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宗教心理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宗教心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3-28 21:36:02

❶ 關於民間信仰或宗教的心理學類書籍

正宗的討論宗教的心理學書籍不多,知名的有:
弗洛伊德的《論宗教》
《傳統宗教的終結——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卡爾.榮格著作中宗教女性主義評論的重要說明》麥克·阿蓋爾的《宗教心理學導論》
詹姆斯的《宗教經驗種種》

因為心理學是西方科學體系的研究學科,所以國內尚沒有討論宗教的專業心理學書籍。

其他知名的,如西方的《基督教要義》、《懺悔錄》、《論自由意志》皆屬純粹的神學范疇;《形而上學》等皆屬西方哲學范疇。

❷ 哪所學校有宗教心理學或者佛教心理學這樣的研究方向

首先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對心理學很感興趣。
心理學的分支很多,像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咨詢學,等等,你可以先從《普通心理學》看起,(也可稱心理學導論),因為它是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現象的一般規律的學科,是心理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在了解了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後,可選擇一些應用領域的心理學,像消費心理學,管理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相信通過你的學習,,你在心理學認識上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❸ 宗教與心理學的關系

一切的心理學都有著其宗教信仰的基礎,因為宗教會改變一個人對待事物的看法態度

❹ 心理學和哲學,心理學和宗教到底什麼關系

① 宗教是一種信仰,這種信仰不需要理由.而且往往是一種壓倒其他思想的信仰.
②心理學是一門學科,主要以人的心靈活動與外部反應結合為研究對象.
③哲學是本質論,代表了局部客觀或者某些程度的客觀,個人的客觀和全局的客觀,時空的客觀,物質的客觀.
④哲學指導心理學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心理學能夠通過驗證來增強和修正哲學思想.
⑤一個真正有宗教信仰的人會以宗教的原則為總的行為和思想原則,其它不論是哲學還是心理學都應該順從於宗教理念,比如一個真正信仰耶穌的物理學家,必定不會否定造物主的存在,在此前提下去研究物理.

❺ 宗教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二戰」結束後,宗教心理學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對宗教心理學的分析方法也發展出了新興的觀點,如客體關系理論、文化和生命周期理論、自體心理學理論,以及其他一些探究新的研究宗教和靈性經歷的理論方法。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是宗教心理學領域最受歡迎的人物之一。與弗洛伊德不同的是,榮格認為宗教為人們提供了達到人類生活中心目標的主要資源,榮格把這個過程稱為「個體化」。在他眾多復雜的寫作中,榮格分析了宗教想像、儀式、原型和符號在個體建構中所產生的力量。盡管那些致力於發展一種科學的宗教心理學的人拒絕接受這個理論,但榮格心理學還是繼續影響著一些學術團體和許多接受這個理論的人。批評家們則認為榮格的心理學實際上成為了宗教的替代。科學實證派的宗教和靈性心理學不斷擴大其所研究的現象、理論和方法。幾十年來,雖然宗教心理學在主流心理學中處於邊緣地位,但它目前正在使自己成為心理科學中一個有價值的貢獻者。新成立的學科雜志,美國宗教學聯會第36分會宗教心理學的官方刊物——《宗教和靈性心理學》顯示了宗教心理學在主流心理學中逐漸突出的作用。一些宗教心理學家是實證研究科學家,他們不是使用偏重解釋的方法,而是採用嚴謹的實驗方法。與倡導實證研究的宗教心理學家相反,這些學者常常在大學宗教學系或者神學院供職,而不是在心理學系。在宗教學系裡,一些學者並不做宗教心理學方面的研究,他們更喜歡探究的是心理學和宗教之間的關系。不管是否參與對話或相互批評,心理學和宗教的關系都是相當復雜並不斷變化的。為了方便總結這些復雜的關系,一些人還把這個領域稱為宗教的心理學、心理學和宗教、宗教作為心理學、心理學或宗教。宗教心理學的未來有許多可能性,也面臨許多挑戰。首先,宗教心理學想要發展壯大,必須要對文化在塑造個人、社區和宗教中的重要性有更多的了解;其次,認知神經科學將會為增進對人類認知、經歷和意義的生物基礎的認識提供寶貴的知識;再次,宗教心理學還要與宗教人類學和社會學建立持久的關系,不能把宗教和靈性現象從文化和社會基體中剝離出來;最後,宗教心理學必須探究猶太教和基督教之外的宗教和靈性,只有搜尋不同形式的宗教和靈性對人類經歷(思想、感覺和行為)的理解和解釋,才能豐富宗教心理學的內容。

❻ 宗教的四要素指的是什麼謝謝!很急!

宗教觀念、宗教行為、宗教體驗和宗教體制。

宗教作為一種社會化的客觀存在具有一些基本要素。這些要素分為兩類:

一類是宗教的內在要素,其中有兩部分:

1、宗教的觀念或思想;

2、宗教的感情或體驗。

一類是宗教的外在要素,也有兩部分:

1、宗教的行為或活動;

2、宗教的組織和制度。

一個比較完整的成型的宗教,便是上述內外四種因素的綜合。

(6)宗教心理學擴展閱讀

在近代宗教學中,有三種研究方法最有影響,一是宗教人類學和宗教歷史學,二是宗教心理學,三是宗教社會學。它們對宗教的本質和基本特性的看法各有側重,在此基礎上對宗教提出了不同的界說。

宗教人類學和宗教歷史學一般強調以宗教信仰的對象(神和神性物)為中心來規定宗教;宗教心理學則著眼於宗教信仰者個人內心世界對神或神性物的內在體驗;宗教社會學則往往以社會為中心來看待宗教,把宗教對於社會生活的影響和功能視為宗教的核心和基礎。

可以這樣概括:在把握和規定宗教的本質問題上,第一種是以宗教信仰的對象(神或神性物)為中心;第二種是以宗教信仰的主體(人)為中心;第三種則是以宗教信仰的環境(社會)為中心。

❼ 宗教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包括宗教思想、宗教意識的內容和結構,宗教情感的特點以及宗教在個人和社會。
精神生活中的心理功能,特定社會條件下的各種不同教派的信徒參與宗教活動和宗教生活所感受的宗教經驗和宗教感情,以及信徒的融匯宗教體驗、宗教感情和宗教意志的宗教信仰心理狀態。 宗教心理學研究宗教意識時區分兩種情況:
一、由專職神職人員及教會宗教團體頒布的宗教思想體系。它是一種既同宗教神學有密切關聯,又不等同於一般宗教神學的具體宗教心理學。例如,宗教神學中的佛教心理學或基督教心理學等。它們以心理學的原則來闡明基督教或佛教的教理、教義、持戒等。代表人物有美國的A.博依森、日本的鈴木大拙等。J.R.弗萊克和J.D.卡特1981年認為,這種宗教心理學尚處於它們的「嬰兒期」。
二、廣大信眾具有的宗教信仰心理。它是直接對普通信眾的宗教意識和宗教心理作深入的研究和科學的說明。其研究對象是:信仰群體或個人在參與宗教活動時內在和外顯的一切獨特的心理現象,各種社會性和非社會性因素對各種獨特心理現象的制約性,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互相制約關系。這種研究不同於宗教社會學對宗教的研究。宗教社會學側重於宗教與社會,宗教與社會政治、經濟形態、文化心理等的關系的綜合研究,而宗教心理學則著重研究宗教與心理的制約關系。它結合特定的歷史條件、文化背景等,側重研究特定的信仰群體,例如,氏族、民族、階層或宗教小群體和個體的宗教信仰、宗教修習、宗教體驗、宗教行為和態度、信仰動機和意志以及宗教活動和交往等。 一般說來,宗教心理學的研究課題多數集中在宗教意識的結構和功能、宗教經驗的實質和潛意識的關系、宗教神秘經驗的心理-生理基礎等方面。其中,從認知社會心理學角度研究宗教經驗的直覺思維模式已成為一個突破口,有的學者從功能上強調研究宗教經驗的重要性,有的學者在研究宗教經驗思維進程中,開始引進計算機程序模擬。由宗教社會心理學角度進行研究的選題,多數集中於宗教活動中的宗教崇拜行為、宗教態度、宗教交往以及非言語交流的宗教情緒感染等方面。

❽ 宗教心理學的中國宗教心理學

中國宗教心理學開端於宗教神學領域,其實這很值得探討。20世紀初期,維護宗教的心理學家詹姆斯運用心理學中的「潛意識」理論對宗教神秘經驗進行了論證,認為上帝存在於潛意識之外,潛意識成為人與上帝相連接的中介項,這種論證既取代了搖搖欲墜的中世紀式的神學論證,又適應了神學的主張。在詹姆斯看來,科學體系中的潛意識理論對宗教學(神學)是最好的中介項,它既有心理事實為根據,又可以同神學家所主張的至高無上的神聖外力控制調和起來,使上帝實在之感得以證明。在當時,有些神學家竭力主張神職候選人員應該接受心理學訓練。可見,民國初期宗教心理學在教會中的引入,是在心理學是宗教神學「親密夥伴」的背景下進行的,目的是堅固信徒宗教信仰之根基。總之,在此期間,宗教界學者的學術活動多多少少與維護自身的信仰有關;但不可否認的是,有不少誠實開明的宗教界學者,面對社會上對宗教的猛烈批判進行了嚴肅的反思,並通過內部革新對啟蒙思潮作出了積極回應。其中一些飽學深思之士(以基督教會的學者居多),本身就是西學東漸的積極參與者,他們通過自己的學術活動倡導和實踐了現代學術方法。

❾ 宗教心理學的研究理論

涉及宗教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大致有:投射理論、懼怕死亡理論和認知需要理論等。
精神分析投射理論
精神分析的投射理論是西方宗教心理學關於宗教起源的傳統理論之一。認為信仰的上帝(或神)是一種祖先表象的投射。弗洛伊德早在《圖騰與禁忌》中就指出「上帝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父親的仿造」。阿蓋爾1975年的研究表明,對上帝和對雙親的態度非常酷似。宗教所關心的眾多認知問題,諸如苦難、生與死等,每每都是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在當前宗教心理學研究中,死亡恐懼理論成為普遍受到東西方學者強有力支持的理論。學者們分析,這可能反映教會教育的影響,同「太平世界」的傳播有關。 東西方差距
比較西方國家和蘇聯、東歐各國的研究,明顯地存在著方法上的區別,這種區別,除了哲學立場上的不同外,主要表現在西方學者的研究已不再滿足於往常採用的訪談法、問卷法或檔案文獻法等傳統的研究方法,而是十分重視實驗和測量。例如現代宗教心理學研究中,宗教態度測量受到相當重視。1987年,澳大利亞社會心理學家L·B·布朗的新著《宗教信仰心理學》,把宗教態度測量列為單獨一章,著重介紹了美國著名心理測量家L.L.瑟斯頓等人的宗教態度量表及其研究成果。蘇聯和東歐各國在方法論上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指導原則和社會調查,研究中更注重廣大信眾宗教感情的動態變化,以便從中找出規律性,採取弱化宗教感情和宗教信仰的決策和克服信仰心理的積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