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一池水的哲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一池水的哲學

發布時間: 2021-03-29 10:24:11

❶ 水包含了哪些哲學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水是萬物的本原(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這是較為樸素的本體論的形式,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水生成的。例如水使得生物可以生長,大地濕潤等。
中國哲學中對水的含義討論最深刻的是老子
上善若水 他認為水可以滋養萬物卻不居功 看似柔弱卻又充滿力量。這充分體現出柔能克剛的秉性。

❷ 水的哲學含義!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水是萬物的本原(everything
is
made
of
water)這是較為樸素的本體論的形式,認為世界萬物都是由水生成的。例如水使得生物可以生長,大地濕潤等。
中國哲學中對水的含義討論最深刻的是老子
上善若水
他認為水可以滋養萬物卻不居功
看似柔弱卻又充滿力量。這充分體現出柔能克剛的秉性。

❸ 有關水的哲學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就是水的哲學的最高表述。水是生命之源,澤備萬物,使大地人間充滿生機,但是水其實什麼都沒有特意去做,水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在活動。因此,水是「無為」的,但又是「無不為」的。人生也是一樣,不用特意去做什麼,按照自己的本性去生活,遵循自然的規律,這樣才算是「上善若水」的境界。

❹ 哲學關於水的

水的哲學-關於中華水文化的感悟 「偉大啊,開天闢地之時!萬物初生、統領自然,時空形成。雲行雨施,創造生命。上天賜給萬物各種屬性。太陽東升西落,天地變化,四時形成,草木繁盛。萬物各得其所,給人類社會帶來康定」。這是易經的第一卦乾卦,也是儒家的宇宙發生論。易經認為,自然產生四季,四季形成風雨、風雨創造生命,從而給人類社會帶來繁榮。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水文化的民族。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就是一部從治水開始的,與水旱災害抗爭的歷史。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洪水大旱、農民起義。中華民族的圖騰龍,就形如行雲流水,也寓意著婉延前行奔流不息的長江黃河。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長江、黃河兩岸。水孕育了中華民族,同時也磨煉了中國人的意志,啟迪了中國人的智慧,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力量,鑄造了中國的文化和政治體制。中華民族的群體生存的意識,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寬容與仁愛的價值觀,團結互助的精神,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民族性格,動態生存的哲學,剛柔相濟和在曲折中前進的生存智慧,以民為本和走群眾路線的政治理念以及追求大一統的政治理想,循環論的自然哲學都是在水文化的熏陶下形成的。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在老子看來,水是道和仁的象徵。水的品德已經接近於道了。從浩瀚的中華文化中可以感悟到水有以下一些德行:(一)水的生成過程象徵著「無中生有」老子說:「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中生有」。水由看不見的氣態演變而來,從無形到有形,水的生成過程象證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是創業哲學。窮則思變,憂勞興國,白手起家,堅苦創業,從頭做起,從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九層樓台坐於累土。包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二)水的生成過程展示了自然循環論水由氣態的汽演變而來。氣態的汽在冷凝的條件下變成水,水又因吸收太陽的熱能而蒸發成汽。太陽東升西落,軌道變化形成春夏秋冬,春夏秋冬冷暖不一,一日之內氣候不齊。在太陽的作用下,水的蒸發與凝結過程周而復始地循環進行。水汽生生滅滅,滅滅生生。大自然處於無限往復循環的運動之中。滅就是死亡,死亡叫做歸根。歸根叫做歸於寧靜,寧靜是舊生命的解脫,舊生命的解脫換來的是新生命的誕生。這是新陳代謝的自然之道。弄懂這個道理就會理解生命的目的,平靜地面對死亡,積極地面對人生。同時懂得這個道理就可以在利用自然時,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反之人類將受到懲罰。如果將地球近似作為半徑為6370公里的圓球,大氣對流層厚度取15公里,可以計算出當大氣平均溫度上升1℃時,空氣的飽和含濕量將增加9500億噸水汽。水的大量蒸發可能造成一些地區乾旱、沙漠化,而當水汽冷凝成雨以後,便會暴雨頻發,地球上每個人將平均多承受150噸雨水,這就是溫室效應的後果之一。所以人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循環之道,避免溫室效應。(三)天賦人權平等和無私奉獻的品德老子說:「生之畜之,生而無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是謂玄德」。水讓萬物生長繁衍、養畜萬物而不據為已有。為萬物盡力而不自持有功,引導萬物而不主宰萬物。水是萬物的造物主,而地位低下。造物主與被造物之間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這是什麼思想?這就是天賦人權的平等思想。而且老子將這種平等擴展到人與自然之間,是一種徹底的平等思想。這是中華文化的優秀之處。孔子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墨子提倡兼愛。孟子說:「人皆能成堯舜」,民貴君輕。慧能和尚說:「人皆有佛性,人皆能成佛」。中華文明有天賦人權平等論的傳統。反觀西方文明。基督教的上帝用泥土造了人。上帝為什麼要造人?為了要人幫他管理伊甸園。上帝與人是什麼關系?主僕關系。人是上帝的奴僕,沒有靈魂,也沒有自由。當人偷吃了知善樹上的果子之後,人就犯下原罪,並累及後代,人類的子子孫孫要受上帝懲罰。上帝無寬容之心,也無人權民主可言。西方的上帝,因造人有功而主宰人。中國的造物主與萬物一律平等,這是東西方文化的重大差異。它不僅是今天西方強權政治和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思想根源,同時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成功,在西方解體的思想根源。(四)凝聚產生力量和大一統的生存需求一滴水容易蒸發,然而當水凝聚成大江大海之後便有無窮的力量。水具有群體生存的意識,在凝聚中產生力量,在大凝聚中產生大的力量。水具有團結、仁愛、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高尚品德。中國人在長期與水旱災害抗爭過程中領悟了水的生存之道,同時將其變成了民族性格。中國人懂得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因而追求大一統。正是這種大一統的哲學,才使中華文明經歷數千年不衰,並不斷創造輝煌。(五)無私奉獻的精神老子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又說:「生之畜之,生而無有,為而不持,長而不宰」。水具有無私奉獻的品德。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是中國人在抗洪救災過程中形成的無私敬業的精神。范仲淹在岳陽樓上,由浩浩盪盪、濁浪排空、商旅不行的長江險境和漁歌對答的洞庭美景中感悟到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精神。在水文化影響下產生的儒道兩家的奉獻是一種無私的奉獻。而佛教和基督教的仁愛和奉獻則是有條件的奉獻。佛教的仁愛是為來世的輪回,基徒教的普世主義表面上是贖罪,骨子裡是強權。(六)順勢而為,道法自然水具有動態生存的哲學。從實際情況出發,順勢而動,與時俱進,不墨守陳規,不教條、善變適變、無孔不入,無形變有形。一切從實際出發,在變化中求生存,在運動中暴發力量。這是水留給人類的深刻啟示,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即一切從實際出發。(七)剛柔相濟,以柔克剛、無為中達到有為。老子說:「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是故「柔勝剛、弱勝強」。水在平靜中接納百川,包容萬物,具有無限寬廣的胸懷,在寧靜的包容中凝聚力量,在運動中再次凝聚力量和顯現威力,這是水的特點。通過包容而不是排斥異端聚集力量,在看似無為中達到有為,這是水留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中華文明的特色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八)善下水往低處流,這是世人皆知的常識。但要從中悟出做人處事的哲理,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子說:「聖人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要求執政者像水一樣的「善下」。這里老子提出了執政三原則:一是執政為民,二是與時俱進,三是走群眾路線。這些,都是中國革命的經驗以及當今民主政治的原則。善下就是為大多數人服務,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然而卻是一個影響深遠的大問題。政治上要善下,經濟上、文化上、軍事上、宗教上也要善下。經濟上的善下就是要使市場最大化,就是要讓窮人買得起、用得起。文化上的善下是要普及教育,在五四時期是推行白話文,在今天是普及九年制教育。佛教的善下是改小乘教為大乘教。伊斯蘭教的善下是遜尼派與什葉派之爭。基督教的善下是新教與羅馬教廷的沖突。看來這些問題十分復雜而深刻,所以善下問題,即為少數人,還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問題將一直存在下去。縱觀歷史,一切宗教改革,文化改革、政治改革、科技進步,歸根到底都是一個善下問題。(九)曲折中前行,敬業而珍惜時光江河之水天上來,浩浩盪盪穿過高山深谷,越過丘陵平原、迂迴曲折於萬里河山之間。川流不息、不舍晝夜,也不論古今,不畏一切艱難險阻、執著前行,奔騰到海不復還。目標專一,不畏艱險,珍惜時光,在曲折中前行,這是母親河留給中國人的深刻啟示。所以引起了孔子的感嘆:「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江河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捷徑可走。事物的發展規律是波浪式的前進,螺旋式的上升。因此做事要多想困難,准備走曲折的路。事從曲中取,難從直中求。所以老子說:「曲則全,柱則直」。(十)水滴石穿,堅持就是勝利水滴石穿的現象告訴人們,堅持、堅韌就是勝利,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道理。中國人常說:「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綉花針」,講的也是這個道理。要發揮物質和精神共同的力量。但首先是精神的力量。所以蘇洵說:「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講的也是信心、專心。陸游的詩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講的也是堅持。信心就是勝利,這也是來自水的靈感。 (十一)憂患意識數千年發生在華夏大地上的水旱災害、農民起義和異族入侵,不斷地喚醒中國人的憂患意識。易經否卦說,年成不好,君子以儉德避難。左傳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成語說:「同舟共濟」。民諺說:「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些都是從水感悟到的憂患意識。曹操說:「百川歸大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 傷悲」。曹操從流水中產生了對個人的憂患,並以此激勵人生。唐太宗說:「水載舟,也覆舟」。唐太宗由水產生了對政權的憂患。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由水產生了對人民的憂患。光未然、洗星海的一首「風在吼、馬在叫」的《黃河大合唱》,喚起了全體中國人民族危亡的憂患意識,使無數的中華兒女奔向抗日戰場。今天,人類面臨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保護水環境成為世界性的話題。重溫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發人深省的關於水的哲學思想,或許會給人類一些有益的啟示和道德的力量。

❺ 水的哲理句

1. 人無於水監,當於民監。——《尚書·周書·酒誥》

人不要只是以水為鏡子,而應當以民眾為鏡子。

2. 水行者表深,使人無陷;治民者表亂,使人無失。——《荀子·大略》。

在水中前行的人,表明水的深度,而使人不致於陷入水中。治理國家的人用制度來表明禍亂,使人不會出現過失。

3. 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莊子·內篇·德充符》

人不能夠在流動的水中看清自己的容貌,而是要在靜止的水面中才能夠看清自己,只有靜止的物體,才能夠使得其他物體也靜止下來。

4. 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孫子兵法·虛實篇》

用兵之道就像流水一樣,水會避開高處而流向低處。用兵之道在於避開敵人強盛的地方,攻擊敵人虛弱的地方。

5.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孫子兵法·虛實篇》。

帶兵打仗沒有常態,就像水沒有固定的形狀一樣。要根據具體情況的變化而取得勝利。這樣便可以稱得上是用兵入神了。

6. 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蘇麟《斷句》。

這是宋人蘇麟因未得到范仲淹的重任而發的牢騷。他以近水樓台、向陽花木為喻,婉轉地抱怨了自己因為不是范仲淹親近的人而未受到舉薦重任。後世引用此句,多寓有這樣一個處世道理:占據優勢地位或近便位置,往往易於得到優先的發展機會或好處。

7. 心澹水木秀,興幽魚鳥閑。

出自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聯語。澹,安靜、恬淡。興幽,興致幽雅。此言心境與自然的關系:心境恬淡自然眼中盡是美水秀木,幽興在心自然見到魚鳥亦覺閑適。意在強調人的心境、趣味對景物觀賞的影響作用。

8.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樂府民歌·上邪》

山變得沒有稜角,江水也枯竭,冬天著打雷,夏天下著雨雪,天地合在一起,到那個時候,我在與你分別。

9. 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不妨有卧龍。——唐·竇庠《醉中贈符載》。

此以池小水淺也有龍為喻,說明在並不優越的環境中也有可能產生傑出的人才。俗語說「雞窩里飛出金鳳凰」,與此同義。

10.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的長江,向東流淌,不在回頭,多少英雄像著浪花一樣消逝。

❻ 水的哲學在佛教中如何體現

大乘經常說:一切有為法,如流水燈焰。
一切的事物現象,都如流水速逝,燈焰變動,就是無常變動,不真實的。能真實證悟無常,就解脫了。

❼ 關於水的哲理詩句

詩中水
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渓.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11.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2.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3.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14.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王灣《次北故山下》)
15.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劉禹錫《竹枝詞》
16.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白居易:《暮江吟》)
17.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杜牧:《秋夕》)
18.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9.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溫庭筠:《憶江南》)
20.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劉禹錫:《望洞庭》)
21.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願此作流水,潛浮蕊中塵。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水光瀲灧晴方好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月光如水水如天。

如果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請發消息給我,並附上問題的連接,謝謝

❽ 水的哲學意味是什麼

水的哲理
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是水;
經常探求自己方向的,是水;
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以自己的清潔洗凈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污寬大度量的,是水;
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雨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管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這是直接地以水喻人,以水而譬喻人生之原則與生命之境界.
人之為人,貴在不失其本性.

❾ 水的哲學是什麼人的哲學是什麼生命的哲學是什麼

水的哲學聽老莊同學的,就是處下「不爭」,人的哲學跟水相反就是了,就要專「爭」,屬水往低處流,人往。。。但是,高處不勝寒,雲作雨雪飛,江湖三春暖,氣蒸雲夢澤,生命哲學里,柏格森說,在軀體中有種搏動流走的東西,個人覺得相當於中國古哲學中的「氣」的概念。合起來就是:水的哲學:「不爭氣」,人的哲學:「爭口氣」,生命的哲學:「氣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