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四時期,北大的"五馬",'四陳",''三沈","二周"都指哪些人
1、五馬:馬裕藻、馬衡、馬鑒、馬准和馬廉
2、四陳:陳獨秀、陳寅恪、陳垣、陳啟修
3、三沈: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
4、二周:周樹人和周作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列強無暇東顧,日本乘機加強對中國的侵略,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人民的反日情緒日漸增長。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偉大的五四運動。
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階層共同參與的,通過示威遊行、請願、罷工、暴力對抗政府等多種形式進行的愛國運動,是中國人民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又稱「五四風雷」。
(1)社會學留美擴展閱讀
五四運動直接影響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黨史一般將其定義為「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五四運動是一次自覺發動的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准備。
五四運動使蘇俄在中國播下無產階級暴力革命的種子,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國民黨的改組便充分顯示出當時布爾什維克革命是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認為當時對暴力革命的絕對化,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一種破壞而非建設作用。
五四運動以後,工人罷工和政治斗爭依然不斷,1920年五一,北京學生聯合會散發《五一歷史》傳單,使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理論傳入工人階層,為共產黨誕生創造了群眾基礎。在中國共產黨黨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
2. 90年代的很長時間里 為什麼社會學被取消
中國社會學發展歷程
(根據秦啟文主編《現代社會學》整理p25--28)
傳入及啟蒙時期:
社會學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入中國。
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時,第一次把社會學列入課程。
1896年,譚嗣同在他的《仁學》中,最先採用了日文的「社會學」一詞。
1903年,嚴復譯斯賓塞所著的The Study of Sociology為《群學肆言》,這標志著社會學在中國出現。
中國第一代社會學家大多是五四前後留學歸國的學者,如留美的陳翰笙、李景漢、潘光旦、陳達、吳文藻、孫本文等。留法的蔡和森、衛惠林等。
20世紀初,外國教會學校對中國社會學的普及產生過重大影響。190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設立社會學課程。1912年,京師大學堂正式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在文科課程中設置了社會學。1913年上海的滬江大學最早創辦了社會學系,接著1917年清華大學也開設了社會學課程。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由著名教授伯吉斯(J. S. Burgess)任教。
1916年,北京大學開設社會學班,由留日歸來的康寶忠用自編教材講授社會學,中國著名社會學家孫本文曾是他的學生。1921年廈門大學設立歷史社會學系。
中國最早的社會學專刊為1919年11月1日創刊的《新社會》。
1928年,孫本文發起成立了「東南社會學會」,次年出版了《社會學刊》,1930年改組成立了「中國社會學會」。
後來,中國社會學開始結合中國的現實情況進行社會調查,1924年出版了《中國農民經濟研究》,1929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社會調查部出版了李景漢的《北平郊外之鄉村家庭》,1933年又出版了李景漢的《定縣社會概況調查》。1939年在英國出版的費孝通的《中國農村生活》,是我國開創社會學調查實踐的成功之作,被英國社會學家馬林諾夫斯基稱為「人類學實地工作和理論發展的里程碑」。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傳入和發展
1922年上海創辦了上海大學,1923年「應社會之需要」增設了「社會學系」,由瞿秋白任系主任。瞿秋白親自主講「現代社會學」和「社會哲學概論」,並親自編寫了《現代社會學》一書。蔡和森主講《社會進化史》,並根據摩爾根《古代社會》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編寫了《社會進化史》。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將社會學同中國的社會實踐結合起來,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中國社會作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卓著的成就。
1926年毛澤東深入調查,寫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1927年《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等,都是用社會學分析解決中國社會實際問題的典範。
社會學在新時期的發展
由於中國簡單抄襲蘇聯模式,錯誤地理解歷史唯物主義與社會學的關系,再加上對資產階級社會學的片面的認識,社會學被批評為「偽科學」,並導致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調整時,陸續撤消了社會學專業和課程,停止了社會學的學術活動,使我國的社會學研究中斷了將近30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同志指出:「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先也需要趕快補課。」1979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會議籌備處在北京召開,成立了中國社會學研究會,通過了《中國社會學研究會工作條例(草案)》,由費孝通任會長。從1981年起,上海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陸續設置社會學系,招收本科生和碩士生。1984年出版了恢復社會學後的第一本由費孝通教授主編的社會學教材——《社會學概論》。在研究機構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了社會學研究所,各省市也成立了專門的社會學研究機構並成立了社會學會。創辦了《社會學研究》《社會》《國外社會學》等一批有影響的專業刊物。
3. 民國公派留學生的例子
民國公派留學生的錢主要來自庚子賠款。
留學生主要以美國、歐洲和日本三地為主,大部分留學生學成回國。留學生由教育部和各省統一選派。在國外學習的科目以當時中國急需的專業為主,主要有醫學、法政經濟學、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農學等。
庚款留美生首批錄取47人名單:程義法、 鄺煦堃、 金 濤 、朱 復、 唐悅良、梅貽琦、 羅惠橋、 吳玉麟、 范永增、 魏文彬、 賀懋慶 、張福良、 胡剛復、 邢契莘、 王士傑、 程義藻 、謝兆基、 裘昌運、 李鳴龢、 陸寶淦、朱維傑、 楊永言、 何 傑、 吳清度、 徐佩璜、王仁輸、 金邦正、 戴 濟、 嚴家駒、 秉 志、陳 熀、 張廷金、 陳慶堯、 盧景泰、 陳兆貞、袁鍾銓 、徐承宗、 方仁裕、 邱培涵 、王 健、 高侖瑾、 張 准、 王長平、 曾昭權、 王 琎、 李進嶐、 戴修駒 。
此外,留英的代表人物有林巧稚、陳紹寬、薩本炘、陳其田、梁敬錞等;留日的代表人物有黃展雲、鄭貞文、梁龍光、林宗素等。他們都懷著一顆愛國之心,立志報效祖國,在科學、文化、教育等領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為中國留學生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激勵著一代代的海外留學生懷著「學成歸國,忠心報國」的愛國情懷。
4. 我國農村社會學的創始人是誰
20世紀初,農村社會學傳入中國。早期的中國農村社會學主要是引進和移植,當時 ,一些留美學生回國從事農村社會學的教學和著譯工作,並在外國教授指導下進行農村 社會調查。最早的農村社會調查是1918~1919年由上海滬江大學社會學教授D.H.庫爾普 指導的廣東潮州鳳凰村調查。其內容涉及地勢、人、衛生、種族、經濟、治理、風俗、 社團、教育、美術、娛樂、宗教等方面,是一次較完整、系統的農村社會調查,調查結 果於1925年用英文在美國發表,書名為《華南農村生活》(Country Life inSouthChina )。1924年顧復的《農村社會學》出版,是中國的第一部農村社會學著作。隨後,相繼出 版了楊開道的《農村社會學》(1929),馮和法的《農村社會學大綱》(1929),言心哲 的《農村社會學概論》(1934)等,農村社會學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20年代以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中國農村進行了 一系列社會調查,著名的有《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6)、《興國調查》(1930)、《 長崗鄉調查》(1933)、《才溪鄉調查》(1933)。此外,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在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由陳翰笙主持創立了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中國農村社 會進行研究,並於1934年創辦了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中國農村》。40年代後,中 國農村社會學強調社區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吳景超、吳文藻、費孝通等人。其中,費 孝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相繼出版了《江村經濟》(英文版,1939)和《鄉土中國》(1 948)。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農村社會學曾一度中斷了在學科意義上的研究。1979年 社會學研究恢復之後,農村社會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費孝通倡導的小城鎮 研究,是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新發展。1986年,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社會 學專業;1988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建農村社會學研究室。同時,相繼出版了 有關農村社會學 的論著和教材。
5. 農村社會學的歷史
農村社會學最先起源於美國。美國在南北戰爭以後,經過近30年的時間實現了 工業化。在這期間,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致使農村經濟衰退,農民生活貧困,農村社會 發生了嚴重的危機。美國的農村社會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解決農村發展和農民 問題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894年,C.R.亨德森教授在芝加哥大學開設「美國鄉村生活 的社會環境」課程,一般認為這是農村社會學成為專門研究領域的開端。1908年,第26 屆美國總統T.羅斯福成立農村生活委員會,該會的調查研究報告是農村社會學早期的重 要文獻。1915年,威斯康星大學C.J.加爾平教授發表了《一個農業社區的解剖》報告, 第一次劃定了具體的農村社區。他以一個村鎮為中心,將中心周圍農戶交易行為所能達 到的最遠點連成不規則圓圈,圈內就是一個社區。這一研究被認為是首創的合乎科學的 、有系統有分析的農村社會學研究。20世紀20年代,為了應付農業危機,美國農業部批 准各州建立農業實驗站,為農業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提供政府資助,農村社會學便很 快發展成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1935年創立了專門刊物《農村社會學》。1937年 ,美國社會學會宣布成立農村社會學學會。此後,農村社會學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50 年代以後,美國農村人口減少,農村社會生活性質發生變化,農村的獨特性逐漸消失,農 村社會學的專門研究領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擺脫農村社會學的危機,美國農村社 會學家在80年代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農業社會學。它力圖從社會勞動的全面空間分 工中研究農村,並對農村在總的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作出解釋。農業社會學的產生代表著 美國農村社會學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農村社會學在西歐有了很大的發展。大戰期間,西歐的農村受 到戰爭的嚴重破壞,戰後亟待重建,客觀上需要農村社會學指導鄉村重建工作;同時, 美國的農村社會學者開始到西歐開展農村社會調查,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幫助西歐開展 農村社會學的教學研究活動等,促進了西歐農村社會學的發展。1957年,歐洲農村社會 學工作協會成立,不久更名為歐洲農村社會學會。1964年該會與美國農村社會學會聯合 在法國舉行第一屆農村社會學世界大會,1968年又在荷蘭舉行第二屆世界大會,農村社 會學這門學科在世界許多國家得以廣泛傳播。
20世紀初,農村社會學傳入中國。早期的中國農村社會學主要是引進和移植,當時 ,一些留美學生回國從事農村社會學的教學和著譯工作,並在外國教授指導下進行農村 社會調查。最早的農村社會調查是1918~1919年由上海滬江大學社會學教授D.H.庫爾普 指導的廣東潮州鳳凰村調查。其內容涉及地勢、人、衛生、種族、經濟、治理、風俗、 社團、教育、美術、娛樂、宗教等方面,是一次較完整、系統的農村社會調查,調查結 果於1925年用英文在美國發表,書名為《華南農村生活》(Country Life inSouthChina)。1924年顧復的《農村社會學》出版,是中國的第一部農村社會學著作。隨後,相繼出 版了楊開道的《農村社會學》(1929),馮和法的《農村社會學大綱》(1929),言心哲的《農村社會學概論》(1934)等,農村社會學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重要領域。20年代以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中國農村進行了 一系列社會調查,著名的有《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6)、《興國調查》(1930)、《 長崗鄉調查》(1933)、《才溪鄉調查》(1933)。此外,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在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由陳翰笙主持創立了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中國農村社 會進行研究,並於1934年創辦了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中國農村》。40年代後,中 國農村社會學強調社區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吳景超、吳文藻、費孝通等人。其中,費 孝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相繼出版了《江村經濟》(英文版,1939)和《鄉土中國》(1 948)。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農村社會學曾一度中斷了在學科意義上的研究。1979年 社會學研究恢復之後,農村社會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費孝通倡導的小城鎮 研究,是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新發展。1986年,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社會 學專業;1988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建農村社會學研究室。同時,相繼出版了 有關農村社會學 的論著和教材。
6. 一個有社會學寓意的動畫,畫的是半人半狗的模樣,有誰知道,名稱或鏈接。
這個是一個小動畫片吧!而且時間也很久了,具體名字記不清楚了。
7. 簡述社會學作為科學學科形成的歷史背景
社會學作為科學學科形成的歷史背景
社會學在中國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它不同於中國社會思想史,是從社會學在中國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研究活動開始的。產生於19世紀上半葉的社會學,在19世紀末從國外逐步引入中國。中國社會學的歷史與中國社會的變遷密切相關。社會學的傳入適應了改造中國社會的需要,又在中國重大的社會變革中形成與發展。中國學者立足於中國社會的現實,將國外社會學理論與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相結合,為創建「中國的社會學」做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中國社會學重視社會學理論的探討,但更側重於應用社會學的研究、實地研究和社會調查。
關於中國社會學史的起點與分期,尚無一致的看法。對於1949年以前的中國社會學史的劃分,主要有這樣幾種觀點:①分為4個階段,即輸入期(1898~1917)、移植期(1918~1925)、萌芽期(1926~1930)、建設期 (1931~1949);②劃成3個階段,即萌芽期(1840~1918)、開始期(1919~1930)、建設期(1931~1949);③亦分 3個階段,但起始有別,即萌芽期(1903~1911)、發展期(1912~1928)、比較發達期(1929~1948)。對中國社會學史總的劃分另有一種觀點,即5階段論:發軔期(1891~1910)、萌芽期(1911~1918)、幼苗期(1919~1927)、成長期(1928~1948)、改革期(1949以來)。我們認為,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80年代,中國社會學的發展可分為3個大的階段:①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19世紀末~1929)。以1919年為界,前期可視為傳入期,後期可看作傳播期。②中國社會學的建設(1930~1949)。以1937年為界,前期稱為成長期,後期可視為建設期。③中國社會學的調整與重建(1950~1989)。以1979年為界,前期為調整與停滯期,後期為重建期。
社會學在中國的傳播時期
社會學的傳入
傳入時期大體以19世紀末至1918年為界。
傳入的歷史背景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文化滲透,清王朝的封建統治日趨腐敗,中國處於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之中。洋務運動的破產,在客觀上促進了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同時,在中國社會動盪時期,西學東漸已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中國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變,其間起橋梁作用的是今文學派。今文學派既是儒學的一支,又不是正統的。他們思想活躍,比較容易吸收西方的先進思想。該學派的觀點新舊混雜,中西融合,在傳統文化中注入了西方的思想內容。今文學派的另一個特點是,關心社會,參與政治,鼓吹變法。他們強調變革和通經致用,將創新變革的思想運用於社會變革。其代表人物有龔自珍、魏源、康有為、梁啟超等。其中康有為、梁啟超又是改良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譚嗣同、嚴復等人主張中國應走維新變法的道路,認為要救國,只有維新,要維新,只有向西方學習。
中國開始向西方學習時,先是學習其船堅炮利的技術,即學習自然科學技術,同時保持中國的倫理綱常。甲午戰爭及洋務運動失敗的教訓,使中國人認識到,學習西學不但要學自然科學,而且還要學西方的社會科學,並偏重於後者。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的進化論和天賦人權說被介紹到中國,起了啟蒙的作用。
傳入的主要途徑與活動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社會學從創立階段進入形成階段。中國思想學術界根據中國社會的實際,通過不同的途徑,引進和吸收了西方社會學的有關理論和觀點。
維新派的貢獻 西方社會學中的社會進化論、平衡論、社會有機體論及同類意識等理論,對中國維新派的影響較大。他們在維新變法的社會改良運動中為社會學的傳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康有為在其著作中,融合了中西社會學說,指出人類社會歷史是向前發展進化的。他將社會進化分為「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 3個階段,從根本上打破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封建傳統思想,並系統地闡述了他的社會政治理想和觀點,其中涉及社會發展、民主制度、國家、家庭和婦女等社會問題。梁啟超繼承和發揮了康有為的觀點和理論,提出「以群為體,以變為用」的「治天下之道」。他說「群」是天下之公理,萬物之公理,同樣「變」也是古今之公理,凡在天地之間者,莫不變。指出「群學」(社會學)是貫通天人之際的根本學問。他把自然科學、哲學和社會學結合在一起,並以此來論證變法。在維新派的激進派人物譚嗣同的社會思想中,吸收了西方的社會學說。他在《仁學》(1896)一書中,最先明確採用「社會學」一詞,並說:「凡為仁學者,於佛書當通華嚴及心宗、相宗之書,於西書當通新約及算學、格致、社會學之書,於中國當通易、春秋公羊傳、論語、禮記、孟子、莊子、墨子、史記及陶淵明、周茂叔、張橫渠、陸子靜、王陽明、王船山、黃黎洲之書」 (《譚瀏陽全集》第4冊)。章太炎則十分贊賞H.斯賓塞的社會有機論和F.H.吉丁斯的同類意識論。他翻譯的日本社會學家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即綜合了這兩家的學說。他在所著《訄書》一書中,對不同社會制度進行了對比,提出了從政治到經濟制度的社會改造設想,並從社會學的角度考察了中國人口、語言、文學、心理、宗教、風俗等社會問題。
中國社會學的先驅者嚴復首先引進了社會進化論,並根據中國社會和思想界的情況,特別強調3點:①宇宙是發展進化的,社會也是發展進化的;②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優勝劣敗,適者生存,其中存在著激烈的斗爭;③民主和自由是社會變法的主要內容。嚴復還翻譯了大量社會學名著,其中最著名的是夾敘夾議地翻譯了斯賓塞的《社會學原理》,中譯名為《群學肄言》(1903)。嚴復不但介紹了社會學的理論,而且介紹了西方的科學方法。他指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取得富強的關鍵是科學的發達,而科學發達是由於經驗主義的科學方法論起了重要的作用。他認為西方文明和科學技術的發達在於運用了歸納法和演繹法。嚴復所介紹的西方的科學方法,就是中國早期社會學所採用的主要方法。
維新派不但把社會學作為變革的理論依據,而且還用社會學的理論培育人才。康有為早在1891年就將「群學」列入萬木草堂的教學大綱中。嚴復曾指出《群學肄言》與《大學》、《中庸》有相通之處,並把社會學作為教育的基礎課程。
傳入的主要途徑與活動 社會學傳入中國,主要通過外派留學生、外國學者來華講學、國人辦學等多種途徑。中國留學生主要被派往歐美和日本,其中以留日生最多。1905年以後派出及自費留日學生每年竟達1萬~1.5萬人之多,留學生中學習師范、法政、經濟者居多。19世紀末,日本的一般學校均已開設社會學課,尤其在法政學校和師范學校更為普遍,留學生中有不少人學過社會學。這些留學生回國後成為傳播社會學的先導,中國第一位講授社會學的教授康心孚就是學法政的留學生。留日學生翻譯了大量的日文書和講義,其中不少含有大量社會學的內容。早期社會學書籍多譯自日文,如1902年章太炎譯岸本能武太的《社會學》,同年另一日本學者有賀長雄的《族制進化論》的中譯本問世。1903年吳建常轉譯市川源三日文譯本(原為吉丁斯所著)《社會學提綱》,1911年歐陽鈞譯遠藤隆吉的《社會學》講義等。
中國學生大批去歐美留學是1909年設立庚款獎學金之後。留美學生朱友漁較早主修社會學課程,1911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學位,其論文題目是《中國慈善事業》。回國後任上海聖約翰大學社會學教授。社會學家陶孟和早年留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1915年與梁宇臬合著《中國鄉村與城市生活》,從社會學角度對中國社會做了深刻的分析。他回國後任教於北京大學,並主持社會調查所和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的工作。早期留學生中的許多人後來成為社會學界的先導。
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在中國辦的教會學校中相繼開設社會學課程,或設置社會學系。教會學校也成為社會學傳入中國的重要場所。1908年上海聖約翰大學開設社會學課,由美國人A.孟教授任教,採用W.白芝霍特的《物理學與政治學》一書為課本。1913年上海滬江大學由美國學者B.葛學博創立社會學系,由葛學博、H.S.白克令、J.Q.狄萊等任教。清華學校於1917年開設社會學課,由美國人C.G.狄特莫等來華短期任教。教會學校在中國開展一系列社會學調查。滬江大學1917年成立的滬東公社,在上海從事社會服務工作並進行社會調查。1917年清華學校狄特莫教授指導學生,對北京西郊 195家居民的生活費進行調查。1918年他又指導清華學生,對校役的生活費進行調查。1918~1919年,燕京大學社會學教授J.S.伯吉斯(又譯步濟時)與美籍教士S.D.甘博,對北京社會狀況進行了廣泛的調查,調查結果於1921年用英文發表,書名為《北京——一種社會調查》。
在社會學傳播的過程中,1913年成立的北京社會實進會是較早傳播社會學的團體,瞿秋白、陳長蘅、陶孟和等是其主要成員或負責人。該會宗旨是:「考察舊社會的壞處,以和平的、實踐的方法,從事於改造的運動,以期實現德莫克拉西的新社會」。該會會刊《新社會》圍繞社會改造登載有關提倡社會服務、討論社會學說、研究平民教育、記載社會事件、批評社會缺點、反映社會實況的文章。特別突出的是大量討論了社會問題,如知識分子、婦女、婚姻、勞工、自殺等。
傳入時期的特點 社會學傳入中國主要是適應了中國社會本身的需要。在帝國主義入侵,封建統治腐敗,國家危亡的形勢下,中國社會需要變,中國社會思想需要更新。在西學東漸中,中國從西方社會學中吸取養料,吸收了社會進化論、社會有機體論、平衡論以及同類意識等學術觀點,為中國維新運動提供了理論依據,在中國傳統思想向近代文化轉變時期注入了西方社會學思想的新內容。
8. 請問復旦大學社科專業是學習什麼的社科具體有那些分類呢還有環境化學怎麼樣謝謝~
你好,我是復旦大學的。社科部專業分為: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黨史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環境化學也不錯,復旦大學化學系很強的。
9. 我想知道材料物理專業留美讀研哪個學校最好希望能知道美國那個大學該專業比較好,最好能具體點。。。謝
●管帳學:很好找工作,但是企業里的工資不高,約4萬至5萬,做審計的工作稍微高些2008年10月11日
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生院占據了世界高校專業排名前列的半壁山河,為神州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留學渠道,然而選擇不同專業的學生的成長前景也大相徑庭啥子是適合本身的專業?這里,資深美國留學專家林盛指出,熬頭,要與本身的樂趣與專長相結合第二,選擇的專業要必然程度切合參加工作市場需要從前有些家長與學生有個誤區,認為學一個「好出國」的專業,到了美國自然一切都會瓜熟蒂落得好起來,這是錯誤的究竟證明在神州難參加工作的專業,在美國同樣難以參加工作;在美國容易大展宏圖的行業,在神州一樣容易大有作為
林盛以對留美學生的不雅察與統計得出了對各專業的看法,可以看出,容易在美國參加工作的也大都都容易在國內參加工作:
容易參加工作的專業
●物理學:屬於好出國的專業,各大美國研究生院物理人才欠缺,是以也比力容易獲得獎學金但是物理專業學生出路堪憂學習理論物理的優秀學生,如果數理基礎很好,在經濟形勢好的情況下選修些金融課程,畢業後可以去金融機構做數量分析,年薪可達15萬至30萬美圓如果想鑽研學術的話,物理學教授一般都需要1至2輪博士後經歷,還要有學術界的人脈,過硬的研究文章物理學一些領域的學活著回來可去GE等公司的基礎研究部門,年薪7萬以上
●化學:也是好出國的行業參加工作前景在美國相當不錯其中,有機化學最容易進大的制葯公司,如輝瑞,禮來等,博士畢業起薪可達8萬至9萬美圓,碩士起薪約5萬至7萬美圓但是有機化學比力對身板有害,同時為了去好的制葯公司,念書期間要注重積累很多技能,如到場行業學術研討會、認識行業內人物等分析化學同樣可以去制葯公司,分析儀器公司等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參加工作稍微窄些,但是化學群體上不錯,因為化學化工產業比力成規模,有很多大公司需要化學人才,如杜邦,陶氏化學,GE,英國石油,殼牌,愛克森美孚等
●算術:比力好出國,而且參加工作前景很好,將來可去金融,保險,銀行,地產,信用卡,制葯等行業,博士年薪在8萬至15萬美圓以上優秀的算術博士很多可以不用做博士後就直接做助理教授,一切在美國都是供求瓜葛決定的
●統計學:參加工作前景好,可以去制葯、咨詢、金融等行業,碩士年薪在6萬至8萬美圓以上
●計算機與電信科學:計算機科學領域很多,大都參加工作形勢都不錯,如軟體,資料庫,網路,硬體,晶元,無線通信等,縱然是很理論的行業,參加工作前景都不差 IT業是成熟的規模行業,可吸收大量優質人才一般博士畢業大都去大公司做科研,年薪10萬美圓碩士畢業做研發職員的多些,年薪5萬至8萬美圓 IT業仍然是美國理工的主流,麻省理工本科與研究生里,50%是ECE專業,電子與計算機工程
●工程學:大都在美國可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其中,生物醫學工程,電信/計算機工程,工業與製造工程,機械工程,化工,石油比力好參加工作,而土木,材料,核能,航天等比力難參加工作美國基礎建設項目很少了,而核能,航天等專業有國籍的限制,這些個專業的學生大都靠本身的工程與計算機配景找到了與IT相關的工作美國頂級的工科學生有時候不必然會做工程,而是選擇做工業投資,危害投資,發現投資什麼的的,收益會高很多,可達15萬美圓以上
●經濟學:參加工作前景不錯,神州社會比力尊重經濟學家,回國做教授工資比別的專業高一大截,甚至幾倍
不容易參加工作的專業
●心理學:學生首要走學術道路,要成為心理專家,需要非常高的語言能力
●社會學:參加工作前景尚可,學生要注重積累統計功底,如果不克不及去咨詢公司也能靠統計學找到工作
●政治學:參加工作前景在美國不好頂級黌舍畢業的回國倒是很好,可進政策研究所,高校,當局機構,NGO(非當局機構,如歐洲美國的某基金會),還有去聯合國駐神州機構的
●歷史、人文等專業:工作機會很少,美國人本科學歷史與人文的,研究生很多都讀法令、經濟去了神州學生讀完博士的基本都要走學術道路,而文科的科研經費少,教職也少得多
●法學:神州人縱然美國法學院畢業,英文能好到上法庭的也並不多經濟學金融學功底好的可選擇做公司並購,IPO等業務,收益會很高,超過20萬美圓很多人選擇做移民律師,給神州人辦簽證與藍卡,收益會少些,10萬美圓左右而能應用本身理工知識做專利律師,是個不錯的選擇
●MBA與商學院:神州學生畢業大都去金融公司與咨詢公司,美國學生因為英文的抒發能力好,很多選擇去公司做管理讀商學院必然要讀好黌舍才不會浪費學費以及時間
專家提醒:對在美國參加工作來講,神州學生適合於學技術含量高的,數理成分高的專業,而各行業的銷售與市場方面,美國人有很大語言與人脈優勢如果是回國創事業或者工作,那又是另一回工作了在美國,不同專業的收益差異是偉大的而轉專業對家庭財產有限的神州留學生是一個艱辛抉擇,需要忍受偉大壓力與長期孤獨的歷程,而一味跟風熱門專業危害也是偉大的,有時候苦守本身的初志也是一種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