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05年,張子健在李婷患癌時離婚,他到底是不是「陳世美」呢
2012年8月13日下午,著名女演員李婷因癌症離世,享年43歲。
當天晚上,前夫張子健帶著女兒依依,從國外匆忙趕回,盡了最後一份心力。
4天後,李婷的追悼會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圈內好友許晴、劉威、王茜、等,悉數到場,送了好朋友最後一場。
而李婷的老母親更是痛不欲生,幾度無法站立,引現場好友全部淚奔。
李婷的弟弟也跟隨母親身邊,為姐姐盡了最後一份心力。
未曾料到,李婷離世後,網上出現了大量兩個不同方向的帖子。
第一個是:「張子健拋棄癌症原配,傍上富婆,就是個陳世美」的帖子。
第二個是:「李婷離世後,其弟弟和外甥女搶奪李婷的遺產,毫無底線」的帖子。
在這兩件事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秘密?
李婷離世後,網上出現大量「張子健傍富婆,拋棄患癌妻子」的新聞,其實並不成立。
張子健認識現任妻子方芸的時間,確實是在他們夫妻離婚之後。
但是,不是方芸,卻並不意味著「沒有別人」!
一個不堪壓力的患癌妻子,和丈夫提出了離婚,卻忍受著劇痛,保持住了最後的理智,將女兒給了丈夫,為女兒謀得了最後一絲生路。
《英雄無悔》的女導演呂楓,曾在微博中說過:「李婷之所以在離婚時把女兒給張子健,是擔心自己離世後無人照顧孩子。還擔心,若孩子跟自己相處久了,會疏遠爸爸,若她離世後,孩子該如何自處?」
作為一個抗癌的女人,一個孩子的媽媽,在人生最後的時光中,竟然不能和女兒朝夕相處,她的心裡該有多痛啊?
得病之後,這個女人本該在愛人和孩子的陪伴下,度過餘生。
但她卻硬咬著牙,將女兒推走,復出拍戲,獨自抗癌,這是何等的偉大和堅強?
張子健和李婷離婚後,便將女兒送到了國外讀書,偶爾不拍戲時,才會出國看看女兒。
2007年,錢雁秋終於找到了打造爆款的門路,也終於打開了張子健的戲路。
《獵鷹》系列的爆紅,更讓張子健名利雙收,樂不思蜀。
這一年,他和認識兩年的建築師太太方芸結婚,又有了幸福的婚姻。
據說,方芸曾是張子健的影迷,深深被《神探狄仁傑》中的元芳大人著迷,所以才經由朋友引薦,認識了張子健。
這位引薦的朋友,依舊是張子健的鐵磁:錢雁秋。
這位叫方芸的女士,長相平平無奇,但卻有資本後台,曾結過兩次婚,和第一任丈夫有個兒子,第二任丈夫無子,三婚嫁給了張子健。
2011年,張子健因為《飛虎神鷹》又火了一把,上采訪節目時,熱情的講和建築師太太怎麼怎麼好,怎麼怎麼和諧。
早已忘記了和癌症斗爭的發妻李婷。
李婷病逝後,看到有張子健的朋友說:「李婷生病後,張子健沒有棄她於不顧,一直在幫她,每次拿錢回去都是一袋子一袋子的。」
講真,這話有點迷幻,如果真的這樣,李婷還用拖著患癌的身體,在一年內拍攝了5部戲嗎?
結語:
其實,我本不想寫這篇稿子,擔心張子健的粉絲們會罵我。
只是,實在忍不住了。
前幾天,在小號寫了一篇文章,也是關於李婷的,不過是敘述了「李婷獨自抗癌9年,離世後,弟弟與其女兒爭房產」的故事。
文章寫出來之後,很多讀者都來評論,引起了很高的熱度。
結果沒幾天,李婷的老母親那邊有人聯系我,說:
您好,麻煩您刪除關於李婷的文章吧,李婷患癌後,雖然沒有告訴父母,但卻告訴了娘家弟弟。2000年左右,片酬並不高,她弟弟因為做生意,條件也不錯,一直在資助李婷。
李婷的父親早已離世,母親身體也不好,看到這篇文章後非常難過,希望您能刪除。而且,李婷死後的遺產,是遵循了李婷本人的意願,也傾向了她的女兒,並未出現任何糾紛行為。
講真的,我看到這個留言之後,特別的愧疚。
因為當時寫那篇文章的時候,只是看了某科的片面之詞,並未做深入的資料調查,才做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時隔一個月,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查閱了大量當年的新聞,才寫了此文。
並不是想證明什麼,只是想讓親愛的讀者們,深入思考這對夫妻背後的事。
李婷彌留之際,老母親才得知其病重的消息,她只對母親說了一句話「我挺好的」,希望母親能安心,便陷入昏迷中。
可憐的李婷,在離世前還想安慰老母親的心,還在為別人著想。
這樣一個善良又堅強的人,卻都沒能在最後時刻見女兒一面。
講真,說到這里,更心酸。
一個媽媽在人生中最後的時刻,見不到女兒,該有多痛?
女兒的心也真大,自己媽媽都快不行了,還能安穩在國外讀書,年齡也不小了,就那麼一點心沒有嗎?
說到這里,肯定有讀者罵我:「人家的家事,一個孩子,你有必要這樣揣測嗎?」
講真,如果是我,我死都會守在媽媽身邊,不管是我10歲,15歲,還是20歲!
希望在天堂的李婷,能不再受心靈的折磨,能不再受感情的折磨,能不再那麼隱忍和堅強。
最後想說:李婷,如果在天堂再遇到渣男,一定要跳出來,毫不留情地罵死他!
只有這樣活著,才痛快!
B. 求問在職研究生:北京哪所院校心理學專業比較好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和心理規律的一門科學,目前大城市各種各樣的壓力,讓不少人身心疲憊,心理學目前慢慢走向成熟,尤其是在北京一線城市,在職研心理學專業已經成為熱門專業。那麼在職研究生心理學專業哪所學校比較好呢?中國在職研究生網總結如下。從權威角度來看,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心理學研究機構,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的基礎心理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並設有心理學博士後流動站。與教育部評級,屬部級院校。醫學心理咨詢與治療專業在1999年便以開設。從課程設置及師資力量來看,中科院心理所師資力量雄厚,授課方式靈活多樣,開設面授班、遠程班。 必修課程 課程設置主講教師基礎課現代心理學與學派介紹劉希平 教授 陸小英 博士
唐衛海 教授 關梅林 博士
羅 婷 博士 荊承紅博士社會心理學李岩梅 博士 碩導 曹 榮 博士
宋振韶 博士 張 莉 博士心理測量與心理診斷評估鄭 蕊 博士 張興利 博士
陳天勇 博士醫學心理研究方法劉希平 教授 周明潔 博士 碩導
殷曉莉 碩士 張 鎮 博士心理統計學陳毅文 副教授 碩導 禤宇明 副教授 碩導
楊 志 副教授 碩導 博士
王明姬 博士人格心理及其評估陳祉妍 博士 碩導 遲立忠 副教授
汪亞珉 副教授 高 兵 博士專業課健康心理學王瑋文 博士 碩導
姬雪松 心理治療師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黃景新 博士 施承孫 心理咨詢師臨床心理學鄭希耕 博導 徐震雷 教授現代心理咨詢與實務技術胡佩誠教授 等五人 神經心理學王 健 博士 主任醫師
李雪冰 博士 碩導性心理學胡佩誠 教授 博導 徐震雷 教授 實操技能團隊咨詢與治療孫春雲 副主任醫師 劉 偉 教授催眠的理論與技術宋崇升 副主任醫師 主任神經語言程序訓練(NLP)王 健 博士 主任醫師臨床心理個案分析與督導胡佩誠 教授 博導 吳任鋼 副教授
崔介峰 副主任醫師 主任危機干預殷曉莉 碩士兒童行為問題矯治吳任鋼 副教授選修課發展心理學陸小英 博士 張興利 博士教育心理學楊小冬 博士 薛海平 副教授★自然辯證法趙建文 教授★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趙建文 教授★碩士英語李大琦 教授 最後頒發的證書,報考中科院心理所的同等學力申碩考生,修完規定課程,通過必修課考試,修滿35學分,即可結業,頒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課程進修班結業證書》。符合條件者可申請碩士學位。實操技能課合格後頒發《心理教育指導師資格證》。達到碩士學位能力的考生,頒發理學碩士學位。
C. 讀《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有感
初中生,特別是初中女生正處於特別敏感的時期,在成人看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對她們來說可能比天還大,這個時候需要家長正確處理。同學轉告了我的意思,家長欣然同意。於是想到了我04年暑假的讀書心得演講稿,發表出來請朋友們一閱,也算是對我博客的更新了:)。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給教師的建議》的第九十九條《怎樣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中說到:「教育的效果取決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麼學校的教育和教育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我們在坐的各位都已經或必將具有這種雙重身份,即我們會既是教師又是家長,所以我針對著這一條建議的學習,有了以下的一些體會,現在跟各位領導和老師匯報和交流一下。 我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認識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的表現方面和如何去實現這種一致性的。第一,奉獻真愛,加強情感交流。 蘇霍姆林斯基說:「父母、親屬是兒童的最早的教育者,正是在學齡前的幾年間,也就是在兒童接受教師的影響開始以前很久,就在他的身上種下了人的一些基本特徵的根子。」應該說現代獨生子女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什麼是對孩子真正的愛,我們說:「寵愛」、「溺愛」不是真愛,而是一種不理智的愛,是「母雞式的愛」。所謂「真愛」則是一種高層次的理性的愛,它表現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孩子的思想、情感、願望得到充分理解。這種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勢必形成一個平等、民主、融洽的家庭氛圍,從而為在家庭成員之間進行情感交流創造有利條件。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作為父母一定要放下「架子」,做孩子的朋友,經常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思想、願望、需要,從而加以正確的引導。第二,因材施教,遵循教育規律;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 因材施教是學校教育的一個原則,同樣也適用於家庭教育。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認為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要使『設計人』的工作,不僅成為教師的事業,也要成為家長的事業。」我們擺在中心位置上的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教育目標問題。「我們要培養什麼樣的人?」父母望子成龍當然無可厚非,但由於不同的孩子在智力、體力、能力等等方面的差異,決定了真正能成「龍」成「鳳」的孩子只是少數。所以,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的孩子非常重要,既要著眼於未來,發現興趣、培養興趣,又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目標。我們要時刻關注我們的孩子從我們做家長的這里得到了些什麼,從學校教師那裡得到了些什麼,以及從他度過閑暇時間的那個環境里得到了些什麼。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首先是向我們家長學習的,包括學習好的品質和壞的品質。所以我們應該以身作則,提高自身素質。盧梭說過:「母不母,則子不子。」這充分說明了父母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當好孩子第一教師的重要性。與其說現代社會對獨生子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如說對為人父母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做父母的,不僅要滿足孩子正常的物質需要,更應該滿足孩子健康的精神需要。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必須提高自身的多方面素質,學習了解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方面知識,特別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修養水平,能夠對孩子的思想、學習加以正確引導,在家庭里為孩子創造一個應有的環境,重視書籍,在前面的演講比賽中,好幾位老師也提到了父母在書籍方面對他們的積極影響。讓孩子學習必需的技能和技巧。其次,自身應該具備正直、善良、豁達、堅韌、幽默的心理品質,因為孩子總是潛移默化地從長輩那裡學習的,從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家長的影子。家長應做孩子的「良師益友」。具有良好素質的父母本身的素質既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家庭教育的需要。第三,見微知著,優化心理品質。 家庭,特別是一個有民主氣氛的健康家庭,往往被人們稱為「心靈的港灣」,在這個溫暖的港灣里,孩子最容易無意識地展露自己真實的思想,例如對學校、對老師、對同學的看法,自己的打算,朋友之間的小秘密等,家長應該對孩子的只言片語加以重視,見微知著,矯正孩子的心理偏差,幫助孩子正確對待榮辱,正確對待教師的教育,正確處理與同學的關系,並不失時機地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使孩子形成「自立、自強、自尊、自愛」的心理品質。我們要了解孩子每個成長時期學校是怎樣對學生實施智育、德育、美育和體育教育的,協助學校實現學校教育中所貫穿的那些思想。讓孩子熱愛勞動、做事有條理、待人誠懇。我們還應該知道,如果孩子只顧享受別人創造的福利,那末他長大了就會蠻橫地對待別人——首先是對待父母,而他自己也會淪落為不幸的人,就如我們所聽歐教授報告中的那個可悲的少年女大學生——陸小英。第四,綜合引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和家庭在教育影響保持一致的方向就是培養關心人、體貼人、待人誠懇、對一切有生命的東西抱善良態度的這些品質。如果兒童不在家庭里從事實際活動來加深和發展這些道德品質,學校是很難取得顯著成效的。」我們的子女的命運就掌握在我們的手中,學校是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同時也是孩子接受良好品德教育的場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而良好的學校教育不僅系統地傳授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對培養孩子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培養的目標是一致的,但由於教育范圍、角度不同,在教育的方法上存在差異是客觀的,作為家長應該尊重學校的規章制度,尊重教師的勞動,應該加強同學校尤其是班主任、任課教師的聯系,經常主動到學校了解孩子的情況,加強信息反饋,此外,還應該主動協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力爭取得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最後,我想還是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結束我的演講:「教育學應當成為所有的人都懂得的一門科學——無論教師或家長都應當懂得它。」而我們教師又是同時身兼這兩種身份的人,不是更應該學習了嗎?老師們,讓我們不斷學習完善吧,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祖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