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管理學 求解。 急
一.管理原理(管------安;理------治→)
是對管理工作的實質內容進行科學分析總結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現實管理現象的抽象,是對各項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綜合與概括。
主要特徵:客觀性、概括性、穩定性、系統性。
主要包括:人本原理,系統原理,權變原理,效益原理
人本原理
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各項管理工作活動都應以調動人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為根本,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一項管理原理.
系統原理
管理的系統原理,就是運用系統理論,對管理活動作系統分析,實施系統化的管理,以達到優化目標的一項管理原理.
權變原理
管理的權變原理,是指在組織活動環境和條件不斷發展變化的前提下,管理應因人,事,時,地而權宜應變,採取與具體情況相適應的管理對策以達成組織目標的一項管理原理.
效益原理
管理的效益原理,是指組織的各項管理活動都要以實現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為目標的一項管理原理.
二.決策:(系統,怎麼保證決策系統的優化→)
決策首先必須進行全面分析:
所用的手法主要有
1、SWOT分析法
2、經營業務組合分析法(波士頓矩陣法)
三.組織體制(怎麼改革→有哪些組織體制→)
組織的改革方法:
1、 組織設計的原則
(1)、效能原則
(2)、精簡原則
(3)、責權一致性原則
(4)、統一協調原則
(5)、以經營為中心原則
2、組織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1)、經營業務的性質和內容
(2)、經營規模
(3)、技術復雜程度
(4)、人員素質
(5)、地理分布
(6)、外部環境
組織工作是管理的重要職能,企業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設計一套的組織機構,組織的體制有:
層級制:把組織看成是由一系列工作崗位構成的系統,計設時按專業化分工原則等等。
活動過程中心制:美國學者邁克爾.哈默提出,企業再造論,以活動過程為中心的組織設計。
四.溝通:(溝通的模型與網路→)
溝通模型與網路:
1、鏈式溝通
2、環式溝通
3、Y式溝通
4、輪式溝通
5、全通道式溝通
五.激勵:(激勵的思路→)
激勵的思路: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行為具有目的性,而目的源於一定的動機,動機又產生於需要。由需要引發動機,動機支配行為並指向預定目標,是人類行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勵得以發揮作用的心理機制。
六.控制(如何保證控制有效→)
有效控制工作一般以下三方面組成:
1、 控制標準是前提 ,依據和尺度;
2、 偏差信息與標准要求偏離的信息,是工作的重要環節;
3、 矯正措施據信息分析原因,採取行動;
❷ 求管理學(斯蒂芬。p。羅賓斯)中文版PDF
發生地方都是
❸ 求管理學答案
1.E
2.D
3.A(周三多的管理學,P22)
4.B(周三多的管理學,P22)
5.A(周三多的管理學,P24)
7.C
8.B
9.B
10.B
11.C
❹ 求《管理學》學習心得 1500字左右
在人類歷史上,自從有了組織的活動,就有了管理活動。管理活動的出現促使人們對來自這種活動家的經驗加以總結,形成了一些樸素、零散的管理思想。我們可以從已有的文字記載中,尋覓到中外思想家提出的豐富的管理思想。直到期19世紀末,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發展,管理理論才有真正出現。管理理論是對管理思想的提煉與概括,是較成熟、系統化程度較高的管理思想。管理是指組織為了達到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通過各項職能活動,合理分配、協調相關資源的過程。
在人類社會五千年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類都在不斷的完善自己,不斷的活動,而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經過大腦思考,是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而進行的。並為了實現其目的而不斷努力,人類從數次的生產力革新、發展,歷經了數次工業革命,依次走過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所以可以說人類是經過不斷的勞動、思考、合作,不斷發展生產力中逐步發展的;人類的生存在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下,人類自身必須與周邊的環境相互依存,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類就不斷的試圖改變周邊的環境,在不斷的失敗或成功的同時,不斷總結經驗,豐富自己的知識,掌握各種生活和改造社會的技能。隨著人類知識的不斷完善,各種生活,工作的組織,機構,方式,制度不斷發展形成一定形態的管理機構,逐步發展為管理系統,並使用於當今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雖然管理的制度不斷改革推進,但是再完善的系統也離不開人類的相互協作,無論是若干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或信息瞬息萬變的今天,人類的各種特徵為管理學形成提供了客觀的條件。至此管理學應運而生。
首先管理是管理者或管理機構在一定范圍內通過計劃、組織、控制、領導等工作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人、物、財、時間、信息等)進行合理的配置後有效的利用,以實現組織預定的目標的工程。管理學潛藏於人類生活的各個角落,首先就一個人而言,他在學習中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必須通過制定一份計劃(或長期或短期),然後通過這份計劃控制自己,並且有效的分配自己的時間、精力,還要有效的選擇合適的信息,從而達到自己的計劃,取得成功;又或者一個人的一生必須經過仔細的規劃、組織,要不然這一輩子將碌碌無為;大至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民族,小至一個企業,一個家庭,再者到每一個人都處在管理學的范圍之內並受其影響。
所以說管理充溢著整個人類社會,正如在管理學形成中提到,管理活動所引出的一切問題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這個推動力並將繼續推動這個社會的發展,正在並將長期影響著人類社會。
提到企業管理,我們首先要講什麼是企業,企業的法律形式,企業的類型等等。
企業是以市場為主導,以盈利為目的,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自主經營,自盈盈虧,獨立核算,具備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具體可分為國有、集體、私營、股份制和外資企業等等。
因此,企業管理是指:由企業經理人員或經理機構對企業的經濟活動過程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盈利這一目的的活動總稱。
誰是管理者?什麼樣的人能稱為管理者?又或者有人會問:什麼是總經理,總經理是總(攬大局),經(始大業),理(事自若),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那些所謂的一些企業的經理,董事或一些職能部門的領導或一些政府部門的處長、部長、廳長等等。而這些觀點都是對的,但是也是不全面的,不完全的。那怎樣定義管理者,根據管理學的概念,管理者應該是這樣的人,他通過協調其他人的活動達到與別人一起或者通過別人實現組織目標,應此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著協調一個部門的工作,也可能意味著監督幾個單獨的人,還可能包含協調一個團隊的活動,具體到生活,一些經營的小部市門,或一個幾個人組成的商店的老闆,又或是一個家庭的決策者,大至大公司的經理,理事,董事都是管理者。
管理者必須達到幾種境界:第一,自知不能;第二,不知有能;第三,能在卓越。必須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俗話說:理念為「體」,能力為「用」,「用」不足可找人幫忙,無「體」則為無頭蒼蠅。企業管理者亦是如此。
在《易經》中有一種說法:生生之謂易,易是指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即是指變化,天地萬物隨時隨地地在一定的自然規律下不斷變化的,在這些規律下產生了很多的思想、學派,管理學也隨之誕生(管理學是在人類活動發展、變化過程中孕育出來的)。
人類活動的一切表明「變化」的重要,缺少了「變化」世界、人類的發展將寸步難行。那麼在企業管理的過程中,能否缺乏「變化」這一因素呢?回答響亮而肯定:這是不行的,企業管理宛若一條大河,而變化就是其流動的動力,河流缺乏了動力就變為一潭死水,如果企業管理缺乏了變化,那麼企業管理將無法正常,那麼,變化在企業管理中又是如何體現的呢?即一個企業圍繞著一個基本的企業理念、文化為中心不變,而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內,適當的改變企業的決策和戰略,即企業的權變關系(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企業根據國際格局、形式,世界經濟變化或國家的政策、法令調整,適當的改變自己的營銷管理策略、方法,以便更好的盈取經濟效益);或者在同一對象下,為達到企業的盈利目的,在法律范圍內改變企業自身的銷售策略,例如:有一個以銷售梳子作為盈利的企業要求自己的銷售員去一個和尚廟里推銷梳子,開始第一個推銷員認為和尚怎麼可能買梳子呢?於是他懷著疑惑去了廟里,而和尚沒有頭發拒絕了他,結果一把也沒賣出;第二個推銷員去了廟里見到和尚,說沒有頭發也可以梳頭,這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止癢,於是和尚們買了十多把;第三個推銷員去了,見到了和尚,他便對和尚說:你看香客們那麼虔誠的叩拜以至於把頭發弄亂和香灰落在發上,為了表示寺廟對香客的關心,應該在桌上擺放些梳子,結果賣出幾十把;第四個推銷員去了廟里,說明來意後又說寺廟都有很多虔誠的香客,他們燒香敬佛,寺廟應該有所回贈,特別是在梳子上刻上「積善梳」三個字,以便更好的留念,結果一次賣出一千多把,還達成了長期供貨的協議。這一例子告訴我們:改變企業自身的銷售策略,可以更好的為企業賺取利潤。
可見變在企業中的重要性,但要注意什麼在變,什麼不變(中心不變,規律不變,但方式發生變化,現象發生變化),即以不變應萬變。
首先,管理學新的發展是中外管理理念的結晶。
在古代的中國,存在著相當多的管理理念和哲學。比較有影響力的儒家學派認為管理應該是「以人為本,道德教化,以仁愛治天下」;而道家學派提出的是「以道為中心,以德治國,無為而治」,老子是怎樣闡述這個理念的呢?他極力反對「有為」,他認為國家的禁令越多,人民越貧困;政府規定越多,社會越混亂。不能為了管理而「管理」,不知所謂「管理」。而他認為「無為」就是:不任意妄為,「無不為」就是:為而不恃,為而不爭;而法家則認為管理應「以法為中心,依法治國」,其理念衍發了法律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種種說法不一,眾說紛紜。在當今中國注重的是一種「和諧」、「含蓄」的管理理念,強調的是一個以情感為基調的傳統社會,尊重人,以人為本,強調人的重要性。在西方國家,同樣存在與中國頗為相似的觀點——哈佛大學教授埃爾頓·梅奧(Elton Mayo)的霍桑試驗,即:「從人的行為本質中激發動力,不斷提高效率。」該理論注意到了人的重要,以人的本質出發,提出了「社會人的假設」,我們應該辯證的看待梅奧與泰羅(以效率為中心,注意力只放在盈餘增加之上,不重視人,把人看為工具、經濟人)的觀點。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管理的概念也應該隨之發展,即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結晶、整合和發展。
管理學的新的發展在於創新。法約爾提出的觀點:把工業、企業,全部的活動做了科學的分類(技術工作、財務工作、會計工作、安全工作、管理工作),從而將管理活動從企業經營活動中分離出來並貫穿其中。繼而世界上較大的軟體公司甲骨文駐中國區總裁曾提出五力學說,即:學習力、創造力、發展力、執行力、競爭力。那麼這是什麼意思呢?首先企業里的每一個人都應該不斷的學習,不斷的豐富和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創新,從而提高企業的創造力,一旦企業的創造力得以提高,企業就能更好的在市場站住腳,以至於更好的發展。企業發展了,執行力自然會提升,如果上述的各種都得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也會提高,從而進行五力循環。
總之,管理學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並且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學科,雖然形成學派的時間較短,但是它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可限量的,對於這門學科,短短的幾段文字表述或只是看書都是遠遠不足的,只有深入的學習、實踐,只有在失敗中不斷的改進、創新、積累和學習中國和外國的好的管理經驗,這樣才能走上成功之路,不斷的實踐才能完整的去體會,感受這一偉大而博大精深的管理藝術。
❺ 管理學的主要人物有哪些,和他們的事跡
1、愛德華茲·戴明
愛德華茲·戴明(1900-1993)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他因對世界質量管理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而享譽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質獎》,是日本品質管理的最高榮譽。
2、彼得·德魯克
彼得·德魯克(Peter F. Drucker,1909.11.19~2005.11.11),現代管理學之父,其著作影響了數代追求創新以及最佳管理實踐的學者和企業家們,各類商業管理課程也都深受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影響。
3、亨利·明茨伯格
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市的亨利·明茨伯格,是全球管理界享有盛譽的管理學大師,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對管理領域常提出打破傳統及偶像迷信的獨到見解,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4、威廉·大內
威廉·大內,Z理論創始人,最早提出企業文化概念的人是日裔美籍管理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企業管理碩士,在芝加哥大學獲企業管理博士學位。
5、巴納德
切斯特·巴納德,(1886~1961),美國著名管理學家,近代管理理論奠基人。代表作:1938《經理人員的職能》,開創組織管理理論研究,揭示了管理過程的基本原理,經後人進一步發展,形成管理學領域的組織管理流派,對當代管理學體系產生了重要影響。
❻ 管理學求答案
35.小企業一般採用直線制的組織結構比較常見。(對 )36過濾是指故意操縱信息,使信息易於接受。( 不知道 )37企業為留住人才,應主要考慮工資報酬,企業的環境不一定能起作用。(錯 )38管理方格論從關心生產和關心人兩個維度來考察領導方式,其中四種極端的管理方式是:鄉村俱樂部型管理、團隊管理、任務型管理、貧乏型管理。( 對 ) 盡管雙因素理論認為薪酬不是激勵因素,但我們仍然不應忽視金錢的作用( 對 )39統一指揮是指每一個雇員應當只接受來自一位上級的命令。 對40甲、乙兩位朋友正穿越一片陌生的森林,途中聽說此森里中有老虎出沒。甲焦急地問乙:「如果遇到老虎我們怎麼辦?」乙回答說:「那就要看誰跑的快了。」甲說:「可我們都跑不過老虎啊。」乙似開玩笑地說:「我只要跑的比你快就行了。」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說明了經商之道不同於為人之道,人們可以「患難見真情」,但企業競爭只會毫不留情。錯41有限理性是為達成一致,持不同意見的組織成員相互隱瞞自己的觀點。 不知道42.企業計劃從上到下可分成多個層次,通常越低層次目標就越具有模糊而不可控的特點。錯 43.SWOT分析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表現為外部機會與威脅是由分析人員所識別,缺乏統一的標准,容易產生戰略人為塑造的困境。 對44.管理層次是指一個上級管理人員直接指揮的下級人員的人數。 錯45.企業在挑選人才的時候一定要本著候選者越多越好的原則,最大可能地增加可挑選性。錯 46.赫塞和布蘭查德的情景領導理論著重強調的是,領導者與下屬的關系如同家長與孩子的關系。不知道47.激勵的過程主要有四個部分,即行為、需要、動機、績效。首先是產生動機,通過激勵,最後達到提高績效的目的。 錯48.沖突具有正面和反面、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性質。 對49.效率與效果之間存在明顯的差別,效果是使組織資源的利用成本達到最小化,而效率則是使組織活動實現預定的目的目標。( 錯 )50.泰羅被認為是「科學管理之父」,其科學管理理論是管理學形成的標志。( 不知道 )51.「霍桑研究」得出的結論讓人們在組織管理和目標實現的過程中開始強調人的行為。( 對 )52.任何組織都存在於一定的環境之中。( 對 )53.集體決策和個人決策相比較究竟哪種決策有利,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對 )54.計劃是管理的主要職能,因為它構成了所有其他職能的基礎。(錯 )55.在管理幅度給定的條件下,組織的規模越大則管理層次越多;在組織規模給定的條件下,管理幅度越窄則管理層次越多。( 對 )56.管理者層次越高,其計劃工作就越具操作性。( 錯 )57.領導者之所以對部下有影響力。全靠手中的權力,擁有權力才能有影響力,權力越大,影響力越大。( 錯 )58.需要對環境迅速作出反映的組織應當實行集權化管理。( 對 )59.一個有效的控制系統可以保證各項行動完成的方向是朝著實現組織目標的方向。( 對 )60.核心競爭力的建立更多的來自於企業內部的實體資源的累積(錯)。61.計劃與控制相互依存,沒有計劃就沒有控制。( 對 )
❼ 管理學求大神,急
c這是管理職能激勵中的公平理論Q表示對收獲的感覺,L表示對投入的感覺,公平理論分橫向和縱向,該題顯然是橫向比較,也就是拿自己和別人比,當自己的比值Q/L比別人的大,他不會覺得自己付出少,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厲害,一開始的時候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他會努力的付出,但不可能會要求減薪,也有可能對此無動於衷,只要自己沒吃虧就好。
❽ 求《管理學》一書全文,斯蒂芬·P·羅賓斯, 瑪麗·庫爾特著。中文版的
你若真學習,建議你在圖書館借或者到書店購買正版的,至少能夠保證你獲得知識或數據是准確無誤的。
這樣的大部頭的書,天天在網上看,也不適合。眼睛會讓你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