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學習法學的難點在哪
記理論知識不難,難的是應用。法學門類廣泛,知識量極大,大學四年你不可能熟練內掌握每一個部門法,但容培養起法律思維後,你至少能大致判斷每種類型的法律事件該如何處理。還有法學學生面臨的司法考試,號稱中國文科第一難,囊括了所有法學門類,所有部門法,是以後就業不得不面對的。
B.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一個法學院學生的困惑……
我想在時下成為法律人需要有艱苦的路走。
律師:你必須參加全國統一的司法專考試,雖然通屬過率很低,在拿到資格證後在一個律師事務所里實習一年才能拿到執業證書,此時你的律師之路剛剛起步,要從無案可辦到有案可辦,從與人合作到走向獨立,從小案作到大案,如此一路艱辛走向職業成熟。
法官、檢察官:也許你在通過司法考試前可以進入法院、檢察院,這主要通過選調、招聘、公務員考試等形式;然後需全力通過司法考試。當然如果先通過司法考試,再與別人競爭時會有很大優勢。
其他職業如法學教師、法律顧問等請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現實中有些人先就業後發現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努力學習法律,參加司考,然後走向法律崗位。祝各位法學系同學在法律人之路上有所作為!
----同路人.
C. 法律與生活學科學習中的問題與困惑
一.法律意識的內涵。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它表現為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法律要求),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法律感),對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運用的程度以及對行為是否合法的評價等等。
法律意識屬於歷史范疇,具有明顯的階級性和政治性。法律意識也屬於法律文化范疇,它是人類法律實踐活動的精神成果,包含著人類在認識法律現象方面的世界觀、方法論、思維方式、觀念模式、情感、思想和期望,蘊涵著個人及群體的法律認知、法律情感、法律評價。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學習和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的影響的結果。
二.對青少年進行法律意識培養的必要性、緊迫性。
青少年是一個從年齡上講橫跨少年和成年的群體,他們既有青年人的朝氣,又有少年的稚氣。他們一方面思維逐步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充滿青春的躁動和思想的波動。他們渴望了解和認識這個豐富多彩然而紛繁蕪雜的大千世界,也渴望融入社會並得到社會的理解。他們對世界因好奇而不免有時盲從、盲動。外界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誘惑,社會轉型時期產生的各種陰暗現象,常常使他們在困惑、迷惑中隨波逐流,甚至於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傷害。那麼,如何去引導和規范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提供維護他們合法權利的方式、方法?我們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去學習法律知識進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識,培養他們對法律規范的內在信仰從而自覺遵守,遏制住日益嚴重的青少年違法犯罪及針對青少年的犯罪?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今天,我們的專業法律人士就應該去思考並試圖解決這些問題。以下我想就談一點認識,求教於方家。
三 培養青少年基本法律意識的主要途徑。
(一)通過學習《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刑法》,灌輸基本法律規范,幫助青少年守法觀念和法律信仰的初步形成。
《條例》是對有輕微違法的行為的人進行行政處理的行政性行為規范,《刑法》是對構成犯罪的人進行刑事處罰的刑事法律規范。兩者的共同點是對違法犯罪的人追究責任,只不過《條例》和《刑法》所針對的行使處罰權的部門及程序、處罰對象、違法的輕重程度、處罰的輕重程度不同而已。通過學習《條例》和《刑法》,青少年可以初步認識和區分什麼是違法行為,什麼是合法行為,哪些行為是法律、法規禁止的,哪些行為又是法律、法規准許乃至鼓勵的。不但要灌輸理論知識,而且應從身邊人、身邊事上著手分析,針對青少年的年齡、特點從鮮活的日常生活中總結、提煉典型案例,讓其自我教育,明辨是非, 理論密切聯系實際,有的放失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教育學生如何應對處理別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避免和減輕不必要的傷害,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達到一般預防和維護青少年權利的雙重目的。
(二)通過對《憲法》的學習,促進青少年權利意識的形成。
權利文化是與人道主義文化、科技文化一起構成當今世界三大文化主流的文化之一。權利文化的核心是權利本位的理論。權利本位的思想有兩大內涵。其一,它是解決公民和國家主體關系的理論。主僕型文化產生義務本位。在這種本位中,國家主宰一切,公民只有無條件服從的義務。權利本位則不然,它把公民對國家的關系顛倒過來,認為公民有權主宰國家,國家以保證公民主人地位的獲得為絕對義務。其二,它是解決權利與權力互動關系的理論。國家權力的行使以公民創設權利的實現條件為目的,權力的行使如果背離了公民權利得到保障的宗旨,權力便會得到改造。國家權力以公民權利為運行界限。而兩者界限由法律明定之。權利本位思想的的實質是個人權利的實定化和義務的相對化。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下,人與國傢具有三種關系,即義務領域里的服從,自由領域里的排斥,權利領域里的依靠和參與,於是就產生社會和諧。
權利文化的形成有賴於公民的權利意識的勃發。所以培養公民的權利意識必須從小著手進行。而青少年公民的權利意識則必須通過對憲法的學習,樹立憲法至高無上,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這一基本的觀念。我們不僅要讓青少年知道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在內容上,憲法規定國家的最根本、最重要的問題;在法律效力上,憲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憲法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我們更應讓青少年懂得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眾所周知的是憲法是安邦治國的總章程,但這一結論卻主要是就國家管理的角度而言,因而與憲法的核心價值取向並不完全統一;事實上,憲法最主要、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它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中就明確宣布,凡權利無保障和分權未確立的社會就沒有憲法。列寧也曾指出: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故由此可知,憲法與公民權利之間存在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而且,這也可以從憲法的發展歷史和憲法的基本內容中的到證明。從歷史上看,憲法或者憲法性文件最早是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的斗爭中,為了確認取得的權利,以鞏固勝利成果而制定出來的。從憲法的基本內容來看,盡管作為國家根本法的憲法涉及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但其基本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塊,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然而,這兩塊並非地位平行的兩部分,就二者的關系而言,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居於支配地位。因此,青少年就可以理解到:憲法不僅是系統全面地規定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部門,而且其基本出發點就在於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三) 學習《民法》,促進平等和契約觀念(誠實信用)的形成。
人人平等和遵守契約觀念的形成必須依賴於《民法》的學習。民法起源於簡單商品經濟獲得相當發展的古代羅馬社會。經過人類歷史演進的熏陶,民法逐漸成為調整各國不同社會形態下的與商品經濟相適應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基本法律規范。從本質上講,民法就是把一定社會里商品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直接上升為法律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可見,民法一個重要的特點是:民事法律關系主體地位的平等性。平等的主體在商品生產和交換的過程中,要取得對方的財產就必須支付相應對價,體現等價有償的原則。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權益要受以民法為主的法律的保護,而保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民事主體間簽定合法、有效的契約(即合同)。契約各方在自願的原則下按自己的意願依法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契約必須遵守,契約即是交易各方間必須遵守的「法律」,這也是「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的體現。通過學習,我們的青少年將更好地理解和樹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約必須遵守」的平等、守約思想。
(四) 清除舊的「厭訟」觀念的不良影響,強化訴訟意識,樹立新型的訴訟觀念。
中國傳統的法律思想是「刑治主義」,同時法律規范是「禮法合一」,法律精神的原則是「宗法倫理」。所以從古至今,基於「性善」、「天人合一」的理念,認為教育是可行的,爭訟則是可以避免的。孔子在《論語》中說「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大意就是說他接受人們的訟案後,並不立即進行審理,而是採取拖延的策略,讓人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以達到無訟的目的。故而,中國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爭訟是對自然秩序的破壞。相反,沒有爭訟的社會才是理想、和諧的社會,這一觀念在中國人中可謂根深蒂固,人們不願訴訟,極力避開訴訟。即使到現在,有些人仍然把打「官司」,特別是當「被告」看作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一般地,親人、朋友間如果走進法庭,將矛盾、爭議訴諸法律,無論是外界人士眼中還是事實上,親情、友情必定盪然無存。
我們就是要從學習《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訴訟法律入手,著重在受傳統「厭訟」思想影響較少的青少年中更新陳舊的訴訟觀念。在我們看來,訴訟不過是使得受損害的權益得到救濟的一種常用手段而已。即使是親友「對簿公堂」也不是撕開臉皮,拋開情理,而是一種讓爭端在公開、公平的前提條件下謀求來自第三方獨立公正地加以解決的爭端解決機制,比之以前的私人調解、裁決等私力救濟更加文明和進步。我們要教育青少年將為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權益而進行的訴訟視作一種權利,以及捍衛這種權利的正當行為。鼓勵青少年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在現在和將來的社會實際生活中大膽地運用法律的武器,及時充分地利用訴訟權利,為了維護合法權益,未雨綢繆或者亡羊補牢。
D. 大一法學新生的困惑
雙學位沒有價值。
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浪費學費。
法學不等於法律學,如果不投入版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權去閱讀去思考,還不如不學。
司法考試現在難度逐年增加,尤其對非法科生的通過率下降的很快,
國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法律從業者的專業水平,防止一心二用的投機者。
司法考試中對法理學,和法學思想的考察在今年的考試中在一卷和四卷站了相當大的比例,因此,如果你又想雙學位,又想司考,又想考研,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的(不是懷疑你的能力,而是客觀現實如此,去問問大四的學長你就懂了)。因此,踏實一點,在雙學位、司考、考研三者中選一個吧。
PS:既然你對法學不是很感興趣,還是不要折磨自己了,轉專業把,法學這個學科入門門檻很低,但學成的人也很少,絕大多數人都是浪費了四年時間,最後還是做不了這一行的,更何況你對這個學科還沒多大興趣。
E. 我是一名三本大二法學學生,我現在很困惑,根據中國現在社會就業情況,我有以下困惑
讀研究生盡量不要換專業。如果換,盡量是理工科換理工科,文科換文科。如果大跨的話,讀研究生雖然畢業不會有麻煩,但是搞研究會比較麻煩。
出國的話,現在開始准備外語吧。建議去歐洲,不要往美國和英聯邦的國家擠。那些國家學費高,語言要求也高,中國學生太多,都是中國留學生混在一起,沒有辦法了解國外的真實生活。歐洲的國家,義大利,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瑞典都很好,而且學費低。德國,法國還不要學費。
出國讀研之後,比如去德國讀,畢業了在德國的工資是2500歐元,相當人民幣24000元,但是回國也就頂多找個3000多人民幣的工作,和中國的研究生工作相當。在中國工作需要靠資歷和人事,現在已經不是很接受海歸了。
F. 關於法學考研的困惑
一般來說,從大三下學期開始准備包括收集信息確定報考學校專業,了解內報考學校的相關信息,資料容.暑假是准備的關鍵,從暑假起准備六個月即可,英語提前看,現在就要開始記憶單詞,政治從十月份開始就行,如果以前是理科出身,可從暑假准備,可以考慮報個串講班.
英語:什麼水平你做一下卷子,啥時候水平達到你期望的分數了什麼時候就夠了.現在不要求,與以前沒有什麼大的關系,只要你保持天天學習就行了,一般一天兩個小時以上吧.
專業課:看你想報考的學校指定的書籍,如果是比較好的學校,你還要看一下導師的相關論文.教材不能背,要理解性記憶.
G. 法學學生關於學習和實習方面的困惑,求指引~
呵呵,你一口氣問得問題還真不少!不過分數倒是給的不多噢!我的歸納如下:
第一、為了在畢業後能進入律所實習,除了努力通過司法考試,大學我最需要鍛煉什麼能力呢?
除了打好法學的基礎外,就是要培養法律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第二、英語是不是必須要夠硬呢?
英語是個工具,如果你能比較擅長,相信對你的業務會有所幫助。而且,選擇的面也會更廣。
第三、考研是必需還是不必需的呢(如果考我肯定會努力往較為有名的政法院校考……)
學歷的提升是必須的也是作為一位優秀的法律工作者所必需的。
第四、大一的話如果想進行些和法律有關的實踐可以怎麼做呢?
大一,說實在的,你的專業基礎才開始起步,我不是很支持馬上去實踐;當然,我也一時想不起在專業上適合做什麼。
第五、我能不能去法院旁聽或者求一個幫忙打雜實習的工作呢?如果可以……我該怎麼去求這個機會呢?
法院可以旁聽,需要帶上你的身份證,被允許後登記即可。一般在法院門口的報欄都會公開具體的開庭的案件、時間和地點。
至於幫忙打雜,這個你要是想去,不反對。就自己前往,找相關主管人員說明來意,看看人家願不願意接受了。
第六、或者律師事務所會接受我這樣的學生進行暑期實習嗎……?我去請求一個實習的機會現實嗎?(無論是打掃衛生還是幫忙跑腿或者整理東西,只要我力所能及的,需要我的事情,我都可以做並認真去做!)
律所會不會要學生,這個要看律所的需求。一般大所不會要,因為有很多已經畢業生排隊在那做這些了。
「無論是打掃衛生還是幫忙跑腿或者整理東西,只要我力所能及的,需要我的事情,我都可以做並認真去做!」首先,我很肯定你勤勞的熱情,但是我很不明白,這些雜工你在哪裡做有區別?你覺得資深的律師會去發現並培養一個打雜的女工,這個概率會有多大?
順祝成功!
H. 關於法學專業學習的問題
你看律師實用大全吧!
I. 法律的一點困惑
越獄是要再次判刑的,跟以前的判決數罪並罰,先減後並。同理,無期死緩也是。不過不會上升到死刑。
追訴時效,最高確實是20年,但是檢察院認為必須追訴,可以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追訴。
判過刑的不減免,如果還沒判,刑法改了,按新刑法判。
J. 學業困惑
機會還很多,你現在成績不好是一時的,想考重點大學,就應該先定一個要考的目標,然後好好學習,主要是堅持,不要老想著說我一定能考上,或者我不笨,應該想著今天該干什麼,該完成什麼任務,該怎麼預習好明天要上的課程,然後制定合理的計劃,堅持下來,考上大學是不困難的,都是過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