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常說夢與周公有關系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據《曲阜縣志》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於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於魯"。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解夢現在是一種科學,「夢的解析」採取的是精神動力學原理,強調夢的社會文化背景、夢與現實的相互關系,幫助人去處理和解決內心的矛盾沖突。
中國古代流傳的夢故事很多,與其說這是古人的夢,不如說是古人的寓言。因為這些夢故事中有很多並不是(或者並不能肯定是)夢,而是古人編出來以傳達自己的思想的,大略分類,中國古代的夢故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人生如夢類:以著名的莊周夢蝶故事為代表。夢很簡單,莊周夢見自己是一隻蝴蝶。他醒來後,提出一個很難解的哲學問題:「是莊周夢見自己變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了莊周?」從現象學角度,我們實在並沒有辦法分辨這二種假設孰真孰偽。
古代占夢術的理論是非科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古代占夢術一無可齲因為古人在生活經歷中可以直覺地了解到一些夢的意義,也可以發現一些常用象徵的意義,甚至其占夢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學原理。但絕大多數都似乎帶有宿命論的味道。
正因為如此,這類占夢辭書往往會自相矛盾,如前邊說「夢見蛇虎者主寶貴」、「夢見蛇當道者大吉」,後邊又說「夢見蛇作盤者宅不安」這些對夢的解釋,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夢見自己雙目失明,預示著不可相信自己的親屬和朋友,對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們知道,夢見失明的諸多意義中,確有一種是表示「盲目相信別人」。
夢是什麼?在精神分析理論出現之前,科學界否認夢有任何意義。當然那時的科學界對夢有一種解釋--它對任何事物都有解釋。科學是對自然。人和社會的一種體系化的釋意活動,體系中不能不解釋夢而留下空白--過去的理解是,「夢是大腦神經細胞的無規律的活動。在人們睡眠時,多數神經細胞不活動而處於抑制狀態,而少數神經細胞沒有抑制而進行無規律活動。這就是夢。所以夢沒有意義。它是大腦的塗鴉。如果你夢見了被狗追,這什麼意義也沒有。」
精神分析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關於夢的見解,而且通過釋夢的成功的實踐使這種見解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證實。精神分析理論指出在夢荒謬無意義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隱藏的意義。
因此,周公解夢不是憑空捏造的,是有歷史由來的.看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叫周公解夢和周公是個什麼人了吧?
至於可信不可信,這不是一個值得深究的問題,我國傳統的中醫學也是一門經驗學科,中醫理論就是不斷的實踐得到經驗而進行的一種升華.我國正在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研究中醫,雖然不能用現代的數據模式來證明中醫符合現代的科學,但是,中醫是存在實用即科學.同樣,夢是一種很復雜的東西,也許跟現實有關,也許又不受現實的影響,周公解夢,有些夢境對現實的影響與反應的總結,也有些可能是作者的主觀想像.因此,我們很難通過夢境來預知未來,從而規劃自己的前路.周公解夢,權且當作一種娛樂吧.不要因為自己的夢境而困惑,更不要用夢境來憧憬未來,困難需要勇敢的面對,未來的路要腳踏實地的走.
2. [討論] 周公解夢說明什麼哲學問題
解夢現在是一種科學,「夢的解析」採取的是精神動力學原理,強調夢的社會文化背景、夢與現實的相互關系,幫助人去處理和解決內心的矛盾沖突。
中國古代流傳的夢故事很多,與其說這是古人的夢,不如說是古人的寓言。因為這些夢
故事中有很多並不是(或者並不能肯定是)夢,而是古人編出來以傳達自己的思想的,大略
分類,中國古代的夢故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人生如夢類:以著名的莊周夢蝶故事為代表。夢很簡單,莊周夢見自己是一隻蝴蝶。他
醒來後,提出一個很難解的哲學問題:「是莊周夢見自己變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了
莊周?」從現象學角度,我們實在並沒有辦法分辨這二種假設孰真孰偽。
古代占夢術的理論是非科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古代占夢術一無可齲因為古人在生活經歷中可以直覺地了解到一些夢的意義,也可以發現一些常用象徵的意義,甚至其占夢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學原理。但絕大多數都似乎帶有宿命論的味道。
正因為如此,這類占夢辭書往往會自相矛盾,如前邊說「夢見蛇虎者主寶貴」、「夢見蛇當道者大吉」,後邊又說「夢見蛇作盤者宅不安」這些對夢的解釋,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夢見自己雙目失明,預示著不可相信自己的親屬和朋友,對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們知道,夢見失明的諸多意義中,確有一種是表示「盲目相信別人」。
夢是什麼?在精神分析理論出現之前,科學界否認夢有任何意義。當然那時的科學界對
夢有一種解釋--它對任何事物都有解釋。科學是對自然。人和社會的一種體系化的釋意活動,
體系中不能不解釋夢而留下空白--過去的理解是,「夢是大腦神經細胞的無規律的活動。在
人們睡眠時,多數神經細胞不活動而處於抑制狀態,而少數神經細胞沒有抑制而進行無規律
活動。這就是夢。所以夢沒有意義。它是大腦的塗鴉。如果你夢見了被狗追,這什麼意義也
沒有。」
精神分析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關於夢的見解,而且通過釋夢的成功的實踐使這種見解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證實。精神分析理論指出在夢荒謬無意義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隱藏的意義。
因此,周公解夢未必科學,但也不是迷信。
3. 周公、孔子,異世而出,周旋動靜,萬里如一。周公不師⑤孔子,孔子亦不師周公。的「言外之意」
455981179 二級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間 | 應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為我推薦的提問
知識掌門人
應用 禮物
投票
轉貼
HOHO
地產大亨
更多應用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 設置
網路知道 > 文化/藝術 > 歷史話題
孔子簡介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3 天 21 小時 | 提問者:流浪者豬頭
推薦答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別名: 孔子,仲尼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鄉(今曲阜市南辛鎮)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職業: 教師
信仰: 儒學
主要成就: 開創儒家學派
編纂《春秋》,修訂「五經」
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更詳細簡介請看:http://ke..com/view/2176.htm
回答時間:2010-12-8 17:37
向TA求助 回答者: lzjjinzzz | 十四級採納率:65%
擅長領域: 文學 歷史話題 地理 文化/藝術 民俗傳統
參加的活動: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採納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4條
《孔子》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學說,學說傳續,文集及其學說影響和具體運用為一體,全面、立體、系統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圖書。《孔子》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東方的太陽——孔子全傳」,系統介紹了孔子生平。把孔子生平從誕生到辭世按時間順序分成若干小故事的形式串連而成。 第二部分:「思想的長城——孔子學說」,系統地歸納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教育和經濟思想。 第三部分:「與偉人散步——孔學啟示錄」,從古語精華中獲取社會人生的啟示:為政治斗爭提供製勝謀略,為生產經營提供取勝秘訣,為社會交往提供最佳方法……。 第四部分:「智慧的薪傳——儒學繼承」,詳細地敘述了從春秋末年至今儒家學說二千五百年來的繼承、發展與演變。 第五部分:「東方的經典——孔學全集」,收集了「五經」和「四書」。 第六部分:「理想的管理——現代儒家管理思想與應用」,具體地把儒家思想應用於現代管理。把儒家思想與現代管理相結合。儒家崇「禮」,提倡「忠」與「信」。
回答者: 若影晨汐 | 一級 | 2010-12-8 17:37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回答者: 染·半世流離 | 一級 | 2010-12-8 17:41
HBV
參考資料:雨花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0-12-8 17:59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四書》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代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知」——孔子思想的精華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從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許多很有意義、很有啟發性的教育思想和獲得知識的方法。在春秋末期這樣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保守的奴隸主貴族是無法應付現實生活的變化,從奴隸主貴族本身來說也不可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但從整個社會發展來說,卻需要有一批有才乾的人才,要他們來解決現實社會中發生的種種復雜的問題。孔子適應著當時社會的需要,通過教育,給人們以知識,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對這句話雖有種種不同解釋,但它包含要擴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僅僅限於奴隸主貴族,應該是無疑問的。孔子自己實踐了他的「有教無類」的主張,所以他說:「只要給我十條干肉作學費,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論語·述而》)他的這一作法,對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當然孔子的「有教無類」並不是為了所有的階級,更不是為了什麼培養為全民服務的人才,而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有才乾的人。雖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動,卻是結束了過去貴族壟斷的「官府之學」,開始了學問的私家傳授。所謂「學術下庶人」,正是從孔子開始的。從這一點來說,無論如何是有利於當時社會發展的。
不僅如此,孔子通過他長期的教育實踐,從中總結了不少合於人們認識規律的經驗,但孔子的這方面的思想,還不是認識論本身的問題,主要還是對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總結。
首先,孔子比較強調人們的知識來源於學習。雖然他也講到「生知」「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還受著傳統思想的束縛。但是我們從他的具體教育活動上看,他並不十分重視這點。他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才是他自己的主張,顯然這和「生知」的觀點是不一致的。孔子從來就沒有認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沒有說過哪一個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認為堯舜也會有錯誤。關於他自己,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他非常好學,他自己給自己的評論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他贊美好學的學生顏回說:「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論語·先進》)子貢問:「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子回答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可見,孔子非常注重學習,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學習,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過學習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說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話了,在實際上並沒有重視它。
孔子主張學習的知識大體上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學習古代文獻和典章制度方面得來的知識,這可以說是歷史知識,《論語》中記載孔子從過去的歷史文獻、典章制度中學得知識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說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鄉黨》一篇中,除極少數幾節外,大都是講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學習這些東西。從孔子教學的內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獻、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種內容教育學生:歷代文獻,生活行為的准則,對上要講忠義,對朋友要講信實。」(《論語·述而》)這里所說的「歷代文獻」就是《詩》《書》《禮》《樂》等等。二是從現實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識,這可以說是現實的知識。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觀察而不大注重實踐,特別是他非常輕視生產實踐。在《論語》中許多地方記載了孔子主張在生活中要注意學習的話,例如他說:「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不恥下問」等等。但是孔子輕視生產實踐則是非常錯誤的,有一次他的學生樊遲向他請教種莊稼和種菜,他不僅說他不如老農民和老菜民,而且罵樊遲說:「樊遲真是個小人呀!做一個統治者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個統治者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做一個統治者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隱瞞真情。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會背著小孩前來投奔,哪裡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論語·子路》)孔子說這樣的話表明他是一個剝削階級的思想家,而剝削階級從來都是自己不勞動而且輕視勞動。
其次,孔子對某些學習的規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並以此作為他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他提出反復的學習可以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入,從而獲得新的知識,他說:「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等,就是這個意思。孔子雖然沒有明確談到通過對過去的經驗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發展的規律,但他已經知道可以由學習過去的知識中吸取經驗,這對認識當前的事物是有幫助的。孔子常常向別人請教,從別人那裡學得知識,然後用來教別人,他說:「我有很多知識嗎?沒有呢。有一個普通人問我,我對他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但是我從他的問題正反兩面去盤問之後,卻得到很多啟發,然後盡量地告訴他。」(《論語·子罕》)
孔子還從教育實踐中總結出「學」和「思」的關系。他所說的「學」和「思」的關系雖然不等於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但也是別人的經驗如何通過思考變成自己的知識的關系。「學」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和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思」是把別人的經驗和從現實生活中學得的東西通過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所以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前人的知識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確與錯誤;只是憑空思想而不學習和利用前人的知識經驗,那就會一無所成。看來,孔子雖然也重視「思」,但他卻更重視「學」,他認為「學」是「思」的基礎,所以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大凡人類認識史總是首先重視「學」(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而逐漸才注意到「思」(對經驗加以總結找出規律),孔子通過他親身的教育實踐,開始認識到這兩者的關系,並由注意「學」開始,到注意「思」的認識階段。
回答者: kmwfmd | 五級 | 2010-12-9 03:50
轉發到:
455981179二級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積分商城
(0)條消息等待處理
今天你做任務了沒?全部任務新手任務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務之入門篇揚帆起航 +660U活達人爭霸賽 +260進入個人中心
使用網路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
請到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455981179 二級 | 我的知道 | 消息(3) | 空間 | 應用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為我推薦的提問
知識掌門人
應用 禮物
投票
轉貼
HOHO
地產大亨
更多應用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網路 文庫 幫助 | 設置
網路知道 > 文化/藝術 > 歷史話題
孔子簡介
懸賞分:0 | 離問題結束還有 13 天 21 小時 | 提問者:流浪者豬頭
推薦答案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中文名: 孔丘
外文名: Confucius
別名: 孔子,仲尼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陬邑昌平鄉(今曲阜市南辛鎮)
出生日期: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逝世日期: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職業: 教師
信仰: 儒學
主要成就: 開創儒家學派
編纂《春秋》,修訂「五經」
創辦私學,打破貴族教育
代表作品: 《春秋》
更詳細簡介請看:http://ke..com/view/2176.htm
回答時間:2010-12-8 17:37
向TA求助 回答者: lzjjinzzz | 十四級採納率:65%
擅長領域: 文學 歷史話題 地理 文化/藝術 民俗傳統
參加的活動:
輸入內容已經達到長度限制還能輸入 9999 字插入圖片刪除圖片插入地圖刪除地圖插入視頻視頻地圖回答即可得2分經驗值,回答被採納可同步增加經驗值和財富值
參考資料:匿名回答提交回答
回答 共4條
《孔子》是集孔子的生平、思想學說,學說傳續,文集及其學說影響和具體運用為一體,全面、立體、系統地反映孔子的一套大型圖書。《孔子》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東方的太陽——孔子全傳」,系統介紹了孔子生平。把孔子生平從誕生到辭世按時間順序分成若干小故事的形式串連而成。 第二部分:「思想的長城——孔子學說」,系統地歸納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教育和經濟思想。 第三部分:「與偉人散步——孔學啟示錄」,從古語精華中獲取社會人生的啟示:為政治斗爭提供製勝謀略,為生產經營提供取勝秘訣,為社會交往提供最佳方法……。 第四部分:「智慧的薪傳——儒學繼承」,詳細地敘述了從春秋末年至今儒家學說二千五百年來的繼承、發展與演變。 第五部分:「東方的經典——孔學全集」,收集了「五經」和「四書」。 第六部分:「理想的管理——現代儒家管理思想與應用」,具體地把儒家思想應用於現代管理。把儒家思想與現代管理相結合。儒家崇「禮」,提倡「忠」與「信」。
回答者: 若影晨汐 | 一級 | 2010-12-8 17:37
孔丘 (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回答者: 染·半世流離 | 一級 | 2010-12-8 17:41
HBV
參考資料:雨花 回答者: 熱心網友 | 2010-12-8 17:59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四書》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歷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代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范人們的思想和行為。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
「知」——孔子思想的精華
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而且是個偉大的教育家,他從長期的教育實踐中總結了許多很有意義、很有啟發性的教育思想和獲得知識的方法。在春秋末期這樣一個社會大變動的時代,保守的奴隸主貴族是無法應付現實生活的變化,從奴隸主貴族本身來說也不可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但從整個社會發展來說,卻需要有一批有才乾的人才,要他們來解決現實社會中發生的種種復雜的問題。孔子適應著當時社會的需要,通過教育,給人們以知識,成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無類」,對這句話雖有種種不同解釋,但它包含要擴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僅僅限於奴隸主貴族,應該是無疑問的。孔子自己實踐了他的「有教無類」的主張,所以他說:「只要給我十條干肉作學費,我從沒有不教誨的。」(《論語·述而》)他的這一作法,對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人才問題起著很大的作用。當然孔子的「有教無類」並不是為了所有的階級,更不是為了什麼培養為全民服務的人才,而是為了培養更多的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有才乾的人。雖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動,卻是結束了過去貴族壟斷的「官府之學」,開始了學問的私家傳授。所謂「學術下庶人」,正是從孔子開始的。從這一點來說,無論如何是有利於當時社會發展的。
不僅如此,孔子通過他長期的教育實踐,從中總結了不少合於人們認識規律的經驗,但孔子的這方面的思想,還不是認識論本身的問題,主要還是對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總結。
首先,孔子比較強調人們的知識來源於學習。雖然他也講到「生知」「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還受著傳統思想的束縛。但是我們從他的具體教育活動上看,他並不十分重視這點。他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才是他自己的主張,顯然這和「生知」的觀點是不一致的。孔子從來就沒有認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沒有說過哪一個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認為堯舜也會有錯誤。關於他自己,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他非常好學,他自己給自己的評論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語·公冶長》)他贊美好學的學生顏回說:「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論語·先進》)子貢問:「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孔子回答說:「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可見,孔子非常注重學習,認為人的知識來源於學習,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過學習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說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話了,在實際上並沒有重視它。
孔子主張學習的知識大體上有兩個方面:一是從學習古代文獻和典章制度方面得來的知識,這可以說是歷史知識,《論語》中記載孔子從過去的歷史文獻、典章制度中學得知識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說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論語·鄉黨》一篇中,除極少數幾節外,大都是講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學習這些東西。從孔子教學的內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獻、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種內容教育學生:歷代文獻,生活行為的准則,對上要講忠義,對朋友要講信實。」(《論語·述而》)這里所說的「歷代文獻」就是《詩》《書》《禮》《樂》等等。二是從現實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識,這可以說是現實的知識。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觀察而不大注重實踐,特別是他非常輕視生產實踐。在《論語》中許多地方記載了孔子主張在生活中要注意學習的話,例如他說:「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不恥下問」等等。但是孔子輕視生產實踐則是非常錯誤的,有一次他的學生樊遲向他請教種莊稼和種菜,他不僅說他不如老農民和老菜民,而且罵樊遲說:「樊遲真是個小人呀!做一個統治者重視禮,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個統治者重視義,老百姓就不敢不服從;做一個統治者重視信,老百姓就不敢隱瞞真情。要是做到這樣,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會背著小孩前來投奔,哪裡用得著自己去種莊稼呢!」(《論語·子路》)孔子說這樣的話表明他是一個剝削階級的思想家,而剝削階級從來都是自己不勞動而且輕視勞動。
其次,孔子對某些學習的規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認識事物的一般規律,並以此作為他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他提出反復的學習可以使人們的認識更加深入,從而獲得新的知識,他說:「溫故而知新」(《論語·為政》),「學而時習之」(《論語·學而》)等,就是這個意思。孔子雖然沒有明確談到通過對過去的經驗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發展的規律,但他已經知道可以由學習過去的知識中吸取經驗,這對認識當前的事物是有幫助的。孔子常常向別人請教,從別人那裡學得知識,然後用來教別人,他說:「我有很多知識嗎?沒有呢。有一個普通人問我,我對他的問題本來一點也不知道。但是我從他的問題正反兩面去盤問之後,卻得到很多啟發,然後盡量地告訴他。」(《論語·子罕》)
孔子還從教育實踐中總結出「學」和「思」的關系。他所說的「學」和「思」的關系雖然不等於是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但也是別人的經驗如何通過思考變成自己的知識的關系。「學」是學習別人的經驗和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思」是把別人的經驗和從現實生活中學得的東西通過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所以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只學習前人的知識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確與錯誤;只是憑空思想而不學習和利用前人的知識經驗,那就會一無所成。看來,孔子雖然也重視「思」,但他卻更重視「學」,他認為「學」是「思」的基礎,所以他說:「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衛靈公》)大凡人類認識史總是首先重視「學」(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而逐漸才注意到「思」(對經驗加以總結找出規律),孔子通過他親身的教育實踐,開始認識到這兩者的關系,並由注意「學」開始,到注意「思」的認識階段。
回答者: kmwfmd | 五級 | 2010-12-9 03:50
轉發到:
455981179二級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積分商城
(0)條消息等待處理
今天你做任務了沒?全部任務新手任務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務之入門篇揚帆起航 +660U活達人爭霸賽 +260進入個人中心
使用網路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
請到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2010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知道協議
任務提醒
x開啟
下載網路Hi,體驗更
&;2010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知道協議
任務提醒
x開啟
下載網路Hi,體驗更豐富
4. 周公的意思是什麼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兩次輔佐周武王東伐紂王,並製作禮樂,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為上公,故稱周公。
在周文王時,他就很孝順,仁愛,輔佐武王伐紂,封於魯。周公沒有到封國去而是留在王朝,輔佐武王,為周安定社會,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攝政。據《曲阜縣志》記載:"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於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於魯"。新建立的周王朝面臨著嚴重的困難,商朝舊貴族們准備復辟,而周公輔政,又有違於王位世襲制中父死子繼的原則,引起周室集團內部的矛盾。結果殘余勢力即與周室內部的反叛勢力勾結起來,他們的代表是紂王子武庚與「三監」管叔、蔡叔等人。結果周公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歸而制禮作樂。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發;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這就是成語「握發吐哺」典故。周公無微不至地關懷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厲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裡,對河神祈禱說:"今成王還不懂事,有什麼錯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讓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攝政七年後,成王已經長大成人,於是周公歸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後來,有人在成王面前進讒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閱庫府中收藏的文書,發現在自己生病時周公的禱辭,為周公忠心為國的品質感動得流下眼淚,立即派人將周公迎回來。周公回周以後,仍忠心為王朝操勞。周公輔佐武王、成王,為周王朝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後,仍忠心耿耿,為周王朝的發展嘔心瀝血,直至逝世,終天下大治。周公臨終時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離開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懷謙讓,把他葬在畢邑,在文王墓的旁邊,以示對周公的無比尊重。
周公為後世為政者的典範。孔子的儒家學派,把他的人格典範作為最高典範,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終生倡導的是周公的禮樂制度。
解夢現在是一種科學,「夢的解析」採取的是精神動力學原理,強調夢的社會文化背景、夢與現實的相互關系,幫助人去處理和解決內心的矛盾沖突。
中國古代流傳的夢故事很多,與其說這是古人的夢,不如說是古人的寓言。因為這些夢
故事中有很多並不是(或者並不能肯定是)夢,而是古人編出來以傳達自己的思想的,大略
分類,中國古代的夢故事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人生如夢類:以著名的莊周夢蝶故事為代表。夢很簡單,莊周夢見自己是一隻蝴蝶。他
醒來後,提出一個很難解的哲學問題:「是莊周夢見自己變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了
莊周?」從現象學角度,我們實在並沒有辦法分辨這二種假設孰真孰偽。
古代占夢術的理論是非科學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古代占夢術一無可齲因為古人在生活經歷中可以直覺地了解到一些夢的意義,也可以發現一些常用象徵的意義,甚至其占夢方法中,也有一些合乎心理學原理。但絕大多數都似乎帶有宿命論的味道。
正因為如此,這類占夢辭書往往會自相矛盾,如前邊說「夢見蛇虎者主寶貴」、「夢見蛇當道者大吉」,後邊又說「夢見蛇作盤者宅不安」這些對夢的解釋,一定程度上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例如,「夢見自己雙目失明,預示著不可相信自己的親屬和朋友,對妻子和孩子也不要相信。」我們知道,夢見失明的諸多意義中,確有一種是表示「盲目相信別人」。
夢是什麼?在精神分析理論出現之前,科學界否認夢有任何意義。當然那時的科學界對
夢有一種解釋--它對任何事物都有解釋。科學是對自然。人和社會的一種體系化的釋意活動,
體系中不能不解釋夢而留下空白--過去的理解是,「夢是大腦神經細胞的無規律的活動。在
人們睡眠時,多數神經細胞不活動而處於抑制狀態,而少數神經細胞沒有抑制而進行無規律
活動。這就是夢。所以夢沒有意義。它是大腦的塗鴉。如果你夢見了被狗追,這什麼意義也
沒有。」
精神分析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關於夢的見解,而且通過釋夢的成功的實踐使這種見解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證實。精神分析理論指出在夢荒謬無意義之表面之下有另外的隱藏的意義。
因此,周公解夢未必科學,但也不是迷信
5. 為什麼總說夢周公周公是誰
周公(?-約前1095)姓姬,周武王之弟,亦稱叔旦。因以周地(今陝西岐山北)為其封地,胡稱周公,是西周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輔佐武王滅商。武王死後繼承王位的成王年幼,由叔父旦攝政。平定管蔡與武庚叛亂,營建洛邑作為東都。相傳他制禮樂,建立典
章制度,主張「明德慎罰」。所封采邑在周,稱為周公。
今岐山縣北有周公廟風景名勝區,相傳是周公退位後生活居住的地方。
殷周交替之際,周公輔助周武王伐紂滅商。建周次年,武王即逝,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他立殷紂王之子武庚於殷,令其弟管叔、蔡叔監國。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不服,造謠說周公「將不利於孺子」。當武王病重之時,周公嘗祝禱祝,願以身相代,祝文藏於金滕匱中。後成王因天災震恐,發金滕之匱,發現祝文,乃大感悟,親迎周公歸。管叔、蔡叔和霍叔勾結武庚及東方夷族叛周,周公奉成王命出師東征,「降辟三叔」,伐誅武庚,營建東都洛邑(今河南洛陽),作《大誥》,收殷遺民。在攝政期間,周公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比較重要的如:廣封諸侯,先後封了宋、衛、魯、齊、燕等七十一個諸侯國,「封建諸侯」有效地鞏固了西周的統治;制禮作樂,依據周朝的特點對殷禮進行損益,完善了各種典章制度,這些典章制度後來被稱作「周禮」或「周公之典」,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周公接受了夏、商兩代滅亡的教訓,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政治思想:既主張有「天命」的存在,但又反復強調「惟命不於常」,不能聽命是從;「敬德」思想,強調統治者必須修明德行,「以德配天」,不能夠貪圖]享樂,「無康好逸豫」,要知「稼穡之艱難」;「保民」思想,認識到「民心無常,惟惠之懷」,要取得民心,就要施行德政;「明德慎罰」,在提倡「敬德」的同時又主張「敬明乃罰」,要有一定的強硬手段人微言輕輔助,但用刑罰需謹慎。周公的思想言論,基本集中在《尚書》的《大誥》、《康誥》、《酒誥》、《多士》、《無逸》、《多方》諸篇中,這些思想是後來儒家主張「德治」的主要理論依據之一。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對周公極為敬仰。孔子曾說:人「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論語·泰伯》)稱贊周公曰:「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周公,其達孝矣乎!」(《禮記·中庸》)孔子在其年老體衰之時,甚至慨嘆道:「其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由於孔子的推崇,周公成為後來儒家學者最為尊崇的古聖人之一,有時與孔子合稱為「周孔」。
6. 伏羲和周文王以及周公,可不可以算是春秋之前的中國哲學家或者中國思想家
在今復天看來,伏羲是制哲學家,伏羲也代表這一種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創造性和實踐性,以其兼容並蓄的人文精神和認識世界的科學精神,他的始畫八卦也是哲學一直嚮往的精髓;周朝時的文王八卦,因為誕生出了周公和孔子兩個偉大的人物,經過他們的學習,推論解讀,才留傳了下來。所謂卦象,並無吉凶之分,是分析說明人在順境,逆境之中的正確態度和行為准則與處事方法,這些都是哲學的精髓所在!
7. 伏羲和周文王以及周公,可不可以算是春秋之前的中國哲學家或思想家
伏羲曾助女媧統一妖界後歸隱,幫助世人捕魚,結網,耕種,應該算是個賢哲吧,不過沒提思想方面的話題,周文王只是好的君王,求賢若渴,周公輔臣,
8. 簡述周公哲學思想中的心理學觀點
周公哲學
涉及到心理學的
主要是周公解夢
9. 周公解夢屬於哪種哲學,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
在這里真的要給你扔個雞蛋了,什麼叫唯心主義,什麼叫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和唯版心主義根本觀點權的分歧,是圍繞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而形成的。是恩格斯為了方便哲學研究總結的。這是個很專業的術語,不是隨便亂用的。至於你說周公解夢,我只能說它是當時社會環境下的產物,屬於哪種哲學?經驗主義?人生哲學?不如說是為了滿足當時人信仰的需求而編出的瞎忽悠哲學。呵呵呵,那個時候中國有哲學也就是神學,當然恩格斯把他們分到唯心主義裡面,當然還有樸素唯物主義,就是把復雜事物簡單化得陰陽五行等等。當然這只是恩格斯的定義,誰也沒規定哲學跟唯物唯心有關系,一個術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