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老三哲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老三哲學

發布時間: 2021-03-30 04:37:16

A. 求經典的哲理小故事!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

【故事一】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
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
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障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
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愛貓撲.愛生活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
一碗。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
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
同樣是七個人,不同的分配製度,就會有不同的風氣。所以一個單位如果有不好
的工作習氣,一定是機制問題,一定是沒有完全公平公正公開,沒有嚴格的獎勤罰
懶。如何制訂這樣一個制度,是每個領導需要考慮的問題。
有感:新加坡聽到的一句話-制度決定行為。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二〉 】
一個心理學教授到瘋人院參觀,了解瘋子的生活狀態。一天下來,覺得這些人瘋
瘋癲癲,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開眼界。
想不到准備返回時,發現自己的車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個瘋子乾的!"教授
這樣憤憤地想道,動手拿備胎准備裝上。
事情嚴重了。下車胎的人居然將螺絲也都下掉。沒有螺絲有備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籌莫展。在他著急萬分的時候,一個瘋子蹦蹦跳跳地過來了,嘴裡唱著不
知名的歡樂歌曲。他發現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來問發生了什麼事。
教授懶得理他,但出於禮貌還是告訴了他。
瘋子哈哈大笑說:"我有辦法!"他從每個輪胎上面下了一個螺絲,這樣就拿到三個
螺絲將備胎裝了上去。
教授驚奇感激之餘,大為好奇:"請問你是怎麼想到這個辦法的?"
瘋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瘋子,可我不是獃子啊!"

其實,世上有許多的人,由於他們發現了工作中的樂趣,總會表現出與常人不一
樣的狂熱,讓人難以理解。許多人在笑話他們是瘋子的時候,別人說不定還在笑他呆 子呢。
做人獃獃,處事聰明,在中國尤其不失為一種上佳做人姿態。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三〉】
有一個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為學歷最高的一個人。
有一天他到單位後面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所長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釣
魚。
他只是微微點了點頭,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面上如飛地走到對面上廁
所。
博士眼睛睜得都快掉下來了。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啊。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也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了。
怎麼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問,自己是博士生哪!
過一陣,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面上廁所。這下子博士更是
差點昏倒:不會吧,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面廁所非得繞十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生也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憋了半天後,也起身往水裡跨:我就不信本科生
能過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過。
只聽咚的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裡。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為什麼要下水,他問:"為什麼你們可以走過去
呢?"
兩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里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在水面下。
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可以踩著樁子過去。你怎麼不問一聲呢?"

學歷代表過去,只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經驗的人,才能少走彎路。一個
好的團隊,也應該是學習型的團隊。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四〉 】
兩個人在森林裡,遇到了一隻大老虎。A就趕緊從背後取下一雙更輕便的運動鞋換上。
B急死了,罵道:"你幹嘛呢,再換鞋也跑不過老虎啊!"A說:"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
好了。"
二十一世紀,沒有危機感是最大的危機。特別是入關在即,電信,銀行,保險,
甚至是公務員這些我們以為非常穩定和有保障的企業,也會面臨許多的變數。
當更多的老虎來臨時,我們有沒有準備好自己的跑鞋?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五〉】

有三個人要被關進監獄三年,監獄長給他們三個一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
三箱雪茄。法國人最浪漫,要一個美麗的女子相伴。而猶太人說,他要一部與外界溝通
的電話。三年過後,第一個沖出來的是美國人,嘴裡鼻孔里塞滿了雪茄,大喊道:"給
我火,給我火!"原來他忘了要火了。接著出來的是法國人。只見他手裡抱著一個小孩子
,美麗女子手裡牽著一個小孩子,肚子里還懷著第三個。最後出來的是猶太人,他緊緊
握住監獄長的手說:"這三年來我每天與外界聯系,我的生意不但沒有停頓,反而增長
了200%,為了表示感謝,我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什麼樣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們
的選擇決定的,而今天我們的抉擇將決定我們三年後的生活。我們要選擇接觸最新的信
息,了解最新的趨勢,從而更好的創造自己的將來。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六〉】

A對B說:"我要離開這個公司。我恨這個公司!"B建議道:"我舉雙手贊成你報復!!破公
司一定要給它點顏色看看。不過你現在離開,還不是最好的時機。" A問:為什麼?B說:
"如果你現在走,公司的損失並不大。你應該趁著在公司的機會,拚命去為自己拉一些客戶
,成為公司獨擋一面的人物,然後帶著這些客戶突然離開公司,公司才會受到重大損失,
非常被動。"A覺得B說的非常在理。於是努力工作,事遂所願,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後,他有
了許多的忠實客戶。再見面時B問A:現在是時機了,要跳趕快行動哦!A淡然笑道:老總跟
我長談過,准備升我做總經理助理,我暫時沒有離開的打算了。
其實這也正是B的初衷。一個人的工作,永遠只是為自己的簡歷。只有付出大於得到,
讓老闆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於位置,才會給你更多的機會替他創造更多利潤。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七〉 】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
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
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 怎麼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
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愛貓撲.愛生活。皇帝將使者
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
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只耳朵一個嘴
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八〉】

一個人去買鸚鵡,看到一隻鸚鵡前標:此鸚鵡會兩門語言,售價二百元。另 一隻鸚鵡前則標
道:此鸚鵡會四門語言,售價四百元。該買哪只呢?兩只都毛色 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
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鸚鵡,毛色暗淡散亂,標價八百元。這人
趕緊將老闆叫來:這只鸚鵡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為什麼又老又
丑,又沒有能力,會值這 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為另外兩只鸚鵡叫這只鸚鵡老闆。

這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放權,懂珍惜,
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為過於完美
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攻關人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
領導人。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九〉】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系好。等到弟
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松。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大師,您為什麼又要
將鞋帶解松呢?"大師回答道:"因為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松開,
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那你為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他能細心地發現
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
為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十大經典哲學故事〈之十〉 】
陳阿土是個農民,從來沒有出過遠門。攢了半輩子的錢,終於參加一個旅遊團出了國。國外的一
切都是非常新鮮的,關鍵是,陳阿土參加的是豪華團,一個人住一個標准間。這讓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務生來敲門送早餐時大聲說道: "GOOD MORNING SIR!"陳阿土愣住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自己的家鄉,一般陌生的人見面都會問:"您貴姓?"於是陳阿土大聲叫道:"我叫陳阿土!"如
是 這般,連著三天,都是那個服務生來敲門,每天都大聲說:"GOOD MORNING SIR!" 而陳阿土亦
大聲回道:"我叫陳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氣。這個服務生也太笨了,天天問自己叫什麼,告訴他
又記不住,很煩的。終於他忍不住去問導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麼意思,導游告訴了他,天
啊!!真是丟臉死了。陳阿土反復練習"GOOD MORNING SIR!"這個詞,以便能體面地應對服務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務生照常來敲門,門一開陳阿土就大聲叫道:"GOOD MORNING SIR!"與此同時,
服務生叫的是:"我是陳阿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與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與意志力的較量。不是你影響他,就是他影
響你,而我們要想成功,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影響力,只有影響力大的人才可以成為最強者。

B. 急需深刻哲學故事,5分鍾以內~急!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人生猶如一場時空之旅
生前的一瞬間我們穿越時空來到200億光年的21世紀!
死後的一瞬間我們穿越時 空去到未知的未來!
生前的那瞬間時空達到永恆,而且無限接近宇宙起源的奇點!
死後的那瞬間時空達到 永恆,而且無限接近宇宙終結的奇點!
看開一點,忘記昨天,珍惜今天,憧憬明天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今生.
也許,活得更好就是人生的意義,是嗎?
祝願人人都活得更好~

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境界開闊,氣象雄渾,透露著一種豪邁氣概,堪稱豪放詞的千古絕唱。詞的最後一句是「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從全詞來看,理解好這一句,對於領會整首詞,乃至把握蘇軾的人生態度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許多人認為這一句帶有濃重感傷色彩,說是破壞了全詞大氣磅礴的風格,且流露出消極的人生思想,對讀者會帶來不良影響。是否真的如此呢?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無限感慨,有大徹大悟、超脫塵俗的味道。蘇軾在《前赤壁賦》里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里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也許蘇軾在想:人生真的猶如一場空夢,輝煌像周瑜那樣是一生,郁悶像我蘇軾一樣也是一生,在滾滾不息的長江面前,在圓缺循環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悶愁苦又算得了什麼呢?「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度,這也就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情,這難道算是消極嗎?這其實告訴我們一個朴實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於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脫和心靈釋放,想想人生也就猶如一場夢,「古今將相今何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天大的困難放到短暫而寶貴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麼呢?又何必苦苦去計較什麼呢?這就是人生的豁達境界。蘇軾年輕時也是意氣風發,拼搏進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烏台詩案」讓他站到了死亡的邊沿線上,也許鬼神在向他敲門的時候,蘇軾才能真正的體會和領悟人生的價值和意義。如果說這就是「消極」,那麼,我想說,人生需要這樣的消極,建立自己的彈性人生,或許正是一個人積極進取的另一種表現。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蘇軾遭貶而不墮落,失意而不悲觀,所以余秋雨稱贊蘇軾的「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1 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 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 (註: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2 晚飯後,母親和女兒一塊兒洗碗盤,父親和兒子在客廳看電視。突然,廚房裡傳來打破盤子的響聲,然後一片沉寂。兒子望著他父親,說道:「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你怎麼知道?」 「她沒有罵人」 (註:我們習慣以不同的標准來看人看己,以致往往是責人以嚴,待己以寬。)

3 有兩個台灣觀光團到日本伊豆半島旅遊,路況很壞,到處都是坑洞。 其中一位導游連聲抱歉,說路面簡直像麻子一樣。 而另一個導游卻詩意盎然地對遊客說: 「諸位先生,我們現在走的這條道路,正是赫赫有名的伊豆迷人酒窩大道。」 (註:雖是同樣的情況,然而不同的意念,就會產生不同的態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決定權在你。)

4 同樣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說他們將來的志願是當小丑。 中國的老師斥之為:「胸無大志,孺子不可教也!」 外國的老師則會說:「願你把歡笑帶給全世界!」 (註:身為長輩的我們,不但容易要求多於鼓勵,更狹窄的界定了成功的定義。)

5 有一個歐巴桑在首飾店裡看到二隻一模一樣的手環。 一個標價五百五十元,另一個卻只標價二百五十元。 她大為心喜,立刻買下二百五十元的手環,得意洋洋的走出店門。 臨出去前,聽到裡面的店員悄悄對另一個店員說:「看吧,這一招屢試不爽。」 (註:試探如餌,可以輕而易舉的使許多人顯露出貪婪的本性,然而那常常是吃虧受騙的開始。)

6 乞丐:「能不能給我一百塊錢?」 路人:「我只有八十塊錢。」 乞丐:「那你就欠我二十塊錢吧」 (註:有些人總以為是上蒼欠他的,老覺得老天爺給的不夠多、不夠好,貪婪之欲早已取代了感恩之心。)

7 在故宮博物院中,有一個太太不耐煩地對她先生說: 「我說你為甚麼走得這么慢。原來你老是停下來看這些東西。」 (註:有人只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狂奔,結果失去了觀看兩旁美麗花朵的機會。)

8 妻子正在廚房炒菜。丈夫在她旁邊一直嘮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 趕快把魚翻過來。快鏟起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整平一下。哎唷,鍋子歪了!」 「請你住口!」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 「你當然懂,太太,」丈夫平靜地答道:「我只是要讓你知道,我在開車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我的感覺如何。」 (註:學會體諒他人並不困難,只要你願意認真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9 第一名 畢業典禮上,校長宣布全年級第一名的同學上台領獎,可是連續叫了好幾聲之後,那位學生才慢慢的走上台。 後來,老師問那位學生說:"怎麽了?是不是生病了?還是沒聽清楚?" 學生答:"不是的,我是怕其他同學沒聽清楚。" (名與利是多少人的捆綁、多少人的心結?我們被教育要爭氣、要出頭,但是爭氣出頭的,不過是少數人,沉默的大眾畢竟還是多數。想一想,有那麽多人都和你我一樣,不也是很興奮的一件事嗎?)

10 理由充份 一輛載滿乘客的公共汽車沿著下坡路快速前進著,有一個人後面緊緊地追趕著這輛車子。 一個乘客從車窗中伸出頭來對追車子的人:"老兄!算啦,你追不上的!" "我必須追上它,"這人氣喘吁吁地說:"我是這輛車的司機" (有些人必須非常認真努力,因為不這樣的話,後果就十分悲慘了!然而也正因為必須全力以赴,潛在的本能和不為人知的特質終將充份展現出來。)

11 原來如此 甲:「新搬來的鄰居好可惡,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靜之時突然跑來猛按我家的門鈴。」 乙:「的確可惡!你有沒有馬上報警?」「沒有。我當他們是瘋子,繼續吹我的小喇叭。」 (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會不一樣。在你面對沖突和爭執時,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虧,或許很快就能釋懷了。)

12 誤會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 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面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 "豬" 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 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 (不要錯誤的詮釋別人的好意,那隻會讓自己吃虧,並且使別人受辱。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耐心觀察,以免事後生發悔意。)

13 後生可畏 小男孩問爸爸:"是不是做父親的總比做兒子的知道得多?" 爸爸回答:"當然啦!" 小男孩問:"電燈是誰發明的?" 爸爸:"是愛迪生。" 小男孩又問:"那愛迪生的爸爸怎麽沒有發明電燈?" (很奇怪,喜歡倚老賣老的人,特別容易栽跟斗。權威往往只是一個經不起考驗的空殼子,尤其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時代。)

14 不必緊張 小明洗澡時不小心吞下一小塊肥皂,他的媽媽慌慌張張地打電話向家庭醫生求助。 醫生說:"我現在還有幾個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時後才能趕過去。" 小明媽媽說:"在你來前,我該做甚麽?" 醫生說:"給小明喝一杯白開水,然後用力跳一跳,你就可以讓小明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時間了。" (Take it easy!放輕鬆些,生活何必太緊張?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何不坦然自在的面對。擔心不如寬心,窮緊張不如窮開心。)

15 鑰匙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大門上,一根鐵桿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是無法將它撬開。 鑰匙來了,他瘦小的身子鑽進鎖孔,只輕輕一轉,大鎖就"啪"地一聲打開了。 鐵桿奇怪地問:"為什麽我費了那麽大力氣也打不開,而你卻輕而易舉地就把它打開了呢?" 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他的心。" (每個人的心,都像上了鎖的大門,任你再粗的鐵棒也撬不開。

C. 想知道靜秋和老三的更多信息

、想知道後來靜秋媽媽對老三的評價

--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告訴我媽媽老三去世的消息。一方面,我仍然很擔心我媽媽會責怪我年紀這么小就在談戀愛,另一方面我也怕我媽媽會內疚。我記得那時我很賭氣地想,你老是說我太早考慮這些事,現在我不考慮了,到時候你還得來勸我考慮這些事。

後來,我把我77年寫的那個東西給她看了,也把老三的信和日記給她看了。她很難過,也的確如我所預料的那樣,萬般自責。但我知道她沒有什麼值得自責的,老三的病不是她造成的,我那時年齡那樣小,才剛剛18歲,她讓我們暫不接觸也是對的。在當時那種社會環境下,即便人們知道老三不久於人世,我過早談戀愛仍然是為社會所不容的。

我媽媽一直非常理解我,我到33歲才結婚,我媽媽受到的壓力是很大的,朋友鄰居經常來關心、勸說、介紹男朋友給我,但我媽媽從來沒有催促我結婚。我去L市讀碩士時,因為要跟人合住,我把很多東西都留在家裡,是我媽媽幫我保存。搬了數次家,都沒丟掉那些東西。後來我媽媽隨我妹妹移民加拿大,她把那些東西都帶到了加拿大。

我媽媽很贊賞老三的文筆和才情,說他比我爸爸的字和情書都寫得好。(笑)

我媽媽知道我丈夫是離過婚的,她仍然同意了這門親事,因為她覺得我丈夫很多地方象老三,她說:「這個人看起來會象小孫那樣對你好的,我沒意見。」

2、靜秋是如何走過來的? 想請靜秋分享堅強的秘訣.

-- 與其說我堅強地活了下來,不如說我糊塗地活了下來。

當時的社會環境,對早戀是非常排斥的,連我自己都認為不該這么早就考慮這些事,所以我很多精力花在隱瞞這件事上。我參加了老三的追悼會,就在K市一家殯儀館開的。跟遺體告別的時候,老三的遺體從一個平台上慢慢升上來,追悼的人站在四周,可以隔著玻璃看見他。

他靜靜地躺在平台上面,頭頂上有黃黃的燈光,不知道是誰為他的臉化了一個很拙劣的妝,可能是為了他的膚色不那麼蒼白,他們在他臉上抹了胭脂一樣的東西。看到他的遺體升上來,所有的人都在哭,但我沒哭,我怕別人看出我跟他有不一般的關系。

後來掩埋他的骨灰壇的時候,我也去了,看著西村坪大隊的人幫忙挖坑,填土,端芳她們都哭成淚人了,我也沒哭。我現在已經不知道我怎麼可以忍住不哭的了,可能一是怕別人知道我們之間的事,二是自己早就起過誓:流血流汗不流淚。

周總理逝世的時候,我哭不出來,但怕別人說我反動,只好一直低著頭。毛主席逝世的時候,我每次帶著學生去參加追悼儀式,總是哭得很傷心,因為我想起老三眼角滾落的兩滴紅色的淚珠。他弟弟後來講那是因為他視網膜出血造成的,說他雙目失明已經很久了,說他到最後皮下和內臟都出血,一定是很痛苦的。想到這些,我就忍不住痛哭流涕。可以說那是我第一次為老三流淚,因為有個流淚的正當理由。

可能我那時對「死」沒有很真切的概念,可能直到現在我對他的去世仍然沒有很真切的概念。人們深切認識到一個人離去,往往是因為在他應該出現的時間和場所沒有看見他。如果你跟一個人朝夕相處了很長時間,已經形成習慣了,那麼他一旦離去,你會很難熬過沒有他的時光,每一件小事都會使你想起他。吃飯的時候,你會對著空空的座位流淚;睡覺的時候,你會為身邊沒有了那個人傷心。

但我跟老三在一起的時間實在是太有限了,沒有形成習慣,他走了和沒走,對我來說並沒有太大區別。即使到了現在,我仍然覺得他就在西村坪上班,穿著他那(如艾米所言)著名的白襯衣和毛背心,或者他那著名的半長藍大衣,走在暮色籠罩下的田間小道上。當村子裡炊煙四起的時候,他已經在隊上食堂吃過晚飯了,開始拉他的手風琴,那些勘探隊員便唱起<<山楂樹>>。

我從來沒有把他在病床上的那個形像或者追悼會上的那個形像跟他本人聯系起來,彷彿那隻是某位朋友。而老三,永遠是那麼年輕,永遠是那樣笑吟吟的,永遠住在西村坪,等待著我們下一次的約會,盡管我不知道下一次約會將是在什麼時候,就像我從前也不知道下一次見面會是在什麼時候一樣。

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不知道於何年何月開始發展起來的LOSER哲學,也許只是阿Q精神的一個翻版。我總是安慰我自己,我跟老三不能長久地生活在一起,也許是件好事,這樣我們就不會磕磕碰碰,為柴米油鹽的事嘔氣吵架,他在我心目中就永遠是美好的,我在他心目中也永遠是美好的,我永遠也不用擔心他會變心了。

這種想法在我結婚之後變得更為強烈,我的丈夫在婚前的追求階段,很多地方是能與老三媲美的。他也曾隔著河送我,在河岸上痴痴地站很久;他也曾在江邊某個亭子里孤獨地坐一整夜,因為他當時是個有婦之夫,我們的關系不能公開,而他工資又不高,夏天他就捨不得花錢去住旅館。他從他工作的城市來看我,要坐一夜火車,很多時候,他沒座位,只能坐在火車上的洗手間里。

後來我大著膽子帶他上了我們家,但對我媽媽隱瞞了他已婚的事實。他在我家非常勤快,夏天總是洗我們一家人的衣服,那時還沒洗衣機,都是用手洗。他對我也是百依百順,什麼小脾氣都能容忍。

我到L大讀研究生之後,離他工作的地方近一些了,他可以兩星期來看我一次。我跟我妹妹住在同一間寢室里,他來了,就幫我們洗床單被子,還在我們的小床上為我們縫被子,惹得整個樓層的女孩都很羨慕。有時他買一隻小雞,洗凈做好了,看著我跟我妹妹吃,他一口都不吃。

但是結婚之後,矛盾就漸漸出現了,因為他不再那麼殷勤周到了,所以我又有了那種「豆芽菜」的感覺:婚前的他跟成醫生是同一根豆芽莖,但婚後就分道揚鑣了,成了兩片豆芽瓣,一瓣金黃,一瓣黴黑。這次分岔點不再是「得手」,而是結婚。

那時我是有很深的上當的感覺的,連帶覺得老三如果結了婚,說不定也會變成這樣。老三的家庭條件好,說不定比我丈夫還難弄。也許這種想法對老三是極大的褻瀆,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幫我熬過了那些想念他的時光。

作者: 山楂樹之戀 2007-8-8 12:12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轉帖】靜秋答網友
我丈夫是結過婚的,而我直到跟他「同房」的那一天,一直是個未經開墾的處女地。這一點,也是我心裡一個很大的「包」,經常覺得難受,覺得「虧了」,早知道是這樣,不如那時跟老三如何如何了。當然這也是我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老三即使知道我未來的丈夫是個結過婚的人,恐怕他也不會做那事。他是以怎樣的毅力剋制住了自己,我就無從知道了。

引用黃顏的話:「如果在適當的時候打住,大多數愛情都可以是美好的,大多數情人都可以是偉大的。故事裡的愛情往往比生活中的愛情美好,是因為故事能打住,而生活不能打住。」

當然這同一個黃顏也說過:「人的一生分很多階段,對每個階段愛情的定義可以是不同的。你沒聽人說,夫妻兩個,如果在白發蒼蒼的晚年,能互相攙扶著上醫院,就是那個階段最美好的愛情了。你不能指望兩個老傢伙還轟轟烈烈地打仗嘛。」

所以我常常是自相矛盾的,算得上機會主義,太想念老三的時候,就把「跟他結了婚會吵架」的推理搬出來,讓自己慶幸兩人沒機會結婚。神經夠堅強的時候,就想一想老三的好。

3、從年齡上推斷,靜秋在大學里任教時至少45歲了吧。佩服,至少我沒有這么大的勇氣。

--- 我在77年參加過高考,報了L省醫學院為第一志願,我父親當時仍戴著地主分子的帽子,我很擔心他的事會影響我,所以也報了地區醫專,地區師專,並且填了「服從分配」。那時不公布成績,但考完後我被通知體檢了,說明我上了分數線。後來有個一同高考的同事托她的男朋友打聽到了分數,她比體檢線高二十分,我比她高三十分,大家都說我填的志願太低了,應該填清華北大的。

最後我的那個同事被錄取到上海交大,而我這個高她三十分的人,什麼學校也沒錄取。那時官方一直說不看成分,所以到底我為什麼沒被錄取,我就不知道了。

78年的高考是在77年高考之後半年就舉行的,因為要改春季招生為秋季招生。我那次沒考,因為等通知就已經等得快到考試時間了,而且也很怕再遭一次打擊。我想參加79年的考試,也作了很充分的准備,但臨到報名的時候,K市文教單位制定了一項土政策,不讓在職教師參加高考,因為77年和78年幾乎把所有的青年骨幹教師都招走了。

這個政策延續了很多年,我後來就一直沒機會參加高考。後來我妹妹考上了L大的俄語系,讀完本科後工作一年,又考上了L大的研究生。我那時的年齡已經不能再報考本科了,我妹妹一直鼓勵我去考研究生,我就報考了研究生。那時我正在大專進修,按招生簡章是不能報考的,我只好在居委會開了一個待業青年的證明,參加了考試。

本來是想把那次作為一個模擬考試的,所以沒准備考上。考完後,感覺也很不好,對我妹妹說想自殺。(笑) 我妹妹說即使是想自殺,也要等到分數出來再自殺。分數出來後,我考了總分和每門單科第一,把我自己都搞糊塗了。

L大研究生院看見我是社會青年,准備把我樹成自學成才的典型。但到了轉檔案的時候,我不得不通知學校,八中和K市文教局以報名不符合手續為由,不給我轉檔案。最後L大研究生院不僅不敢錄取我,還發了一封信給我和我學校,批評我違反招生制度,以不正當手段騙取報名機會。(笑)

第二年,我已經大專畢業後分到K市一所重點高中教書,我通過正當渠道報了名,再次以最高分考上L大的研究生,K市文教局仍然想卡我,我只好求助新聞媒介,最終進了L大英文系攻讀碩士學位。那時我已經三十歲了。

讀完碩士後留校任教,結婚生小孩,胖得不成體統,經常跟丈夫冷戰。過了幾年,覺得呆在大學沒有博士學位基本是沒前途的了,才謀求出國。出來時,已經39歲了,到C大後,仔細算了一下,發現讀完博士回國,已經過了L大錄用海外留學人員的規定年齡,只好改專業,謀求留在北美。這樣拖拖拉拉的,就到了四十七、八歲。好在美國不那麼講究年齡,我在美國找工作的時候,我國內的那些中學同學早就退休了。她們聽說我在找工作,都很同情我;我聽說她們都下崗或者退休了,也很同情她們。(笑)

很多人說我是個有毅力的人,活到老,學到老,但其實我只是迫不得已。

作者: 山楂樹之戀 2007-8-8 12:14 回復此發言

--------------------------------------------------------------------------------

D. 老三來五七相合發大財

一、萬世師表——文聖孔丘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殿堂中,一直被尊為「聖人」者,孔子當屬第一人。
孔子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創立了影響他身後華夏文明幾千年的儒家和儒家學派,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和開山祖。劉詒徵先生說:「孔子者,中國文化之中心也,無孔子則中國無文化,自孔子以前之中國文化,賴孔子而傳;自孔子以後之中國文化,賴孔子而開。」孔子對中國古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卓越貢獻,奠定了他的「萬世師表」的「文聖」地位。

二、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武聖關羽
被後人尊為「武聖」的關羽本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一員大將,雖因其戰功卓著被封為漢壽亭侯,蜀漢後主又曾追謚他為壯繆侯,但其地位、名望本來並非很高。然而,星移斗轉,日月滄桑,在中國長達千餘年的歷史賡續中,後的關羽卻備受推崇,自宋至清,歷代帝王對其封謚日益趨隆盛,由侯而帝,由帝而聖,終於使關羽的身價陡增至與「文聖」孔子並列的「武聖」神位上,關羽的名諱也變成了關公、關爺、關夫子、關帝、關帝聖君等尊號。

三、史家之絕唱——史聖司馬遷
在群星閃耀的歷史學的大舞台上,最為光彩奪目的,無疑首推西漢時代的司馬遷。他以自己傑出的才智、廣闊的視野、淵博的學識,創造了一部規模空前,見識超群的史著——《史記》,在我國古代史學史上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從此將我國的史學推上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使其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史記》的出現,還使史書從內容到體例都為之一新,後世作史者無不奉其為樣板,他們遞相祖述,便產生了以《史記》為母體的二十五史。

四、不廢江河萬古流——詩聖杜甫
如果說唐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發展的高峰,那麼杜甫就是站在這座高峰上雄視千古的大詩人。他以凌雲的健筆、深沉的情感,狀物寫意,勾勒出安史之亂前後動盪不安的社會現實,內容之豐富、范圍之廣闊、思想之深刻,給後世留下了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的以詩的形象組成的歷史畫卷,從其筆端流出的詩句被稱為「詩史」。他的五七言古詩,亦詩亦史,或鋪或敘,迴旋頓挫,往復跌宕。五七言律詩則更富有創造性,屬對工整,聲律精密,到了爐火純青、完全成熟的地步。宏深博大的思想內容,海涵地覆的藝術才能,「轉益多師」的學習態度,「毫發無遺憾」的嚴肅創作精神,這些藝術上的成就使其無可爭辯地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一位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師,因而被後人稱為「詩聖」。

五、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書聖王羲之
世界上文字的種類雖多,書寫也都有工拙美醜的區別,但真正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不斷有人開宗立派,各呈異彩而蔚然成為書法藝術的,卻只有中國漢字一家。日本「書道」也是從這根子上派生出的。中國書法從文字書寫的實用中演化成藝術,雖則一直並未完全脫離「實用」的若干因素,然而確實在「實用」之外開拓了以筆墨抒情的廣闊天地,它憑借似乎極單純的線條點畫,通過神妙的空間分布、時間節律和生動的筆情墨趣,表現十分豐富深刻的情愫內涵和精神世界。因此這門特殊的高雅藝術帶有很濃的哲學意味,成為中國民族文化精神極為凝練的負載者。「書為心畫」,在世界各國的眾多藝術品類中,實在還找不出同樣的藝術樣式來。古代中國人對作用神奇的文字抱有很深的的神秘感,於是傳說帶想像,樹起半人半神的倉頡作為創作文字的始祖,奉為神明。然而文字並不就是書法。在書法藝術已有一定的歷史發展之後,人們又奉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為「書聖」,這當然不是偶然的事。研究王羲之,是認識和理解中國書法文化的關鍵,也是中國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環節。

六、丹青高妙,冠絕古今——畫聖吳道子
在具有五千年燦爛文明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有名的畫家何止千百,各領風騷的也不乏其人,但只有一人被稱為「畫聖」,他就是唐代的吳道子。他受到歷代人們的崇敬,民間畫工還尊之為「祖師爺」,頂禮膜拜。吳道子在他活著的時候即已名滿天下,去世還不到一百年即被當時人尊為「畫聖」。

七、醫宗方祖,澤披萬世——醫聖張仲景
中國醫葯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對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對世界醫學的發展,均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中醫葯學的發展,離不開廣大勞動人民的生產實踐所積累的醫療經驗,更離不開許多傑出醫學家的智慧結晶。東漢末年的名醫張仲景,不僅有十分高尚的醫德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用精湛的醫術救治了無數的病人,而且還勤求古訓,博採眾長,寫下了光輝的醫學巨著《傷寒雜病論》。他首倡對傷寒六經辨證和雜病的八綱辨證原則,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使古典中醫學的理論與臨床時間緊密結合,大大推動了醫學的進步,促使我國臨床醫學和方劑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因此後人把張仲景推為「醫聖」,把他的醫學著作奉為經典,世代相習。

八、聖手神醫,百歲葯王——葯聖孫思邈
在我國的廣大城鄉中,很多地方都有葯王廟或葯王洞,至今陝西省耀縣還有個葯王山。葯王是誰呢?為什麼千百年來人民都要尊重他、紀念他呢?
葯王原是我國隋唐間的一位著名醫葯學家,叫孫思邈,他又是個有著八十多年臨床治療經驗的老醫生,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搜集了四千多首醫方,《千金翼方》中又有二千多首,這兩部巨著是我國最早的醫學網路全書,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名著。他還創造了許多新的治病方法,為我國傳統醫葯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孫思邈在養生長壽、按摩氣功上也有突出成就,本人就活到一百多歲。

九、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酒聖杜康
漢人焦延壽所撰的《易林》中,有「酒為歡伯,除憂來樂」這樣的話,將酒視為給人帶來歡樂的事物的首領(在古代,「伯」是首領的意思)。直到明、清 時代, 人們將最能令人激動的事情歸納為「酒、色、財、氣」四個字時,仍將「酒」列為首位。由此可見,悠悠千載間,酒作為「歡伯」的地位不可動搖。
隨著人們理性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原始時代的物類崇拜轉化為封建時代的聖人崇拜。於是,秫酒的創造者杜康,也由此作為酒的象徵而進入古代地位最為顯赫崇高的聖人的行列,受到產酒之鄉的人們及好酒嗜飲的人們頂禮膜拜,世代不絕。一代梟雄曹操「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猶如洪鍾大呂,至今仍在人們的耳邊回響不絕。

十、寂寂燃燈夜,相思一磬聲——茶聖陸羽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園林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來,它一直以其獨具風採的內容與形式飲譽海內外。毫無疑問,在中國茶文化發展史上,先後有許多人起了促進作用,然而,若論其中貢獻最為卓著、影響最為深遠者,那就非享有「茶聖」之稱的陸羽莫屬了。
他一生經歷豐富,學問廣博,在文學、史學、戲劇、音韻、方誌、書法等許多學科領域均有成就。然而,他最有影響且最為後人稱道的,則要數其茶學造詣及專著《茶經》。

還有一說:
1.至聖孔子
2.亞聖孟子
3.醫聖張仲景
4.詩聖杜甫
5.詞聖蘇軾
6.葯聖李時珍(還有唐代著名道士,醫葯學家孫思邈)
7.茶聖陸羽
8.文聖歐陽修
9.畫聖吳道子
10.書聖王羲之
11.草聖張旭
12.兵聖孫武
13.謀聖張良
14.木聖(科聖)張衡
15.酒聖杜康
16.史聖司馬遷
17.武聖關羽

E. 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指的是哪五篇。「老三篇」又是什麼。

毛主席的「五篇哲學著作」:1實踐論 2矛盾論 3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4在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5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老三篇:《為人民服務》、《愚公移山》、《紀念白求恩》

F. 老二哲學怎麼做

最近一些事情讓我想到了老二哲學,
不是每個人都要做第一,
做老二更快樂,也更實惠。做老大是要有很大的才能,並且要冒很大的風險的。我也曾做過某個方面的老大,我發現如果成功了你繼續做你的老大,如果失敗了連老二都做不了,因為你後面還有老二、老三、老N在盯著你的位子呢?而我發現老二或老三其實是最實惠的,你想啊,老大失敗了誰上呢?當然是老二老三啊!(當然,如果你有絕對的實力或者沒有老二另當別論。)
老二的哲學在中國特別豐富,記載著老二的哲學的書籍簡直可以用汗牛充棟來形容。你試著數算一下:論語、春秋、孟子、禮記、春秋繁露、朱子全書、曾國藩家書……資治通鑒、大學中庸、二十四史……總之,老二的哲學,可稱是中國哲學的精神代表。當老二的人不用向老大那樣事事操心,而且躲在老大的後面沒有很大風險但是待遇和老大一樣。
孔子是萬世先師,他的哲學,就是中國人的哲學,不當老大,甘當老二。
這種老二哲學滲透到社會的角角落落,在細微之處時時可見:古時臣子面對皇帝,要甘當老二,老大再不行,也要忠於他;君子面對小人,也要甘當老二,任他再張狂,自己也要退一步為先;個人面對命運,還是甘當老二,三分人力,七分天命,識時務者為俊傑;就算當了皇帝,成了名副其實的老大了,也要想方設法當老二,沒人可以排在前頭了,就給自己造出一個「天」,自稱「天子」,當不了老二就給「天」當兒子。
大家如此熱衷當老二,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懂得禮讓,而是因為他們在社會實踐中發現,當老二實在比當老大佔便宜得多,
所以只要有些許智慧的人都以當老二為樂事。
曾經聽到一位官員背最新的官場「三字經」:「當官要當副的,吃飯要吃素的,穿鞋要穿布的。」正想恭維他高風亮節時,他的補白又出來了:「當副的既可以享受領導的權力,又不用操心擔責任;吃素的養好身體才能更好地吃肉,只有常吃素,才能更好地吃葷;皮鞋穿久了,換換布鞋,再穿皮鞋才有感覺!」
中國人的這種老二哲學確實非常高明,天塌下來先砸著高個子,
當老大固然風光,可也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槍打出頭鳥、木秀於林風必催之是一樣的道理,
聰明人深解其中之味,所以,在他們不具備當老大的絕對實力前,都是安居老二的。
曹操在別人勸他當皇帝時曾經說過一句老二名言:「我不當皇帝,我當周公!」這種以退為進的思維幾乎成了一部分人幾千年來政治謀略的基本模式:心裡想著前台,身子卻在後台。進可攻、退可守,十分符合孔子「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人生哲學。
這種一流人才指揮、二流人才表演的思想甚至傳到了國外,出現了西方版的老二哲學:洛克菲勒在別人勸他競選總統時也說過一句老二名言:「我不當總統,總統聽我的。」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只看到風光沒看到危險,一心只想當老大稱王稱霸的,不管是個人,還是國家,確實飽經險難的大風大浪,當不了老大要強行當老大的一般沒有好果子吃。所以,面對非原則問題表現出「老二態度」,正好暗合了現代社會的進取理念:
最大的動力加最小的阻力等於最可能的成功。
做人要低調,做好老二吧。

G. 哲學解釋事後諸葛亮

這是分析哲學,我們經過了這么多歷史的血淚,難道還找不到一點歷史的邏輯性嗎?像你說的:哲學成了事前的政治思想動員事後成了禁錮人的意識形態,那麼哲學還需要分析需要邏輯干什麼?這種純粹就是附庸風雅,甚至有了哲學為自己沒事兒找點煩惱。
禁錮人的意識形態從這個形態中你肯定發現了這些政治家的無能弱智,不斷的變換形態以為就可以壓制群眾意識其實在為社會為他們這些政治掌權者尋找最大的煩惱,時間一到肯定翹老三,這就是歷史規律。政治者必知其規律在這些規律中尋找突破這就需要哲學的幫助。。。
哲學是發現這些規律背後的聯系,政治者知其規律並勇於用自己的思想向前看這就叫高瞻遠矚。只要突破出這些規律就是有遠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