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理學法學 » 中國移民社會學研討會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中國移民社會學研討會

發布時間: 2021-03-26 02:56:08

A. 郝平的學術論文

一、發表論文
1、山西「丁戊奇荒」述略,《山西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2、機關工作人員的情緒管理,《人事》,1999年第3期。
3、試論綜合大學的通才教育,《山西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第二作者。
4、近代士人職業流動述略,《平頂山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第二作者。
5、近代女子職業發展與婦女解放運動,《山西大學學報》,2000年第一期,第二作者。6、山西「丁戊奇荒」的人口亡失情況,《山西大學學報》,2001年第六期。
7、山西「丁戊奇荒」社會史析論,行龍主編:《近代山西社會研究——走向田野與社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2月版。
8、也談山西「丁戊奇荒」之原因,王先明主編:《鄉村社會文化與權力結構的變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9、山西「丁戊奇荒」並發性災害,《晉陽學刊》,2003年第1期。
10、山西「丁戊奇荒」的時限和地域,《中國農史》,2003年第2期。
11、「跨區域研究」的區域社會史——「區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綜述,《清史研究》,2005年第2期,第二作者。
12、淺析山西「丁戊奇荒」的受災強度,行龍主編:《多學科視野中的山西區域社會史研究》,商務印書館,2005年6月版。
13、旱災與民眾心態——從「丁戊奇荒」中山西民眾的行為看其心態,侯甬堅主編:《西部地區歷史環境與文明的演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商務印書館,2005年12月版,第二作者。
14、論太行山區根據地的生產自救,《山西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15、《退想齋日記》所見抗戰時期淪陷區民眾生活,《史林》,2005年第4期。
16、龍祠水利與地方社會變遷,《華南研究資料中心通訊》(South China Research Resource Station Newsletter),第43期。
17、傳說、信仰與洪洞鄉村社會——兼及大槐樹移民的文化認同,《歷史檔案》2006年第3期,又收入李長莉、左玉河主編:《近代中國社會與民間文化》(國際會議論文集),社科文獻出版社,2007年版。
18、近代太原縣的災害與基層社會,李文海、夏明方主編:《天有凶年——清代災荒與中國社會》,三聯書店,2007年1月版。
19、「丁戊奇荒」中的永濟災情與社會應對,行龍主編:《環境史視野下的近代山西社會》,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0、罌粟與毒品:一個鄉紳眼中的民國山西煙禍,《民國研究》,總第12輯,2007年秋季號。
21、晚清賑災的經驗研究及其理性關懷(書評),《讀書》,2008年第6期。
22、「丁戊奇荒」時期的山西糧價,《史林》,2008年第5期;又收入鄭起東、史建雲主編:《晚清以降的經濟與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23、中國近代社會史課程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科版),2008年第11期。
24、如何研究山西的區域社會史?,中華讀書報,(2008-06-04)第二作者。
25、中國社會史研究:下一步怎麼走,如何突破?,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2.12
26、明代大同地區的移民、屯墾與環境,安介生主編:《邊界、邊地與邊民——明清時期北方邊塞地區部族分布與地理生態基礎研究》,齊魯書社,2009年9月版。
27、從歷史中的災荒到災荒中的歷史——從社會史角度推進災荒史研究,《山西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歷史學》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28、力禁「花田」重農桑——李用清「丁戊」救荒活動考察,《古今農業》2010年第2期,又收入歐陽恩良主編:《近代中國社會流動與社會控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29、水土保持:大泉山典型的塑造,《當代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2期(《新華文摘》2011年第20期全文轉載)。
30、碑刻所見1695年臨汾大地震,《晉陽學刊》,2011年第2期。
32、丁戊奇荒之晉豫比較——以豫為中心的考察,《開封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33、山西革命根據地接生方法的改進,《中華醫史雜志》,2011年第4期。
34、「劫富濟貧」與「保富安貧」——光緒初年大飢荒中山西官員救荒思想的分歧與爭論,《山西檔案》,2011年第6期,又收入高嵐、黎德化主編:《華南災荒與社會變遷:第八屆中國災害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版。
35、山西柳林縣集體化時期梯田建設考察,《當代中國史研究》,2012年第2期。
36、山西省農村調查報告——2010年7月·8月·12月,山西省P縣の農村,《東京學芸大學紀要》(日本),2012年第63集。
37、集體化時代水利社會史研究的時代意義,《光明日報》,2012年5月31日(《新華文摘》2012年第18期全文轉載)。
38、走進「丁戊奇荒」的歷史現場,《中華讀書報》,2012年06月27日。
39、太行、太岳革命根據地煤礦業發展,《抗日戰爭研究》,2012年第3期。
40、嬗變與堅守:近代社會轉型期晉中的民間宗教活動——以《退想齋日記》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6期。
41、嘉慶二十年平陸地震後的朝廷與地方官——以《明清宮藏地震檔案》為中心,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第9期。
42、明蒙軍事沖突背景下山西關廂城修築運動考論,史林 2013年第6期。
43、1928-1929年山西旱災與救濟略論,歷史教學,2013年第11期。

B. 考研社會學的主要研究方向有那些

社會學分兩個方向,一個是應用社會學,一個是社會問題研究.
學社會學最大的優勢,從理論上說就是「獨特的視角,另闢蹊徑的思維方式」,從應用層面上來說就是「社會調查方法」、「問卷設計與分析」、「spss統計分析應用」等具體的方法。
社會學專業研究生在高校主要可以從事:社會學、社會工作、政治與行政管理、新聞傳播、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

C. 如何看待中國移民潮

日前,俏江南董事長張蘭注銷戶口一事引起了輿論關注。據最新消息,張蘭已經加入外國國籍。統計顯示,個人資產超過1億元的大陸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還有47%正在考慮移民。 在他們眼中,在那個陌生國度,他們可以迅速獲得優質的教育、潔凈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完善的法制環境,以及他們最需要的安全感,有些人或許還可能進行資產轉移。他們不必為轉型中的中國,再等待,再去支付時間成本或經濟成本。 作為移出地的中國,正在面臨資金和社會精英階層的集體流失。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顯示,中國正在成為世界上最大移民輸出國,目前約有4500萬華人散居世界各地,流失的精英數量居世界首位。 現今中國產權體制匱乏,這些富裕階層為了擺脫財產不安全陰影,洗刷轉型時期的原罪,逃脫國人的仇富心理,於是紛紛離開。如今的中國富人移民潮一方面反映了中國確實更加富裕了,另一方面也確實說明了中國的發展環境令精英感到壓力。中國一些有錢人的囊中財富可能來路不正,但中國社會的仇富心態確實也是十分嚴重的。 有部電視劇裡面有段台詞說得很好:如果你愛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愛他,請送他去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優質的教育、潔凈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完善公平的法制環境以及讓富人們最迫切需要的安全感……拋開白皮書與財富報告中的數據,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幾次出國熱與移民潮有目共睹。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次的特點也不盡相同。

D. 考研社會學那個學校比較好

社會學考研院校選擇

社會學一級學科下設有社會學、人類學、人口學、民俗學4個二級學科,研究方向甚多,本文著重介紹二級學科中的社會學,並從研究優勢等方面推薦相應院校供考生參考。

一、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作為國內社會學學科實力最強的社會學系,不論在理論研究還是研究方法上都堪稱第一,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其中對社會學理論、中國社會轉型研究、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研究、社會研究方法是實力最為雄厚的研究領域,在此基礎上的應用社會學、政策研究、社會心理研究實力也很強大。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中由潘綏銘教授領銜的性別社會學研究可以和社會學研究所的性別社會學研究齊肩。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的主要研究優勢有:

(1)社會學理論與社會轉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在此研究方向上有自己的主導觀念,即「社會學是關於社會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條件和機制的綜合性具體科學」,並從社會學的視角,努力研究以最小的社會代價取得最大社會進步的各種社會機制。

(2)社會研究方法:該研究方向集中於中國社會的運行和社會轉型,在此基礎上對理論和實證研究的統計分析方法、個案調查方法以及社會指標與社會測量等方法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應用。同時致力於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關於社會運行和社會轉型的社會指標體系,用實證的方法對其進行檢驗和修訂,使之成為國內重要的與骨乾的社會指標之一。

(3)應用社會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以分支社會學理論為基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社區建設、法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等領域。人大最早在法社會學研究中(國內)引入問卷調查,並在此基礎上召開法社會學的國際研討會,是國內唯一在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中系統開設法社會學課程的學科點。

(4)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在繼承中國人與中國文化研究主題的基礎上,近年來對社會重大事件給予極大關注,包括對突發事件中的民眾心態與應對研究,以及人文奧運研究。

(5)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人民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的全國社會綜合調查項目,是一項對社會全面系統的標准化、定期性、連續性調查項目,充分體現社會調查各個環節的技能和優勢。

推薦指數:★★★★★

二、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北京大學盛名不虛,實力僅次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師資就是最好的證明。北京大學有深厚的社會學傳統,老一輩著名的社會學家大部分在此工作過,其培養的學生已成為當代社會學界中的翹楚。北大社會學系所開設的研究方向是目前國內院校中最多的,主要包括組織社會學、勞動社會學、家庭社會學、民族社會學、城鄉社會學、社會統計學、城市社會學、宗教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女性學等。主要研究優勢有:

(1)社會學理論:北大的社會學系在老一輩社會學家如費孝通、雷潔瓊、袁方等的帶領下,對西方社會學理論和中國社會學傳統的研究是該系社會學理論研究的特點。

(2)社會研究方法:在社會學研究方法方面,依託北大人類學研究所的實力,該系的質性研究實力能夠與社會學研究所比肩;在定量研究方面,國內社會統計學和高級社會統計分析方法通用的教材出自該系的盧淑華和郭志剛教授,在社會調查和統計分析方面的實力已經不證自明。

(3)應用社會學:在人類學方法的指導下,北大社會學系在政治社會學、農村社會學、法律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社區研究等社會學研究分支的實力發展快速,而且發展勢頭越來越強;憑借社會統計學和高級統計分析方面的優勢,該系的人口社會學、環境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等在國內影響較大,而人口社會學與組織社會學尤其突出。

(4)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研究:隨著我國社會轉型加速,社區中越來越需要社會工作人員對弱勢群體的幫助,解決社會轉型中不斷顯見的老齡化問題。該系在女性學、老年學、社會工作等分支學科的基礎上,對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研究、貧困問題研究有突出見解,而社會對社工人員越來越多的需求也為該方向的畢業人員提供就業渠道。

推薦指數:★★★★★

三、南京大學社會學系

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是南大社會學院下屬的一個系,但該系的分量不止佔了該學院的半壁江山。社會學為南京大學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主要開設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經濟社會學、社會問題、社會心理學、城市社會學、農村社會學等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優勢有:

(1)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在社會學理論研究領域,尤其是在西方社會學理論的研究方面,宋林飛、周曉虹、成伯清等教授所做工作得到學術界的高度肯定;在社會研究方法方面,風笑天教授被學界公認為最優秀的老師之一。

(2)社會心理學:在現代社會心理學和中國人社會心理研究領域,南大社會學系獨樹一幟,對此貢獻最突出的是周曉虹和翟學偉教授。

(3)社會問題: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各種社會問題不斷涌現,南京位於長三角地區,在先發展的優勢下,面臨的社會問題也是空前的。南京大學社會學系通過運用社會學與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對社會問題進行診斷和解剖,以便對其治理。

(4)城市社會學:蘇南小城鎮研究是我國城市化戰略研究的最重要組成部分,而長三角的城市化具有的典型性為南大社會學系對城市社會學提供了最好的研究對象。

推薦指數:★★★★★

四、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中山大學社會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師資力量雄厚,主要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和國內多所著名大學,與香港的大學合作尤其緊密,教師多在香港和國外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近二十年來,中山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的師生活躍在學術研究領域,先後承擔國家、教育部、省等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社區研究、經濟社會學、消費社會學工業社會學等方向逐漸形成特色。該系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主要有:

(1)城市與社區研究:珠三角城市群的特點以及城市化的加快為城市社會學與社區研究提供了廣闊的研究領域。針對珠三角的城市發展,該系對此的研究受到政府高層的極大重視。

(2)人口與社會發展:依託人口研究所和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的實力,加上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學科實力,為地方建設決策提供依據和建議。

(3)經濟社會學: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自是前所未有,而對此研究的顯著成果則成為該系經濟社會學研究實力發展的見證。

(4)消費社會學:現代社會是一個消費社會,對消費者、消費行為、企業行為、消費市場的研究成為現代社會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該系主任王寧教授是國際社會學學會消費社會學分會主要負責人之一,其在消費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有重要影響。

(5)勞工研究:珠三角的企業對廉價勞動力的需求形成廣大的民工潮,對勞工的遷移和就業、勞動力市場、勞工權利保障等問題的研究極大影響著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社會的管理和發展。該系利用地理位置和學科的優勢對勞工問題的研究在國內獨一無二。且該系對港澳社會與人口遷移的研究是目前國內其他高校無法比擬。

推薦指數:★★★★★

五、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

在中國社會學的華中版圖上,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所擁有的師資與取得的研究成果應該是最顯著的。其中享有聲譽的研究生導師和較有特色的研究領域有:賀雪峰教授、吳毅教授是我國農村社會學、農村政治學研究中享有聲譽的知名學者;丁建定教授在西歐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理論方面的研究成果,石人炳教授關於人口社會學和老年社會保障方面的研究,吳中宇教授關於社會保障制度理論方面的研究在學術界享有較高評價;雷洪教授、孫秋雲教授是我國社會學界、人類學界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學者。此外,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家庭社會學、應用心理學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學術研究中也享有聲譽,也是該系所關注的重點研究方向和新的學術增長點。

推薦指數:★★★★★

六、南開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學是南開大學國家重點學科,是我國重建社會學後第一批建立的社會學系之一,曾為我國社會學重建及早期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由於後續師資力量發展緩慢,近年來發展有停滯甚至滑坡的跡象,但因其雄厚的實力基礎,其學科實力仍不可小視。主要研究優勢有社會學理論(侯均生)、社會心理學、中國社會思想與社會發展、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科學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等領域。

推薦指數:★★★★

七、清華大學社會學系

雖然清華大學是傳統的工科學校,但高校建設時並不忽視各專業的實力建設。社會學系於1999年重建,可以認為是社會學界新增的強大競爭力。目前該系師資的特點是每位教師都有突出的學術成果,都是本學科領域的學科帶頭人,多數人在中國社會學研究中已有較大建樹,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影響。清華大學社會學系的發展方向在鞏固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和應用社會學的基礎上,著重發展城市社會學、醫學社會學和轉型社會學三個方向,主要研究優勢有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研究、經濟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網路分析、定量分析方法、福利社會學等。從該系的師資力量來看,教師的學術成就是比較高的,而且比較均衡,這樣對指導學生比較有利,不會出現不同學生得到指導不均衡的情況,學生在選導師時困難不大。

推薦指數:★★★★

八、復旦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學為復旦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之一,該系擁有先進的社會研究方法多功能實驗室,致力於開展以理論創新為導向的經驗研究,在社會思想史、社會分層與流動、社區研究、經濟社會學、文化與宗教社會學等領域取得了在海內外學界有影響的成果。在教學上,該系以培養社會學專業的高級人才為目標,注重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並通過社會實踐領會社會學作為知行之學的價值,使研究生具備同國際學術前沿對話的基礎和獨立開展學術研究尤其是經驗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優勢在於社會學理論與社會思想史、社會分層與流動、社區研究、經濟社會學、文化與宗教社會學、社會學定量研究等,尤其是關於應用社會學的經驗研究。

推薦指數:★★★★

九、廈門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

作為經濟特區里的唯一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廈門大學社會學系已經形成了農村社會學、社會政策研究和移民社會學等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但研究方向相對不完備。在農村社會學方面,胡榮教授近年來一直從事村民自治的研究;在社會政策方面,張友琴教授一直從事社會保障問題研究;在移民社會學方面,李明歡教授長期致力於中國跨境移民問題研究。該系的主要研究優勢在於村民自治與地方治理、社會政策研究、環境社會學、移民社會學等。

推薦指數:★★★★

十、武漢大學社會學系

作為中部地區最優秀的綜合性大學,武漢大學在社會學研究方面也具有很強實力。雖然師資中專業社會學畢業的教師相對較少,對其在國內的社會學競爭有些不利,但是從其他專業補充來的師資也正顯示出學科背景的多樣化,有利於社會學研究理論和方法的多樣化發展。主要研究優勢有:發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主要代表有周長城教授)、城市社會學(圍繞武漢城市圈,研究城市和城市化過程及其規律,以及城市化在社會發展中的影響)、政治社會學(研究政治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過程、模式和規律,以及當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與社會全面發展)。

推薦指數:★★★★

十一、吉林大學社會學系

吉林大學社會學系擁有2個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社會發展基礎理論;東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研究中心,立足東北經濟與社會背景特點,探索東北地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的途徑與機制,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思路。該系承擔了大批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現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理論研究基地」,產出大批科研成果,培養大批優秀的社會學專業人才,在國內學術界具有較大影響。

推薦指數:★★★★

十二、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學系

該系社會學學科科研力量雄厚,是上海市重點學科。學科帶頭人曹錦清教授的重要成果《黃河邊的中國》為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決策以及上海市的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實踐做出了重大貢獻。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曹錦清、徐永祥、張廣利、范斌等教授為帶頭人的研究團隊,並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社會學三個研究方向:社會福利與社會政策、社會轉型與社會問題、社會組織與社會管理。

推薦指數:★★★★

十三、河海大學社會學系

雖然被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光輝覆蓋,但河海大學得益於學校的水利和工科背景,社會學發展體系特色明顯,這是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所不能比的。主要開設移民社會學、城鄉社會學、環境社會學、項目社會評價等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優勢在於:

(1)移民社會學:移民是世界性的難題,大型工程項目涉及的移民問題常常成為制約工程建設的主要因素。河海大學率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移民社會學研究,應用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大量庫區與安置區田野調查研究、移民安置區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移民遺留問題處理、移民監測評估、移民社會保障等領域的社會學研究。

(2)城鄉社會學:伴隨中國社會的轉型,大量的社會學問題需要進行研究。該系教師較早地開展農村勞動力流動、城市化等領域的研究,承擔包括國家社科基金在內的多項重大課題研究。

(3)環境社會學: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長遠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該方向應用社會學理論與方法開展環境問題,特別是水污染問題的實地調查與理論研究,已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4)項目社會評價:大型工程項目涉及大量的社會學問題,長期以來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成為工程和社會學學科都忽視的邊緣地帶。該系在國內率先開始項目社會評價研究,運用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對項目社會影響、利益相關群體、脆弱人群、少數民族群體等進行分析,提出減少社會影響的策略,給出與項目相關的社會政策設計。河海大學在發展項目中的社會學研究等領域已經形成自己的特色。

推薦指數:★★★★★

十四、四川大學社會學系

四川省社會學的領軍院校,擁有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該系對地震災區恢復重建、受災人員心理干預恢復等社會工作成績突出。主要研究優勢有:社會心理學、宗教社會學(依託國家重點學科宗教學)、應用社會學、農村社會學(一直以來的強項傳統)、醫學社會學、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研究、西部移民研究、災區建設等。

推薦指數:★★★★

十五、蘭州大學社會學系

社會學為甘肅省重點學科,擁有社會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由於蘭州大學地理位置較為偏遠,考生多不考慮,以致其學科發展受到影響。但近幾年在西部開發的背景下對西部社會的研究較有影響力,在西部高校中影響較大。主要研究優勢有民族社會學、環境社會學、西部農村與貧困社會學等。

推薦指數:★★★

十六、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系

盡管該校社會學系建系時間不長、規模不大,但在社會學的若干研究方向(包括法律社會學、政治社會學、轉型社會學、勞動社會學、歷史人類學等)上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在沒有社會學博士點的院校中,該系所擁有的師資是非常雄厚的,甚至連一些有博士點的院校也自嘆不如。在年輕的社會學系中,中國政法大學社會學系應該是最有潛力的。主要研究優勢有法律社會學、政治社會學、轉型社會學、勞動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定量研究等,尤其是法律社會學和政治社會學。

推薦指數:★★★★

十七、中國農業大學社會學系

雖然社會學建系時間較晚,但依託中國農業大學在農村經濟發展和管理以及農村社區發展研究領域中的實力,該系很快在農村社會學與農村社區發展、城鄉社會學、農村公共管理、農村家庭社會學與性別研究等領域嶄露頭角。對意欲從事農村社會發展研究、農村社區研究、農村經濟社會管理的考生而言,該校是最合適的選擇。主要研究優勢有農村社會學與農村社區發展、農村社區研究、三農問題等。

推薦指數:★★★★

上文從學科優勢方面整體介紹了推薦院校社會學系的情況,下面以表格列出這些推薦院校的師資力量及報考情況,讓考生直觀鏈接了解。

推薦院校社會學系概況統計表
高校名稱 博士點 博士後流動站 師資力量
教師數目 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

中國人民大學 √ √ 25 21
北京大學 √ √ 40 36
南京大學 √ √ 17 17
中山大學 √ √ 28 23
南開大學 √ √ 14 9
清華大學 √ √ 13 13
復旦大學 √ √ 14 9
華東理工大學 √ × 10 7
華中科技大學 √ × 29 25
武漢大學 √ × 17 14
廈門大學 √ × 18 13
吉林大學 √ √ 15 15
河海大學 √ × 17 10
四川大學 × × 12 10
蘭州大學 × × 14 6
中國政法大學 × × 14 12
中國農業大學 × × 14 9

註:①數據來源各高校社會學系和研究生招生網站。

其實,實力強勁的社會學院校還有很多,一些特色鮮明的如西安交通大學的工程社會學、中國海洋大學的海洋社會學等新興研究方向,也是考生報考可以適當選擇的,最主要的還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成功幾率大的目標院校。

E. 國內本科學社會學專業,出國去美國或者加拿大,希望讀完研究生能夠在當地工作移民。

  •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內事實:容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三四十年代。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F. 社會精英的移民能否表明我們的政治認同出現了問題

您好,該路集團為您回答。社會精英的移民並不能表明我們的政治認同出現了問題。那為什麼現在很多社會精英會移民呢?
一是社會精英們有錢了,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選擇權。他們自己可以選擇自己的國籍,也有能力選擇想要移民的國家來進行移民。
二是現在很多國家為了引進一些富人和資金投資,放寬了本國的移民政策。寬松優厚的移民政策有力地吸引了眾多社會精英的目光。
三是如今國際移民對於一些社會精英來說是種身份的象徵。比如擁有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的綠卡或護照可以給這些富人的國際出行帶來很多便利。
四是一些社會精英對我們國家的政策穩定性有一定的懷疑,不太放心,特別是我們這兩年出現國進民退的現象,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大環境問題,包括私有財產權的保護問題。
五是西方目前處在經濟衰退當中,資產價格和投資環境大為改善。移民可以為這些社會精英們拓展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中國國內資源有限,所以出現很多社會精英移民現象是正常的。
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富人的流走會帶走一定的資源,可能造成社會潛在的創新能力的衰退,富人你只能靠良性的投資政策把他們的心留住,光留人是不行的。前幾年大量的海外精英回來創業,所以對移民潮應該兩方面看,也應該研究研究回國潮、歸國潮,其中就包括一部分富人迴流的。
中國企業家實際上是很實用主義的,但他們現在那種恐懼感和厭倦感是很強的。在國內擴大企業規模和投資的動力完全沒有了,就會想著尋找一種更安全的投資環境。
不過現在真正移民出去畢竟還是要有一些條件的。移民潮在短期內還會有發展,同時還有一個逆向的東西也應該看到,以前出去的,現在在國外已經拿到學位、甚至工作一段的人,看到國內也有一些國外不具備的特殊機會,回來的人也有。
必須注意,整個移民潮的趨勢畢竟是對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利。
不利是很明顯的,但它往往是隱性的,而且一些制定政策的人講究一種粗淺的實用主義,對這種隱性影響可能也不是太重視。對只看GDP數字表面的人來說,不會把這當作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這不像一場大火燒了一個倉庫,是明顯看得出的損失,國家可能很在意,而企業家本來可以對提高國計民生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現在不幹了,這種損失計算不出來,但造成的暗傷是非常大和非常深的。
請採納~

G. 國際移民方面的期刊有哪些

推薦《社會學研究》,核心期刊,有相關欄目,簡介如下:

《社會學研究》創刊於1986年1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的一級專業學術期刊,系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國家社科基金資助期刊、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四家期刊評價機構學科排名中均名列第一,被譽為「權威期刊」。《社會學研究》於2012、2013、2014、2015、2016連續5年獲評「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稱號,並獲「中國百強期刊」、「2016期刊數字影響力100強」等獎項。

《社會學研究》前身是《社會學通訊》(內部刊物,1981-1984年)和《社會調查與研究》(1985年)。自創刊以來,《社會學研究》經歷了引介西方社會學、促進中國社會學研究的規范化、發布關乎中國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傑出研究成果、引導中國社會學研究取向的發展過程,逐漸為國內外社會學同仁所重視,為研究中國社會的各界人士所矚目。隨著學術導向的日益增強,本刊愈來愈被視為中國社會學學術研究的專業領軍期刊。

H. 中國移民到不同國家的人數

現在海外華人約:
海外華人有多少?這個數字,可能什麼人也說不清楚。過去,有人估計有2000餘萬人,現在的說法是3000餘萬人,由於各地沒有正式進行登記,也就沒有準確的數字,2000餘萬和3000餘萬只是一個約略估計的數字而已,不過,多數人是持3000萬這個數字的。

別說全球的華人有多少難說,菲律賓的華僑有多少,華人又有多少,誰也說不準,沒有準確的數字。為什麼呢?同樣的原因,有關當局沒有進行正式的登記,哪裡有準確的數字。

過去,根據一般說法,每年向菲律賓移民局登記的華僑約有5萬人,與入籍的華人加在一起,全體華人大約有150萬至200萬人,占菲律賓總人口的2%左右。但是,根據慈僑基金會最近從移民局獲得的資料,每年向移民局登記的華僑有7萬餘人,如果連那些持旅遊證件而沒到移民局進行常年報到者算在內,菲律賓的華僑可能不止7萬這個數字。

最近20年來進入菲律賓的中國公民,大約有幾萬至幾十萬之多,雖然這些人有的已經改變了身份,但是保持中國籍的也不在少數,其中可能有一部分人沒有進行常年報到,如果連這些人加在一起,以10萬人來算大概不為過吧?

由於缺乏正式的統計,不但菲律賓的華僑和華人數字說不準,東南亞其它的國家也存在這個問題。一次到中國出席會議,碰到印尼泗水《千島日報》社長張明開先生,談話中涉及印尼華人數字。他告訴筆者說,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現在印尼的華人絕大部分都加入當地的國籍,但是華人有多少?印尼官方的說法是1000萬,但是根據當地華人自己估計,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大約有1600萬人。1000萬和1600萬,相差600萬人,由於沒有正式的統計,何者正確就難說了。

鑒於幾十年來各地對當地的華僑和華人沒有正式進行登記,要得到一個准確的數字是不可能的。菲律賓是這樣,印尼也是這樣,相信其它的地方也是這樣,全球華人的數字,也只能約略來說,大概有3000萬餘人。

現在海外華人總資產有:
第六次世界華商大會,將於今年9月在華商們的母親國隆重召開了。屆時數千海內外華商才俊共聚一堂,這是何等歡喜。「華商攜手新世紀,和平發展共繁榮」。這不僅是全球商界翹楚們的一次盛會,也是中華民族的一件盛事。但是海外華人華商的現狀如何,我們將從12個方面做一介紹。
話題1:海外華人究竟有多少?
中國人大規模遷移海外始自19世紀中葉。1999年的資料表明,海外華人至少有3455萬人。
中國人稱民國外的歷史雖然很長,但大規模遷移海外卻是發生在19世紀中葉以後的事情。據不完全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的100年裡,中國人出國人數將近1000萬,足跡遍及五大洲數十個國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近20年來,隨著世界經濟際化的發展,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移民政策的調整,歡迎國外移民流入,致使發展中國家人口大量移居發達國家;跟隨著世界性移民新潮流,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華裔人口,也向發達國家移動。世界各地的華族人口由此迅速增加。
東南亞各國是中華民族群最集中的地區。據台灣報紙報道,截至1999年底,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外的海外華族人口總數已達3455萬餘人,其分布以亞洲地區為最多,共約2678.8萬多人,佔77.63%。其次為美洲地區,約有601.3萬多人,佔17.43%;歐洲有96.8萬多人,大洋洲有65.5萬多人,非洲有13.2萬多人。
在亞洲的華族人口,新加坡約佔80%,馬亞西亞約佔30%,泰國約佔10%,在印尼和菲律賓所佔的比重很小。
近20的來,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華裔人口增加很快。華裔人口在美國的少數民族中數量是最多的。根據人口普查資料,1990年美國華裔人口已達160萬,自1980年以來10年間增加了一倍;至1999年底美國華裔達306萬人。
華族人口遍布全世界168個國家和地區,在亞洲的科威特、伊拉克和孟加拉,美洲的尼加拉、阿魯巴和烏拉圭,歐洲的荷蘭、波蘭和盧森堡,大洋洲的諾魯、索羅門群島及塞班島,非洲的迦納、坦尚尼亞及莫三比克,天涯海角,處處有華人的足跡。
話題2:何謂「海外華人」?
「華僑」、「華人」、「華裔」各有所指。關於海外華人的稱謂,一般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的海外華人如同上述是指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以外的華族人口,所以有「海外華人3000萬」這句口頭禪。
西方學者和中國大陸的人說海外華人,往往是指中國大陸以外的所有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海外同胞,因此大約就有5700萬多人,這是廣議的說法。
海外華人90%以上已經加入其所在國的國籍,他們因此成為有別於保留中國國籍的「華僑」的「華人」;所以對海外華人一般又聯稱「華僑華人」。在海外出生的華僑華人的子女為華裔,但往往又用「華裔」統稱所有的華族人群。
中國海外移民的老一代人,包括現在年紀較大的一代人,他們離鄉背井,多隨海水漂流,到海外謀求生計,艱難營生。也有一些大陸商人過海經商。還有許多人是被殖民者掠賣的華工。
其主要的移民地是福建、廣東、浙江、江蘇等沿海沿江地區。他們中的一部分人,藉中國人的勤勞、智慧與拼搏進取精神,艱苦創業,始於小本經營,逐步資本積累,在世界各地發展華族農工商企業。
郭芳楓先生1911年出身在福建省同安縣連花鎮一個普通的庄戶人家。由於家境貧寒,14歲那年,他隻身抱著一卷草席下南洋,到新加坡謀生,先在一位親戚開的五金店當學徒,白天勞作繁雜辛苦,晚上堅持去夜校補習功課。後來他被老闆晉升為五金店經理,小店日益紅火。當手中有了一定的積蓄後,請其三個兄弟也到新加坡,一起開辦了一家取名「豐隆」的小店,經過半個世紀的經營與發展,終於成為當今亞洲最大的華商財團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由於所在國民族政策的一時調整和其他政治原因,有一部分在東南亞國家的華裔人口向鄰國或美、歐、澳地區遷移。
話題3:何謂世界華商?
這是對具有華族人特質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的泛稱。一般地,國內所稱的「海外華商」僅指中國境外的華商企業及企業家
顧名思義,世界華商是指在世界范圍內從事各種經濟活動的那一部分華族群體,其核心部分是指具有華族人特徵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泛泛地說,世界華商也泛指包括華族經濟界和非經濟界的各種機構、團體和人士。
1995年開始在北京連年出版的《世界華商經濟年鑒》認為,世界華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即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商,比較集中的東南亞各國的華商,散布在北美、澳洲及世界各地的華商。
我們說到「海外華商」,當然是指中國境外的華商,或僅指中國大陸以外的華商企業及其經營者。
話題4:海外華人資產究竟有多少?
首先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它是各駐在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估計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在2.5萬億美元左右。海外華人資本或資產究竟有多少?這是人們在研究和了解海外華人的經濟成就或經濟實力時難免感興趣的問題 。
海外華僑華人大量聚居在東南亞各國,海外華商的資本和企業在東南亞國家也比較集中。1995年8月中旬,澳大利亞外交與貿易部發表了一份長達350頁的海外華人經濟網路研究報告,稱逾七成的東南亞上市公司由海外華商的資本控制。略同時期,日本東京的富士通研究所調查了亞洲5個主要國家的上市公司,發現其資產額中的絕大部分為華人所有。
除了上市公司的資產統計之外,分布在亞太國家和地區的華人經濟細胞主要是成千上萬的中小型商貿企業,它們為當地社會提供了一半以上的就業機會。
近20年來海外華人資本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歐洲國家,也有相當的發展。來自東南亞國家和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華人資本,大規模地向澳大利亞輸入,對那裡的經濟增長也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另外有一些研究和報道,涉及全球華人資本或資產的總量問題。進入90年代以後,據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和美國俄亥俄大學海外華人問題中心等估計,當時中國境外海外華人的資產約在1.2萬億至2萬億美元之間;據2000年9月台灣的報紙報道,一項關於海外華人狀況的研究估計當時海外華人的一年總所得約有2.65萬億至3.09億美元,其經濟總量相當於一個台灣或接近一個韓國,其資產總額可達2.5萬億美元。
這些估計雖然只是一種推斷的結果,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顯示海外華人資本具有相當可觀的經濟實力。
有的研究者認為,海外華人資本不是一個整體,不可能將它作為一個整體來計算。早在80年代,一些日本學者和媒體有意或無意地誇大海外華人擁有的資本或資產總額。他們提出這一觀點,是為了論證海外華人特別是在東南亞,華人正在同中國聯合「主宰」東亞經濟,這些華人資本就是所謂跨國家的「華人經濟圈」的基礎和根據。宣傳這種聳入聽聞的診斷,顯然不利於亞太地區的民族和諧與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是值得大家警惕的。
有研究者分析,海外華人資本由兩大類組成。
第一類是華人在當地積累起來的資本。上文已經提到,早期移居各國的華人並沒有攜帶任何資本,他們中的一些人經過多年的艱苦勞動,甚至經歷幾代人的努力,才得以積累今日的資產。因此,他們的資本積累過程與所在國家民族資本的積累過程是一致的。特別是在50年代以後,東南亞各國原來的華僑已經陸續成為所在國的公民,他們的資本自然成為該國民族資本的一部分。
第二類華人資本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中國國內一些企業家,包括香港、澳門的華人企業家,在海外開始有少量的投資。60年代以後,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的中國企業家在海外的投資額大量增加。這些華人的投資是一種資本輸出。它們在投資接受國內,很自然地被看作外國資本,而不是該國的民族資本。但是,其在海外建立的合資或獨資企業是在投資接受國注冊的,它們的生產總值同樣被計入投資接受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它們以各種形式與投資接受國內民族資本相結合。所以,這一部分華人資本也成為當地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單純博士認為,海外華人政治上效忠於當地社會,經濟上是當地主流經濟中的一個有民族特色的補充部分,並可利用民族紐帶進行全球經濟合作。我們可以通過華人資本屬性的分析,更加深入地研究各國的華裔公民在該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促進世界各民族和睦共處與經濟合作,推動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
話題5;世界華裔網路有何特色?
由族群關系構成的華裔網路既可規避風險又便於搶占市場,它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
當代世界華商的經貿網路,主要是以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為基礎而發展、擴大起來的;而東南亞地區的華商網路的形成,更集中地體現華商網路的基本特點,它是依託於華族移民的族群關系,隨著地區經濟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包容於各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區域經濟和整個世界經濟之中,而擴散到全球。
近代中國的海外移民,是屬於國弱外流以謀生和追求和平的生存空間為目的,自發地依靠家族和鄉土關系的牽引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他們漂洋過海,一人帶一人去一家帶一家去,父引子兄領弟,子代傳孫,形成一條民族移民的世代走廊。
東南亞地區的移民多來自廣東、福建兩省和江蘇、浙江一帶,那裡方言眾多,移民們來到移居地後形成了以方言和地域為主體的群體,結成商幫,主要有廣東幫、潮洲幫、福建幫、客家幫和海南幫,還有晉幫、徽幫、寧波幫等。並在幫內建立了以血緣、地緣為紐帶的宗親會和同鄉會組織,以便於他們互相幫助,同舟共濟。各幫移民很會經商做生意,各幫的商業活動也側重於一些地方和某些物產。例如米業,早期是由潮洲人在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操縱和控制。華商間的業緣和物緣關系得到發展。
隨著各幫移民經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宗親與鄉親會館便成為華商集會的重要場所。中華商會逐步突破了親緣和地緣的限制,作為華商們業緣組織,便由此發展起來。由同姓宗親會到異姓同鄉會,由方言群的會館到中華商會和中華總會,一層層地擴大,不是由於政治統屬,而是由於族群關系的組合,構成了海外華人社會集合點和華商網路的一種形式。
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東南亞地區經濟的發展,華商企業的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華商經貿網路的企業形態多種多樣。母公司之下設立分公司、轉投資企業等;在企業外部發展聯營,建立合資企業、聯營公司、聯系公司、聯號公司、控股公司、跨國公司等等。華商傳統的合夥制向股份制發展。特別是70年代以後,華人財團的崛起,在傳統夥伴制的基礎上互相摻股,組成具有實力的集團,進行多角跨國經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
華人資本向世界范圍擴展的過程,對華商來說,既能有效地避開一個時期中一國國內政策對它發展的限制,或地區性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外部網路的辦法來分散風險;又能適時、有效地佔領世界市場。
世界性的華商網路對市場信號的反應和多元選擇,比單純依靠國際貿易和國際產業淘汰轉移要優越得多,它能直接參與新型產業上游產品的銷售並很快引進技術,進行高效投資生產。
華人企業通過網路尋求的是市場優先效益,這就是為什麼華人企業在規模、資金、技術甚至服務都無法與美、日企業抗衡的情況下,仍能保持企業高效運傳的原因。世界華商經貿網路在全世界的拓展,順應世界經濟國際化的發展趨勢。
華商經貿網路及其在全世界的擴展,主要不是通過某種制度結構來體現,而是以族群聯系和人際關系為基礎,進而通過對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而形成的。華商網路具有網狀開放性和共通性的特點。
美國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曾把華商企業之間的關系比作當今電腦的互聯網網路。認為無論在形態上還是在特徵上二埂都十分相似。互聯網電腦網路中沒有統一的控制中心,任何一位入網成員都可以獲得最大限度的獨立和自由,網路的價值來自於信息市場的擴大;在華人圈,企業網路也可以無限擴大,沒有權力中心。他說:「那是很隱形的、復雜微妙的網路。華人家族企業其實就是宗族和同鄉之網,許許多多小網交織成一大面鋪蓋全球的網路」。作為華商網路形態之一的華商社團,日益呈現國際化、經濟化的發展趨勢。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報紙,歷來被稱為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三大支柱。進入70年代以後,海外華人經濟活動迅速發展,海外華人社團組織也迅速增加,目前總數已發展到1萬個左右,其中工商社團有1000多個。
這些遍布全球多資多彩的華人社團,為所在地的華僑華人服務,通過它們不斷擴大華人族群與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為世界華商經濟活動的發展作出積極度的貢獻。進入60年代以後,隨著海外華人分布范圍的擴大以及華人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化,世界性的華人社團組織相繼成立。這些社團目前已多達70多個,其中近70%是80年代以後建立的。近10年來,各種國際性的宗親或同鄉懇親聯誼會紛紛召開。
潮汕人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創始於1980年,每兩年在世界各地召開。2000年11月世界客屬第十六屆懇親大會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龍岩市舉行,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00個客族社團的代表參加,其中境外代表1700多人。這些華人族親國際性聯誼聚會,進一步加強了華商的凝聚力,更為他們加強相互聯系與交流,發展世界各地區商貿關系,特別是發展廣大海外華商與其祖籍國的經濟關系與文化交流,發揮重要的作用國際性的華商組織,有在1963年4月成立的世界華商貿易會議。
由新加坡總商會,聯合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泰國中華總商公共同發起的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次相繼在新加坡、香港、泰國的曼谷、加拿大的溫哥華、澳大利亞的墨爾本,以及即將在中國南京召開。世界華商大會把世界華商的國際網路聯系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I. 中國對國際移民問題的立場

誒,好吧是增加
資料啊: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移民問題及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8日電(記者楊京德)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宗淮28日在日內瓦舉行的國際移民對話會高級別論壇上說,中國高度重視移民問題及其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並以科學和發展的眼光看待環境與移民之間的關系。

喬宗淮說,中國歡迎外國人來華從事與其身份相符的合法活動,近年來,中國政府努力調整出入境管理政策,便利正常人員流動。中國堅決反對並嚴厲打擊非法移民活動。

他表示,中國重視並積極參與移民領域的國際合作,與40多個國家開展了打擊非法出入境活動的合作。

中國提出應對全球移民問題四項主張

新華社日內瓦11月28日電(記者楊京德)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宗淮28日在日內瓦舉行的國際移民對話會高級別論壇上,闡述了中國政府在移民問題上的原則立場,表示必須妥善看待和應對全球移民問題,對解決移民問題提出了四項主張。

第一,在觀念上應認同移民對發展的促進作用。中國呼籲各國政府以更加開放、友善、公正、積極的態度看待移民問題,不要肆意誇大移民的負面影響,更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某些移民族群;

第二,在政策上應促進移民正常、有序流動。各國要正確對待少數非法移民與合法移民的關系,在最大限度遏制非法移民活動的同時,努力促進移民正常、有序流動,鼓勵合法移民為目的國和來源國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第三,在行動上應切實保護移民合法權益。目的國應與來源國加強協調,從移民的實際需要出發,維護其合法權益,促使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為目的國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第四,在國際上應加強合作與對話。發達國家及相關國際和地區組織應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強能力建設。針對移民可能產生的人才流失問題,移民目的國和來源國也應加強合作。

喬宗淮說,中國高度重視國際移民組織在協助各國處理移民問題方面所發揮的積極作用,重申中國繼續加強與世界各國以及國際移民組織等有關國際組織的合作,促進正常移民流動,為世界的繁榮與穩定作出新的貢獻。

國際移民組織理事會第94屆會議27日至30日在日內瓦舉行,122個成員國代表與會討論工作流動與移民和環境問題,會議期間舉行了主題為「全球化經濟背景下的移民管理」的國際移民對話會高級別論壇。
所以咯 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