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哲學角度闡述1和0的存在意義,以及彼此的關系
1和0都是客觀存在的.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給自然數1和0給了一個相當的篇幅.我只談談我的看法.在一無窮小切第一項為1的數列里它的極限就是0;在0為第一項的無窮大的數列中就進入了1的序列.也就是說二者相互轉化,相互對立,統一在有理數之中.符合辯證法的三大規律.由於它們的具有客觀實在性,符合列寧的哲學范疇的物質定義,因此,是唯物的.這個命題符合唯物辯證法基本理論.
⑵ 有沒有關於0與1哲學的書
道德經:有是1 ,無是0
易 經:陽是0,陰是1
⑶ 有人說最早以0和1進行思想表達的是易經,對嗎為什麼
你好。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有形生於無形。(這里,有形就是1、無形就是0)。天地在未分之前,只是一種混沌的元氣,就像雞子兒在胚胎未形成之前,氣與形質合而為離,杳冥昏昧。這種在天地未開辟之前的元氣,被後人稱為【太極元氣(這就是1)】。由於太極元氣的自身運動,。。。。。。等到「一氣盤中結」,混沌出現分化,清輕之氣上升,渾濁之氣下降。清輕之氣上升懸浮為天,渾濁之氣下降沉積而靜,為地。所以說「天地之間,一氣而已。」一氣逐分陰陽,清輕者為陽;混濁者為陰。清濁二氣,相輔相成,陰陽也隨之產生。這種陰陽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換,陰陽互生的狀態,被稱為【太極】。
作為事物的本質,陰陽仍然是一種氣,上者為陽,下者為陰;輕者為陽,濁者為陰。動者為陽,靜者為陰。在氣的基礎上,由陰陽的運動和相互作用,派生出四時、五行、日月星辰、便形成了宇宙自然的萬事萬物。
⑷ 1和0的含義是什麼。我不知道、、、、、
同性戀的意思。
1在同性戀里指扮演男人角色的,0指扮演女人角色,兩個人都是同性。
反正就是同性戀的世界。
⑸ 哲學 0和1的區別
0和1都是數字,在自然數中,無理數中。。。。在數學中,表數量。
0和1表狀態,0表關,1表開,在電子電路中,是開和關的狀態,也由這二個狀態產生了多種組合的電路。
0和1由電子電路引進了計算機,就即開合狀態的組合,產生了電腦的相應的進制及轉換還有代碼。
0和1應該還有其他的范圍的應用。
0和1是二個對立面,這是一個抽象,就是從各種應用區域總結出來,引出一般意義,
所謂的對立面,就是二個相反的狀態,或事物,這便產生了哲學概念了,所有事物都有他的對立面,沒有對立的事物是沒有的,也即毛澤東說的,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是沒有的,生與死,正與反,上與下,貧與富,陰與陽,前進與後退,==。有無限個例舉,總的來說就是對立統一,這二種狀態又有其內在的聯系,這又屬另一要補充的內容了,但對於你的問題,只談到這應該可以了
⑹ 1+1等於0,為什麼是哲學
狗屁,誰告訴你這是哲學的。
數學是純邏輯系統,在數學意義上而言,1+1=2,它是顛撲不破的。
1+1=非2的數,只能說它的問題已經不是數字本身,而是數後面所代替的「具體對象」。
比如你說1+1=3,一個男人加一個女人=生小孩。
那這個過程中他們消耗的食物,空氣,空間時間,等一切資源都要算進去,這個3從何而來?
同理,無論你以任何理由說1+1=0,只要結果是非2,它就是一個詭辯的游戲,毫無價值。
何況,這根本不是哲學。
⑺ 求一個哲學問題1+1是什麼概念
1+1=2是數學
1+1大於2是哲學1+1小於2也是哲學
1+1=0是智慧
1+1大於2是哲學1+1小於2也是哲學 舉例:兩個人分別個自的經驗各自等於一(也就是一個人的經驗就那麼多)但是兩個人一起就可以得到大於兩個人的更多結論(一個人只會加法,一個人只會減法,走到一起會加法也會加法也會加減法合用)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
⑻ 0和-1之間有什麼差距哲學
「哲抄學」意義在每個人心襲中都有不同,學習哲學但不能囿於別人的思想。學哲學的目的不只是學習先哲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更是學習觀察和思考事、物的方法,從而獲得『自己的』觀點!因此不能直接去問別人,應該自己去想(若無頭緒就去讀一些哲學名著獲得思考方法)
⑼ 1+1等於0,為什麼是哲學
如果要用哲學道來理來解釋的話,那就自是這樣的:
事物的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系的,部分構成整體、整體決定部分;部分之間的組合要符合一定規律才能形成一個很好的整體。反之,會起到副作用。
譬如兩個人搭配幹事情,如果配合的好,會起到很好的效果,兩個人的效率可能會高於三個人;
反之,如果搭配不好,則會產生負效率,兩個人還不如一個人。此時就是1+1等於0
⑽ "0"的由來及其代表的哲學意義
最初,阿拉伯數字中沒有「0」,經過1000多年後才產生了「0」。沒有「0」這個數字時,為了表示某一位上一個計數單位也沒有,就「不寫」或「空寫」。後來,印度人在數字中間加上小點「.」表示空位,又過了很長時間,小點便改成「0」。我國古代用算籌記數,也採取空位表示零。古書中缺字常用「□」表示,數字里的空位也用「□」表示,以後由於書寫時常用行書,「□」也就容易寫成圓圈了,用「○」表示零。
從歷史上看,國內外數學界對於0是不是自然數歷來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0是自然數,另一種認為0不是自然數。建國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材一直規定自然數不包括0。 目前,國外的數學界大部分都規定0是自然數。為了國際交流的方便,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 3100~3102-93)《量和單位》(11-2.9)第311頁,規定自然數包括0。所以在近幾年進行的中小學數學教材修訂中,我們的教材研究編寫人員根據上述國家標准進行了修改。即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 但是,在小學階段的「整除」部分,仍然不考慮自然數0,因而在約數、倍數等概念中都不包括0。
另外,一般情況下我們不說數0是幾位數,所以最小的一位數是1。
據說0這個數學符號是印度人發明的,商人們把它帶到阿拉伯,以後又傳到歐洲,現在已經被全世界接受了。可是,0的意義是什麼呢?
《21世紀,十萬個為什麼·數學之謎》(少年版)的編者說:「通常0是表示沒有。」這話不錯。印度人、阿拉伯人、歐洲人、全世界的人都是抱著這種「通常」的觀點的。因為這種觀點對人們的日常生活、應用計算都很明確、單純而又簡便。但是,編者又說:「它的意義不僅表示沒有,還有其他的意義。」這就要進一步探索0的內涵了。
那麼,0還有哪些「其他的意義」呢?
編者說:「在日常生活中,天氣的冷熱用氣溫表示……比如0攝氏度……表示冰與水混和在一起的那個溫度,從0攝氏度向上為零上……從0攝氏度向下稱為零下。」這是一種「界標」的作用。編者說:「還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說明0在生活中有很多含義,不僅僅表示算術中的沒有。」不錯,起這類「界標」作用的例子是很多的,如時間的0點,空間的狄卡兒座標的原點0,數軸上的0點等等。編者又說:「0在數學上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0到1的飛躍體現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從0到1,從無到有的「飛躍」,確是一個大問題。但是0和1,有和無之間是怎麼「飛躍」的呢?《數學之謎》的作者並沒說出個道道來,因為迄今為止數學家們對此一無所知(其實不是不知,而是不認可另外一套被放棄到一邊的理論)。所以,他們的這種「飛躍」,不過是一句毫無意義的空話。《統一場論》是知道從0到1,從無到有;從1到0,從有到無的運動變化的規律的,不過到文章的最後再討論吧。
《數學之謎》的編者又說:「其實0也是充滿了矛盾,比如任意多個數與0相加,0並不改變它們的值;而許多個數相乘,只要其中有一個數是0,乘積就是0,看0的威力多大啊!」這的確是一個矛盾。和這種矛盾類似的還有0既不能做除數,又不能做被除數。不過,細想起來,這類矛盾並非0自身所有的,而是數學邏輯造成的,也就是說,是人為的。其實,0自身有一個最本質的根本矛盾,《數學之謎》的編者及所有的數學家們都心知肚明而避而不談。在小學算術課上老師就向孩子們灌輸:1+-1=0,2+-2=0,n+-n=0……可是如果孩子們問:老師,這個算式能否用逆演算法來進行驗算呢?一般的老師回答:不能!有些有數學修養的老師就會瞠目結舌。因為如果說不能,那麼,用逆演算法檢驗計算是否正確的定理就有了缺口,而如果說能,那麼算式就變成0=1+-1,0=2+-2,0=n+-n……如果再擴大到極值,那麼就成為0=∞+-∞,數學王國豈不塌了天!
現代數學看上去巍峨壯麗,流光溢彩,走進去曲徑迴廊,門戶縱橫,其實它的根基是很脆弱的,純粹是人類這些「二維生物」在地面上生活經驗的概括和擴展。現代數學從人之初就逐步構建起三大支柱:一是直線數系(這是數的值的根);二是正方形與外切於它的圓的函數關系(這是數的形之本);三是邏輯學(這是數學的方法論)。我們先從數學邏輯上看看那個0的巨大「威力」吧!
數學邏輯本質上就是形式邏輯。希爾伯特曾給數學邏輯定下「一致性」定理,所謂「一致性定理」,就是形式邏輯的排中律,也就是說,甲是甲,乙是乙;甲不是乙,乙不是甲,即一個數不能既是甲又是乙(這就是「羅索悖論」之根,等探討這個問題時,我們再就教於《數學之謎》的編者)。如果0=∞+-∞,直線數系、線性原理、慣性原理、等效原理……不僅數學、物理學,一切自然科學現存的定理、定律等等一切都將陷入一片混亂之中!博士們、教授們、院士們、大師們,我說的對不對呢?如果不對,那麼就請先生們解開這個「二律悖反」的死疙瘩吧!就請你們回答一下,孩子們這個天真、純正、簡單、明確的為什麼吧!
《數學之謎》的編者還說:「我們必須知道數學上的概念是相對的,不是不變的。0也是如此。」但是,它們是相對於什麼的呢?又是怎麼變的呢?
從人類識數到現在,數、數的符號、數的性質、類別、數系、數的計算方法、幾何學等等都源於人類在地面上生活、勞動創造的經驗。所以數學的概念都是相對於地面的,慣性系的。慣性原理、直線數系就是地面在牛頓空間中的延伸。隨著人類的進化,生產的發展,科學的進步,數學的概念和方法論也隨著不斷的發展變化。但是,數學的概念和方法論相對於地面、慣性系,即靜力學平衡態,能量(引力與斥力)分布為1:1這個基礎和以斥力為中心的運動觀卻是始終如一,沒有變。人類創造出來的手推車、汽車、火車、飛機、火箭、飛船……就是證明。科學家們雖然把0從純粹的無變為數軸上任意選取的原點,狄卡兒三維座標原點、愛因斯坦四維時空原點以及溫度表之類的界標原點等等,但是科學家們卻從來沒有把0從沒有變為有,從0變為1。只有電腦的二進位制由0、1變為2,似乎才有點從無到有,從0到1的意思。但是,這一進化的根源,如波爾所說,是萊布尼茲受了太極圖、八卦的啟發而創造出來的。
是的,我們中華古文明中也有個0,它就是太極圖。中華古文明的0和印度、阿拉伯、歐洲的0不同,它雖然也是一個「不佔面積的數學的點」,但它不是簡單的無。它是無形無影的陰陽二氣的統一,用現代科學的行話來說,它就是場。一個0,被一條S形的曲線從中分為兩部分,曲線兩邊就是陰陽二氣的存在形式——陰陽魚。陰陽魚首尾銜接,互相追逐,從而產生出它的運動形式——轉動。0是動力學的平衡態,它不像赫爾姆霍茲·拉格朗日、哈密頓的靜力學平衡態1/2:1/2需要外力——斥力、切線力來推動。場0在轉動中生出「兩儀」(兩極),「四相」(外切於0的正方形)、「八卦」(正方形轉動45度)。就是在太極(0)、兩儀(兩極)、四相(外切於0的正方形)、八卦(正方形轉動45度)這種轉動中,一方面由相對於0的各向異性、非均勻分布的四相、八卦發生了向場的引力中心0的收縮,即收縮為各向同性、均勻分布的圓;另一方面又由場0的斥力產生出的橫向切線力,(四相、八卦)在轉動時劃出了一個新的同心的大圓,這就是場0的膨脹。如此循環反復、收縮、膨脹,於是由陰陽二氣(吸引與排斥)構成的太極0就由無變為有,由0「飛躍」到1(m)。
上面所闡述的僅僅是場0的平面效應,這個平面效應是質點的軌道運動的公式,即E=mπ/4V2。可是由無到有,由0到1(m)的運動過程是立體空間的,所以,場0從無到有,從0到1(m)的「飛躍」過程也是立體空間(場)的。因而除了劉徽定理——4:π的平面定理之外,還有祖沖之、祖日恆 的立體的場的質能分布律3:2(也就是刻在阿基米德墓碑上的那個半球與外切於它的圓柱體之比)。二者的綜合就是從無到有,從0到1(m)的質能分布律C3π/42/3。其中:C3是空間場,2π是場的相對於引力中心0的各向同性、均勻分部的引力收縮,即轉化為質點m,12-2π則是斥力膨脹,即橫向切線力。也就是這個質能分布律決定了如行星繞日運動及它們的軌道分布律,即波得·提丟斯的經驗定律。陰陽二氣源於混元一氣也就是0。關於這些問題,以後再說。