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發布時間: 2021-03-29 07:51:07

① 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

「身邊卧著的老虎」王軒想到,
隨後朝著劉瓛深深的望了一眼,
難道這意思難道就是說的便是劉瓛?王軒不由的身子一震,

② 心理學形成性考核作業1參考答案

一、簡答題(每題5分,共40分)
1.簡述教育心理學的主要研究方法。
答:(1)量的研究方法:實驗法、問卷調查法、測驗法;
(2)質的研究方法:觀察法、深入訪談法、個案研究法、
教育經驗總結法、文件分析法。
2.遺傳決定論關於心理發展的理論核心是什麼?
答:強調遺傳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認為個體的發展及其個性品質早在生殖細胞的基因中就決定了,發展只是在這些內在因素的自然展開,環境與教育只是一個引發的作用。
3.皮亞傑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皮亞傑將兒童認知發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這一階段兒童的智力只限於感知運動。
(2)前運算階段(2—7歲)。這一階段兒童能夠通過表象和言語來表徵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
(3)具體運算階段(7—12歲)。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已經有了兩個標記:符號性和邏輯性。
(4)形式運算階段(12歲以後)。這一階段兒童的思維開始具有抽象性。
4.學優生與學差生、創造型與非創造型學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異?
答:(1)學優生與學差生差異:動機差異,主體性差異,人格適應性差異;
(2)創造型學生相對非創造型學生的人格特徵是:低樂群性、高獨立性和高自律性。
5.簡要分析學習的內涵。
(1)學習是憑經驗產生的行為或思維的變化;
(2)學習既有行為的變化,也有思維的變化;
(3)學習過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無意的;
(4)學習是指那些比較持久、恆定的行為與思維的變化;
(5)學習的結果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6.班杜拉關於學習過程的基本觀點有哪些?
答:班杜拉將學習過程分為四個過程:①注意過程②保持過程③復制過程④動機過程
7.簡述加涅關於學習過程的基本觀點。
答:加涅根據信息加要理論提出了,學習過程的基本模式,認為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即學習者將來自環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內在的人知加工的過程,認為學習包括外部條件和內部條件,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習者頭腦中的內部活動。與此相應,把學習過程分為8個階段①動機階段②了解階段③獲得階段④保持階段⑤回憶階段⑥概括階段⑦操作階段⑧反饋階段。
8.簡述奧蘇伯爾關於新舊觀念同化的三種方式。
答:奧蘇伯爾認為有意義學習的過程就是原有觀念對新觀念加以同化的過程。原有觀念與新觀念之間有3種關系。因此原有觀念一般通過三種方式對新觀念加以同化,即類屬學習、總括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

二、案例分析題(10分)
李老師的這種做法可以用斯金納的兒童行為強化控制理論來解釋。他認為,人的行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習得行為,都與及時強化有關。可以通過強化來塑造兒童的行為。斯金納提出外界的強化作用是塑造兒童行為的基礎。只要了解強化效應,操縱好強化技術,及時有效地施加強化,就能控制行為反應,並隨意塑造出一種教育者所期望的兒童行為。李老師在教學中正是運用了強化控制理論,作業潦草是兒童不良行為,對於一次作業工整就加蓋一個小紅花,連續3次小紅花,就加蓋一個「一級棒」的大印章,連續2次「一級棒」就獎勵小卡通畫並上光榮榜,這是一種積極強化的方式,所謂積極強化是由於某一刺激的加入增進了某一操作反應發生概率的作用,這種作用是經常的。李老師的這種連續的強化刺激,矯正原有的作業潦草的習慣,不斷地向好的方向發展上,而是放在為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簡化學生在利用資源時必須經歷的實際步驟上。
三、論述題(每題10分,共50分)
1. 試論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
答: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有:
(1)生物因素。通常這個因素是指遺傳。遺傳是一種生物現象。通過遺傳傳遞著祖先的許多生物特徵。遺傳的生物特徵在兒童發展的早期階段起主要作用,因為他們直接聯系遺傳系統,為個體的成長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具體作用反映在神經系統的成達過程中。
(2)人體與社會的相互協調因素。這個因素緊密聯系著兒童的一般社會生活及他的與其他人的關系。在社會化過程中,個體獲得交往的機會。由於環境與教育的不同而有差別。但是貫穿兒童成長的全過程,是所有兒童共享的財富。
(3)教育因素。在兒童認知發展的長河中,教育是一把生命之創。而兒童展示它的威力。「一刃寒光」是學校之外其他社會生活的不正規教育。「另一刃寒光」是指發生在幼兒園和學校的有目的、有計劃、有規律和有系統的教育。這個教育是以最大限度挖掘和培養兒童的智力潛能為目的的。因此常表現出令人滿意的結果。
2.聯系教學實際,試論述如何根據學生的認知方式差異進行教學。
答:認知方式,是指人們在認知中所偏愛的信息加工方式。認知方式有場依存型和場獨立型、沖動型和沉思型、具體型和抽象型。
(1)場依存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外部的線索為依據,行為常以社會標准為定向,社會敏感性強,愛好社會活動,適合於強調「社會敏感性」的教學方法,如善於聽老師講解,喜歡與別人討論;場獨立型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常以自己的內部線索為依據,不易受影響和干擾,傾向獨立判斷。行為常是非社會定向的,社會敏感性差,不善於社交,喜歡獨處,不適合「社會敏感性」的教學方法,更喜歡自己獨立思考,獨立學習。
(2)沖動型的學生在解決認知任務時,急於給出問題的答案,不習慣進行全面思考,認知問題速度快,錯誤率高。這類學生在運用低層次事實性信息的問題解決中占優勢;沉思型的學生在解決認知任務時,總是謹慎全面檢查各種假設,確認無問題後給出問題的答案。認知問題速度慢,錯誤率低。這類學生在解決高層次性問題中占優勢。
(3)具體型兒童在進行信息加工時,善於比較深入地分析某一具體觀點或情境,但必須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否則容易造成對問題的偏見。這類兒童在結構化教學方法(演繹法,講解法)之下,成績會更好;抽象型兒童在對事物進行認知時,能夠看到問題的眾多方面,可以避免刻板印象,能夠進行抽象程度較高的思考。這類兒童在非結構化教學方法(歸納法,發現法)之下表現會更好。
3.述桑代克關於學習規律的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啟示。
答:桑代克認為學習有三條主律和五條副律。學習的三條主律是:①准備律。是指聯結的加強或削弱決於學習者的心理准備和心理調節狀態。②練習律。是指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會由於生復或練習而加強;反之,不重復不練習,聯結力量會減弱。③效果律。是指別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可因導致滿意的結果而加強,也可因導致煩惱的結果而減弱。學習的五條副律是:①多重反應原則。②傾向和態度原則。③選擇性原則。④同化或類化的原則。⑤聯想交替原則。
4.論述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以其對現代教學的影響。
答: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強調認知活動中的認知結構的作用。認知結構形成後是進一步學習和理解新知識的重要內部因素和基礎。布魯納把認知結構稱為「表徵」,有動作性表徵、映象性表徵和符合性表徵三種。隨著個體發展到一定階段,個體認知結構中的3種表徵同時存在、相互補充、共同完成認知活動。人主要通過這3種表徵將知識融入認知結構中,這3種不同的認知方式體現了不同的學習方式。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是在內在動機的推動下,學習者主動對新知識加以選擇、轉化、存儲和應用的過程。認為學習的過程可以分為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幾乎同時發生的過程。布魯納認為學生學習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連竄的新知識,每一知識的學習都要經過獲得、轉化和評價3個過程。同時他認為,任何學科的基本結構越能歸結為定義、原理或法則,就越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應用。他主張要改革和重編基本課程的教材,要把那些基本的知識結構放在中心地位。
5.論述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習的實質的認識與認知主義的不同之處。
答: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主動建構對信息的解釋,並從中做出推論。學習是學習者建構自己知識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刺激,他要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與加工,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而外部信息的意義並不是由信息本身決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沒有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經驗間反復、雙向的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每個學習者都會以自己的原有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進行編碼,形成自己的理解,原有知識又因新經驗的進入而發生調整和改變,所以信息也不是簡單的積累,還包含新舊經驗沖突所引發的觀念和結構重組。
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面對當前的問題情境,在內心經過積極組織,從而形成和發展認知結構的過程,強調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

③ 急求電大本科學前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第一題 概念題 1,學前兒童心理學 2,嬰兒傳技3 縱向研究

好像好多培訓都有

④ 急求~兒童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答案....謝謝....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形成性考核冊
一、名詞解釋
1.P16 2.p18 3.P48 4.P34 5.P59 6.39 7.P72 8.P84 9.P95
10.P100
二、簡答題
(一)簡述行動研究的特點。
1.考核知識點: 行動研究的特點。
2.答題要點:
行動研究的特點是:
(1) 實踐性與參與性相結合;
(2) 合作性與滲透性相結合;
(3) 持續評價性與即時反饋性相結合。
(4) 可變性與適應性相結合。

(二)簡述小學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1.考核知識點: 小學兒童情緒、情感發展的特點。
2.答題要點: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體驗及相應行為的反應,它們是以個體的願望和需要為中介的
心理活動。情緒和情感是個體適應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方式,它們會隨著個體的成長而不斷發展。
小學階段,兒童情緒和情感的發展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情緒的調節控制能力增強,沖動性減弱。
(2)情緒、情感的內容不斷豐富,社會性成分不斷增加。
(3)高級情感進一步發展。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生活的拓展,小學生的社會性需要越來越豐
富,這促進了高級情感的發展。兒童的高級情感包括道德感、理智感、意志感和美感。

(三) 簡述小學期間同伴團體對兒童的影響。
1.考核知識點: 小學期間同伴團體對兒童的影響。
2.答題要點:
小學時期是開始形成同伴團體的時期。這時的同伴團體對兒童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為兒童提供了學習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在團體活動中,兒童學習處理各種關系中的社會問題,學
會按照同伴團體的標准建立合適的反應模式來組織自己的行為,社會交往技能進一步擴展和提高;同
伴團體還可以為兒童提供形成和評價自我概念的機會,同伴的拒絕與接受反應使兒童對自己有了更清
楚的認識。
3.注意:同伴團體是小學兒童社會性交往的一種重要形式,對小學兒童社會性的發展有著重要
影響。教師不僅要了解小學時期同伴團體對兒童的影響,還要了解同伴團體的特點。

(四)小學生學習的類型有哪些? P63
(五)簡述加涅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
1.考核知識點: 加涅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
2.答題要點:
在這個模型中,加涅把學習過程看作是由操作、執行控制和預期三個系統協同作用的過程。操作
系統由受納器、感覺登記器、工作記憶(包括短時記憶)系統、長時記憶系統、反應生成器和反應器
組成。執行控制系統對信息、表徵形式和加工策略的選擇都具有指導和監控作用。預期指人的信息加
工活動受目的指引。認知目的引導著加工方式的選擇。認知加工活動的實現和預期目的的達到會帶來
情感的滿足,由此進一步激勵新的認知活動。
從加涅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來看,知識的學習過程經歷著一個信息輸入—編碼—加工—
貯存—提取—輸出的過程,根據這樣的信息流程和執行控制與預期系統的作用,加涅進一步把學習過
程劃分成八個相互聯系的階段:(1)動機階段;(2)領會階段;(3)獲得階段;(4)保持階段;
(5)回憶階段;(6)概括階段;(7)動作階段,(8)反饋階段。加涅指出,與各個階段相應的心
理狀態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在教學影響下出現的。
3.注意:在答這道題時首先要理解加涅的學習與記憶的信息加工模型中的基本概念。

(六)知識遷移與應用的關系如何?
1.考核知識點: 知識遷移與應用的關系
2.答題要點:
知識遷移和知識應用二者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一方面知識的應用可以促進遷移的發生及效果,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應用是促進知識遷移
的有效條件。尤其是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及時地為學生創造知識應用的情境,就可以使知識
遷移成為一種有意識的、主動的過程,從而加快知識遷移的發生,提高遷移的效果。
另一方面,知識應用過程中都存在著知識遷移,知識的遷移是保證知識應用成功的重要條件。從
知識應用的各種形式來看,無論利用已有知識解答課堂上老師提出的問題、完成課堂練習和家庭作
業,還是利用已有知識發現並處理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是已獲得的知識對處理一種新的問
題情境產生積極影響的過程,所以知識的應用本質是依賴於知識的遷移實現的。
但知識應用並不是知識遷移的全部,知識的應用主要是一種順向的、正遷移過程。
3.注意:在答這道題時首先要弄清知識遷移和知識應用的基本概念。

三、論述題
(一)根據小學兒童的個體差異,簡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1.考核知識點: 根據小學兒童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的必要性
2.答題要點:
了解與鑒別個體差異是教師「因材施教」的前提。小學兒童的個體差異主要表現為:
(1)認知差異。
①一般認知能力差異。對於早聰早慧的學生教師要幫助他們拓展自己、完善個性。對於晚熟的學
生,教師要給以扶持和鼓勵,防止一個未來的巨匠埋沒在不適當教育氛圍中。組成智力的認知成分一
般包括感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等,這些成分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組合,從而構成了智力結構
上的差異。學生智力結構上的差異隨時會在學習中表現出來,如果教師善於發現學生這些差異,就能
夠找到適應個別差異的教育教學方法。
②專門領域的知識差異。學生在某一學科領域的知識基礎不同,對教學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學方
法上的差異可以彌補學生因缺乏預備性知識給學習成績帶來的負面影響。
③認知風格差異。具有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在學習上表現出不同的特點,不同的認知特點和不同
的學習特點要求不同的教學方式與之相適應。比如,教師有必要在幫助沖動型學生在發揮優勢的同
時,提高學習和解決問題的精確性。
(2)人格差異。
①氣質差異。教師了解學生的氣質特點,對於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健康成
長,具有重要意義。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氣質類型之間沒有好壞之分。氣質不能決定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無論哪
一種氣質類型的學生都有可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成為學校中的優秀學生。但是,不同氣質類型的學
生達到同一成就水平所走的道路有可能不同;他們適應學校生活環境的方式也可能不同。
針對學生的氣質差異,教師一是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允許學生按照自己方式發展進步。二是採用
個性化的教育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適宜的教育教學方式。
②性格差異。兒童的性格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後天的生活環境、教育和訓練對兒童性格形成起著
重要作用。小學時期,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廣大教育工作者應切實承擔起塑造兒童良好性格的
任務。
(3)性別差異。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應當以科學的、清醒的、審慎的態度對待學生的性別差異,對確實存在差異
的學習領域,教師要精心研究幫助男女學生共同提高的教學設計;對於社會偏見,可通過教學與學習
的事實,打消社會偏見帶來的消極影響,鼓勵學生努力進取。
如果不能根據小學兒童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而是一刀切,那麼就會影響教育的實效性。

(二)試述小學生學習的特點。 P62

(三)論述如何促進知識遷移和應用的教學原則。
1.考核知識點: 促進知識遷移和應用的教學原則
2.答題要點:
為了將「為遷移而教」的思想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應該遵循以下幾條原
則:
(1)制定明確、具體、現實的教學目標。
(2)教學內容的編排應該循序漸進。
(3)把握每一階段學習的遷移價值。
(4)啟發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
(5)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6)培養學生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態度。
3.注意:在答這道題時要聯系教育教學實際適當進行論述。

(四)聯系實際論述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概念,應如何進行概念教學?
1.考核知識點: 如何進行概念教學
2.答題要點:
根據概念學習的兩種形式,可以把概念教學也相應地劃分成兩種方式。一種是先向學生呈現某個
概念的正例和反例,然後要求學生進行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一個定義。另一種教學方式是先給學
生一個明確的定義,緊接著呈現幾個正例和反例,要求學生根據定義識別正例和反例。然後進一步分
析這些例子是如何表現這一定義的。這兩種概念教學方式是目前課堂教學中常常使用的,尤其是後一
種教學方式。
無論採用那種教學方式,都必需涉及概念的四個方面:概念的名稱、定義、本質和非本質特徵、
正例和反例。為了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概念,在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以准確的語言明確揭示概念的本質。
(2) 突出本質特徵,控制非本質特徵。
(3) 恰當使用正例和反例
(4) 多用變式和比較。
(5) 在實踐中運用概念。
3.注意:在答這道題時要聯系教育教學實際適當進行論述。
《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課程作業評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