五花八門的事物刺激折磨著人的各種感官,唯有在紛繁復雜的表象中窺探世界的本質,掘棄浮華的心智,絕跡聖人的風范,方能清虛守靜,觀復萬物,胸懷天下,如水般可方可圓,包羅萬象,,知大天下而小己,大丈夫恬然無思,淡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車,以陰陽為御,以四時為馬,以天為蓋則無所不覆也,以地為車則無所不載也,以陰陽為御則無所不備也,以四時為馬則無所不至也,行乎無路,出乎無門,游乎無怠。透過表象深入地體察本質,這還不夠,還得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永恆深入,拒絕膚淺並探討提問者提出的「實踐與認識相關關系問題:
我們人類社會之所以不斷向前發展,不僅歸功於成功,而且也要歸功失敗,「實踐的結果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能推動認識向前發展。」在此,我把打引號的句子意思歸納為「實踐的正誤對是否能推動認識向前發展的無關性。
為什麼由錯誤認識導致的失敗結果的這一整個錯誤實踐也會推動認識的發展呢?
諸位看官,請允許我再次並多次引經據典,用古人先賢的道家哲學來闡述論證
老子曰:「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是故不欲珞珞如玉,反欲碌碌如石。」這段古文作何通俗的解釋才能使看官明白呢?
老子這段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與我們今人所說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為成功鋪路」相近;第二層含義表達了老子清虛無為、恬然謙下的名利觀,「不欲珞珞如玉,反欲碌碌如石。」翻譯過來就是「不願意像玉一樣富貴,反倒甘願像石一樣貧賤。」為什麼呢?因為「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剛強處下,柔弱處上。」「聖人慾先民必以身後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首先,我們可以推導出: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積柔則剛,積弱則強。觀其所積,以知存亡。因為錯誤積累得越多正確就彰顯得越多,所以據辯證法原理可知,人類社會要想走正確的道路,必須犯錯誤才能正確,正誤是並行的,禍福是相生的,是非善惡美醜忠姦邪是相對的。老子曰:「善者,不善人之師;不善者,善人之資。是以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翻譯過來就是:善良的人,是不善良的人的老師;不善良的人,是善良者的學生和借鑒,既不偏袒老師,也不偏愛學生,既有知道的地方又有迷惑的地方把握好兩者關系就掌握了道的訣竅(要妙)了。同理,正確的實踐和錯誤的實踐都應該一視同仁,不偏袒任何一方,所以無論正確實踐還是錯誤實踐,都能推動認識發展。比如說文化大革命是黨在社會主義探索曲折道路上的一次巨大的碰壁,左傾錯誤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收不回來、煮熟的飯那樣無法還原變回生米,但是我們黨和人民「吃一塹,長一智」並把矛頭轉向大力發展經濟、教育和文化及藝術等事業,這就是認識的發展進步,再比如說19世紀末的美國,密歇根州在20世紀以前被評為美國最貧窮的州之一,密歇根州的農民在1893年遭遇過一場罕見浩大的象鼻蟲災害,大部分農戶都宣告破產,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政府預測及防災決策不夠科學,加上當時的科技水平限制等多重因素才導致這種慘不忍睹的局面,直至第二年春夏交際之時象鼻蟲災害影響依然肆虐持續,原作物棉花被象鼻蟲蛀蝕了八成,於是農民們被迫改種了另外的一些農作物如大豆、玉米、花椰菜等,令他們沒想到的是,第3年他們種多種農產品(雖然是被迫的)比之前光種棉花帶來的收入要高5倍以上,一躍成為美國較富有的一個州之一,統計數據一出,轟動了全美甚至歐洲!如今,美國密歇根州首府芝加哥州長府邸西邊郊區150米處聳立著一個400平方米,3層樓的小型博物館,這所博物館名叫「1893年象鼻蟲災害紀念館」館外正門有一座巨大的象鼻蟲雕塑,雕塑下面的紀念碑體背面鐫刻著後來威爾遜總統題寫的兩行漂亮的圓體英文:「感謝1893年上帝賜予我們的福音,阿門,感謝象鼻蟲為密歇根州經濟發展作出的間接的偉大貢獻,更感謝密歇根人在自然災害面前做出的明智選擇!回顧歷史啊,勤勞智慧的密歇根州人把障礙轉換成了捷徑!」看吧,錯誤的實踐也是能推動認識向前發展的!
所以,綜上所述:「實踐的正誤對是否推動認識發展的無關性」成立!
如果提問者還有疑問,歡迎追答!
『柒』 哲學三大定律五大原則
一、對立統一規律(事物矛盾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1、對立統一規律講的是「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基本動力」,矛盾有兩點論和重點論,所以我們做事要既抓主要矛盾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或者是既要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注意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2、質量互變規律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告訴我們做事要注意平時量的積累,當量積累的一定時,突破了度的限制,就達到了質的飛躍。
3、否定之否定規律指明了事物發展的過程,新的事物替代舊事物是歷史的必然,但我們對待舊事物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事物的發展不是一次性完成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正所謂「前途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
二、五大范疇指的是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是五大范疇,而不是五大原則)
1、內容和形式: 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內容必須通過形式表現,形式對內容具有反作用,內容和形式存在於統一體中,不可分割。
2、現象和本質: 本質和現象是揭示客觀事物內部聯系和外在表現之間相互關系的范疇,二者既對立又統一。現象是外在的、個別的、具體的、片面的、豐富的、生動的,而本質則是內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單純的。但是二者又是統一的,沒有脫離本質的現象也沒有脫離現象的本質,現象是本質的外露和表現,現象背後隱藏著事物的本質,二者不可分割。
3、原因和結果: 對立表現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圍內,原因和結果具有確定的界限和先後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結果就是結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顛倒。它們的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4、可能性和現實性: 對立表現在:可能性是潛在的、尚未成為現實的東西,現實則是已經存在的東西。統一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滲透,並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5、偶然性和必然性: 是揭示事物的發生、發展和滅亡不同趨勢的一對范疇,對立表現在:二者產生的根據不同,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統一表現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滲透,在一定的條件可以互相轉化,互相過渡。
拓展資料:
辯證法有三大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這是黑格爾在《邏輯學》中首先闡述出來的,恩格斯則將它從《邏輯學》中總結和提煉出來,從而使辯證法的規律變得更加清晰了。
作為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它在辯證法發展史上經歷的過程恰恰與這一規律的本質完全吻合,真正體現出了「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特點。換句話說,在哲學史上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發展過程的特點就是否定之否定。具體說來,整個發展過程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過程,這一特點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具有的規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
『捌』 哲學矛盾轉化的名句
窄與寬、前進與後退、濃艷與清談、短與長,是矛盾的對立面.而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了!相互爭搶的路是狹窄的,而退後一步路卻變的寬闊的.濃艷的酒時間久了就會揮發,而淡淡的清水卻和悠長純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