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哲學無立場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哲學無立場

發布時間: 2021-03-28 09:59:19

1. 前所未有的懷疑,哲學的基本立場

這個問題我想過很多遍。
實證證明了,唯心主義讓人的精神沒有那麼堅定,所以我們不能發揚。

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都是一元論。你說的是一元論的選擇。
元,意味著起始,也就是說,唯物,世界從物質開始;唯心,世界從精神開始。
這個問題無論如何,都是沒有答案的,國際趨勢是提倡唯物。
但事實上呢?唯物從來都沒有本源性的實證。也不可能有。
二元論,也就是唯物和唯心的統一體:世界的本原是精神和物質兩個實體。具體你可以網路一下。
無元論比較適合你,因為它純粹是迷惘的解釋。

我一向沒有對哲學有著堅持,有堅持是聰明人的做法,沒堅持卻是若愚。

在一本書中,這么寫到,你知道自己live for what ,你才是一個有靈魂的人。now u know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了么?很好,你不知道。
那麼就live for urself.

2. 什麼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

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對自然界規律和人類社會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體現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這三個組成部分之中,涵蓋面非常廣泛。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

馬克思主義的方法是與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相統一的方法論,它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有機統一的。

3. 哲學立場是指什麼謝謝!

簡單的說就是世界觀,價值觀,不過中國教育八股文的哲學是馬克思哲學,但是哲學體系還有其他的很多

4. 哲學中的矛盾觀

從廣義上講:矛盾是一個模型學概念。如果兩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時另一件一定存在,那麼這兩件事物就有矛盾。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橫向),主要與次要就是相對的特殊性;各個具體事物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的各方面在發展的不同階段也各有特點(縱向)。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描述矛盾存在的特點的范疇。

矛盾的普遍性有兩層含義:

其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之中;(矛盾無處不在)

其二,矛盾存在於每一個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無時不有——矛盾貫穿始末)

(4)哲學無立場擴展閱讀:

要真正理解矛盾這一哲學范疇,就必須全面把握矛盾的「七性」,即同一性、斗爭性、客觀性、普遍性、特殊性、復雜性和不平衡性。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統一屬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都包含著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的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矛盾的斗爭性。

矛盾的斗爭性,即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 屬性。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矛盾的斗爭性也有許多表述和表現形式,如相互排斥、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等。

3.矛盾的客觀性。

矛盾的客觀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客觀性根源於物質的客觀實在性,正確把握矛盾的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解決矛盾的前提。

4.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矛盾的復雜性。

矛盾的復雜性是指現實存在著的事物都不是由單一矛盾構成的,而是由各種矛盾構成的復雜程度不同的矛盾體系。

其表現為: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復雜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一個矛盾還存在著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本身還存在著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等。

7.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在由多種矛盾構成的矛盾體系中,各種矛盾的力量是不平衡的,這些矛盾的力量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不同的地位,起著不同的作用。

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復雜事物中存在著主次矛盾,主要矛盾居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

5.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觀點、方法

馬克思主義始終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這就是始終站在人民大眾立場上,誠心誠意為人民謀利益。馬克思主義觀點是馬克思主義關於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規律的科學認識,體現在馬克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中;馬克思主義方法,是指導我們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握馬克思主義方法,關鍵是要把握唯物辯證、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6. 什麼算正確的哲學立場

關於哲學立場這個話題,不能一貫而論,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仰。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的信仰都一樣,但是基本的立場還是應該有的。打個比方,就像每個人都應該知道是、非、善、惡、禮、義、廉、恥……這應該是做人的基本准則,是個人都應該遵守。
談到哲學立場,我想現在官方主流的哲學立場應該是倡導我們樹立唯物主義立場,反對唯心主義。關於這一點我們還是應該有一個大的方向的,只是不能把它學死了,在生活中還是應該以實際的運用為主,而不能盡信書,用腦子去思考慢慢的培養自己獨立的個性和待人接物的方法,總之凡事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開個玩笑就是「手中有錢,心中不慌」……

7. 在哲學觀念上持唯心主義立場的是誰

唯心主義包括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這兩種傾向在哲學史上的代表俯拾皆是。
1、主觀唯心主義。
主觀唯心主義把個人的某種主觀精神如感覺、經驗、心靈、意識、觀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產生和存在的根源與基礎,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則是由這些主觀精神所派生的,是這些主觀精神的顯現。因此,在主觀唯心主義者看來,主觀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觀世界的事物則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主觀唯心主義必然導致的唯我論,因為它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看作是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的顯現和產物,實際上就是認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於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之中,沒有個人自我的主觀精神,也就沒有世界上的事物。中國宋明時期的陸王學派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英國貝克萊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等觀點,就是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和唯我論觀點。
2、客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客觀的精神或原則是先於物質世界並獨立於物質世界而存在的本體,而物質世界(或現象世界)則不過是這種客觀精神或原則的外化或表現,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後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國宋代程朱理學的「理」,古希臘柏拉圖的「理念」,德國黑格爾的「絕對觀念」,就都是這種作為世界本體的客觀精神或原則。客觀唯心主義的所謂客觀精神或原則,實際上是把人的思維或一般概念加以絕對化的結果,是通過抽象思維把它們升華或蒸餾為不僅脫離人頭腦並且脫離或先於物質世界及具體事物而獨立存在的實體,同時還進一步把它們神化、偶像化,以致陷於神秘主義的創世說和宗教信仰主義。因此,客觀唯心主義同宗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客觀唯心主義是宗教的一種比較精緻的形式,而宗教則是客觀唯心主義的一種粗俗化的形式。
客觀唯心主義承認獨立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客觀世界,強調作為世界本原的「精神本體」,是內生於客觀世界自身的,而且這種「精神本體」又都不約而同地帶有「事物規律」的含義,這就使客觀唯心主義常常不自覺地走向自然,走向客觀。同時,由於「客觀」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系的核心,所以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這些合理的思想成分絕非偶然,而應視其為客觀唯心主義之「客觀」所然。

8.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政治立場是

哲學沒有政治立場,有政治立場的不是哲學,而是意識形態,是政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